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
《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電路出故障了》一課首先引導學生討論典型的串聯(lián)電路。接著課文創(chuàng)設了電路出故障了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小燈泡不亮的原因時,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科學文件夾上。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想辦法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在電路檢測器制作完畢后,要學生思考一下,怎樣用它去檢測有故障的電路?教師最后應說明,電路檢測器是一種檢測電路的工具,以后會經常用到,強調它只能在實驗室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在學這篇課文時,學生已經初步適應了科學課的教學方法,再加上前面教學的鋪墊和原有的生活知識,基礎較好。此外,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二人一組,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因此,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重視學生積極合作,引導他們大膽猜想發(fā)言。根據(jù)教材分析和學生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材料準備等:
1、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會探究電路故障的原因;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樂于合作與交流的意識,注意滲透安全用電知識的教育。
(3)科學知識:認識電路及電路檢測器,知道什么叫電路,會做電路檢測器。
2、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會探究電路出現(xiàn)故障的原因。(2)難點: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3、教學課時:1課時
4、教學準備:
學生用:
(1)每組小燈泡2個、燈座2只、電池1個、電池盒1只、導線3根。(這些材料有“問題”)
(2)電路檢測器:小燈泡1個、燈座1只、電池1個、電池盒1只、導線2 根。
(3)科學文件夾(記錄表)。教師用:
(1)小燈泡2個、燈座2只、電池1個、電池盒1只、導線3 根。
(2)萬用表1只、電筆1支等。
二、設計理念: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使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币虼?,我在教學設計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盡可能的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提出各自的想法,然后能夠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活動中探究問題、在活動中解決問題、在活動中獲得知識。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課及引出電路:
同學們,你們認識桌上的這些材料嗎?如果把它們組合起來會有什么現(xiàn)象?
教師出示組合的電路,指出燈泡亮了,說明電流經過了小燈泡。教師故意斷開導線,問:“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這說明了什么?”
小結:這個由小燈泡、電池、導線組成的電流的路線叫電路。(板書電路)
[設計意圖:通過小燈泡的亮滅,旨在幫助學生建立電路的概念,為下面的故障作鋪墊。]
(二)組裝電路:
1、這些材料你能組合嗎?
在組合前,老師有個問題:“你們在組裝過程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2、比一比,哪組快?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有問題材料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
(三)交流討論:
1、說一說你們在實驗中看到了什么?
小燈泡沒有亮是怎么回事?引出課題,板書:電路出故障了。
2、你們知道小燈泡在組裝過程中,你還有什么問題?
3、你們知道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嗎?小組討論,并把討論結果記在科學文件夾上。
4、交流討論的記錄,教師整理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猜測小燈泡不亮的原因,鼓勵學生提問,學會做好討論記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
(四)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1、小燈泡不亮的原因找到了,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說一說,你的方法是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步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電路故障,也為引出電路檢測器作鋪墊。]
2、我們還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電路檢測器來進行檢查。
3、(分發(fā)材料)學生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必要時,教師可以輔導)展示幾組好的電路檢測器。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做的方法讓學生更好的認識電路檢測器。]
4、我們用它怎么來檢測呢?教師可以指導使用方法,講清檢測標準,然后讓學生檢測演示。[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教師要指導使用方法,講清檢測標準,建議可以使用檢測器電路圖,這樣可以更清楚明了易懂。]
5、現(xiàn)在你能準確找到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嗎?在剛才的電路上試一試、找一找?
[設計意圖:這一步旨在讓學生學會使用電路檢測器。]
6、說一說,你們檢測出來電路是什么故障嗎?
7、你能使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每組需要的材料可以派人到講臺上領取)
[設計意圖:學生找到故障后,又自己去解決故障,有一種勝利成功的感覺。]
(五)課外延伸
1、如果家里的日光燈不亮了,能不能用電路檢測器去檢測?為什么?
