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外國文學名篇總目

      時間:2019-05-13 01:04:44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外國文學名篇總目》,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外國文學名篇總目》。

      第一篇:外國文學名篇總目

      古希臘:

      荷馬史詩.伊索寓言

      英國:

      威尼斯商人麥克白羅米歐與朱莉葉哈姆雷特(莎士比亞)魯濱遜漂流記(笛福).格列佛游記(斯威福特)

      唐璜(拜倫)

      傲慢與偏見(簡.奧斯?。?簡愛(夏綠蒂.勃朗特).雙城記(狄更斯).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

      苔絲卡斯特橋市長(哈代)

      查泰來夫人的情人(勞倫斯).蠅王(威廉.戈爾?。?/p>

      荒原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艾略特).尤利西斯(喬伊斯)

      法國:

      巨人傳(拉博雷)

      偽君子(莫里哀).懺悔錄(盧梭)

      基督山伯爵(大仲馬).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雨果).茶花女(小仲馬)卡門(梅里美).紅與黑(斯湯達).包法利夫人(福樓拜).高老頭(巴爾扎克)

      羊脂球漂亮朋友(莫泊桑)

      約翰.克利斯多夫(羅曼.羅蘭)

      惡之花(波德萊爾).等待戈多(貝克特)緊閉(薩特)

      德國:

      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歌德).陰謀與愛情(席勒)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海涅).格林童話

      西線無戰(zhàn)事(雷馬克).荒原狼(海爾曼.黑塞)

      俄蘇:

      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

      死魂靈欽差大臣(果戈里).父與子(屠格涅夫)

      罪與罰(陀斯妥耶夫斯基).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列夫.托爾斯泰).套中人(契訶夫)

      靜靜的頓河(肖洛霍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甫斯基).苦難的歷程(阿.托爾斯泰).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高爾基)

      美國:

      怪異故事集(愛倫.坡).紅字(霍桑).草葉集(惠特曼).白鯨(赫爾曼.麥爾維爾)

      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芬恩歷險記(馬克.吐溫).馬丁.伊登(杰克.倫敦)

      美國的悲?。ǖ氯R塞).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海明威)

      喧嘩與騷動(??思{).飄(米切爾)

      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海勒)

      歐美其他國家:

      意大利:

      神曲(但?。?十日談(薄伽丘)

      西班牙: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

      挪威:

      玩偶之家(易卜生)

      丹麥:

      安徒生童話

      奧地利:

      變形記(卡夫卡)

      捷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哥倫比亞: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

      亞非國家:

      阿拉伯:

      一千零一夜

      印度:

      沙恭達羅(迦梨陀娑).吉檀迦利(泰戈爾)日本:

      源氏物語(紫氏部).伊豆的舞女雪國(川端康成)

      第二篇:明史研究總目

      《明史研究》總目(1-8輯)

      高壽仙

      2004-09-21 02:22:15 閱讀

      摘自史學評論網(wǎng)

      7913 次

      [編者按]《明史研究》是中國明史學會主辦的一份不定期刊物,1991年創(chuàng)刊,到今年已出版8輯。受中國明史學會委托,筆者將8輯目錄整理成電子文本,在史學評論網(wǎng)(http: historicalreview.jianwangzhan.com)上發(fā)布,以使學界了解本刊已發(fā)表的論文情況。

      高壽仙

      2004年8月31日

      第1輯

      《明史研究》創(chuàng)刊祝詞

      白壽彝、王毓銓、魏斐德、山根幸夫、田中正俊、鶴見尚弘 戶役田述略

      王毓銓 論明代封建土地關系

      李文治 明代的寄莊

      韓大成

      明萬歷《山西丈地簡明文冊》考釋

      張海瀛 再談火佃

      彭超

      弘治九年抄錄魚鱗歸戶號簿考

      欒成顯 明代鹽業(yè)蕩地考察

      劉淼 朱元璋的佛教政策

      陳高華

      從《圣學心法》看明成祖朱棣的治國理想

      毛佩琦 讀《明武宗實錄》條記

      李洵 論解縉

      商傳

      論明末遼東總兵李成梁

      孫文良 張獻忠“谷城受撫”評析

      張顯清 明代科舉制度述論

      張德信 明代鄉(xiāng)里組織初探

      王昊 朱元璋與鳳陽歌

      白振亞 明代的樂戶

      張正明 明清俗文化的傳播

      姜士彬 明“靖難之役”與朝鮮

      樸元熇 晚明的尚武精神

      陳寶良

      讀史札記

      明初諱元說析辨

      張和平

      附錄

      明史研究論著索引(1990)

      薛惠引

      第2輯

      明末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與文化藝術的發(fā)展

      謝國楨遺稿 皓首盡瘁 史壇垂芳——謝國楨先生傳略

      韋祖輝

      《瓜蒂庵書目》與《剛主題跋》——深切懷念謝國楨先生

      林甘泉 懷念謝剛主先生

      李學勤

      文章·風范·長者——懷念謝國楨先生

      劉重日 憶隨剛主師江浙訪書

      商傳、任道斌 “三不”見為人——追懷剛主師

      姜緯堂 謝國楨先生的兩首詩

      雷夢水 回憶謝剛主先生

      馬春懷 明清徽州畝產(chǎn)量蠡測

      周紹泉 明代前期至中期財政儲存研究

      田培棟 明代漕糧折征的形式及原因

      鮑彥邦

      明末江南鄉(xiāng)紳的家庭經(jīng)濟——關于南潯莊氏的家規(guī)

      (日)濱島敦俊 略論仁宣時期中樞權力結構的變化

      郭厚安 內(nèi)閣權力與明代政治

      譚天星 論明代地方監(jiān)察制度的演變

      王世華 明代謫寓遼東流人研究

      楊旸、梁德、洪云 傅安西使與明初中西陸路交通的暢達

      萬明 明代與中亞諸國的交往

      沈定平宋應星的軍事思想

      南炳文 虞胤、韓昭宣起義與傅山

      何齡修

      《大明成化年鎮(zhèn)番衛(wèi)軍民屯田圖》疏正

      吳景山 新發(fā)現(xiàn)的萬歷《繁峙縣志》研究

      李裕民

      書訊 明史園地中又一奇葩——評張顯清著《嚴嵩傳》//張德信 《明史研究專刊》第十期簡介

      鮑龍

      學會動態(tài)

