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文言文復習專題《世說新語》兩則

      時間:2019-05-15 02:22:00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文言文復習專題《世說新語》兩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復習專題《世說新語》兩則》。

      第一篇:文言文復習專題《世說新語》兩則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一、解釋粗體字的意思

      詠雪

      內集

      俄而

      雪驟

      欣然

      文義

      二、翻譯句子

      1、撒鹽空中差可擬

      2、未若柳絮因風起

      三、簡答

      1、《詠雪》一文中,體現(xiàn)了當時怎樣的社會風氣。

      2、文中描寫“雪”的情景的句子有哪些?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一、詞語解釋

      期日中

      門外戲

      在不

      不顧

      兒女

      引之

      二、翻譯句子

      1、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三、簡單

      1、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

      2、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3、找出文中一個通假字,并解釋。

      4、《陳太丘與友期》一文說明了什么樣的道理

      論語十二章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 ]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p>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5、子曰:“學而不思則()[ ],思而不學則()[ ]?!?/p>

      6子曰:“賢哉回也,一()[ ]食,一()[ ]飲,在()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樂[ ]之者?!?/p>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 ]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ǎ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 ]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一、在原文“()”中填上適當?shù)淖?,并在“[ ]”中注音。

      二、解釋詞語

      時習

      不亦說乎

      慍 耳順

      交而不信

      逾矩 不堪

      不義而富

      曲肱 切問

      匹夫

      篤志

      三、通假字

      不亦說乎:

      通:

      意思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通:

      意思是:

      四、古今異義

      1、吾日三省吾身

      2、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

      4、匹夫

      5、三省吾身

      6、溫故而知新 四、一詞多義

      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

      2、知:人不知而不慍

      溫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樂:不亦樂乎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4、而:擇善而從

      切問而近思

      人不知而不慍

      五、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

      傳不習乎?

      擇善而從

      溫故知新

      六、翻譯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七、簡答

      1、從文中總結出四個以上的成語

      2、《論語》十二章中,談到學習方法的是哪幾則

      3、《論語》十二章中,談到道德修養(yǎng)的是哪幾則

      4、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5、當別人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正如:

      飯疏食飲水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

      一、詞語解釋

      雖有

      弗食

      嘉肴

      至道

      是固

      自反

      相長

      自強

      三、翻譯句子

      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4、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四、簡答

      1、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這個觀點嗎?)作者是怎么論述的?

      2、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4、“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yì]斷歟?

      一、解釋詞語

      臨河干

      圮與河

      閱十余歲 竟不可得

      棹數(shù)小舟

      設帳 究物理

      確論 蓋石性堅重

      不已

      二、古今異義、通假字和拓展

      1、顛:

      通:

      意思是:

      2、物理:

      古義:

      今義: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是非木柿 ;問今是何世

      B.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士卒多為用者

      C. 一老河兵聞之;當求之于上流

      D.山門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三、翻譯句子

      1、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3、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四、簡答

      1、文中對河中石獸位置的推測有哪幾種猜測?分別是什么。

      2、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一、詞語解釋

      不筑

      鄰人之父

      大亡其財

      亦云

      二、翻譯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2、天雨墻壞

      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三、簡答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說明了什么?

      2、《智子疑鄰》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一、詞語解釋

      善術

      何遽

      無故亡

      十九

      將胡馬而歸

      二、翻譯句子

      2、此何遽不為福乎?

      2、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

      3、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三、簡答

      1、文中主人公遇到了哪兩次挫折?

      2、馬逃亡后,“其父”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3、《塞翁失馬》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引弦而戰(zhàn).父子相保 此以?之故

      第二篇:世說新語兩則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

      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世說新語》兩則

      一、生字讀音。

      陳寔(shí)在不(fǒu)

      謝道韞(yùn)無奕女(yì)王凝之(níng)

      二、重點字詞解釋。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聚會)

      2.俄而雪驟(不久,一會兒;急速)

      3。公欣然日(高興的樣子)

      4.撒鹽空中差可擬(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風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離開)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時年七歲(當時)

      9.門外戲(玩耍)

      10.與人期行(約定)

      11.相委而去(舍棄)

      12.友人慚(慚愧)

      13.下車引之(拉)

      14.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問。

      四、古今異義。

      1.下車引之古義:拉今義:領

      2.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去

      3.與友期行古義:約定今義:等候所約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4.相委而去古義:丟下、舍棄今義:把事交給別人去辦

      五、重要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

      2.白雪紛紛何所似?