第二篇:《電路出故障了》教案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4.電路出故障了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科學教育出版社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9頁至第10頁,本課在整個單元的教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電路的基礎上,有的問題的解決可能意味著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事物,但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方式,這一課中,一是分析造成電路故障的原因有哪些?二是學做電路檢測器,并經歷一個檢測和完善電路的過程,強調的是問題的解決技能。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可以自己組建使小燈泡亮起來的簡單電路,能畫出簡單的電路圖。但在電路組裝過程中,有時小燈泡沒有亮,學生感到詫異,本節(jié)課,我們將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引導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明白利用電來點亮電燈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路)。
2.經歷觀察、動手操作和猜測,描述什么地方的電路出故障了,并明白電路出故障,電流會中斷。
3.經歷檢測簡單電路裝置的過程和檢測自己小電動玩具的過程,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創(chuàng)造能力。
過程和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2.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加以創(chuàng)新并學以致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發(fā)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于探究與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2.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掌握檢測電路中的知識。難點:
所學知識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是采用講授法、觀察法、動手操作法,樹立“注重經歷、體驗和發(fā)現(xiàn)”的教學觀念。學生是學習科學的主體;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本課旨在讓學生當遇到“燈泡不亮”這一問題時,能依照“電路出故障了—哪兒出了故障—如何排查”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經歷思維分析,經歷動手實踐,有序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長此以往,必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yǎng)學生認真分析、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尊重事實、善于動手探究的科學素養(yǎng)。
【課前準備】
1.每組一套壞的電路元件(一個電池、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一個電燈泡、三條不同顏色的電線)2.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元件(一個電池、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一個小燈泡、三條電線)、3.好的備用電池、電線、小燈泡若干。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已經學習了簡單的電路知識,誰能說一說一個簡單電路包括哪些電路元件?(生:電源、用電器、導線和電器元件等)誰能用這些電路元件點亮小燈泡?(請兩名同學個連接一個電路,嘗試點亮小燈泡)
2.小結:(一位同學的小燈泡順利點亮)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小燈泡就會發(fā)光;
3.提問:(另一名同學連接的電路小燈泡沒亮)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板書:電路出故障了。)
(二)學習新課:分析故障原因 1.電路出了故障,說明燈泡中沒有電流通過。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電流中斷,燈泡不亮呢?(學生小學討論后匯報。)
2.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這些畢竟還是我們的猜測。那我們怎樣才能確切地找出電路中的故障呢?。
(三)學習新課:制作電路檢測器
1.(課件出示電路檢測器)今天咱們也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利用它就可以查出故障的電路了。瞧,這就是我們要制作的電路檢測器。
2.咱們親手制作電路檢測器,怎么樣?
(四)學習新課: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 1.我們該怎樣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師演示: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不亮,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提問:如果電路檢測器不靈怎么辦?為什么先要把檢測頭接觸一下呢?檢測僅僅做一次就夠嗎?為什么要重復檢測呢?
2.整理實驗方法(課件出示):
A、先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碰一下,看檢測器的燈泡是不是發(fā)光。B、把可能出故障的元件串到電路里,看檢測器的燈泡是否發(fā)光。C、重復檢測一次。
3.接下來的任務是用剛才的方法查出電路出故障的地方。老師已經為每個小組設置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你們能用電路檢測器把故障找出來嗎?(課件出示實驗提示。)
A、小組內要分工合作,盡量放低聲音。B、邊實驗邊記錄。
C、把檢測出來的故障元件放在1信封中,然后在材料盒中換取好的元件。
D、重新連接電路,排除故障,使故障電路中的燈泡亮起來。燈泡亮起來,說明你已經排除故障,成功了。(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4.匯報交流:以小組為單位,你們的電路中有幾處故障,是在什么地方出的故障呢?
(五)總結拓展
1.討論:除了用電路檢測器來排查電路故障,我們還能用什么辦法找到電路故障,點亮小燈泡呢?課后把自己的想法付諸于實踐,看誰的方法更簡單,更高效?
2.教育學生安全用電;(1)檢測電路前要斷開電源。
(2)不能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220V的電器電路。
【板書設計】
4.電路出故障了
電流中斷
合理猜測:
→
電路檢測器 →排除故障1.小燈泡壞了; 2.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3.電源壞了;
4.導線壞了,電路沒形成→纏繞絲→測絲長
電流回路
小燈泡被點亮
→
第三篇: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點單元中的第四課。
本單元是從“電和我們的生活”這一課題開始,然后逐漸進入到“點亮我的小燈泡”、“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電路出故障了”等活動。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首先通過“調查家中的電器”開始(“電和我們的生活”一課中的),體驗電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整理已有的電知識;然后學生用一根電線和一節(jié)電池點亮一個小燈泡,當小燈泡被一次次點亮后,學生開始認識電和電流。漸漸的他們不再滿足于點亮一個燈泡,這便進入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中。由于用了幾根電線連接了好幾個燈座和燈泡,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件器材出了問題,所有的燈泡都不會亮,于是就出現(xiàn)了“電路出故障”;于是就有了學生要努力排除故障,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的欲望。在此欲望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以實事為依據(jù),分小組討論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大膽猜測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隨后引導學生討論檢測電路故障的方法并指導學生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最后,引導學生設計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檢測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查出故障原因,并將其排除。
二、設計理念:
1、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在科學學習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參與科學探究的活動中自己提出問題和假設,自己設計解決方案和實施計劃,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最后由自己得出結論并進行表達與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到知識的同時,獲得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情感和態(tài)度。
2、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學生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態(tài)度都必須親身經歷某些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悟、最終內化。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學會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學會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
3、讓學生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學生經歷分析電路故障原因和檢測電路故障原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注重實是,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小組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帶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壞的小燈泡、1根沒有剝絕緣皮的電線,1節(jié)廢電池),制作電路檢測器的材料(電線若干根、電池盒1個、小燈泡1個、燈座1個)。
2、教師準備:
有1個小燈泡的無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電路檢測器。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展示臺下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
提問:大家請看,這是一個以前我們連接過的能使兩只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電路,誰能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講解: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環(huán)路,燈泡就會亮起來。這個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有電流通過的環(huán)路就叫做電路。
2、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
談話: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
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討論、分析:
請大家分組討論、分析,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表一”中。
2、交流:
你們認為,可能有哪些原因導致電路出故障了?(板書學生分析的結果)
3、整理記錄:
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把自己的記錄補充完整。
(三)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1、討論: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2、學習用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1)學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展臺展示“電路檢測器”)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做的電路檢測器,然后自己也試著動手做一個。
注意:
①做好后一定要先試試小燈泡亮不亮;
②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它來檢測人的身體或220V的電路。
(2)學習使用電路檢測器:
(展臺下)教師演示檢測一根電線;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結果相反,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3、分組討論制定檢測計劃:
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一個檢測計劃(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計劃寫在“表二”中。
交流、匯報:你們組制定的檢測計劃是怎樣的?