      明代文化學術討論會在山東曲阜召開

      附錄

      1991年明史研究論著目錄

      鞏華陽

      第3輯

      簡論明皇朝保護江南重賦區(qū)的若干重要政策

      林金樹 明代馬戶述論

      李濟賢

      明中后期對市場貿(mào)易的法律管理

      姜曉萍 龍骨車與農(nóng)民

      (日)田中正俊、鶴見尚弘 明朝軍隊的編制與領導體制

      方志遠 明朝前期學官制度述論

      戰(zhàn)繼發(fā) 明代的武舉制度

      晁中辰、陳風路 明代的保甲與火甲

      陳寶良 王守仁與南贛鄉(xiāng)約

      曹國慶

      明中葉以來徽州爭訟和民俗健訟問題探論

      卞利 論晚明社會的奢靡之風

      暴鴻昌 明代王學在北方的傳播

      呂景琳 論王夫之的理欲合性說

      王廷元

      明代茶人集團的社會組織——以茶會類型為例

      (臺灣)吳智和 試論景泰帝朱祁鈺

      尹選波 明代諸王府規(guī)制述略

      若亞

      明末北直清流派的構成及其反閹黨斗爭

      張顯清

      “天崩地陷”時代的真實寫照——全祖望《續(xù)甬上耆舊詩》中保存的晚明文獻明代前后農(nóng)民領袖稱十八子考釋——兼論古讖李氏當王與農(nóng)民起義

      楊紹溥 讀史札記

      明翰林院設立時間及最初設置

      張德信

      方祖猷

      書評書訊

      明代城市史研究的新進展——韓大成著《明代城市研究》評介

      平和 評李新達著《洪承疇傳》

      趙聯(lián)謹 《明代開國功臣傳》出版

      佟佳

      徽學研究第一部大型資料集——《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宋元明)問世

      史克

      海外明史研究

      日本學界研究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的趨向

      (日)吉尾寬

      學術動態(tài)

      澳門舉辦中西方文化交流學術討論會

      程德

      附錄

      1992年明史研究論著目錄

      鞏華陽

      第4輯

      嚴嵩傳序

      王毓銓

      重讀《萊蕪集》——為王毓銓先生85歲壽辰而作

      白壽彝 王毓銓先生與錢幣學

      李學勤

      家長制專制封建社會論——記近年來王毓銓先生對明代及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基本特征的論述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祝賀王毓銓先生85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

      張憲博 徽商在兩淮鹽業(yè)經(jīng)營中的優(yōu)勢——明清徽商與兩淮鹽業(yè)研究之二

      張海鵬 明代鈔關制度述評--明代商稅研究之一

      李龍潛 明代中央織染機構考述

      范金民、夏維中 論明代的吏

      李洵

      明代州縣官吏懲處規(guī)制芻議

      柏樺 論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響

      郭培貴 論明之移都北京

      (美)范德 鄭和下西洋與明中葉社會變遷

      萬明 明后期分權共政論的發(fā)展

      (韓)曹永祿 論明王朝的民族觀與民族政策

      陳梧桐 天啟時東林黨人失敗的教訓

      韓大成 黃毓祺的復明活動和黃毓祺案

      何齡修

      張顯清 明宣宗《五倫書》中對明太祖之評價

      (香港)趙令揚 略論宋濂的理學思想和文學主張

      沙似雪 張居正治國方略的整體思想

      吳量愷 正直博學的焦澹園

      南炳文

      明太祖對道教的態(tài)度及其三教合一的追求

      (香港)馬楚堅 明人審美風尚概觀

      羅筠筠

      明代的家庭:家庭形態(tài)、權力結構及成員間的關系

      (臺灣)徐泓 悍妻與十七世紀前后的中國社會

      趙毅、趙軼峰 晚明文化商品化與社會縱欲思潮

      商傳 鄭經(jīng)的詩集和詩歌

      (臺灣)朱鴻林 天花、商賈和白蓮教

      (美)卡尼·T·費什

      附錄

      1993年明史研究論著目錄

      鞏華陽

      第5輯

      李洵先生的生平與學術業(yè)績

      趙毅、羅冬陽 再論“火佃”的淵源及其性質(zhì)

      劉重日 明代的重工業(yè)稅

      (臺灣)羅麗馨

      明代中后期蘇州地區(qū)商業(yè)的發(fā)展及其評價

      夏維中 明代京杭運河的管理體制

      封越健 論袁文新與區(qū)田法

      吳庭美、夏玉潤

      明清時期徽州族產(chǎn)經(jīng)濟初探——以祁門善和程氏為例

      顏軍 明代豪民私債論綱

      趙毅 明代的黨爭

      (臺灣)呂士朋 略論朱元璋的民本思想

      陳懷仁

      從明《大誥》看朱元璋對人身依附關系的強化

      張憲博 朱元璋與李善長

      張健 “順案”考略

      毛佩琦

      明代開國皇帝的社會整合——作為權威功能的正統(tǒng)觀念

      (美)范德 試論明代的經(jīng)筵制度

      張英聘 略論明代驛傳之役

      呂景琳、若亞 明代文化的層間互動

      商傳 明代江南進士甲天下及其原因

      范金民 嚴嵩詩詣評價析論

      (美)謝正光 俞大猷用兵的哲學思想

      胡華興

      文物選萃

      石門夾山出土文物考釋

      余學群

      讀史札記

      李自成通山“遇害”說所據(jù)不實

      張德信

      第6輯

      陳子龍:晚明實學思潮的健將——兼論明清實學思潮的一些問題 淺論劉基的文學思想與詩文

      郝兆矩

      從《四友齋叢說》看何良俊的經(jīng)世思想

      劉文鵬 論錢謙益的史學

      陳寶良

      論談遷刻苦求實的治史精神——兼論《國榷》的史論

      楊緒敏

      從現(xiàn)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學的地域分布——明代市民文學研究之二明代北方經(jīng)濟述論——兼與江南經(jīng)濟比較

      呂景琳 徽州文書中“主盟”的性質(zhì)

