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建筑檢測實驗指導書張達光

      時間:2019-05-12 05:15:00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建筑檢測實驗指導書張達光》,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建筑檢測實驗指導書張達光》。

      第一篇:建筑檢測實驗指導書張達光

      實驗指導書

      院系: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專業(yè): 土 木 工 程 課程: 建筑結構檢測 編者: 張 達 光

      目 錄

      實驗一 建筑物傾斜度測量實驗………………………………………… 1 實驗二 回彈法測定混凝土強度實驗………………………………………

      3實驗三 鋼筋保護層厚度及間距檢測………………………………………7 實驗四 非金屬板厚測試…………………………………………………9 實驗五 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11

      實驗一 建筑物傾斜度量測

      一、實驗目的:

      1、掌握建筑物傾斜度量測的方法原理,并以此作為判定建筑物基礎受力變形穩(wěn)定性及豎向傾斜的重要依據(jù);

      2、培養(yǎng)儀器操作能力,掌握對檢測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并作出結論報告等實際檢測應用的技能。

      二、實驗內容:

      利用全站儀的水平測距功能及提供水平垂直面的原理,量測建筑豎向承載構件的傾斜度(即豎向構件的水平位移),并完成結論報告。

      三、實驗原理與方法:

      利用全站儀的水平測距功能及提供水平垂直面的原理,量測建筑豎向承載構件的傾斜度(即豎向構件的水平位移):

      1、水平測距量測法

      2、望遠鏡筒鉛垂視線法

      四、實驗條件:

      1實驗主要儀器:全站儀(免棱鏡測距,100m內測距誤差小于1mm)、鋼直尺; 2實驗場所及對象:戶外,對象為任選一永久性建筑物。

      五、實驗步驟:

      1、在所測建筑外墻角或豎向主受力構建的正前方20米之外架好儀器,設置好免棱鏡、水平測距等功能;

      2、將望遠鏡筒瞄準墻角正面上方一點,鎖定水平制動及豎盤制動,按測量功能可測得水平距離D1和高程H1,并記錄;

      3、望遠鏡筒保持水平方向不變,解除豎盤制動,瞄準墻角正面下方一點,鎖豎盤按測量功能按鍵,可測得水平距離D2和高程H2,并記錄;

      4、分別計算出d=D1-D2,h=H1-H2,則d/h的值即為該墻角正面方向的傾斜度;

      5、將望遠鏡筒瞄準墻角上方邊線一點,鎖定水平制動及豎盤制動,按測量功能可測得高程H3,并記錄;

      6、在所測墻角下方垂直邊線方向放一高精度直尺,直尺中間整數(shù)刻度線對準墻角邊線,刻度面朝外;

      7、望遠鏡筒保持水平方向不變,解除豎盤制動,瞄準放置好的直尺,鎖豎盤按測量功能按鍵,可測得高程H4,并記錄;此時望遠鏡內的橫絲應與直尺平行,豎絲中心若與墻角邊線重合則表示墻角側面鉛垂無偏差,若不重合則可讀取豎絲對準的直尺刻度與墻角邊線對準的刻度兩者之差值s;

      8、計算得s/(H3-H4)之值即為該墻角側面方向的傾斜度,在平面簡圖上表示出量測的位置,并用箭頭表示出上方點相對下方點的水平位移方向。

      六、實驗注意事項:

      1、當量測值偏差較大時,可改變儀器位置重新觀測或更換人員重調儀器換不同高度點觀測;

      2、當量測精度要求較高時,可多次量測取其均值。

      七、實驗報告要求:

      1、作好觀測值的記錄,所記長度數(shù)值均已mm為單位;

      2、量測的平面簡圖應畫好外墻面轉角等重要標志點,所量測方向點位表示清楚,并按順時針或逆時針順序編號。

      實驗二 回彈法評定混凝土抗壓強度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普通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及推定的原理方法;

      2、了解回彈儀的基本構造,掌握回彈儀的正確使用方法;

      3、培養(yǎng)儀器操作能力,掌握對回彈檢測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并作出結論報告等實際檢測應用的技能。

      二、實驗內容:

      回彈法評定結構或構件砼抗壓強度,并完成相應檢測報告。

      三、實驗原理與方法:

      混凝土表面硬度與混凝土極限強度存在一定關系,回彈儀的彈擊重錘被一定彈力打擊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彈高度和混凝土表面硬度存在一定關系。這樣可以利用回彈儀測試混凝土表面硬度,并結合混凝土碳化深度從而間接測定混凝土 強度。

      四、實驗條件:

      (1)混凝土回彈儀;(2)碳化深度測定儀;(3)1%酚酞酒精試劑等。

      五、實驗步驟:

      1、對所測的結構構件作好編號登記,劃分測區(qū)(每一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數(shù)不應少于10個,對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構件,其測區(qū)數(shù)量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少于5個。):

      ⑴測區(qū)應選在使回彈儀處于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注側面,宜可選在使回彈儀處于非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注側面、表面或底面;

      ⑵測區(qū)宜選在構件兩個對稱可測面,也可選在一個可測面上且均勻分布;

      ⑶測區(qū)面積不宜大于0.04m2,每測區(qū)布置16個測點,相鄰兩測區(qū)的間距應控制在2m以內,測區(qū)離構件端部或施工縫邊緣的距離不應大于0.5m,且不應小于0.2m;

      ⑷測區(qū)表面應清潔、平整、干燥,不應有接縫、飾面層、粉刷層、浮漿、油垢等以及蜂窩、麻面,必要時可用砂輪清除表面的雜物和不平整處,磨光的表面不應有殘留的粉末或碎屑。

      2、儀器操作

      (1)將回彈儀的彈擊桿頂住砼的表面,輕壓儀器,使按鈕松開,彈擊桿徐徐伸出,并使掛鉤掛上彈擊錘;

      (2)使回彈儀對砼表面緩慢均勻施壓,待彈擊錘脫鉤,沖擊彈擊桿后,彈擊錘即帶動指針向后移動直至到達一定位置時,指針滑塊上的刻線即在刻度尺上指示某一回彈值;

      (3)使回彈儀繼續(xù)頂住砼表面,進行讀數(shù)并記錄回彈值,如條件不利于讀數(shù),可按下按鈕,鎖住機芯,將回彈儀移至他處讀數(shù);

      (4)逐漸對回彈儀減壓,使彈擊桿自機殼內伸出,掛鉤掛上彈擊錘,待下一次使用;(5)每一測區(qū)記取16個回彈值,每一測點的回彈值測讀至1;

      (6)測點宜在測區(qū)范圍內均勻分布,并不應彈擊在氣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測點彈擊一次,相鄰兩測點的間距一般不小于2cm。測點距結構或構件邊緣或外露鋼筋、預埋件的距離一般不小于3cm。

      (7)碳化深度值測量

      回彈值測量完畢后,應在每個測區(qū)選擇一處測量砼的碳化深

      度值,測點不應少于構件區(qū)數(shù)的30%,取其平均值為該構件每測區(qū)的碳化深度值。當碳化深度值極差大于2.0mm時,應在每一測區(qū)測量。

      測量碳化深度值時,可用合適的工具在測區(qū)表面形成直徑約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砼的碳化深),然后除去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液體沖洗),并用濃度為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內壁的邊緣處,再用深度測量工具測量自砼表面至深部不變色(未碳化部分變成紫紅色)且有代表性交界處的垂直距離1—2次,該距離即為砼的碳化深度值,每次測讀至0.5mm。

      3、回彈值計算

      從測區(qū)的16個回彈值中分別剔除三個最大值和三個最小值,然后將余下的10個回彈值按下列公式計算測區(qū)平均回彈值:

      ????ii?11010n

      4、碳化深度值計算

      L??Li?1in

      L——測區(qū)的平均碳化深度值(mm)Li——第i次測量的碳化深度值(mm)n——測區(qū)的碳化深度測量次數(shù)。

      按公式計算出的平均碳化深度值L如小于或等于0.4mm,則按無碳化(即平均碳化深度值L為0)處理;如等于或大于6mm,則平均碳化深度值L按等于6mm計算。

      5、混凝土強度推定值計算

      根據(jù)修正后的回彈值和碳化深度值,查表得出構件混凝土強度換算值。

      ⑴當結構或構件測區(qū)不少于10個或按批量檢測時,應按下式計算砼強度推定值:

      fcu,e?mfmfcuccuc?1.645sfcuc

      ——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混凝土強度換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確至0.1(MPa);-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混凝土強度換算值的標準差(MPa),精確值0.01 MPa。sfcuc⑵當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數(shù)少于10個,構件中最小的測區(qū)混凝土強度換算值即為該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推定值。

      ⑶結構或構件按批量檢測時,需要給定結構或構件砼強度的推定區(qū)間,根據(jù)置信度查表選取推定系數(shù)。

      xk,1?m?k1s xk,2?m?k2s式中:

      xk,1xk,2——標準值(0.05分位值)推定區(qū)間的上限值; ——標準值(0.05分位值)推定區(qū)間的下限值;

      m——樣本均值;

      s——樣本標準差;

      k1和k2——推定系數(shù),根據(jù)《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

      六、實驗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中儀器要輕拿輕放,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程檢測。

      2、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要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尤其在頂板回彈等較高位置檢測時,必須保證爬梯等輔助工具的穩(wěn)固安全。

      七、實驗報告要求:

      回彈法評定結構或構件砼抗壓強度報告,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建設單位名稱;

      2、委托單位;

      3、施工單位;

      4、設計單位;

      5、工程名稱和結構或構件名稱;

      6、施工日期;

      7、檢測原因;

      8、檢測環(huán)境;

      9、檢測依據(jù);

      10、回彈儀生產(chǎn)廠、型號、出廠編號及檢定證號;

      11、結構或構件的平均強度值、標準差、最小測區(qū)強度值及強度推定值;

      12、出具報告的單位名稱(蓋章)、批準人、審核人、檢測員的姓名;