      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3.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4.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5.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中考復習系列文言文

      (八)《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一、基礎歸納:

      1、本文選自《》,這部書是由(朝代)(人名)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述了從漢末到東晉之間士族、文人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風氣和上層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況等。魯迅說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內集(2)講論文義

      (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風起

      (5)差可擬差擬(6)白雪紛紛何所似

      3、翻譯下列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譯文:。

      (2)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譯文:。

      (3)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p>

      譯文:。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

      譯文:。

      (5)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二、理解、簡答題

      1、《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問: “寒雪”、“內集”等詞語營造出一種融洽、儒雅的家庭氣氛;“欣然”“大笑”則更進一步營造了一種愉悅、輕松的家庭氣氛;第二問:“兒女”還包括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F(xiàn)在的“兒女”則專指子女。

      2、文章僅用一句話交代了詠雪的背景,這句話是:“”

      3、《詠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地點是:,召集人兼主講人是:,聽眾是:。

      4、謝太傅為什么跟兒女們談論詩文時,出了一個“白雪紛紛何所似”的詠雪題目?

      答:主講人出題考聽眾時,天氣發(fā)生了變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就出了一個“白雪紛紛何所似”的詠雪題目。

      5、兩個詠雪的句“撒鹽空中差可擬”與“未若柳絮因風起”,哪一個更好?試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答:“未若柳絮因風起”更好。依據(jù):作者也沒有明確評價,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6、“未若柳絮因風起”把冬雪比作柳絮,形象生動。你還能從古詩中找出一些詠雪的名句嗎?

      答:。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一、基礎歸納:

      1、文學常識:《陳太丘與友期》被編入《世說新語》一書的“”一門,《世說新語》是六朝小說的代表。

      2、翻譯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語: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期戲

      譯文:。

      (2)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毙?/p>

      譯文:。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慚引顧

      譯文:。

      二、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詞語回答下列問題:

      1、交待陳元方與來客對話背景的句子是:

      說明不守信用的人是:。

      2、友人發(fā)怒的原因是:。

      3、對話的地點是:。

      4、故事的結尾是:

      三、問題探究:《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答:第一問: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相當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指您父親;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稱。第二問:元方入門不顧不應為失禮。其一,全文主要寫元方懂得為人之理,無信,無禮,是全篇核心,從反面說明信和禮的重要,其二,對于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我們不應該過于苛求。

      第三篇:文言文《世說新語》讀后感

      我向往古人的生活,他們的生活自由灑脫,他們的生活率性純真,永遠都不會屈服眼前的茍且和困難,而是更加重視著詩和遠方。地平線上升起的一輪初陽,象征著中華民族對未來的無限向往和希望;而浩瀚星辰中掛著的一彎明月,則和那烈酒燒斷了多少詩人思念的愁腸。指點江山的鐵面帝王,更有著無限的志向,身在紅磚金瓦的宮殿之中,而心在決勝千里的戰(zhàn)場之上。中國人是注重精神世界的,中國人更是善于表達情感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風風雨雨,五千年的朝代更迭。那些金戈鐵馬和戰(zhàn)火硝煙都早已經化為空氣,那些皇宮城闕和傳奇帝王也早已成為歷史。而古人們留下的精神寶藏卻是永遠存在的。它帶給后人一種力量,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這種埋在中國人的靈魂中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亙古不變的!直到今天仍然是中華民族得以繁榮富強的不竭動力。中國的詩詞歌賦是最經典的,《世說新語》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是一個影響我們一生的道理。文言文是精煉的,是像中國人一樣將所有的精華都鎖進了自己的內心,要如同品茶一般,一點一點向深挖掘,找到最深處的真諦。中國文化的精髓,仿佛就是在大霧中找這世間最美麗的花朵,雖然會遇到無限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但是,當你撥開層層濃霧,看到綻放的花時,內心的喜悅,和這一路來的發(fā)現(xiàn),將是你最最寶貴的財富。讀書,讀古人寫下的一串串美麗文字,仿佛就是在端詳中國的文化瑰寶,仿佛就是在讀五千年來的中國。中國古人所向往和倡導的“大同世界”,更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國人要不斷努力的目標。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覺得以下面得一個故事足以概括: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先人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詮釋了這句話的完美含義:子路,春秋末代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是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都沒有,子路翻山越嶺到親戚家借了一點米,滿足了父母的要求,鄰居們都夸子路是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果然,他也成為了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子路的孝道何不是啟發(fā)到了我們所有人,我們從父輩那里得到“勇敢、理智、仁愛、善良”等這些人類精神中最美好的品質。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給自己生命和優(yōu)良品德的父母,再傳給自己的下一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許,就是感恩,就是傳承。

