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譯與意義例子短評
“白馬仍在床上”——翻譯中的直譯和意譯
歌詞原文:
Winter
Snow can wait I forgot my mittens Wipe my nose, get my new boots on
I get a little warm in my heart when I think of winter I put my hand in my father's glove
I run off where the drifts get deeper
Sleeping Beauty trips me with a frown
I hear a voice:
“You must learn to stand up for yourself ‘Cause I can't always be around” He says:
*"when you gonna make up your mind When you gonna love you as much as I do When you gonna make up your mind
‘Cause things are gonna change so fast 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go ahead)I tell you that I'll always want you near
You say that things change, my dear”*
Boys get discovered as winter melts Flowers competing for the sun
Years go by and I'm here still waiting
Withering where some snowman was
Mirror, mirror, where's the Crystal Palace
But I only can see myself Skating around the truth who I am But I know, Dad, the ice is getting thin Repeat * Hair is grey and the fires are burning So many dreams on the shelf
You say I wanted you to be proud of me
I always wanted that myself
Repeat *
優(yōu)秀譯文:
冬雪
雪花緩緩降落 我卻將手套遺忘 被凍得鼻子通紅的我 將新棉靴穿上 只要一想到冬天 心里就莫名的溫暖
我將小小的手伸進爸爸大大的手套 雪花越積越深 我便順勢逃跑了 睡美人卻將我絆倒 耳畔傳來一個聲音: “你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因為我無法永遠守護在你的身邊”
他叮嚀:
“你要下定決心做事情 你要像我愛你一樣愛你自己 因為世事變化無常 冬季還未來臨
我想讓你緊靠在我身邊 親愛的,記住 世事變化無?!?/p>
冬雪消融孩子們青春躍動 花兒爭相斗艷
歲月輪回,我卻依舊在此苦苦等待 等待著,這顆心,如同那融化的雪人 漸漸枯萎
魔鏡啊,魔鏡啊,告訴我 童話里的水晶宮在哪 但我只看見了自己的身影 徘徊著,執(zhí)著地,尋找著自己 但是,此刻,親愛的父親 冰雪將融化 一切將真相大白
歲月變遷雙鬢逐漸發(fā)白 爐火卻仍旺旺燃燒 時光易逝啊
還有許多夢想還未實現(xiàn) 你說我想讓你為我驕傲 其實,我也一直為自己驕傲
點評:
“白馬仍在床上”——翻譯中的直譯和意譯
先讀幾個譯文:
譯文一:當我看到這銀冬,內(nèi)心竟然感受到一絲溫暖,我把手放入爸爸的手套中,向水流深處跑去,皺著小小的眉頭依憩在美麗的旅途中。
譯文二:因為,事物變化的很快,但所有的白馬依然躺在床上,我說:“我希望你一直呆在我身旁。
再讀兩個譯文:
譯文三:每當我想到冬天,一股暖流涌上心田;戴上爸爸的手套,積雪深處,有我奔跑的蹤影;睡美人卻微蹙雙眉,將我絆倒。
譯文四:魔鏡啊,魔鏡,告訴我,哪里才是水晶宮。
每一次讀譯文,無論是翻譯巨匠的作品,還是學生的課余作業(yè),我都有一種陷入文字叢林的迷茫。那些翻譯界的巨匠,照理說,洋洋灑灑,游離在中英兩種文字間,理當有如神的妙筆,翻譯出的是生花的譯文。然而,稍不小心,馬失前蹄,失敗在小小的文字游戲里。既然翻譯巨匠都會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所以,讀學生的譯作,倒也讓我輕松一些。一聲嘆息:他們的錯誤,尤其是翻譯中的錯誤,是可以原諒的!
錯誤可以原諒,并不是給我們的錯誤找借口。只是想給粗涉藩籬的學生,一些鼓勵,一些勇氣??墒牵K歸要盡量避免翻譯中的錯誤。怎么避免?我們需要找到正確的翻譯方法!
翻譯的方法,一般來說有兩種: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是指“直接翻譯”,并且翻譯的譯文是“準確、通順,符合漢語語言習慣的”。所謂意譯,是指“用漢語習慣,把英語原文的意思準確的傳達出來”。比如:honey moon可以直譯為“蜜月”;milky way可以意譯為“銀河”;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可以直譯為“一石二鳥”,也可以意譯為“一箭雙雕”。
可問題在于,什么時候直譯?什么時候意譯?其實,在上文中,我們知道,大多數(shù)翻譯方法采用的是“直譯”;只有在“直譯的結果,漢語不通順,不符合邏輯的時候”,就可以多一點“意譯”,把英語原文的意思,用漢語習慣表達出來。
現(xiàn)在,再回頭看看前面的四個譯文。
譯文一是錯誤的。漢語的表達非常不符合邏輯:我看到銀冬(銀冬是看不到的);向水流深處跑去(在水里面跑不動,尤其是越往深里跑,越跑不動);皺著小小的眉頭依憩在美麗的旅途中(皺著眉頭,不高興;那旅途就應該 “不美麗”)。
譯文二也是錯誤的。問題一樣,完全不是漢語正確的句子:事物變化的很快,白馬依然躺在床上(白馬沒有床,況且,“事物變化快”與“白馬躺床上”有什么關系呢)。