      阿風 洪武時期的社會教育與移風易俗

      高壽仙 明祖陵的營建與特色

      陳琳

      朱棣與朱高熾的關系及其社會政治影響

      趙中男 土木之戰(zhàn)志疑

      李新峰 試論丘濬的人才觀

      寇偉 嘉靖前期內(nèi)閣改革述論

      田澍 明政府對澳門的管理

      萬明 徽州海商王直與日本

      (日)松浦章

      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宮山史證不足

      林金樹、楊志清 李自成之死考辨

      趙國華、張德信

      書評

      論述明清江南商業(yè)發(fā)展的力作——《明清江南商業(yè)的發(fā)展》評介

      張顯清

      方志遠王振忠

      讀史與考察

      牟定白馬山考察記

      張方玉

      補白

      《明督撫年表》術補

      (一)《明督撫年表》術補

      (二)《明督撫年表》術補

      (三)第7輯

      謝國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在京召開

      吳艷紅 讀《瓜蒂庵小品》——紀念謝國楨師百年誕辰

      商傳 憶謝剛主先生二三事

      李興盛

      試論明太祖“以教化為本”的治國思想與實踐

      張顯清 明代丞相制度新論——“內(nèi)閣非相說”質(zhì)疑及其他

      劉曉東 明代南京行政功能初探

      張英聘 明代人口數(shù)額的再認識

      高壽仙 明代天津人口初探

      高艷林

      明承元制與北邊供餉體制的解體——以山西行都司為例

      張金奎明末勇衛(wèi)營

      潘星輝

      明代福建軍屯及其敗壞

      周玉英 明代科場案

      張德信 明代八股文略論

      田澍

      明代朝野對科舉制度的評論

      王熹 論明世宗禁佛

      何孝榮

      周鶴芝的姓名及其乞師日本

      南炳文 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及其明史研究

      趙克生 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對明代州縣施政的影響

      柏樺

      儒家思想與十七世紀中國北方下層社會的家庭倫理實踐

      趙秩峰略論明代江浙的城隍神信仰

      周祝偉

      從“三言”“二拍”看明代社會風尚及市民觀念的變化

      周均美明初毛憐衛(wèi)與朝鮮的關系

      刁書仁、王劍 淺析李延遇害通山的史實及新近發(fā)現(xiàn)之物證

      馮俊

      第8輯

      王毓銓先生的生平與學術成就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悼念日本學者田中正俊教授

      欒成顯

      從明到清的歷史轉折——明在衰敗中走向活潑開放,清在強盛中走向僵化封閉

      毛佩琦 明代生員與地方社會:以政治參與為例

      陳寶良 明清無錫進士簡論

      杭建偉

      明朝“歷代帝王廟”從祀試探——以趙普、武成王為中心 明代贖刑考略——兼論贖刑的納鈔納米之制

      姚旸 洪武永樂時期京師(南京)的衛(wèi)軍

      胡正寧 試論明代火器研制者探討彈道學理論的特點

      徐新照 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形制布局

      孟凡人 明輝發(fā)部先世南遷考

      張士尊、趙毅 15世紀中國與東亞貿(mào)易關系的建構

      萬明 “南京教案”所表現(xiàn)的明人天主教觀

      龐乃明 明后期山東官莊之興辦與“墾荒招亡”

      成淑君 論明清時期淮河流域航運的開發(fā)

      蒲霞 論明嘉靖年間倭寇的性質(zhì)

      范中義 王士琦抗倭援朝職銜考

      李小林 王士琦的仕途終點和人品

      南炳文 中國歷史“停滯論”的由來和發(fā)展

      張顯清

      近三十年來國外關于明代社會變遷問題的研究狀況

      程德近十年明史研究述評

      彭克明、周曉光

      一部引人注目的深度探索之作——讀田澍《嘉靖革新研究》 補白

      《佛道秘密宗教與明代社會》出版 《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出版 《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三期出版 《天津人口研究》出版 《明代云南沐氏家庭研究》出版 《明代的衛(wèi)學教育》出版 《徐階與嘉隆政治》出版 《明代的蘇州藏書》出版

      趙克生

      張金奎

      第三篇:小學檔案資料總目

      檔案資料總目

      一、辦學條件。

      1、每年學校經(jīng)費收支情況。

      2、每年教職工經(jīng)濟收入情況。

      3、校園概況。

      4、教儀、設備設施情況。

      5、校長、教師概況。

      ① 學校領導情況表,行政機構一覽表。② 教師名冊。

      二、學校管理。

      1、學校領導(1)學校工作計劃。(2)學校工作總結。(3)學校規(guī)章制度。

      (4)學校近、中期發(fā)展目標、規(guī)劃。(5)學校素質(zhì)教育資料。

      (6)行政會議記錄、老師會議記錄。(7)行政人員聽課記錄。(8)校務日記。

      (9)辦學、治校經(jīng)驗論文。

      2、教師管理

      (1)教師政治、業(yè)務學習計劃。

      (2)教師業(yè)務檔案。(3)獎教資料。

      (4)教師進修、培訓資料。(5)學校、個人榮譽冊。(6)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文件。

      三、教育、教學工作

      1、德育工作:(1)德育工作計劃。(2)德育工作總結。(3)團隊活動計劃。(4)團隊活動總結。(5)班主任工作手冊。

      (6)校內(nèi)外德育網(wǎng)絡資料。(包括“家長學校工作計劃、總結,家教經(jīng)驗論文,共建掛鉤資料”等)。(7)愛國主義教育資料。(8)其它專題教育活動資料。(9)“國旗下講話”計劃及資料。(10)學期班級工作匯報資料。(11)先進班、隊評比資料。

      (12)后進生跟蹤教育及轉化情況資料。、(13)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名冊。(14)學生干部、團(隊)干部名冊。

      (15)學生評優(yōu)、獲獎名冊及資料。(16)德育工作經(jīng)驗論文及發(fā)表獲獎情況。(17)三好生、文明生評選情況。(18)操行評定情況

      2、教學工作:

      (1)課程設置表、總功課表、教師任課表、作息時間表。(2)學校教學工作計劃。(3)學校教學工作總結。(4)教研組工作計劃。(5)教研組工作總結。(6)各學科教學計劃。

