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坑清淤施工方案
關于石門水庫壩前清淤存在的問題
及擬定施工方案
一:近期我們一標項目部為沖挖淤泥已投入較大的財力物力,但收效甚微。經現(xiàn)場調研存在如下問題:
1;淤泥經水力沖挖稀釋后體積會增大2-3倍,原設計清淤沖挖量為20萬方,經水沖挖后體積會達到40-50萬方。體積會很大。經初步計算圍堰上游存淤泥量得往上去260米,但越往上游的高差越沒有圍堰絕對高差4.7米高,可能還得往上游填。這樣會對圍堰的安全和穩(wěn)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2;淤泥稀釋后抽向上游,由于上游的高差較大,淤泥會很快流向下游,沉積在圍堰上游附近,逐漸加高會嚴重影響圍堰的安全。3;淤泥經稀釋后具有流動性,部分會通過導流鋼管返回下游,重復淤積,重復抽挖。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影響工程進度,如果淤泥沉積量很大會堵塞導流管子,上游水位會逐漸上升造成圍堰上部過水,過泥漿,后果將會十分嚴重。
二: 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們認為淤泥向大壩下游排放才是最佳的施工方案,也是可行的具體施工方案,淤泥可以從導流底洞排泥漿是唯一出口,因為上下游落差較大,泥漿探測容易排出,且不會淤積。為保證淤泥順利排出,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1;先對下游河道進行清理,挖出一條1-2米的排水溝引向下游,排水溝的坡降要大,保證泥漿流速形成急流防止泥漿沉淀。
2;由于導流底洞進水口呈階梯狀,每個臺階進水口用砼蓋板封堵,我們在每打開一個進洞口就用鋼筋網片蓋住,并固定好,避免石塊沖入洞中。
3;應適當控制排淤速度,排淤不能太慢,漿液不能太濃,避免出現(xiàn)涌堵現(xiàn)象,保證泥漿順利流過,不能沉淀。
4;每降低一個臺階洞口,就組織人工清理一次導流底洞內少量的石塊及沉積物,保證水流暢通。
5;定期到下游清理排水溝,清理下游淤泥,防止淤泥回流淤積洞口。
6; 為加快進度,組織一臺泥漿泵向上游抽排泥漿,但應控制排泥量不能太多,不能堵塞導流鋼管,不危及圍堰安全為宜。
以上方案妥否,請指示。
河南天禹石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1標項目部
2012 年 12 月 9 日
第二篇:清淤施工方案
清淤施工方案
銀浩河道清淤分享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
中山坦洲鎮(zhèn)2014年新建片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山市郊區(qū)坦洲鎮(zhèn)位于中山南部,坦洲鎮(zhèn)小型河流溝渠縱橫交錯,全鎮(zhèn)河溝總長約42公里。本次主要為大沾涌、二沾涌、三沾涌三河道12.39公里河道清淤工程由銀浩河道清淤公司全權負責,矗種鼷特此施工方案。
12390米河道疏浚,本項目主要工程量有:建筑垃圾清理、垃圾、清淤等。
二.主要施工技術方案
1、測量放樣
① 測量放樣依據
a、業(yè)主提供的城建坐標及水準點;
b、業(yè)主提供的施工圖及說明;
c、有關工程測量的規(guī)范和標準。
② 測量人員組織
測量放樣控制是貫穿工程施工過程的十分關鍵的工作,為此成立專門的測量放樣小組,由具有理論和實際施工經驗的工程師負責,全面準確地對本工程各部位進行水平位置和高程控制并提供各階段所需的測量資料。