      13、檢測及出具報告的日期;

      14、其它需要說明的事項。

      對于在報告中難于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內容,應附以簡圖并加以描述。

      實驗三 鋼筋保護層厚度及間距檢測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混凝土中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布置間距測定的原理方法;

      2、培養(yǎng)儀器操作能力,掌握對結構實體鋼筋間距及保護層厚度檢測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并作出結論報告等實際檢測應用的技能。

      二、實驗內容:

      利用鋼筋位置測定儀(鋼筋掃描儀)測量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布筋間距,并完成相應檢測報告。

      三、實驗原理與方法:

      采用電磁感應原理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布筋位置,從而確定布筋間距及數(shù)量。

      四、實驗條件:

      (1)鋼筋位置測定儀(鋼筋掃描儀);(2)刻度尺、粉筆或彩色鉛筆。

      五、實驗步驟:

      1、對所測的結構構件作好編號登記,確定要掃描的鋼筋類型;

      2、檢測前,儀器開機,自動進入選項菜單。然后預設鋼筋直徑;同時應對鋼筋探測儀進行預熱和調零,調零時探頭應遠離金屬物體。在檢測過程中,應核查鋼筋探測儀的零點狀態(tài)。

      3、進行檢測前,宜結合設計資料了解鋼筋布置狀況。檢測時,應避開鋼筋接頭和綁絲,鋼筋間距應滿足鋼筋探測儀的檢測要求。探頭在檢測面上移動,直 到鋼筋探測儀保護層厚度示值最小,此時探頭中心線與鋼筋軸線應重合,在相應位置作好標記。按上述步驟將相鄰的其他鋼筋位置逐一標出。

      4、鋼筋位置確定后,應按下列方法進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

      首先應設定鋼筋探測儀量程范圍及鋼筋公稱直徑,沿被測鋼筋軸線選擇相鄰鋼筋影響較小的位置,并應避開鋼筋接頭和綁絲,讀取第1次檢測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在被測鋼筋的同一位置應重復檢測1次,讀取第2次檢測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

      當同一處讀取的2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相差大于 lmm時,該組檢測數(shù)據(jù)應無效,并查明原因,在該處應重新進行檢測。仍不滿足要求時,應更換鋼筋探測儀或采用鉆孔、剔鑿的方法驗證。

      5、當實際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小于鋼筋探測儀最小示值時,應采用在探頭下附加墊塊的方法進行檢測。墊塊對鋼筋探測儀檢測結果不應產(chǎn)生干擾,表面應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應大于0.1mm。所加墊塊厚度在計算時應予扣除。

      6、鋼筋間距檢測應按本規(guī)程第8.3.3b條的規(guī)定進行。應將檢測范圍內的設計間距相同的連續(xù)相鄰鋼筋逐一標出。并應逐個量測鋼筋的間距。

      7、檢測數(shù)據(jù)處理: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平均檢測值應按下式計算:

      tttcm,i?c1?c2?2cc?2c02tcm,i

      式中: cm——第i測點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平均檢測值,精確至lmm;

      tc1t、c2——第1、2次檢測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精確至1㎜

      cc——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修正值,為同一規(guī)格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實測驗證值減去檢測值,精確至0.1㎜

      c0——探頭墊塊厚度,精確至0.lmm;不加墊塊時c0?0。

      檢測鋼筋間距時,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采用繪圖方式給出結果。當同一構件檢測鋼筋不少于7根鋼筋(6個間隔)時,也可給出被測鋼筋的最大間距、最小間距,并按下式計算鋼筋平均間距:

      sm,i??si?1nin 式中:

      sm,i

      ——鋼筋平均間距, 精確至lmm;

      si——第i個鋼筋間距,精確至lmm。

      8、技術指標:

      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為+10mm,-7mm;對板類構件為+8mm,-5mm。受力鋼筋的間距允許偏差為+10mm,-10mm。

      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

      9、判定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b.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數(shù)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六、實驗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中儀器要輕拿輕放,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程檢測。

      2、本檢測方法不適用于含有鐵磁性物質的混凝檢測。

      3、應根據(jù)鋼筋設計資料,確定檢測區(qū)域內鋼筋可能分布的狀況,選擇適當?shù)臋z測面。檢測面應清潔、平整,并應避開金屬預埋件。

      4、對于具有飾面層的結構及構件,應清除飾面層后在混凝土面上進行檢測。

      七、實驗報告要求:

      報告內容包括: 委托單位;2 建筑工程概況;3 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監(jiān)理單位名稱;4 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依據(jù)標準;5 抽樣方案及數(shù)量;6 檢測日期,報告日期; 7 檢測項目的主要分類;檢測數(shù)據(jù)和匯總結果;檢測結果、檢測結論; 8 主檢、審核和批準人員的簽名。

      實驗四 非金屬板厚測試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非金屬板(砼樓板、墻、木材、陶瓷等)的厚度測定原理方法;

      2、培養(yǎng)儀器操作能力,掌握對非金屬板(砼樓板、墻、木材、陶瓷等)的厚度測定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并作出結論報告等實際檢測應用的技能。

      二、實驗內容:

      利用非金屬板厚檢測儀檢測非金屬板厚(砼樓板),并完成相應檢測報告。

      三、實驗原理與方法:

      采用電磁感應原理檢測非金屬板的厚度。

      四、實驗條件:

      (1)非金屬板厚檢測儀;(2)游標卡尺。

      五、實驗步驟:

      1、對所測的結構構件作好編號登記,確定要測定板厚的構件單元;

      2、對待測的板塊單元作好測點標記,設置不少于3點,大的板塊設5個點;

      3、下探頭對準測點位置,以頂桿頂緊,板面上的測試人員先提探頭大約在測點位置來回晃動接收探頭,接收到測距信號后即可開始測板厚,在最小厚度示值附近前后左右移動,確定最小數(shù)值即為該點板厚;

      4、以同樣方法測量其它點的厚度,并作記錄。

      六、實驗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中儀器要輕拿輕放,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程檢測。

      2、本檢測方法不適用于含有鐵磁性物質的混凝板檢測。

      3、對于具有飾面層的結構及構件,應清除飾面層后在混凝土面上進行檢測,或將測量厚度值扣除飾面層厚度(包含板面及板底飾面層)。

      七、實驗報告要求:

      報告內容包括: 委托單位;2 建筑工程概況;3 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監(jiān)理單位名稱;4 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依據(jù)標準;5 抽樣方案及數(shù)量;6 檢測日期,報告日期; 7 檢測項目的主要分類;檢測數(shù)據(jù)和匯總結果;檢測結果、檢測結論; 8 主檢、審核和批準人員的簽名。

      實驗五 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

      一、實驗目的:

      1、掌握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的原理方法;

      2、熟練掌握非金屬超聲儀的使用方法;

      3、處理回彈值及超聲聲時值結果,掌握對被測混凝土構件的抗壓強度綜合評定方法,并作出結論報告等實際檢測應用的技能。

      二、實驗內容:

      利用超聲檢測儀及回彈儀聯(lián)合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并完成相應檢測報告。

      三、實驗原理與方法:

      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與超聲波在混凝土中的傳播速度之間的相關關系,抗壓強度高則超聲波傳播速度快,反之則慢;引用標準:

      CECS02:2005《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

      四、實驗條件:

      (1)非金屬超聲檢測儀;(2)回彈儀;(3)打磨工具、耦合劑以及計算器等。

      五、實驗步驟:

      1、回彈儀的使用及率定操作,對所測的結構構件作好編號登記,劃分測區(qū)(每一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數(shù)不應少于10個);

      2、測區(qū)布置:

      a.測區(qū)應選在使回彈儀處于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方向的側面; b.測區(qū)宜選在構件的兩個對稱可測面上,也可選在一個可測面上; c.相鄰兩測區(qū)的間距應控制在2m以內;

      d.測區(qū)應避開鋼筋密集區(qū)和預埋件;

      e.測區(qū)尺寸宜為200 mm ×200 mm,采用平測時為400 mm ×400 mm; f.檢測面應為應清潔、平整、干燥,不應有疏松層、浮漿、油垢以及蜂窩、麻面,必要時可用砂輪清除疏松層和雜物,且不應有殘留的粉末或碎屑;

      g.各測區(qū)應編號,并記錄測區(qū)位置和外觀質量情況;

      h. 對結構或構件的每一測區(qū),應先回彈測試,后超聲測試。

      3、回彈值測量

      檢測時,回彈儀的軸線應始終垂直于結構或構件的混凝土檢測面,測區(qū)應選在使回彈儀處于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側面。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時,方可選在使回彈儀處于非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側面、表面或底面;緩慢施壓,準確讀數(shù),快速復位。

      測量回彈值應在構件測區(qū)內超聲波的發(fā)射和接收面各彈8點,超聲波單面平測時,可在超聲波的發(fā)射和接收測點之間彈16點,每一測點的回彈值讀數(shù)估讀至1。

      測點宜在測區(qū)范圍內均勻分布,相鄰兩測點的間距一般不小于30mm,測點距構件邊緣或外露鋼筋、預埋件的距離一般不小于50mm。測點不應在氣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測點只允許彈擊一次。

      4、超聲測試:

      超聲測點應布置在回彈測試的同一測區(qū)內,每一測區(qū)布置3個測點,優(yōu)先采用對測或角測,當被測構件不具備對測或角測條件時,可采用單面平測。

      超聲測試時,換能器輻射面應通過耦合劑與混凝土測試面耦合良好。測試的聲時值應精確至0.1μs,超聲測距測量精確至1.0 mm,且測量誤差不應超過±1%,聲速計算應精確至0.01km/s。

      5、回彈值計算同實驗二回彈測強方式。

      6、聲速值計算:

      當在混凝土澆筑方向的側面對測時,測區(qū)混凝土中聲速代表值根據(jù)該測區(qū)中3個測點的混凝土中聲速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v?li1 ?3ti?t0 式中:v—測區(qū)砼中聲速代表值聲速值(km/s);l i—第i個測點的超聲測距(mm);ti—第i個測點的聲時讀數(shù)(μs);t0—聲時初讀值。

      7、混凝上強度的推定:

      c

      一、粗骨料為卵石時:fcu,i?0.038?vai?1.23?Rai?1.9

      5ccu,min

      c

      二、粗骨料為碎石時:fcu,i?0.008?vai?1.72?Rai?1.57當該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數(shù)少于10個時:

      fcu,e?fc式中: fcu,精確至0.1 MPa。,min——構件中最小的測區(qū)混凝土強度換算值(MPa)當該結構或構件的測區(qū)強度值中出現(xiàn)小于10.0MPa時:

      fcu,e<10.0MPa 當結構或構件的測區(qū)數(shù)不少于10個時或當按批量檢測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ccfcu,e?mfcu?1.645sfcu

      六、實驗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中儀器要輕拿輕放,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程檢測。

      2、超聲回彈綜合法適用于以中型回彈儀,混凝土超聲波檢測儀綜合檢測,并推斷混凝土結構中普通混凝土抗壓強度值,不適用于遭受凍害、化學侵蝕、水災以及高溫等已造成表面疏松、剝落的混凝土。

      3、對于具有飾面層的結構及構件,應清除飾面層后在混凝土面上進行檢測。

      七、實驗報告要求:

      報告內容包括: 委托單位;2 建筑工程概況;3 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監(jiān)理單位名稱;4 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依據(jù)標準;5 抽樣方案及數(shù)量;6 檢測日期,報告日期; 7 檢測項目的主要分類;檢測數(shù)據(jù)和匯總結果;檢測結果、檢測結論; 8 主檢、審核和批準人員的簽名。

      第二篇:Photoshop實驗指導書

      Photoshop實驗指導書

      目 錄

      實驗一 圖層的使用練習……………………………………………1 實驗二 選區(qū)的創(chuàng)建和編輯練習……………………………………8 實驗三 實驗四 實驗五 實驗六 實驗七 實驗八 實驗九 實驗十

      圖像的繪制練習……………………………………………13 圖像的編輯練習……………………………………………18 圖像色彩的調整練習………………………………………21 路徑的使用練習……………………………………………24 文本的應用綜合練習………………………………………28 圖層的高級使用練習………………………………………32 通道和蒙板的使用練習……………………………………36 濾鏡的使用練習……………………………………………40

      實驗一 圖層的使用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圖層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1、收集所需素材圖片

      2、打開Photoshop軟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設置

      3、按照要求完成圖片的處理

      4、在實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理解圖層的概念

      5、保存好修改后圖片,并完成實驗報告

      五、實驗內容:

      1、第一步,選擇你的目標圖片。圖片的顏色最好不要太過繁雜,而且,周圍和中心顏色反差較大的圖片效果會比較好。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圖片,自己的相片也可以拿來使用。

      2、復制背景層,將背景層 副本重命名為“1”;再次復制,將副本層重命名為2;照這樣,將背景層復制4次,四個副本層分別命名為1、2、3、4。我們在這四個副本層中,分別制作構成圖像的拼板。在這里我們只做了四個圖層,大家也可以復制多個圖層,依據(jù)自己的需要而定。

      3、我們從位于圖層面板的最頂端圖層“1”開始,隱藏除圖層“1”之外的所有層。用矩形選框工具選擇一個矩形,這個矩形就是拼板的基礎形狀。用選擇>變化選區(qū)命令(注意:這里選擇變化選區(qū)命令,如果直接用Ctrl+T,變換的則為選區(qū)內的圖像),將選區(qū)扭轉、做自由變換,然后反選,刪除選區(qū)圖像,取消選擇。

      4、按照剛才的方法,依次顯示每個圖層,用選框工具選擇不同大小的矩形選框,自由變換,反選后刪除。適當注意選區(qū)大小以及變換的位置,盡量在作圖的時候考慮到美觀的效果。

      5、下面我們要為拼板添加立體效果。打開背景層,這樣你會較容易看清圖像的變化。選擇圖層“1”,雙擊圖層,進入圖層樣式面板,先選擇斜面和浮雕,你可以按照默認樣式(大多數(shù)時侯,默認樣式也能夠看得出效果)選擇確定,如果對拼板有特殊要求,可以更改數(shù)值。當然也可以嘗試投影等其他效果。直到 調整到自己滿意的效果,這里僅使用了浮雕效果的默認值。

      6、設置好一個圖層樣式,其他的圖層如果需要相同效果,重復設置就較為麻煩,多層應用同一種樣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復制圖層樣式。有兩種方式可以 5

      實現(xiàn)圖層樣式的復制:一種是點擊右鍵,選擇復制圖層樣式菜單,然后在需要的圖層中點擊右鍵粘貼即可。另一種是用鼠標點擊你希望復制的樣式,不要放松鼠標,把它拖動到需要復制的圖層中,放松鼠標,新圖層就應用了你所拖動的樣式。拖動的過程中,鼠標一直顯示為抓手工具的形狀。如果你希望只應用某一種圖層樣式,那么拖動的方法更為快捷,可選擇所有的樣式(拖動效果的選項),也可選擇其中某種效果。依次對其他圖層進行設置。

      7、最后,根據(jù)自己需要可調整圖層位置。(圖07)

      掌握了這個方法后,可以選擇不同的圖片制作不同數(shù)量拼板圖像,不過要注意圖層順序,達到合理的疊放順序。還可以稍微改變陰影不透明度等細節(jié)。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更好的理解有關圖層的概

      念。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關于圖層的簡單操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

      實驗二 選區(qū)的創(chuàng)建和編輯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選區(qū)工具、描邊、填充、漸變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1、收集所需素材圖片

      2、打開Photoshop軟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設置

      3、按照要求完成圖片的處理

      4、在實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練工具的使用方法

      5、保存好修改后圖片,并完成實驗報告

      6、參照此試驗步驟可完成課后的習題練習以及相關的一些練習

      五、實驗內容:

      1、新建一個空白文檔,具體參數(shù)設置可自己定義。

      2、把前景色設置為R:113,G:165,B:248,背景色設置為白色。

      3、選擇漸變工具,在“漸變編輯器”對話框中進行設置。設置好后,選擇線性漸變方式填充背景色。(效果如圖)

      4、選擇橢圓選框工具然后對其進行羽化。

      在漸變的背景上,拖動鼠標繪制一個圓形選區(qū),5、以背景色(白色)填充選區(qū),創(chuàng)建出雪花的效果,快捷鍵為Ctrl+Delect,再多次重復這兩步操作(創(chuàng)建選區(qū)、羽化及填充白色),以得到多個雪花,注意每次創(chuàng)建的選區(qū)的大小和羽化的強度是不同的。得到如圖的效果。

      6、打開配套光盤中“卡通.gif”圖片,以此圖片的外型作為我們雪人的外型。(為了選取的方便,我們使用魔棒工具到我們所需要的選區(qū),這樣選擇較為方便)。

      選取空白的區(qū)域,然后反選得

      7、將選擇好的選區(qū),拖動到我們的窗口中去,并選擇“選擇/變換選區(qū)”命令,把拖進來的選區(qū)大小進行調整,并放置到合適的位置。

      8、同樣選擇漸變工具,選擇較淺的藍色,為我們剛才調整好的雪人的選區(qū)填充漸變效果。并選擇“編輯/描邊”命令為我們的選區(qū)進行描邊,得到我們的小雪人大體形態(tài)。(如圖所示)

      9、選擇工具箱中的橢圓選框工具,配合我們鍵盤的Shift鍵,繪制一個正圓的選區(qū),用黑色填充選區(qū),得到雪人的黑眼睛的效果。

      10、用同樣的辦法創(chuàng)建比剛才較小些的正圓選區(qū),用白色為其填充,得到眼睛的白色部分。(注意:如果在創(chuàng)建之后,需要對眼睛進行調整的話,就在不同的圖層上創(chuàng)建,調整好之后,若是覺得圖層過多,可再進行合并)

      11、運用類似的方法,創(chuàng)建三角形選區(qū)(可使用多邊形套索工具得到三角形的選區(qū))或是圓形選區(qū),填充不同的色彩,并進行描邊,得到鼻子和鈕扣等形態(tài)。效果如圖所示

      12、下面我們?yōu)樾⊙┤俗鰝€小帽子,我們選擇配套光盤中的樹葉的文件,使用樹葉的外型作為帽子的選區(qū),方法和我們獲得雪人的方法相同,這里不再重復。同樣為選區(qū)填充漸變效果。完成我們小雪人的繪制。

      13、我們也可以為圖像再增加些裝飾,同學們在制作的時候,顏色的選取可以有所改變,但是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整體的協(xié)調性。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可依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和課時的具體情況,選擇相同類型的試驗。

      實驗三 圖像的繪制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圖像繪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綜合應用的能力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1、打開Photoshop軟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設置

      2、按照要求完成圖形的繪制

      3、在實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練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圖片,并完成實驗報告

      5、顏色的選擇、文件大小等可依據(jù)自己的需要、喜好進行修改

      6、可嘗試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建,如月亮的創(chuàng)建方法,把所學知識綜合運用

      7、參照此試驗步驟可完成課后的習題練習以及相關的一些練習

      五、實驗內容:

      1、新建一個空白文檔,具體參數(shù)設置可自己定義。

      2、為背景填充顏色。

      3、新建圖層,選擇橢圓工具,注意創(chuàng)建方式的選擇,將前景色設置為白色,在圖像窗口的左下方按住Shift鍵繪制白色圓形。

      4、分別將前景色設置為玫紅色、淺玫紅色、粉紅色和淺粉色,再繪制4個圓形,如下排列。

      (提示:若對于圓形的位置需要調整,可把圓形分別建在不同的圖層中,方便進行調整)