      (7)學校教改實驗組織機構,教改實驗課題計劃。(方案)(8)教學常規(guī)管理資料。(9)小學自然科實驗記錄。

      (10)小學“活動課程”落實情況資料。(11)學校推廣普通話,使用規(guī)范字的資料。(12)“減負”工作資料。

      (13)各年級學生期末,學年考試成績統(tǒng)計表。(14)歷屆畢業(yè)班學生畢業(yè)考成績冊,成績統(tǒng)計表。

      (15)各年級學籍冊及學籍管理資料(含“學生病休、轉學、輟學、插班、復學”等資料)。

      (16)學生參加各級學科競賽獲獎名冊。

      (17)教研教育改經(jīng)驗論文及發(fā)表評獎情況。(18)提高學生素質(zhì)活動資料。(19)新課標教學資料。

      3、體育衛(wèi)生工作:(1)體育衛(wèi)生工作計劃。(2)體育衛(wèi)生工作總結。(3)學生健康教育計劃、教材。(4)學校體鍛活動安排表。

      (5)學生體鍛標準達標、優(yōu)秀情況及統(tǒng)計表。(6)師生體檢資料、健康檔案。(7)學生視力、常見病情況及統(tǒng)計表。(8)衛(wèi)生檢查、評比資料。(9)環(huán)境教育資料。

      4、勞動教育與藝術教育。

      (1)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計劃、總結。(2)健康心理教育資料。(3)藝術教育資料。

      5、普及初等教育的情況:(1)年初報表。(2)一年新生花名冊。(3)流動生花名冊。

      (4)學齡兒童入學率、畢業(yè)率、輟學率統(tǒng)計表。

      (5)學生花名冊。

      四、后勤工作。

      (1)后勤工作計劃、總結。(2)財務管理制度及報表。(3)學校固定資產(chǎn)登記冊。

      (4)各類器材借出、使用、清點、報廢登記表(冊)。(5)校園文化建設資料。

      五、安全工作。

      (1)安全工作計劃、總結。

      (2)緊急疏散計劃、學生緊急疏散示意圖。

      2009年9月

      第四篇:《沈從文全集》總目

      《沈從文全集》總目

      第1卷

      鴨子 蜜柑 入伍后 公寓中

      第2卷

      老實 好管閑事的人 篁君日記 梓里集

      第3卷

      阿麗思中國游記(兩卷)雨后及其他 山鬼 長夏 不死日記

      第4卷

      呆官日記 男子須知 十四夜間及其他 旅店及其他 采蕨 一個天才的通信

      第5卷

      沈從文甲集 石子船 龍朱 衣冠中人

      第6卷

      舊夢 沈從文子集 一個女劇員的生活 樓居

      第7卷

      虎雛 鳳子 都市一婦人 阿黑小史 一個母親 如蕤集

      第8卷

      游目集 邊城 八駿圖 新與舊 主婦集

      第9卷

      從文小說習作選 短篇集 月下小景 神巫之愛

      第10卷

      長河 鄉(xiāng)村瑣事 蕓廬紀事 虹橋集 雪晴

      第11卷

      遙夜集 湘行書簡 湘行散記 湘西

      第12卷

      燭虛 七色魘集 友情集 南北風景 我與新文學

      第13卷

      記胡也頻 記丁玲 記丁玲續(xù)集 從文自傳 從現(xiàn)實學習

      第14卷

      甲辰雜談 怎樣從抗戰(zhàn)中訓練自己 見微齋雜文 霽清軒雜記 北平通信跑龍?zhí)?藝文題識錄

      第15卷 人謠曲 憂郁的欣賞 絮絮 浮雕 樂章 匡廬詩草 井崗山詩草 贛游詩草青島詩草 郁林詩草 牛棚謠 云夢雜詠 文化史詩鈔 京門雜詠 喜新晴第16卷 中國小說史 沫沫集 沫沫集續(xù)編 序跋集 編者言 術藝芻言第17卷 文學運動雜談 廢郵存底 昆明冬景 云南看云集 新廢郵存底續(xù)編(1——17卷 600元)第18—26卷 書信第27卷 一個人的自白 沉默歸隊 史無前例(上、下)談話及其他 無從馴服的斑馬無從畢業(yè)的學校 忘履集(18——27卷 320元)第28卷 480元 中國玉工藝研究 中國陶瓷史 中國陶瓷研究 漆器及螺甸工藝研究獅子藝術 陳列設計與展出第29卷 450元 唐宋銅鏡 鏡子史話 扇子應用進展 文物研究資料草目第30卷 430元 中國絲綢圖案 織繡染纈與服飾 《紅樓夢》衣物及當時種種 說“熊經(jīng)” 文物談小錄第31卷 480元 龍鳳藝術新編

      文史研究必須結合文物第32卷 520元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沈從文先生自訂年表張兆和整理記錄出生年月:一九O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籍貫:中國湖南鳳凰縣性別:男筆名:岳煥,懋琳,上官碧,窄而霉齋主人,甲辰,小兵父:沈宗嗣,醫(yī)生母:黃英配偶:張兆和結婚年月:一九三三年九月九日(已退休)子:沈龍朱。一九三四·十一·二十次子:沈虎雛。一九三七·五·三十一學歷:僅受小學教育,無任何學位,無黨派,無宗教信仰。住址:北京前門東大街三號五O七室工作單位地址:北京建國門內(nèi)大街五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學代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簡 歷一九一七--一九二二:當兵一九二四--一九二八寫作:(職業(yè))一九二八--一九三O:(吳松)中國公學講師。一九三O下半年:武漢大學講師。一九三一--一九三三:青島大學講師。一九三四--一九三九(北京)編中小學國文教課書一九三九--一九四七:(昆明市)西南聯(lián)合大學副教授,教授。一九四七--一九四九:北京大學教授。一九二八--一九四七:業(yè)余寫作,曾編《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一九五O--一九七八:(北京)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一九七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會籍:國際筆會北京分會會中,中國作家協(xié)會、美術家協(xié)會、歷史學會會員。文學著作鴨子/北京新書局/一九二六蜜柑/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七入伍后/北京北新書局/一九二七老實人/上?,F(xiàn)代書局/一九二八好管閑事的人/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不死日記/上海人間書店/一九二八

