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職校德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體會
省職校德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體會
基礎部陸琴
感謝省職教學會德育分會的領導給我們提供了這次學習的機會,20天的學習伴隨著盛夏的即將離開也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感受甚多,可以概括為“高、廣、新”。
一、“高”——理論層面高
本次學習邀請了許多多年工作在教育戰(zhàn)線的高層領導作報告,他們從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到今天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從中國當今的教育政策到國外的教育體系;從理論高度到實踐層面向我們展示了職業(yè)教育所處的大好時機以及德育教育面臨的新挑戰(zhàn)。從宏觀層面給我們介紹了新的教育理念,讓我們感受到了教師,尤其是德育教師的光榮使命。領導們心懷天下、高屋建瓴,跳出德育看德育,不僅給了我們高遠的視角,也讓我們學會了胸懷大局、勤業(yè)精業(yè)。
二、“廣”——授課內(nèi)容廣、專家層面廣
本次培訓專家報告近20個,內(nèi)容充實有層次,涉及理論和實踐。既有宏觀的政策、理論;又有微觀的教學方法、科研方法。培訓的專家既有多年擔任領導職務的教育專家,又有學術領域的教授,還有工作在德育教育第一線、成績顯著的資深教師,還有企業(yè)領導和有關專業(yè)技術人員。他們傳授的知識猶如一張縱橫交錯的網(wǎng)為我們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思路,相信我們會用這些知識加上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收獲。
三、“新”
1、觀念“新”。本次培訓的授課老師不再是泛泛而談、空洞說教,更多的是把先進的理念結(jié)合自己的研究告訴了我們新的理念與方法。比如讓學生學會處理關系模式、引導激勵學生的技巧與方法、網(wǎng)絡時代的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等,這些新的觀念從不同的方面促使我們更新德育教育觀念。
2、視角“新”。本次培訓有從經(jīng)濟學角度看職業(yè)教育的,有從社會學角度看職業(yè)教育的;有從心理學看德育教育的;還有從企業(yè)發(fā)展看德育教育的。不論從哪個視角都對職業(y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引發(fā)了我們更多的思考。
3、形式“新”。本次培訓形式新穎、活動豐富:有領導的報告、專家的講座;有企業(yè)調(diào)查、員工互動;還有小組學習、大組交流,組織者給我們提供了多種平臺讓我們相互學習和探討;除此以外還有課堂活動、與授課者的問答、公民實踐活動社會調(diào)查等,也讓我們有了新的體驗。通過學習和大家的交流、活動,讓我們迸出了許多思想的火花,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模式。
這次學習讓我們重溫了學生時代、聆聽了老師多年的研究心得、感受了同學們純潔的友誼,相信20天的學習收獲終將隨著秋天的到來在德育陣地里開花結(jié)果。正如周廳長寄予我們的話那樣,職業(yè)教育德育工作是公平、正義之事,他以一個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期待我們將這份事業(yè)繼續(xù)下去。我們將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將所學習的知識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成長!
第二篇:德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體會
德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體會
首先感謝各位領導給我提供了這次學習的機會,很榮幸參加了兵團教委舉辦的第三期德育骨干培訓班,歷時20天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以下概括為“高、廣、新”三個方面來談一下我的學習體會。
一、“高”——理論層面高
本次學習邀請了許多多年工作在教育戰(zhàn)線的高層領導作報告,他們從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到今天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從中國當今的教育政策到國外的教育體系;從理論高度到實踐層面向我們展示了教育所處的大好時機以及德育教育面臨的新挑戰(zhàn)。從宏觀層面給我們介紹了新的教育理念,讓我們感受到了教師,尤其是德育教師的光榮使命。領導們心懷天下,跳出德育看德育,不僅給了我們高遠的視角,也讓我們學會了胸懷大局、勤業(yè)精業(yè)。
二、“廣”——授課內(nèi)容廣、專家層面廣