      5、新建圖層,將前景色分別設置為淺黃色和白色,在圖像窗口右下方繪制兩個圓形。

      6、選擇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選取白色圓形,按Delete鍵將其刪除,然后選取圖像窗口中的黃色圖形,將選區(qū)變換并填充為黃色與淺黃色。

      7、自由變換,逆時針旋轉,完成變換并取消選區(qū),得到月亮的形態(tài)。

      (提示:也可用其他方法完成月亮的繪制,如選區(qū)的使用,用選區(qū)的加減來完成,也是可以的,而且能夠拓展思維并對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

      8、新建圖層,是用工具箱中的多邊形工具,將工具屬性欄設置為如圖所示,將前景色設置為白色,在圖像窗口中下方創(chuàng)建五角星形。

      9、選擇工具箱中的線條工具繪制白色線條。

      10、選擇雪花圖形,繪制雪花的形態(tài)。

      11、使用畫筆工具寫出文字,完成最后效果。

      (注意:圖層的使用,需要修改的,就放在不同的圖層中,方便修改)16

      13、我們也可以為圖像再增加些裝飾,同學們在制作的時候,顏色的選取可以有所改變,但是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整體的協(xié)調性。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可依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實驗四 圖像的編輯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圖像編輯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1、打開Photoshop軟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設置

      2、按照要求完成圖形的繪制

      3、在實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練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圖片,并完成實驗報告

      5、顏色的選擇、文件大小等可依據(jù)自己的需要、喜好進行修改

      6、參照此試驗步驟可完成課后的習題練習以及相關的一些練習

      五、實驗內容:

      1、打開配套光盤的實例素材名為果樹的圖片,使用圖案生成器命令,打開圖案生成器對話框。

      2、使用舉行工具在圖像中繪制一格區(qū)域作為樣本,并在位移下拉列表中選擇垂直選項。

      3、單擊生成按鈕產(chǎn)生圖案,如不滿意可單擊再次生成。

      4、單擊好,應用生成的圖案,然后選擇圖像菜單的圖像大小命令打開對話框,取消其中的約束比例復選框,在寬度文本框中輸入文件大小。

      (可依據(jù)自己的喜好,更換作為背景的圖片,但是要注意整體色彩的協(xié)調性)

      5、打開“香蕉”文件使用抽出工具抽出圖像。

      (注意抽出時邊緣的處理要仔

      細)

      6、按照此方法,依次完成其他水果圖片的抽出工作,一定要注意抽出邊緣的細節(jié)部分,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在后面對圖片合成時才會有好的效果,希望同學們無論處理什么樣的圖片都要注意細節(jié)處理,以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

      7、使用移動工具把需要合成的各水果圖片移到圖片中去。

      8、依據(jù)圖片大小進行調整,使用變換工具進行大小的調整。(注意等比例的放縮)

      9、注意圖層順序的調整。

      10、載入文字選區(qū),進行描邊,也可自己進行文字輸入。

      11、進行適當調整,完成最后效果。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梢罁?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實驗五 圖像色彩調整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同學們了解并掌握色彩調整工具的使用及綜合應用,熟悉各個色彩命令的相互配合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四、實驗步驟:

      1、打開Photoshop軟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設置

      2、按照要求完成圖形的繪制

      3、在實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練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圖片,并完成實驗報告

      5、顏色的選擇、文件大小等可依據(jù)自己的需要、喜好進行修改

      6、參照此試驗步驟可完成課后的習題練習以及相關的一些練習

      五、實驗內容:

      1、打開文件,文件整體較暗,可以先調整其亮度。

      2、使用亮度/對比度的命令對整個畫面進行調整。

      3、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選取人物圖像。

      (提示:為了選取的比較細致,我們常會把畫面放大,放大后觀察較仔細,但不能顯示全部,在使用磁性套索工具的同時,如果需要使用抓手工具觀察其他地方,就按住空格鍵,就會出現(xiàn)小手的圖標,可以移動觀察地方,在使用套索工具時不能在工具欄中切換到抓手工具,否則沒選完的選區(qū)就會應用。)

      4、反選人物外的景物圖像,懸著色相/飽和度的命令,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選中“著色”復選框,并進行設置。

      (提示:色彩可按書上進行設置,也可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色彩進行更該,選區(qū)若是有些細節(jié)部分需要修改,可使用增減選區(qū)的方法進行細節(jié)上的修改,不需要全部重新選擇,浪費時間。

      5、再次反選,使用選區(qū)減的方式把人物的上半部分選區(qū)減去,剩下的就是裙子的部分。

      (提示:需要的選區(qū)可使用存儲的方式存儲起來,需要的時候可直接載入,另要善用載入選區(qū),參考我們前面課堂上講解選取玫瑰花的花和葉子部分的方式。先把整個人物的選區(qū)存儲下,然后把裙子的選區(qū)也存儲下,留在后面?zhèn)溆?。?/p>

      6、用同樣的方法把裸露的右腳部分去除。

      7、使用色彩平衡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中中間調單選按鈕,并進行設置,為裙子上色,色彩可自定。

      8、選擇上半身的選區(qū)。

      (提示:在上面我們已經(jīng)存儲了兩個選區(qū),現(xiàn)在我們可以更為方便的選區(qū)上半身的選區(qū),首先載入整個人物的選區(qū),然后再載入裙子的選區(qū),選擇從選區(qū)中減去,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選擇上半身的選區(qū)了。)

      9、用同樣的方法選取不同的部分,進行上色,注意選區(qū)要選取的較仔細,進行細節(jié)上的調整,完成實驗。

      10、可使用同樣的方法完成課后的練習或是相同的效果,也可為自己的照片做上色的處理。

      最后完成效果圖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梢罁?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實驗六 路徑的使用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同學們了解并掌握路徑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1、打開Photoshop軟件并先做好必要的設置

      2、按照要求完成圖形的繪制

      3、在實例操作中更好的去熟練工具的使用方法

      4、保存圖片,并完成實驗報告

      5、顏色的選擇、文件大小等可依據(jù)自己的需要、喜好進行修改

      6、參照此試驗步驟可完成課后的習題練習以及相關的一些練習

      五、實驗內容:

      1、首先新建文檔,大小自定。

      2、輸入文字,選擇文字圖層,然后選擇菜單欄中圖層選項中文字/創(chuàng)建工作路徑選項。

      3、轉換到鋼筆工具,把錨點進行調整,如圖。

      (提示:可刪除多余的節(jié)點,把兩個字的路徑組合在一起)

      4、用同樣的方法可編輯其他字的路徑。

      5、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字體路徑進行修改,可更換不同的文字,如自己的名等,注意路徑修改后曲線的平滑,學會控制錨點,創(chuàng)建出自己想要的路徑。

      6、路徑創(chuàng)建好之后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為文字填色、描邊等處理,可隨意更改背景顏色,注意圖層的選擇,在使用描邊、填充顏色命令時注意圖層的選擇。(最好是先新建圖層,再填充或是描邊,這樣背景可隨時方便更換修改)

      7、根據(jù)自己需要對路徑進行填色等處理。(注意選好圖層)

      8、可使用圖層屬性等再做些效果,也可自由變換,復制圖層,進行透明度的調整等,各人可依據(jù)自己進行調整。(如圖)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實例中的具體的文件大小、具體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體規(guī)定,可自行進行調整。

      4、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可依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實驗七 文本應用綜合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參數(shù)的設置并對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應用。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一)、首先我們制作扇子的骨架部分:

      1、在Photoshop中新建一個700×700像素,背景色為白色的文件,將其命名為“扇子”。

      2、新建圖層1,在圖層1上拖拽一個長條選區(qū)。按G鍵選擇工具箱中的油漆桶,并在選擇欄中點選圖案,用木質圖案填充。(注意一定要新建圖層)

      3、扇子骨架除了有木質表面外,還應是略有厚度的的薄片,因此,我們要

      為其制作立體的感覺。保持選區(qū),單擊圖層面板下的添加圖層樣式的按鈕,對選區(qū)進行浮雕和倒角設計,并調整各項參數(shù),同時因為制作完扇子后還要對其投影效果做整體設置,所以此處先暫時不設投影效果。

      4、一個扇子有十多個扇片,一一制作會很麻煩,而且還要進行圍繞中心的排列,那將十分煩瑣。這里我們使用快捷鍵來完成重復變換的操作:首先,我們取消選區(qū),調整扇片尺寸至適中,復制剛才制作好的一個扇片的圖層,在新的復制圖層上使用快捷鍵Ctrl+T對圖像進行變換操作。(注意:這步的操作直接影響到我們后面的再次變換的操作,所以要細心調整好位置,我們下步的操作將會以此次的變換的位置、角度,進行多次變換)。

      5、多次配合Ctrl+Shift+Alt+T鍵可快捷的完成扇子骨架的多個扇片。完成之后會出現(xiàn)多個圖層,若較為滿意,可以把多個圖層合并成一個圖層,完成扇子骨架的制作。

      (二)、扇面的制作(扇面的制作可參造書上制作扇面的方法進行制作,把文字和圖片結合起來)

      1、利用橢圓和套素工具建立扇面選區(qū),新建圖層,用白色填充選區(qū),并將透明度設置為85%。這樣我們在新圖層上操作時能方便的利用下面的扇骨做參考。(注意:這里同學們可以把建立的扇面選區(qū)進行存儲選區(qū)的操作,以方便我們之后對扇面添加圖片時圖片的裁剪)

      2、面不是一個簡單的平面,而是有諸多的邏輯折痕的,也就是說,它要有立體感覺。Photoshop制作立體圖形往往借助于圖層樣式、光照效果和顏色漸變。此處我們用漸變工具來刻畫扇子的折痕。用多邊形套索框選出一個長條選區(qū),點選黑白漸變,漸變模式為線性漸變,填充選區(qū)。依次作好整個扇面。

