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高考專題復習之對聯(lián)

      時間:2019-05-13 05:51:24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高考專題復習之對聯(lián)》,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專題復習之對聯(lián)》。

      第一篇:高考專題復習之對聯(lián)

      高考專題復習之對聯(lián)

      教案

      四川省營山縣第二中學

      一、故事導入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副春聯(lián),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cè)。對聯(lián)是: 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lián)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副寫的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 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lián),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

      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lián)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稍谠律乱豢矗娺@付對聯(lián)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lián)取走張掛啊。

      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lián)變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二、考綱解讀

      對聯(lián),“對對子”也稱“對仗”,是《考試大綱》在表達運用層級(D 級)

      上為考生設(shè)立的一個較新的題型。在高中語文知識鏈上屬于最基本的技能——

      “語言表達”中的“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里“對偶”一項,即“用字數(shù)相

      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 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

      方法”。

      它既是對考生仿寫能力的高標準考查,又是對考生正確使用修辭方法能力的

      隱性考查,綜合性強,對考生知識儲備和能力拓展的要求很高。

      三、考點分析、屬新課程必修內(nèi)容

      2、能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

      )重視文化傳承

      對聯(lián)藝術(shù)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lián)也是詩詞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漢

      語言文學中的一朵永不凋謝的奇葩。

      ()突出語言能力

      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語言能力,對語文素養(yǎng)的考查,其核心是對學生語言能力 的考查,對聯(lián)的考查也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考查。

      ()關(guān)注社會生活

      翻開各種報紙雜志,越來越多用聯(lián)語制成的標題占據(jù)了醒目的位臵。走進書

      店,種類繁多的有關(guān)對聯(lián)的著作被擺上了書架。

      春節(jié),我們要張貼春聯(lián);祝壽,我們要擬寫壽聯(lián);婚嫁,我們要用到婚聯(lián);喪葬,我們要用到挽聯(lián);甚至不少商

      家、企業(yè)也著意推出商業(yè)廣告聯(lián),裝飾在店堂內(nèi)或在新聞煤體廣告中大量使用,營造儒雅氛圍??)、高考命題倍受青睞

      綜上所述:

      2013

      年高考對聯(lián)題的命題可能指數(shù)為:☆☆☆☆☆

      四、對聯(lián)的起源

      早在秦漢以前,民間每逢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古老風俗。

      把神荼、郁壘兩位

      驅(qū)鬼大神刻在門板的桃木上。

      到了唐代門神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恭。

      到五代后蜀皇

      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兩句詩“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題寫在寢門桃符板

      上。故稱“題桃符”

      ;因是春節(jié)所題,又叫“春聯(lián)”

      。到了宋代,文人學者紛紛以

      題聯(lián)為趣,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春聯(lián)盛況的

      真實寫照。明清時期,由于皇帝的喜愛,對聯(lián)盛行。對聯(lián)久盛不衰,直到現(xiàn)在,每年春晚都有送春聯(lián)的節(jié)目,高考也常出有關(guān)對聯(lián)的語言表達題。

      五、對聯(lián)的特點

      .字數(shù)相等,斷句一致。

      一般情況下,在同一聯(lián)中,上下聯(lián)的字數(shù)必須相等,斷句一致。

      .詞性相對,結(jié)構(gòu)相同。

      詞性相對,即上下聯(lián)相應(yīng)部分要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

      結(jié)構(gòu)相同,即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偏正對偏正,并列對并列,動補對

      動補等。

      .內(nèi)容相關(guān),上下銜接。

      要求:

      上下聯(lián)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上下聯(lián)意思可以相近或

      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正對,即上下兩聯(lián),角度不同,說明同一事理。意思互相補充,內(nèi)容相似或

      相關(guān)。如: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反對,即上下兩聯(lián),一正一反,對比尖銳分明,意思相反相成、對立統(tǒng)一。

      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串對,亦叫流水對。上下聯(lián)意思順連,在語法上形成一個復句,構(gòu)成順承、因果、條件、轉(zhuǎn)折、選擇等復合關(guān)系。

      (一句話分成兩句說)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4.仄起平收,音韻鏗鏘。

      上下兩聯(lián)相對應(yīng)位臵上要求平仄相對。

      現(xiàn)在我們對平仄要求不甚嚴格。

      但至

      少要求上聯(lián)末尾一字用仄聲,下聯(lián)末尾一字用平聲,即通常說的“仄起平收”。

      5.意境協(xié)調(diào),文辭優(yōu)美。

      上下聯(lián)意境要完美和諧,用詞要盡量優(yōu)美。

      六、對聯(lián)禁忌

      一忌“合掌”。

      所謂“合掌”就是上下聯(lián)的意思雷同。

      1、上下聯(lián)用同義詞相對。如:

      誰聞隴水回腸后,更聽巴猿掩袂時。

      “聞”

      “聽”合掌。

      2、上下聯(lián)部分詞語意思相同。如:

      黑白顛倒幾時了,上下欺瞞何日休。

      “幾時了”

      “何時休”合掌。

      3、上下聯(lián)用的字句雖不同,但兩句含義相同或相近。如:

      “布谷聲聲催懶漢,子規(guī)句句警閑人。

      “春暉盈大地,朝霞滿山川。

      二忌“同字”。

      即上下聯(lián)同一位臵不能有相同的字,如:

      “科學能致富”對“藝術(shù)可修身”是可以的,但對“誠信能納財”則犯忌,因

      上下聯(lián)都有“能”字。

      但也有例外: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出處:北京潭柘寺彌勒佛)

      說明:帶有襯字性質(zhì)的虛詞允許重復。

      七、題型探究、配對式

      以“秋雨瀟瀟百花落”為上句,下面四個句子中,哪個能作為下句與它組成

      對聯(lián)?選出最恰當?shù)囊豁棧–)

      A

      .夏日炎炎蟬兒叫

      B

      .冬雪紛紛飄滿地

      C

      .春風融融萬物興

      D

      .風來急急孤葉凋、對句式

      1932 年清華大學招生考試對聯(lián)題:

      上聯(lián):孫行者

      下聯(lián):胡適之

      祖沖之

      (說明“孫”、“祖”

      、“胡”都是姓氏;

      “行”、“沖”

      、“適”

      都是動詞;者”、“之”、都是虛詞。)

      3、改寫式

      把下面句子中紅色部分改寫成一副對聯(lián),用來作“畫卷”的修飾語:

      經(jīng)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長江截流工程終于勝利完成,中國人民在這奔騰不

      羈的長江邊,展開了一幅把五千里長江斬斷,把三峽無數(shù)山峰鎖住的神奇畫卷。

      答案:

      斬斷長江千里水

      鎖住三峽無數(shù)峰、標題式

      用對聯(lián)形式為下列新聞擬一則標題,平仄不論。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的編劇、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黃亞洲早前就透露過,新版

      無論多新,依舊會忠于原著,但要區(qū)別于舊版,“不然就沒有重拍的意義了。

      ”據(jù)

      悉,新版《紅樓夢》在情節(jié)上會比較突出小說《紅樓夢》的后

      回來彌補舊版

      《紅樓夢》的

      “遺憾”。

      人物命運也較之舊版有些變化,“這次賈寶玉不當乞丐了,還是讓他跟著一僧一道走了。

      ”黃亞洲認為寶玉這樣的結(jié)局是現(xiàn)代觀眾更能接受的。

      標題:新紅樓略改劇情,賈寶玉不當乞丐。

      八、練一練、請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改寫下列對聯(lián)中的下聯(lián)。上聯(lián):遙望東南,建幾

      處依山亭榭;

      下聯(lián):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間面臨綠水之軒齋。

      下聯(lián)改為:

      近看西北,造三間臨水軒齋

      2、下面是某餐館門上貼的對聯(lián)。請你運用《憫農(nóng)》詩的有關(guān)詞句,將上聯(lián)

      補充完整。

      上聯(lián):,棄之可惜;

      下聯(lián):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答案: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面兩題都是春聯(lián)的上聯(lián),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lián)。

      (2004

      年高考語文

      試題全國卷Ⅱ)

      第一題:春暉盈大地

      科學能致富

      第二題: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

      解析:

      第一題

      “春暉盈大地”,“科學能致富”

      從句式上來說都是

      “二一二”

      式,內(nèi)容上來講是表達新春喜慶的氣氛的,由此我們可以這樣分別對出下聯(lián)

      “瑞氣滿乾坤”,“溫情灑人間”,“喜氣入家門”;

      “勤勞可興家”,“教育可興邦”,“勤勞可聚財”等。

      第二題“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上聯(lián)由

      “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

      旺”三個主謂結(jié)構(gòu)分句組成;并且“國”,“家”又能組合成詞語

      “國家”

      ,詞

      語“興旺”又重復;內(nèi)容都是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下聯(lián)我們即可這樣對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老吉祥少吉祥老少

      吉祥”,“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兒滿堂孫滿堂兒孫滿堂

      ”。

      第二篇:高考對聯(lián)專題復習

      高考對聯(lián)專題復習關(guān)于對偶的法則

      律詩(又稱近體詩)的中間兩聯(lián)需使用對仗,俗稱對聯(lián),語法中稱對偶句。對偶句常被用到詞、曲中。對聯(lián)在今日已發(fā)展成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雅稱楹聯(lián)。它被廣泛應(yīng)用到社會的生產(chǎn)、生活中。作者應(yīng)用對偶句這一特定句型,施展才華,達到為社會服務(wù)的目的。它的語法規(guī)則(建議命名為《王力定律》)是:

      一、句型性質(zhì):

      句型相同的句子可以造對偶句。如:舊國云山在,新年風景馀。(李頎《送人歸》)

      句型不同的句子也可以造對偶句。如:江流橫萬里,天柱插三峰。(桂林南溪山劉仙巖古聯(lián)—石刻)

      (下聯(lián)是倒置句:“三峰像天柱似插入云霄”)

      高山耕棘石,昃路響牛鈴。(胡自立自勉聯(lián))

      (上聯(lián)是省略句:“在高山之上耕于棘石之間”)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軾《有美堂暴雨》)

      (上聯(lián)是兼語式,下聯(lián)是連動式)

      兩句單句可以造對偶句。如:綠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劉長卿《送和州》)

      一句復句可以造對偶句:如:猶悲墮汨碣,尚想臥龍圖。(陳子昂《峴山懷古》)

      二句復句可以造對偶句。如:云影遙臨蓋,花氣近熏衣。(陳子良《游俠篇》)

      甚至一副對聯(lián)僅是一個單句。如: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白居易《客中守歲》)

      (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十字句)

      此聯(lián)為流水對。

      二、對偶句的語音節(jié)奏與語義節(jié)奏規(guī)律:

      對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的語音節(jié)奏與語義節(jié)奏有對應(yīng)一致的,并且占絕大多數(shù)。如:

      欲歸—群鳥亂,未去—小童催。(杜甫《晚晴》)

      也有,上下聯(lián)的語音節(jié)奏與語義節(jié)奏不同的。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贈柳亞子先生》)

      空谷歸人—少,青山—背日寒。(王維《酬比部》)

      對聯(lián)的語音節(jié)奏是固有的,是由平仄相間決定。以五言為例,節(jié)奏是2 — 2 — 1的。但語義節(jié)奏是多變的。一副對聯(lián)的語義節(jié)奏可以和語音節(jié)奏相同,也可以不同。如:

      花密—藏—難見,枝高—聽—轉(zhuǎn)新。(杜甫《百舌》)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杜甫《梅雨》)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李頎《籬筍》)

      門—看五柳—識,年—算六身—知。(王維《慕容承》)

      云—薄—翠微寺,天—清—黃子坡。(杜甫《重過何氏》)

      玩雪—勞相訪,看山—正獨呤。(劉長卿《酬張夏》)

      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王維《輞川閑居》)

      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元稹《遣行》)

      喜—無多屋宇,幸—不礙云山。(杜甫《茅堂檢校》)

      一副對聯(lián)僅是一個單句時,可以說是無語義節(jié)奏相對的對聯(lián)。如:

      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白居易《客中守歲》)

      節(jié)奏上的差異更能顯示對聯(lián)的藝術(shù)美和漢語的文字特點。對聯(lián)的藝術(shù)美是自然美,它包孕有對稱美,與其它文學形式相比,對稱美的成分更多些,純粹對稱美是錯誤的、是唯心主義的。