測量人員配置如下: 測量工程師 1 人 測量技工 2 人 其他人員 3 人
③測量控制放樣
a、平面控制測量
在業(yè)主提供的在控制測量資料基礎上,我們根據需要進行基線控制點的加密。
b、高程控制測量
根據業(yè)主提供的高程控制點,將其用四等水準測量要求引測至大堤二端,達到閉合要求。④測量控制樁的保護
施工測量人員把主要測量標志統(tǒng)一編號,繪制在施工總平面圖上,并注明各有關相互間距離、角度關系及高程,以免發(fā)生差錯。在施工期內為了防止測量標志位移,各主要測量標志應設有保護樁,并定期檢測。
⑤施工測量控制網的布設
施工平面控制測量采用全站儀進行。采用全站儀進行施工控制測量不但簡便、速度快,并且能提高測量精度,減少誤差,同時還能與微機聯(lián)系進行內業(yè)計算和資料的儲存、整理。
高程控制網測量采用精密水準儀,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
施工控制測量的精度和技術要求,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規(guī)定
2、建筑垃圾清理外運
由于河道邊坡有雜樹、樹枝、生活垃圾眾多,河底枯枝爛根很多,且部分河底及岸灘沉積厚度不等的瓦礫、建筑垃圾等,如直接進行水力沖挖則大大降低了沖挖的效率,而且容易損壞機械及輸送泵。所以需在水力沖挖前對該部分
面積進行清運。
清理植物雜物采用人工檢拾,歸攏后集中處理,嚴禁擅自焚燒污染環(huán)境。
3、水力沖挖淤泥工作原理和設計日工作量
在表面建筑垃圾清運完成后即可對淤泥區(qū)進行分塊分段用水力進行沖挖。、水力沖挖淤泥工作原理
水力沖挖的施工原理是模擬自然界水流沖刷原理,借水力作用來進行挖土、輸土、填土,即水流經高壓泵產生壓力,通過水槍噴出一股密實的高速水柱,切割、粉碎土體,使之濕化、崩解,形成泥漿和泥塊的混合,再由立式泥漿泵及其輸泥管吸送。
水力沖挖及場內泥漿輸送
本工程的水力沖挖采用江蘇泰興產水力挖塘機組進行,該機組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立式泥漿輸泥系統(tǒng),包括立式泥漿泵、浮體、場內輸泥硬管和橡膠管;清水沖泥系統(tǒng),包括清水泵、輸水
管、沖水槍;配電箱系統(tǒng),包括配電箱、防水電纜等
高壓泥漿泵
泥漿泵將泥漿收集、泵送至集漿池進行初步沉淀以提高泥漿濃度,以利于提高高壓漿泵 的加壓和輸送效率。
高壓泥漿泵的選型應結合日需工作量及泥漿泵的輸送量進行考慮,既能滿足工期要求,又能及時將泥漿抽出防止泥漿漫溢出集漿池
4、輸送管道和輸送路線、場內泥漿運輸
場內泥漿運輸是指泥漿經泥漿泵由沖挖區(qū)管道輸送至集漿池,該部分管道采用泥漿泵專用8硬尼龍管;接頭采用柔性法蘭接頭。
合計約需3000m。
場外泥漿運輸
場外泥漿運輸采用管道輸送。場外輸送管道采用壁厚4mm的φ300鋼管輸漿管,單節(jié)4米長帶螺栓聯(lián)接,并配備
一些軟管便于拐彎處的管道安裝,根據泵的流量及泵出水口的揚程,泵產生的最大壓力為0.9mpa,ф300鋼管的管道抗內壓能力滿足要求。輸送路線為從c區(qū)的集漿池沿河道鋪設至試辦引河東端,向北潛管過引航道東河口至征潤洲泥庫。
管道鋪設
泥漿泵輸送管線走向擬沿河岸走向,擬盡量走陸地平坦地帶。管道沿線適當整平,寬度為800mm的平臺,將管道安放其上并加以固定,平臺應盡量水平一致,變化順暢。① 陸上輸漿管線鋪設要求
應按設計線路與鋪設方法鋪設,保持管線平坦,順直,不拐死彎。輸漿管底的基礎、襯墊物、支架牢固。