      3、僅有黑白色兩種顏色的扇子太單調了,下面將它美化一下。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山水花鳥畫(或者別的,只要你看好就行)。載入當前文件,裁切至適當大小。(在裁剪時就可以載入我們前面存儲的選區(qū)了,這樣就不要再重新選擇選 30

      區(qū)了)。將該圖層置于骨架之上,模式設置為正片疊底,透明度為85%。然后添加一個淡淡的投影。(可以再進行些修飾),完成。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實例中的具體的文件大小、具體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體規(guī)定,可自行進行調整。

      4、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梢罁?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實驗八 圖層的高級應用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同學們掌握圖層的高級應用,并能夠熟練的進行應用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1、打開相關的文件素材,對圖象進行合成,如圖。

      2、新建圖層,并使用矩形工具繪制選區(qū),并填充顏色,填充顏色后調整圖層的透明度,使其具有玻璃的半透明效果。(提示:這里創(chuàng)建玻璃和后面創(chuàng)建門的選區(qū)的部分,我們都可以只做一半,這樣可以為我們節(jié)省時間,另一半相同的部分,我們直接使用圖層復制就可以完成,而且還可以保持一致性。)

      3、創(chuàng)建門的選區(qū)。(提示:書上給我們提供了選區(qū)加減的方式來完成門的選區(qū)的創(chuàng)建,而且是兩邊相同的選區(qū)一起做的,在這里我們可以在新的圖層當中去完成一扇門的制作,另一邊復制就可以了。創(chuàng)建選區(qū)的方法也可選用其他的方法,如路徑復制,使用路徑創(chuàng)建等)

      (使用選區(qū)加減的方法,注意要選取減的方式)

      (也可使用減的方式,把中間小的矩形路徑進行復制)

      4、對選區(qū)填充顏色,做圖層效果的處理,使其更具有立體感。(注意要新建圖層,只有在單獨的圖層上填充,我們后面才方便對圖層進行復制,完成另一扇門的制作。

      5、復制門的圖層,為使兩扇門的對稱,可使用自由變換中的水平翻轉的選項。

      6、添加相應的圖片和文字等,對畫面進行細節(jié)上的調整,可完成最后的效果。(可自行設計文字等效果,可參考我們路徑中制作文字效果的事例,創(chuàng)建個性化的字體,注意整體美觀)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實例中的具體的文件大小、具體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體規(guī)定,可自行進行調整。

      4、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工具,使同學們可以自己開動腦筋,也有利于所學工具的掌握和綜合應用的能力。

      5、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梢罁?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實驗九 通道與蒙版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學生掌握通道與蒙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夠熟練的進行應用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一)制作背景

      1、新建圖像文件,設置好參數(shù),注意顏色模式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選擇RGB的色彩模式。

      2、使用漸變工具為背景填充顏色。

      3、打開“紋理”圖片,把文件大小更改為我們新圖像文件的大小,復制粘貼到我們新文件中。

      4、把紋理圖層通過通道載入紋理的選區(qū),在復制的圖層上填充白色,并調整不透明度。

      5、完成后取消選區(qū)。

      (二)制作顯示器中的海豚

      1、沿顯示器邊緣勾畫路徑,注意路徑的細節(jié),然后配合Ctrl鍵為圖片創(chuàng)建矢量蒙板。(注意添加矢量蒙板在背景圖層上不能夠使用,要把背景圖層轉化為普通圖層,或是把背景圖層復制一份,為復制的圖層添加矢量蒙板,添加圖層蒙板也是一樣)

      2、把海豚的圖像復制到文件中,并調整透明度。調整透明度是為了能夠看的清楚下面顯示器圖層,方便選取。把圖片放置到合適的位置,為了突出顯示器畫面的逼真效果,所以我們要使海豚感覺像從顯示器中躍出。

      3、把圖像中多余的部分使用圖層蒙板或矢量蒙板遮擋。再把透明度調整回來。

      (三)制作文字效果

      可參考路徑的練習自己創(chuàng)建文字效果。完成最后效果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實例中的具體的文件大小、具體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體規(guī)定,可自行進行調整。

      4、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可依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實驗十 濾鏡的應用練習

      一、實驗目的:讓同學們掌握濾鏡的使用方法,并能夠熟練的進行應用

      二、實驗要求:要求能夠按照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給定的練習

      三、實驗器材:裝有Photoshop的計算機

      四、實驗步驟:

      1、新建一個文件,將前景色設置為灰色填充背景。

      2、選擇工具箱中的“橢圓選框工具”,按住Shift鍵在文件中繪制一個正圓選區(qū),并填充白色(注意新建圖層)切換至“路徑”面板,將選區(qū)轉化為路徑。

      3、選擇路徑,按Ctrl+T鍵調出自由變換控制框,注意快捷鍵的使用。(shift+alt)鍵為以變換中心點為中心的變換方式。

      4、設置前景色為黑色,使用工具箱中的“橫排文字工具”,在屬性欄中設置適當?shù)淖煮w和字號,在路徑上輸入文字,并適當調整文字的間距和位置,5、可使用同樣方法或使用字體變換完成如圖的文字。

      6、保持前景色為黑色,分別輸入其他的文字。

      7、按住Ctrl+Shift鍵連續(xù)單擊“圖層”面板中所有文字圖層的縮覽圖,得到它們相加后的選區(qū),切換至通道面板,單擊“將選區(qū)存儲為路徑”按鈕,得到Alpha 1,取消選區(qū)。

      8、選擇Alpha 1,執(zhí)行菜單欄中的“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參考設置半徑為0.5,執(zhí)行菜單欄中的“濾鏡”“雜色”“添加雜色”命令,參考設置數(shù)值為2,勾選單色選項。(所有的具體數(shù)值可依據(jù)各自的圖象大小等不同的情況,依據(jù)畫面的變化自行調整。)

      9、選擇菜單欄中的“濾鏡”“渲染”“光照效果”命令,設置彈出的對話框(圖為參考參數(shù)。)

      10、如果畫面效果不是很滿意,可依據(jù)不同的情況對畫面進行亮度等調整。(提示:可使用色階或曲線等工具)

      11、新建一個文件,設置寬度為1像素,高度為3像素,分辨率為72,背景為透明的文件,選擇工具箱中的“鉛筆工具”,設置大小為1像素,繪制如圖所示。

      12、選擇“編輯”“定義圖案”命令,將圖像定義為圖案。

      13、按Ctrl鍵單擊文字“5”的圖層縮覽圖,調出選區(qū),執(zhí)行菜單欄中的“選擇”“修改”“收縮”命令,把選區(qū)縮小些。參考數(shù)值可為2-5之間,圖象較大的也可設置的大些。

      14、在所有圖層上方新建一個圖層“圖層2”,并填充選區(qū),取消選區(qū),設置圖層的填充為0%。

      15、單擊“添加圖層樣式”按鈕,在彈出的下拉列表中選擇“斜面和浮雕”和“圖案疊加”選項。

      16、按住Ctrl鍵單擊圖層1調出選區(qū),執(zhí)行菜單欄中的“選擇”“修改”“收縮”命令,設置收縮量為10。

      17、在所有圖層上方新建一個圖層“圖層3”,填充選區(qū),取消選區(qū),設置圖層3的填充為0%。并為其添加圖層樣式,效果如下。

      18、我們的硬幣為金色,所以要對顏色進行處理。(參考第六章的練習完成最后效果。)

      依據(jù)此實例可以完成一些類似的錢幣或紀念幣的制作。

      六、實驗報告:

      1、結合實例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較好地完成此試驗,可自行完成書上或其他有關的一些練習和實例。

      3、實例中的具體的文件大小、具體文字、修改方式、色彩方面不做具體規(guī)定,可自行進行調整。

      4、教師可依據(jù)內容做實例的調整??梢罁?jù)學生掌握的情況更換其他實例,實例可以不同,能夠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就可以了。

      第三篇:電子商務實驗指導書2010

      電子商務實驗指導書

      適用課程:電子商務 制 定 人:向兵

      教 研 室:電子商務教研室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

      2010 年 9 月

      實驗一 B2C電子商務

      一、實驗目的

      通過本實驗,使學生

      (1)熟悉B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頁面布局、排版風格和功能、特色等;(2)了解典型B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購物流程;(3)掌握B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特點。

      二、實驗要求

      (1)全面瀏覽指定B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

      (2)獨立完成在指定B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購物流程;

      (3)能通過對典型B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觀察研究和實際操作,掌握B2C電子商務的特點。

      三、實驗內容

      (1)登陸當當網(wǎng)004km.cn,查看當當網(wǎng)的頁面布局和板塊劃分,了解當當網(wǎng)的功能和特點;點擊進入幫助板塊并詳細閱讀,掌握在當當網(wǎng)購物所需的各類知識。

      (2)在當當網(wǎng)注冊一個新賬號,把“恭喜您注冊成功!”頁面截圖并保存下來。(3)在當當網(wǎng)上搜索并選擇至少兩本書(一本計算機類,一本經(jīng)濟類)和一件其它商品放入購物車。將以上商品都放入購物車后,把購物車頁面截圖并保存下來。

      (4)對購物車中的訂單進行確認(如非實際愿意購買,不必提交訂單),把“2.確認訂單信息”頁面截圖并保存下來。

      四、實驗思考題

      (1)當當網(wǎng)提供了哪些功能?有什么特色?

      (2)當當網(wǎng)的購物流程是怎樣實現(xiàn)的?

