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講稿4 焦裕祿的故事
焦裕祿的故事
一次,國家給蘭考撥來一批救濟棉花,救災辦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祿的棉襖補丁摞補丁,決定照顧他3斤,讓他做件新棉襖。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拿著3斤棉花票,等焦裕祿一進家門,就興奮地跟他商量做新棉衣的事。焦裕祿一聽又是“照顧”他的東西,開口就說:“那不中?!鄙酝#叫撵o氣地對妻子說:“別說我身上穿的襖了,就是咱那床幾十個補丁的舊被子,也沒讓你少做針線活。可是蘭考現(xiàn)在還有好多群眾缺衣少穿,救災物資是給群眾的,這棉花咱咋能要?我是領導,可不能搞特殊??!”徐俊雅知道說不動丈夫,就憐愛地嘆口氣道:“你呀!”還是把棉花票退回了救災辦公室。
1963年春節(jié),因連年災害,蘭考的肉類和副食供應比較緊張??h委辦公室的一位同志就給焦裕祿家里送去了幾斤肉。焦裕祿問他:“人人都有份嗎?”這位同志回答:“要過年了,書記們工作忙,顧不上買肉,這是特意照顧幾個領導同志的。” 焦裕祿聽后對這位同志說:“謝謝了,我家的肉已經(jīng)買好了。請你把肉提回去,看辦公室還有誰沒買,這肉就照顧誰吧?!彼€囑咐這位同志,以后可不要再單獨照顧領導了。焦裕祿到蘭考后,看到城內(nèi)有個大水坑,就建議城關鎮(zhèn)在坑里種蓮菜放魚苗。半年后,放養(yǎng)的魚苗已長到1斤左右。城關鎮(zhèn)漁場為感謝焦裕祿的指導,又想讓身患肝病的焦書記補補身體,就派一名職工用水桶裝了10多條活魚,送到了他家。焦裕祿回家后,問清了魚的來龍去脈,就對嚷著要吃魚的孩子們說:“這魚是漁場的叔叔辛辛苦苦養(yǎng)大的,是集體財產(chǎn),咱一家咋能先吃呢?如果大家都沾集體的便宜,那集體的事業(yè)還能辦好嗎?”焦裕祿的一席話,使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白吃別人的東西是不好的。他的大兒子國慶當即就帶著弟妹們,把一桶活魚又送回了養(yǎng)魚場。
焦裕祿夫婦盡管省吃儉用,但因要贍養(yǎng)兩位老人(雙方的老母親),撫育六個子女,有時還接濟窮困群眾,日子過得相當緊巴。1964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風雪交加,焦裕祿到縣政府大院找到縣長程世平,說他多年沒回山東老家看望母親了,打算春節(jié)帶著全家回老家一趟。接著,焦裕祿顯然有些難為情地說:“老程,你手頭寬不寬裕,能不能借給我三四百元?”程世平雖知道焦裕祿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可沒想到他這樣一個十五級干部連回老家探親的路費也湊不夠,就說:“400元不夠吧,要不要多帶幾個?”焦裕祿忙答:“連我的工資加在一起500多元,路上節(jié)省點花,足夠了?!迸R走,焦裕祿笑著說:“老程,錢??我會盡快還你!”
見焦裕祿說話直打哆嗦,程世平急忙問“老焦,:你是不是病了?”焦裕祿這才隨意說:“沒有,就是有點冷。” 程世平順手摸了摸焦裕祿的胳膊,吃驚地說:“老焦,大臘月里下著雪你咋穿個空筒襖,連件秋衣也不套?”焦裕祿也是當著真人掏心窩說話:“老程,我沒啥衣服套啊!沒布票,手頭也緊,能將就過冬就行了。再說了,老百姓有的連空筒襖還穿不上哩!” 聽了焦裕祿的心里話,程世平又欽佩又
心酸,直想流眼淚?? 焦裕祿寧可借錢也不向組織伸手要救濟,他的親戚和子女們也沒有誰能從他那里得到所謂的“便宜”。他有兩個侄子,高中畢業(yè)后一直在山東老家務農(nóng),多次寫信請求他幫助找個工作。焦裕祿回信向他們解釋:“招工是有計劃有政策的,我即使有權也不能搞特殊?!?/p>