      三、詞(詞組)的對仗規(guī)則

      語素(字)、詞、詞組(短語)、句子是語法單位。在研究詞和詞組的對仗規(guī)則時,在理論上有區(qū)分語素、詞和詞組的必要。利用 “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法單位”這一定義可以把詞與語素、詞組區(qū)別開來。即詞以“獨立運用”這一性質(zhì)區(qū)別于語素,以“最小的”這一性質(zhì)區(qū)別于詞組。有時詞與詞組的界限不十分清楚。語法學家建議用擴展法區(qū)分。如“過客”中間可插進別的語言成分(即擴展)為“過江之客”而語義不變,是詞組。而“大軍”中不可能插進別的語言成分,使意義不變,是詞。“過客”對“大軍”就是詞組與詞相對。

      (1),對聯(lián)基本上要遵守相對詞(詞組)的詞性相同原則,是名詞的還要兼顧門、類劃分標準,原則上詞性是對仗規(guī)則的參照物。

      (2)詞(詞組)可以與非詞(詞組)相對。這時,只是詞(詞組)的組成單位相對,但要求其組成單位的語法性質(zhì)相同,這叫做“字面相對”。如: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贈柳亞子先生》)詞“防”與“放眼”的一個成分相對。詞“眼”與“腸斷”的一個成分相對。詞“量”與“腸斷”的一個成分相等。

      (3)詞也可以與詞組相對。如:

      (明)顧憲成所撰的著名的東林書院聯(lián),就是詞與詞組相對,當然更不能認定為句式相同了。錄聯(lián)語如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天下”是一個詞,復音節(jié)單純詞?!白x書”是詞組(短語)。

      過客來自北,大軍居在西。(儲光羲《留別》)

      “過客”是詞組,“大軍”是詞。

      (4)詞組可以與非詞組相對。如: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贈柳亞子先生》)

      “牢騷太盛”是詞組,“風物長宜”無結(jié)構(gòu)可言。

      特別提醒:我們決不能認為在詩、聯(lián)的句子中,相鄰詞之間一定存在語言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相同論者”在給出的結(jié)構(gòu)分析中就是這樣認定的,這種認定,使人永遠也讀不懂古人的詩,更妨礙今人之創(chuàng)作。)錄王力先生一段話如下(胡自立對原文作了如下處理:補出被省略之詞,句序作了倒置):

      “大漠(的)孤煙直”不能認為與“春浪(方生)棹聲遂急”同類。

      “秋蟲(的)聲不去”不能認為與“微風(徐播),(清)韻可聽”同類。

      “煙塵犯雪嶺”不能認為與“江閣(久憑),嫌津柳(之礙目)”同類。

      “巢由不見堯”不能認為與“勛業(yè)(尚賒),頻看鏡(以自惕)”同類。

      “山月照彈琴”不能認為與“池水(靜涵),(籍)觀為政(之術(shù))”同類。

      “鳥影渡寒塘”不能認為與“泉聲咽危石(是“危石阻水泉聲咽”的倒置)”同類。

      以上六對句子,在作句型分析時要特別注意。前面的句子是簡單句,相鄰詞之間存在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而后面的句子,是復雜句,相鄰詞之間無結(jié)構(gòu)可言?!敖Y(jié)構(gòu)相同論”往往忽視后者,這樣一來詩、聯(lián)的句子在他們眼中都變成了簡單句。

      (5)詞(詞組)的語法功能與其構(gòu)成成分的語法性質(zhì)并不總是一致的。如:名詞“學問”的組成成分“學”、“問”均是動詞性的。動詞“栽樹”,“栽”是動詞性的,“樹”是名詞性的。

      在作對仗時,大多數(shù)的情況是詞(詞組)互為對仗,它不但要求所用詞(詞組)的性質(zhì)相同,還要求其組成成分的語法性質(zhì)相同并兼顧詞性的活用。古人只重視詞(詞組)的組成成分的語法性質(zhì)形式,不大理會詞(詞組)的結(jié)構(gòu)。如:“伏枕”(?。┕湃酥恢匾曀莿?名式的名詞,并不理會它是動賓結(jié)構(gòu)。“悲笳”古人只重視它是形+名式的名詞,并不理會它是偏正結(jié)構(gòu)?!胺怼睂Α氨铡本褪莿淤e結(jié)構(gòu)對偏正結(jié)構(gòu)。

      這是一個句型相同造對偶句與句型不同造對偶句都適用的對仗標準。

      (6)詞性與詞的結(jié)構(gòu)類型無關(guān),結(jié)構(gòu)相同也只能是在詞性相同的前題下才能相對。

      如:“缺德”(形)、“過年”(動)、“除夕”(名)。這三個詞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但詞性不同,不能對仗。

      “過年”對“除夕”屬詞性失對。

      “信息”對“埋藏”屬詞性失對。

      (7)王力先生認為:古人在名詞構(gòu)詞法上有下面詞性活用規(guī)則。如:青錢買野竹,白幘岸江皋。(杜甫《北鄰》)

      “野竹”對“江皋”中,“野”是形容詞,“江”是名詞活用為形容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孤煙”對“落日”中,“孤”是形容詞,“落”是動詞活用為形容詞。

      春日垂霜鬢,天隅把繡衣。(杜甫《送何侍御》)

      “霜鬢”對“繡衣”中,名詞“霜”與動詞“繡”都活用為形容詞。

      (8)同義詞的使用不是“合掌”的判定標準。虛詞相對不算錯,使用一對同義詞也是可以的。由于使用借代修辭格,一些原來不同義的詞在對偶句中成了同義詞也是常有的。

      “合掌”是指聯(lián)語的對偶意義相同。“合掌”是因為對同一事物的描寫面雷同造成的。如:

      擒盡妖邪歸地網(wǎng),收殘奸宄落天羅。(洪秀全《吟劍》)

      對不同事物的描寫如果選擇的描寫面相同,有可能形成正對(事異義同),正對也是要盡量被免的。如:

      國共和談兄弟笑,宋胡聚會手足情?!皣病迸c“宋胡”雖有差別,由于“和談”與“聚會”屬描寫面相同,此聯(lián)歸于“事異義同,正對為劣”之范疇。

      狹義、部分、異位合掌是錯誤理論,因為至今無人給出一個科學的定義,是一種偷換概念類的無定義概念。

      獨有英雄驅(qū)虎豺,更無豪杰怕熊羆。(毛澤東《冬云》)

      “英雄”與“豪杰”是同義詞,但兩聯(lián)句義不同,認定為部分(狹義)合掌在理論上是錯誤的。

      美玉無瑕珍蘊色,昆山琢石喜逢緣。(胡自立為某玉店撰聯(lián))

      “美玉”與“琢石”是同義詞,上、下聯(lián)句義完全不同,認定為異位合掌在理論上是錯誤的。

      (9)對聯(lián)按名詞的門類,掌握寬嚴,分為工對、鄰對和寬對。此項分類與句型無關(guān)。楹聯(lián)(包括春聯(lián)、喜聯(lián)、挽聯(lián))原則上需用工對(但也允許有突破)。詩聯(lián)在要求上低于楹聯(lián)。

      (10)句子的成分按下面的定義式(對擔當句子成分的小句和結(jié)構(gòu)也按此規(guī)定進行劃分):

      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補語|定語+中心語

      主謂 述賓

      中心語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是修飾成分。

      主語和謂語相對待,沒有主語,也就沒有謂語,反之亦然。述語和賓語相對待,沒有賓語也就沒有述語;定語、狀語、補語合稱為附加語,附加語和中心語相對待,沒有附加語,也就沒有中心語。

      此定義式,不能理解為“詩、聯(lián)的句子是一個個詞連接起來的線性序列”。無論詩、聯(lián)的句子還是散文的句子,詞(詞組)與詞(詞組)的連接是有層次的,對律詩和楹聯(lián)的句子進行語法分析可使用層次分析法。使用現(xiàn)代語法的層次分析法分析詩、聯(lián)時,要注意詩、聯(lián)句型與散文句型的處別。

      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可借鑒語法學家研究古代漢語的指導思想:尋求古代漢語語法的大同或者說古代漢語語法的特點,我們設(shè)定的參照對象是現(xiàn)代漢語。我們的目的是在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比較中發(fā)掘并把握古代漢語的特點,從而學好古代漢語。

      主語中心語、賓語中心語作對仗時,詞性要求從嚴。如: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上急湍。(杜甫《小寒食》)

      “戲蝶”、“輕鷗”是名詞,都作主語中心語。同詞性相對。

      但添新戰(zhàn)骨,不返舊征魂《杜甫《東樓》》

      “戰(zhàn)骨”、“征魂”是名詞,都作句子賓語中心語。同詞性相對。

      謂語(或述語)中心語相對時,形容詞可以與動詞相對。

      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杜甫《房兵曹》)

      “摘”、“呼”同是動詞,做句子謂語中心語。同詞性相對。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始新。(杜甫《喜達行在》)

      “睹”動詞、“新”形谷詞。詞性不同都作謂語中心語。

      (11)詞性對仗標準與句子成分之關(guān)系:

      附加語與中心語相對時,詞性要求相同。否則視為詞性不甚合。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韓愈《精衛(wèi)填?!罚?/p>

      出句的句義是:口銜細山石。

      對句的句義是:心里希望海波變得平靜。

      “海波平”是主謂結(jié)構(gòu)(也有稱小句的)做句子的賓語。形容詞“平”是小句的謂語,而形容詞“細”是出句的定語,它們組成對仗,詞性相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出句的句義是:常建清晨入古寺。對句的句義是:初日照射著高山上的樹林。時間名詞“清晨”是出句的(附加語)狀語與對句的主語“初日”相對。詞性相同。

      下面幾例就不同了,因詞性不同被視為“詞性不甚合者”。

      云嶂寬江左,春耕破瀼西。(杜甫《卜居》)

      動詞“破”是對句的述語。

      出句的述語“寬”是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意思是“云嶂使江左變寬”(這是一個兼語句)。雖然“寬”活用為動詞,仍被視為詞性不甚合。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梁。(杜甫《重過何氏》)

      動詞“移”是出句的述語?!凹也抛愕玖骸笔恰凹也庞凶銐虻牡玖骸!钡氖÷浴!白恪笔切稳菰~做“稻梁”的定語。動詞與形容詞相對被視為詞性不甚合。

      眼穿看落日,心死著寒衣。(杜甫《喜達行在》)

      “落日”是“日落”的倒置。形容詞“寒”是“衣”的修飾語。動詞“落”處在結(jié)構(gòu)“日落”的謂語位置。動詞與形容詞相對被視為詞性不甚合。

      (12)例外:

      誰言斷車騎?空憶盛衣冠(王維《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

      疑問代詞“誰”(主語)與副詞“空”(狀語)的對仗視為合律。

      附加語與附加語相對時詞性要求可寬。

      綿水細不見,巒江清可憐。(蘇軾《初發(fā)嘉州》)

      “不見”是動詞、“可憐”是形容詞。都擋當句子的補語。

      船爭先后渡,岸激去來波。(儲光羲《官莊池》)

      “先后”是形容詞、“去來”是動詞。都是句子的定語。

      ****深更白,松竹遠微青。(杜甫《泊松滋》)(“更”是副詞,“微”是形容詞)

      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才是濟川功。(杜甫《陪李七》)(“老”是形容詞,“才”是副詞。都在狀語位置。).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夫。(杜甫《喜達行在》)(“猶”是副詞,“喜”是動詞。都在狀語位置。)

      對聯(lián)知識及考試

      對聯(lián)考查的十種變式

      對聯(lián)作為中華民族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在2004年高考語文試卷上閃亮登場,并獲得了一致好評。然而七套涉及對聯(lián)的高考試卷如出一轍,都采用了給出上聯(lián)要求對出下聯(lián)的命題方式,這未免過于單一。

      近一年來,歷經(jīng)各地高考命題專家的潛心摸索,對聯(lián)考查題型出現(xiàn)了全新的變化。

      現(xiàn)撮舉十種變式,作一簡述,以期能為廣大考生的復習備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一、據(jù)事對句式

      這種題型的設(shè)題模式是,提供一個背景事件,并根據(jù)背景事件提供上聯(lián),要求考生根據(jù)背景事件寫出下聯(lián)。

      例1 楊利偉首航太空,圓了中國人的千年飛天夢。某報舉辦了一個征聯(lián)活動,上聯(lián)是“英雄飛太空,國人興奮”,請你圍繞這一事件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英雄飛太空,國人興奮