      (3)當當網(wǎng)還有哪些不足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試著提出自己的改進或完善的建議。(4)以當當網(wǎng)為例,說明B2C電子商務的特點。

      五、實驗結果

      新建一個的WORD文檔并以“學號+姓名”命名,將以上實驗結果(包括實驗內容中要求截圖的和實驗思考題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檔中,然后將該文檔上傳到ftp服務器上的指定位置。

      實驗二 C2C電子商務

      一、實驗目的

      通過本實驗,使學生

      (1)熟悉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頁面布局、排版風格和功能、特色等;(2)了解典型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購物流程;(3)掌握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特點;

      (4)分析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和B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異同。

      二、實驗要求

      (1)全面瀏覽指定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

      (2)獨立完成在指定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購物流程;

      (3)能通過對典型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觀察研究和實際操作,掌握C2C電子商務的特點;(4)分析C2C網(wǎng)站在保護買家權益上采取的特別措施及其原因。

      三、實驗內容

      (1)登陸淘寶網(wǎng)004km.cn,查看淘寶網(wǎng)的頁面布局和板塊劃分,了解淘寶網(wǎng)的功能和特點;點擊進入幫助中心并詳細閱讀,掌握在淘寶網(wǎng)購物所需的各類知識。

      (2)在淘寶網(wǎng)注冊一個新賬號,把注冊成功頁面截圖并保存下來。(3)進行支付寶賬戶激活,并把激活成功的頁面截圖并保存下來。

      (4)在淘寶網(wǎng)上搜索一些感興趣的商品放入購物車。將以上商品都放入購物車后,把購物車頁面截圖并保存下來。

      (5)通過阿里旺旺或QQ與購物車中某件商品的賣家進行購物相關的洽談,把洽談記錄保存下來。

      (6)對購物車中的訂單進行確認(如非實際愿意購買,不必完成支付),把正式提交前的頁面截圖并保存下來。

      四、實驗思考題

      (1)淘寶網(wǎng)提供了哪些功能?有什么特色?(2)淘寶網(wǎng)的購物流程是怎樣實現(xiàn)的?

      (3)淘寶網(wǎng)為了保障買家權益提供了哪些措施?

      (4)淘寶網(wǎng)還有哪些不足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試著提出自己的改進或完善的建議。(5)以淘寶網(wǎng)為例,說明C2C電子商務的特點。

      五、實驗結果

      新建一個的WORD文檔并以“學號+姓名”命名,將以上實驗結果(包括實驗內容中要求截圖的和實驗思考題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檔中,然后將該文檔上傳到ftp服務器上的指定位置。實驗三 網(wǎng)上商店的規(guī)劃、設計與實現(xiàn)

      一、實驗目的

      通過本實驗,使學生

      (1)熟悉開設C2C網(wǎng)店的要求和步驟;(2)掌握個人網(wǎng)店開設的基本分析思路;

      (3)熟悉典型C2C網(wǎng)站為賣家提供的各種服務;(4)掌握個人網(wǎng)店裝飾和布局的各種技巧和經(jīng)驗。

      二、實驗要求

      (1)全面瀏覽指定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

      (2)獨立完成在指定C2C電子商務網(wǎng)站上開設個人網(wǎng)店;(3)完成對個人網(wǎng)店的裝飾,并反復修改直到滿意;

      (4)分析C2C網(wǎng)站在保護買家權益上采取的特別措施及其原因。

      三、實驗內容

      (1)登陸淘寶網(wǎng)004km.cn,熟悉在淘寶網(wǎng)上開設個人網(wǎng)店所需要的條件和步驟,并做好相關準備。

      (2)選擇自己淘寶網(wǎng)店的經(jīng)營范圍(即出售何種商品或服務),并說明理由。(3)分析自己淘寶網(wǎng)店的目標客戶范圍。

      (4)分析自己淘寶網(wǎng)店如何實現(xiàn)盈利,并預測盈利前景。

      (5)確定自己淘寶網(wǎng)店如何“裝修”:采用何種風格裝飾,如何進行頁面和板塊布局,色調和搭配等。

      (6)根據(jù)以上的準備和分析、計劃,在淘寶網(wǎng)上注冊商家,并初步搭建好自己的淘寶網(wǎng)店(提供個人網(wǎng)店網(wǎng)址)。

      四、實驗思考題

      (1)淘寶網(wǎng)為商家提供了哪些服務?有什么特色?

      (2)在淘寶網(wǎng)上開個人網(wǎng)店有什么感想?

      (3)討論:大學生開設淘寶網(wǎng)店有實際意義么?可以作為未來個人創(chuàng)業(yè)的路徑么?

      五、實驗結果

      新建一個的WORD文檔并以“學號+姓名”命名,將以上實驗結果(包括實驗內容中要求分析、實現(xiàn)的和實驗思考題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檔中,然后將該文檔上傳到ftp服務器上的指定位置。實驗四 網(wǎng)上商店經(jīng)營與管理

      一、實驗目的

      通過本實驗,使學生

      (1)熟悉網(wǎng)上商店的管理;

      (2)掌握網(wǎng)上商店的經(jīng)營方法;

      (3)掌握網(wǎng)上商店的推廣策略和方法。

      二、實驗要求

      (1)進一步完善對個人網(wǎng)店的裝飾;

      (2)豐富個人網(wǎng)上商店的商品種類和數(shù)量,讓商品信息更翔實、圖文并茂;

      (3)獨立完成對網(wǎng)店的經(jīng)營和管理;

      (4)運用各種策略和方法推廣自己的網(wǎng)店,促進銷售。

      三、實驗內容

      (1)提出對個人網(wǎng)店經(jīng)營和管理的計劃,并實施之。(2)記錄一些商品交易的過程,并保存洽談記錄。(3)統(tǒng)計商品交易數(shù)量,分析變化情況,并分析。

      (4)運用各種方法推廣自己的網(wǎng)店,記錄過程并分析對銷售的影響。

      四、實驗思考題

      (1)個人網(wǎng)店經(jīng)營和管理過程中有哪些經(jīng)驗和體會?(2)自己的個人網(wǎng)店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進?(3)如果你畢業(yè)后再一次重開網(wǎng)店,你會如何做?

      五、實驗結果

      新建一個的WORD文檔并以“學號+姓名”命名,將以上實驗結果(包括實驗內容中要求分析、實現(xiàn)的和實驗思考題答案)保存在新建的WORD文檔中,然后將該文檔上傳到ftp服務器上的指定位置。

      第四篇:《數(shù)據(jù)結構》實驗指導書

      《數(shù)據(jù)結構》實驗(訓)指導書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實驗中心

      前 言

      《數(shù)據(jù)結構》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基礎課程,也是很多高校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yè)課必考課程之一。它主要介紹線性結構、樹型結構、圖形結構三種邏輯結構元素的存儲實現(xiàn),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些典型算法及時、空效率分析。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算法分析、設計能力及良好的程序設計習慣。通過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典型算法的設計思想及程序實現(xiàn),能夠根據(jù)實際問題選取合適的存儲方案,設計出簡潔、高效、實用的算法,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及軟件開發(fā)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這門課程,習題和實驗是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理解算法的最佳途徑是上機實驗。因此,實驗環(huán)節(jié)的好壞是學生能否學好《數(shù)據(jù)結構》的關鍵。為了更好地配合學生實驗,特編寫該實驗指導書。

      一、實驗目的、要求和任務

      計算機編程中加工處理的對象是數(shù)據(jù),而數(shù)據(jù)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所以學習編寫計算機程序僅僅了解計算機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數(shù)據(jù)組織、存儲和運算的一般方法,這是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中學習和研究的內容。由于數(shù)據(jù)結構的原理和算法較抽象,而該課程一般在本科低年級開設,對于計算機程序設計知識的初學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就顯得較為困難。

      1.熟練掌握C語言的編輯、編譯、調試程序。2.會書寫類C語言的算法,并將算法轉變?yōu)槌绦驅崿F(xiàn)。

      3.正確理解各種數(shù)據(jù)結構的邏輯特性和存儲表示和基本操作的算法實現(xiàn)。4.有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

      5.針對問題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數(shù)據(jù)結構,提高算法設計的能力和動手實驗的技能。

      6.學會分析研究計算機加工的數(shù)據(jù)結構的特性,以便為應用設計的數(shù)據(jù)選擇適當?shù)倪壿嫿Y構、存儲結構及其相應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時間分析和空間分析的技術。

      7.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也是復雜程序設計的訓練過程,要求學生編寫的程序結構清楚、正確易讀,符合軟件過程的規(guī)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據(jù)抽象能力。

      8.通過若干數(shù)據(jù)結構應用實例,引導學生學習數(shù)據(jù)類型的使用,為今后學習面向對象的程序做一些鋪墊。

      二、實驗基本內容及學時分配

      為了達到實驗目的,本課程安排了4個實驗單元,訓練的重點在于基本的數(shù)據(jù)結構,而不是強調面面俱到。各實驗單元與教科書的各章只具有粗略的對應關系,一個實驗題常常涉及到幾部分教學內容??倢W時:8學時。

      1、線性表(2學時)

      (1)熟悉線性表的基本運算在兩種存儲結構(順序結構和鏈式結構)上的實現(xiàn);(2)以線性表的各種操作(建立、插入、刪除等)的實現(xiàn)為重點;

      (3)通過本次實驗幫助學生提高C語言的編程能力(特別是函數(shù)參數(shù)、指針類型、鏈表的使用)。

      2、數(shù)組和廣義表(2學時)(1)掌握稀疏矩陣的壓縮存儲

      (2)掌握稀疏矩陣的轉置算法

      3、樹與二叉樹(2學時)

      常見的二叉樹遍歷算法有先序遍歷,中序遍歷和后序遍歷算法。實現(xiàn)簡單的先序遍歷,中序遍歷和后序遍歷算法。

      4、排序(2學時)

      常見的內部排序算法,插入類排序算法,如直接插入排序和希爾排序;交換類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選擇類排序算法,如簡單選擇排序、樹形選擇類排序和堆排序。實冒泡排序或者直接插入排序算法。

      三、說明

      該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硬件要求:在多媒體教室講解及演示。為保證教學順利進行,要求實驗室提供電腦等設備。學生每次上機實驗都必須遵守實驗室的有關規(guī)定。

      四、實驗報告規(guī)范 實驗報告的內容包括:

      1、實驗目的:說明實驗所驗證的知識點。

      2、需求分析:以無歧義的陳述說明程序設計的任務、約束條件、輸入輸出要求、對功能的規(guī)定及模型。

      3、邏輯設計:說明本程序中用到的所有抽象的數(shù)據(jù)類型的定義、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塊之間的層次調用關系。

      4、詳細設計:邏輯設計中定義的所有數(shù)據(jù)類型的實現(xiàn),核心算法的設計描述、人機界面設計、函數(shù)之間調用關系的描述,主要功能的算法框架,測試數(shù)據(jù)設計。

      5、測試分析:測試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測試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采取的解決措施。

      6、心得: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過程中的經(jīng)驗與體會,進一步改進的設想。

      7、程序清單:源程序中應有足夠的注釋。如果提交源程序軟盤,列出程序文件名。

      五、如何提高上機效率

      為了提高上機的效率,真正達到實驗目的,要求同學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寫好實驗預習報告,即實驗報告規(guī)范中的1)、2)、3)、4)部分,編寫好程序,并用一組測試數(shù)據(jù)手工執(zhí)行程序靜態(tài)檢查程序是否有錯,通過閱讀、執(zhí)行程序或給別人講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邏輯,提高程序的正確性。對C語言程序不熟悉的同學,上機時最好帶上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材,以備查閱。調試中遇到問題,應認真分析,確定可疑點,設置調試斷點或輸出斷點處變量的值,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迅速排除問題,加快調試速度。

      實驗室要求:

      不能曠課,不遲到,不穿拖鞋進實驗室

      實驗需預習報告(不能單純抄寫,預習程序代碼)實驗報告(總結,注釋,實驗結果)

      目 錄

      實驗一 線性表實驗(設計性實驗)..........................................4 實驗二 數(shù)組和廣義表實驗(設計性實驗)....................................6 實驗三 樹與二叉樹(設計性實驗)..........................................8 實驗四 排序(設計性實驗)................................................9

      實驗一

      線性表實驗(設計性實驗)

      一、實驗目的

      1.熟悉C語言的上機環(huán)境,進一步掌握C語言的結構特點。2.掌握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的定義及C語言實現(xiàn)。

      3.掌握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的定義及C語言實現(xiàn)。4.掌握線性表在順序存儲結構即順序表中的各種基本操作。5.掌握線性表在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中的各種基本操作。

      二、實驗內容

      1.順序線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刪除。2.鏈式線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刪除。

      三、實驗儀器設備與器材 上機電腦

      四、實驗步驟

      1.建立含n個數(shù)據(jù)元素的順序表并輸出該表中各元素的值及順序表的長度。

      2.利用前面的實驗先建立一個順序表L={21,23,14,5,56,17,31},然后在第i個位置插入元素68。

      3.建立一個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結點的值域為整型數(shù)據(jù)。要求將用戶輸入的數(shù)據(jù)按尾插入法來建立相應單鏈表。

      五、實驗提示

      1.由于C語言的數(shù)組類型也有隨機存取的特點,一維數(shù)組的機內表示就是順序結構。因此,可用C語言的一維數(shù)組實現(xiàn)線性表的順序存儲。

      在此,我們利用C語言的結構體類型定義順序表: #define MAXSIZE 1024 typedef int elemtype;/*

      線性表中存放整型元素 */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vec[MAXSIZE];int len;/*

      順序表的長度 */ }sequenlist;將此結構定義放在一個頭文件sqlist.h里,可避免在后面的參考程序中代碼重復書寫,另外在該頭文件里給出順序表的建立及常量的定義。

      2.注意如何取到第i個元素,在插入過程中注意溢出情況以及數(shù)組的下標與位序(順序表中元素的次序)的區(qū)別。

      3.單鏈表的結點結構除數(shù)據(jù)域外,還含有一個指針域。用C語言描述結點結構如下:

      typedef int elemtype;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數(shù)據(jù)域

      struct node *next;//指針域

      }linklist;

      注意結點的建立方法及構造新結點時指針的變化。構造一個結點需用到C語言的標準函數(shù)malloc(),如給指針變量p分配一個結點的地址:

      p=(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該語句的功能是申請分配一個類型為linklist的結點的地址空間,并將首地址存入指針變量p 中。當結點不需要時可以用標準函數(shù)free(p)釋放結點存儲空間,這時p為空值(NULL)。

      六、實驗總結與思考

      1.如果按由表尾至表頭的次序輸入數(shù)據(jù)元素,應如何建立順序表。2.在main函數(shù)里如果去掉L=&a語句,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

      實驗二

      數(shù)組和廣義表實驗(設計性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稀疏矩陣的壓縮存儲 2.掌握稀疏矩陣的轉置算法

      二、實驗內容

      1.實現(xiàn)上三角陣的壓縮存儲。

      2.用三元組順序表存儲稀疏矩陣,并實現(xiàn)矩陣的轉置。

      三、實驗儀器設備與器材 上機電腦

      四、實驗步驟

      1.創(chuàng)建一個數(shù)組。2.輸入數(shù)據(jù)

      3.給定矩陣任一元素的下標,4.打印給定下標所對應的數(shù)據(jù)。5.創(chuàng)建三元組順序表。?a22 7.A輸出對應的矩陣。??

      21五、實驗提示 ?aaa6.輸入矩陣中的數(shù)據(jù)。?11?a11??a?313233a2122?1.對于如下對稱矩陣: ??A?aaa?4243?41?a31a32a33??1個位置,a21存入到第二個位置,?將它們存入到一個線性數(shù)組中B,不存非零元素,a11存入到第a41a42aija44????aij的位則aij能存到第幾個位置,我們要以用梯形公式算面積。置是它上面的元素之和再加上左邊的元素之和。

      它上面的元素之和為((1+(i-1))×(i-1)/2,左邊的元素為(j-1)所以這個元素存儲的位置為k=i(i-1)/2+j-1。

      因為矩陣A為對稱矩陣,(另一部分沒有寫出),所以另一部分的元素為 k=j(j-1)/2+i-1.所以存在關系k=i(i-1)/2+j-1(i>j)和k=j(j-1)/2+i-1(i

      2.結點結構

      struct triple{ int i,j;//非零元的行下標和列下標 elemtype e;//非零元數(shù)據(jù)} 三元組順序表存儲類型 struct tsmatrix{ triple data[12500];aa?????a44??

      int mu,nu,tu;} 三元順序表的轉置 方法:(1)將矩陣行列互換,(2)重排矩陣

      六、實驗總結與思考

      1.如何存儲三對角陣?

      2.如何用行邏輯鏈接順序表及十字鏈表存儲稀疏矩陣?

      實驗三

      樹與二叉樹(設計性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稀疏矩陣的壓縮存儲 2.掌握稀疏矩陣的轉置算法

      二、實驗內容

      1.練習二叉樹的建立與存儲 2.練習二叉樹的遍歷

      三、實驗儀器設備與器材 上機電腦

      四、實驗步驟

      1.建立自己的頭文件BT.H,內容包括二叉鏈表的結構描述、二叉樹的建立、二叉樹的先序、中序與后序遍歷算法。

      2.建立二叉樹,并通過調用函數(shù),,輸出先序遍歷、中序遍歷與后序遍歷的結果。

      五、實驗提示

      建立二叉樹的代碼如下: BTCHINALR * createbt(){ BTCHINALR *q;struct node1 *s[30];int j,i,x;printf(“建立二叉樹,輸入結點對應的編號和值,編號和值之間用逗號隔開nn”);printf(“i,x = ”);scanf(“%d,%c”,&i,&x);while(i!= 0 && x!= '$')

      {q =(BTCHINALR*)malloc(sizeof(BTCHINALR));/*建立一個新結點q*/

      q->data = x;q->lchild = NULL;q->rchild = NULL;

      s[i] = q;/*q新結點地址存入s指針數(shù)組中*/

      if(i!= 1)/*i = 1,對應的結點是根結點*/

      {j = i / 2;/*求雙親結點的編號j*/

      if(i % 2 == 0)s[j]->lchild = q;/*q結點編號為偶數(shù)則掛在雙親結點j的左邊*/

      else s[j]->rchild = q;} /*q結點編號為奇數(shù)則掛在雙親結點j的右邊*/

      printf(“i,x = ”);

      scanf(“%d,%c”,&i,&x);} return s[1];/*返回根結點地址*/ }

      六、實驗總結與思考

      1.如何用孩子兄弟表示法存儲樹? 2.熟悉及難赫夫曼樹。

      實驗四

      排序(設計性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常用的排序方法,并掌握用高級語言實現(xiàn)排序算法的方法; 2.深刻理解排序的定義和各種排序方法的特點,并能加以靈活應用; 3.了解各種方法的排序過程及其時間復雜度的分析方法。

      二、實驗內容

      統(tǒng)計成績

      給出n個學生的考試成績表,每條信息由姓名和分數(shù)組成,試設計一個算法:

      (1)按分數(shù)高低次序,打印出每個學生在考試中獲得的名次,分數(shù)相同的為同一名次;(2)按名次列出每個學生的姓名與分數(shù)。

      三、實驗儀器設備與器材 上機電腦

      四、實驗步驟

      1.定義結構體。2.定義結構體數(shù)組。

      3.定出主程序,對數(shù)據(jù)進行排序。

      五、實驗提示

      #define n 30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8];int score;} student R[n];main(){ int num, i, j, max, temp;printf(“n請輸入學生成績: n”);for(i=0;iR[max].score)max=j;

      if(max!=i){ temp = R[max];R[max]=R[i];R[i]= temp;} if((i>0)&&(R[i].score

      六、實驗總結與思考

      1.快速排序算法解決本問題。2.較各種排序算法的優(yōu)缺點及。

      3.使用其它排序算法實現(xiàn)該問題(直接插入排序、希爾排序、簡單選擇排序、堆排序等)。

      第五篇:《數(shù)據(jù)結構》實驗指導書

      數(shù) 據(jù) 結 構 實 驗 指 導 書

      南京工程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教研室

      2014年3月

      實驗一 線性表操作

      一、實驗目的

      1.熟悉C語言的上機環(huán)境,進一步掌握C語言的結構特點。2.掌握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的定義及C語言實現(xiàn)。