      阿麗思中國游記二卷/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雨后及其他/上海春潮書店/一九二八篁君日記/北平文化學社/一九二八旅店及其他/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三O男子須知(一名?在另一個國度里?)/一九三O一個天才的通信/上海光華書局/一九三O沈從文甲集/上海神州國光社.一九三O石子船/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三一從文子集/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三一舊夢/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O一個女劇員的生活/上海大東書局/一九三一記胡也頻/上海光華書局/一九三二泥涂/北京星云堂書記/一九三二都市一婦人/上海新中國書局/一九三二一個母親/上海合成書局/一九三三阿黑小史/上海新時代書局/一九三三月下小景/上?,F(xiàn)代書局/一九三三游目集/上海大東書局/一九三四沫沫集/上海大東書局/一九三四如蕤集(小說)上海生活書店/一九三四從文自傳/上海時代書局/一九三四(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一)記丁玲/上海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四邊城/上海生活書店/一九三四(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八駿圖/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三五從文小說習作選/上海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六新與舊/上海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六湘行散記/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六廢郵存底(沈從文、蕭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三七一個婦人的日記/上海晨光書局/一九三八記丁玲續(xù)集/良友OO圖書館公司/一九三九昆明冬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三九主婦集/長沙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九湘西/長沙商務印書館/一九四O燭虛/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四O春燈集/桂林開明書店/一九四三黑鳳集/桂林開明書店/一九四三長河/上河開明書店/一九四八春/桂林開明書店/一九四三云南看云集/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一九四三沈從文小說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沈從文散文集/香港時代圖書公司/一九八O沈從文小說選/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沈從文散文選/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

      沈從文文集(十二卷本)/香港三聯(lián)書店、廣州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一九八五沈從文散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二

      沈從文小說選(一、二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二

      沈從文選集,五卷本/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

      文物論著

      中國絲綢圖案/王家樹繪圖/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一九五八

      唐宋銅鏡/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一九五八

      明錦/沈從文、張仃、雷圭元、吳勞合編/一九五九

      戰(zhàn)國漆器/榮寶齋出版(北京)一九六二

      龍鳳藝術/作家出版社(北京)/一九六O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現(xiàn)正在寫作中:中國扇子發(fā)展

      個人興趣:愛好中國文物書畫藝術品,西洋古典音樂,不懂英語

      介紹本人文章:

      黃永玉/太陽下的風景/《花城》一九八O年第五集(黃永玉文附在中國文學雜志社英譯沈從文The Border Town and Other Stories 后譯為“My Uncle Shen Congwen”。

      《年表》引自《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二期。

      《從邊城走向世界》,凌宇,85/12,三聯(lián)

      《我所認識的沈從文》,荒蕪編,86/7,岳麓書社

      《沈從文作品欣賞》,吳立昌編,88/1,廣西教育

      《沈從文研究》,吉首大學中文系,88/,湖南大學出版社

      《沈從文傳》,凌宇著,88/10,十月文藝版

      《長河不盡流》,89/4,湖南文藝版

      〈沈從文與東西方文化〉,趙學勇著,90/6,蘭州大學出版社

      《沈從文傳》,金介甫著,90/10,時事出版社

      〈沈從文研究資料〉,邵華強編,91/1,花城

      〈建筑人性神廟〉,吳立昌著,91/9,復旦大學版

      《沈從文傳》,金介甫著,92/2,湖南文藝版

      〈沈從文論〉,王繼志著,92/4,江蘇教育出版社

      〈沈從文評論〉,賀興安著,92/10,成都出版社

      〈沈從文名作欣賞〉,趙園,93/6,中國和平出版社

      〈沈從文的故事〉,符家欽著,93/7,中國友誼出版社

      〈“人性的治療者”——沈從文傳〉,吳立昌著,93/12,上海文藝版

      〈沈從文筆下的中國社會與文化〉,金介甫著,94/7,華東師范大學版

      第五篇: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1、古希臘神話

      是原始氏族的精神產(chǎn)物,是古希臘人集體創(chuàng)造的口頭創(chuàng)作,大約產(chǎn)生于公元前8世紀以前。內(nèi)容上大體可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部分。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低級階段的反應,是氏族社會基本特征的表現(xiàn)。在古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英雄是半神半人式的英雄。

      2、英雄時代(荷馬時代)

      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是由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主要成就:神話、史詩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代表作:教諭詩《工作與時日》現(xiàn)存最早一部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的詩作。敘事詩《神譜》:最早一部比較系統(tǒng)地敘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譜系的作品。

      大移民時代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是氏族社會進一步解體、奴隸主城邦逐漸形成的時期。主要成就:抒情詩和寓言 抒情詩代表詩人:薩福(柏拉圖稱其為第十位文藝女神、獨唱體)、阿那克里翁(獨唱體)、品達(合唱體)寓言代表作:《伊索寓言》

      古典時期

      公元前6世紀末至前4世紀初,是希臘奴隸制發(fā)展的全盛時期。主要成就:戲劇、散文和文藝理論

      戲劇成就最大,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俄瑞斯忒亞》)、索??死账埂皯騽∷囆g的荷馬”(《俄狄浦斯王》亞里士多德稱其為“十全十美的悲劇”)、歐里庇得斯(《美狄亞》).喜劇家:阿里斯托芬“喜劇之父”(《鳥》)文藝理論家 :柏拉圖(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始祖)反對民主制,創(chuàng)立“理念論”。代表作 《對話錄》。亞里斯多德:代表作《詩學》 散文是一些哲學、歷史著作和演說辭 代表人物:歷史學家希羅多德 哲學家和演說家蘇格拉底

      希臘化時期

      公元前4世紀末至公元2世紀是“希臘化”時期。主要成就:新喜劇和田園詩。新喜劇的代表作家:米南德(《恨世者》、《薩摩斯女子》)田園詩代表作家:忒奧克里托斯

      3、《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兩部史詩,取材于公元前12世紀發(fā)生的特洛亞戰(zhàn)爭的歷史事件,有相當長的民間傳唱和吟誦過程。公元前9世紀左右,相傳由行吟詩人荷馬編訂完成,故名荷馬史詩。公元前6世紀由學者用文字寫定?!兑晾麃喬亍返闹黝}是贊美古代英雄的剛強威武、機智勇敢,謳歌他們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秺W德修紀》謳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爭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機智勇敢和堅強意志,表達了主人公對部落集體和鄉(xiāng)土的眷戀之情。兩部史詩結構巧妙、形象鮮明、語言質(zhì)樸、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荷馬史詩真實地反映了古代希臘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社會風貌,是認識希臘史前社會的重要文獻。

