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安徽省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認知策略試題
2015年安徽省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認知策略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23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 1 個事最符合題意)
1、比班級上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的教學形式是__。A.現(xiàn)場教學 B.復式教學 C.分組教學 D.班級授課
2、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是____ A:形象思維 B:發(fā)散思維 C:輻合思維 D:直覺思維 E:聚合思維
3、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__為重點的教育。A.實踐能力 B.健康的體魄 C.高尚的道德 D.創(chuàng)新精神
4、下面哪一種不是心理促動藥物?__ A.興奮劑 B.鎮(zhèn)靜劑 C.迷幻劑 D.葡萄糖
5、現(xiàn)代班級管理強調以__為核心來建立管理機制。A.學校 B.教師 C.教育內容 D.學生
6、”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諺語在我國廣為流傳,這是下面哪種理論的觀點對人們的教育方式的影響結果? A:遺傳決定論 B:環(huán)境決定論 C:輻合論 D:平行論
E:重視個別差異
7、對教學目標的科學表述的要求,不正確的項是__。A.表述的應是學生的學習結果 B.盡可能表述的具體、可測量 C.應反映學習結果的類型和層次
D.精確規(guī)定每個學生應達到的最后結果
8、(2007年10月)以下選項中,屬于心智技能特點的是。A:對象客觀性 B:執(zhí)行內潛性 C:操作外顯性 D:結構展開性
9、當一個3歲的孩子在紙上亂涂亂畫的時候,教師正確的做法應該是。A:提供紙張讓兒童自由涂抹
B:問他畫的是什么,告訴他要畫得像 C:把畫紙收掉,免得他浪費紙張
D:問他想畫什么,教他怎樣才能畫得像
10、”一目十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指的是注意的____ A:廣度 B:穩(wěn)定性 C:選擇 D:集中
11、從作用的呈現(xiàn)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為()。A.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B.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C.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D.謀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12、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是指教師的()A:本體性知識 B:文化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條件性知識
13、說服的方法包括__。A.講解 B.談話 C.報告 D.討論 E.參觀
14、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是 A.霍奇金淋巴瘤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Kaposi肉瘤 D.子宮頸癌
15、被稱為“課程評價之父”的教育家是__。A.杜威
B.斯塔弗爾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齊
16、進行學習任務分析,主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二是正確認識教材。A: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 B:教學目標 C:教學內容 D:課程結構
17、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教育技巧和藝術?!边@段話強調德育的過程具有以下哪種特點____ A:輔導 B:定向 C:目標 D:方式
18、班集體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是__。A.明確的共同目標 B.一定的組織結構 C.一定的共同生活準則
D.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
E.集體成員間平等的、心理相容的氛圍
19、性的成熟是一個人生長過程中生理發(fā)育極為重要的特征,這個特征出現(xiàn)時期是在__。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人期
20、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是。A:經濟收入
B:良好的公共關系 C:學??冃?D:政治影響
21、在態(tài)度和品德的形成過程中,對榜樣的模仿屬于哪個階段?()A:依從 B:認同 C:同化 D:內化
22、首倡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發(fā)展階段的心理學家是____ A:斯金納 B:皮亞杰 C:科爾伯格 D:巴甫洛夫
23、”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出自艾青的。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向太陽》 C:《我愛這土地》 D:《火把》
二、多項選擇題(共23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 2 個或 2 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 個錯項。)
1、明朝初年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是。A:增設軍機處 B:采用三省六部制 C:廢除丞相.權分六部
D:設中書省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
2、根據經典條件作用論,食物引發(fā)的狗的唾液分泌反應是 A:中性反應 B:條件反應 C:無條件反應 D:操作反應
3、衡量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質量的標準是____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科書 D:考試成績
4、試論如何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5、根據皮亞杰的觀點,可以同時從兩個或兩個以上角度思考問題,這一特征是兒童認知發(fā)展水平達到哪個階段的重要標志__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6、教育與教學的關系是__。A.部分與整體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體與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7、主張讓兒童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提出“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的教育家是____ A:盧梭 B:杜威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8、副校長:我主張王老師和邱老師中至多有一人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校長:我不同意。以下哪項最準確地表達了校長的意見? A:王老師和邱老師都不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
B:王老師和邱老師中至少有一人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 C:王老師和邱老師都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
D:如果王老師可以被推薦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則邱老師也可以
9、班級平行管理的理論源于著名教育家的“平行影響”教育思想。A:德魯克 B:馬卡連柯 C:夸美紐斯 D:杜威
10、教師的科研活動權包括__。A.有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B.有權決定是否參加學術團體 C.有權確定科研課題的科研方法 D.有權確定自己的教學內容 E.有權為改善實踐而研究
11、學校精神文化分解為四種基本成分()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價值成分 D:理想成分 E:理性成分
12、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guī)教育時,下列哪一種語言描述最合適____ A:“請注意不要錯拿別人的毛巾” B:“請拿自己的毛巾,上面繡著你的名字” C:“亂拿別人的毛巾老師會批評的” D:“拿別人的毛巾小朋友會不高興的”
13、美國的學制類型是_____的。__ A.分支學制 B.單軌學制 C.多軌學制 D.雙軌學制
14、以下不屬于小學教育特點的是。A:義務性 B:基礎性 C:全面性 D:專業(yè)性
15、提出“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四段教學法并提出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的是。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洛克 D:杜威 E:盧梭
16、是研究如何促使學生從內部理解所學內容的意義,并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jié)。A:主動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會文化研究
17、__明確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口號,為近代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做出了貢獻。A.洛克
B.裴斯泰洛齊 C.盧梭
D.亞里士多德
18、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營業(yè)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lián)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這體現(xiàn)了對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
19、挫折后的心理反應有()。A.攻擊 B.冷漠 C.幻想 D.退化 E.固執(zhí)
20、兒童學習語言發(fā)音最容易的年齡階段是__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21、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認為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持這種觀點的心理學家是__。A.布魯納 B.奧蘇伯爾 C.加涅 D.桑代克
22、一個小女孩聽爸爸說這次出國回來要給她買電動火車,于是,她到幼兒園對小伙伴說“我爸爸從國外給我?guī)Щ匾粋€電動火車,可好玩了?!边@是小孩____的表現(xiàn)。A:記憶 B:知覺 C:想像 D:撒謊
23、我國古代的《學記》中說,“不陵節(jié)而施”,這體現(xiàn)的教學原則是__ A.鞏固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啟發(fā)式原則
第二篇:安徽省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案設計與編寫考試試題
安徽省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案設計與編寫考試
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23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 1 個事最符合題意)
1、教學過程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目的、____ 及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A:終身學習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2、有人記憶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時,聯(lián)想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階級嗚嗚地哭”,這是使用了__。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元認識策略 D.復述策略
3、《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有計劃、有步驟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并把其責任交給__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家長
4、學習策略中的一種——元認知策略,包括制訂認知計劃(計劃策略)、監(jiān)視計劃執(zhí)行(監(jiān)視策略)和。A:調節(jié)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實施策略 D:價值性
5、根據育人為本的理念,教師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A.尊重學生個性 B.培養(yǎng)學生特長 C.發(fā)展學生潛能 D.私拆學生信件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边@體現(xiàn)了教學的.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7、我國心理學家通常將十二歲至十四五歲的年齡時期,稱做____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學生期
8、有的場所,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允許未成年人進入.這符合未成年人保護法對社會保護的基本要求。以下不屬于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是____ A:營業(yè)性的歌星演唱會 B:正在營業(yè)的影劇院 C:營業(yè)性的酒吧 D:營業(yè)性舞廳
9、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師中心論”強調()A:學生處于主體地位
B:教師在教育中的權威作用 C:教師處于顧問地位
D:學生活動處于中心地位
10、下列屬于具體知識的是____ A:日期 B:概念 C:推理 D:判斷
11、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進發(fā)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的思維訓練方法稱__ A.討論法 B.頭腦風暴法 C.啟發(fā)法
D.用途擴散法
1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安徒生童話》中的作品? A:《海的女兒》 B:《小紅帽》 C:《丑小鴨》 D:《皇帝的新裝》
13、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A:可靠度 B:難度 C:效度 D:區(qū)分度
14、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____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
15、班級建設設計以__最為重要.A.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 B.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方法 C.實現(xiàn)目標的工作程序 D.班級建設目標的制定