兩個錯誤的譯文,癥結都是一樣的:把英語原文與漢語進行逐字對照,一一對譯,直譯不通,卻生搬硬套。譯文一的原文是:I get a little warm in my heart when I think of winter,I put my hand in my father's glove,I run off where the drifts get deeper,Sleeping Beauty trips me with a frown。理解中有幾個難點:drift除了“水流”,還有“積雪”的意思,很明顯,整個詩歌是在談“冬天”,跟“水流”沒有關系。這個問題,只要稍微動手,翻翻詞典,就立刻得到解決。Trips這里當動詞用,是“絆倒”的意思,而不是當名詞用。所以,正確的譯文是:每當我想到冬天,一股暖流涌上心田;戴上爸爸的手套,積雪深處,有我奔跑的蹤影;睡美人微蹙雙眉,將我絆倒。
譯文二的錯誤更明顯,其實“白馬是不可能躺在床上”。原文說:‘Cause things are gonna change so fast,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go ahead),I tell you that I'll always want you near,You say that things change, my dear”。這里只有一個理解的難點,就是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如果直譯為“白馬還在床上,白馬還在睡覺”都不妥。所以需要意譯,把英語的意思表達出來。聯(lián)系上下文,在談“冬天的感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用white horses來比喻冬天,故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是“冬天還未來臨”,而All the white horses go ahead是“冬天已經(jīng)遠去”的意思。其實,這個部分可以直譯和意譯結合起來,翻譯為:周遭如白駒過隙,變化太快;冬天還沒有到來,我想說,請守候在我身旁;你卻說,親愛的,萬事皆無常。
那么,譯文三和譯文四呢,也采用了直譯的方法,正確嗎?回答是肯定的,正確。
因為,原文中sleeping beauty是我們熟悉的童話故事,也習慣直譯為“睡美人”了;而Mirror和the Crystal Palace,則更為大多數(shù)中國人熟悉,Mirror直譯為“鏡子”,或者適當增加一層含義,意譯為“魔鏡”;the Crystal Palace則是“水晶宮”。
這樣看來,直譯和意譯沒有絕對的界限,一般的做法是:先直譯,如果譯文通順,且符合漢語習慣就可以直譯;反之,如果直譯的漢語譯文沒有邏輯,甚至是荒謬的,則需要意譯,需要準確理解原文的意思,用適當?shù)臐h語,自由靈活的把意思傳達出來。
第二篇:英語翻譯方法-直譯與意譯
英 語 翻 譯 方 法 —— 直 譯 與 意 譯
英語翻譯方法:直譯與意譯
這里所講翻譯方法是指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特點對比,分析其異同,闡述表達原文的一般規(guī)律。英、漢語結構有相同一面,漢譯時可照譯,即所謂“直譯”——既忠實原文內(nèi)容,又符合原文結構形式。但這兩種語言之間還有許多差別,如完全照譯,勢必出現(xiàn)“英化漢語”,這時就需要“意譯”,在忠實原文內(nèi)容前提下,擺脫原文結構束縛,使譯文符合漢語規(guī)范。特別要注意是:“直譯”不等于“死譯”,“意譯”也不等于“亂譯”。試比較:
1、直譯與死譯
原文結構與漢語結構是一致,照譯即可。但如果原文結構與漢語不一致,仍然采取直譯方法,就成“死譯”了。如:
①、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在某些自動化工廠,電子計算機控制整個生產(chǎn)線。(直譯)
②、The earth acts like a big magnet.地球作用著像一塊大磁鐵。(死譯)
③、Manganese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steel as silicon.錳有同樣影響在強度上像硅。(死譯)
例②、例③既不忠實原意,又不符合漢語表達方式。因此,必須運用“詞類轉換”廣成分轉換”、“詞(語)序調(diào)整”等手段使譯文通順。例②、例③應分別譯為:“地球作用像一塊大磁鐵?!薄板i像硅一樣會影響鋼強度?!?/p>
2、意譯和亂譯
只有在正確理解原文基礎上,運用相應翻譯方法以調(diào)整原文結構,用規(guī)范漢語加以表達,這才真正做到“意譯”。翻譯實踐證明,大量英語句子漢譯都要采取“意譯法”。
如果把“意譯”理解為憑主觀臆想來理解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結構,只看詞面意義,自己編造句子,勢必造成“亂譯”。如:
It is easy to compress a gas,it is just a matter of reducing the space between the molecules.Like a liquid a gas has no shape,but unlike a liquid it will expand and fill any container it is put in.氣體是很容易壓縮,這正是壓縮分子之間距離根據(jù)。氣體和液體一樣沒有形狀,但又不同于液體,氣體膨脹時會充滿任何盛放它容器。(亂譯)
例句中“亂譯”是由主觀臆想(不正確選擇詞義、任意轉換成分)造成。在這里,將matter譯成“根據(jù)”在物理學上是講不通,因為“壓縮氣體也就是減少分子之間距離”,兩者是一回事。matter應作“事情”、“問題”解。
將will expand任意轉換為時間狀語,致使不符合原義。will expand and fill應譯為“會擴張并充滿”。綜上所述,原譯文可改為“氣體很容易壓縮,那只不過是縮小分子之間距離而已。氣體和液體一樣沒有形狀,但又不同于液體,因為氣體會擴張并充滿任何盛放它容器?!?/p>
就翻譯方法而論,總來說,就是“直譯法和意譯法相結合”,又可細分為“照譯”、“詞義引伸”、“成分轉換”、“句轉成分”等譯法。
第三篇:從有趣的直譯與意譯淺談翻譯
從有趣的直譯與意譯淺談翻譯
【引言】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語言逐漸在青少年中盛行開來,其中一些傳統(tǒng)的英文翻譯更是完全被顛覆。
How are you?
怎么是你?
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
You have seed!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你有種!給你點顏色看看!
Brothers, together up!
哥們兒,給我上!
