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北師版教學設計:買文具
課題:買文具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10元以內(nèi)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2、在具體的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在實際情境中認識10元以內(nèi)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教師談話導入
二、自主探究
1、認一認,填一填。
師:要想購物就離不開人民幣,你認識圖中的人民幣嗎?能完成填空嗎? 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插圖
學生能夠認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說是從哪里看出人民幣的面值的。
結合生活經(jīng)驗及圖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買1支鋼筆可以怎樣付錢?
師:瞧,淘氣和笑笑跟我們一起來到了文具店。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10元以內(nèi)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能自己買文具嗎?
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最上面的插圖
師:買1支鋼筆可以怎樣付錢?用你手中的人民幣樣張,演示給大家看看。學生可能會說:
我想直接給售貨員一枚1元的硬幣獲一張1元的紙幣,這樣比較簡單。我可以給售貨員2張5角的。
我可以給售貨員10張1角的。因為1元=10角。
我可以給售貨員1張5角、1張2角和3張1角,這樣加起來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師:同學們的付錢方式真多。實際生活中我們這些付錢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買1把尺子應找回多少錢?
師:在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沒有正好足夠的零錢,就需要付整錢后再由售貨員找回零錢。這樣的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如果用1元錢買1把尺子,應找回多少錢?同學們算一算,一會兒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討論解答,集體訂正。
4、和同伴說說,1元正好可以買哪些物品? 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交流匯報。
三、總結提升。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練習設計:教材第11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篇:二年級數(shù)學《買文具》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shù)學《買文具》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10-11頁。
【教材分析】:《買文具》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
本節(jié)課突出體現(xiàn)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認識人民幣解決實際問題。教材創(chuàng)設了“買文具”的生活情境,說明購物要用人民幣,然后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通過買文具的購物活動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購物情境,認識小面額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經(jīng)歷購物過程,感受1元的實際價值,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積累購物經(jīng)驗。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常用的面額較小的人民幣,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難點:正確使用人民幣及準確進行元、角、分之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準備人民幣學具(硬幣和紙幣)、各種文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談話交流:同學們,你們自己去買過東西嗎?(買過),買東西時需要用到什么呢?(錢),那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嗎?(人民幣)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些小面額的人民幣,并學習怎樣用它們來買文具。(板書:買文具)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組內(nèi)交流,初步認識人民幣。
(1)(出示不同小面額的人民幣)你認識哪些人民幣?把你認識的人民幣指給大家看吧。
(2)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3)你是通過什么來判斷、來辨認的?除了這些,你還認識哪些面額的人民幣?你是怎么知道的?
(4)逐一課件出示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請學生說一說這些人民幣的辨別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人民幣的材料、大小、顏色、圖案及文字,使學生能準確、迅速地辨認各種小面額人民幣,教師適機指出: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志,人民幣上都有國徽,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要在它們上面亂涂亂畫,更不要損壞人民幣,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
(5)練習:
①教師出示不同面額人民幣,學生快速讀出人民幣。
②教師說面額,學生快速找出對應的人民幣。
2、簡單分類,了解人民幣的單位。
師:你們剛才已經(jīng)認識了人民幣了,現(xiàn)在老師黑板上貼有2堆人民幣,比較凌亂,你們能想辦法幫老師整理好嗎?(請兩名學生到黑板上用不同方法分類)
(1)將班級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準備一套完整的人民幣(紙幣及硬幣)
(2)小組內(nèi)研究,怎樣給這些人民幣分分類,按照什么來分類,教師巡視。
(3)分好后,學生匯報不同分法,教師結合黑板上的分法進行小結。
小結:人民幣的分類有2種方法,一是按照材料不同分,分成“硬幣和紙幣”兩類,另一種是按照“元、角、分”進行分類,元、角、分也是人民幣的單位。
3、探究元、角、分的關系
師: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那么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老師手上有一張1元和一張1角,你們能用你們手中的錢,想辦法把我的1元或
者1角換走嗎?(小組交流討論,想出不同的方法上來換錢,教師請代表性方法的同學上來換)
(1)換算1元
生1:我拿2張5角換老師的1元。(教師小結:2張5角是1元)
生2:我拿10張1角換老師的1元。(教師小結:10張1角是1元,即1元=10角)??