16、關于水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稻是目前全球產量最大的糧食作物
B: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研制出世界首例雜交水稻 C:《詩經》的“彼黍離離,彼稷之苗”一句中提到了水稻
D:袁隆平的研究小組在海南島找到的野稻對雜交水稻培育意義重大
17、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稱為。A:常規(guī)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18、關于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下面說法正確的是__。A.動機越強,活動效率越高 B.動機越弱,活動效率越低
C.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發(fā)揮最佳工作效率 D.動機的最佳水平與活動的性質無關
19、中國畫最強調用造型。A:色彩 B:線條 C:明暗
D:透視原理
20、__是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條件之一。A.規(guī)范性 B.社會性 C.接近性 D.合群性
21、對倔強學生可以采取的矯治方法是__ A.認知調整 B.行為矯治 C.情緒疏導 D.談話溝通
22、古羅馬的昆體良在《論演說家的教育》中,提出了__的學習過程理論。A.“模仿、理論、練習” B.“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 C.“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 D.“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3、個體根據外在的信息和線索來對自己或他人的內在狀態(tài)或行為原因進行解釋與推測的過程是。A:歸因 B:印象 C:自我認知 D:態(tài)度
E:重視個別差異
二、多項選擇題(共23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 2 個或 2 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 個錯項。)
1、兒童身高和體重增長最為迅速的時期是____ A:出生的第一年 B:3~4歲 C:5~6歲 D:6~10歲
2、的學制類型主要是在歐洲產生并發(fā)展的。A:分支學制 B:多軌學制 C:壬寅學制 D:雙軌學制
3、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哪個地區(qū)的文學流派? A:東南亞 B:北美 C:拉丁美洲 D:西歐
4、幼兒想象的典型形式是____ A:隨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不隨意想象 D:相似想象
5、不是幼兒期兒童性格的典型特點。A:活潑好動 B:喜歡交往 C:好奇好問 D:穩(wěn)定性較強
6、博客網站是根據對所有博客日志進行自動分類,方便查找的。A:日志題目 B:博客地址 C:友情鏈接 D:日志標簽
7、教師禮儀的特點有【】 A.率先性 B.示范性 C.系統(tǒng)性 D.整體性
E.影響的深遠性
8、____ to the question of refreshments,I should think lemonade and sandwiches will be enough. A:Prior B:As C:Due D:According
9、組織教學的意義是()
A: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B:有利于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C:有利于完善課堂結構,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D:B、C三項
10、課外活動的特點有()A.內容的廣泛性 B.實施的統(tǒng)一性 C.活動的自主性 D.組織的自愿性 E.形式的多樣性
11、教育學研究的任務是____ A:教育現(xiàn)象 B:教育事實 C:教育問題 D:教育規(guī)律
12、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言語提問 B:觀察 C:活動方式 D:反饋 E:表揚
13、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其思維特征是____ A:單維思維 B:多維思維
C:思維的木可逆性 D:以命題形式進行
14、”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是的言論。A:盧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圖
15、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直接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對所了解的事實加以記錄和客觀的解釋,以了解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的方法稱之為。A:觀察法 B:心理測驗法 C:談話法 D:自述法
16、______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問題,是對教育現(xiàn)象進行的一種科學研究而非經驗觀察。__ A.夸美紐斯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昆體良
17、把心理健康者稱為“自我實現(xiàn)者”的人是____ A:最新獲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兒童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與可能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 D:需要在下一發(fā)展階段掌握的能力
18、兒童學習語言發(fā)音最容易的年齡階段是__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19、亞里士多德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____ A:因材施教 B:鞏固性 C:循序漸進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
20、能正確辨認熟悉的音樂作品的情緒、性質,感知作品中細節(jié)部分,區(qū)別不同類型的作品。這是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發(fā)展的特點。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1、課堂觀察法中目視法可以分為()A:掃視法 B:巡視法 C:注視法 D:凝視法
22、體育方面的球類、體操、田徑屬于__。A.識記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認知技能
23、對于0~3個月的嬰兒,應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有()A:手工、繪畫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鮮明的小球 D:不倒翁、撥浪鼓
第三篇:2016年黑龍江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認知主義理論試題
2016年黑龍江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認知主義理論
試題
本卷共分為2大題60小題,作答時間為180分鐘,總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個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60分。)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__。A.復雜方案 B.學習計劃 C.可行方案 D.思維程序
2、成功教育法主張對學生實施【】 A.終結性評價 B.絕對性評價 C.鼓勵性評價 D.堅定性評價
3、問世于1632年的《大教學論》的作者是__ A.康德 B.夸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盧梭
4、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這是指()A:教學目標 B:教學內容 C:教學方法 D:教學過程
5、若師生問感情關系表現(xiàn)為課堂氣氛淡漠,這屬于師生關系類型中的()A:依賴型 B:民主型
C:自由放任型 D:對立型
6、《學記》中要求:“不凌節(jié)而施”,體現(xiàn)的教學原則是[
] A:鞏固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7、人感染甲型HINI流感病毒后,傳染期為()A:發(fā)病前1天至發(fā)病后5天 B:發(fā)病前1天至發(fā)病后7天 C:發(fā)病前2天至發(fā)病后10天 D:發(fā)病前3天至發(fā)病后7天
8、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公辦學校的性質。A:變更 B:調整
C:改變或者變相改變 D:改變
9、日記、周記、作文等是下列哪種方法的具體形式()A:觀察法 B:自陳法 C:作業(yè)法 D:心理測驗
10、發(fā)生在18世紀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實質教育的論爭,其實質是關于()的論爭。
A:知識與能力
B: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 C:分科與綜合 D:知識與思想
11、被喻為中國鴿子樹的“植物活化石”是。A:珙桐 B:銀杉 C:銀杏 D:獼猴桃
12、下列選項不屬于宋代四大書院的是()A: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 B:湖南善化的岳麓書院 C: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 D: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
13、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階段性表明,教師任職期間應接受____ A:高等教育 B:在職培訓 C:繼續(xù)教育 D:終身教育
14、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學習動力是__。A.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期待 B.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 C.教師的期待和遠大的理想 D.教師的期待和家長的期待
15、下列屬于布魯納教育觀點的是()A:范例教學法 B:設計教學法 C:五段教學法
D:結構化教學法和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
16、教育是一種公共職能,學校特別是公立學校之間一般并不存在競爭,這體現(xiàn)了學校的哪一種獨特性? A:公益性 B:壟斷性 C:獨立性 D:非自愿性
17、依照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說,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有效果律、練習律和。A:準備律 B:刺激律
C:失敗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E:重視個別差異
18、用一個事物替代另一個事物來對不同事物或觀念進行比較的方法叫做__。A.局部改變法 B.比擬法
C.隱喻訓練法 D.拓展問題法
19、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對穩(wěn)定、可預測環(huán)境的需要,屬于()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歸屬需要 D:自尊需要
20、某小朋友在暑假期間擅自鉆幼兒園的鐵門,導致右腿劃傷。對于該小朋友所受傷害,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幼兒園存在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B:幼兒園沒有過錯,但要承擔賠償責任 C:幼兒園沒有過錯,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D:幼兒園存在過錯,但可免除賠償責任
21、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的結合叫做__。A.才能 B.一般能力 C.天才
D.特殊能力
22、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不包括____ A:知識觀 B:品德觀 C:學生觀 D:教師觀
23、”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下列屬于古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是()A:家嚴 B:令父 C:家慈 D:舍父
24、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就是__。A..教育 B.教學 C.管理 D.科研
25、下面的四個成語或俗語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典型的遷移現(xiàn)象__ A.舉一反三 B.聰明過人 C.思維敏捷 D.物以類聚
26、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的記憶策略。A:感知性 B:理解性 C:計劃性 D:調節(jié)性
27、主張以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為教育最高宗旨來確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__。A.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B.教育無目的論
C.神學的教育目的論
D.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28、小學生認知技能獲得的主要方式是__。A.規(guī)則的發(fā)現(xiàn)學習
B.在嘗試解決問題中學習C.從范例中學習D.沒有正確答案 29、1989年ll月20日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旨在體現(xiàn)學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公約。這個公約叫做()A:《學生權利公約》 B:《學生保護公約》 C:《兒童權利公約》 D:《兒童保護公約》 30、”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強調的是。A:環(huán)境決定論 B:遺傳決定論 C:教育萬能論 D:二因素論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題的備選項中,有 2 個或 2 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 個錯項。錯選,本題不得分;少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 0.5 分,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課堂討論使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有意義的選擇形成自我概念”,是源于以下哪個哲學理論給教育帶來的影響__ A.唯心論 B.實在論 C.實用主義 D.存在主義
2、知識應用的過程一般通過下面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__ A.審題 B.聯(lián)想 C.知識理解 D.課題類化 E.背誦記憶
3、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陳述性知識相當于加涅學習結果分類體系中的____ A:服從 B:從眾 C:去個性化 D:模仿
4、在情緒和認知的區(qū)別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 A:認知反映客觀事物本身的屬性。情緒則反映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需求關系 B:認知活動隨意性強 C:情緒活動隨意性弱