妻子徐俊雅有個侄子,原在城市工作,1962年經(jīng)濟調(diào)整回到農(nóng)村后,徐俊雅的哥嫂就想讓她給焦裕祿這個當姑夫的說說,幫孩子安排個單位。焦裕祿的幾個孩子都是徐俊雅的嫂子幫忙帶大的,徐俊雅見哥嫂開口相求,心想焦裕祿再不講情面,這回也會給哥嫂一個較滿意的答復。誰知,焦裕祿竟然把徐俊雅的侄子直接叫到了家里,親自做起了孩子的思想工作,直到年輕人心服口服地對父母說:“我姑夫一點撥,我想通了,種田也是革命工作哩!”弄得徐俊雅和哥嫂都沒了脾氣。
親戚們在焦裕祿那里走不成“后門”,自己的子女在找工作時焦裕祿也不“關照”一下。他的大女兒焦守鳳初中畢業(yè)沒考上高中,在家待業(yè),有人向他提議:“小學教師不夠用,讓守鳳去學校教書吧?”還有人向他透露信息:“郵政局要招收話務員,小梅(焦守鳳小名)干這個工作挺合適。”焦裕祿對于這些熱心的提議,一再搖頭否定。后來,焦守鳳到蘭考縣食品加工廠當了一名臨時工。剛去上班,焦裕祿就專門找到時任廠長的張樹森,特別交代:“我的女兒來廠里當臨時工,分配工作時一定要把她安排到醬菜組,這樣對改造她的思想有好處。”臨走時,焦裕祿又強調(diào)一句:“你們不要以為是我的女兒,就另眼相看,應該對她嚴格要求。”當時,焦守鳳不認為爸爸讓她經(jīng)受勞動鍛煉是關心她,讓她養(yǎng)成自食其力的本領,心中“實在不滿意”。而今,已經(jīng)退休的焦守鳳滿含深情地說:“現(xiàn)在想想,爸爸對我們兄妹的愛是一種大愛,他是在教我們怎么做人,怎么生活??!”
第二篇:故事講稿
故事講稿
在偌大的一個可可西里無人區(qū),保護站的存在猶如滄海之一粟。而常年駐守于此的保護站工作人員巴義爾,軍人出身的他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時光。夜幕很深,但他卻沒有任何睡意,獨自一人等待那黎明破曉時的早晨,那樣就可以迎著東方的云霓,看那東方天際漸漸開始泛紅的美景,踏著寒風中的沙土和積冰走在自己駐守的土地上。當然,他也有著他的朋友,旅行的游客,騎行客,后院豢養(yǎng)的可愛小羊,還有這土地上的一切。
每年都會有巡山任務,這些巡山時光雖然艱苦,但卻是巴義爾很喜歡的。因為此時他也有他的小伙伴們陪伴著,在廣闊的可可西里腹地馳騁著,大家都是同志,對彼此的感情都是那般的深沉。
這就是可可西里索南達杰保護站管理員巴義爾的生活,而他也很明白,以平凡心態(tài)對待也許有一天會感覺到疲憊,但只有堅守著,再回首往事之時才能發(fā)出會心的微笑,感嘆當初慢慢學會獨自去承受,即使心靈無所依托的時候也能找到蘊藉——那就是為了這一份凈土的寧靜而堅守者,此時即使在孤獨的燈光下也不會感到寂寞。
我們都在等待屬于自己的幸福,而巴義爾也一樣,守護保護區(qū)就是他的幸福,也許直至生命結束完全融入這份土地才會結束吧。
世事有很多變化無常的風云,人生過程本來就很難預料結局。但巴義爾為了自己的信念所堅守和等待是一種愿景,更是一種勇氣。為了自己與自己的約定執(zhí)著地廝守承諾,這是人們值得稱贊的事情、、、、、、
第三篇:焦裕祿, 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焦裕祿, 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祿離世50周年的紀念日。焦裕祿在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期間,帶病堅持工作,帶領群眾治理內(nèi)澇、風沙、鹽堿三大災害,深受百姓愛戴。焦裕祿去世之后,被樹立為縣委書記的榜樣,成為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如今,焦裕祿精神已經(jīng)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讓我們一起緬懷人民公仆的光輝事跡。
他是眾人緬懷的人民公仆、干部旗幟,同時也是有家有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作為6個孩子的父親,他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夠養(yǎng)活一家老小嗎?是一個什么樣的女人在支持他,免除家庭的后顧之憂??