4、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原因: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照自己訂的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邊查故障,邊記錄(可以把結果記錄在“表三”中);
②數(shù)數(shù)本組的電路共出現(xiàn)了幾個故障。
5、交流、匯報:
(1)你們組檢測到了哪些故障?請你上臺來和大家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檢測的?(在展臺下)
(2)大家認為他們小組的檢測怎么樣?
(四)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故障已經找到了,你能排除這些故障,使這些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請動手試試看。
(五)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的電路故障有:電池沒電了、電線的外皮沒有剝掉、小燈泡壞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會怎么辦?
請大家注意,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的電路,絕不能用來檢測家用220V電器電路,否則會出危險。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學生們認識了電、電流、電路之后,漸漸地他們就不滿足于只點亮一個小燈泡,于是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用幾根電線連接好幾個燈泡和燈座,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個器材出了問題,燈泡就不會亮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分2個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電路出故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2.做個電路檢測器: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生將學習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經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情感目標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分析、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信封1:小燈泡2-3個、電線若干、燈座一個、電池一節(jié)、電池盒一個;壞的燈泡3組、沒有剝皮的電線2組、廢電池3組、形成斷路的電池盒2組,共12組。
〔2〕信封2: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教師事先測試會亮。小燈泡、電池、電池盒、燈座各一,電線三根)
2.教師準備:課件;科學文件夾;電路故障分析表和檢測電路故障方案設計表;一組會亮的電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引入,了解電路
1.展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
2.課件展示電流在電路的流動情況。
1.說出電流在這個電路是怎樣流動的。
要求學生能簡單地口述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電線、電燈,又回到電池的負極。
二、探究活動: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1. 為每組的提供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
2.引導
〔1〕分組試一試本組的燈泡能不能亮?
電路中,連接一個燈泡也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就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會亮,但是連接三個燈泡就不亮了;
〔2〕展示臺出示燈泡不會亮的電路,:燈泡為什么不亮了?
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種可能:1、電池2、電線3、電燈4、燈座5、電池盒6、電路連接
1. 學生自己找出來故障。
2.分析故障原因。
3.分析猜想:電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4.整理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記錄分析和猜想。
問題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討論。
三、探究活動: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有什么辦法知道電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板書:檢測法 替換法
2.引導:如何檢測電路連接是否有問題呢?
3.提示:檢測器必須保證有用,即小燈泡會亮。
4. 深入各組指導
5. 課件提示: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1.思考討論
2.根據(jù)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設計一個電路檢測器。
3.全班交流制作方法
4.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5. 小組討論檢測的方法及步驟。
6. 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
7. 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方法由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后形成。
安全用電教育。
總結
1.電路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故障?
2.怎樣檢測電路中的故障?
思考討論。
鞏固運用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電路的概念;用替換法、檢查法或做一個電路檢測器來檢查電路出故障的原因。
2、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出故障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有根據(jù)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查故障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電池、電池盒、燈座、電燈泡、不同顏色的電線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在展示臺上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提問:誰能說說小燈泡為什么會亮起來?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2、小結: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小燈泡就會發(fā)光。
3、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
4、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板書:電路出故障了。)
二、分析故障原因
1、電路出了故障,說明燈泡中沒有電流通過。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電流中斷,燈泡不亮呢?(生討論后匯報。)
2、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這些畢竟還是我們的猜測。那我們怎樣才能確切地找出電路中的故障呢?