      下聯(lián):_____

      參考示例 ①佳音傳神州,世界震驚 ②夢想越環(huán)宇,神州沸騰 ③功德圓天外,人間歡舞。

      第三篇:對聯(lián)復習

      對聯(lián)復習

      一、對聯(lián)的四個要素是:字數(shù)相等、內(nèi)容相關(guān)、詞性相當、平仄相諧。

      詞性相當是指上下聯(lián)相對應(yīng)的每個詞的詞性應(yīng)屬同一類別,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指普通話中的一二聲,仄指三四聲。上聯(lián)聯(lián)腳是仄聲,下聯(lián)聯(lián)腳是平聲,其他字的平仄最好也是相反。有天皆日麗無地不春風處處歡歌遍地家家喜笑連天

      下面是一副贊美老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三尺講臺迎冬夏”,橫批為“潤物無聲”,請擬出下聯(lián)。二練習

      1.刪改下面對聯(lián)的下聯(lián),使之與上聯(lián)對仗工整。

      上聯(lián):世事如棋,讓一著不會虧我 下聯(lián):心田好似大海,能夠納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刪改后的下聯(lián):

      2、根據(jù)對聯(lián)特點,刪改下面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使之對仗工整。

      上聯(lián):茍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著起床

      下聯(lián):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是寒。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請選出下聯(lián)中最好的一句()

      “月送花香浮小院”A.綠葉紅花映山前 B.風搖竹影到幽齋C.夢隨春風到天明 D.風吹螢火到滿園 4下文的兩處方框中,應(yīng)填入哪一項,才能和前面加點的語句構(gòu)成最佳的對偶句?()

      今天在此悼念李公樸、聞一多兩先生,時局極端險惡,□。但此時此地,有話何不說?我謹以這虔誠的信念,向殉難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絕,和平可期,□,殺人者終必覆滅。

      A、人民是多么悲痛 爭取民主B、人心異常悲痛 民主有望

      C、心里也很難過 民主自由D、人民生活痛苦 有望民主

      5為2005年春節(jié)晚會上出現(xiàn)的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選配下聯(lián),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粒迩晔⑹佬捞浇袢眨拢畠汕瓿啾谟[黃鶴風流

      C.九萬里中華創(chuàng)錦繡未來D.十三億堯舜建古國文明

      6根據(jù)下面語言材料,運用對偶知識對出下聯(lián)。

      春天時,湖水漲滿,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斕,山景如畫,人游山中,如行畫中。

      上聯(lián)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聯(lián)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據(jù)下面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對聯(lián)。

      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香港《文匯報》記者的提問時說:“中國的總理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逼渲小爸y不難”出自清代小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對聯(lián)

      “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chuàng)業(yè)難,__________________”

      8某班要舉辦一次“文學沙龍”活動,其中有個項目是“讀名著,對對子”?,F(xiàn)在邀請你參加這個項目的活動。請你根據(jù)上聯(lián),完成下聯(lián)。

      [參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聯(lián):廢寢忘食香菱苦學詩

      下聯(lián):

      9閱讀《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把下面的對聯(lián)補充完整。

      欲脫塵網(wǎng),陶淵明志寄□□□□;□□□□歐陽修情醉滁西瑯琊

      10、請聯(lián)系《桃花源記》所繪景色,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小石潭凄寒幽靜;

      下聯(lián):

      11閱讀的名著,補全下列對聯(lián):

      上聯(lián):《朝花夕拾》憶親人師長;

      下聯(lián):

      12.根據(jù)提示,擬寫對聯(lián):

      A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歐陽修

      13屋后松竹添秀色

      門前梅蘭

      請在材料3下聯(lián)中的橫線上,填寫能夠與上聯(lián)相對應(yīng)的3個字。(14結(jié)合已學過課文《出師表》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2)

      左為《隆中對》,條分縷析,預知數(shù)十年后天下事;

      右為《出師表》,慷慨陳辭,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看了《西游記》后,出了一幅上聯(lián)。請你結(jié)合《水滸傳》中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對出下聯(lián)。上聯(lián):化險為夷,師徒取得真佛經(jīng)

      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為上聯(lián),聯(lián)系《岳陽樓記》一文,擬一個下聯(lián)。

      17將下面對聯(lián)補充完整。(2分)

      上聯(lián):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畫天上街市

      下聯(lián):陶淵明

      18、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對子。上聯(lián)是“身殘志堅,保爾唱響生命曲”,請你結(jié)合《水滸》中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寫出下聯(lián)。

      《水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社區(qū)圖書閱覽室向居民征集有關(guān)讀書的對聯(lián)。給出的上聯(lián)是“品美文若飲甘露”,請你對出下聯(lián)。

      品美文若飲甘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領(lǐng)大陸訪問團在拜祭黃帝陵時所說的“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和平一家親”,言簡意賅地表達出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請根據(jù)下面上聯(lián)所表達的內(nèi)容,集出或改寫平時所積累的名句,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少小離家為異客下聯(lián):

      21作者從小就受到《論語》、《孟子》、《紅樓夢》等文學名著的熏陶,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你也一定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請選擇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或你的感悟,補全下聯(lián)。

      上聯(lián):讀論語,懂不恥下問下聯(lián):

      3.示例無畏不懼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痛表一顆憂國憂民心)

      下面是一副贊美老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三尺講臺迎冬夏”,橫批為“潤物無聲”,請擬出下聯(lián)。

      解析兩聯(lián)都應(yīng)圍繞贊頌老師默默奉獻這個中心。上聯(lián)停頓為4/3。“三尺講臺”為偏正短語,“三尺”是數(shù)量詞,“講臺”是名詞,“迎冬夏”是動賓結(jié)構(gòu),賓語是表示季節(jié)的詞。下聯(lián)可對“一支粉筆寫春秋”或“兩鬢染霜送(譜)春秋”或“滿園桃李笑春秋”。

      1納百川亦可容人

      2守業(yè)難,知難 心田似海,3疾惡如仇,魯達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7秋色人似畫中游10賞名畫如沐春風 11鄉(xiāng)音已改是歸人”等即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鄉(xiāng)音無改鬢衰”等亦可。

      .15“吐幽香”、“著新裝”等。16B世外桃源與民同樂。13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赴湯蹈火悟空勇除妖。無畏無懼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18.瑯琊山蔚然深秀;岳陽樓壯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寧靜;19.《三國演義》頌英雄豪杰?!读凝S志異》刺貪官污吏。20.醉翁亭里與民同樂“十運”弘九州強國魂探訪名勝古跡;品味民俗風情。走進生態(tài)濕地;聚焦歷史遺跡。

      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畫天上街市

      第四篇:高考復習之常見典故

      高考復習之常見典故集錦

      元日花雪: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wèi)將軍謝莊因事下殿,積雪滿衣冠,回殿奏陳,武帝以為祥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詩?;ㄑ傣?,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詩經(jīng)》中“有先集維霰”之句,《韓詩》解“霰”為“英”,英即花瓣。沈約據(jù)以解作“花雪”。宋明帝《帝圖頌》“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啟》“地卷朔風,庭留花雪”,均用此典。(典見《宋書·符瑞志下》)

      立雪程門:禪宗二祖慧可初次參見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禪宗創(chuàng)始人),夜間適逢雨雪交加。但他從師心切,不為所動,恭候不懈。至天明,積雪已沒及膝蓋。菩提達摩見其求道誠篤,終于收他為弟子,授予《楞伽經(jīng)》四卷。唐方干《贈江南僧》所云“繼后傳衣者,還需立雪中”,即詠此事。我國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傳不廣,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則為世所廣傳,即宋代學者楊時事。楊時被尊為龜山先生,通經(jīng)史,能詩文。早年中進士后調(diào)官不赴,遠從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為師。一日往謁程頤,程頤方暝目而坐,楊時與同學游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覺醒,二人鵠立多時,門外積雪已一尺。謝應(yīng)芳《楊龜山祠》詩,有“卓彼文靖(楊時死后謚“文靖”)公,早立程門雪”句,正指此。后遂以“立雪程門”喻尊師重道之誠。(典見《景德傳燈錄》、《宋史·楊時傳》)

      一字詩:古代文人重視詩文語句的錘煉,常常為了一句一字而反復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詩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所謂“呤成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均極能表明詩人在語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詩僧齊己作《早梅》詩,前四句云:“萬木凍欲折,孤根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痹姵珊?,自覺尚不滿意,就求教于鄭谷,鄭谷將“數(shù)”改為“一”,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后人因稱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輝者為一字師。(典見《五代史補》

      筆掃千軍:唐天寶十四載(755)春,杜甫曾作古風《醉歌行》,安慰落第歸來的從侄杜勤“暫蹶霜蹄未為失”,并贊賞其文章和書法:“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币庋云湮膭莺坪玻路ㄐ蹨?。后因以“筆掃千軍”喻書法卓絕或詩文雄鍵剛勁。如元無名氏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中說:“韓吏部,李翰林,他兩個文施翰墨,筆掃千軍?!保ǖ湟姟抖殴げ考?/p>

      才高八斗: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以善于刻畫自然景物著稱,是山水詩派的創(chuàng)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辈苤?,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陳王,死后謚號思,故世稱陳思王。他的文學才能,為當時和后世所推重。所以謝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又對曹植作了高度的評價。后人因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隱《可嘆》:“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又唐徐夤《獻內(nèi)翰楊侍郎》:“欲言溫暑三緘口,閑賦宮詞八斗才?!保ǖ湟姟赌鲜贰ぶx靈運傳》,《釋常談》)

      奪錦才:武則天曾游洛陽龍門,下詔令眾臣賦詩,先成者賞賜錦袍。左史東方虬詩先成,武則天以錦袍賜之。未幾,宋之問詩亦成,武則天吟賞不止,以為宋之問詩高于東方虬,令人將錦袍從東方虬手中奪回賞與宋之問。后人因以“奪錦才”喻指才識超群之士。明高啟《謝賜衣》中“慚無奪錦才”句,用典本此。(典見《隋唐嘉話》、《新唐書·宋之問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倚馬可待:東晉時桓溫率部北征,參軍袁虎隨行。袁虎因故失去桓溫信任,被免去參軍職。時軍中需發(fā)布緊急文書,一時無人擬草,桓溫宣袁虎前來,令他倚在馬前立刻寫出。袁虎手不輟筆,頃刻立就,共寫了七張紙,洋洋灑灑,觀者無不驚嘆其才,連桓溫也頻頻點頭稱賞。后因以“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如李白《與韓荊州書》:“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七步成詩:三國時杰出詩人曹植,自幼富于才華,曾深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同母兄曹丕稱帝后,挾嫌猜忌,時加迫害。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詩,不成則行大法,曹植應(yīng)聲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中以“煮豆燃萁”為喻,指責曹丕手足相殘。曹丕聽后深為慚愧。后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詩”稱人的文思敏捷。(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漢語

      八叉成詩:晚唐詩人溫庭筠,詞藻艷麗,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唐代科舉重視詩賦律對,溫庭筠每入試作賦,只須叉手(兩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韻,故而人稱“溫八叉”。另說溫庭筠應(yīng)試時,從不起草,往往雙手籠袖憑幾,一吟即成一韻,故稱為“溫八吟”。后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縉《贈虞生》詩“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見《北夢瑣言》、《唐摭言》、《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擊缽催詩: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雖為皇室親貴,卻禮才好士,常在夜間邀集才人學士歡聚,飲酒賦詩,刻臘燭限時成篇,規(guī)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時蕭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蕭文琰以為燒寸燭吟四韻并非難事,就與丘、江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缽聲一止,詩即吟成。后因以“擊缽催詩”喻詩思敏捷。宋陳師道有“登高能賦屬吾儕,不用傳杯擊缽催”句,即用此典。(典見《南史·王僧儒傳》

      長安居大不易: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詩人,他年青時期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為了找名人揄揚、引薦,曾經(jīng)攜詩卷,拜謁前輩詩人顧況。顧況見名刺,上書“白居易”,蹙眉作諧語道:“長安百物昂貴,居大不易?!毙棺x詩卷,其第一首為《賦得古原草送別》,起四句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痹娋滟|(zhì)而不俚,形象鮮明,富于哲理。顧況不禁大為贊許,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從此大為推薦延譽,白居易因之聲名大振,不久考取了進士。(典見《幽閑鼓吹》、《唐摭言》、《唐才子傳》)