他孜孜不倦的工作態(tài)度,他鐵腕反腐的決心,他與災害及病魔作斗爭的無私與堅強??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焦裕祿,那些鮮為人知的背后故事,從身邊人口中娓娓道來。
高工資 無財產(chǎn)
上有2位老人,下有6個兒女,焦裕祿和所有男人一樣承擔著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工資幾乎是家庭的全部收入來源。
1962年始為蘭考縣委書記的焦裕祿,被定為14級干部。時任蘭考縣委宣傳干事的劉俊生回憶:“當時我是21級干部,月工資51.5元,焦書記級別比較高,有130多元錢?!?/p>
在此之前,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作數(shù)年。工友張興霖記得,焦裕祿工資有50多元錢,很多工人只有40多元,不過當時物價低,他們的生活相對寬裕?!肮べY低,物價也低啊,一斤豬肉才幾毛錢,早飯吃油條、喝粥也就幾分錢?!?/p>
無論在工廠還是當縣委書記,焦裕祿都算得上“高收入階層”,但焦家卻經(jīng)常吃不飽飯?!坝媱澖?jīng)濟時代要憑票購物,糧票是按照職務、工種配給的,當時工人分糧多,干部糧食少?!苯乖5撊温尻柕V山機械廠一金工車間主任時的鄰居張泉生回憶,“我一個月有59斤糧食,焦主任只有22斤,他家人口多,就那么點糧食怎么吃得飽?。 彼虢o焦家點糧票,焦裕祿從來沒要過。
有錢買不到,餓肚子也就罷了,蹊蹺的是,如此高的工資,焦家卻沒有積蓄。焦裕祿回山東老家時,因為手頭拮據(jù),竟沒能按家鄉(xiāng)風俗給初次見面的侄媳婦包個紅包。他去世后,除了常年佩戴的一塊手表,沒留下任何遺產(chǎn)。他的工資哪去了?
當年的蘭考縣葡萄架村大隊會計孫世忠回憶,焦裕祿曾連續(xù)3個月在此調(diào)研,每天都交一斤二兩的糧票和四毛錢作為伙食費。“好的時候能吃到饃,有時候就吃蘿卜纓子、木薯干?!备S焦裕祿下鄉(xiāng)的劉俊生說,“他交的伙食費只多不少,碰到農(nóng)民家里條件差的還會另給錢。”
原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人吳永富第5個孩子出生時家境困難,焦裕祿送去了10元錢;工人劉輔臣妻子生小孩后想喝點小米稀飯,焦裕祿把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家。類似的故事聽許多人講起,焦裕祿工資高卻一窮二白,這種怪賬只有老百姓算得清楚。
背后的女人
人們談起焦裕祿,卻往往忽略了他背后的女人――徐俊雅。當年愛唱歌的姑娘與能拉會唱的焦裕祿結緣,攜手走過蘭考治“三害”的艱苦歲月,更在離開焦裕祿的漫長后半生,以一個女性的堅韌撫育6個子女成人。
“她操持我們這個家,確實不容易,有時會看見她坐在那里哭,但從沒聽她說過‘難’?!?005年,74歲的徐俊雅在41年的分離后追隨焦裕祿而去,留在大兒子焦國慶記憶中的印象是“一輩子堅強”。
焦裕祿去世時,徐俊雅才三十出頭,上有婆婆下有兒女,一貫清苦的家庭沒有任何財產(chǎn)?!案赣H去世前說,不能向組織伸手,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克服。所以母親非常辛苦,受了很多罪。”長女焦守鳳至今記得,焦家小院里一年四季擺著破布和舊衣服,母親漿洗后就著油燈納鞋底。
1932年,徐俊雅出生在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一個書香門第。18歲那年,她循著焦裕祿二胡的旋律來到那個濃眉大眼的年輕人身邊,從此琴瑟相調(diào),成為“榜樣”的堅實后盾和溫暖港灣。
“家里一切事由母親管理,父親很少在家,沒時間管我們?!痹诮箛鴳c印象中,他們見不到父親很坦然,但一會兒看不見母親就到處找。作為妻子,徐俊雅的深情是連條手絹也不舍得讓焦裕祿洗的體貼,是寒冬里把他的衣服放在兩層被子中間焐熱的溫暖。經(jīng)常不著家的焦裕祿,一有空就拉起徐俊雅喜愛的二胡,悠悠琴聲成為子女們對溫馨家庭的長久惦念。