      4、古希臘抒情詩

      古希臘抒情詩盛行于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大多用來歌唱。它源于民歌,分為簫歌(或稱哀歌)、琴歌和諷刺詩幾種,分別以排簫或豎琴伴唱。詩的內(nèi)容主要是歌頌神和英雄、贊美愛情等。最著名的是女詩人薩福,她的詩篇大多抒發(fā)戀愛的歡樂和痛苦,友誼和母愛的可貴,風格細膩,感情真摯。其他著名詩人還有阿那克瑞翁和品達羅斯。前者所寫詩篇大多贊美自然風光和真摯愛情,詩體清新、優(yōu)美;后者多謳歌神和英雄,詩風莊重崇高。

      5、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希臘民間口頭流傳的動物寓言故事,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時被釋放的奴隸伊索所作,故稱伊索寓言?,F(xiàn)存的多由后人編撰寫定,總數(shù)在400則左右。這些寓言采用擬人化的手法,用一個簡短的動物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這些道理主要反映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譴責專制暴虐、殘酷壓迫,總結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教訓?!独呛托⊙颉贰ⅰ掇r(nóng)夫與蛇》、《說大話的人》和《龜兔賽跑》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名篇?!兑了髟⒀浴犯缓芾恚绦【罚蜗笊鷦?,開歐洲寓言的先河。

      6、古希臘悲劇

      古希臘悲劇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儀式。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隊參加表演,歌隊隊員唱贊美酒神的頌歌,歌隊隊長講述酒神的故事,后來又加進了表演動作的演員,悲劇便由此產(chǎn)生。希臘悲劇主要不在于寫悲,而在于表現(xiàn)崇高、莊重、嚴肅的英雄主義思想。它大都采用神話傳說題材反映現(xiàn)實社會的生活和斗爭,突出人跟命運的沖突,表現(xiàn)反專制、反壓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希臘古典時期出現(xiàn)了埃斯庫羅斯、索??死账埂W里庇得斯三大悲劇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亞》。

      7、三聯(lián)劇

      又稱三部曲,古希臘悲劇中最妝的固定格式,?指情節(jié)連貫,內(nèi)容相關的三部悲劇。它們既有相對獨立性,有各自的劇名,能獨立成篇,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可合成一組悲劇,有總的劇名,表達統(tǒng)一的主題。后成為三部內(nèi)容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文學作品的統(tǒng)稱。

      8、古希臘喜劇

      古希臘喜劇起源于秋天謝神的狂歡歌舞,人們載歌載舞感謝酒神狄俄尼索斯帶來的豐收。希臘喜劇主要是政治諷刺喜劇,大多取材于當代現(xiàn)實生活,反映重大社會問題,諷刺抨擊違背民意的當權人物和各種丑惡現(xiàn)象,以濃厚的現(xiàn)實性、強烈的政治性著稱。希臘古典時期出現(xiàn)了被稱為“喜劇之父”的喜劇家阿里斯托芬,他的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9、新喜劇

      希臘化時期出現(xiàn)的古希臘戲劇體裁。由于馬其頓的入侵和統(tǒng)治,希臘本土文學趨于衰落。劇場已不再是群眾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是上層社會富人的娛樂場所。新喜劇迎合這一需要而出現(xiàn)在雅典文壇。新喜劇回避政治和重大社會問題,往往通過男女愛情和家庭關系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習俗,表現(xiàn)貴族青年要求自由獨立的愿望。藝術上強調(diào)情節(jié)的曲折和風格的雅致,注重性格描寫和刻畫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生活氣息濃郁,再加上取消了歌隊,更接近于近代戲劇,成為羅馬和歐洲世態(tài)喜劇的先導。代表作家是米南德。他流傳下來的唯一完整的喜劇是《恨世者》。

      古羅馬文學

      古羅馬文學是在繼承古希臘文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溝通古希臘文學和歐洲近代文學的橋梁,在歐洲文學的發(fā)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古羅馬文學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一)共和時期(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

      這是羅馬文學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早期羅馬文學深受古希臘文學的影響。喜劇創(chuàng)作成就較高。普勞圖斯(約前254—前184)和泰倫斯(約前190—前159)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

      普勞圖斯的喜劇都是依據(jù)古希臘新喜劇改編而成,但在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具有獨創(chuàng)性。他的重要作品有《一壇黃金》、《孿生兄弟》等。

      泰倫斯的喜劇也是依據(jù)希臘喜劇改編的。代表作有《婆母》、《兩兄弟》等。

      (二)黃金時期(公元前1世紀—1世紀)

      這是古羅馬文學發(fā)展的輝煌時期。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和詩歌方面。西塞羅被譽為“歐洲散文之父”,他的演說詞和書信被認為是古代散文的典范。詩歌方面,有哲理詩人盧克萊修和抒情詩人卡圖魯斯。不過最能體現(xiàn)“黃金時代”特點的作家是“奧古斯都”時期的三位著名詩人: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

      維吉爾(前70—前19)是古羅馬最杰出的詩人。他的主要成就是三部詩歌作品:《牧歌》、《農(nóng)事詩》和《伊尼德》(一譯《埃涅阿斯紀》)。史詩《伊尼德》是維吉爾的代表作,它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詩,對近代歐洲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

      賀拉斯(前65—前8)是古羅馬著名詩人和文藝理論家,主要詩作有《諷刺詩集》、《長短句集》和《歌集》等?!对娝嚒肥琴R拉斯最重要的文藝論著。

      奧維德(前43—18)是“奧古斯都”時期最后一位大詩人。《變形記》是他的代表作。全書共12卷,由250個神話故事組成,是一部希臘、羅馬神話的總集,為后世許多作家、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材料。

      (三)白銀時期(公元1世紀—2世紀)

      這一時期,羅馬文學日趨衰落。比較有成就的是悲劇、諷刺詩、傳記文學和散文體小說。塞內(nèi)加(前4—65)的悲劇《特洛亞婦女》,馬提阿利(公元40—104)、尤維納利斯(公元60—140)的諷刺詩,普魯塔克(46?—120?)的著名傳記《希臘羅馬名人傳》,阿普列尤斯(124?—175?)的散文體小說《金驢記》是這一時期重要的文學成就。