三、制作電路檢測器
1、(課件出示萬用表。)電工師傅就是用萬用表來檢測電路的,這種工具我們也稱它為電路檢測器。今天咱們也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利用它就可以查出故障的電路了。瞧,這就是我們要制作的電路檢測器。
2、咱們親手制作電路檢測器,怎么樣?(學生制作電路檢測器。)
四、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
1、我們該怎樣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師演示: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不亮,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提問:如果電路檢測器不靈怎么辦?為什么先要把檢測頭接觸一下呢?檢測僅僅做一次就夠嗎?為什么要重復檢測呢?
2、整理實驗方法(課件出示):
A、先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碰一下,看檢測器的燈泡是不是發(fā)光。
B、把可能出故障的元件串到電路里,看檢測器的燈泡是否發(fā)光。
C、重復檢測一次。
3、接下來的任務是用剛才的方法查出電路出故障的地方。老師已經為每個小組設置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你們能用電路檢測器把故障找出來嗎?(課件出示實驗提示。)
A、小組內要分工合作,盡量放低聲音。
B、邊實驗邊記錄。
C、把檢測出來的故障元件放在1號袋中,然后在材料盒中換取好的元件。
D、重新連接電路,排除故障,使故障電路中的燈泡亮起來。燈泡亮起來,說明你已經排除故障,成功了。(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4、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電路中有幾處故障,是在什么地方出的故障呢?
(生匯報。)
五、課堂總結
(略。)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電器出故障了》是四年級下冊《電路》單元的第4課。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經常要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來面對遇到的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問題的解決需要有一定的思路,要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方式。本課的學習就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解決無法點亮小燈泡的真實問題,探尋解決方法。具體來說,學生將經歷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原因,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并想辦法排除電路的故障,最終解決電路的問題,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真實任務驅動,經歷科學實踐活動,遷移應用電路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科學實踐活動中,學生會進一步加深對電路概念的全面理解與認識。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電路一定是由電池、用電器和導線連接在一起組成閉合回路,用電器才能正常工作。學生對電池、導線、小燈泡的結構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當電路中的小燈泡不亮了,學生知道通過檢查電路連接情況去排除故障,也知道要去檢查電路中各個電器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科學探究目標
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根據(jù)科學原理,通過改造簡易電路能夠制作出“電路檢測器”。
初步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器元件的故障,并想辦法排除故障。
難點:讓學生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1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聚焦
教師談話:在連接電路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小燈泡不亮的情況。這個時候一定是電路的什么地方出故障了,電路會出什么故障呢?用什么方法去排除這個故障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
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二、探索
活動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分析電路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教師出示“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提問:“電路可能出現(xiàn)什么故障了?”然后各小組開始討論,請學生把想法填寫在表格中。
2、開展全班討論,收集學生的想法。
電路故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連接的問題,另一類是某個部件出故障了,比如小燈泡的燈絲斷了。學生可能首先想到的辦法是檢查電路:看看電池盒兩端彈簧夾上的導線有沒有夾緊?電池是否放好了?小燈泡擰緊了嗎?如果連接沒有問題,而小燈泡仍然不亮,就會進一步考慮是某個元件出了問題。
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將學生的討論結果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上。
活動二:做個電路檢測器
學生列舉出電路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這里學生將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就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師發(fā)給學生實驗材料,指導學生按教科書中的提示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按照教科書上的方法,先檢查電路檢測器是否能正常工作:把兩個檢測頭(也就是原來連接開關兩邊的導線頭)接觸一下,看看小燈泡是否亮起來。重點提示學生不能用我們的檢測器檢測家里用電器的電路。
活動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
1、發(fā)給每組有故障的電路,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
2、請每組先預測電路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再檢測,并試著排除故障。
3、請學生一邊檢測,一邊把檢測的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第6頁的“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中。
三、研討
1、教師組織各個小組輪流匯報檢測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
提問:你們小組檢測出電路的哪一部分出故障了?怎么知道它有故障的?用什么辦法排除的?
2、加強用電安全教育。
教師再次強調: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易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四、全課總結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第1課的“關于電的知識”班級記錄表,組織全班同學一起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又知道了哪些關于電的知識?解決了哪個以前不知道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又產生了什么新問題?