      探驪得珠:驪珠,古代傳說長于驪龍頷下,而驪龍又遨游于九重深淵之下,甚難獲得,故價值連城。唐代中葉,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等到詩人白居易家聚會,約定各賦《金陵懷古》一首。劉禹錫先成,于是白居易說:“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于是三人均棄筆罷作。后遂以“探驪得珠”比喻吟詩作文能得命題精蘊。羅隱《謝鄭長官啟》“鏤筆才清,探驪介重”,即用此典。(典見《莊子·列御寇》、《鑒戒錄》、《古今詩話》)

      壓倒元白:唐寶歷間,宰相楊嗣復在第宅大宴賓客,文士畢集,詩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席間,賓主賦詩唱和。眾賓客詩均已成,惟楊汝士苦苦構(gòu)思,完篇最遲。其詩曰“隔坐應(yīng)須賜御屏,盡將仙翰入高冥。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當年疏傅雖云盛,詎有茲筵醉醁醽!”元、白覽后大為嘆服。楊汝士宴罷歸家,向家人大聲曰:“我今日壓倒元、白?!焙笕艘蚍Q作品超過當時名家為“壓倒元白”。宋人筆記載:范仲淹與章岷同賦詩,章詩先成,范仲淹覽后嘆曰:“此詩真可壓倒元白矣?!碧K軾《和秦太虛梅花詩》中有“西湖處士骨應(yīng)槁,只有此詩君壓倒”句,亦用此典。(典見《唐摭言》)

      馬遲枚速:西漢著名文學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為郎。后到長安,為漢武帝文學侍臣,枚皋不通經(jīng)書,詼諧調(diào)笑,甚得武帝寵幸。常從武帝東,獵射嬉游之際,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賦。枚皋才思敏捷,受詔即成,所賦甚多。同時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梁代張率奉命作《待語賦》,梁武帝讀后贊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于金馬矣!”金馬,漢宮門名。后因以“馬遲枚速”、“馬工枚速”或“馬遲枚疾”,喻文人才性各異。

      錦囊貯詩:中唐詩人李賀,為人纖瘦,但作詩異常刻苦,常清晨騎弱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隨,邊行邊吟,每得佳句,即寫下投于囊中。日暮歸家后,取出詩句,構(gòu)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檢討錦囊,見所書詩句甚多,即怒:是兒要嘔出心乃耳。后人稱好詩為錦囊佳句者本此。錦囊又稱奚囊。元楊維楨《感懷》“盡取江山錦繡句,嘔心瀝血入奚囊”,即用此典。(典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唐書·李賀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擅場:后漢張衡曾作《東京賦》,賦云:“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以斗雞場喻嬴秦以強勝弱,并吞六國,專拒一場。“擅場”一語,后遂引申為技藝才干高超出眾,壓倒全場之意。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言吳道子之繪畫造詣出眾超群。唐駙馬郭曖,曾邀集文士聚宴,大歷十才子中之李端、錢起均在座。李端最先成,眾人稱妙,推為最工。時唯錢起不服,疑為預先有準備,要求李端以其姓“錢”字節(jié)為韻,即席再賦一首,李端援筆立成,較前所賦更工。郭曖遂奉名馬、金帛等為酬,時人皆稱是李端擅場。以后詩文評中,擅場一語,尤為習見。(典見《文選·二京賦》,《唐國史補》)

      腹稿:初唐詩人王勃,少年時即有才名,后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王勃詩風清新,為文也沉雄博麗,冠絕一時,著名的《滕王閣序》就是他的膾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更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傳說他寫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臥床,然后起而疾書,文不加點,一氣呵成,時人謂之腹稿。后常稱下筆前的構(gòu)思為“腹稿”。清趙翼《不寐》詩:“老來無寐夜景清,聊營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見《唐語林》《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胸有成竹:北宋大作家蘇軾不僅詩詞文賦與書法各臻絕境,其繪畫亦卓爾成家。蘇軾之作畫,師法于其表兄湖州畫派開山人文同。文同字與可,以繪墨竹名世。蘇軾既師法文同,故深悉其畫竹之真諦,曾評繪竹之法,“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焙笏煲浴靶赜谐芍瘛庇飨鹿P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須有完整概念,成為常用口頭語。清沈德潛《說詩照會語》云:寫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謂意在筆先,然后著墨也。即論此事。(典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A;Y2jiQ8

      口吻生花:唐著名詩人張祜,以擅作宮詞為世所稱。其《題金陵渡》絕句“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頗為時人傾賞。張祜平素作詩專心致志,耳目不旁鶩。當其苦吟覓句時,妻子家人進言全不答應(yīng)。妻子責怪,張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豈恤汝輩?”后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詩得意,靈感方來。(典見《云仙雜記》卷五所引《白氏金鎖》)

      目送手揮:魏晉之際著名文學家嵇康所作《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四中,句云“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歸鴻”,指眼睛追隨天空中的飛鳥;“手揮五弦”,指揮動手指彈琴。后因以“目送手揮”比喻寫作詩文書畫時的從容盡意,得心應(yīng)手,妙意雙關(guān)。清人王士稹評作詩云“手撥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語即出此。(典見《嵇康集》)

      擲地有聲:東晉文學家孫綽以文才著稱,曾作《游天臺山賦》,辭致精工,寫成后示友人范榮期,自詡:“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范榮期初猶不信,開卷披覽,每念至佳處,就贊嘆說:“應(yīng)是我輩語!”后因以形容辭章優(yōu)美。如唐李嶠《賦》詩:“乍有凌云勢,時聞擲地聲。”又以擲地稱人的才華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廟碑》:“慚非擲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保ǖ湟姟妒勒f新語·文學》《晉書·孫綽傳》)漢語在

      良金美玉:唐人張說與徐堅論文,嘗謂:“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用“良金美玉”比喻文辭的精美,也有比喻人品出眾的。如唐徐夤《避世金馬門賦》:“豈異嚴霜降處,難傷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時,不損其良金璞玉?!庇秩?,《宋史·黃治傳》述宋孝宗語云:“卿如良金美玉,渾厚無瑕?!被蜃鳌熬鹈烙瘛保缢未暮捞K軾《答謝民師書》“歐陽文忠公常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均用此典。(典見《舊唐書·楊炯傳》、《新唐書·王勃傳》)P

      洛陽紙貴:西晉作家左思,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初不為時人賞識。后來左思攜此拜見當時的名士皇甫謐,皇甫謐閱后大為稱賞,親自為之作序,張載、劉逵也為《三都賦》作注,張華把左思譽為東漢著名辭賦家班固、張衡一流人物。班、張諸人均是當時文壇領(lǐng)袖,左思因此聲名大振,他的《三都賦》也為豪門富家爭相傳抄,京都洛陽一時為之紙貴。后人因常以“洛陽紙貴”形容文章的廣泛傳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觀放榜詩》中的“都中紙貴流傳后,海外金填姓字時”一聯(lián)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左思傳》

      一字千金:戰(zhàn)國末年,秦相國呂不韋秉政,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他命門客各著其所聞,匯集為《呂氏春秋》一書。書成,呂不韋令公布于咸陽城門,同時懸千金于其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千金。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懸千金以征求意見。后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學作品或書法的造詣深湛。如梁朝詩歌理論家鐘嶸的《詩品》,稱贊《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保ǖ湟姟妒酚洝尾豁f列傳》)

      自出機杼:北魏車騎大將軍祖瑩,聰明好學,八歲便能誦讀《詩》、《書》。祖瑩讀書每每夜以繼日,父母親怕他積勞成疾,禁止他夜讀。古代燃火不易,祖瑩每藏火于爐灰之中,遣走僮仆,俟父母安寢后,獨自點燈燭夜讀,乃至通宵達旦。祖瑩后以才名拜官太學博士,與名士袁翻齊名。當時人稱:“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弊娆摓槲闹鬲殑?chuàng),反對模擬剽竊,常謂:“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機杼,即織布用的梭子,是“織造”的代語。后因以“自出機杼”比喻詩文不依傍他人,能別開生面、匠心獨運。(典見《魏書·祖瑩傳》)

      黃絹幼婦:東漢邯鄲淳作《曹娥碑》,蔡邕讀之,大加贊賞,因在碑側(cè)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語之意。因問記室楊修是否理解。楊修答道:“解?!辈懿倜鼦钚耷也唤忉?,容他自作揣測。約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楊修記于別紙,修解說:“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妙?。外孫,女子也,于字?好?。齏臼,受辛也,于字?辭?。所謂?絕妙好辭?也?!辈懿偎浺嗤@說:“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币颉包S絹幼婦,外孫齏臼”是“絕妙好辭”的隱語,后人以省文,單取“黃絹幼婦”喻指文辭優(yōu)美。唐黃滔《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黃絹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見《世說新語·捷悟》)

      本色當行:宋代詩人陳師道曾云:“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唯秦

      七、黃九耳。”意為蘇軾作詞,亦如韓愈作詩,雖好而不是詞的本味,惟有秦觀、黃庭堅之詞,方是作詞正道。同時的晁無咎卻說:“蘇詞雖稍不諧律呂,蓋橫放杰出,曲子中縛不住者;而黃山谷詞固高妙,然不是當行家語,乃著腔子唱和詩耳?!蹦纤卧娬摷覈烙鹨笞髟姟绊毷潜旧?,須是當行”,即本陳、晁兩家之說。本色即詩文體裁的本味;當行,猶言內(nèi)行。后來詩文評論中常用“本色當行”形容恪守體裁而能致精妙之作家作品。(典見《后山詩話》、《滹南詩語》、《滄浪詩話》)

      雕龍:戰(zhàn)國時齊人騶衍善談天地自然之事,雄辯恢奇,頗動人心,梁惠王待以上賓,平原君拂席為敬,燕昭王擁帚掃除而迎,均極為禮敬。稍后有騶奭,采騶衍之術(shù)以紀文,甚得齊王嘉賞,命為列大夫,專營高門大屋為居處,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賢士之名。國人因頌為“談天衍,雕龍爽”。后因以“雕龍”比喻善于文辭。如《后漢書·崔骃傳贊》說:“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崔骃一家祖孫父子數(shù)代為文壇宗主,均以文辭名世。梁劉勰名作《文心雕龍》,亦取此意而命名。明蔡汝楠《寄華鴻山學士》詩:“才邁雕龍客,心齊失馬翁”,也用此典。(典見《史記·孟子荀卿傳》)www

      雕蟲篆刻:西漢揚雄長干辭賦,曾獻《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于成帝。至晚年,悔其少作。他在《法言》一文中稱辭賦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的劣作。雕蟲篆刻,指“秦書”八體中的蟲書、刻符二體,為童子初學所習課目,故揚雄稱為“童子”之業(yè),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后人貶斥辭賦,或表示自謙,亦常用“雕蟲小技”一詞。如李白《與韓荊州書》中,即有“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

      語。(典見《法言·吾子》

      屋下架屋:東晉庾闡字仲初,作《揚都賦》,呈給當時掌政的庾亮。庾亮因與庾闡是親族,為了抬高這篇賦的身價,就說它可與漢代張衡的《兩京賦》、西晉左思的《三都賦》妣美。經(jīng)他一推崇,人人競寫,京都為之紙貴。文學貴在創(chuàng)新,而《揚都賦》不過是摸仿之作,并無新意。因此謝安譏笑說:“此是屋下架屋耳。”同時人王隱也以“屋下架屋”評揚雄《太玄經(jīng)》,譏其摸仿《易經(jīng)》。故后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復。如《顏氏家訓序》:“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保ǖ湟姟妒勒f新語·文學》)

      傍人門戶:宋代文學家蘇軾喜戲謔,曾述一寓言云:桃符與艾人爭執(zhí),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yīng)說:“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爾?”桃符怒,紛然不已。門神解之說:“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桃符為古代懸于門上避邪的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四字,為后世春聯(lián)的前身,每年元旦更換。艾人為端陽節(jié)避邪之物,以艾草作成。端陽為五月,一年已將過半,故艾人譏桃符“已半截入土”。門神為門上驅(qū)邪之物,三者均著于門戶,故說“傍人門戶”。世指學問文章無獨立見解,詩文無獨創(chuàng)風格,追隨他人,不能自成一家者為“傍人門戶”,詩文評論中常用之。(典見《東坡志林》)

      依樣畫葫蘆:陶彀博學強記,善文詞。在后晉時,已任知制,草擬詔令文書;歷后漢、后周,均居顯職。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中禪位,倉促間未有禪文,陶彀在旁,探懷出禪文進呈,說:“已成矣”。太祖以此甚薄其人。入宋,官翰林學士,有人在太祖面前推薦,言陶彀效力甚多,應(yīng)提拔。太祖笑道:“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陶彀知后,乃在翰林院壁上題詩說:“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焙笕艘蛞浴耙罉赢嫼J”