      10、古羅馬三大詩人

      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具有獨立民族風格的羅馬文學正式形成,羅馬文學史上的黃金時期出現(xiàn)。代表這一時期文學最高的成就的是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三大詩人。維吉爾的代表作是史詩《埃涅阿斯紀》,這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詩;賀拉斯的代表作是詩集《歌集》和文藝理論著作《詩藝》,他的“寓教于樂”等主張對后代歐洲文學產(chǎn)生巨大影響;奧維德的代表作是詩體故事集《變形記》,這是希臘羅馬神話傳說的匯編。

      11、教會文學 歐洲中世紀為封建教會服務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作者大多為僧侶,亦稱“僧侶文學”。主要內(nèi)容是普及宗教教義,題材大多來自《圣經(jīng)》,主要體裁有圣經(jīng)故事、圣徒傳、祈禱文、贊美詩、宗教劇、奇跡劇等。一般采用夢幻的形式以及象征、寓意的手法,因而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點。

      12、中世紀英雄史詩

      中世紀英雄史詩原先在民間口頭流傳,后來由教會神職人員用文字寫定。早期英雄史詩大多反映氏族社會末期生活,歌頌部落英雄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事跡,如盎格魯?撒克遜族的《貝奧武甫》和芬蘭的《卡列瓦拉》(又譯《英雄國》)。中期的英雄史詩是封建國家形成時期的產(chǎn)物。史詩的主人公都是體現(xiàn)忠君、愛國、護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國的《羅蘭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

      13、謠曲

      “謠曲”是一種故事性的詩歌。它是從民間口頭文學發(fā)展而來的,15世紀在英國出現(xiàn)了民謠繁榮時期,曾有一千多首被記錄下來?!爸{曲”的題材比較寬泛,有的詠唱歷史事件和神話傳說,有的傳唱文學作品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故事,大多表現(xiàn)的是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一組歌唱俠盜羅賓漢的謠曲——“羅賓漢謠曲”。作品塑造了不滿封建主壓迫,聚眾起義,成為綠林好漢的英雄羅賓漢和他的伙伴們的形象,表現(xiàn)了他們劫富濟貧、仗義疏財?shù)膫b義行為,贊美了他們的反抗斗爭。這組謠曲曾在民間廣為流傳,羅賓漢的名字在英國家喻戶曉。

      14、騎士文學

      騎士文學盛行于11—12世紀的西歐,反映了騎士階層的生活理想。最早的騎士來自中小領主,它們替大封建主打仗,獲得了土地和其他報酬,成為小封建主。因此,他們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級制的。騎士逐漸形成一個階級。在接觸了東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騎士精神逐漸形成。在騎士精神中,愛情占主要地位,表現(xiàn)為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崇拜,為她們服務,為愛情冒險,以此作為騎士的最高榮譽。不少騎士表現(xiàn)出鋤強扶弱的一面,有時也為宗教信仰去冒險。但他們往往不顧基督教的禁欲主義,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東方文明帶回到當時仍處在相對落后狀態(tài)的西歐各國。法國是騎士文學最興盛的地方。主要體裁有抒情詩和敘事詩(詩體傳奇)。騎士抒情詩的中心地是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騎士,也有少數(shù)是社會下層出身的人。法國北方騎士文學的主要成就是騎士敘事詩。騎士文學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15、城市文學

      城市文學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出現(xiàn)于10—11世紀的歐洲。它與教會文學不同,在內(nèi)容上現(xiàn)實性極強,在風格上也生動活潑,主要使用諷刺手法。城市文學的出現(xiàn),對于中世紀文化的發(fā)展有重大意義。在文學樣式上,城市文學也有新的創(chuàng)造,產(chǎn)生了韻文故事、諷刺故事詩等新型體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頭說唱者。作品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市民階級的機智和狡猾,諷刺專橫的貴族、貪婪的教士和兇暴的騎士。代表作品有《列那狐傳奇》等。

      16、“溫柔的新體”詩派

      它抒發(fā)對崇高的愛情的強烈渴望,對詩人愛戀的女人的熱烈贊美,但不以封建主和騎士的道德觀念、趣味為基礎,也不以歌頌對貴婦人的忠誠、獻身精神為主體,而是從站在市民階級營壘里的詩人切身體驗的感情出發(fā),予以細致、真切地描寫。溫柔的新體詩派以佛羅倫薩為活動中心,以圭多.圭尼采利和圭多.卡瓦康蒂為代表。青年時期的但丁也屬于該詩派。

      17、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初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口號下,歐洲資產(chǎn)階級掀起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資產(chǎn)階級從被排斥的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中發(fā)掘積極因素: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抨擊教會的唯心主義經(jīng)院哲學;以現(xiàn)實主義精神強烈、生活氣息濃郁的古代文學反對神秘的、奇跡色彩濃厚的封建文學;用古代形象生動、體態(tài)優(yōu)美的雕刻、繪畫否定形象呆板、缺乏生氣的宗教藝術;用維護私有財產(chǎn)的羅馬法來論證積累財富的合理性。其目的在于摧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意識形態(tài),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新思想、新文化。十四行詩──本是中古歐洲民間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種短小詩歌,彼特拉克將之獨創(chuàng)成一種抒情詩體,音譯為“商簌體”。文藝復興時期,這種詩體被廣泛運用。

      18、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chǎn)階級進步的中心思想。它的斗爭鋒芒是針對中世紀封建主義世界觀,特別是天主教會的宗教世界觀。教會以神為宇宙的中心,而人文主義則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來對抗它。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用人性反對神性;第二,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第三,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第四,用戶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jù)。

      19、人文主義文學

      人文主義文學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主流,它集中體現(xiàn)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愿望,具有鮮明的特征:

      1、在思想傾向上,反對神權神性,宣揚人權人性;否定禁欲主義,贊美現(xiàn)世生活;批判蒙昧主義,頌揚文化知識;反對封建割據(jù),主張建立中央王權的統(tǒng)一國家。

      2、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強調(diào)真實地描寫現(xiàn)實世界,作品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歷史感;注意從矛盾沖突和發(fā)展中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特別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理想人物;打破用拉丁文寫作的陳規(guī),代之以活生生的語言。