      中國,一個古老又神秘的國度,她歷史悠長,她飽經風霜,她用我們腳下的土地哺育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女。我們總是從先人的腳印中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我們總是從先人的錯誤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尋華夏起源,探文化精髓,在一條條阡陌中,尋古代韻味,在一支支花朵中,品文化之美。文人墨客,筆下的行云流水,優(yōu)美詩篇;游俠浪子,劍尖的俠肝義膽,鐵骨柔腸;英雄豪杰,麾下的千軍萬馬,刀光劍影;龍袍加身,頭頂?shù)臒o上冠冕,萬里江山!中國的文化,一代代的傳承,中國的騰飛,一代代的希望!

      第四篇:世說新語兩則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精)

      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世說新語》兩則

      一、生字讀音。陳寔(shí 在不(fǒu

      謝道韞(yùn 無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重點字詞解釋。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聚會 2.俄而雪驟(不久,一會兒;急速 3。公欣然日(高興的樣子

      4.撒鹽空中差可擬(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風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離開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時年七歲(當時 9.門外戲(玩耍 10.與人期行(約定 11.相委而去(舍棄 12.友人慚(慚愧 13.下車引之(拉 14.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問。

      四、古今異義。1.下車引之古義:拉今義:領

      2.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去

      3.與友期行古義:約定今義:等候所約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 4.相委而去古義:丟下、舍棄今義:把事交給別人去辦

      五、重要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2.白雪紛紛何所似? 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3.未若柳絮因風起。

      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4.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5.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中考復習系列文言文(八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一、基礎歸納:

      1、本文選自《》,這部書是由(朝代(人名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述了從漢末到東晉之間士族、文人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風氣和上層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況等。魯迅說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

      科書”。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1內集(2講論文義

      (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風起(5差可擬差擬(6白雪紛紛何所似

      3、翻譯下列句子:(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譯文:。

      (2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譯文:。

      (3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譯文:。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

      譯文:。

      (5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譯文:。

      二、理解、簡答題

      1、《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問:“寒雪”、“內集”等詞語營造出一種融洽、儒雅的家庭氣氛;“欣然”“大笑”則更進一步營造了一種愉悅、輕松的家庭氣氛;第二問:“兒女”還包括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F(xiàn)在的“兒女”則專指子女。

      2、文章僅用一句話交代了詠雪的背景,這句話是:“”

      3、《詠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地點是:,召集人兼主講人是:,聽眾是:。

      4、謝太傅為什么跟兒女們談論詩文時,出了一個“白雪紛紛何所似”的詠雪題目? 答:主講人出題考聽眾時,天氣發(fā)生了變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就出了一個“白雪紛紛何所似”的詠雪題目。

      5、兩個詠雪的句“撒鹽空中差可擬”與“未若柳絮因風起”,哪一個更好?試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答:“未若柳絮因風起”更好。依據(jù):作者也沒有明確評價,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6、“未若柳絮因風起”把冬雪比作柳絮,形象生動。你還能從古詩中找出一些詠雪的名句嗎?

      答:。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一、基礎歸納:

      1、文學常識:《陳太丘與友期》被編入《世說新語》一書的“”一門,《世說新語》是六朝小說的代表。

      2、翻譯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語:(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期戲

      譯文:。

      (2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毙?譯文:。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慚引顧

      譯文:。

      二、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詞語回答下列問題:

      1、交待陳元方與來客對話背景的句子是: 說明不守信用的人是:。

      2、友人發(fā)怒的原因是:。

      3、對話的地點是:。

      4、故事的結尾是:

      三、問題探究:《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答:第一問: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相當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指您父親;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稱。第二問:元方入門不顧不應為失禮。其一,全文主要寫元方懂得為人之理,無信,無禮,是全篇核心,從反面說明信和禮的重要,其二,對于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我們不應該過于苛求。

      陳太丘與友期 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驯闩?“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言;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初中語文第五冊第29課