D:認知活動比情緒有更強和更鮮明的機體表現(xiàn)
5、學校心理輔導主要服務的人群是。A:正常學生群體 B:特殊學生群體
C: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D:極個別學生
6、學過高等數(shù)學后有利于初等數(shù)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于____ A:垂直正遷移 B:水平正遷移 C:垂直負遷移 D:水平負遷移
7、法國作家凡爾納被稱為“科學幻想之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60多部科幻作品。下列作品屬于他創(chuàng)作的是____ A:《海底兩萬里》 B:《2001年太空探險》 C:《隱身人》 D:《海豚島》
8、班級授課制的五個固定是指__。A.學生固定 B.教師固定 C.內容固定 D.時間固定 E.場所固定
9、小明現(xiàn)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學時成績優(yōu)秀,并在人初中的入學考試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班級,進入初中后,因學習不適應,漸漸地成績下降到二十幾名,這次考試給小明的打擊不小,從此,小明來學校時總把衣服的拉鏈拉得很高,將頭藏進衣服里,不愿見人。問題:(1)小明的這種狀況屬于什么心理現(xiàn)象(2)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3)如何幫助小明擺脫困境 小明現(xiàn)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學時成績優(yōu)秀,并在人初中的入學考試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班級,進入初中后,因學習不適應,漸漸地成績下降到二十幾名,這次考試給小明的打擊
不小,從此,小明來學校時總把衣服的拉鏈拉得很高,將頭藏進衣服里,不愿見人。問題:(1)小明的這種狀況屬于什么心理現(xiàn)象(2)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3)如何幫助小明擺脫困境
10、學過高等數(shù)學后有利于初等數(shù)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于。A:順向正遷移 B:逆向正遷移 C:順向負遷移 D:逆向負遷移
11、學校文化的內容有__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C.對個性的理解
D.對學習、工作的態(tài)度 E.對集體的看法
12、教育目的評價作用指的是__ A.評價學校的辦學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發(fā)展方向 C.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 D.教育方法的選擇 E.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
13、有固定的場所,有目的地按計劃進行。有班級整體施教、小組施教和個別施教等形式的活動是。A:自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學校教育 D:社會教育
14、被動使用記憶策略的階段大致出現(xiàn)在____左右。A:2歲 B:4~5歲 C:5~7歲 D:7~8歲
15、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__。A.以教師為中心 B.以兒童為中心
C.在人格上,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
D.在社會道德上,師生關系是相互促進的 E.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系
16、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本人并沒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強化,但通過觀察他人的某種行為受到強化,從而在自己身上也產生了類似的強化效果,心理學家班杜拉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__ A.內在強化 B.負強化 C.替代強化 D.無意強化
17、一般來說,兒童身心發(fā)展呈現(xiàn)出先頭部后軀干和四肢,先發(fā)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發(fā)展小肌肉小骨骼,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__特征。A.不平衡性 B.順序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18、態(tài)度與品德的結構是一致的,它們都是由()構成的。A:認知 B:氣質 C:情感 D:行為
19、杜威和他的《民本主義與教育》是20世紀()的代表 A:人本主義 B:存在主義 C:實用主義 D:要素主義
20、課程政策關注的核心問題是____ A:哈貝馬斯 B:胡塞爾 C:杜威
D:海德格爾
20、課程政策關注的核心問題是____ A:哈貝馬斯 B:胡塞爾 C:杜威
D:海德格爾
21、為實現(xiàn)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是人們理智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稱為____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為 D:道德認識
22、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__。A.四書 B.文法 C.修辭 D.辯證法 E.論語
23、賈德提出的遷移理論是【】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化理論 D.關系理論
24、教育心理學的應用任務有__ A.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B.研究與解決學科本身不斷涌現(xiàn)的理論問題 C.為教改服務并在服務中發(fā)展自身 D.印證與發(fā)展學科的哲學觀點
E.不斷探索與運用教、學、環(huán)境互動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25、媽媽說:或者買飛機模型,或者買奧特曼。明明聽了,哭著說:我不同意。請問明明的意見是? A:買飛機模型,但不買奧特曼 B:既買飛機模型,也買奧特曼 C:買奧特曼,但不買飛機模型
D:既不買飛機模型,也不買奧特曼
26、、被稱為“現(xiàn)代教育測驗之父”。A:過程性 B:多元化 C:客觀性 D:質性化
27、集美幼稚師范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是____ A:陳嘉庚 B:張雪門 C:陳鶴琴 D:熊希齡
28、德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中起著____作用。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啟發(fā)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29、在指導幼兒觀察繪畫時,下面哪句指導語易把幼兒的觀察引向觀察個別事物? A:圖上有些什么呢
B:圖上的小鼴鼠在做什么呢 C:這張圖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呢 D:圖上講的是個什么故事 30、有目的地嚴格控制或創(chuàng)設一定條件,人為地引起或改變種心理現(xiàn)象并加以記錄的心理研究方法,叫做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教育經驗總結法
第四篇:《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兒童身心發(fā)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這特點決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教學相長
D.求同存異 【解析】B。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與“富”是“教”的先決條件。首次提出這一教育觀點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鬃犹岢隽恕笆?、富、教”的觀點,認為人口、財富和教育是立國的三個要素。他認為“庶”與“富”是前提,是實施教育的先決條件。
3.法國文學家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第一時間給他的小學老師寫了一封信表示感謝。這反映了教師勞動具有()。
A.復雜性
B.延續(xù)性
C.創(chuàng)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師勞動的延續(xù)性是指教師的教學不只局限在學生的上學時期,還會影響到學生畢業(yè)以后。
4.在小學生品德發(fā)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
A.學校
B.少年宮
C.同學
D.社會
【解析】A。
學校教育在小學生品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5.下列屬于學校教育制度內容的是()。
A.修業(yè)年限
B.教學大綱
C.課程標準
D.課程設罝
【解析】A。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系統(tǒng),它具體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6.小學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師的門夾傷,教師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給學生()。
A.揉搓受傷手指
B.吃止痛消炎藥
C.冷敷受傷手指
D.熱敷受傷手指
【解析】C。手指受傷應先冷敷,因為熱敷會引起受傷組織細胞受熱膨脹擠壓周圍的細胞,也會加速血液流動滲出。24小時之后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
7.教育研究主體通過對有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的描述與分析,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為背后的意義、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A.經驗研究法
B.調查研究法
C.行動研究法
D.敘事研究法 【解析】D。題目是敘事研究的定義。
8.關于兒童“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發(fā)展要先于教學,以更好的進行教學
B.教學內容應略高于兒童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
C.教學要走在發(fā)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進發(fā)展
D.教學應同時考慮兒童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和所能達到的水平
【解析】A。
教學要走在發(fā)展的前面,教學要先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這樣才能讓學生不斷提升。
9.小學生喜歡親近老師,渴望得到夸獎,這種需要屬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歸屬和愛的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解析】C。
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關心,是一種歸屬感和愛的需要的體現(xiàn)。
10.“笨鳥先飛”、“勤能補拙”說明()。
A.需要對能力有影響
B.動機對能力有影響
C.性格對能力有影響
C.氣質對能力有影響
【解析】C。
勤奮是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體現(xiàn)。
11.小明學習非常努力,但是成績總是不理想,逐漸出現(xiàn)了被動、退縮、無動力的狀態(tài),這種心理反應屬于()。
A.學習焦慮
B.習得性無助
C.自我估價降低
D.認知功能障礙
【解析】B。
習得性無助感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xù)嘗試的勇氣和信心.12.根據皮亞杰的理論,能夠解決“7×8=56”這個問題的兒童屬于()。
A.前運算階段
B.直觀動作階段
C.感知運動階段
D.具體運算階段 【解析】D。
小學生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
13.小學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于()。
①國家課程②地方課程③必修課程④選修課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科課程標準里面的規(guī)定的課程,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
14.林老師教學《借生日》時,先板書“生日”,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樣過生日的?接著又板書“借”,并提出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嗎?”這種導入方法是()。
A.故事導入
B.情境導入
C.懸念導入
C.直接導入
【解析】C。題干中老師不斷通過提問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嗎?進行設疑,制造懸念,以引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
15.在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主要采用教學組織形式是()。
A.個別教學
B.復式教學
C.分組教學
D.班級教學
【解析】A。
古代采用個別教學組織形式。到了17世紀初才產生班級授課制。
16.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在校內或校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是()。
A.實驗法
B.演示法
C.讀書指導法
D.實習作業(yè)法
【解析D。
實習法是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一定場所從事一定的實習實踐工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綜合運用理論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稱實習作業(yè)法。
17.曹老師教學《圓的周長》時,講述了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在計算圓周率上的卓越貢獻,同學們感到很自豪,曹老師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A.啟發(fā)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tǒng)一原則 【解析】D。題干中的自豪感,也是教師向學生傳到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現(xiàn)的是思想性。
18.在教育理論中,教育與教學的關系是()。
A.結果與過程的關系
B.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C.目標與手段的關系
D.內容與方法的關系
【解析】B。
教學是教育的一種途徑,除了教學,教育還有其他的途徑。所以他們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19.通常所說的備課要“備”,除了鉆研教材、設計教法之外,還包括()。
A.研究學生
B.設計作業(yè)
C.設計評價
D.指導學法 【解析】A。
20.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通過任務分解,責任分工,協(xié)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方式屬于()。