【板書設計】
電路出故障了
合理猜測
小燈泡壞了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電路檢測器→排除故障→小燈泡被點亮
電池沒電了
導線壞了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本課的《學生活動手冊》共一項內容,幫助學生檢測電路故障時記錄檢測項目、有無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學生首先討論每一種故障的檢測方法,再開始測試,記錄測試結果,最后討論排除故障的方法。
第四篇:《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通用)
《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社會發(fā)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1這節(jié)課重點是讓同學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并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同學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置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里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接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學在一開始實驗就發(fā)現(xiàn)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置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是遷怒于同學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溢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于同學的聰明?我想,假如從同學角度動身,從教學的實效動身,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后者。同學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接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jié)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局部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么,對于同學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同學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么辦呢?于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同學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同學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xiàn)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和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同學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同學喜歡的課堂。
《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2今天是最后一節(jié)《電路出故障了》的教學,上完了六節(jié)課,一直在不斷地反思與改進。但從整體來看,由于學生手中的實驗材料(電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時,很難找到壞了的電路元件。和預想的教學效果有一定差距。
這最后一節(jié)《電路出故障了》的教學,本以為一切也會很順利地完成,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外情況,(畢竟已經上完了六節(jié)課,預設與生成之間已經經過了多次磨合)可還是出現(xiàn)了“故障”,這兩處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資源,讓我和孩子們都收獲了很多。
1、教育資源
當我讓小組合作制作電路檢測器時,我發(fā)現(xiàn)A小組的兩名男同學都跑到了臨近的B小組,A小組就剩下兩名女同學,而B小組又有些人滿為患。我走過去,笑著說:“喂,臭小子,你倆是叛變了?還是家里呆不下呀?”倆男生看著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組。我隨口囑咐道:“快,抓緊時間,四人團結合作,馬上就能成功?!闭f完我就到其他小組巡視去了。等我回來時,倆男生又跑去B組看熱鬧了。我沒說什么,因為孩子們的電路檢測器已經做好了。回到了講臺上,我夸獎了高效合作小組,“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了C小組合作最有實效性,第一個最好了電路檢測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馬上坐好。大家知道為什么他們小組做得最快最好嗎?”“他們合作的好。”有幾個孩子回答。“是的,因為他們合作的好,他們很團結,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蔽彝nD了一下,繼續(xù)說:“剛才A小組的兩名女同學表現(xiàn)也很好,雖然他們只有兩個人合作,但動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兩名男孩子精力過于旺盛,他們很愿意擔當其他小組的質量監(jiān)督員。做的也不錯。但老師有個建議,請同學們記好了,我們首先應該先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后有精力再去幫助別人。你們說好嗎?”我眼望著那兩個男孩子,他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2、課程資源
在使用電路檢測器時,我要求孩子們用自己小組制作的電路檢測器檢測手里的電路元件時,D小組的同學在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及時舉手發(fā)問?!袄蠋?,我們剛才檢測這節(jié)電池時小燈泡還亮呢,為什么又檢測一遍,小燈泡卻不亮了呢?”說著,還特意操作一遍讓我看。這時孩子們大多已經檢測完畢,于是,我走上講臺,將剛才的問題拋給了孩子們。孩子們一時發(fā)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趕忙舉手:“老師,我知道了,他們是把電池裝反了?!庇谑俏易屵@孩子走上了講臺演示了一遍,驗證了自己的說法。孩子們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這個知識點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時表揚了D小組,因為他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問題,而且積極探求原因,當然,如果能獨立解決問題就更好了。
這最后一節(jié)課真是出乎意料,不過,也很好,為我和孩子們提供了這么好的資源,我得感謝這“故障”??!
《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3這節(jié)課重點是讓學生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并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學生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置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里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接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學生在一開始實驗就發(fā)現(xiàn)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置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是遷怒于學生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滿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于學生的聰明?我想,如果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從教學的實效出發(fā),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后者。學生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接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jié)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部分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么,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學生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么辦呢?于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學生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學生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xiàn)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