      比喻模仿套用,因襲他人。清黃宗羲《明儒學案·發(fā)凡》中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依門傍戶,依樣畫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jīng)生之業(yè)也。”(典見《東軒筆錄》、《續(xù)湘山野錄》、《孔氏談苑》)

      取青妃白:唐代古文學家柳宗元主張為文須博采眾長而自鑄偉詞,反對盲目崇古和模擬剽竊,曾針對當時文章流弊言:“世之模擬竄竊,取青妃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為辭者之讀之也,其大笑固宜?!卞襞?,與配同意;取青妃白,指取青色配白色,比喻東剽西竊,以賣弄文學技巧為能事。清王夫之《論梁元帝讀書》:“況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區(qū)區(qū)者乎!”也作“抽青妃白”,如金元好問《送詩人秦略簡夫歸蘇墳別業(yè)》詩:“昨朝見君臨水句,乃知抽青妃白非詩人。”(典見《柳先生集·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

      覆瓿:西漢揚雄仿《易經(jīng)》和《論語》,作《太玄》、《法言》兩書。劉歆見之,謂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币饧凑f:“此等作品實為白費精神,如今士人有官祿者,《易經(jīng)》尚且不能通曉,誰去讀《太玄》?此等書將來只好被人蓋醬罐罷了?!睍x代詩人陸機在洛陽,聞左思作《三都賦》,致其弟弟陸云函,譏笑說:“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薄案碴场迸c“覆酒甕”,本用以譏笑別人的文章,后常用來自謙作品的不登大雅,無甚價值。(見《漢書·揚雄傳》)

      藏拙:南朝詩人徐陵,為當時宮體詩的重要作者,在文壇上與庾信齊名。北齊史家魏收曾收錄所作詩文,編成一集求教,意在借徐陵重名,請其將詩集刊刻傳播。徐陵卻竟將魏收詩集投入江中。旁人問其故,徐陵答道:“吾為魏公藏拙?!币鉃槲菏赵姴患?,一旦傳布,適足自形其拙劣。藏拙即隱藏短處,不以示人。后人常用為自謙之辭。唐羅隱《自貽》:“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保ǖ湟姟端逄萍卧挕罚?/p>

      頰上添毫:東晉畫家顧愷之曾為裴楷畫像,頰上添三毛。人問其故,答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庇^者經(jīng)細品,更覺添此三毫神采較為未添時格外生色。后人因以“頰上添毫”喻文章一經(jīng)潤飾而更為得神,或形容文筆描摹生動傳神。(典見《晉書·顧愷之傳》、《世說新語·巧藝》)

      點睛:晉代大畫家顧愷之作人物像,或數(shù)年不點眼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媸,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卑⒍?,猶今吳語“這個”。意思是人體其他部份畫得美一點或丑一點無關(guān)緊要,不是畫的靈魂,傳神逼真之處,正在這一點(眼睛)上。他曾在瓦官寺北殿畫維摩潔像,畫終將欲點眼時,對寺僧預言,“此畫一點睛,不出三日,觀賞者畢至,可得百萬錢布施。”畫像揭幕后,所得布施錢果然大大超過此數(shù)。又相傳南朝梁時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龍四條,均不點睛,謂如點睛,龍即飛去。寺人不信,再三懇求。張僧繇點睛后,果然雷電破壁,兩條點睛的龍騰云飛去。后常以“點睛”比喻行文中神情飛動的警句或文中要旨。(典見《世說新語》、《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

      鄭家詩婢:東漢儒學大師鄭玄以箋注儒家經(jīng)典著名,如歷代作為正統(tǒng)的《詩經(jīng)》讀本“毛詩鄭箋”,即是他的解經(jīng)之作。他家中的奴婢也耳濡目染,知書識禮。鄭玄曾使喚一婢,因不稱意,準備責打。后者剛要申辯,鄭玄大怒,命人將她推倒在泥地中。另有一婢見之,問道:“胡為乎泥中?”(《詩·鄘風·式微》中句)該婢答道:“薄言往訴,逢彼之怒?!保ā对姟む嶏L·柏舟》中句)兩婢的一問一答,都引用了《詩經(jīng)》中的句子。后因以“鄭家詩婢”形容一門風雅,婢仆知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

      酒脯祭詩:中唐詩人賈島,一生仕途失意,窮愁潦倒。其為詩以苦吟聞名,致力于錘煉而歸于“平淡”,蓋意在矯正當時浮艷的詩風。賈島對平生所作異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將一年所作詩,置于幾案之上,以酒肉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詞祝禱。祭畢痛飲,長歌而度歲。宋代詩人戴復古《壬寅除夜》詩有句云:“社陵分歲了,賈島祭詩忙?!保ǖ湟姟对葡呻s記》引《金門歲節(jié)》、《唐才子傳》)

      光風霽月:宋代理學大儒周敦頤品行高潔,為世人所稱道。黃庭堅《濂溪詩序》中說:“春陵周茂叔(敦頤)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以天朗氣清時的煦風與雨過天晴后的明月比喻他的品格氣度。亦有用以比喻政治清明或太平盛世。如《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興亡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保ǖ湟姟对フ录罚?/p>

      止(只)談風月:南朝梁時,徐勉官至左仆射中書令,為梁武帝掌書記,參與朝章儀制及中樞機要的議策,又善屬文,著述極豐。他曾與人夜集,有虞某者亦參與其間,談話中,虞某以謀官事相求,徐勉立即收斂笑容,正色說:“今夕止(只)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當時人都佩服他的清正無私?!爸拐勶L月”意即只宜談自然風光及無關(guān)緊要之事。后來用作制止別人談當時不宜議論的話題的詞語。(典見《梁書·徐勉傳》)k9z

      金谷酒數(shù):晉代石崇,擁資巨萬,富埒王侯。在洛陽西北郊外金谷澗中筑園,與達官貴戚游樂于其中,以豪侈相尚。金谷夜宴之時,往往賦詩述懷,凡不能詩者,按例罰酒三斗。后便以“金谷酒數(shù)”作為宴席上罰酒三杯的代稱。李白《春夜宴從北桃李園序》中,有“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語,即本于此。(典見《世說新語》)0l

      《漢書》下酒:宋代詩人蘇舜欽嗜酒,寄居岳丈杜衍家,夜讀時每需飲一斗,亦不需下酒菜肴。杜衍遣人暗中伺察,當晚蘇舜欽讀《漢書》,讀至張良椎擊秦始皇誤中副車時,拍案嘆惜道:“惜哉,此擊之不中也!”言訖,滿飲一大杯。繼讀至張良投奔劉邦,言“此天以臣授陛下”一節(jié)時,舜欽又拍案嘆道:“噫,君臣相遇,何其難也!”說罷,又滿飲一大杯。杜衍聞后大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誠不為多也!”后因以“《漢書》下酒”喻文人豪爽及傾心讀書之佳語。清孔尚任《桃花扇·借戲》“且把抄書賜教,權(quán)當《漢書》下酒吧”即用此典。(典見《中吳紀聞》)

      人日鳥:南唐王建封,粗鄙無文,而喜附庸風雅。其族子自他人處得《動植疏》一篇,文中講述經(jīng)營花草鳥之事。王建封見而喜之,請人抄錄一份。文中有涉及養(yǎng)鴿一段文字,因抄手謄寫錯誤,將“鴿”字分拆成三,訛作“人”、“日”、“

      鳥”。王建封不辨正誤,以為”人日鳥”即鴿之稱。古來風俗,正月初七為人日。后凡人日宴客時,王建封必在席上具燒鴿一味,蓋以人日食“人日鳥”,恰合節(jié)令時宜。時人引為笑談。后因以“人日鳥”比喻無知無識而強作解人。(典見《清異錄》

      曲高和寡:戰(zhàn)國末,宋玉為楚襄王文學侍臣,為人毀謗。楚襄王問道:“先生難道有行為不檢點之處嗎?何以旁人頗多議論呢?”宋玉答道:“有人在國都唱歌,開始唱俗曲《下里》、《巴人》,都城中應(yīng)和者數(shù)千人;再唱高深一點的《陽阿》、《薤露》,都城中應(yīng)和者數(shù)百人;到唱更高深的《陽春》、《白雪》時,都城中應(yīng)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乃至唱最高深最美妙的歌曲時,都城中應(yīng)和者僅數(shù)人而已。所以曲越高和者越少。”后世因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行、作品高超,知音難得或難以企及。如三國魏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伎難工?!倍瓣柎喊籽币渤闪烁哐抛髌返拇Q。(典見宋玉《對楚王問》)

      嘲風詠月:“嘲風詠月”指專寫風花雪月、內(nèi)容貧乏之作。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于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卑资稀秾w渭村先寄舍弟》詩亦有句云:“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主張詩文重視現(xiàn)實,為時而作,對“嘲風詠月”之作持貶斥之意。南唐后主李煜為宋降臣后,供職翰苑。宋太宗一日去翰苑,見南唐的舊臣在上而后主李煜在下位,侍臣說:“不能修霸業(yè),但嘲風詠月,今日宜矣?!贝藭r指不修德業(yè),專務(wù)文詞消遣而誤大事,含意雖同,而貶斥益甚。(典見《白氏長慶集》、《類說》引《見聞錄》)

      斗酒學士:初唐詩人王績,隋大業(yè)間舉孝廉,唐朝建國后,王績應(yīng)高祖征招,待詔于門下省。舊例,待詔每日官府供酒三升。王績性嗜酒,語其弟王靜曰:“待詔雖俸薄,便三升好酒可戀。”侍中陳叔達得悉后,破例將王績的酒增為每日一斗。王績遂得”斗酒學士”之稱。(典見《東皋子集·序》《新唐書》本傳、《唐才子傳》)

      名下無虛士:隋文帝開皇四年冬,楊堅派著名詩人薛道衡出使陳朝。古代交通不便,薛道衡到達陳朝首都建業(yè)(今南京市)時,已是次年的正月。正月七日為人日,陳朝大臣設(shè)盛宴相待。席間,薛道衡應(yīng)主人之邀,以“人日”為題作詩,開口吟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聞此二句,大臣中有人竊竊私議,嫌其詩意淺拙無文。薛道衡續(xù)道:“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兩句表達詩人當時身份、感情和時令,委曲盡致,巧而不纖,實為佳作,滿座為之折,紛紛驚嘆:“名下固無虛士!”意即“名不虛傳”,后常以此語喻才學能副其名聲者。(典見《隋唐嘉話》):

      六馬仰秣:古代傳說:孟子游說齊宣王,齊宣王不悅,孟子就教于淳于髡,淳于髡認為孟子的言辭沒有吸引力,不能打動宣王。因謂:古時瓠巴操瑟,水底游魚紛紛游至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正在吃草的馬匹也停止進食,仰頭欣賞。動物尚且為美妙的樂聲所吸引,何況君王?后因以“六馬仰秣”(也有作”匹馬”者,秣,馬食的草料,此處作動詞,食草料;仰秣,意指不食草料而仰頭傾聽)喻音樂的美妙動人。(典見《韓詩外傳》、《淮南子》、《荀子》)

      高山流水: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遙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鐘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焙箸娮悠谌ナ溃劳词е?,廢琴終身不彈。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亦指樂曲絕妙。如董解元《西廂記》有“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小說一篇。(典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

      懸梁剌股:戰(zhàn)國時辯士蘇秦,游說秦王失敗后,形容枯槁,面目黎黑,回到洛陽遭家人的冷遇:妻不下衽(織機),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為此,他發(fā)憤苦讀,研究兵書《太公陰符》,夜以繼日。每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最后終以合縱之說,佩六國相印。漢代孫敬,極好讀書。曾編織柳條以寫經(jīng)書,閉戶日夜誦習。被人稱之為閉戶先生。夜間倦極思睡,以繩索系發(fā),懸于屋梁之上,遇瞌睡低頭,即可被拉醒。后因以懸梁刺股喻刻苦自學。如梁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時坐睡而懸梁,裁據(jù)梧而錐幄”,即用此事。(典見《戰(zhàn)國策·秦策》,《太平御覽》引《楚國先賢傳》等)