本次培訓專家報告20多場,內(nèi)容充實有層次,涉及理論和實踐。既有宏觀的政策、理論;又有微觀的教學方法、科研方法。培訓的專家既有多年擔任領導職務的教育專家,又有學術領域的教授,還有工作在德育教育第一線、成績顯著的資深教師。他們傳授的知識猶如一張縱橫交錯的網(wǎng)為我們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思路,相信我們會用這些知識加上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收獲。
三、“新”
1、觀念“新”。本次培訓的授課老師不再是泛泛而談、空洞說教,更多的是把先進的理念結(jié)合自己的研究告訴了我們新的理念與方法。比如讓學生學會處理關系模式、引導激勵學生的技巧與方法、網(wǎng)絡時代的教育發(fā)展等,這些新的觀念從不同的方面促使我們更新德育教育觀念。
2、視角“新”。本次培訓有從經(jīng)濟學角度看教育的,有從社會學角度看教育的;有從心理學看德育教育的;還有從企業(yè)發(fā)展看德育教育的。不論從哪個視角都對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引發(fā)了我們更多的思考。
3、形式“新”。本次培訓形式新穎、活動豐富:有領導的報告、專家的講座;還有小組學習、大組交流,組織者給我們提供了多種平臺讓我們相互學習和探討;除此以外還有課堂活動、與授課者的問答,也讓我們有了新的體驗。通過學習和大家的交流、活動,讓我們迸出了許多思想的火花,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模式。
這次學習讓我們重溫了學生時代、聆聽了老師多年的研究心得,相信20天的學習收獲終將隨著09年的到來在德育陣地里開花結(jié)果。正如高局長寄予我們的話那樣,學校德育工作是公平、正義之事,他以一個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期待我們將這份事業(yè)繼續(xù)下去。我們將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將所學習的知識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成長!一定要樹立業(yè)務地位,開展德育科研,建立長效機制,有抓手可操作,變事務為業(yè)務,減負擔提效率,做個有責任感、有親和力、有創(chuàng)新能力、有時代感的德育工作者。
121團東野小學
王義玲
2008年10月31日
學習匯報
我是10月8日接到校長的通知到兵團黨校學習的。本次學習20天,首先由兵團黨校聘請的原農(nóng)五師教育局的郭蘭訓老師(也是這次培訓班的副班主任)講解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由:李億祖教授宣講了《網(wǎng)絡時代對青少年的影響和學校的德育工作》;由新疆教育學院教授:焦其和宣講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由郭蘭訓老師宣講的《中小學安全教育》;由新疆教育局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的:左萍老師宣講的《中小學法律糾紛分析,及重要法律解讀》;由兵團教育局局長:高繼紅宣講的《學校德育工作思考》以及兵團教育系統(tǒng)“陽光工資”發(fā)放問題的解答;由兵團教育局副局長:黎新平宣講的《中小學德育現(xiàn)狀》;由兵團一中:余爽、兵團二中:黃鶯老師所做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介紹》;由北京全腦首席講師親子教育專家、腦身心教練:劉伸宏宣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疏導》;由石河子二小德育主任、少先大隊輔導員:金麗作的少先隊工作經(jīng)驗介紹;由兵團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阮疆躍宣講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漫談》;等等。學習期間我們還有興參觀了石河子二小;兵團一中;兵團二中。
本次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展現(xiàn)在我面前。我會以次為抓手,勤奮學習、努力工作開創(chuàng)德育工作新居面,使少先隊工作再創(chuàng)新的輝煌。
121團東野小學
王義玲
2008年10月31日
第三篇:省骨干教師研修學習體會
省骨干教師研修學習體會
2011年7月7日下午華東師大教育學博士、教育管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xx講座《重建課堂文化:為思維而教》。
xx教授從她們曾做的一項研究“滬港兩地課堂文化比較研究”為切入點,展示了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課堂的不同,就中小學校開展思維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闡述了為思維而教的課堂文化、思維教學的學科視界、思維教學的課程資源開發(fā)及追求道德文化、培養(yǎng)學生思維人格等。教師理性(做“象教師的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的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很理性!不能收藏自己的個性!所有教師的風格差距不大!