A.掌握學習
B.合作學習
C.探索學習
D.發(fā)現(xiàn)學習【解析】B。
題干中的關鍵詞“共同”“任務分解”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依據遺忘規(guī)律如何合理組織復習? 【 參考答案】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重視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復習在記憶中有重要作用。有效組織復習的方法有:
①及時復習。識記后,遺忘很快就發(fā)生。
②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制定復習計劃,不要過于緊張和疲勞,以免產生干擾。
③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④復習方法多樣化。單調的復習方法,易使人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會降低復習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方法要靈活多樣。
⑤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多種感官參與復習可以更好地提高記憶效果,在復習時應盡量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要眼看、耳聽、口讀、手寫相互配合。
⑥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反復閱讀與嘗試回憶相結合的方法,能使學習者及時了解到識記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激起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22.簡述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參考答案】
(1)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內容與水平。
(2)文化模式制約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還從多方面制約教育模式。如東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諧、崇尚德行、關注整體;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關注個性。沿著這兩種不同的文化模式發(fā)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與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有明顯差異。
(3)文化傳統(tǒng)制約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
23.簡述小學教師撰寫操行評語的注意事項。
【參考答案】
(1)班主任要明確評語不是一種檢查和評比,而是一種階段性的總結。學生期末評語是老師對學生一學期來的表現(xiàn)的一種分析和總結,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全面正確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優(yōu)勢和不足,鼓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勢,改進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寫學生評語時應注意不要給學生下定義或分等級,而是要客觀地給學生作一次比較全面的總結。
(2)評價主要注重的是學生的發(fā)展過程,這就要求班主任平時要注意細心觀察,為期末評語的撰寫積累素材。要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班主任評語中要由衷地為學生的優(yōu)點“喝彩”。然而學生的閃光點并不是每時每刻都能表現(xiàn)出來的,有些甚至是一閃而過。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并把它記下來作為日后寫評語的素材;要正確評價一個學生,不能只是著眼于他眼前的表現(xiàn),也要關注他以往的表現(xiàn),更要注重他未來的發(fā)展。
三、材料分析
24.材料
沈老師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畫,同學們嬉笑不已,沈老師看后笑著說:“頭像畫的很逼真,這位畫畫的同學很有天賦,我為班上有這樣的人而感到高興,建議他多向美術老師請教,充分發(fā)揮特長,說不定將來會成為美術家呢?!鄙蚶蠋熗nD一下,接著說:“可是這節(jié)課不是美術課,而是作文講評課,現(xiàn)在我把它擦掉好嗎?”沈老師正要去擦,只見一位同學疾步走上講臺,向沈老師深深的鞠了一個躬,然后搶過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贊美老師,反映自己思想轉變的美術作品《悟》被選為參加全國美術展的參展作品,作者就是當年在黑板上畫漫畫的學生。
問題:(1)評析沈老師對“漫畫事件”的處理。(10分)【參考答案】沈老師的處理方式很恰當。
第一,沈老師做到了長善救失。雖然是學生的惡作劇,但是沈老師還是能看到學生的山觀點,并進行了贊揚,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第二,教師運用了期望效應。羅森塔爾的實驗對教師的啟發(fā)表明,教師如果對學生有期待,并能鼓勵指導學生,學生就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第三,教師注重教學的教育性原則,在教學中能夠從思想品德方面給與學生一定的啟發(fā),能夠做到學生的自我感悟。
(2)談談教師在處理課堂上對突發(fā)事件的注意事項。(10分〉
【參考答案】教師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具體策略,根據實踐經驗的總結,一般可概括為以下幾種:
1.忽略小而且轉瞬即逝的問題行為。
2.非言語警示或停頓。
3.適時表揚正確行為。
4.言語提醒、反復提醒。
5.直接提問。
6.執(zhí)行結果,注意慎用批評與懲罰。
25.材料
劉老師教學《第一場雪》時,運用各種方式激勵學生。學生在質疑時,她就說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學生朗讀表現(xiàn)出色,她就說:“老師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無比輕松愉悅。”大家齊讀得好......大家讀得不好時,她首先肯定“讀得不錯,要是不僅能表現(xiàn)出驚訝,還能表現(xiàn)出贊嘆的感覺來,就更棒了?!?/p>
問題:(1)評析劉老師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10分)【參考答案】
第一,劉老師做到了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能讓學生感覺教師的評價是合適的。
第二,劉老師做到了教學評價的指導性,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知道自己應該朝向哪個方向努力。
第三,劉老師做到了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劉老師在對學生的評價除了適合學生,而且評價也非常正確合理。
(2)談談“新課改”倡導的評價理論。(10分)
【參考答案】新課改倡導激勵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行為作出及時、積極的反饋,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
評價目的是促進發(fā)展。
評價內容綜合化。全面素質評價。
評價方式多樣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
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共同參與的、交互作用的評價
更注重評價過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第五篇: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1-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認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會中兒童對成人行為的“無意識模仿”的是()。A.教育的神話起源說 B.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C.教育的心理起源說 D.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2.教育的特質是()。A.認識活動 B.生存活動 C.傳遞活動
D.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3.下列不屬于“騎士七技”范圍的是()。A.騎馬 B.投槍 C.音樂 D.吟詩
4.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A.孔子 B.昆體良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5.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三階段是()。A.社會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A.能力 B.氣質 C.性格 D.認知方式
7.狹義的德育專指()。A.家庭德育 B.學校德育 C.社會德育 D.社區(qū)德育
8.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職權影響力;二是
()。A.年齡影響力 B.性別影響力 C.個性影響力 D.學術影響力 9.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A.決定作用 B.領導作用 C.紐帶和橋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0.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是()。A.實驗法 B.測量法 C.會談法 D.觀察法
11.從整體看,小學生身體發(fā)育處于()發(fā)展階段。A.失衡 B.平穩(wěn)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12.趙老師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趙老師上課或在場時,學生都規(guī)規(guī)矩矩,可是等趙老師一走開,班級紀律明顯渙散。趙老師的領導方式很可能是()。A.集權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兩種型
13.小學階段是發(fā)展學生個性()。A.并不重要的時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 C.沒有效果的時期 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4.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是()。A.夸美紐斯 B.亞里士多德 C.赫爾巴特 D.盧梭
15.在小學四年級課程《骨骼和關節(jié)》中,教師準備了以下的教學活動:①拼圖游戲,把骨骼貼在人體的相應部位上;②組織學生觀察人體骨骼的多媒體圖片,認識人體主要骨骼的名稱和位置;③出示連線圖,圖中的物品與人體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④介紹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這位教師,請選擇你安排的教學組織順序為()。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16.關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說法錯誤的是()。
A.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
B.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C.間接經驗即學生通過親自活動、探索獲得的經驗 D.防止忽視系統(tǒng)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偏向
17.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服務于學生學習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小學數(shù)學教學情境時應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材料的呈現(xiàn)形式、小學生的基礎知識等。A.教學方法 B.教學目標 C.教學評價 D.教學策略
18.“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特點。A.復雜性 B.長效性 C.創(chuàng)造性 D.示范性
19.在比較講授法和討論法的教學效果時,教師分別選用兩個班級,一班采用講授教學法,一班運用討論法,兩班學生在智力、學業(yè)基礎等方面盡量保持均衡,期末時測量其成績有顯著差異。這種研究方法屬于()。A.觀察法 B.實驗法 C.個案研究法 D.調查法
20.我國小學階段,德育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中。A.班級教育活動 B.思想品德課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D.班會和校會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21.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有哪些? 22.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23.簡述教學中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24.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據《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嗎?”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么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嗎?”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比接凶吆螅魅A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p>
問題:你從孔子教育學生的實例中能得到什么啟發(fā)?(20分)25.下面是一位教師執(zhí)教《草船借箭》時的一個片段,閱讀并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剛才又自由讀了課文。請同學們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主要講了諸葛亮運用計謀,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事。生:周瑜想用三天造十萬支箭的辦法來陷害諸葛亮,諸葛亮草船借箭,擊破了周瑜的陰謀。師:讀了課文后,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 生:周瑜為什么要陷害諸葛亮?這對他們聯(lián)合抗曹有好處嗎? 生: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為什么還要去借箭呢? 生:魯肅為什么會聽諸葛亮的安排? 生:諸葛亮為什么要向曹操去借箭?還那么有把握?(學生一共提了不下20個問題)師:同學們的問題都很有思考價值。老師覺得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怎樣認識文中的這些人物,把握了人物的特點,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大家有興趣來研究這些人物嗎? 生:有!師:文中共出現(xiàn)了四個人物。請你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人物來研究,注意抓出他的特點。