“父親最喜歡一家團聚,只要在家就陪我們玩,講笑話甚至打牌,他走后家里很多年都沒有鞭炮聲?!迸畠航故剀妼δ赣H的失落印象很深,“過年時她總是一邊包餃子一邊默默流淚,然后在床上躺一整天?!?/p>
幾十年來,徐俊雅忍受著悲痛和思念之情,把焦裕祿的品德和家風一點一滴傳遞給兒女。尤其是對做過縣委書記的兒子焦躍進,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干得好,別人說你是焦裕祿的孩子,你干不好,別人也不會說你是徐俊雅的孩子?!?/p>
偷拍的照片
身披上衣、雙手叉腰、眼望遠方,這是焦裕祿照片中流傳最廣的一張,還曾印上郵票。如此充滿意境的畫面,竟是偷拍下來的。
作為全國最知名的縣委書記,焦裕祿留下來的照片非常少,以至于在蘭考的焦裕祿紀念館內(nèi),很多場景只能靠繪畫和雕塑再現(xiàn)。
“我給群眾拍照片上千張,但給焦裕祿拍的只有4張,其中3張還是偷拍的?!苯乖5撛谔m考的一年多時間里,劉俊生經(jīng)常跟隨下鄉(xiāng)。如今已80歲高齡的他,講起照片背后的故事仍興致盎然。
1963年9月的一天,焦裕祿到老韓陵檢查生產(chǎn),在紅薯地跟農(nóng)民一塊揮起了鋤頭。“這又激起我給他拍照片的念頭,可是怕他阻止,就把身子轉(zhuǎn)向另一側,把鏡頭對準他,偷拍了一張他鋤地的照片?!眲⒖∩f,以前每次拍照,焦裕祿不是把身子躲開,就是搖搖頭、擺擺手。
隨后,劉俊生又透過人群的縫隙,偷拍下了他蹲在花生地拔草、看花生長勢的鏡頭。當天午飯后,焦裕祿繼續(xù)到胡集大隊查看泡桐生長狀況。時隔50余年,劉俊生對當時的情景依然記憶深刻。
“焦裕祿把自行車往路邊一放,說‘咱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活啦,十年后,這里就會變成一片林?!?。我看他那么興奮喜悅,就掏出相機,當他叉腰走到一棵泡桐樹旁時,又偷拍了一張?!?/p>
焦裕祿在泡桐前留影的那張照片傳播最廣,焦裕祿身后的泡桐就是著名的“焦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
一同下鄉(xiāng)的干部向焦裕祿建議合個影,焦裕祿說:“咱照相有啥用?”劉俊生趁機問出長久以來憋在肚子里的問題:“焦書記,每次下鄉(xiāng)你都告訴我?guī)险障鄼C,為什么不讓我給你照相呢?”“我是讓你多給群眾拍些照片,這對他們是鼓舞,又很有意義!你不要想著跑前跑后給領導拍照片!”
幾十年來,一想起焦裕祿,這番對話就盤旋在劉俊生心頭?!敖乖5撛谔m考有很多感人的鏡頭,我卻沒有拍下來,這是一個通訊干事的失職?!眲⒖∩两袢詾榇烁械缴钌畹倪z憾。
鐵腕反腐
有一次,蘭考縣檢察院工作人員在下鄉(xiāng)檢查中,發(fā)現(xiàn)一名生產(chǎn)隊長“貪污自肥”,原來該隊長利用職務之便,偷了1.2萬塊磚、9000片瓦、32棵樹蓋了3間瓦房。此外,還偷了920斤麥種。當時正值災荒之年,糧食產(chǎn)量和社員收入都非常低,此事無疑加劇了群眾的生活困難。
接到情況反映后,焦裕祿對此做了長長的批示,稱之為“天災之外的人禍”。在河南省檔案館,至今存有當年手稿:“??這樣的壞黨員在群眾生活嚴重困難的情況下,貪污盜竊發(fā)了大財??不立即嚴肅處理繩以黨紀國法,是不能挽回影響的,不能平民憤的??”
生命最后的53天
住普通病房,沒人知道他是縣委書記;強忍疼痛,他把止疼針讓給別人牽掛蘭考;見到家鄉(xiāng)的人就顯出興奮
“蘭考就是我的家,走得再遠,你也不能不關心你家里的事?。 边@句話,鄭大一附院的老專家楊璧卿記了50年。當她勸已經(jīng)病重的焦裕祿少些操勞時,焦裕祿這樣回答。