      藜杖吹火:西漢末著名學者劉向,當時稱碩儒。校宮延藏書于天祿閣,專精覃思,廢寢忘食。一日夜間,忽見一黃衣老人,以藜莖杖直扣閣門而入。見劉向暗中獨坐,專心誦書,乃以口吹杖端。一時,杖端火爛然,光耀人眼。老人因用杖頭火照劉向,對向演述不見于文字記載的盤古開天辟地以前之事,并口授以《洪范》五行之文。劉向當即撕下衣帶一一記之。老拂曉方離去,問其姓名,則曰:我是太乙之精,聞金卯之姓(劉也),有博學者,下而觀之焉。后因以藜杖吹火喻專心學問乃得神助。明何景明詩“但求藜杖火,不羨夜明珠”,即用此典。(典見《拾遺記》)

      樂此不疲:史載東漢光武帝劉秀每日視朝,日落才罷;又常與公卿百官講論經(jīng)理,夜半方寐?;侍右娖淝趧诓坏?,曾諫曰:愿頤愛精神,優(yōu)游自寧。光武帝道: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又唐代張文琮酷愛書法,筆不釋手,子弟勸其休息,他說:吾好此,不為倦。后人因稱耽樂其事、不覺疲倦為樂此不疲。(典見《后漢書·光武帝本紀》《新唐書·張文瓘傳》附張文琮))

      乙夜觀書:唐文宗李昂即位后,勵精圖治,企圖依靠李訓、鄭注等過臣,內(nèi)除宦官專政,外息牛李黨爭。每天朝罷,展讀群書,讀史到昏君讒臣,不禁扼腕嘆息;對明君善政,則贊嘆推崇。曾對左右侍臣曰:“若不甲夜親事,乙夜覽書,何以為人君耶?”甲夜,指初更時分;乙夜,指二更時分。后遂稱夜讀為乙夜觀書,也稱作乙覽。如劉克莊詩:“學徒誰是單傳者,史稿曾經(jīng)乙覽無?”(典見《杜陽雜編》)

      鑿壁偷光:西漢匡衡少年時勤奮好學,因家境貧寒,夜讀無燭。鄰舍每晚點燭,但燭光照不到他家中。于是匡衡鑿穿墻壁,使鄰家燭光照入,以書映光而讀。由于刻苦攻讀,后來他終于成為西漢有名的經(jīng)學家,以說《詩經(jīng)》著名于世。漢元帝時還官至丞相,封樂安侯。后世就以鑿壁偷光為家貧苦讀之典,如唐駱賓王《螢火賦》:“匪偷光于鄰壁,寧假輝于陽燧?!碧篇毠裸C并有《鑿壁偷光賦》,稱頌此事。(典見《西京雜記》)

      升屋讀書:南齊人江泌,家貧。他白晝斫木作屐為生,夜間以月光映書苦讀不輟。夜深月影斜移,乃手持書卷就月而讀,甚至因乏已極,竟從屋頂上跌墜,仍復再登。如此積年,學問大進。后齊武帝命他任南康王蕭子琳的侍讀。明人解縉詩:“江郎升屋得升堂?!鄙糜谩墩撜Z·先進》典,喻學業(yè)入門?!敖缮荨奔从媒谑?。(典見《南史》及《南齊書·江泌傳》)

      左圖右史:唐楊綰少聰慧。四歲時親賓宴集,各舉座中物,包括平上去入四聲者呼之。諸賓未言,綰應(yīng)聲指鐵樹燈曰:燈盞柄曲,恰合四聲,一座皆驚。及長,好學不倦。史稱其常獨處一室,左圖右史,凝塵滿席,澹如也。形容其案前置滿書藉,沉浸其中,居所滿積塵灰,亦不以為意。后因以左圖右史喻積書盈室,可供研讀。如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敘》云“乃設(shè)精舍,顏曰詁經(jīng),背山面湖,左圖右史”,即用此意。(典見新、舊《唐書·楊綰傳》)

      坐擁百城:南北朝時后魏李謐,自幼好學,博覽典籍。平生無意于仕途,日以讀書游覽山水為樂,屢征不就,閉門絕跡,將家中財產(chǎn)都花在收羅書籍上,并細加審訂刪削,經(jīng)其手訂的書達四千卷之多。他有一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而百城?”意思說:大丈夫只要擁有書籍萬卷,何必一定做南面而坐、管轄百城的長官。后因以坐擁百城喻人藏書之富與愛書的嗜好。(典見《魏書·李謐傳》)[

      孔壁:漢魯恭王劉馀口吃,不善言辭,性豪奢,肆意大興土木,建樓造殿,廣辟園林。漢武帝時,劉馀下令毀孔子舊宅,以擴建宮室。相傳因壁中有鐘磬琴瑟之聲,入未敢盡毀,其時,匠人在孔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尚書》、《禮記》、《論語》、《孝經(jīng)》等古文經(jīng)籍多種,全以先秦古篆書寫。后因以孔壁為收藏經(jīng)典之所。如元柳貫《尊經(jīng)堂》詩“濟南耆言出,孔壁發(fā)神秘”,明顧清《謁文文山祠》詩“貂蟬不改崖山制,金石惟聞孔壁音”,均用此事。(典見《漢書·魯恭王傳》、《說文解字敘》及《漢書·藝文志》等)

      夜詠達旦:顧愷之為東晉時的大畫家,亦工詩文,對藝術(shù)的追求往往超出常情,被稱為顧癡,時人以其才絕、畫絕、癡絕為三絕。安帝義熙間,他任散騎常侍,居處與謝瞻(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族兄)毗鄰。顧愷之常在夜間月下,反復吟詠自己的詩作,謝瞻則常隔墻贊嘆稱好。顧愷之見謝瞻賞識,吟詠愈力,樂而忘倦。時至夜深,謝瞻力不能支,昏昏欲眠,為不使顧愷之掃興,睡前特專請一人,代己與顧愷之應(yīng)答。而顧愷之詩興方濃之時,竟毫不覺察,詠誦達旦而止。此事當時即傳為佳話,并為后世文人艷傳。(典見《晉書·顧愷之傳》)

      余音繞梁:古代傳說:韓娥善歌,曾東行至齊,因中途斷糧,在雍門賣唱乞食,人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坝嘁衾@梁”,回旋不散,后遂用以贊揚歌聲之美妙動聽,使人難忘。晉張華《博物志》卷五作“余響繞梁”。唐羅隱《中元夜泊淮口》詩“欹枕正牽題柱思,隔樓誰轉(zhuǎn)繞梁聲”,用典本此。(典見《列子·湯問》)

      響遏行云:古代傳說:薛譚拜歌唱家秦青為師,學藝未成自以為得奧妙,而向老師告辭。秦青并不挽留,將他送到郊外,途中為他撫節(jié)悲歌,表達師生依依之情。其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知己之不足,于是懇求秦青允許他返回繼續(xù)學習,終身不敢言去?!绊懚粜性啤?,形容歌聲高亮,似乎能阻止行云的前進。蘇軾《減字木蘭花·詠慶姬》詞“響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即用此典。(典見《列子·湯問》)

      漁陽摻撾:漢末文學家禰衡,少有才辯,長于筆札,孔融曾向獻帝表薦,曹操多次召見。禰衡恃才負氣,稱病不往,又以言詞譏諷。曹操深為嫌怒,但因他才名遠播,殺之恐招害賢之名,欲借機輕侮之。時方正月十五日,曹操大會賓客,乃命禰衡為鼓吏,在席上擊鼓助興。禰衡揚槌擊鼓,作《漁陽摻撾》,音調(diào)悲壯,鏗鏘如金石之聲,四座為之動容。依慣例,鼓吏當易衣,衡便于眾人前脫衣裸身而立,然后徐徐著鼓吏之服,顏無作色。后人因稱《漁陽摻撾》為鼓曲中妙品,又用以比喻慷概悲壯樂曲。北周庚信《夜聽搗衣》詩“聲煩《廣陵散》,杵急《漁陽摻》”,下句即用典。(典見《世說新語·言語》、《后漢書》注引《文士傳》)

      破鏡重圓:南朝陳代太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鏡為二,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賣鏡都市以謀昭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惫饕娫姡皇?。楊素知情后,大為感動,終于讓他們夫婦團聚。后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后重新團圓。(典見《本事詩》、《古今詩話》等)3s

      春月勝秋月:宋哲宗元佑七年(1093)正月,蘇軾知穎州

      (今安徽阜陽)時,堂前梅花盛開,月光皎潔。夫人王氏因謂:“春月勝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慘,春月令人和悅?!蓖跏掀饺瘴磭L作詩亦不言詩,蘇軾卻以此語實詩家語。欣然相邀歐陽叔弼、歐陽季默兄弟飲酒賞月,又作《減字木蘭花》詞一首云:“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zhuǎn)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睂T伌涸聞儆谇镌拢粫r傳為佳話。元梁寅散曲《人月圓·春夜》“三春月勝三秋月,花下展清陰”句,即用此典。(典見《侯鯖錄》、《藝文類聚》、《后山詩話》等)

      夢游華胥:相傳黃帝即位三十年,因思為天下大治之難,乃寡欲清心,順其自然,三月不理政事。曾夢中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元首,亦無貴賤賢愚之分。人民無所嗜好,既不戀生,也不畏死;既無親疏向背之隔,亦無愛憎利害之心;水火難傷,鞭斧無損;云霧難遮其眼,雷霆不擾其耳,是個沒有人世利害得失的奇妙極樂世界。黃帝醒后若獲養(yǎng)身治物之道。廿八年后,終至天下大治。后因以“夢游華胥”喻到達理想王國。唐李商隱詩云“不見華胥夢,空聞下蔡迷”,即用此典。(典見《列子·黃帝篇》)

      莊周夢蝶:戰(zhàn)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肚f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痹娭蓄h聯(lián)即用此典。清黃景仁《濠梁》“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也用此意。(典見《莊子·齊物論》)

      傾國傾城:漢武帝時,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蔽涞蹮o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后宮,即后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興》“蛾眉艷曉月,一笑傾城歡”,又《清平調(diào)》“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均用此典。(典見《漢書·外戚傳》)

      司空見慣:唐代詩人劉禹錫某年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罷官回京,司空李紳因仰慕其名,邀至府第,盛宴款待。席間,李紳命歌妓勸酒,劉禹錫即席賦七絕一首,詩曰:“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崩罴澛犃T,就把歌妓贈給了他。此事范攄《云溪友議》卷

      七、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三七均作揚州大司馬杜鴻漸與劉禹錫事,不能詳考。后人因以“司空見慣”比喻對事物的習以為常。蘇軾《滿庭芳·佳人》詞:“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yīng)謂尋常?!保ǖ湟姟侗臼略姟で楦小?/p>

      梅妻鶴子:北宋詩人林逋,為詩風格淡遠,其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傳誦人口的名句。他不趨榮利,終身未仕,初放浪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足不及城市,死后賜謚和靖先生,人稱“梅妻鶴子”。后遂以“梅妻鶴子”為隱者清心寡欲的象征。明徐復祚《偶寄》“紫綬高軒虛富貴,梅妻鶴子自風流”,即用此典。(典見《詩話總龜》、《夢溪筆談》、《宋史·隱逸傳》、《西湖游覽志》)

      驛寄梅花:三國吳名將陸遜的族子陸凱,與范曄(非《后漢書》作者)是好友。兩人一處江南,一居長安,山川阻隔,常懷思念。冬日適有傳遞公文的驛吏南來,陸凱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驛吏攜往長安贈與范曄,并作《贈范曄》詩一首。詩云:“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焙笠蛞浴绑A寄梅花”喻向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如宋秦觀《踏莎行》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詞“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一枝梅”等,都用此典。(典見《太平御覽》卷九七零所引《荊州記》)

      雪泥鴻爪:宋代詩人蘇軾、蘇轍兄弟,感情深篤。二人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同舉進士以后,宦海沉浮,常居兩地,故不時相互贈詩以寄思念之情。嘉佑六年(1061)二人于鄭州分別后,蘇軾在澠池得蘇轍詩,中有“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句。當時天寒雨雪,“雪泥”一詞系實記征途之苦。蘇軾因在《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予以發(fā)揮,有句云“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币曾櫻闾ぱ┠喽指髯詵|西,喻兄弟因身不由己而分離?!把┠帏欁Α焙蟪蔀橹竿滤z痕跡的有名比喻。(典見《蘇軾詩集》)

      雞窗:古代志怪書稱:兗州刺史宋處宗得一長鳴雞,喜愛備至,每日將雞籠放在書房窗前。此雞常聽主人吟詩讀書,時間長了,竟能諳習人語,時與宋處宗對話,談?wù)搯栴}頗有見解。后世遂以“雞窗”代指書窗,書齋。如唐代詩人羅隱《題袁溪張逸人所居》詩,有“雞窗夜靜開書卷,魚檻春深展釣絲”句。(典見《藝文類聚》引《幽明錄》)