(2)換算1角 用以上類似方法請學生上來換算。
教師根據(jù)以上學生換算方法,小結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并板書:
1元=10角
1角=10分
4、模擬購物,學會付款和找錢。
(出示文具店商品價格圖,并將課前準備好的鉛筆、橡皮、作業(yè)本三種文具文具分給各個小組,真實開展購物活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1)學習付款
①6人一個小組,組長當售貨員,其他5人為顧客依次排隊購買:你最想買什么?可以怎樣付錢?動作快的顧客可準備好需要的人民幣后再次向組長購買剩下的文具。
②、小組匯報 師:剛剛你們每個人都在組長那里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橡皮、作業(yè)本或者鉛筆,下面我們請每組派一個代表告訴大家你買了什么,是怎么付錢的。
(分別請6個學生發(fā)言,1人說買橡皮需要1角的付錢方法,2人說買作業(yè)本需要2角的付錢方法,3人說買鉛筆需要5角的不同付錢方法)
③買一支鋼筆可以怎么付錢?
師:你們剛剛買到的只是橡皮,鉛筆,作業(yè)本,老師這里還準備了幾支鋼筆,你們想買嗎?請趕快準備好錢吧。
(分別請3個表現(xiàn)好的學生用不同付錢方法上來購買,并說說購買方法)
小結:在用人民幣付款時,可以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組合,也可以給付大面額的錢找補小面額的錢。付錢的方法應該有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留心多積累。
(2)學習找錢 師:有了剛剛的購物經(jīng)驗,我們接下來繼續(xù)買更多你們需要的文具吧,好不好?
(在講臺擺出尺子、削筆刀、文具盒、彩色筆等文具,逐個請學生上來買不同的文具,教師當售貨員)
生1:我用1元,想買一把尺子。生2:我用1元5角,想買一個削筆刀。
生3:我用10元,想買一個文具盒。生4:我用10元,想買一盒彩色筆。
(3)1元錢可以買什么?
師:剛剛你們都買到了很多文具,老師手上也有1元錢,我也想買文具,我可以買些什么呢,你們能告訴老師嗎?(請幾個學生匯報,1元能買什么)
①(10個橡皮擦); ②(2個橡皮擦和一把尺子);
③(一把尺子和一個練習本);④(2支鉛筆);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棒,不但會湊錢購買小件物品,還知道怎么找錢了,希望你們以后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因為即使是小小的1元錢,也能買到很多的東西,是嗎?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獨立完成課本11頁練習1,2
四、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小朋友,請你們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開心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和大家分享分享吧?!景鍟O計】:
買
文
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
1元=(10)角 1角=(10)分
第三篇:二年級買文具教學設計
買文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10元以內(nèi)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了解他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2、在具體的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際情境中認識10元以內(nèi)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難點:在具體的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教師:課件,人民幣樣張
學生:人民幣模具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第四篇:北師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買文具 名師教案教學設計
買文具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掌握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文具實物圖、小黑板、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請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2= 30×3= 20×7=
80÷2= 240÷8= 15÷3=
2、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40×()<150 70×()<440
80×()<650 50×()<320
二、新知探究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到新學期,孩子們都會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這學期你又為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氣和笑笑也來到了文具店(貼出掛圖:每個文具盒20元),想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買些文具(揭示課題:買文具),你們幫幫他們好嗎?
2、學習80÷20和140÷20
⑴從文具店里你了解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淘氣今天帶了80元,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板書問題:80元可以買多少個文具盒?)
師:“你會列出算式嗎?”(板書:80÷20)
師:“你為什么這么列式?”(因為求的是80里面有多少個20)
師:“80÷20等于幾?你是怎么算的?”
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算法。
師:“那你會用豎式來計算嗎?請在練習本上試一試?!?/p>
學生匯報時提出:“為什么4要寫在個位?(因為80里面有4個20)”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孩子。
⑵剛才我們通過計算知道80元可以買4個書包,那140元呢?可以買多少個書包?(學生列出算式)
師:“你能像剛才一樣用豎式來計算嗎?”
學生試做,并回答為什么7要商在個位。
⑶比較80÷20與140÷20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師(用手勢顯示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提問:為什么80÷20中的4要商在這里,而140÷20的7不商在這里?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nèi)的孩子說說。
學生匯報時教師可以引導,80÷20你拿什么來除?先看的什么?140÷20呢,為什么不拿14來除?
