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拍手歌(相關資料)
《拍手歌》的押韻有三個特點:
1.《拍手歌》一般有十組句子,按一到十的順序從拍一組到拍十組。每組有兩句,兩句共一韻。如第一組末一字“一、記”,都是“i”韻;第五組末一字“五、虎”,都是“u”韻。
2.每組以數(shù)字的韻母(韻腹、韻尾)為韻。如第六組“六”之“iu”(該組第二句末一字“休”也是“iu”),第八組“八”之“ɑ”(該組第二句末一字“家”,“iɑ”)。
3.每組可換韻。第一組與四、七、十組同韻,二、三、五、六、八、九組各不同韻。
兒歌要押韻,并要嚴于兒童詩。而《拍手歌》又是兒歌中別具一格的,它不但形式獨特,且可邊讀邊拍,節(jié)奏感強,饒有童趣,為兒童所喜聞樂見。所以,它的押韻,應更嚴于一般的兒歌。我想,最好是韻腹、韻尾都同,但韻腹相同,應是底線——現(xiàn)在教材是沖出底線了。
兒歌,對于老師和家長來說,主要靠閱讀感知,而對于兒童來說,則主要靠聽覺感知。兒歌的流傳,與其說主要是書面的流傳,不如說主要是口頭的流傳。幼兒園的小朋友念出若干首兒歌不是難事,是押韻使得兒歌有往返回復之感,所以易讀易記(也有句子不長,節(jié)奏鮮明等原因),而絕不是他們早早就認識了這些兒歌的一大堆的漢字。從這個角度也可見押韻之重要。
押韻,讀著順口,聽著順耳,迎合讀者、聽者在聽覺上的審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