《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4上課開始時,我先出示了一個連接正確的電路,讓學生說說電路中的電流是怎樣流動的,接著我又出示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啟發(fā)學生思考,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接著我先引導學生檢查電路的連接是否有問題,再排除了連接上的問題后,讓學生推測使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將原因一一列出來。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是哪里發(fā)生了故障。電路檢測器的制作比較簡單,書上有指導也有圖片,然后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檢測時的注意點。
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應先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取出,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連接電路檢測器兩端的導線,觀察小燈泡是否亮了;檢測故障電路中的導線、小燈泡之類的電器元件應直接將它們與電路檢測器兩端接觸。
在實驗中我注意到學生在檢測小燈泡的時候將電路檢測器的兩端與小燈泡的連接點接觸時,由于不注意直接將導線的兩端接觸,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電路檢測器中的小燈泡亮了而被檢測的小燈泡沒有亮,學生就產生了疑問。我要求學生再認真檢測,隨之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
新課程中小學科學教育倡導“做中學”,其實質是通過科學學習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做”中發(fā)現(xiàn),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學生往往是樂于動手,但不善于動腦,所以科學教育要養(yǎng)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顒又幸嵝褜W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并用,要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于分析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
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常常得不到預期的結論,甚至得到的結論是偏謬的,使之失去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糾錯,因為得出了與眾不同的結論,是給探究者提供反思認識的好機會,學生在探究中經歷失敗未必是壞事,如果老師能用賞識的眼光積極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審查反思,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反復實驗,重新成功,學生會收益很大。如:學生在進行電路的連接時,經常會出現(xiàn)小燈泡不亮的情況,這時老師不要急于幫助學生查找線路故障,要激勵學生合作討論、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小燈泡不亮,學生會饒有興致地分析出很多種原因,諸如:電池沒電了;線路某處沒接好斷路了;小燈泡的燈絲斷了;兩節(jié)電池接反了;開關連接不對或開關接線處松動;連接燈泡的兩根導線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據(jù)這些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對線路進行檢查,找到問題所在。這樣對待“失敗”,學生收益非淺,因為強烈地自發(fā)地反思過程,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實干的膽略,處事的機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失敗”,使之成為獲得鍛煉和發(fā)展的契機,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在成敗中皆受益。
《電路出故障了》教學反思5本課的科學概念是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探究目標是
1.能夠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能夠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兩個班的孩子,都能嘗試猜測電路出故障可能是哪里有問題,也記在活動手冊上。在檢測環(huán)節(jié),我還是選擇了先示范操作,學生檢測出了電路故障。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老師還是要提前收集不太壞了的電池盒、壞了的燈泡、不要靈敏的導線以及沒什么電的電池。我這邊比較容易找到的是后面三種,這次也很有意思的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故障。不過,示范檢測操作時花了6-8分鐘,時間太長了,盡管為得是讓孩子操作規(guī)范,但是我寫反思寫到這里覺得,或許,示范操作該錄個微課?讓孩子反復看兩遍。這里需要再思考一下。
第五篇: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1一、教材分析
學生們認識了電、電流、電路之后,漸漸地他們就不滿足于只點亮一個小燈泡,于是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用幾根電線連接好幾個燈泡和燈座,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個器材出了問題,燈泡就不會亮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分2個部分:
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電路出故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2、做個電路檢測器: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生將學習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經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情感目標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分析、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信封1:小燈泡2-3個、電線若干、燈座一個、電池一節(jié)、電池盒一個;壞的燈泡3組、沒有剝皮的電線2組、廢電池3組、形成斷路的電池盒2組,共12組。
〔2〕信封2: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教師事先測試會亮。小燈泡、電池、電池盒、燈座各一,電線三根)
2、教師準備:課件;科學文件夾;電路故障分析表和檢測電路故障方案設計表;一組會亮的電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展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
2、課件展示電流在電路的流動情況。
1、說出電流在這個電路是怎樣流動的。
要求學生能簡單地口述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電線、電燈,又回到電池的負極。
二、探究活動: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1、為每組的提供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
2、引導
〔1〕分組試一試本組的燈泡能不能亮?
電路中,連接一個燈泡也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就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會亮,但是連接三個燈泡就不亮了;
〔2〕展示臺出示燈泡不會亮的電路,:燈泡為什么不亮了?
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種可能:1、電池2、電線3、電燈4、燈座5、電池盒6、電路連接
1、學生自己找出來故障。
2、分析故障原因。
3、分析猜想:電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4、整理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記錄分析和猜想。
問題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討論。
1、討論:有什么辦法知道電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板書:檢測法 替換法
2、引導:如何檢測電路連接是否有問題呢?
3、提示:檢測器必須保證有用,即小燈泡會亮。
4、深入各組指導
5、課件提示: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1、思考討論
2、根據(jù)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設計一個電路檢測器。
3、全班交流制作方法
4、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5、小組討論檢測的方法及步驟。
6、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
7、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方法由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后形成。
安全用電教育。
總結
1、電路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故障?
2、怎樣檢測電路中的故障?