雖然這些翻譯有點荒唐,但不可否認,這也讓很多青年人記住了這些英文。而到底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翻譯這個領域甚至是文化的交流到底有益還是有害呢?誠然,如此的翻譯會帶來很大的樂趣,但久而久之是否也會抹殺了它原本的意思呢?這也就引出了兩個概念“直譯”和“意譯”。而今天要說的直譯與意譯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那種側重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的翻譯,而是將視野拓展到語言、美學、和文化等方面,基本等同于中國古代所提出的“信、達、雅”三個層次的翻譯。
朱光潛曾說過,“所謂‘直譯’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譯,有一字一句就譯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動。所謂‘意譯’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達出來,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弊g’偏重對于原文的忠實,‘意譯’偏重譯文語氣的順暢。哪一種是最妥當?shù)淖g法,人們爭執(zhí)得很厲害。依我看,直譯和意譯的分別根本不應存在。??想盡量表達原文的意思,必須盡量保存原文的語句組織。因此直譯不能不是意譯,而意譯也不能不是直譯?!?/p>
而郭沫若也曾說過,“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作性的工作,好的翻譯等于創(chuàng)作,甚至還可能超過創(chuàng)作。有時候翻譯比創(chuàng)作還要困難。創(chuàng)作要有生活體驗,翻譯卻要體驗別人所體驗的生活?!庇纱说弥g工作并非想像的那么簡單。我們先從一首古詩看起,李白的《靜夜思》相信是每一個中國人小時候必背的古詩之一,而當李白的《靜夜思》被引入西方時:
例1.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bed,床前明月光,I wondered if it were the frost on the ground.疑是地上霜。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at the full moon;and then
舉頭望明月,I dropp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away home.低頭思故鄉(xiāng)。
很簡單明了的英文翻譯,也確實是按照詩的意思表達的,但這符合原作的創(chuàng)作么?直譯是直譯了,總會覺得缺少了古詩的那種韻味。而唐詩最精華的部分不也是那一份蘊含在詩中的意境么。故而,翻譯的“信”固然重要,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精髓而言,“達”和“雅”也一樣重要。而譯者因為水平或是其他種種原因,不能完全表達原作者想表達的那種意蘊,這也是翻譯的難點所在。誠如所言,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家必定在國學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而當其在引入一種文化或者推出一種文化時,必須同時對兩個國家的語言環(huán)境,文化氛圍等都
有很深刻的理解。如此才能更好的把握兩種語言、兩個民族的交流。當然也有直譯的正面例子,諸如“攤牌”譯為“show one’s cards”、“揭開新的一頁”譯為“turn over a new leaf”、“紙老虎”譯為“papertiger”、“丟面子”譯為“to lose one’s face”、“留面子”譯為“to save one’s face”等等,這些詞語的用法被大家所認同,并能很好的運用在生活或是政壇中。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魯迅先生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翻譯家,而為何他的譯作卻很少被提及?不是因為不忠實原文,而是太過于忠實原文,直譯的太過于執(zhí)著而導致了“硬譯”,從而使讀者很難去把握另一個民族的習俗及文化。固然忠實原文是對讀者一個負責任的態(tài)度,但不可太固執(zhí)于原文,有時候創(chuàng)新,用自己本民族容易理解的語言來另說原文的時候也是一種必須的嘗試。
施萊爾馬赫曾指出, 對于不同的譯者,一般存在兩種翻譯形式,“一種是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 而引導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 而引導作者去接近讀者?!鼻耙环N說法可以視為直譯,需要讀者自己做出大量工作去理解譯者翻譯出來的文字,而后一種說法則可視為意譯,是譯者通過自己對兩個民族的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將其轉化為本國文化,從而讓讀者較為容易接受和理解。
以譯入語為中心的翻譯追求譯文符合譯入語語言及文化規(guī)范, 較好地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易于使讀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況下便可達到最佳語境效果。而對于讀者這個群體的差異性也可以有不同的翻譯。如張谷若在翻譯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 Ur bervilles)時,對于其中運用了大量的威塞克斯方言(Wessex dialect)的情況,張谷若用山東方言來翻譯:
例2.-Oh, thatps all!.said Tess.-You couldnpt ex pect her to throw her arms
roundpee, an.to kiss and callpee all at once..T ess looked out of the w indow.-I w ould rather stay here w ith father and you.,she said.-But w hy?.-Ipd rather not tell you w hy, mother;indeed, I
donpt quite know w hy..(Har dy, 1994: 85-86)
“ 哦, 就是這幾句話嗎?”
“怎么? 她哪能一下就把你抱上鍋, 撮上炕的哪?”
苔絲往窗外望去。
“ 我還是跟著你和爹在家里好?!?/p>
“為什么?”
“ 我想我不必告訴你為什么, 媽。說實在的,我自己也不十分清楚。”(哈代, 1957: 63)
這幾句翻譯中帶著明顯的方言色彩,但讀者并不會覺得低俗或者粗魯,須知這是苔絲和她母親之間的一段對話, 可以看出, 兩人的語言有明顯不同。苔絲說的是標準英語, 因為她“跟一個倫敦畢業(yè)的女教師已經(jīng)念完了六年級”;而她母親德北太太說的則是方言, 因為她“說的總是土話”, 她的語音很不標準。這從“pee” 和“ an.” 等縮寫形式可以看得出來;她用的詞匯也很特別, 用“hee” 來指代第二人稱, 而且念成了“pee”張譯文中于是也用標準的漢語譯苔絲的話, 而在她母親的話里用了“抱上鍋, 撮上炕”這個方言詞匯。山東方言的出現(xiàn)也正好體現(xiàn)了母女倆的對話特點,從而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說是一種很巧妙的處理方法。
當然,翻譯也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意譯表現(xiàn)不出原作者想要保留的語言特色,從而喪失了原作者想保留的色彩。
下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原文和中西譯者根據(jù)不同翻譯方法翻譯的結果:
例3.問從途。曰:“南行十里即泰興縣城?!?沈復, 1999: 164)
I asked them for directions and they told me that I was to go straight south for ten li until I should reach Taihing City.(Lin Yutang, 1999: 165)
I asked them the way ,“Go south about threemiles”, one of them directed me,“ when you reachthe city of Tai-hsing.”(ShirleyM.Black, 1959: 92)
例4.秦仲義:不能這么說, 我那點威風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來了!哈哈哈!