問題:試評述以上教學片段。(2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橋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
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p>
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p>
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她采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問題(一):試分析本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寫作上的特點。(10分)問題(二):如指導高年段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10 分)問題(三):設計本文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10分)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一):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16分)問題(二):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部分的教學流程,并簡要說明理由。(24分)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題干中所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說的理論觀點,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孟祿。2.D【解析】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教育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現(xiàn)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
3.C【解析】“騎士七技”包括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音樂不屬于“騎士七技”。
4.D【解析】夸美紐斯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了自己的教學 理論。專家點撥夸美紐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與他相關的知識是歷年考試中經??疾榈膬热?。相關知識有:他的代表作《大教學論》是教育學形成規(guī)范學科的開始;系統(tǒng)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班級的理論基礎;提出“泛智教育”,認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類的藝術”。5.B【解析】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6.C【解析】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7.B【解析】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專家點撥德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則專指學校德育。在歷年考試中,德育的狹義概念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
8.C【解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xiàn)在職權影響力和個性影 響力上。
9.C【解析】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教育力量中起著紐帶和橋梁作用。10.C【解析】會談是一種有目的的會話,會談法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為建立交談雙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關系,以及獲得個體對其心理狀況和問題的自我描述。11.B【解析】從整體看,小學生身體發(fā)育處于平穩(wěn)發(fā)展階段,各生理系統(tǒng)都在發(fā)育成長中。12.A【解析】集權型的教師有很強的教學責任心,但教育方法簡單,不講求教學方式,不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往往以教師的主張、決定為準。學生對教師 只能是聽取和服從,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處于被動地位。
13.B【解析】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個性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文化、教育教養(yǎng)內容和方式的塑造。在小學階段,兒童第一次脫離父母進入集體生活,這時是形成個性非常關鍵的時期。14.C【解析】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科學,并認為應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他被認為是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
專家點撥赫爾巴特是教育學中的重要代表人物,相關考點有:他的《普通教育學》標志著規(guī)范教育學的建立;他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科學,并認為應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他強調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他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之一;班級授課制在他的發(fā)展下基本定型。
15.B【解析】教學組織應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具體形象的事物人手,由淺入深地進行。16.C【解析】間接經驗就是指他人的認識成果,主要是指人類在長期認識過程中積累并整理而成的書本知識,此外還包括以各種現(xiàn)代技術形式表現(xiàn)的知識與信息,如磁帶、錄像帶、電視和電影片等。
17.B【解析】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服務于學生學習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18.D【解析】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為、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耙陨砹⒔獭薄盀槿藥煴怼斌w現(xiàn)了教師
勞動的示范性特點。
19.B【解析】實驗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試的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比較講授法和討論法的教學效果時,選用兩個班級,控制了一些變量,考查在兩種不同的方式下的教學效果,屬于實驗法。專家點撥在教育研究的各種方法中,觀察法和實驗法是考查頻率最高的內容,常以單項選擇題和辨析題的形式出現(xiàn)??忌枰煊浂叩母拍?,知道二者的優(yōu)缺點。
20.B【解析】我國小學階段德育的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思想品德課中。
二、簡答題
21.【答案要點】(1)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fā)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發(fā)展的不平衡性。(2)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發(fā)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fā)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xiàn)也具有一定的順序。(3)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xiàn)出身心發(fā)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4)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是指不同的機體能力可以互相補償?shù)奶匦?,如器官互補,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互補等?;パa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5)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性。個體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xiàn)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其次,個體差異表現(xiàn)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
22.【答案要點】教師的任務與職業(yè)角色的多重性.決定教師勞動具有如下特點:
(1)復雜性。教師勞動屬于專業(yè)性工作,從事精神財富的生產,它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是很復雜的腦力勞動。
(2)創(chuàng)造性。這是由勞動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勞動既要講科學,又要像藝術家那樣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
(3)示范性。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示范性特點。(4)長期性。教師勞動的根本意義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培養(yǎng)學生成才,達到這一目的必然是長期的。
23.【答案要點】(1)強化法。強化法用來培養(yǎng)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fā)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fā)生。(2)代幣療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當學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就發(fā)給數(shù)量相當?shù)拇鷰抛鳛閺娀?。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
(3)行為塑造法。這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而設計的培養(yǎng)新反應或行為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主要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過求診者的觀察和模仿來矯正其適應不良行為與神經癥反應的。(5)暫時隔離法。暫時隔離法是指在某種特定時間不對不良行為給予強化,同時轉移情境,使行為不良者對新的情境產生厭惡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jiān)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專家點撥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這一知識點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是歷年考試
中的重要考點??忌粌H要記住,而且要熟練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因為這是改變學生不良行為的基本方法,與教學理論密切相關,且應用性強。
三、材料分析題
24.【答案要點】(1)學生個性心理存在著差異。每個個體對客觀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不同的動機。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教師應該弄清每個學生的個性,進行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既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又照顧到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材施教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最基本要求。
25.【答案要點】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學生由過去主要聽從教師講授,從學科的概念、規(guī)律開始學習的方式變?yōu)閷W生通過各種事實來發(fā)現(xiàn)概念和規(guī)律的方式。小學語文的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探究性閱讀上,探究性閱讀是學生在閱讀中生疑,在探索研究和探尋追究中解疑的讀書實踐過程。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于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明確了學生讀書質疑的重要意義,并且能對學生的讀書質疑進行梳理,但沒有根據文本所要體現(xiàn)的內涵價值來恰當歸納、提升學生的問題,而是將學生引導到教師事先設定的探究人物的特點上來。《草船借箭》是一個歷史故事,人物的特點也是在具體的情節(jié)中體現(xiàn)的,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問題引導調整,以“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
些”這個問題統(tǒng)領全文,貫穿整個讀書探究活動,學習的目標將更加明確,文本價值也會有效體現(xiàn)。另外,學生各自探究的問題過于分散,在組織學生交流匯報探究成果時,必然導致各自為政的局面。
因此,在探究性閱讀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要適時抓住學生的閱讀發(fā)現(xiàn),積極創(chuàng)設適于研討的氛圍,引導學生探究有價值的問題。
四、教學設計題 以第26題為例: 26.【參考設計】 問題(一): 本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涵。在寫作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xiàn)力。問題(二):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能抓住重點詞句透過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③通過學習初步感受小小說的文體特色,學習抓住小說三要素。
(2)過程與方法目標:①讓學生通過層層深入的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課文特色語言,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②感悟洪水的環(huán)境描寫對烘托情境、襯托人們的恐慌
以及老漢的鎮(zhèn)定、沉著的作用。③感受比喻、擬人、短句等表現(xiàn)形式的張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私無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2.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問題(三):
一、板題,質疑
1.板題質疑:橋,讓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或許會說:橋是連接河兩岸的建筑,有鐵橋、木橋等)2.一讀課題,課文為什么以“橋”命題,究竟這是一座什么樣子的橋呢?