思考討論。
鞏固運用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2【教材簡析】
《電器出故障了》是四年級下冊《電路》單元的第4課。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經常要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來面對遇到的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問題的解決需要有一定的思路,要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方式。本課的學習就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解決無法點亮小燈泡的真實問題,探尋解決方法。具體來說,學生將經歷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原因,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并想辦法排除電路的故障,最終解決電路的問題,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真實任務驅動,經歷科學實踐活動,遷移應用電路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科學實踐活動中,學生會進一步加深對電路概念的全面理解與認識。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電路一定是由電池、用電器和導線連接在一起組成閉合回路,用電器才能正常工作。學生對電池、導線、小燈泡的結構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當電路中的小燈泡不亮了,學生知道通過檢查電路連接情況去排除故障,也知道要去檢查電路中各個電器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科學探究目標
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根據(jù)科學原理,通過改造簡易電路能夠制作出“電路檢測器”。
初步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器元件的故障,并想辦法排除故障。
難點:讓學生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1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
【教學過程】
教師談話:在連接電路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小燈泡不亮的情況。這個時候一定是電路的什么地方出故障了,電路會出什么故障呢?用什么方法去排除這個故障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
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活動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分析電路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教師出示“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提問:“電路可能出現(xiàn)什么故障了?”然后各小組開始討論,請學生把想法填寫在表格中。
2、開展全班討論,收集學生的想法。
電路故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連接的問題,另一類是某個部件出故障了,比如小燈泡的燈絲斷了。學生可能首先想到的辦法是檢查電路:看看電池盒兩端彈簧夾上的導線有沒有夾緊?電池是否放好了?小燈泡擰緊了嗎?如果連接沒有問題,而小燈泡仍然不亮,就會進一步考慮是某個元件出了問題。
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將學生的討論結果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上。
活動二:做個電路檢測器
學生列舉出電路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這里學生將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就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師發(fā)給學生實驗材料,指導學生按教科書中的提示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按照教科書上的方法,先檢查電路檢測器是否能正常工作:把兩個檢測頭(也就是原來連接開關兩邊的導線頭)接觸一下,看看小燈泡是否亮起來。重點提示學生不能用我們的檢測器檢測家里用電器的電路。
活動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
1、發(fā)給每組有故障的電路,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
2、請每組先預測電路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再檢測,并試著排除故障。
3、請學生一邊檢測,一邊把檢測的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第6頁的“電路故障檢測記錄表”中。
1、教師組織各個小組輪流匯報檢測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
提問:你們小組檢測出電路的哪一部分出故障了?怎么知道它有故障的?用什么辦法排除的'?
2、加強用電安全教育。
教師再次強調: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易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第1課的“關于電的知識”班級記錄表,組織全班同學一起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又知道了哪些關于電的知識?解決了哪個以前不知道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又產生了什么新問題?
【板書設計】
電路出故障了
合理猜測
小燈泡壞了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電路檢測器→排除故障→小燈泡被點亮
電池沒電了
導線壞了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219710067945本課的《學生活動手冊》共一項內容,幫助學生檢測電路故障時記錄檢測項目、有無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學生首先討論每一種故障的檢測方法,再開始測試,記錄測試結果,最后討論排除故障的方法。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
1、電路的概念;用替換法、檢查法或做一個電路檢測器來檢查電路出故障的原因。
2、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出故障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yǎng)有根據(jù)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查故障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電池、電池盒、燈座、電燈泡、不同顏色的電線等。
教學過程:
1、在展示臺上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提問:誰能說說小燈泡為什么會亮起來?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2、小結: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小燈泡就會發(fā)光。
3、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
4、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板書:電路出故障了。)
1、電路出了故障,說明燈泡中沒有電流通過。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電流中斷,燈泡不亮呢?(生討論后匯報。)
2、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這些畢竟還是我們的猜測。那我們怎樣才能確切地找出電路中的故障呢?
1、(課件出示萬用表。)電工師傅就是用萬用表來檢測電路的,這種工具我們也稱它為電路檢測器。今天咱們也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利用它就可以查出故障的電路了。瞧,這就是我們要制作的電路檢測器。
2、咱們親手制作電路檢測器,怎么樣?(學生制作電路檢測器。)
1、我們該怎樣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師演示: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不亮,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提問:如果電路檢測器不靈怎么辦?為什么先要把檢測頭接觸一下呢?檢測僅僅做一次就夠嗎?為什么要重復檢測呢?
2、整理實驗方法(課件出示):
A、先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碰一下,看檢測器的燈泡是不是發(fā)光。
B、把可能出故障的元件串到電路里,看檢測器的燈泡是否發(fā)光。
C、重復檢測一次。
3、接下來的任務是用剛才的方法查出電路出故障的地方。老師已經為每個小組設置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你們能用電路檢測器把故障找出來嗎?(課件出示實驗提示。)
A、小組內要分工合作,盡量放低聲音。
B、邊實驗邊記錄。
C、把檢測出來的故障元件放在1號袋中,然后在材料盒中換取好的元件。
D、重新連接電路,排除故障,使故障電路中的燈泡亮起來。燈泡亮起來,說明你已經排除故障,成功了。(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4、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電路中有幾處故障,是在什么地方出的故障呢?