輸漿管線的接頭必須緊密、牢固,整個管線和接頭不得漏泥、漏漿、漏水,發(fā)現(xiàn)泄漏,應及時修補或更換。
輸漿管拐彎按現(xiàn)場情況,選用定型鋼管彎頭或橡膠軟管。使用過的輸漿管
線應經過檢查,測量滿足工程使用要求后才安裝。按照設計的明鋪、開挖埋管、破路埋管、非開挖鋪管分段對照施工,并盡可能的傾聽當地有關部門和居民的意見,搞好關系。
排泥管口伸入圍堰坡腳外不小于5m,高出堆置淤泥面0.50 m 以上。
② 水下輸漿管線布設要求
潛管線路選定后應即進行水深測量。
潛管組裝應選擇在靠近沉放區(qū)、波浪和潮流較小的水域進行,可在岸邊、碼頭邊或在駁船上用吊機將輸漿管組裝成所需的長度,管口兩端用盲板密封,使之直接浮在水上。組裝好的管線應小心拖運。
潛管下沉應選擇在風浪較小、憩流時進行。當管線較長時,應配備2-3 條拖輪或錨艇進行拖帶和協(xié)助管線定位。管線沉放宜采用一端灌水另一端放氣的方法。
沉放后,兩端應下錨固定,并設警
戒標志。潛管的出口與入口用膠管柔性連接。
5、集漿池圍堰填筑
①集泥池填筑位置:擬將集泥池填筑于c區(qū)的西南角。
考慮施工區(qū)域可能有其它工程的需要,為避免污染環(huán)境,施工中我方將盡力保證工序流暢,以保證將集漿池的需要容積降至最低。
②集泥池的填筑
在c區(qū)的西南角靠近岸邊的河道內采用挖泥機挖至河底以下1.5m深,結合原先水深1 m并考慮圍堰超出地面0.5m,合計池深約3.5m。將池構筑成大致中部倒圓臺形,以利于泥漿的沉淀與集中,填筑折合直徑約20m。3.14×102×3.5=1099m3,滿足要求。
圍堰采用草袋裝土進行填筑,頂寬1.2m,兩側放坡1:1,如現(xiàn)場需要,可在打木樁對圍堰進行支撐加固。
倒圓臺形的集漿池內淤泥不易沉積:泥漿進入集漿池,其流速變緩,固
體顆粒便逐漸沉淀,但沉淀到斜面上的固體顆粒必然向滑移,而池底小范圍的平地基本處于吸漿管口水流擾動范圍內,也不易沉積,大部分被泵吸走。
岸側圍堰頂用草袋裝土填筑超高1m,防止泌水時泥漿漫溢,臨河側則用透水土工布+竹篾形成透水層,以利用漫水結合側壓力進行強制滲水回流。
6、截水回流
為利用泥漿沉淀泌水,減少沖挖用水的補充量,應在距臨河側圍堰3m外的河底設1m
×0.8m的排水溝或截水溝將滲水、漫水及泌水回流至供沖挖施工抽水的導流溝以重復利用。
7、棄泥區(qū)泥庫圍堰構筑
棄泥區(qū)泥庫設置,該泥庫之前主要用于金山湖湖面擴大工程的清淤存放。本次棄泥庫圍堰可在上次清淤棄泥區(qū)圍堰上加高、擴容,并隨著施工的進展逐漸對周邊堤岸及池塘埂改造加高培厚、構筑多級沉淀池、砂濾池,減緩尾水流
速,增長淤泥流徑,延長尾水停留時間。擬建圍堰為300m×200m。
圍堰構筑
a、堰基上的雜草、樹根、腐殖土等必須清除干凈;
b、圍堰填筑前,應該將堰基表層土翻松,然后填覆新土并予以壓實;
c、當圍堰基底為砂性土時,應先在堰基中間挖槽,再回填粘性土;
d、筑堰土料可在棄淤區(qū)內取用,取土坑邊緣距堰腳不應小于3m;凍土、雜質土、腐殖土不得用于填筑圍堰;
e、在棄淤區(qū)內取土填筑圍堰時,取土坑不得連續(xù)貫通,應每隔適當距離留一土埂,防止泥漿串流沖刷堰基。
泄水口的設置
a、泄水口的位置應根據棄淤區(qū)的幾何形狀、容量、輸漿管布置以及對臨近建筑物和環(huán)境影響等具體情況選擇。
b、確定泄水口位置要避免泄水對施工區(qū)附近水域、橋涵、村鎮(zhèn)等可能造成的淤積、沖刷和污染的影響。
施工時,泄水口應隨時填筑沙袋,保持堰上水頭為0.05m,防止水流太急造成帶漿溢出。
8、圍堰拆除
等清淤結束后,用挖掘機將集漿池圍堰拆除裝車運棄,如有要求,也可利用集泥池圍堰土方將集泥池底部填平。
三、施工總進度計劃
1、編制說明