通過小組內(nèi)討論感知“除數(shù)兩位看兩位,兩位不夠看三位的算法”。
3、練習:試一試。600÷30和520÷40
讓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的不同,明白有余數(shù)怎么辦?
三、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算式中除數(shù)有什么樣的特點?”(揭示課題: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
師:“在做這樣的題時,你想提醒小朋友們注意些什么?”
第五篇:北師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買文具名師教案教學設計
買文具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買文具”一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小括號的意義,會用小括號進行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首先通過創(chuàng)設“買文具”這個與生活密切相連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從情境圖中獲取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再讓學生有選擇地解決有關問題,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回憶含有小括號的試題的運算順序,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讓“9÷3×5-2=1”這個等式成立的問題,自然引入中括號;最后,在認識中括號的寫法和用法后,師生共同交流歸納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新課改也指出要放手讓學生去獨立探索、大膽交流,讓學生在熱烈、主動和富有個性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新知的學習。但要注意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或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進行及時的糾正,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二、課時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回憶和鞏固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能熟練進行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及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熟練進行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四、教學方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 練習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課件 練習本 練習冊。
六、教學過程
(一)引導談話,導入新課
師:我們學習了有關乘法的計算、神奇的計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世界真是奇妙無比。其實在數(shù)學計算中,還有許多運算規(guī)律,你們想去研究、學習嗎? 師引入新課: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探索和學習一些有關數(shù)學計算的規(guī)律。(板書課題:買文具)
(二)互動新授,探索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交流算法。(1)課件出示教材第47頁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從圖中獲取的數(shù)學信息。
指名匯報,師根據(jù)生答進行梳理(課件呈現(xiàn)):
1從圖中可以知道計算器、鉛筆盒、圓珠筆、足球的單價。2從圖中還可以知道每盒鋼筆的價錢和每副羽毛球拍的價格。(2)課件出示問題:買3個計算器和一支鋼筆要多少元? 讓學生獨立嘗試解答,教師巡視檢查。
教師根據(jù)巡視,有選擇地選取用分步方法和綜合方法計算的兩名學生進行匯報,師根據(jù)生答進行板書。
分步算式: 22×3=66(元)24÷4=6(元)66+6=72(元)。綜合算式: 22×3+24÷4 =66+24÷4 =66+6 =72(元)
(3)質(zhì)疑:這個綜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這位同學算得正確嗎?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計算順序。
指名匯報交流結果,師根據(jù)生答進行點撥(板書):在既有加減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4)剛才這位同學的計算正確嗎?還可以怎樣計算? 指名匯報,師根據(jù)生答進行小結:
剛才這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但他把乘和除這樣的同級運算分成了二步進行,在書寫上比較繁瑣,我們也可以同時進行計算,使過程更為簡練。(師板書算式):
22×3+24÷4 =66+6 =72(元)
(5)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48頁“練一練”第2題。全班齊練,兩名學生板演。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6)課件出示教材第47頁下面計算式題: 35+65×40÷5 12×(153-83)÷8(96-6)×(15+9)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這樣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說一說每一個算式的運算順序。師根據(jù)生答,概括小結(課件出示):
1在加減乘除混合計算的式題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減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2、嘗試探索,領會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試一試”:你能添上括號使9÷3×5-2=1成立嗎? 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自己的解決辦法。
師根據(jù)生答質(zhì)疑:剛才同學們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號,這是一個新的符號。有了小括號,為什么還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號呢?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符號嗎?
師根據(jù)生答小結(課件呈現(xiàn)):中括號是一種改變運算順序的符號,也叫方括號,用“[ ]”來表示。因為題中已經(jīng)有了小括號,如果需要再改變運算順序,為了和已經(jīng)使用了的小括號區(qū)別開來,就要用中括號。
(2)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含有中括號的算式,在計算時應該按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三)指名匯報,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在含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計算中括號里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
(四)鞏固練習
成教材第49頁“練一練”第4題。
全班齊練,指名說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全班交流,集體訂正。引導交流:看一看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想一想,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指名匯報,共同小結:上下兩道題數(shù)據(jù)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運算順序改變了,計算的過程和計算的結果都不同。
師追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說說,師點撥:由于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所以在計算含有括號的計算題時要看清題目,以免出錯。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總結一下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嗎?(師根據(jù)生答,課件呈現(xiàn))
1、只有加減運算或者只有乘除運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既有加減又有乘除運算時,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3、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計算中括號里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