      17.這則故事寫了陳太丘、友人和陳元方三個人的活動,重點寫的是哪兩個人的活動?這兩 個人各有什么特點? 18.請按要求寫出這則故事下述一些內容。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發(fā)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結局: 19.陳元方的言行有對有錯,請分別指出于下: 對:① ② 錯: 20.故事中友人聽了陳元方的話后感到非常慚愧,可是陳元方仍然 “入門不顧”,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 參考答案: 17.(3 分)陳元方、友人;陳元方:不卑不亢、倔強任性;友人:誤時無禮、錯而能 改。18.(2 分)起因:陳太丘與友期行;發(fā)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據(jù)理駁斥 友人;結局:友人慚而致歉。19.(3 分)對:①耐心說明;②據(jù)理反駁;錯:入門不顧。20.(2 分)略(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 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 人期 行,相委而去?!痹饺铡熬c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①(劉義慶《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乙魏文侯與虞人 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日:“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日:“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乃往,身 自罷之。(司馬光《資治通鑒·魏文侯書》 【注釋】①虞(yǘ人:侍衛(wèi)。②焉之:到哪里。8 下面各組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 分(A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約定})B 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罷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門不顧(照顧 足日,飲酒樂,天雨(這 9.翻譯下面句子。(4 分 ①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將焉之(下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7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兩文表現(xiàn)的共同主題是什么?讀兩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 分 主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參考答案: 8.(2 分)B 9.(4 分)(1)您和我父親約定在中午。中午時您沒來,就是不講信用。(2 分)(2)現(xiàn)在即使很樂觀,難道不可以相見完成約定嗎?(2 分)10.(4 分)為人一定要講誠信。(2 分)談感受(2 分。能圍繞誠信談感想并言之 有理、語言通順即可得滿分,其余酌情給分。)

      五、2008 年江漢、油田、仙桃市、潛江市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 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 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

      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期》)(選自課文《陳太丘與友 〔乙〕郭亻 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亻 及 問: “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必?及 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 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亻 及 請別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亻 及為 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亭,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傳》,略有改動)【注釋】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剛擔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 河美稷〕地名。③〔別駕從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 A.太丘舍去(舍棄、丟下).. C.及事訖(完畢).)(2 分)B.則是無信(不講信用).. D.先期 一日(約定的日期).)(2 分)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 安陵君其 許寡人 . ④ ③ ① ②(選 自 《 后 漢 書 · 郭 亻及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相委而 去 . C.遂止于 野亭 . 雜然而 前陳者 . 駢死于 槽櫪之間 . B.計日告之 . D.其 為人若此 .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 分)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譯文: 13.文段理解。(5 分)(1)甲、乙兩文告訴了我們一個同樣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從選材角 度看,甲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乙文選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正面例子;從表達方式看,甲文側重____________,乙文側重敘述。(3 分)(2)從甲、乙兩文的故事中,你還得到了哪些新的啟示?(就一個或兩個故事來談均 可,至少兩條)(2 分)參考答案:

      10.A 11.C 12.那人便問元方: “你爸爸在嗎?”(或:那客人便問元方: “你爸爸在家嗎?”)元 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 13.(1)做人要講信用(答出“講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違信于兒 童)描寫(或:對話描寫;語言描寫)(2)答案示例:①要有禮貌;②要勇于改正錯誤;③要容許別人改正錯誤;④成人要 為兒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對兒童也要說話算數(shù);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第五篇:《世說新語》比較閱讀文言文

      一.比較閱讀文言文《童趣》和《詠雪》:

      【甲】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疽摇恐x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項為之強()

      徐噴以煙()

      為之怡然稱快()

      鞭數(shù)十()

      驅之別院

      ()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公欣然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雪寒日內集

      能張目對日

      B、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撒鹽空中差可擬 C、昂首觀之

      作青云白鶴觀

      D、徐噴以煙

      以叢草為林 3.翻譯句子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3)撒鹽空中差可擬(4)未若柳絮因風起

      4.甲乙兩文都包含生活情趣,甲文通過,及鞭打蝦蟆三件事寫出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而乙文通過“

      ”和“

      ”來比擬 “大雪紛紛”,寫出了謝太傅一家“講論文義“時輕松融洽的家庭氣氛。

      5.甲文中所寫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卻產生了“物外之趣”,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乙文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 比擬 “大雪紛紛”,妙趣橫生,結合兩篇短文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呢?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田子為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蹦冈唬骸盀橄嗳瓴皇澈??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至誠,不義之物,不入于館②。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慚走出,造朝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為相,以金賜其母。《詩》③曰:“宜爾子孫承承兮?!毖再t母使子賢也。

      【注釋】①鎰:二十兩。②館:這里指家。③《詩》:這里指《詩經》。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為相,三年歸休 歸休: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②宜爾子孫承承兮。