焦裕祿生命中的最后時光,是在河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鄭大一附院前身)度過的。當時焦裕祿被“強制”送到醫(yī)院治療,他選擇了消化科的普通病房。當年在這里上班的醫(yī)護人員見證了病痛中焦裕祿的無私與堅強,也見證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掛念的還是蘭考的老百姓。
75歲的楊璧卿,是鄭大一附院急救中心的老主任,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的她,仍清楚地記得50年前的一位病人――焦裕祿?!耙惶崞鸾箷?,總感覺他還在我眼前一樣,我這輩子都忘不了。”
那是1964年的春天,大學畢業(yè)的楊璧卿,分配到河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剛剛一年多。
當時,楊璧卿在醫(yī)院內(nèi)西消化內(nèi)科病區(qū)當住院醫(yī)師,正是焦裕祿的管床大夫。
她回憶,那時的治療手段很有限,經(jīng)常有癌癥患者疼得不停呻吟。但有位病人,從來一聲不吭,他就是焦裕祿。她記得很清晰,焦裕祿大大的眼睛、高高的個子,喜歡披著衣服,很瘦。
由于病情較重,焦裕祿在鄭州住了3天院,就被送到北京去會診。會診的結果是,晚期肝癌,全身淋巴結轉(zhuǎn)移。
“查房的時候,經(jīng)??吹剿鄣脻M頭大汗,可是他啥要求也不提?!睏铊登湔f,那時,她和同事就在私下里議論,這人真堅強。
從北京回來后,省里有關方面的同志來醫(yī)院看望焦裕祿,醫(yī)護人員才知道他的身份――蘭考縣委書記。
現(xiàn)在有些縣里來的干部,一來看病先自報家門,他們自己不說,跟班的也會過來交代。楊璧卿說,焦裕祿自始至終從沒有提起過他的職務。
樊鏡珍,時任內(nèi)西消化內(nèi)科病區(qū)護士。她說,當時醫(yī)院也有干部病房,但焦裕祿選擇住普通病房,后來醫(yī)院為了照顧他,騰出一間大隔音間。“就是門厚點,玻璃是雙層的,相對安靜點。”
楊璧卿記得,焦裕祿的食欲非常差,一頓飯吃不了幾口,醫(yī)生說用點營養(yǎng)藥,他都不讓用,說給更需要的病人?!盎锸秤绊懜闻K,我建議他到營養(yǎng)食堂要點面湯甩雞蛋,但他還是不同意,每次就是稀飯面條。”
盡管病痛纏身,行動已經(jīng)非常困難,但只要見到醫(yī)生、護士進門,焦裕祿總是盡量起身迎一下。后來,楊璧卿和醫(yī)護人員都養(yǎng)成習慣,一進焦裕祿的病房,趕緊先擺手說“焦書記,你別動別動”,然后快步走到他身邊。
“后來他越來越虛弱,但不起身也要欠一下身?!睏铊登湔f,這種尊重讓他們非常感動,現(xiàn)在想起來還想流淚。
隨著病情越來越重,焦裕祿只能坐到床上。當時焦裕祿的主管大夫郭蓬芝今年已經(jīng)83歲,她回憶說:“可他就沒有正兒八經(jīng)坐到過床上,長一個淋巴結都疼啊,焦書記是全身淋巴結轉(zhuǎn)移,他都是半坐半倚在床上?!?/p>
“有時候,看他疼得汗水直往外冒,說給他打一針嗎啡,焦書記也不愿意打,他說給別人打,自己能忍住?!惫钪フf,當時的止疼針只有嗎啡,一個病區(qū)只批2~3針。
樊鏡珍回憶,她曾發(fā)現(xiàn)焦裕祿的胳膊上有幾處灼傷,問了他愛人,才知道那是他是為了轉(zhuǎn)移疼痛,用熱煙嘴燙的。
即使那么痛苦,焦書記也沒有悲觀和喪失意志。楊璧卿說。
楊璧卿查房時常遇到這樣的場景,只要蘭考縣一來人,焦裕祿就會盡量起身迎到門口,拉著對方的手,說趕緊坐趕緊坐,精氣神仿佛又回來了。
談話從來不涉及病情,楊璧卿聽到最多的就是泡桐樹?!澳菚r也不知道啥是泡桐,就聽到他每次都關切地問,樹長得咋樣,種了多少畝了?”楊璧卿說。
楊璧卿回憶,到醫(yī)院看望焦裕祿的很多是蘭考農(nóng)民。每次大家在外面等著,怕打擾焦書記,都是派兩三個代表進來。焦書記一見到老鄉(xiāng),就會忙招呼讓大家都進來,坐到床邊上,用雙手拉住大家,詢問起蘭考的情況:“前幾天下大雨了,咱那里淹了沒?”“咱種的泡桐樹,長的咋樣了?”