      韋編三絕:先秦時期,紙張尚未發(fā)明,文字通常書寫于竹簡上,然后用皮繩(韋)編綴成書,稱為“韋編”??鬃油砟晗沧x《易經(jīng)》,反復研習,以至于韋編三絕(韋繩磨斷了三次)。但他仍未以此為滿足,曾云:如果再能給我?guī)啄陼r間,那么我于《易經(jīng)》的理解,便可以達到文質(zhì)兼?zhèn)涞某潭攘?。“韋編三絕”,后成為發(fā)奮苦讀的代稱,為詩文中所廣泛使用。(典見《史記·孔子世家》)

      牛角掛書:隋李密,父李寬爵蒲山公。密初為隋煬帝侍衛(wèi),狀貌奇俊,為煬帝所忌。宇文述勸諭曰:“君家世素貴,當以才學顯,何必居身侍衛(wèi)?!崩蠲苡谑寝o去侍衛(wèi)職,折節(jié)讀書。聞學者包愷名,騎牛前往從學,沿途不廢讀書,將《漢書》掛在牛角上,且行且讀。途中為越國公楊素所見,楊素按轡在后跟蹤,見他讀得專心致志,問道“書生何以如此勤學?”李密見是越國公,立即下牛拜見。詢問之下,方知正讀《項羽傳》,楊素不勝贊嘆,歸語其子玄感。楊玄感即傾心結(jié)交。“牛角掛書”遂為喻好學不倦的掌故。(典見《新唐書·李密傳》、《語林》)

      詠絮才高: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合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fā),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敝x安聽后大加贊賞,夸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柳絮隨風飛揚,狀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富有詩才為“詠絮才”。蘇軾《謝人見和雪后書北臺壁二首》之一“漁蓑句好應(yīng)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即用此典。(典見《世說新語·言語》、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

      三年不窺園:西漢名儒董仲舒,是專治《春秋公羊傳》的今文經(jīng)學大師。漢景帝時代任博士,悉心傳授經(jīng)學,曾三年不窺園。后人常以三年不窺園形容學習專心。元馬祖?!秹延巍吩姡骸叭瓴桓Q園,自謂五經(jīng)笥。(“經(jīng)笥”是裝經(jīng)書的箱子,詩意為因?qū)P膶W習而學問淵博)”,即用此典。(典見《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p>

      磨杵作針: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讀書,中途廢棄。某日閑逛至小溪畔,遇一老嫗磨鐵杵,李白不解磨杵何用。老婦人告以欲磨杵作針,李白深受感動,立即回山,發(fā)憤讀書,學問大進。后人因以“磨杵成針”比喻持之以恒者有志竟成。今諺也仍然有“只有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之語。(典見《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磨穿鐵硯:五代時人桑維翰初應(yīng)進士試,主考官惡其姓,以“喪”同音,不予錄取。有人勸其不必應(yīng)進士試,可以從其他途徑入仕。桑維翰慨然作《日出扶桑賦》以見志,表明應(yīng)考決心。并鑄鐵硯臺一方示人曰:鐵硯磨穿,則從他途徑出仕。后終以進士及第。后人因以穿鐵硯喻意志不變或刻苦讀書堅持不懈。陸游《夜讀書》“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即用此典。(典見《舊五代史·桑維翰傳》注引《春渚記聞》、《新五代史·桑維翰傳》)

      燃糠夜讀:南齊人顧歡,家貧好學。其父命往田間驅(qū)趕麻雀,顧歡作《黃雀賦》而歸,田中稻穗被雀食過半。父怒,欲責之,見其所作賦乃止。鄉(xiāng)間有學舍,顧歡因家貧無以受業(yè),常倚學會舍壁后偷聽,默記心中。夜間或點松枝以映書,或燃糠夜讀。積年,學業(yè)大成。后在浙江天臺山開館授徒,受業(yè)者常多達百人?!叭伎芬棺x”遂與“囊螢映雪”一樣,被后世作為刻苦自學之典,用于詩文中。(典見《南史》及《南齊書》本傳)

      書淫、書癡:魏晉間人皇甫謐,自號玄晏先生,曾自述其好學云:“余學或兼夜不寐,或廢食忘餐,或不覺日夕。方之好色,號余曰書淫。”又梁代劉峻貧好學,夜間常燃麻為炬,從夕達旦,時人也謂之書淫。又稱書淫為書癡。史載唐代竇威家世勛貴,諸昆弟并尚武藝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諸兄哂之,謂之書癡。后即以書淫、書癡喻嗜書入迷、好學不倦的人。但“書癡”有時也略含貶義,除指好學之外,也兼反映只知讀書而不通世故。(典見《北堂書鈔》卷九七引《玄晏春秋》、《梁書·劉峻傳》、《舊唐書·竇威傳》)

      管城子:唐代韓愈曾作《毛穎傳》一文,寄感慨于游戲筆墨,以擬人的手法,稱毛筆曰毛穎,敘述了毛筆的歷史故實,其中有:秦皇帝使(蒙)恬賜之(指用其毛作筆的兔)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因此后人便以管城子為毛筆的別稱。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保ǖ湟姟恫柘壬罚?/p>

      如椽筆:晉人王珣夢見一人以如椽之筆與之。夢醒后道:此當有大筆事。不久帝崩,哀冊、謚議皆王珣所草。如椽筆,猶言指重要的文字。后也用以比喻筆力雄健。如元程鉅夫《和寅夫惠教游鼓山》詩:“煩公更泚如椽筆,摹寫云天不盡容。”又宋張鎡《誠齋現(xiàn)韻見遺走筆復和并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詩“戈揮就借如椽筆,不信湖邊日易沉”,都是指以大手筆描摹絢麗的自然景色。(典見《晉書·王導傳》附王珣)

      夢筆生花: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他與杜甫并稱,為我國詩史上的雙璧。民間愛慕其詩才,曾創(chuàng)造多種傳說、故事。相傳李白少年時,曾夢見筆頭生花。自此,便天才橫溢,文思泉涌。后人也因此以“夢筆生花”“生花妙筆”等語贊譽人的文才,清人彈詞《筆生花》即以此為名。唐錢起《送郭秀才赴舉》詩:“新經(jīng)夢筆夜,才比棄繻年?!保ǖ湟姟堕_元天寶遺事》)

      江郎才盡: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早年即以文章著名,他的《恨賦》、《別賦》更是抒情小賦中的名篇,故被時人稱為江郎。傳說他曾兩次得夢,一次夢見西晉詩人張協(xié)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就把剩下的尺錦緞奉還,這人就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便將所余錦贈與江淹同時的文學家丘遲,說道:余此數(shù)尺既無所用,以遺遲。從此,江淹文思滯澀,遂無佳篇。另一次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男子對他說: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江淹就從懷中取出五色筆奉還,此后,作詩遂無佳句。江淹后期詩文大不如前期,故時人謂之才盡。后人常用“江郎才盡”比喻文思減退。(典見《南史·江淹傳》、《梁書·江淹傳》)

      潤筆:隋鄭譯與隋文帝楊堅有同學之誼,且有定策之功,封沛國公,位上柱國。但鄭譯貪財收賄,官聲極壞,為憲司所劾除名。但文帝念舊,仍授為隆州刺史。因病請回京,文帝在醴泉宮召見鄭譯,面諭復沛國公、上柱國爵位,并令內(nèi)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侍臣高熲戲謂譯曰:“筆干。”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彼逦牡勐牶蟠笮?。潤筆或以金錢,或禮品。如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說:“王元之(禹偁)任翰林,嘗草夏州李繼遷制,繼遷送潤筆物數(shù)倍于常?!薄稓w田錄》卷又說:“蔡君謨(襄)既為余書《集古錄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勁,為世所珍。余以鼠須栗尾筆、銅綠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物為潤筆?!泵髑逡院螅蟮忠越疱X為潤筆,賣文鬻書,均有潤格,按價付酬。(典見《隋書·鄭譯傳》)

      暮云春樹:唐代大詩人李白與杜甫,天寶四載(745)秋在山東定交,同游齊魯。李白當時已詩名顯赫,杜甫則方初露頭角。兩人相處時間雖不長,但彼此傾心相與,分手時,李白曾作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依依惜別。從此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南游吳越,末嘗再晤。別后年馀,杜甫在長安懷念浪跡吳越的李白,曾作《春日憶李白》,極寫思念之苦,詩云:“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瘐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詩中春樹、暮云兩句,喻分處兩地,動靜互異之狀,即景寓懷,不言情而情在其中。后因以暮云春樹喻親朋天各一方,徒勞思念,詩文中時用之,尺牘中尤為常語。(典見《杜工部集》)

      檄愈頭風:古代征討時,曉喻敵方及軍民之文告稱檄,常委文章高手為之。漢末陳琳為建安七子之一,初事袁紹,袁紹攻曹操時,曾作檄文之,在敘曹操父祖丑行時,文詞駿利。袁紹敗后,歸曹操。曹操雖責檄文中罪及父祖,但因其才華而不咎既往,委記室,命草擬檄文。陳琳作檄文,草稿先呈曹操核閱。曹操有頭風病,一日正病發(fā),臥床讀陳琳所作,霍然而起曰:“此愈我病?!逼湮淖种畡尤巳绱?。小說《三國演義》將曹操閱檄文頭風頓愈一事移植為即讀陳琳代袁紹所作檄文,與正史稍有出入。后常以檄愈頭風譽他人詩文之警辟。如唐元稹《酬李六醉后見寄口號》“頓愈頭風疾,因吟口號詩”,即用此典。(典見《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附陳琳傳裴注引《典略》)

      詩腸鼓吹:南朝宋代畫家戴颙,春日攜雙柑斗酒外出。人問何往,答云:“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薄半p柑”,即雙環(huán)的大酒壺;“雙柑斗酒”指游春所攜酒食,后來演化為游春代詞。而“詩腸鼓吹”即指黃鸝的鳴聲可激發(fā)人的詩思。(典見《云仙雜記》引《高隱外傳》)

      力透紙背:顏真卿為著名的書法家,其《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中,稱贊張旭的書法:“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惫屎笠浴傲ν讣埍场毙稳輹ㄥ賱庞辛?。又用以形容詩文立意深刻,造語精警,如清趙翼評陸游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保ǖ湟姟额侓敼募芳啊懂T北詩話》)

      夭桃秾李:《詩經(jīng)》中詠男女婚嫁之詩歌極多,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痹娭幸蕴一⑵G麗的色澤,比喻年輕女子的貌美,并預祝女子嫁后必將給夫家?guī)硇腋?。又如:“何彼秾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薄岸尅?,繁盛之意。詩言周王之女下嫁齊侯之子,新人光彩照人,有若桃李之花。后因以喻少年俊俏的新郎新娘。如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星昴殷冬獻吉日,夭桃秾李遙相匹。”(典見《詩經(jīng)·周南·桃夭》、《詩經(jīng)·召南·何彼秾矣》)

      干卿底事:南唐中主李璟,與中書侍郎馮延巳均工詞,李璟有《浣溪沙》一首,其佳句為“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馮延巳有《謁金門》一首,其佳句為“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日,中主戲謂馮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馮延巳即應(yīng)曰:“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碑敃r以君臣問答為佳話。后人遂以“吹皺一池春水”或“干卿底事”,用以責人多管閑事。(典見陸游《南唐書·馮延巳傳》)

      章臺柳:唐代詩人韓翃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后韓翃為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許堯佐《柳氏傳》作“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绷弦灿泻驮~云:“楊柳枝,芳菲節(jié)??珊弈昴曩涬x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劫去,后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后人就名韓翃寄柳氏詞的詞調(diào)為“章臺柳”?!罢屡_柳”亦被用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墻花而專妓女這類的人物。(典見《本事詩》、《柳氏傳》、《唐詩紀事》、《全唐詩話》)

      御批韓翃:唐代詩人韓翃,曾任員外郎,晚年頗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辭疾在家。人多鄙之,惟一韋姓巡官知他是名士,與他交好。一日夜半,韋巡官急叩韓翃家門,祝賀其任駕部郎中、知制誥。知制誥職掌草擬朝廷詔告文書,為清貴之職。韓翃不信,韋巡官說:據(jù)京報,知制誥缺人,中書省選中兩名呈德宗親批,御筆不點出,后批曰:與韓翃。時有兩人名韓翃,另一韓翃任江淮刺史。中書省又將兩韓翃同時呈進請示。御筆錄詩一首:“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在一旁批曰:與此韓翃。韋巡官曰:“此非員外詩耶?”韓翃方確信不誤。此事傳為佳話,后世詩文常用典實。(典見《本事詩》、《唐詩紀事》、《全唐詩話》)