龐太監(jiān):說得好, 咱們就八仙過海, 各顯其能吧!哈哈哈!
QIN ZHONGYI: Not so, not so.What littleprestige I have pales in your presence.(Laughs heartily)EUNUCH PANG: Nicely said.Like the Eight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we each have our own strengths, eh?(Laughs heartily)(霍華譯本: P49)
Qin Zhongyi: Well, I wouldn’t say that.What little influence I may wield won’t go far in your presence.Ha!Ha!Ha!
Eunuch Pang :Well said!Let’s both try our best, and see what happens.Ha!Ha!Ha!(英若誠譯本: P41)
例3出自《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的自傳,這兩種翻譯都能表達原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林語堂直接按照原文,將“里”音譯為“Li”,很好的保留了那種韻味,而布萊克將中國的里轉化為英國的長度單位,剝奪了其原本的民族色彩。例4出自老舍的《茶館》,例子中老舍先生用到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個富有中國特色的詞語。英若誠先生為了方便觀眾理解, 采用了意譯手法, 省略了極具文化內(nèi)涵的諺語, 把意思用英語中類似的詞語解釋給觀眾;而霍華則盡可能地保留了漢語的文化內(nèi)涵, 盡管外國觀眾可能需要仔細來了解, 但異域文化的新鮮及特點準確的傳遞到了西方。
可知翻譯并非一件簡單的事,直譯和意譯也并沒有明確的限定,譯者必須根據(jù)不同語境和文化環(huán)境,做出不同的翻譯,同時也必須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從而更好、更準確的進行翻譯工作。在當今開放和交流的大背景下, 我們必須意識到保留異質文化特色的重要性, 因而對異質文化采取越來越寬容的態(tài)度, 通過恰到好處的直譯與意譯結合的方法更好地去翻譯,為文化之間的對話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談翻譯》(1946)
[2]談文學翻譯工作(在全國文學翻譯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郭沫若(1954.08.29)
[3]施萊爾馬赫《論翻譯的方法》一文中
[4]張谷若.譯者自序[ A].哈代.《德伯家的苔絲》[M ].張谷若譯.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5.1-3.[5]Har dy, Thomas.Tess of the dpUr berv illes [M].Beijing:Foreign Lang uage Press, 1994.[6]托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M].張谷若譯.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7.[7]沈復.《浮生六記》[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8]董暉.老到圓熟出神入化———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文賞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2,(3):11-15.
第四篇:作文警句與一些例子范文
例1 直面失敗
人的一生,誰也逃避不了挫折和失敗。因為失敗,有的人或許會一蹶不振,成天長吁短嘆愁眉苦臉茶飯無味,最終頹唐沉淪被失敗擊垮;有的人或許會怨天尤人.把失敗歸咎于命運或社會;也有人會冷靜下來,捫心自問追根求源,找出自己失敗的關鍵所在,然后坦然地接受了失敗,并把失敗化為前進的動力。
有句格言,大意是:不怕摔跟頭,就怕摔下去不能站起來。這格言,我們許多人都能夠理解,但有多少人能夠這樣去做呢?失敗其實是檢驗我們堅強與脆弱的一面鏡子,是促使我們走向成熟的催化劑。它是我們生活中的陰云慘霧,也是磨煉我們堅強意志的礪石。
直面失敗,就是直面我們的思想,我們要在突然來臨的失敗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絕不能被失敗擊倒,喪失了斗志進而自暴自棄。
直面失敗,就是我們用笑容來覆蓋我們心靈的傷痕。我們微笑,是因為我們斗志不滅;我們微笑,是因為我們的青春激蕩著熱情;我們微笑,是因為我們懂得人生的道路上除了有鮮花與掌聲,也有沼澤和陷阱。
直面失敗,你才有懸崖勒馬,改變你錯誤的抉擇,重新選擇目標,重新調(diào)整方位,用我們的堅強與毅力和未來再作一次拼搏。
直面失敗,趕走心靈上空彌漫的陰云慘霧,擦去我們寫在臉上的憂傷,然后唱著鄭智化的歌: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繼續(xù)趕我們的路。
讓我們直面失敗,直面坎坷,蔑視這生活中的絆腳石吧!
例2 失敗
(一)楚漢相爭,大小戰(zhàn)役數(shù)百,劉邦屢戰(zhàn)屢敗,危急之時以致一騎獨遁,然而最后.劉邦逼得項羽自刎烏江。盡管后人對這位帝王頗有微詞,但我認為他能在一次次失敗中,吸取教訓,愈戰(zhàn)愈勇,終成帝業(yè),不失為一代人杰。——失敗是一種成長。
(二)“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曾敗到何種地步?為夫差駕車,為一馬夫!而他卻能忍辱負重,回國后臥薪嘗膽之外,還令人在宮門外,每日見到他都高唱:“勾踐啊!你難道忘了恥辱嗎?”