      3.掌握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的定義及C語言實現(xiàn)。4.掌握線性表在順序存儲結構即順序表中的各種基本操作。5.掌握線性表在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中的各種基本操作。

      二、實驗內容

      1.順序線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刪除。

      2.鏈式線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刪除。

      三、實驗步驟

      1.建立含n個數(shù)據(jù)元素的順序表并輸出該表中各元素的值及順序表的長度。2.利用前面的實驗先建立一個順序表L={21,23,14,5,56,17,31},然后在第i個位置插入元素68。

      3.建立一個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結點的值域為整型數(shù)據(jù)。要求將用戶輸入的數(shù)據(jù)按尾插入法來建立相應單鏈表。

      四、實現(xiàn)提示

      1.由于C語言的數(shù)組類型也有隨機存取的特點,一維數(shù)組的機內表示就是順序結構。因此,可用C語言的一維數(shù)組實現(xiàn)線性表的順序存儲。

      在此,我們利用C語言的結構體類型定義順序表: #define MAXSIZE 1024 typedef int elemtype;/* 線性表中存放整型元素 */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vec[MAXSIZE];int len;/* 順序表的長度 */ }sequenlist;將此結構定義放在一個頭文件sqlist.h里,可避免在后面的參考程序中代碼重復書寫,另外在該頭文件里給出順序表的建立及常量的定義。

      2.注意如何取到第i個元素,在插入過程中注意溢出情況以及數(shù)組的下標與位序(順序表中元素的次序)的區(qū)別。

      3.單鏈表的結點結構除數(shù)據(jù)域外,還含有一個指針域。用C語言描述結點結構如下:

      typedef int elemtype;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數(shù)據(jù)域

      struct node *next;//指針域

      }linklist;注意結點的建立方法及構造新結點時指針的變化。構造一個結點需用到C語言的標準函數(shù)malloc(),如給指針變量p分配一個結點的地址:

      p=(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該語句的功能是申請分配一個類型為linklist的結點的地址空間,并將首地址存入指針變量p 中。當結點不需要時可以用標準函數(shù)free(p)釋放結點存儲空間,這時p為空值(NULL)。

      五、思考與提高

      1.如果按由表尾至表頭的次序輸入數(shù)據(jù)元素,應如何建立順序表。2.在main函數(shù)里如果去掉L=&a語句,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

      實驗二

      棧和隊列的應用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棧的順序表示和實現(xiàn) 2.掌握隊列的鏈式表示和實現(xiàn)

      二、實驗內容

      1.編寫一個程序實現(xiàn)順序棧的各種基本運算。2.實現(xiàn)隊列的鏈式表示和實現(xiàn)。

      三、實驗步驟

      1.順序棧(1)初始化順序棧;(2)插入元素(3)刪除棧頂元素(4)取棧頂元素(5)遍歷順序棧(6)置空順序棧 2.鏈隊列

      (1)初始化并建立鏈隊列(2.)入鏈隊列(3)出鏈隊列(4)遍歷鏈隊列

      四、實現(xiàn)提示

      1./*定義順序棧的存儲結構*/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stack[MAXNUM];int top;}SqStack;

      /*初始化順序棧函數(shù)*/ void InitStack(SqStack *p)

      {q=(SqStack*)malloc(sizeof(SqStack));/*申請空間*/} /*入棧函數(shù)*/ void Push(SqStack *p,ElemType x){if(p->toptop=p->top+1;/*棧頂+1*/ p->stack[p->top]=x;} /*數(shù)據(jù)入棧*/ } /*出棧函數(shù)*/ ElemType Pop(SqStack *p){x=p->stack[p->top];/*將棧頂元素賦給x*/ p->top=p->top-1;} /*棧頂-1*/ /*獲取棧頂元素函數(shù)*/ ElemType GetTop(SqStack *p){ x=p->stack[p->top];} /*遍歷順序棧函數(shù)*/ void OutStack(SqStack *p){ for(i=p->top;i>=0;i--)printf(“第%d個數(shù)據(jù)元素是:%6dn”,i,p->stack[i]);} /*置空順序棧函數(shù)*/ void setEmpty(SqStack *p){ p->top=-1;} 可參考代碼: #include “stdio.h” #define Stack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main(){

      SqStack S;

      ElemType e;

      int N;

      /*初始化順序棧*/ /*入棧*/ /*出棧*/ /*遍歷順序棧*/ getch();}

      2./*定義鏈隊列*/ typedef struct Qnode { ElemType data;struct Qnode *next;}Qnodetype;typedef struct { Qnodetype *front;Qnodetype *rear;}Lqueue;

      /*初始化并建立鏈隊列函數(shù)*/ void creat(Lqueue *q)

      { h=(Qnodetype*)malloc(sizeof(Qnodetype));/*初始化申請空間*/ h->next=NULL;q->front=h;q->rear=h;for(i=1;i<=n;i++)*利用循環(huán)快速輸入數(shù)據(jù)*/ { scanf(“%d”,&x);Lappend(q,x);} /*利用入鏈隊列函數(shù)快速輸入數(shù)據(jù)*/ } /*入鏈隊列函數(shù)*/ void Lappend(Lqueue *q,int x){ s->data=x;s->next=NULL;q->rear->next=s;q->rear=s;} /*出鏈隊列函數(shù)*/ ElemType Ldelete(Lqueue *q){ p=q->front->next;q->front->next=p->next;if(p->next==NULL)q->rear=q->front;x=p->data;free(p);} /*釋放空間*/ /*遍歷鏈隊列函數(shù)*/ void display(Lqueue *q){ while(p!=NULL)/*利用條件判斷是否到隊尾*/ { printf(“%d-->”,p->data);p=p->next;} } 可參考如下代碼: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main(){

      LinkQueue Q;

      ElemType e;

      /*初始化并建立鏈隊列*/

      /*入鏈隊列*/ /*出鏈隊列*/

      *遍歷鏈隊列*/

      }

      DestoryQueue(&Q);

      getch();}

      五、思考與提高

      1.讀棧頂元素的算法與退棧頂元素的算法有何區(qū)別? 試寫一個算法,判別讀入的一個以‘@’為結束符的字符序列是否是?回文?。實驗三 樹操作

      一、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掌握二叉樹的建立與存儲 2.通過實驗,掌握二叉樹的遍歷方法

      二、實驗內容

      1.練習二叉樹的建立與存儲 2.練習二叉樹的遍歷

      三、實驗步驟

      1.建立二叉鏈表的結構描述、二叉樹的建立、二叉樹的先序、中序與后序遍歷算法。

      2.建立二叉樹,并通過調用函數(shù), 輸出先序遍歷、中序遍歷與后序遍歷的結果。

      四、實現(xiàn)提示

      1.采用遞歸方法建立二叉樹:

      首先建立二叉樹的根 結點,然后建立其左右子樹,直到空子樹為止。

      2.先序遍歷、中序遍歷與后序遍歷二叉樹。#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Status;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BiTNode { Elem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建立二叉樹*/

      BiTree CreateBiTree(BiTree &T){ } /*先序遍歷*/ Status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 } /*中序遍歷*/ Status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 /*后序遍歷*/ Status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 }

      int main(){ BiTree T;CreateBiTree(T);PreOrderTraverse(T);printf(“n”);/*先序遍歷*/ InOrderTraverse(T);printf(“n”);/*中序遍歷*/ PostOrderTraverse(T);printf(“n”);/*后序遍歷*/

      return 0;}

      五、思考與提高

      編寫遞歸算法,計算二叉樹中葉子結點的數(shù)目。

      下載建筑檢測實驗指導書張達光word格式文檔
      下載建筑檢測實驗指導書張達光.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B2B實驗指導書

        電子商務B2B實驗指導書 【實驗目的】 通過本次實驗,在一方電子商務模擬平臺上,模擬現(xiàn)實商務環(huán)境中的廠商和外貿(mào)公司角色,完成商務環(huán)境中各種活動,實現(xiàn)整個B2B的工作流程,從而進一......

        《操作系統(tǒng)》實驗指導書

        《操作系統(tǒng)》實驗指導書 (適用于計科、網(wǎng)絡工程、軟件工程、信計專業(y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10-5 目錄 前言 ................................................................

        電子商務實驗指導書

        《電 子 商 務 概 論》 實驗指導書 魯江 編寫 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管理學院 2010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管理學院《電子商務概論》實驗指導書 《電子商務概論》實驗指導書 電子商務實......

        策劃實驗指導書

        《策劃理論與實務》實驗指導書目 錄 實驗一 策劃學的基本原理1-10……………………………………………………2 實驗二 策劃學的效應1-8……………………………………………......

        國際貿(mào)易實驗指導書2015

        國際貿(mào)易綜合實驗 指 導 手 冊 學 院: 商 學 院 專 業(yè): 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 指導教師: 張明英 2015年月8 日 目 錄 第一篇 實驗準備 ...............................................

        數(shù)控機床實驗指導書

        實驗一、普通機床結構認識 一、實驗目的 掌握常用的械加工設備結構特點,通過具體結構認,掌握機床的具體工作過程。 二、實驗用設備 1、車床 2、銑床 3、牛頭刨床 4、鉆床 三、......

        數(shù)據(jù)結構實驗指導書

        目 錄 實驗規(guī)則················································2 實驗環(huán)境···················......

        數(shù)據(jù)通信實驗指導書

        數(shù) 據(jù) 通 信 驗 指 導 書信息技術學院 實 目 錄 實驗一 數(shù)字通信的基帶碼型 ................................................................ 3實驗二 2ASK數(shù)字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