      人面桃花:唐詩人崔護,資質(zhì)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yīng)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態(tài)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yīng)。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置鎖無人。惆悵之余,題詩于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后代詩文中因常以喻男子邂逅一女子,后不復再見的悵惘心情。元白仁甫、尚仲賢均有《崔護謁漿》雜劇演此事,明清傳奇中亦有《題門記》、《人面桃花》等劇,皆本此。(典見《本事詩》、《唐詩紀事》及《全唐詩話》等)

      吊柳會:柳永初名三變,以填詞名世,與兄弟三復、三接號為“柳氏三絕”。因他常涉足花街柳巷,所作大抵為偎紅依翠的艷詞,歌臺舞榭常演唱其詞,歌妓舞姬,均愛慕其才華,但為時論所不許。后改名柳永,中進士第,官任屯田員外郎,但一生流落不偶,最終客死襄陽,埋骨異鄉(xiāng)。相傳他死時家無余財,身后蕭條,靠昔日仰慕他的妓女集資營葬,草草料理后事。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群妓相約各攜酒菜食物赴其墳地祭掃。識與不識均奔集墓地,相沿成習。鄉(xiāng)間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豆沤裥≌f·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及清王士禎《真州絕句》之五“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均敘此事。(典見《獨醒雜志》、《方輿勝覽》等

      奉旨填詞:宋詞人柳永,原名柳三變。擅作慢詞長調(diào),每為教坊樂妓所傳唱,當時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之謠。他常與歌妓來往,留連于燈紅酒綠,徵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鶴沖天》一首解嘲,詞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景佑間中進士。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柳永從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后因以“奉旨填詞”喻自我嘲諷,將錯就錯。(典見《本事詞》、《能改齋漫錄》、《方輿勝覽》及《藝苑雌黃》等)

      重見云英:晚唐詩人羅隱,十次應(yīng)試,俱未得中。初次趕考,途經(jīng)鐘陵時,風華正茂,與歌妓云英頗相得,云英亦正妙年,色藝俱絕。十二年后,羅隱再次落第,路過鐘陵,又與她相遇。云英仍未嫁,言談中,頗怪羅隱落拓不遇。羅隱作詩贈之。詩曰:“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詩中既慨嘆功名蹭蹬,對云英身世,亦深表憐惜之意。但后世用“重見云英”一語,多指文中與鐘情女子離別多年又意外相逢,如清初吳偉業(yè)《臨江仙·逢舊》詞中有句云“落拓江湖常載酒,十年重見云英”,即用此義。(典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蘭亭修禊: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親友四十余人,相聚于山陰(今紹興)西南二十七里的蘭亭。按照古代風習,在此舉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儀:各人依次分列蘭渚曲水旁,將酒杯置于水上,任其隨波而下。酒杯過時必須賦詩,不成則罰酒。其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另十五人各賦詩一首。王羲之為所賦詩作《蘭亭集序》,以紀其事。王羲之手寫此序的書法向被視為藝術(shù)瑰寶,與其事其文相得益彰。從此“蘭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會的典故,曲水傳杯或曲水流觴遂也為文人雅集的佳話。(典見《晉書·王羲之傳》)

      曉風殘月與大江東去:蘇軾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也清新豪健,獨具一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頗具影響。他在翰林院任職時,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方答道:“柳中郎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碧K軾聽后,為之絕倒?!皶燥L殘月”為柳永《雨霖鈴》中句,“大江東去”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兩句頗能代表柳、蘇兩家詞的不同風格,后人論詞,議及婉約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時,常用此典。(典見《吹劍續(xù)錄》)

      第五篇:2012高考勵志對聯(lián)

      2012高考勵志對聯(lián)

      1、效蘇秦之刺股折桂還需苦戰(zhàn),學陶侃之惜時付出必有回報。

      2、激流勇進,乘風踏浪我欲搏擊滄海橫流;傲視群雄,飛鞭催馬吾將痛飲黃龍美酒。

      3、淡淡墨梅凌寒獨開今歲瑞雪兆豐年,莘莘學子壯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來。

      4、壯志凌云,十載求學縱苦三伏三九無悔無怨;眾志成城,一朝成就再憶全心全力有苦有樂。

      5、臥虎藏龍地豪氣干云秣馬礪兵鋒芒盡露,披星戴月時書香盈耳含英咀華學業(yè)必成。

      6、礪志報親,拼十年寒窗挑燈苦讀不畏難;笑書人生,攜雙親期盼背水勇戰(zhàn)定奪魁。

      7、滴水穿石戰(zhàn)高考如歌歲月應(yīng)無悔,乘風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宮當有時。

      8、意氣風發(fā),時光如梭看我少年學子六月追風去;風華正茂,云帆直掛令那美麗人生明朝入眼來。

      9、冬去春來好景年年有,辭舊迎新成績步步高。

      10、意氣風發(fā),寒冬散盡喜迎元旦佳節(jié);志存高遠,春意盎然更看男兒發(fā)憤。

      11、花開花落臘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來長風破浪迎高考。

      12、金榜題名,辭舊迎新寒風陣陣催人逝;師生同心,苦盡甘來捷報片片暖人心。

      13、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學子攜手共進魚躍龍門,培棟梁育英才代代園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14、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路在腳下,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于藍。

      15、覽前賢思己任鐵杵磨針只求前程似錦,念親情感師恩懸梁刺股但愿無愧我心。

      16、唯有努力,向名校進軍百煉成鋼唱出青春無悔;一馬當先,圓人生夢想半載奮斗笑吟三年等待。

      17、各界精英大展宏圖奪英魁,莘莘學子匯聚一堂學本領(lǐng)。

      18、力爭上游,龍騰虎躍朝氣蓬勃;壯志凌云,你追我趕誓奪第一。

      19、良辰美景惜時如金敢與金雞爭晨暉,書山學海甘之若飴誓同峨眉共比高。

      20、感親恩實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棄;報師情火熱六月蟾宮折桂志在必得。

      21、苦盡甘來,十年寒窗苦讀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師生同喜,一朝金榜題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22、舞風翔鸞旌歌鬧處處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寧歲歲登高。

      23、勇登書山,點點心血勤育英才厚澤九州;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學海逐鹿中原。

      24、聞雞起舞成就拼搏勁旅師,天道酬勤再現(xiàn)輝煌王者風。

      25、舍我其誰,群雄逐鹿鹿死誰手尚待一朝試鋒芒;天南海北,萬木爭春春在何處但將今夕放眼量。

      2012高三百日沖刺對聯(lián)

      1、十年苦讀一朝決勝負換來笑逐顏開,數(shù)載艱辛六月定乾坤贏得似錦前程。

      2、自強不息懷壯志以長行,厚德載物攜夢想而撫凌。

      3、送報曉金雞看今年碩果飄香迎佳績,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創(chuàng)輝煌。

      4、梅花香自苦寒來,熬頭喜在汗水中。

      5、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從此時,十二春秋風雨兼程成敗在今年。

      6、美夢成真,懷揣大學美夢迎接新年號角;自強不息,彰顯青春活力揮灑苦澀汗水。

      7、辭乙酉難忘聞雞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懸梁。

      8、膽性卓然骨硬志堅不留烏江之憾,風華正茂豪氣沖天應(yīng)建定鼎之功。

      9、前程似錦,勇攀書山甘灑汗水放飛心中夢想;志存高遠,泛游學海競逐群雄一朝金榜題名。

      10、一路風雨前程磨礪意志,半載苦樂同享鑄就輝煌。

      1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2、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時有所虧。

      13、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14、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明代學者胡有

      仁)

      15、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澤東改寫)

      16、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報頻傳,燈下學子漚心瀝血想的是金板題名

      17、春風吹戰(zhàn)鼓擂,今年高考誰怕誰!

      18、百日沖刺,苦戰(zhàn)三四五,喜看凰墩飛彩鳳;一心教學,笑迎七八九,爭傳瓜井育賢才。

      19、頭懸梁,錐刺骨,巾幗揮毫書奇志;三更火,五更雞,須眉仗筆寫華章

      20、今朝燈火闌珊處,何憂無友。它年折桂古蟾宮,必定有君

      21、一心讀遍圣賢書,三心二意無益處,四書五經(jīng)勵我志;五洲四海任我游,三堂二課皆用功,一生前程始于此

      2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24、百尺高梧,撐得起一輪月色;數(shù)椽矮屋,鎖不住五夜書聲。

      25、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26、今日寒窗苦讀,必定有我;明朝獨占熬頭,舍我其誰?

      2012年高三高考百日沖刺誓師大會宣傳橫幅和對聯(lián)

      一、教學樓

      1、大橫幅:

      一腔熱血,萬丈豪情,瀝血嘔心琢美玉

      十載寒窗,百天苦戰(zhàn),臥薪嘗膽奪桂冠

      2、小對聯(lián)3副

      今日寒窗苦讀,必定有我;

      明朝獨占熬頭,舍我其誰?

      臥薪嘗膽戰(zhàn)百日,蟾宮折桂鑄輝煌

      十年一博六月夢,贏得寒窗錦繡程!

      二、會場

      1、對聯(lián):

      高考百日會戰(zhàn),振奮精神,滿懷信心,苦戰(zhàn)必

      能勝

      人生幾回打拼,昂揚斗志,竭盡全力,愛拼才

      會贏

      2、橫幅:

      2012屆高三高考百日沖刺誓師大會

      下載高考專題復習之對聯(lián)word格式文檔
      下載高考專題復習之對聯(lián).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quán),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quán)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相關(guān)范文推薦

        高考對聯(lián)題

        高考對聯(lián)題一、對聯(lián)的特點:(1)字數(shù)相等。(2)詞性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shù)詞對數(shù)詞,量詞對量詞。如: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唐·李紳 )“春”對“秋”,名詞;“種”對“收”,動詞;“一......

        高考對聯(lián)題(最新)

        高考對聯(lián)題 一、對聯(lián)要點 1.字數(shù)相等,斷句一致。上下聯(lián)字數(shù)必須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現(xiàn)相同的字) 如毛澤東曾引用過的一幅對聯(lián):“墻......

        高考勵志對聯(lián)

        永善縣第一中學2014年高考勵志對聯(lián) 上聯(lián):汲金沙江水潤澤筆端激蕩波瀾拍云崖紙上鏖兵成錦繡下聯(lián): 丘壑卷五蓮峰云開闊胸襟吐納氣象藏闈中會獵展雄風殷國佐2014年5月20日......

        高考對聯(lián)賞析

        高考對聯(lián)賞析長沙市米粉行業(yè)協(xié)會彭遙義寫的高考聯(lián):迎啟明,送長庚,寒窗苦讀十二載,望你今朝乘風破浪;架云梯,攀天路,長篇熟記千萬卷,看我明日經(jīng)世治國。沙市第一中學楚地慣騰龍領(lǐng)異標......

        高考對聯(lián)(5篇模版)

        高考對聯(lián) 長鐵一中 上聯(lián):學海泛舟五千年華夏英才書奇志,下聯(lián):蟾宮折桂三十載瀟湘學子寫華章。 構(gòu)思立意:上下五千年,英才輩出,高考三十年來,湖南學子攜手奮進。田家炳中學 上聯(lián):......

        高考喜報對聯(lián)

        步啟風雷一籌大展登云志,雄風驚日月十載自能弄海潮。一世飽讀千世史,十年寒窗百年榮。知識好比搖錢樹,人才猶如聚寶盆。升學闔院喜;啟步九天歡。十年學子苦,半世父兄恩。智慧源于......

        高考對聯(lián)和條幅

        高考對聯(lián)和條幅1、為理想,早起三更,讀迎晨曦,磨槍銼劍,不懼兵臨城下!為目標,晚臥夜半,夢別星辰,斂神養(yǎng)氣,以備全力以赴! (1)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2)進更理......

        高考勵志對聯(lián)集錦

        高考勵志對聯(lián)集錦 誓奪第一 效蘇秦之刺股折桂還需苦戰(zhàn) 學陶侃之惜時付出必有回報 激流勇進 乘風踏浪我欲搏擊滄海橫流 飛鞭催馬吾將痛飲黃龍美酒 傲視群雄 淡淡墨梅凌寒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