她在課堂文化中從課堂風格的感性與理性、課堂思維的歸納與演繹、課堂內(nèi)容的文以載道與回歸生活、課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嚴謹四個方面講述了香港教育與內(nèi)地教育(包括上海這種走在時代前沿的大都市)的各方面的差異。
她在此舉到一個實例:在滬港老師交流上課中,一名上海老師給香港學生上課,講“愚公移山”這一課,教案設計中有一個問題,其實也是我們的常規(guī)設計的問題:愚公要移山到底傻不傻?按照我們的思路,我們的學生一定剛開始會說傻,但在我們的長期的教學影響,在老師的引導下會逐漸進入到精神層面,開始會說傻,逐步引導為總結(jié)愚公精神,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等等。但在香港,學生們由于文化背景的影響,根本不買賬,怎么都無法認同教師的引導,就爭論說:愚公干嗎要移山,為什么不挖個山洞,術士可以節(jié)約好多時間與資源么;有人說為什么不架個索道;更有甚者說,愚公為什么不搬家,大山影響他的出行,搬個家不是什么問題都解決了么……,就這樣爭論不休,一節(jié)課只完成了一大半,就就無法進行,演變成爭論課。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異和教育模式的差異。
其中還舉到一個香港教師在上海的授課。講到成語造句“如果我這次考不好了,那么……”,我們的學生就回答:“如果我這次考不好了,那么我就會頭懸梁,錐刺股,努力學習”,“如果我這次考不好了,那么我會鑿壁偷光,抓緊學習”,“如果我這次考不好了,那么我會廢寢忘食,迎頭趕上”,等等。當時那名香港老師的那個激動啊,他到處說,你們的學生太刻苦了,太努力了,比我們香港的學生好太多了,那個激動呀。后來我們的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告訴那名老師,我們的孩子那只是造句,他們不會真的那樣去做的。那名香港老師就很不理解,你們的學生他們說的難道不是自己做的么,說出來是事情難道不是他們平時的生活么,就很難理解。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我們的學生在紙上寫的什么大口號,什么學習偉大的精神,很多都是說說而已,并不是他們生活中要做的事,與生活完全脫節(jié),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難道我們培養(yǎng)的就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孩子么?
從這些事例中,我們想一想,就更容易看出,我們的教育真的離生活太遠了,雖然我們的校長,領導也說過;要貼近課本,貼近生活,可要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會有很大難度的,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敢于因一個問題和老師爭論,敢與說真話,敢于說“如果我這次考不好了,那么是因為我沒有好好復習”。這一天是我們無數(shù)個教育工作者要一起努力,一起去實現(xiàn)的。
xx教授的講座中和專著中,有幾個觀點頗能喚起我的思考。
關于課堂思維的歸納與演繹。
歸納與演繹是兩種不同的思維路向和方法。由個別的、特殊的事例推出同一類事物的一般結(jié)論的方法,稱之為歸納思維法,歸納思維以個別事物或現(xiàn)象的判斷作前提,它的結(jié)論所斷定的事物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相反,從普遍性或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或個別性的結(jié)論的思維方法,稱之為演繹思維法,演繹思維法的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是一種必然的聯(lián)系,只要前提真實,推理形式正確,結(jié)論一定是可靠的。xx教授認為,這兩種思維活動本身并不存在高下優(yōu)劣之分,通常在人們的思維過程中,歸納思維法和演繹思維法是統(tǒng)一結(jié)合的,人們的認識總是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循環(huán)往復,不斷深入。因而人們總是交替使用歸納和演繹兩種思維方法。但是,就思維的差異而言,歸納思維由于它的結(jié)論所斷定的事物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因此更有利于鼓勵學生去不斷探究、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而演繹思維,由于前提必然推出結(jié)論,因此更多地體現(xiàn)為要學生在事先限定好、沒有太多智力挑戰(zhàn)的框子里面進行學習活動。因此,就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探究能力而言,歸納思維在課堂上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倡導。
關于課堂內(nèi)容的文以載道與回歸生活。
xx教授認為,課堂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同時還要承擔起文以載道的使命。新課程標準的三大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已經(jīng)成為教師在每一堂課中的現(xiàn)實追求。教學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教育性價值和使命。課堂教學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方面的影響和教育,素來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盎貧w生活”作為我們反復倡導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成為一線教師耳熟能詳?shù)目谔枺欢趯嶋H的課堂中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課堂與生活依然分隔與疏離。在很多時候,文以載道一旦失去了學生的主動配合和支持,所謂的道不過是教師的自以為是和一廂情愿。教師用自以為是和一廂情愿的“道”,牽強附會生拉硬拽地去進行課堂里的文以載道和道德說教,其結(jié)果只能是課堂距離生活越來越遙遠,只能是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排斥和抗拒。
關于思維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xx教授認為,這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形成主動自覺地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改善自己的思維,掌握”最好“的思維方式;專門的思維課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為系統(tǒng)、科學,因而效率更高。但有可能增加學生的負擔;也無法適應現(xiàn)行的考試、評價制度。
關于追求有道德文化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人格。
xx教授提倡讓教師成為“人”,讓課堂教學回歸人與人的交往,讓學生說真話。
歸納思維和演繹思維沒有優(yōu)劣之分。內(nèi)地的課堂演繹思維要多一些!教育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教育性價值和使命。課堂教學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方面的影響和教育,素來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盎貧w生活”應該是我們的教學理念!否則學生不會按照教師的思維來走!在課堂中完成教學計劃不是最重要的。大多是以“工作紙”(問題設計)為紐帶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活動是以學生表演、創(chuàng)作、練習為主。香港以娛樂化的。把握嚴謹和靈活之間的平衡是一門藝術!