(生匯報。)
(略。)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4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點單元中的第四課。
本單元是從“電和我們的生活”這一課題開始,然后逐漸進入到“點亮我的小燈泡”、“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電路出故障了”等活動。學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首先通過“調查家中的電器”開始(“電和我們的生活”一課中的),體驗電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整理已有的電知識;然后學生用一根電線和一節(jié)電池點亮一個小燈泡,當小燈泡被一次次點亮后,學生開始認識電和電流。漸漸的他們不再滿足于點亮一個燈泡,這便進入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中。由于用了幾根電線連接了好幾個燈座和燈泡,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件器材出了問題,所有的燈泡都不會亮,于是就出現(xiàn)了“電路出故障”;于是就有了學生要努力排除故障,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的欲望。在此欲望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以實事為依據(jù),分小組討論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大膽猜測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隨后引導學生討論檢測電路故障的方法并指導學生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最后,引導學生設計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檢測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查出故障原因,并將其排除。
二、設計理念:
1、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在科學學習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參與科學探究的活動中自己提出問題和假設,自己設計解決方案和實施計劃,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最后由自己得出結論并進行表達與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到知識的同時,獲得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情感和態(tài)度。
2、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學生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態(tài)度都必須親身經歷某些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悟、最終內化。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學會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學會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
3、讓學生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學生經歷分析電路故障原因和檢測電路故障原因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注重實是,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小組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帶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壞的小燈泡、1根沒有剝絕緣皮的電線,1節(jié)廢電池),制作電路檢測器的材料(電線若干根、電池盒1個、小燈泡1個、燈座1個)。
2、教師準備:
有1個小燈泡的無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1個電路檢測器。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展示臺下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
提問:大家請看,這是一個以前我們連接過的能使兩只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電路,誰能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講解: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環(huán)路,燈泡就會亮起來。這個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有電流通過的環(huán)路就叫做電路。
2、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
談話: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
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討論、分析:
請大家分組討論、分析,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表一”中。
2、交流:
你們認為,可能有哪些原因導致電路出故障了?(板書學生分析的結果)
3、整理記錄:
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把自己的記錄補充完整。
(三)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1、討論: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2、學習用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1)學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展臺展示“電路檢測器”)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做的電路檢測器,然后自己也試著動手做一個。
注意:
①做好后一定要先試試小燈泡亮不亮;
②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它來檢測人的身體或220V的電路。
(2)學習使用電路檢測器:
(展臺下)教師演示檢測一根電線;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結果相反,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3、分組討論制定檢測計劃:
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一個檢測計劃(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計劃寫在“表二”中。
交流、匯報:你們組制定的檢測計劃是怎樣的?
4、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原因: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照自己訂的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邊查故障,邊記錄(可以把結果記錄在“表三”中);
②數(shù)數(shù)本組的電路共出現(xiàn)了幾個故障。
5、交流、匯報:
(1)你們組檢測到了哪些故障?請你上臺來和大家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檢測的?(在展臺下)
(2)大家認為他們小組的檢測怎么樣?
(四)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故障已經找到了,你能排除這些故障,使這些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請動手試試看。
(五)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的電路故障有:電池沒電了、電線的外皮沒有剝掉、小燈泡壞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會怎么辦?
請大家注意,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的電路,絕不能用來檢測家用220V電器電路,否則會出危險。
小學科學電路出故障了教學設計5【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過程與方法:
1、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
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教學準備】
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
【教學過程】
1、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2、說明:小燈泡發(fā)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板書:回路)
3、提供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并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建議:教師可準備多個好的和壞了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
1、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檢查連接的方法,結合前面的學習,排除連接方法上的問題。
2、引出新的問題:為什么連接方法正確而小燈泡卻不亮呢?引導學生來整理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小燈泡壞了;
2.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說明:這是發(fā)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過程。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記錄。)
1、討論,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一般有下面幾種方法:
①檢查法:檢查電路中的連接是否完好。(電池盒兩端彈簧夾上的導線有沒有夾緊;電池是否放好了;小燈泡擰緊了嗎……)
②替換法:用另外的燈泡、電池、導線等來替換電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燈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按教科書中的提示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檢測器做法:把上節(jié)課連接過的簡單電路中的小燈座上的一根導線頭拆下來,另外再連上一根導線,這就是我們的電路檢測器。)
3、做好電路檢測器后,試試靈不靈。
4、根據(jù)教材10面的插圖講解檢測電路和檢測電路中各個部分(小燈泡、導線)的方法。(把故障電路的某一部分電路或某一個元件連到電路檢測器的兩個導線頭之間,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是暢通的、沒有故障的,否則就證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不暢通、有故障。)
5、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檢測電路時,應先把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從電池盒中取出;
(2)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采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里,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
6、制定檢測計劃。提醒學生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要邊檢查邊做記錄;最后數(shù)一數(shù)電路中一共有幾個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進行測試,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讓學生再試一次,使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分組匯報。
8、強調安全事項。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9、拓展:還有其他方法查找電路中的故障嗎?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