正是這種臥薪嘗膽的決心,使他打敗了吳國,雄霸一方。——失敗是一種決絕。
(三)有一位老人,53歲,政府已嫌他老了,早早送來撫養(yǎng)金。他生意失敗,窮困潦倒,妻子離異,苦不堪言。然而,他沒有垂下雙手,而是握緊拳,舉起手,用強而有力的姿勢說:“我不甘心!”然后用一筆退休金辦起了快餐店,而他,就是今日聞名于世的肯德基連鎖店的創(chuàng)始人。——失敗是一份創(chuàng)業(yè)的宣言。
(四)名落孫山,落寞乘船。想著數(shù)年寒窗艱辛,卻落得孤寂歸鄉(xiāng)的下場。行至姑蘇,來到寒山寺,領悟了人生,放下了心頭陰影,卻揚起了蓬勃的詩情——說到這里,大家已經(jīng)知道,我說的是張繼和他的《楓撟夜泊》?!∈且皇浊Ч沤^唱。
(五)我又想起了蘇東坡,一個曾經(jīng)風光一時的大名人,才華橫溢,身邊除了贊譽還是贊譽。
當他從“成功”的頂峰跌落而下,一直摔到了黃州赤壁,稍稍做了調(diào)整,就用《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向世人宣告了他的
(六)高聳的珠穆朗瑪峰是偉峻的,因為它埋葬了無數(shù)前來朝拜者的尸骨;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是意義巨大的,因為有“挑戰(zhàn)者”號的隕落;橫渡太平洋的航道是威嚴的,因為它淹沒了無數(shù)的渡海探險者?!∈浅晒Φ囊r托。
(七)廢墟也是一種美——一種殘缺的美,它昭示著失敗,激勵著成功。
因而圓明園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奮斗;耶路撒冷的“哭墻”激勵著猶太民族的奮斗。——失敗是一種鞭策。
面對著這些失敗,這些遺憾而偉大的失敗,我們應當靜·心思考了:我們的“失敗”還能稱之為“失敗”嗎?還應當為它注上“氣餒”嗎?
例3平靜如金
鳥兒的雙翼劃過了天空,平靜的蹤跡便留在了天空;
魚兒的尾巴搖進了水草,平靜的蹤跡便留在了水底;
我的眼睛映入了三個故事,平靜的蹤跡便留在了我的心靈:
(一)梵志持花獻佛,佛云:“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又道:“放下?!辫笾居址畔铝擞沂种ā7疬€是說:“放下?!辫笾镜溃骸拔沂种兄ǘ家逊畔铝?,還有何可放?”佛曰:“放下你的外六塵、內(nèi)六根、中六識,一直舍去,舍至無可舍處,是汝放生命處。”這是一則禪語。本意是說心靈愈是平靜,愈是樸素自然,愈容易修得正果,大徹大悟。
我常想象著如梵志般見佛,只不過右手持“成”,左手持“敗”。想我放下成敗,放下外六塵、內(nèi)六根、中六識之時,成功之花必已在心間綻放。
古龍說:“越是怕死的人往往越容易死;越是不怕死的人卻往往不會死。”越是害怕失敗、渴望成功的人也許越容易與成功擦肩。
(二)1914年冬季的一天,一場大火燒著了愛迪生的實驗室,這無疑意味著,他操勞一生才得到的多項研究成果將在無情的大火中化為灰燼。當大火燒得最兇時,愛迪生的兒子發(fā)了瘋似的在滾滾濃煙中尋找著父親。他看到了什么呢?67歲的愛迪生正平靜地看著大火,任滿頭的白發(fā)在冷風中飛揚。他極其平靜地對兒子說:“快!快去叫你媽媽,她恐怕一輩子都見不到這樣的場面。”
讀著這則故事,我不覺怦然驚動:平靜原來是一種勇氣。
只有平靜的心靈,才有勇氣面對挫折,把失望看作是“生活的調(diào)味劑”,才能經(jīng)受住生活的打擊,從而盡情地享受生命。
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正因為他有平靜的心靈。
平靜而生的勇氣,如此壯麗。
(三)諸葛孔明被司馬仲達追得急了,便打開了城門,還坐在城頭上彈琴。謀士勸仲達直搗黃龍,仲達日:“爾聽孔明之琴聲,悠悠然如高山流水,心定如山,必有依靠。退!”于是,大軍如潮,來去匆匆,孔明逃過了一劫。
“心定如山”,換句話說,就是“平靜如水”??梢姡届o也是一種智慧。
出擊時,心靈平靜,才能看準時機,一擊必中。“小李飛刀”便是理想化的形象。
防守時,心靈平靜,才能迷敵心目,捕捉戰(zhàn)機?!翱酌骺粘峭酥龠_”是一理想化的例子。而在現(xiàn)實當中,許許多多成功的例子背后,也必有一顆平靜的、無牽無掛的心靈以及由平靜而生的智慧。
三篇文章均屬議論文,但寫法又各不相同。例l在提出議論的話題后,開始全方位多角度闡述該如何面對挫折失敗?;蛞茫虮扔?,或運用因果句,或運用排比句,從正確的對待挫折失敗的方法、作用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論述,可謂段段精警,處處深透。
例2采用了“腳注”這一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全文共由七個事例構成,而七個事例的每一個“腳注”都是一個警句,它們或從失敗本身的作用,或從失敗與成功的關系上,通過不同角度揭示了“失敗”的作用。而這一切又都是為結尾鋪墊蓄勢,最后由分到總,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論證。無論是從結構形式上,還是從警句作結的寫法上,都值得我們學習模仿。
例3雖也是議論文,但更多的則是形象化的敘述,這是一種以具體陳述替代理性觀點、化抽象為形象的特殊寫法。
三個故事后則是由警句組成的點評,它們與前兩篇文章又有所不同.它是結合引用,闡述了平靜在勝與敗中的作用二寫得既形象深刻,又生動具體。
警句的幾種表達方式:
1.富于綜合性的警句
它是指能把很多的事實或很復雜的道理,用非常簡潔、非常有力的句子概括出來的句子。因其有著很強的概括性與綜合性,可給讀者留下極深刻的啟迪。此類警句,常用于一段、一層或一篇文章的末尾,它既是對上文主旨的歸納概括,又可引發(fā)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加深對事物本質的思考,讓人從中悟出更深刻的含義?!赌_注失敗》《平靜如金》都是此類寫法。
2.含有哲學觀點的警句
要使警句寫得深刻精辟,應有意識地運用哲學觀點對所寫之事進行歸納概括?,F(xiàn)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發(fā)展與靜止、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與轉化等哲學觀點均能揭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本質屬性,文章一旦以哲學觀點為統(tǒng)帥,它便會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充滿思辨的色彩,使語言富有哲理的雋永。例如:
失敗固然可惜,卻可以通向成功;成功固然可喜,卻容易淪為失敗。世上沒有恒常的失敗,也一定沒有永遠的成功。所以我們在失敗中不要失去向上的信心,在成功中更不要失去警醒的心。
此段文字便因運用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與轉化的哲學觀點,使得成功與失敗的關系被闡釋得極為精辟、辯證,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3.借用其他修辭手法的警句