      3、在文學體裁方面,以歌頌真摯愛情的抒情詩取代謳歌精神戀愛的宗教贊美詩;以適合反映人間生活的小說排斥宣揚天國幸福的圣徒傳和夢幻故事;以表現(xiàn)各國社會矛盾的民族戲劇沖擊神秘劇和宗教劇。20、意大利文學 ①佛羅倫薩 “三杰”

      ②《十日談》

      作品中描寫和歌頌了現(xiàn)世生活,贊美愛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頌自由愛情的可貴,肯定人們的聰明才智等。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 殘暴,基督教會的罪惡,教士修女的虛偽等等。

      21、法國文學

      ①七星社 “貴族派”

      七星詩社是16世紀法國文藝復興的詩歌流派。由7個人文主義者組成,代表人物龍沙。具有貴族傾向。他們的詩歌肯定現(xiàn)實生活,歌頌自然和愛情。七星詩社的主要貢獻是詩歌語言改革和詩歌理論的進步主張。1549年杜貝萊執(zhí)筆《保衛(wèi)和發(fā)揚法蘭西語言》,它是七星詩社宣言書,法國文學史第一部文藝批評論著。在語言方面提出要統(tǒng)一民族語言,保衛(wèi)民族語言,用法語寫作。在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方面,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大型史詩 ②拉伯雷

      “平民派”

      ③散文:蒙田,歐洲近代散文的創(chuàng)始人,《隨筆集》。④《巨人傳》

      22、西班牙文學

      ①流浪漢小說 產(chǎn)生于16世紀中葉,它受中世紀市民文學的影響,以城市下層人物的活動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風格,簡潔流暢的語言,廣泛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小說一般采用第一人稱,描寫主人公的所見所聞,對歐洲近代長篇小說產(chǎn)生深遠影響。代表作為西班牙無名氏的《小癩子》。

      ②戲劇:維加

      “西班牙戲劇之父” ③長篇小說:《堂吉訶德》

      23、英國文學

      ①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國詩歌之父”

      ②托馬斯.莫爾:《烏托邦》 utopia ③斯賓塞:《仙后》 ④戲劇:“大學才子派”

      24、抒情浪漫性(莎士比亞)

      25、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是17世紀盛行于法國,后流行于歐洲的一種文學思潮,因主張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范而得名。古典主義在政治上擁護王權,強調(diào)克制個人感情,服從國家整體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義為哲學基礎;創(chuàng)作上強調(diào)模仿古人,大量從古代文學中選取題材;藝術形式上對各種體裁有嚴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劇體裁和喜劇體裁,劇本創(chuàng)作須遵守“三一律”等。古典主義的主要成就是悲劇和喜劇。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26、啟蒙文學

      18世紀在歐洲出現(xiàn)的啟蒙運動是西方資產(chǎn)階級第二次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啟蒙文學是這一運動的組成部分。啟蒙文學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強烈的戰(zhàn)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謂“第三等級”的普通人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頌,反映資產(chǎn)階級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啟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義的文學形式,給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內(nèi)容,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新的文學形式,如哲理小說、正?。▏烂C喜劇)、書信體小說、對話體小說、教育小說等,打破了古典主義的一些清規(guī)戒律,拓展了文學表現(xiàn)的領域。啟蒙文學的缺點是:有時忽視文學的審美功能,把人物形象變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爾丁、伏爾泰、盧梭等。

      29、三一律

      “三一律”是法國古典主義作家為戲劇創(chuàng)作制定的一條規(guī)則,即時間、地點、情節(jié)的整一律?!叭宦伞币?guī)定一出戲只能有一條情節(jié)線索,劇情只能發(fā)生在同一地點,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叭宦伞钡姆e極作用在于使戲劇結構嚴謹、情節(jié)集中,沖突能迅速展開,達到高潮;但同時它又容易束縛劇作家的手腳,導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30、狂飆突進運動

      18世紀70─80年代德國發(fā)生的第一次全德性質(zhì)的文學運動,因青年劇作家克林格爾的同名劇本而得名,其杰出代表為青年歌德和席勒。這一運動在政治上追求自由,反對專制暴政;在文學上崇尚感情,反對古典主義,歌頌自然?!翱耧j突進運動”具有強烈的反叛激情,但由于德國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和局限,到80年代中便衰落了。

      下載外國文學名篇總目word格式文檔
      下載外國文學名篇總目.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

      相關范文推薦

        外國文學常識

        常識:外國文學常識 一. 文藝復興文學 1.莎士比亞,英國文學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頂峰, 莎士比亞 是這個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推薦)

        耶拿派──德國早斯浪漫派的別稱。是德國最早的一個浪漫主義流派1898年,?施萊格爾兄弟創(chuàng)辦浪漫派雜志《雅典那謨》,并以此為核心形成一個史稱耶拿派的文學派別。他們與魏瑪古......

        外國文學筆記整理

        1 1.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 ”),這時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2.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

        外國文學常識

        唐宋八大家都有誰?韓柳歐曾王+三蘇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 ?老殘游記?、?孽花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初唐四杰和其代表作?楊炯《從軍行》盧照鄰《長安古意》王勃......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外國文學名詞解釋。 古代概念解釋: 古希臘抒情詩: 古希臘抒情詩盛行于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大多用來歌唱。它源于民歌,分為簫歌(或稱哀歌)、琴歌和諷刺詩幾種,分別以排簫或豎......

        外國文學選擇題

        1. 《神曲》的主要內(nèi)容取材于( )。 A. 歷史 B. 神話傳說 C. 圣經(jīng)故事 D. 意大利現(xiàn)實生活 2. 但丁創(chuàng)作《神曲》的目的是( )。 A.表現(xiàn)宗教思想 B.歌頌人類美好的感情 C.為人類指出......

        外國文學復習

        古代文學 1古希臘神話內(nèi)容: 神的故事:主要內(nèi)容有開天辟地,神的產(chǎn)生,神的譜系,天上的改朝換代,人類的起源和神的活動及其日常生活。 英雄傳說:是對于遠古的歷史,社會生活和人與神、人......

        外國文學復習資料整理

        外國文學復習資料整理 一、填空 1、是歐洲文學的兩大源頭,文學史上稱之為“兩?!眰鹘y(tǒng)。 1).古希臘文學。主要成就:神話、荷馬史詩?!兑了髟⒀浴窞橹⒀怨适?。希臘“古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