第四篇:2010年省德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心得
2010年省德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心得
南通市旅游職業(yè)高級中學張海燕
7月20日——8月13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由江蘇省職教協(xié)會德育工作委員會組織的江蘇省職業(yè)學校德育課骨干教師培訓,聆聽了省內(nèi)外有關領導、知名專家、學者、同行以及企業(yè)名流圍繞職教形勢與課改理論、德育工作理論與實踐、德育課教學理論與實踐、企業(yè)對員工的素質(zhì)要求、教科研理論與方法等方面所作的專題講座?;匚睹恳惶斓膶W習:高屋建瓴的領導報告、來自一線的指導報告、前輩同行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改革創(chuàng)新的課例講座、思考討論的智慧火花……這些都讓我在教育教學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禮,教學知識上得到一次強勁的“充電”,收獲頗豐,感受頗多,下面我談談幾點具體體會。
一、全面學習了國家政策和理論,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職業(yè)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技能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形成適應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和經(jīng)濟結(jié)構調(diào)整要求,體現(xiàn)終身教育理念、中高職銜接的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
溫家寶總理要求:對職業(yè)教育要轉(zhuǎn)變觀念,要考慮到引導辦法,增強吸引力,對于教學改革、認知會啟發(fā)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做到“學、思、知、行”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正如尹剛主任所講的“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要成功地實現(xiàn)教育的改革,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必須改變,“我們不能行走得太過久遠而忘記了原點和出路”。
張榮勝主任給我們分析了當前的德育現(xiàn)狀,強調(diào)了對職業(yè)教育的質(zhì)量認識,指出中職德育的目標要回歸教育的本質(zhì),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以貼近職業(yè)生活的實際為內(nèi)容;以多種方法為形式;以行為養(yǎng)成為目的”的德育新模式,推進中職德育的現(xiàn)代化
建設。
周稽求會長給我們解讀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讓我們明確了中國教育的指導理念是: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在未來的十年中,要基本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而職業(yè)教育要在堅持大力發(fā)展的基礎上,加強質(zhì)量提高意識,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推進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構建職業(yè)教育特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深化辦學和管理體制改革,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省德工委副秘書長李國龍老師在《領著學生走,讓過程和結(jié)果都美麗多情》的講座中讓我們明白了在新一輪德育改革中應具備怎樣的育人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中應怎樣踐行這些先進的育人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以及適合學生和課程的教學方法。
這些讓我們了解和掌握現(xiàn)代德育的理念和方法,在工作實踐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功罪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德育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吸引力;了解了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形勢和要求,認清肩負的重任,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不斷學習。
二、多角度學習了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更新了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yè)。這里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每一個學生心中都有深藏的善良的德性,作為德育課教師,我們需要喚醒、激活并增值學生呢內(nèi)心的這些德性,而最好的辦法是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讓每一位德育老師成為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此次培訓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讓我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而且在教學藝術方面得一次新的建構。