比喻、借代、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都可啟發(fā)讀者的想象,所以運用它們來撰寫警句,可引發(fā)讀者的思索,加深讀者對事理的深入認識。例如比喻,因為本體與喻體間必須具有相似點,所以它可引發(fā)相似聯(lián)想;又因其用打比方的方法進行表達,所以它又可使深奧復雜的道理,變得形象生動既然是生動的說法,不是刻板的說理,所以它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因為它可以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想象,所以它可以啟發(fā)讀者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的思考,從而使讀者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例如:
當你的心是燈時,世界很大;當你的心是輪太陽時,世界就變小了。
這里的“燈”與“太陽”,既是比喻,又是對比。但這兩種不同心態(tài)帶來的兩種不同結果,卻可引發(fā)種種思索,比如當我們被誤解需要對人寬容時,當我們索取與奉獻時,當我們知識面的寬窄影響了認知的視野時??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都可以從中引發(fā)出各自的思考。
4.看似矛盾實不矛盾的警句
有些警句,從字面上看似乎自相矛盾,但仔細一想,不但不矛盾,反而還很有深意,這類警句,同學們最為熟知的應屬臧克家的《有的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活著的人死了,死了的人卻活著,這看似矛盾,但仔細想想,那些賣國求榮的人、那些魚肉欺詐百姓的人、那些敗壞墮落違背人民利益的人,他們雖然活著,可卻是行尸走肉,毫無價值,等于死了;那些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為事業(yè)而鞠躬盡瘁英勇獻身的人,他們的功績永存、事業(yè)永存,精神永存,他們雖死猶生,在人民的口中和心中,他們等于還活著。
這類警句,因其字面上有些矛盾,讀者非用心去想不可,所以可加深讀者的思索。不妨再看幾例:
①一個人最大的破產(chǎn)是絕望,最大的資產(chǎn)是希望。
②你出生的時候,你哭著,周圍的人笑著;你逝去的時候,你笑著,而周圍的人在哭!
③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④沒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別人的幫助,也沒有人窮得不能在某方面給他.人幫助。
⑤雕欄玉砌應猶在,古老的文明之墻上,用摩登的油漆寫著斗大的“拆”字。它有著鮮明的白色,我卻看到了黑暗。
⑥好人常以壞的結果警誡他人,壞人常以好的口實欺騙他人。
⑦意識,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以上句子中的反義詞,對立統(tǒng)一,相反相成,使句子的意義更加深刻,引人深思,耐人尋味,富有哲理。同學們不妨仿照這一語言形式去創(chuàng)寫警句。但要注意,這類警句必須
高考作文精彩語段:
1.農(nóng)誤地一時,則自誤一年。人不信于一時,則不信于一世。(2001·全國·優(yōu)秀《與誠信同行》)
2.棄信則無得,無誠則有失。(2001·全國·優(yōu)秀《誠信的內(nèi)涵》)
3.誠信是人生的支點,亦是我為人的準則。所謂出色人生,即是誠實守信,熱愛生活。(2001·全國·優(yōu)秀《出色人生的定義》)
4.選擇是歌,真誠作曲,愛心吟唱!(2002·全國·優(yōu)秀《選擇》)
5.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劃亮的光華,飛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與熱,人主的永恒源于一次次選擇。(2002·全國·優(yōu)秀《選擇永恒》)
6.用感性賦予理性以靈性,用理性鑄造感情的肌骨。(2003·全國·優(yōu)秀《猛虎與薔薇》)
7.情與理相伴而生,互為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顯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2003·全國·優(yōu)秀《情與理》)
8.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里;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里。(2004·全國·滿分《我心依舊》)
9.忘記使我們懂得寬容,銘記讓我們學會感恩,忘記與銘記之間我們擁有了快樂與真諦。經(jīng)常翻曬自己的回憶吧,在陽光的洗禮中,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歷史是深刻的告白,生活是澄澈的詮釋。(2005·全國·優(yōu)秀《銘記與忘記》)
10.父親走了,帶著對他兒子的深深掛念;父親走了,遺留給他兒子永無償還的心情。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這是稍縱即逝的眷戀,這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這是成千古恨的往事。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2005·浙江·優(yōu)秀《“一枝一葉一世界”的解讀》)
11.蕓蕓眾生,平凡而不平庸;莘莘學子,平淡但不平常。(2006·安徽·滿分《讀董橋》)
名人名言精彩選段:
1.世界上最長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2.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則是慢性自殺。(列寧)
3.如果我們能支配我們的財富,我們就會富裕而自由;如果我們的財富支配了我們,我們就會真正地貧窮。(亞當·斯密)
4.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莎士比亞)
5.成功之花,人們驚慕她現(xiàn)在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6.對待知識就要像對待糧食一樣,我們活著不是為了知識征如活著不是為了吃飯一樣。(羅斯金)
7.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的人把它草草翻過,聰明的人把它細細閱讀。(保羅)
8.楚蘭生森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而變節(jié)。(子路)
9.金錢是愚者的帷幕,可以將他的缺點遮蔽起來。(非爾登)
10.今天你如果不生在未來,那么,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彼得·伊利亞德)
美文佳作精彩語段:
1.生于平庸,死于平庸,是人類最大的悲劇。我們需要對平庸說一聲“不”。成功的桂冠,從來就只鐘情于那些不安于平庸,沖破桎梏的勇者。
我終于明白古人創(chuàng)造夸父逐日道渴而死的神話的意義了。從未有人想過去摘取那天空中可望不可即、光熱無限的太陽,而夸父正是不安于平庸的一個,雖然他倒在追日的途中,但誰又能說,他不是成功者呢?他臨死拋出的手杖,化為鄧林,為后來的追日者庇蔭,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神話。如若為土,為什么不能是山岡?