本施工進度計劃按照業(yè)主的要求及規(guī)定的控制工期進行總體安排,結合現(xiàn)場實際施工條件。根據工程項目特點,合理組織施工流程,力爭提前完工。
2、工期
計劃2014年11月1日開工,到2014年3月10日竣工,根據我公司以往類似工程的經驗,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清況,我公司計劃于2014年3月10日完成整個工程,總工期79天。具體安排詳見施工總進度計劃表。
3、控制性進度、施工準備工程
施工準備從11月1日進場開始進行施工準備工作,14日基本結束,完成場內施工道路,施工供水、供電系統(tǒng)及通訊系統(tǒng)、庫棚系統(tǒng)、辦公生活設施、以及其它施工設施等。、垃圾清運與清淤的工程進度 本工程分三步施工,各步施工進度如下:
1)、垃圾清運
垃圾清運從11月8日開始,三片區(qū)同時進行,于12月30日完成,歷時15天。
2)、清淤
水力沖挖清淤于12月30日開始a、b、c片區(qū)清淤,2014年2月10日完成全部清淤。
3)、掃尾
3月1日清淤結束后,利用9天時間將集漿池拆除,河底進一步整理,拆除管線,并進行清理退場。
第三篇: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一、抽浮靜水。根據現(xiàn)場,積水量不多,但部分積水影響施
工,因此工程需要備抽水機械。壩西抽水機,3吋或2.5吋潛水泵、污水泵各3臺及配套發(fā)電機組。抽取現(xiàn)有積水。
二、根據現(xiàn)場情況,河面寬度大,淤泥厚,較干,濕度不大。
但挖掘機容易陷入淤泥中,嚴重影響施工安全與進度,建議,北岸挖掘機邊清理邊回填,由于淤泥干稠,不易流動,因此挖掘機可以清理出淤泥,摔至岸邊空曠地帶,迅速填入土方或渣土,壓實。機械步步為營,分步清理。南岸采用相同方法,但由于現(xiàn)場實際情況復雜,建議必要時采用水路兩用挖掘機清理回填。
三、如有必要,可直接調用水路兩用挖掘機清理淤泥,但河
面較寬,河中心地帶往南北兩岸倒淤泥,需要4—6次。
四、回填土方,基本需要外運,部分土方建議就近取土。由
于道路狀況限制,倒運土方和淤泥方面,需要考慮增加運輸車輛和開率夜間施工,在清理淤泥時,就立即派人工將道路上撒落的土方清理干凈,給周邊市民一個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淤泥倒運前,需晾干。
第四篇: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銀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專業(yè)河涌清淤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銀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河道清淤經驗多年,本項工程主要包括路基清表、挖運棄土方、拆除舊有的構造物、挖除樹根等。首先抽水、清淤泥。抽水的潛水泵型號和數量可根據圍堰內的水量的多少來決定。在施工準備期間要充分的準備所需的水泵及相關的設備等。淤泥全部清除至原狀土,將淤泥集中,采用裝載機配合運土車將淤泥全部外運,挖泥深度根據現(xiàn)場實際確定,但必須保證將淤泥清走,露出原狀土層。
一、進行各河塘抽水工作,由于水域范圍內抽水工程量大,需要合理組織,避免出現(xiàn)河水倒流泡壞換填河塘的情況。