章宏主任強調(diào):一線教師要克服經(jīng)驗主義傾向,適應學習型社會的要求,豐富實踐智慧,搞科研是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細致地講述了如何選題、如何撰寫課題方案,這對年輕的我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讓原本對搞科研恐懼的我開始向往搞科研,為我的專業(yè)成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陳旭輝主任的《教學設計雨課堂有效教學》、胡衛(wèi)芳老師的《德育課常用教學方法設計》、寧霞老師的說課以及許本洲等老師對相關新課程大綱及教材的解讀,讓我們了解和掌握了本學科的發(fā)展動向和最新成果,掌握了德育課程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
第五篇: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體會
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體會
通過四天的培訓,覺得收獲不小,特別是聽了高xx、張xx、朱xx和姜xx老師的課,真是聽君一席書,勝讀十年書。下面讓我仔細地回顧一下當時的心得。
高老師給我們上了《教師教育行為與學生心理發(fā)展》,她通過案例分析,告知我們處理學生問題時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否則很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對于學生的情緒一定要正確疏導。教師行為正確,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些話題引起我們學員的強烈同感,大家紛紛發(fā)表了意見,提出了身邊的一些案例,如一位既是家長的學員聊起:他兒子在上高二,學校里要開運動會,3000米這項目大家都不愿意報名參加,班里同學討論一致推薦他兒子去參加,他兒子也從來沒有跑過。他兒子很好說話,既然同學都叫他去,他去試一試。他兒子其實對3000米心里很害怕,但又不好意思做逃兵。比賽時他兒子用一塊紅領巾把頭包起來,跑了一段被學校書記看到了,立即叫他停下,罵他這樣做是玷污了共青團,他兒子心里不服,就與書記頂了起來,書記叫家長到學校。事后他問兒子,為什么要拿塊紅領巾把頭包起來,兒子說:“當時心里非常緊張,怕被同學看到,就從身上隨便找了一樣東西,當時摸出的是紅領巾,腦子里從沒有想過要玷污了共青團?!?這件事讓我感悟到,我們作為老師一定耐下心來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只有了解了他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合理的方法來解決事情。否則,盲目地處理事情很難讓學生心服口服。這個討論加深我們對這個知識點的認同。既然師生關系這么重要,所以高老師跟我們一起探究引起師生關系緊張的原因,從教師角度看有如下(1)教師本身在教育觀念上存在一些誤區(qū);(2)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方面有欠缺;(3)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聽了之后讓我心里一亮,有些困惑就被點破了。
張xx老師給我們上了<課堂教學從疏漏離走向融合>,針對的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思考,這是我們最想要系統(tǒng)學習的東西。他引領我們走向思維的高度,教學是要豐富每一個生命的成長,所以上課絕不能心不在焉、照本宣科、了無生趣、言不由衷,師生要一起從游從學,一起去看一個風景,如《論語》所說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蹦壳皫熒g緊張對立的原因是,教育的功利性和政治學科的邊緣化,根本原因是體制導致的,使教師淪為體制的工具,人在體制中被異化。師生是人生中重要相遇,所以自己上課追求三個目標:(1)給學生一種希望,這希望有老師對學生和學生對自己留下的一種希望;(2)給學生一份懷念;(3)給學生一種信心。他精彩的分析,讓我們醍醐灌頂,觸動很多。
最讓我難忘的是我們的班主任朱xx教授,六十多歲的人精力比我要好得多,而且記性特好,短短幾天把我們班的同學的名字都記住,親和力特別強。聽她講自己過去的一生,覺得她有今天的成就跟她懷有一顆執(zhí)著的、仁慈的心分不開。她提醒我們心理問題不等于品德問題,比如偷錢有些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我們大多數(shù)會想當然是品德問題,如果沒有搞懂原因就很難解決問題。很多國家都很重視德育教育,尤其是韓國。德育與家庭教育分不開,家庭教育要注意四個方面:(1)父母應該采取怎樣的教育方式?(2)如何建立一種和諧的親子關系?(3)怎樣對待孩子的學習與成功?(4)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師在教育自己兒子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上高中的兒子對異性有好感,借過生日請同學來家里玩,他們夫妻把家讓給他們,自己在寒冷的外面晃蕩,結(jié)果兒子過了一個非常開心的生日,對他日后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反觀自己還做不到這樣,有時還會為維護家長的“尊嚴”無端指責孩子。朱老師有一顆寬容睿智的心,所以今天把她兒子培養(yǎng)得很優(yōu)秀,我要向她學習;她身上和藹可親和積極向上的人格魅力,我們更要發(fā)揚。
姜xx老師人不高且非常有智慧,他說:在民主的社會靠嘴巴,在野蠻的社會靠拳頭,腐敗的社會靠權力。所以他開的第二課堂是辯論課,辯論的目的是要維護學生對真理追求的勇氣和能力,而且辯論很能鍛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辯論還讓人學會傾聽、精簡、民主、合作等等。仔細想來的確如此。辯論需要的不僅僅是語氣,更需要哲學上理論和政治觀點,因此政治老師很適合當辯論課的老師。接著我們觀摩了有他主持的一堂辯論課,辯題很有意思,孔子和喬布斯哪個更適合當大學校長,現(xiàn)場氣氛很激烈,讓我感到唇槍舌劍的味道。姜xx老師最后的點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的課堂對學生很有幫助,我想如果以后我校也開設第二課堂,我會毫不遲疑地推薦這種課。
花絮還有好多,不一一列舉。愿自己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希望自己永保一顆學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