如若為水,為什么不能是海洋?如若為樹林,為什么不能是白楊?如若為風景,為什么不能黯淡了所有風光?
遷就平庸,可能會離艱險的急流遠一點,但同時,惰性就多一點,沖勁就少一點,成功的希望就渺茫一點。
世界是不完美的,正因為這樣,才有無數(shù)為追求完美,逃離平庸的先人。
每個人腳下都有一方土,但并非每個人都有一條路。
不再遷就,走向成功,從拒絕平庸開始!(《遷就平庸就是毀滅成功》)
2.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
教育家說:沉默是一種智慧。
是的,沉默與思索孿生。它使人深沉,而深沉的人更趨成熟。
是的,沉默即是力量。它使人充實,而充實的生命才會永遠年輕。
有人以為:麻木是沉默;蔑視是沉默;昏睡是沉默。
不,這些都不是沉默。沉默是臨產(chǎn)前的母腹中的胎動;沉默是春寒里芽苞中萌生的新綠;沉默是火山噴發(fā)前在地下運行的巖漿。
朋友,我們這一代正需要沉默。因為:沉默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品格。如果沒有沉默,就沒有孕育,就沒有震蕩,就沒有突破。
太陽不語,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是一種高遠;大地不語,是一種廣博。
朋友,在這坎坷、曲折、布滿荊棘、浪濤的人生道路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受挫折后的態(tài)度。此時,你要學會沉默,在沉默中鎮(zhèn)定,在沉默中反省,在沉默中堅強,在沉默中撞擊新的火花。
朋友,當你成功時,不可驕傲。此時更應沉默,在沉默中冷靜,在沉默中回首,在沉默中尋找新起點,確立新的目標。
有人以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比沉默更具魅力,其實未必。你可曾聽人說:語言是銀,沉默是金。語言是一時的,沉默是永久的。其實就語言和沉默二者相比而言,沉默和語言是和諧一致、相輔相成的。如果語言是花,沉默就是它的種子;如果語言是樹,沉默就是它的根須。
正像剛健往往蘊含在無情的表情中,頑強常常深藏在無望的希望中一樣,尊嚴時時常駐在深刻的沉默中。
蛾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終于把飛的夢幻變成現(xiàn)實;大海在沉默了一度之后,終于把驚濤的壯觀推出了地平線。年輕的朋友們,難道我們在沉默之后能不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嗎?(彭玉森《沉默》)
3.失敗者箴言
①在人生這部雄渾的交響曲中,失敗常常被譜作第一樂章。如果想躲開失敗避開挑戰(zhàn),那只能離成功之門更遠。
②胸懷大志的人視失敗如財富,他們在接受失敗的時候,也完成了靈魂的拓展與升華;意志脆弱者視失敗為畏途,他們往往拒絕失敗的時候,也拒絕了成功。
③失敗,無論多大的失敗,也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經(jīng)歷而已。因此,成功時不要過分炫耀,失敗時也不要過分悲觀,人生之路長著哩!