二、以“橋”為切入口,一讀文本,初步積淀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文中的“橋”是一座怎樣的橋。2.交流,可以初步說說文中依據,隨機層層點拔:窄窄的木橋、不結實的木橋、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3.二讀課題。說到這里,再讀課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可以是沉重的、鄭重的)引導: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平El里或許只是山村里極不起眼的,可在洪水來臨時卻成了一一生死橋、逃命橋、生命橋、救命橋、希望橋。
三、再讀課文,感受橋的“無奈”
就是這樣一座又窄又不夠結實的橋,成了洪水突然襲擊時的唯一的逃命橋。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輕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當時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畫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選擇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1.交流。2.適時解疑:
“像潑。像倒。”為什么獨立成句?引導:凝重的筆調。兩字卻字字千鈞,腦海里可以是一幅活 的聲勢兼?zhèn)涞漠嬅?。更突出了雨非同尋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濫成災。3.激情再創(chuàng)造引讀,感受洪水的瘋狂:洪水咆哮著,像.從山谷里。洪水已有近,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詞的表達:當時的情形是(無比緊張的,令人恐懼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況,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這個詞語?是不是太不合時宜啦? 5.指名。(這洪水簡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讓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亂舞”這個詞)6.這與下文的哪個詞語是呼應的?——一“獰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獰笑,此時你什么感覺?看,文中的人們不也是如此。7.朗讀寫人們反應的句子。讀了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懼不安帶進句子中去。8.出示: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其中有一個人,他。9.按這個句式寫一寫你眼前出現(xiàn)的這一人物,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10.面對瘋狂襲來的洪水,人們幾近瘋狂崩潰,幾乎失去了理智,試想,這樣的又窄又不結實的橋怎能承載得了瘋狂的擁擠踩踏?急需什么?(沉穩(wěn)的組織者,有序地疏散)11.老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的。
1.教育生物起源論的代表人物是()。A.孟祿 B.利托爾諾 C.霍爾 D.華生
2.王老師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的反應,這體現(xiàn)了注意的哪種品質?()A.注意分配 B.注意穩(wěn)定性 C.注意廣度 D.注意轉移
3.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是
()。A.面向全體學生 B.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C.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D.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4.小學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說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實際鍛煉法 D.陶冶教育法
5.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A.知行統(tǒng)一原則
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6.小明學習不是為了獲得家長的贊許,也不是為了贏得名次,只是他發(fā)覺知識學習過程本身就有樂趣。根據奧蘇伯爾關于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理論,小明的學習動機屬于()。A.認知內驅力 B.自我提高內驅力 C.附屬內驅力 D.自我效能感 7.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A.共同的奮斗目標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級內部的矛盾斗爭 D.共同的活動
8.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問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是()。A.常規(guī)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標管理
9.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 率
B.維持班級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風 D.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
10.“足智多謀,隨機應變”是思維的()。A.廣闊性 B.獨立性 C.靈活性 D.邏輯性
11.一名熟練的汽車駕駛員在開車過程中,一面觀察道路的情況,一面操縱方向盤,這種現(xiàn)象屬于注意的()。A.預定 B.轉移 C.分配 D.集中
12.“這次考試失敗是因為我的運氣不好”,這是把失敗歸因于()。A.內部的可控因素 B.內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13.提出情緒輔導方法的心理學家是()。A.桑代克 B.斯金納 C.雅各布松 D.埃利斯
1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參觀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學法 D.欣賞教學法 15.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要采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就要及時應對討論中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進行小組討論時,每組人數(shù)越少越好,因為人數(shù)越多,每個人的發(fā)言機會就越少
B.如果發(fā)現(xiàn)討論中某人非常不積極,教師應該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
C.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討論進入誤區(qū)或陷入知識瓶頸時,教師必須及時進行引導
D.討論要嚴格按照教師課前制訂的討論計劃進行,不能更改 16.下列不屬于我國21世紀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突出體現(xiàn)的理念的是()。A.基礎性 B.普及性 C.科學性 D.發(fā)展性
17.沈從文小時候經常逃學,而且長時間對老師的批評、斥責非常抵觸,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學老師利用校園里的一棵楠樹激發(fā)了他的進取心,沈從文最終成了杰出的作家。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們學生具有發(fā)展的()。A.普遍性 B.現(xiàn)實性 C.可塑性 D.差異性
18.一個人的思維活動能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思維品質稱為思維的()。A.廣闊性 B.靈活性 C.邏輯性 D.深刻性
19.學生為了自己在班級中的成績排名而努力學習,這樣的學習動機主要屬于()。A.內部動機 B.外部動機 C.認知性動機 D.交往性動機
20.小學德育工作常用的獎懲屬于()法。A.榜樣示范 B.品德評價 C.陶冶教育 D.說理教育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21.簡述教師運用談話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22.簡述一堂好課的標準。
23.簡述小學生想象力的特點。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24.以下是《十幾減九》的教學片段,閱讀并回答問題。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例題“12—9”的計算方法,然后展開師生對話,交流算法。
師:誰來介紹自己的方法,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數(shù)出來的。師:你是怎么數(shù)出來的呢? 生1:我心里想著9,然后從9往下數(shù)(用手指表示),一直數(shù)到12,數(shù)了3個數(shù),所以12減9就等于3。
師:你能給你的方法起個名稱嗎?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數(shù)手指”法吧。
生2:老師,我不用數(shù)手指,而是用小棒來擺。
師:你是怎么擺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擺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減9就等于3,這種方法叫“擺小棒”法。
師:好一個“擺小棒”法,你真行!生3:我不用數(shù)手指,也不用擺小棒就能算出來!師:是嗎?那就把你的高招說一說!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減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來就等于3。師:哇!你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巧妙的方法,老師佩服你!那你給這種方法起名稱了嗎? 生3:我不知道該叫什么方法好。師:還有誰的方法和生3的一樣?你們一起來商量一下,給這種方法起個什么名稱。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很多名稱,有的叫“分開減”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說是“10減”法,還有的叫“先算減,再算加”法。
師:這些名稱都有道理,老師把
你們的這些說法綜合起來,起一個又簡單又合理的名稱,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師:那就叫“破十法”吧!生4:我還有一種方法比“破十法”還好!師:是嗎?怎么個好法,你說說!生4:因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減9就等于3,這種方法叫“想加算減”法!師:你真會學習,能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生5:老師,我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叫“連續(xù)減”法!師:(驚訝地)真的嗎?怎么連續(xù)減呢? 生5:(興奮地跑上講臺)我先用12里的2減去9里面的2,再用10減去剩下的7就得到3。師:你真是一個“小數(shù)學家”,太了不起了!問題:試述此教學片段中,體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學活動的哪些特點?(20分)2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某小學的學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們的學習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師根據班上學生的情感水平、認知水平、學習基礎、家庭狀況等實施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問題(一):該教師貫徹了什么教學原則?該原則的含義是什么?(10分)問題(二):結合本實例,談談如何貫徹該原則。(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 小題計分,40分)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給予是快樂的
圣誕節(jié)快到了,哥哥送給保羅一輛新車作為圣誕禮物。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保羅從辦公室里出來的時候,看見一個男孩在他閃亮的
新車旁走來走去,有時候伸手輕輕地摸一下,滿臉羨慕的神情。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男孩,從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寬裕??匆姳A_在望著自己,男孩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點點頭說,“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圣誕禮物?!?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男孩卻說:“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吃驚地看著這個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車 一圈嗎?”
“當然,我非常愿意。” 車開了一段路,男孩轉過身來,眼睛里閃著亮光,說道:“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是,保羅又錯了?!奥闊┠惆衍囃T谂_階那里,等我一下,好嗎?”