二、河塘在抽水后按照施工組織順序對河塘進行清淤,淤泥現(xiàn)場外運到指定地方,防止污染環(huán)境。清淤時根據淤泥厚度用挖掘機清除淤泥和邊清淤邊換填的擠於施工。清淤時采用兩臺挖掘機對位站立進行挖除淤泥,兩臺挖掘機同時作業(yè)時,互相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防止臂架相互碰撞。
三、每處河塘均需由項目部測量人員測量其清淤前、后標高,并繪制相對應的平面圖和斷面圖,由監(jiān)理復核,必要時由業(yè)主指定的測量中心派專人進行復測。其中,河塘平面圖需標明幾何尺寸及其與路基的相對位置;河塘斷面圖要測出各測點清淤前后的高程,繪制出河塘清淤斷面圖,并利用河塘清淤數量計算表計算出該塘的清淤量,由監(jiān)理簽認后作為質保資料及設計變更的依據。
四、清淤時,原則上不得超過設計深度,如果清至設計深度后存在不良土質,必須由現(xiàn)場監(jiān)理、設計代表會同業(yè)主代表通過現(xiàn)場觀察及試驗作出判別,確屬淤泥的再往下清。
淤泥堆放問題:
A流塑性較大的淤泥,挖出后及時清運至施工區(qū)域以外堆放,曬干后,集中運至棄土場。B流塑性較小的淤泥,由自卸車直接運至棄土場。
C對集中的淤泥質等不可利用土方進行棄置處理,由現(xiàn)場監(jiān)理進行簽證。
D對流塑性較大淤泥,挖裝、拖運過程中,要小心謹慎,盡可能避免污染行車路線。E清淤必須徹底,清淤后對塘底進行晾曬。
第五篇:清淤回填施工方案范文
清淤回填
1)主要施工方法
對于路基范圍內的溝塘,首先在完成排水、清淤的情況下,經監(jiān)理工程師對基底驗收合格后,再進行鋪設土工格柵和鋪設砂礫墊層,然后再分層填筑灰土至設計標高。對于暗浜處理,浜底深度小于3m時采用開挖回填處理,處理方法同明浜要求相同。
2)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測量放樣→排水清淤→鋪設土工格柵→鋪設礫石砂墊層→鋪設土工布→灰土分層回填
3)施工技術措施
⑴對于路基范圍內所有河浜、溝塘,首先要做好排水、清淤工作,當基底晾干之后經監(jiān)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再鋪設土工格柵及回填30cm厚的礫石砂和加鋪一層土工布,然后再由路基工程隊組織進行二灰土回填施工。
⑵土工格柵及土工布要垂直于路中線鋪設,土工布搭接寬度不小于30cm,并用“U”型釘固定。鋪設土工布之前基層表面要平整,嚴禁存有碎、塊石等堅硬凸出物。
⑶土工布鋪設以后要及時填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陽光過長時間的直接暴曬。第一層填料攤鋪宜采用輕型推土機或前置式裝載機攤鋪平整。
⑷所用填料不允許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須卸在已攤鋪完畢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以不大于1m為宜,以免造成局部承載能力不足。卸土后就立即攤鋪,以免出現(xiàn)避部下陷。第一層填料宜采用推土機或其它輕型壓實機進行壓實只有當已填筑壓實的墊層厚度大于600mm后,才能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
⑸所用填料必須檢驗合格,并提前做好擊實試驗,填料含水量要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內。填筑層的攤鋪厚度、松鋪系數,根據技術規(guī)范要求由試驗段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