      9.[甲][乙]兩文在為人處世方面各說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處?(4分)?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選自課文《陳太丘與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眮侈o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請別駕從事③,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亭④,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選自《后漢書·郭伋傳》,略有改動)【注釋】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剛擔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別駕從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太丘舍去(舍棄、丟下)B.則是無信(不講信用)C.及事訖(完畢)D.先期一日(約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相委而去 雜然而前陳者 B.計日告之 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C.遂止于野亭 駢死于槽櫪之間 D.其為人若此 安陵君其許寡人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p>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兩文告訴了我們一個同樣的道理:_________。但從選材角度看,甲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乙文選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從表達方式看,甲文側重_____,乙文側重敘述。(3分)

      (2)從甲、乙兩文的故事中,你還得到了哪些新的啟示?(就一個或兩個故事來談均可,至少兩條)(2分)

      《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學則殆(2)學而不厭(3)不憤不啟

      16.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

      A.人不知而不慍 擇其善者而從之 B.可以為師矣 可以一戰(zhàn)

      C.必有我?guī)熝?不可褻玩焉 D.有朋自遠方來 自三峽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2分)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D.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8.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一句翻譯成白話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教師應抓住恰當時機進行開導,正如文中所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文中任選一則表明學習態(tài)度的句子寫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20.相關內容鏈接。(4分)

      (1)給下面一則斷句,并加上標點。(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學 之 不 講 聞 義 不 能 從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憂 也

      (2)③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它也會獲益匪淺,請另外寫出《論語》中你熟悉的一則(不得與試卷上的相同),并簡要說說對它的理解。(2分)

      (三)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8-21題。(15分)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②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④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p>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18.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4分)

      (1)不亦說乎 說:________________(2)溫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3)思而不學則殆 殆:________________(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________ 19.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選文中不少句子已經演變?yōu)槌烧Z,請寫出4個。(4分)

      21.如果從文中選出一個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你選哪一句,請說明理由。(3分)

      2010曲靖市、燕山區(q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墩撜Z》十則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p>

      (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p>

      (六)于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p>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九)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十)(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1)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2)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圖:___________(3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4)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語句都己成為成語,請你寫出其中的三個。(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請任選一則,次談對你的啟示。(3分)10、2007武漢市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題。(15分)

      [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論語·為政》)

      [丙]孔子觀于周廟,有敧①器焉??鬃訂栍谑貜R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笨鬃邮棺勇啡∷囍?,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韓詩外傳》)

      注①敧(qī):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邊?!板丁蓖ā坝摇?。③中:這里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哪里,怎么。

      7.解釋下面加點的字。(4分)

      (1)知之為知之(2)是知也

      (3)思而不學則殆(4)滿則覆

      8.翻譯上面語段中加橫線的文字。(4分)

      (1)誨女知之乎?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問于守廟者曰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丙]文中孔子“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的感嘆給了我們什么啟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這幾段文字內容都與學習有關,[甲]文和[丙]文談的是學習______方面的問題;[乙]文談的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孔子認為學習過程中______與______應該相結合。(2分)

      11.(1)孔子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試之”?請根據(jù)文意簡要說明。(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這樣做有必要嗎?談談你的看法,并結合文段內容說說理由。(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載文言文復習專題《世說新語》兩則word格式文檔
      下載文言文復習專題《世說新語》兩則.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世說新語復習要點

        《兩則》復習要點 一、文學常識:《世說新語》由南朝人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

        世說新語德行文言文及翻譯

        《世說新語》在我國文學界具有很高的地位,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世說新語德行文言文及翻譯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兩則復習知識點

        《詠雪》復習資料 一、文學常識: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本文與《陳太丘與友期》都選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兩則復習知識點

        《詠雪》復習資料 一 、 文學常識: 本文與《陳太丘與友期》都選自《世說新語箋疏》?!妒勒f新語》是由南朝宋人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

        七年級語文世說新語復習(精選)

        第25課《世說新語》兩則導學、例析、訓練立體教學案 (建議安排2課時) [學法導引]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課文所選的兩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親情......

        文言文復習教案設計

        專題:《中考文言文復習課》教學設計 一、導語設計 文言文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初中階段在我們的教材中共有45課是文言、古詩詞,其中有35課是精讀篇目。在這些篇目里有......

        高三文言文復習

        文言文復習 (一)文言文通假字集錦 1、案:同“_______”;_________。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2、暴:同“_______”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文言文復習反思

        近來我們已經進入了復習階段,文言文復習時是整個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復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如下兩個讓人深思的現(xiàn)象:一、“我看了的,但記不住”的苦行僧現(xiàn)象批改作業(yè)時,時常找一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