④失敗固然不是成功,但在失敗之時能接受教訓,信心百倍地重新開始再次投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很大的成功。
⑤人人都有過失敗,不同的是:強者的可貴在于失敗后奮起,懦夫的可悲在于失敗后頹廢。
⑥失敗,我曾嘗過它苦澀的滋味,嘗得多了竟也品味出甜在其中。它曾為心靈帶來創(chuàng)傷,卻也給信念播撒希望的火種。
⑦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從未品嘗過成功的喜悅,也從未品嘗過失敗的苦惱,那么你的生命也許是在乎庸無為中度過的。
⑧失敗不是篩子,但它能濾去你的幼稚和不切實際的臆想,使你少些單純多些成熟,少些脆弱多些堅強。
⑨向往成功卻不愿與失敗交手,恰如要成為一名游泳能手卻整天只會在岸上比劃一樣不切實際。
⑩祈望成功之路沒有失敗那是一廂情愿。在強者眼里,失敗不是阻擋前進的障礙,而是助己攀登的階梯。
11成功像水,是對所耕耘土地盼滋潤而不是永久的收獲;失敗如風,是對理想雙翼的測驗,而不是無底的深淵。
12一次失敗只能使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失去,但其中包含的敢于失敗的勇氣,可以創(chuàng)造一百次成功的可能。
14失敗的打擊也許是難以忍受的。但誰能忍受得了,誰就有希望獲得成功。那些只會憧憬美好的成功,卻經(jīng)不起失敗考驗的人,是絕不會有成就的。
真正可悲的不是那些總是失敗的人,而是那些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的人。
15奮斗有可能失敗,但不愿奮斗便是最大的失敗。
16不經(jīng)艱辛努力而得到的成功,即使是一次。也要比一百次的失敗還不幸。
17當你因害怕失敗而喪失追求的勇氣時,你已經(jīng)失敗了一次。
18成功的殿堂由無數(shù)次失敗奠基。失敗一次,努力一次,回過頭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又向成功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19成功是對執(zhí)著者的一種饋贈;失敗是對追求者的一種考驗。
20你如果能將一部分獻給成功者的鮮花獻給失敗者,那么這世界上會有更多成功的曙光。
第五篇:短評與讀后感語文觀摩課教案
目的:
1、什么是議論
2、短評與讀后感
重點:短評與讀后感的區(qū)別
難點:如何有深度,有創(chuàng)新
教法:討論與例證相結合課時:一課時
講授內(nèi)容:
一、什么是議論
舉例:“聽課的人真多,我不喜歡老師聽課,耽誤我們。”
分析:這句話就是一個判斷,是對聽課的一種認識和看法,這就是議論。換句話說,議論就是一個人對事物的判斷,反映一個人的看法、認識與見解。
二、討論本次作文
1、短評:就是對人和事物進行簡短的評論。
我們常寫的是文藝短評。那么,文藝短評怎樣寫呢?
第一部分
先對所評作品作必要的概括介紹。
介紹什么,怎樣介紹,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需要簡短介紹作者。寫作時間,背景,再介紹主要內(nèi)容,讓讀者對所評作品有個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
發(fā)表評論。
一篇文章可評的地方很多,諸如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語言特色等都可以作為評論對象。由于平時作文時受時間和字數(shù)限制,因此要注意評論重點。既可評論思想內(nèi)容,也可評論表現(xiàn)手法,還可以評論某個人物,某個情節(jié)或某點獨特之處。
問題越集中,越能評深評透。舉例某個學生的作文。
當然,也有例外。如。對短詩的評論,有時需要一字一句的分析。比如,短評《一首極盡寂寞的千古絕唱》。
總之,這一部分,要有觀點,有論據(jù)。所謂觀點,就是議論性的句子,就是對作品的某種認識、看法,而論據(jù)就是從作品中摘出的能支持觀點的那些材料。
第三部分
一般是指出不足或概括點出作品的價值和意義。
例如,《大膽想象一脈相承》等。
三、寫短評還要注意以下幾點才能寫深寫好:
1、要認真讀懂作品,把握作品的主旨和突出特點,這是前提。
2、要力求新穎---發(fā)別人未發(fā)或者比別人更深刻。
3、要實事求是,不能無原則的隨意拔高或吹捧,也不可隨意貶低和謾罵。要辨證的看問題
例1,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罵林紓是“選學妖孽,桐城謬種”(實際上,林紓的一百多部林譯小說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最早的《茶花女》就是他引進的)。
例2:有人評價《康熙大帝》填補了歷史小說的空白----拔高了。有人評價某一篇文章的發(fā)表是文藝白花園的一朵奇葩,--充其量是一朵小花而已。
4、語言上要簡潔準確,在引證時注意避免大段的照抄原文。如,三類文的對《?;丶铱纯础返姆治觯ㄟ@一點,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而需要經(jīng)常的訓練語言。
四、讀后感(感想類議論文)就是讀作品后的啟示或感想。
1、讀后感的結構
讀---讀作品,屬于記敘或說明
議---提煉觀點,屬于分析議論
聯(lián)---聯(lián)系現(xiàn)實、自我(多是材料之外),常是敘議結合結---結論,明確觀點,深化補充觀點
2、寫好寫深需注意:
運用恰當?shù)恼撟C方法是關鍵,也就是擺事實講道理。
最常用的論證方法是例證法和對比法
沒有例證,論點缺少說服力(常說事實勝于雄辯);
沒有對比,論證很難深刻全面。
五、二者的關系
本次作文有混淆的情況:讀后感和短評混為一潭。
1、相同
都是以讀為前提,形式上都是概述、引用等,都是談讀后的看法。
2、不同
讀后感需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論據(jù)多在作品(或材料)之外,主要談作品對自己的啟示。(“聯(lián)”的內(nèi)容多)
而短評主要談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看法,也就是說文藝短評的內(nèi)容僅限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而證明論點的根據(jù)多引自作品本身。
總之,感想類議論文“感”在于主觀,評論類議論文“評”在于客觀。例如,《閱讀》上的小說與雜文的評析。
另外,題目擬定也不同。命題最好是觀點。
舉例(略)
六、練習:
1、對老師聽課這一行為擬一個感想類議論文題目和評論類議論文題目。
2、查看本次作文,那是讀后感,哪是短評?有無張冠李戴的作文。
七、總結(略)。
八、作業(yè)布置:
1、整理本節(jié)所講內(nèi)容;
2、本次作文差的重寫一篇。
九、板書設計:
短評:
1、結構
概括介紹
發(fā)表評論
價值意義
2、寫好注意
a--讀懂作品:主旨、特點
b--新穎
c--實事求是
d--簡介(避免大段摘抄)
同:讀(敘)與看法(議)
異:短評——對作品的看法,論據(jù)是作品本身
(客觀)僅限思想性、藝術性
擬題:評(析)----
讀后感關鍵“聯(lián)”現(xiàn)實,論據(jù)在作品之外
擬題:讀----有感(由***想到的)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