楊璧卿記得,有的鄉(xiāng)親見到焦書記很激動,會用很大的勁拉住焦書記的手,有的甚至會抱住焦書記痛哭流涕,焦書記就安慰大家不要難過。看到鄉(xiāng)親們大老遠挎著籃子帶來的雞蛋、花生,焦書記堅決不要,他交代鄉(xiāng)親,咱們現(xiàn)在很多人還貧困,我在醫(yī)院啥都不缺,你們把雞蛋拿到供銷社去換點鹽吃。
送別鄉(xiāng)親,焦裕祿總要吃力地讓人扶下床,慢步送出很遠,眼中滿是依依不舍。楊璧卿說,一到下雨的時候,焦書記就會站在窗前往外看,問他看啥呢,他說,不知道蘭考那邊下雨了沒,有些群眾的房子不好,不知道有沒有漏雨的。
就在焦裕祿被送到北京會診前,楊璧卿曾建議他在北京多住一些日子??稍诒本┲淮?天,焦裕祿就回到了鄭州。焦裕祿后來解釋,北京離家太遠,還是鄭州到蘭考比較近,縣里來人找他方便。
樊鏡珍記得,從北京回來后,焦書記更虛弱了。白天黑夜,他都只能半坐著。因為淋巴結到處轉(zhuǎn)移的結節(jié),只要碰了就疼得要命。
來探視的家鄉(xiāng)人常常給樊鏡珍講焦裕祿在蘭考的事。樊鏡珍這才知道,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475天里,走遍了蘭考1800平方公里土地;他帶領蘭考人民同澇、沙、堿斗爭,卻顧不上自己的身體。
隨著病情加重,焦裕祿身上的疼痛也越來越重,人瘦成了皮包骨頭。他常常疼得渾身冒汗,汗水浸濕了衣服。他使勁咬著牙,牙都咬得快出血了。看著他疼痛的樣子,楊璧卿說,焦書記,你喊出來吧,可是他也不喊。
進入1964年5月中旬,焦裕祿開始持續(xù)昏迷。5月14日,他永遠閉上了眼睛,終年42歲。
樊鏡珍回憶,焦裕祿去世后,病房里一片痛哭聲,作為焦裕祿的護士,她忍著悲痛,為焦裕祿擦洗了身子、換了衣服?!敖箷浺呀?jīng)瘦得不成形,身上到處是癌癥轉(zhuǎn)移點,他的最后時刻,該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狈R珍說。
從當年3月23日焦裕祿被蘭考縣委“強制”入院到離世,只有53天時間。
焦裕祿去世后,樊鏡珍整理物品時,在他的枕下發(fā)現(xiàn)兩本書:一本是《毛澤東選集》,一本是《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
鏈接》》相關資料
焦裕祿語錄:那些直擊心靈的話語
有這么一份焦裕祿語錄,是經(jīng)常陪焦裕祿下鄉(xiāng)的原蘭考縣委宣傳干事劉俊生記錄、整理下來的寶貴資料。直白的話語閃耀著一個共產(chǎn)黨人靈魂的光輝,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著直擊心靈的力量。
腳步?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為政信條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
――沒有抗災的干部,就沒有抗災的群眾;干部不領,“水牛掉井”。
――干革命就得敢闖!成功了,有經(jīng)驗;失敗了,有教訓。只要敢闖,就能從困難中殺出一條路來。
――有些人干工作平平靜靜,說什么“上游太辛苦,下游打屁股,中游最舒服”。他們不愿動腦筋,不愿動手,不愿學習,重要會議也不記錄,對下情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只知不解,不知不解,人云亦云,信假為真,沒有肯定的結論,回答問題總是估計、大概、差不多、沒有把握??這是干革命嗎?不!這是混革命。
――農(nóng)村工作干部要做到:抬腿就能跑,張嘴就能說,提筆就能寫,見飯就能吃,躺倒就能睡。
――干工作,要走上步,看下步,心里想著第三步。要走在工作的前頭,爭取主動,一步主動,步步主動;一步被動,步步跟不上。
――我們要帶上本子,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立刻記下來,回去再對照毛主席著作想一想,找出解決的辦法,總結出經(jīng)驗。這就是說,白天要搞調(diào)查研究,晚上要“過電影”。
――這棵泡桐樹,樹干這樣粗,樹葉這樣茂,沒有扎得很深的根是不行的。你們是南方人,遠離家鄉(xiāng),闊別親人,這是為了革命,這是黨的需要。只要在群眾中扎下根來,你們的工作就像這棵泡桐樹一樣,根深才能葉茂。
印記?一個縣委書記的家風
――啥是丟人?好吃懶做,貪圖享受,才是真正的丟人。
――書記的女兒和工農(nóng)子弟一樣,都是革命的后代,沒有什么特殊性,不能高人一等。如果說有什么特殊,那就是比別人更要好好學習,更要熱愛勞動,更要艱苦樸素。
――你們說救濟的條件是:家在災區(qū),生活困難,本人申請。那我家即不在災區(qū),本人又沒申請,為啥救濟我呢?
――孩子們生活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沒有受過舊社會的罪,不懂得什么叫甜和苦;不懂得種莊稼的艱辛,不知道愛惜糧食。這樣下去,將來就有可能被剝削階級思想侵蝕俘虜。
――咱立個家規(guī):今后,不管誰,都不準看“白戲”。演員演戲,花費了很多辛勤勞動,看戲不買票,就是剝削行為!
――你們不要以為她是縣委書記的女兒,就另眼看待。把她分配到醬菜組,干些臟累活,對改造她的思想有好處。
――魚塘是集體的,怎么能讓我一個人嘗鮮?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制度,亂嘗鮮,集體財產(chǎn)不就變成私有財產(chǎn)了嗎?