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了屋。不一會兒他出來了,背著一個小孩,顯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殘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臺階上,兩個人緊靠著坐下。他指著保羅的車,說:“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圣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里。那個男孩眼睛里閃著喜悅的光芒,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這個夜晚,保羅從內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問題(一):請概括本文所闡述的
故事并揭示寓意。(10分)問題(二):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15分)問題(三):設計本文的導人環(huán)節(jié)。(15分)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一):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16分)問題(二):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24分)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和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
2.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對象或活動上。專家點撥本題的D項較有迷惑性,但考生只要準確掌握了注意分配和注意轉移的概念,就可以作出區(qū)分并選出正確答案。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對象或活動上,而注意轉移是指當環(huán)境或任務發(fā)生變化時,注意從一個對象或活動轉到另一對象或活動上。由此可見,注意分配面向的是多個對象或活動,而注意轉移面向的是一個對象或活動。3.B【解析】在知識經濟時代,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4.A【解析】說服教育法主要是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說理傳道,使學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認識的方法。這是小學德育的基本方法。
5.D【解析】“平行教育影響”是馬卡連柯(蘇聯(lián)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個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體為教育對象,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對集體和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教育影響是同時的、平行的。
6.A【解析】奧蘇伯爾把動機分為三種: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圍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以及系統(tǒng)地闡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在學習活動中,認知內驅力指向學習任務本身,是一種重要的和穩(wěn)定的動機。專家點撥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1)認知內驅力是以求知作為目標,從知識的獲得中得到滿足,是學習的內部動機。(2)自我提高內驅力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學業(yè)成就看成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這是一種間接的學習需要,屬于外部動機。(3)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如教師、家長等)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xiàn)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通常在年齡小的學生身上比較常見。7.A【解析】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
8.C【解析】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9.A【解析】班級管理對于班級活動的順利進行,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開展實施教學活動。10.C【解析】本題考查思維的特征,從“隨機應變”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思維的靈活性。專家點撥思維的品質包括:(1)思維的敏捷性,即思維的速度快、效率高;(2)思維的靈活性,即思路廣、靈巧度高;(3)思維的抽象性,即邏輯性強、善于歸納概括、能深挖事物的本質。
11.C【解析】題干中所述的同 時從事兩種活動體現(xiàn)了注意的分配。
12.D【解析】運氣在歸因模式中屬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13.D【解析】埃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緒輔導方法,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不合理觀念導致了負向的、不穩(wěn)定的情緒。
專家點撥情緒輔導方法也稱理性一情緒療法、ABC理論,由埃利斯提出。這是一種十分有應用價值的心理輔導方法,因此在歷年考試中經常出現(xiàn),而且各種題型都有??忌枰私庠摲椒ǖ幕居^點、基本步驟,了解A、B、C分別代表什么,以及常見的不合理觀念包括哪些等。14.D【解析】欣賞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的教學方法。15.C【解析】A、B、D項的理解均有誤。
16.C【解析】21世紀我國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的基本觀念是: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17.C【解析】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可塑性,因為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也是他們的品德、人格、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各方面都尚未定型,極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教師只要找對方法,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從而使得學生不斷進步。專家點撥沈從文從經常逃學到成為杰出作家的經歷說明,學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本題的D項較有迷惑性,考生可以仔細分析。差異性是指每個學生的遺傳素質、家庭環(huán)境、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而題干只是提到了沈從文受到老師的激勵而改變,因此屬于可塑性。
18.B【解析】思維的靈活性是
指思維活動能夠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品質。19.B【解析】外部動機是指那種不是由活動本身引起,而是由與活動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誘發(fā)出來的動機。題干中學生不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對學習所帶來的結果感興趣,因此屬于外部動機。20.B【解析】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fā)展的方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
二、簡答題 21.【答案要點】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指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教師在運用談話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2)提出的問題要明確,能引起思維的活躍,即富有挑戰(zhàn)性和啟發(fā)性,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3)要善于啟發(fā)誘導。(4)要做好歸納、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科學化,并注意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幫助他們準確地掌握知識。
22.【答案要點】一堂好課的標準主要有:
(1)明確的教學目的。(2)正確的教學內容。(3)恰當?shù)慕虒W方法。(4)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和整潔的板書。
(5)組織嚴密的教學過程。專家點撥本題屬于識記性題目。由于條目比較多,可能不容易記住。在記憶時,考生可以從目標、內容、方法、表達、組織、氣氛六個方面進行記憶,對每方面的具體內容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進行填充。
23.【答案要點】小學生進入學校以后,在教學的影響下,想象 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小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發(fā)展。(2)小學生想象中的創(chuàng)造成分日益增加。(3)小學生的想象將更具有現(xiàn)實性。
三、材料分析題
24.【答案要點】(1)營造和諧氛圍,實現(xiàn)師生情感的交融。教學活動不僅有知識信息的傳遞,更需要情感的交流。本教學片段中,師生的情感融于認知活動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寬松、和諧的對話環(huán)境,給予學生一句句充滿贊揚和信任的評價,讓學生獲得“心理自由與安全”,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大膽表達自己的算法。
(2)尊重學生,實現(xiàn)算法多樣化。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從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fā),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倡導的算法多樣化,也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體現(xiàn)。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他們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探索、大膽猜測、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獲取數(shù)學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激勵他們去發(fā)現(xiàn)“12—9”的多種計算方法。同時,使學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學面前得以展開,從而生成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的教學資源。
(3)注重過程與方法,實現(xiàn)目標的達成?!白寣W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這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本教學片段中,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索“12—9”的計算方法,并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怎樣算,為什么要這樣算的思維過程,使學生既學到知識,掌握計算的技
能,又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25.【答案要點】問題(一):該教師貫徹了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這條原則是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反映,學生在知識水平、先前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個性傾向等方面彼此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會”,而學生的現(xiàn)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學的效果。因而,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有成效。
問題(二):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應該做到:①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②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四、教學設計題 以第27題為例: 27.【參考設計】 問題(~): 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能聽、說、認讀單詞和詞組:friends,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 ②能聽懂會說
Myfriendisstrong.Hehasshorthair?
③會用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等詞簡要描述一個人的模樣和特征。(2)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驗用所學的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體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如何描述并表達一個人,增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2.教學重點
(1)句型:Who’dhe/she?Who’dyourbestfriend?(2)詞匯:hair,thin,strong,quiet 問題(二):
一、熱身/復習(Warmin9—up/Revision)1.猜謎語。(教師說,學生猜)It’
ssobig.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Whatisit?(Anelephant)It’ ssmall.Ithastwolongears.Whatisit?(Arabbit)2.教師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圖片,啟發(fā)學生說: Themonkeyhasalongtail.Therabbit hasashorttail.教師再出示長頸鹿和梅花鹿的圖片,讓學生說出:It’stall.It’sshort. 3.復習單詞big,small,long,short,tall,并說出中文意思。
二、呈現(xiàn)新課(Presentation)1.教師出示ChenJie的面具,問:Whoisshe? 學生回答:ChenJie. 教師說:Shehaslonghair.(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出示Amy的面具,問:Whoisshe? 學生回答:Amy.
教師說:Shehasshorthair.(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同時拿著兩個面具,說:ChenJieandAmyarefriends.Theyarefriends.
2.讓學生看著面具在教師的提示下學說:
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They arefriends. 3.讓學生指著班里的同學說:Shehaslonghair.Hehasshorthair.教師出示單詞卡教讀longhair,shorthair和friends。(把單詞卡貼在黑板上)4.教師出示Sarah和MissWhite 的面具,問Whoisshe? 學生答:Sarah,MissWhite.教師把面具貼到黑板上相應的單詞前,鼓勵學生說出:She 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
5.教師指著班里很瘦和長得很健壯的同學說:
Sheisthin.Heisstrong.并讓學生指著班里的同學學說這兩句話。教師出示單詞卡教讀thin和strong。教師要提醒學生在讀thin時,注意咬舌尖兒。6.教師出示ZhangPeng和Mr.Black的面具,并把它們貼到黑板上相應的單詞前,讓學生說出:Heisstrong.Heisthin. 7.教師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讓學生安靜的動作,讓學生說出單詞quiet。并出示單詞卡,讓學生認讀quiet。(把單詞卡貼到黑板上)再把ChenJie的面具貼到這個單詞前,讓學生說出:Sheisquiet.讓學生翻譯中文。8.教師導入課文對話:Johnhasafriend.你能根據他的描述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讓學生觀看課件,教師問:Whoishe?(板書)9.聽錄音帶,跟讀對話。10.教師:你能根據我的描述猜出這個人是誰
嗎?Myfriendisthin.Shehaslonghair. Whoisshe?(板書)11.讓學生模仿課文對話來描述黑板上所貼出的人物,讓大家猜。
三、趣味操練(Practice)Let’Sfindout
教師出示第一組單詞:hair,eyes,ears,nose,mouth 教師出示第二組單詞:long,short,big,small 教師出示第三組單詞:thin,strong,quiet,cute,tall,short
四、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教師讓學生在紙上畫出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然后讓大家看著畫像,由自己來描述爸爸或媽媽的模樣,看看誰畫的畫像與自己的描述是一致的。
1.以“以兒童為中心”觀點著稱的教育家是()。A.杜威 B.赫爾巴特 C.洛克 D.盧梭
2.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說”,認為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fā)展,這是一種()。A.外鑠論的觀點 B.內發(fā)論的觀點 C.多因素論的觀點 D.反映論的觀點 3.主張“紳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齊 B.盧梭 C.康德 D.洛克
4.社會自我基本成熟的時期在()。A.嬰兒期 B.幼兒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5.皮亞杰認為人類智慧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是()。A.抽象思維 B.概括思維 C.形象思維 D.邏輯思維