――目前,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咱要為國分憂,過幾年緊日子,如果一個共產(chǎn)黨員整天想的是穿戴吃喝,不講革命工作,那怎能行呢?樸素的土氣,就是革命的正氣。等到國家富強了,群眾生活富裕了,我自然也就穿好衣服啦!
――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革命干部,不管其資歷深淺、地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絕不能憑借自己的地位撈取特權,更不能以功臣自居,為自己的享受開方便之門,或者給自己的親友發(fā)放所謂關心他們的“優(yōu)待券”。
背影?一個革命者的生死選擇
――病,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壓住它,它就不欺負你了。
――我的病沒什么,蘭考是個災區(qū),那里有許多工作在等著我。我怎能安得下心躺在這里休息呢?把病查清楚后,我要回蘭考去,一邊治療,一邊工作。
――一住院,聽到的見到的都是病,跑進了病圈子,輕病也能重三分。工作的樂趣可以驅(qū)散疾病的痛苦。這樣對戰(zhàn)勝疾病反而有利。
――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
――有病更應該學習,因為這是病人的精神食糧。有了精神食糧,才能正確對待疾病。
――“除三害”是蘭考人民的迫切要求,是黨交給我的光榮任務,你們一定要搞好,我檢查一下病,回來還要聽你們的匯報。
――我活著沒有治好蘭考的沙丘,死后,希望把我埋在蘭考的沙丘上??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我死后,不要為我多花錢。
第四篇:《焦裕祿的故事》觀后感
《焦裕祿的故事》觀后感
焦裕祿!一個很熟悉、很老舊的名字。一提到他的名字,我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一幅風沙中戈壁灘的景象,和一個經(jīng)常用藤椅的扶手頂住自己肝部,并且面部顯出痛苦表情的瘦弱男人的形象。就是這幅景象時常感動我,感動我的不是那副奄奄一息的景象,而是他里面藏著的永遠不滅的精神,一個廉潔、清正、忘我、奉獻、犧牲的精神。
我現(xiàn)今不用生活在風沙彌漫的大戈壁灘上,也不用冒著風寒去植樹,(觀后感)不用喝一碗水半碗沙的水,不用過幾年都洗不上一次澡日子…可是我現(xiàn)在那,活動多了心煩,工作多了不滿,下班晚回來幾次還可那顯唄,多做一點工作恐怕全世界不知道。我敬業(yè)的心都跑哪去了,奉獻的心也不甘心了吧,更別說犧牲的心智了,多干點活還想要工錢哪,多花點路費和通話費還想找地方報銷哪…真是不比不知道啊!這就是差距!
我雖然剛入黨不久,對黨的認識還非常膚淺,但是我已經(jīng)有了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的習慣,我不會停止不前。我的目標不是現(xiàn)在的自己,也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像焦裕祿一樣廉潔、清正、忘我、奉獻、犧牲…
我剛學習完《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它并不是我的最高標準,而是我的最低底線。我不可能像焦裕祿一樣忘我到犧牲的地步,因為我還有老人、家人和孩子,我不能把我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拋給別人。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工作責任大到足以讓我放下這一切的時候,我想我會放下的,就像殲15負責人羅陽,為了中國的軍事發(fā)展,而犧牲自己。我相信自己,通過不斷的努力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和優(yōu)秀的教師。
第五篇:黨課講稿;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黨課講稿;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2014年3月9日,總書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講話中,提到“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論述,稱為“三嚴三實”講話。
“三嚴三實”的要求,抓住了黨員干部做人從政的根本,明確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準則,劃定了為官律己的紅線,是中央對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為干部加強修養(yǎng)、改進作風、健康成長指明了方向。
嚴以修身,嚴在理想信念。嚴以修身的關鍵是加強道德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做到“石可破不可奪堅,丹可磨不可奪赤”。黨員干部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共產(chǎn)黨人為什么而出發(fā),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丟掉共產(chǎn)黨人的靈魂,必須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增強政治定力,鑄牢理想信念這個“主心骨”,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刻骨銘心。
嚴以用權,嚴在規(guī)范規(guī)矩。嚴以用權的要害是堅持權力屬于人民、用權造福人民。權力是責任,是信任,也是重托,只有出以公心,秉公用權,為人民謀福祉,為百姓解憂難,才能保證權力行使的正確方向。黨員干部要守紀律、講規(guī)矩,講原則、守底線,不為私利所困,不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用權。
嚴以律己,嚴在慎欲慎行。嚴以律己的核心是自重、自警、自醒,清正廉潔。少數(shù)領導干部社交圈復雜、生活作風不檢點,個人修養(yǎng)不高、舉止不端,對自身要求不嚴格。所謂勝人者力,自勝者強。黨員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時刻記住“頭上三尺有神靈”,頭上有天,天上有眼;要慎獨慎微、勤于自省,做到遵紀守法、為政清廉。
謀事要實,實在思想路線。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我們黨重要的思想路線。謀事要實的根本是從實際出發(fā),與百姓利益高度契合。只有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人民意愿,才能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實績。有些干部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熱衷于提概念、喊口號,不務實事,不求實效。這方面的教訓很多,也很深刻,我們不能忘記。黨員干部要嚴謹科學決策,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一切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而干,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不搞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
創(chuàng)業(yè)要實,實在干事作風。如果只說不做,光談認識不見行動,那是“空道理”;如果說得好做得差,認識了問題不好好解決,那是“假道理”;只有即知即改、見諸行動,那才是“硬道理”。創(chuàng)業(yè)要實,要義是真抓實干、敢于擔當。黨員干部想干事、肯干事、多干事、干實事,是義務,是本職,是最起碼的要求。
做人要實,實在道德品行。做人要實的本質(zhì)是忠誠老實、言行一致。所謂“忠誠老實”,就是要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謂“言行一致”,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同志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以行動驗證表態(tài)、用實踐兌現(xiàn)承諾。
焦裕祿同志是在河南成長起來的干部,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典范。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照鏡子、正衣冠的生動教材,更容易使大家反思自己、檢查自己、激勵自己。
一、深刻把握焦裕祿精神的內(nèi)涵實質(zhì),通過學習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從1962年冬天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到1964年5月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焦裕祿同志為了改變蘭考貧困面貌,抱病帶領全縣人民與嚴重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老百姓,樹立了一個優(yōu)秀黨員干部的光輝形象。焦裕祿同志不僅給蘭考人民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物質(zhì)財富,更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焦裕祿精神。
習近平同志曾經(jīng)把焦裕祿精神精辟地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提出要學習焦裕祿同志的公仆精神、奮斗精神、求實精神、大無畏精神、奉獻精神,大興服務群眾之風、艱苦奮斗之風、求真務實之風、知難而進之風、敬業(yè)奉獻之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是一致的,與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對照焦裕祿精神,認真查擺和整改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
目前,改革進入攻堅期、發(fā)展進入關鍵期、社會進入轉(zhuǎn)型期,各種誘惑增多,體制機制尚存在一些漏洞,腐敗現(xiàn)象易發(fā)多發(fā)。近幾年,我省平均每年查處20多名廳級干部,比如,省交通廳原廳長董永安、開封市原市長周以忠、漯河市原市長呂清海等,情節(jié)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這既讓人怵目驚心,也令人十分痛心。分析這些腐敗案件產(chǎn)生的原因,關鍵是這些人放松了主觀世界改造,價值觀念扭曲,喪失了宗旨意識和黨性原則,喪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吹剿麄儚母刹康角敉健墓鈽s到恥辱,從身居要職到身敗名裂,我們除了痛恨、痛心,我們更應該汲取深刻的教訓。
大家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守住做人的底線,守住黨員干部的底線,始終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要經(jīng)常對照焦裕祿精神,真正做到有反思、有觸動、有提高,使我省黨員干部隊伍作風有一個大的改觀,使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更加緊密。
三、弘揚焦裕祿精神,凝聚實現(xiàn)中原崛起、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目的是促使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改進作風,做為民務實清廉的表率,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為實現(xiàn)中原崛起、共筑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zhàn),迫切需要我們加強作風建設,正風肅紀,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開展專題教育黨課,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整軍”契機。通過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正風肅紀,要做到“一學三促四抓”,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耙粚W”,就是認真開展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學習教育,提高認識,從思想根源上解決作風問題?!叭佟保褪峭ㄟ^開展群眾“三評”,促反思、促查擺、促整改。促反思,就是提升對改進作風重要性的認識;促查擺,就是洗洗澡、治治病,輕裝上陣;促整改,就是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八淖ァ?,一是抓一批建設性的制度,依靠制度的完善來解決“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二是抓一批群體性信訪案件,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三是抓一批重大專題,力求在改革創(chuàng)新上有突破;四是抓一批科學發(fā)展的大事要事,加快轉(zhuǎn)型升級、民生改善。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作風建設涉及內(nèi)容很多,加強改進作風建設的任務很重。希望大家自覺學習、對照、弘揚焦裕祿精神,進行一次全面思想、作風整頓,樹正氣、聚民心、促發(fā)展,為加快實現(xiàn)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而奮斗,為實現(xiàn)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