6.主動感對內疚感階段,兒童的發(fā)展任務是()。A.培養(yǎng)自立性 B.培養(yǎng)主動性 C.培養(yǎng)勤奮感 D.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
7.“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特點。A.示范性 B.復雜性 C.創(chuàng)造性 D.勞動方式個體性
8.課堂氣氛往往有其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一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A.教學風格 B.組織教學方法 C.氣氛區(qū) D.教學氛圍
9.班主任工作是從()開始的。
A.評定學生操行 B.教育個別學生 C.了解和研究學生 D.組織班集體
10.德育的基本途徑是()。A.教學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課
D.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11.以守恒概念的形成為標志的認知發(fā)展階段是()。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2.遺忘曲線的首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 B.艾賓浩斯 C.弗洛伊德 D.斯伯林
13.在下列學習動機中屬于內在動機的是()。A.獲得解答 B.獲得高分 C.獲得老師的表揚 D.獲得好名次
14.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鞏固與保持知識
D.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15.“燈是照明的工具”這種認識反映了()。A.思維的間接性 B.思維的直覺性 C.思維的概括性 D.思維的靈活性
16.小學各科教學中經常運用的
一種教學方法是()。A.參觀法 B.實驗法 C.練習法 D.實習法
17.強調知識結構,主張抓住知識的主干部分,削枝強于,構建簡明的知識體系的是()。A.形式型策略 B.問題化策略 C.結構化策略 D.綜合型策略
18.根據教學評價的功能,可將其分為()。
A.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與標準參照評價 C.配置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 D.正式評價與非正式評價 19.對預防沙眼來說,以下哪種做法是正確的?()A.用不干凈的手或紙巾揉擦眼睛
B.與別人合用毛巾、臉盆、洗臉水 C.與別人合用一支眼藥水或眼藥膏
D.毛巾、手帕常洗常曬 20.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常使用的強化法屬于()。A.行為改變法 B.認知改變法 C.精神分析法 D.運動改變法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21.簡述小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22.簡述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23.簡述課外活動的基本特點。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24.在校長室,記者提出見識下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單,校長滿足了記者的要求,拿出了該校學生的“八寶袋”——“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是一種由學校統(tǒng)一制作的、可以體現(xiàn)學生綜合素
質的材料袋。袋內可以裝學生的操行成績單、期末考試試卷、平時考查成績最高的試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記、最滿意的寫字作業(yè)或英語口語錄音、美術作業(yè)或創(chuàng)作畫、小論文、小制作或其他獲獎材料,甚至是學生自己、家長、教師認為可以反映學生素質提高的有關材料。簡而言之,成長記錄袋就是學生一個學期的大“成績單”。它在年初發(fā)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學年的有關材料,下學年初交給老師保存。這樣,每位學生結業(yè)時就有五六袋足以證明自己的素質材料了。
問題:“成長記錄袋評價法”有哪些優(yōu)點,有哪些不足?在當前你認為是否可行?(20分)25.下面是一位教師的教育案例,閱讀并回答問題。為了讓班會開得更成功,我為我們班選了一篇課文改寫了劇本。第二天,把我的計劃和大家說了說,全班同學都很高興,這時我聽到了一段小聲議論:“老師怎么選這篇課文,又長又不好演?!薄澳愎苣?,讓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唄?!薄拔铱刹幌胙??!甭牭竭@兒,我的心一沉,原來是王渺。下課后,我把她叫到辦公室請她談自己對演課本劇的想法。她說:“老師,我覺得您選的課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寫好了劇本讓我們演,您應該讓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她的話讓我突然意識到他們并不希望老師什么都是“包辦代替”,他們長大了。于是,我把導演的任務交給了王渺同學,她高興地接受了任務,開始和同學們商量演哪一課。然后找我做參謀,幫我做道具。課本劇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們一同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問題:這個案例給我們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請你結合新課程理念談談自己的看法。(2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
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問題(一):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15分)問題(二):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部分的教學流程,并簡要說明理由。(25分)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一):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15分)問題(二):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25分)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杜威是現(xiàn)代教育學的代表人物,他認為,教育要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學”以及“以兒童為中心”等觀點。2.A【解析】洛克的“白板說”認為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fā)展,這種觀點屬外鑠論的觀點。3.D【解析】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提出“紳士教育”的觀點,這是他針對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子弟的教育而提出來的。
專家點撥與洛克相關的知識點包括:他提出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張紳士教育,主張紳士教育應在家庭中實施;他是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話》。
4.D【解析】社會自我基本成熟的時期在少年期。
5.D【解析】皮亞杰認為邏輯思維是人類智慧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6.B【解析】主動感對內疚感階段,兒童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主動性。
7.A【解析】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教師的言論 行為、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會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剛好體現(xiàn)教師的示范性特征。8.C【解析】課堂氣氛往往有其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一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氣氛區(qū)。9.C【解析】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學生、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建立學生檔案、個別教育、班會活動、協(xié)調各種教育影響、操行評定、寫好工作計劃與總結。認真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特點是班主任工作的開始。10.D【解析】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是德育的基本途徑。專家點撥小學德育的途徑包括: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基本途徑)、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少先隊活動、班主任工作。這一知識點在歷年考試中經常以單項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
11.C【解析】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現(xiàn)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的主要特征。
12.B【解析】對于遺忘發(fā)展的進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其研究結果被繪制成曲線,也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遺忘很快,以后逐漸緩慢,過了一定的時間之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發(fā)展是“先快后慢”。
13.A【解析】獲得高分、獲得老師的表揚、獲得好名次都是外在動機的驅動。
14.B【解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師給學生解惑答疑的過程,是一個雙向活動,只有通
過“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完成,所以被稱為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5.C【解析】思維的概括性是指思維能夠反映一類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問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盁羰钦彰鞯墓ぞ摺边@種認識即反映了思維的概括性。專家點撥思維是一種高級的認識活動,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通過對思維概念的分析,可知思維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兩種特征。其中,思維的概括性是指思維能夠反映一類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思維的間接性是指它總是通過某種中介或一定的知識經驗來反映客觀事物。: 16.C【解析】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小學生自控能力弱、依賴性強等特點,小學各科教學中經常運用練習法。
17.C【解析】結構化策略強調知識結構,主張抓住知識的主干部分,削枝強干,構建簡明的知識體系。
18.C【解析】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言,可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可分為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可分為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可分為正式評價與非正式評價。
19.D【解析】A、B、C三項都是錯誤的做法,預防沙眼不能和別人共用生活用品,也不能使用不干凈的毛巾,毛巾、手帕應常洗常曬。
20.A【解析】影響學生行為改
變的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示范法等。
二、簡答題 21.【答案要點】(1)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從小學時期開始,兒童形成系統(tǒng)的道德及相應的道德行為習慣,但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時也缺乏原則性,其發(fā)展的趨勢是穩(wěn)定的、和諧的。
(2)道德言行從比較協(xié)調到逐步分化。一般來講,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出現(xiàn)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3)明顯地表現(xiàn)出自覺紀律的形成。自覺紀律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小學兒童的道德知識系統(tǒng)化及相應的行為習慣形成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小學兒童出現(xiàn)協(xié)調的外部和內部動機的標志。
22.【答案要點】在眾多的動機理論中,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有廣泛的影響。他認為,人的基本需要分為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自我實現(xiàn)五種需要。前三種需要為缺失需要,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后兩種是成長需要,不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但是對于我們適應社會來說,卻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人們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滿足,較低級的需要至少部分滿足后才能出現(xiàn)相對高級需要的追求。
一般來說,學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愛和自尊。如果學生感到沒有被人愛,或認為自己無能,他們就不可能有強烈的動機去實現(xiàn)較高的目標。那些不清楚自己是否討人喜歡或自己能力高低的學生,往往會做出較“安全”的選擇,隨大流,為測驗而學習。教師應該通過外部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行為,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將這種行為轉化為內部動機,使學習成為一種穩(wěn)定而持久的行為。
專家點撥需要層次理論是人本
主義心理學理論在動機領域中的體現(xiàn),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這一理論的提出者。這是歷年考試中的重要考點,多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xiàn),考生對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必須重點掌握。23.【答案要點】(1)課外活動具有很強的自主性?;顒佑蓪W生自己組織、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課外活動是學生自己的活動,學生是課外活動的主體。
(2)課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課外活動的內容不受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的限制,它的內容深度、廣度及學習的進度、速度,是根據參加者的愿望、愛好、特長和接受水平確定的。
(3)科學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課外活動基本上是個別化、個性化的,根據學生個人的愛好自愿選擇、自愿參加的活動。
三、材料分析題
24.【答案要點】優(yōu)點:“成長記錄袋評價法”重視學生發(fā)展的全過程,能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
(1)能夠提供相對真實的信息和證據。(2)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3)能開放地、多層面地、全面地評價學生。(4)能夠針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評價,且評價具有個性和針對性。(5)能夠使學生體驗成功,感受成長與進步。(6)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7)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不足:(1)容易走形式、走過場;
(2)內容太多,不好選擇,不好整理、分析;(3)主觀性太強,很難達到客觀、真實;(4)很難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門”;
(5)不適于大班額價用;(6)工作量太大,教師負擔過重;(7)如果各科都建,學生也會覺得煩。25.【答案要點】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適當?shù)胤攀?,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從師生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的發(fā)展。(2)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設計題 以第26題為例: 26.【參考設計】 問題(一): 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經歷“提出問題一估算一口算一筆算”的計算過程,在多樣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優(yōu)化地進行筆算乘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學會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聯(lián)系生活學數(shù)學的思想。2.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列乘法算式計算乘法。問題(二):
一、猜想結果,方法驗證 師:估計一下,12×3大約等于幾?解說一下,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用什么方法就得到l2×3正確的結果呢?同學們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歡的方法。請幾名代表匯報交流,師板書有代表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