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機關事業(yè)單位現(xiàn)行退休、退職制度及有關待遇
機關事業(yè)單位現(xiàn)行退休、退職制度及有關待遇
一、退休、退職條件
(一)退休條件
參考文號:國發(fā)[1978]104號、國務院令第125號、浙政[2000]1號、浙人薪[2000]62號
我國干部職工退休制度中的退休條件,主要是依據干部職工的年齡、工齡而定,有的還要考慮身體條件和勞動條件等因素。
1、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的退休條件
國務院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凡是在黨政機關、群眾團體和全民企事業(yè)單位工作的干部和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享受退休待遇。
(1)男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干部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10年,工人連續(xù)工齡滿10年的。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低溫、高山地區(q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干部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10年,工人連續(xù)工齡滿10年的。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干部參加革命工作年限滿10年,工人連續(xù)工齡滿10年,由醫(yī)院證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4)因公致殘,由醫(yī)院證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5)患二、三期矽肺病離職休養(yǎng)的職工和患一期矽肺合并活動性肺結核符合上述第(3)項規(guī)定年齡的職工,如果本人自愿,也可以退休。
(6)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從事井下、高空、高溫、低溫、高山地區(q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都需要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才能辦理退休手續(xù):一是從事高空和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作累計滿十年的;
二是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累計滿九年的(從事高溫工作是指經常在攝氏三十八度以上場所工作);
三是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累計滿八年的。上述年限期指實際工作年限。但是,在計算連續(xù)工齡時,凡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的時間,每年按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時間,每年按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另外,經常在攝氏零度以下低溫場所工作和常年在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區(qū)流動工作的人員,可以參照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的人員辦理退休手續(xù);常年居住在四千五百米高山高原地區(qū)工作的人員,可以參照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人員辦理退休手續(xù)。
2、《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退休條件
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對公務員退休條件作出規(guī)定:除國家另有規(guī)定外,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退休:
(1)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2)喪失工作能力。
此外,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人提出要求,經任免機關批準,可以提前退休:
(1)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50周歲,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
(2)工作年限滿30年的。
(二)退職條件
參考文號:國發(fā)[1978]104號、國務院令第125號
退職的主要條件是:喪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備退休條件。所謂不具備退休條件,主要是指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未達到退休年齡。男年未滿50周歲,女年未滿45周歲,經醫(y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者;二是不符合參加革命工作年限。參加革命工作未滿10年,經醫(y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退職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逐步放寬。現(xiàn)行的退職條件是國務
院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的,即:經過醫(yī)院證明完全喪失工作(勞動)能力的干部、工人,應當退職。《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guī)定:喪失工作能力的公務員,應當退休。因此,公務員只有離退休,沒有退職。
(三)退休、退職手續(xù)的辦理
參考文號:國發(fā)[1978]104號、中組發(fā)[1988]9號
1、按規(guī)定辦理退休、退職手續(xù)
中央組織部、人事部《關于認真執(zhí)行干部退(離)休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組發(fā)[1988]9號)規(guī)定,凡達到規(guī)定的退休(包括離休,下同)年齡(周歲)的干部,都應及時辦理退休手續(xù),不需要本人提出申請。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對本單位達到退休年齡的干部,應事先按干部管理權限報經任免機關批準,在其達到退休年齡的前一個月通知本人,并在其達到退休年齡后的一個月內按規(guī)定辦完有關手續(xù),不再列為在編人員。
2、退休時出生日期的認定
中央組織部、人事部、公安部《關于辦理干部退(離)休等手續(xù)時認定出生日期問題的通知》(組通字[1990]24號)規(guī)定,凡干部居民身份證同干部本人檔案記載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組織人事部門在辦理其退(離)休等手續(xù)時,應會同干部常住戶口所在地戶口登記機關進行查證核實,按干部管理權限和戶口管理權限批準后查實的出生日期作為計算年齡和戶口登記的依據,查證材料歸入干部本人檔案,同時抄送干部常住戶口所在地戶口登記機關。對無法查實的,應以干部檔案或戶口檔案中最先記載的出生日期為依據。
二、退休、退職待遇
退休、退職待遇主要是指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包括退休費、退職費和其他物質生活待遇。為了保證退休、退職干部的晚年生活,國家和省對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的待遇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
(一)退休待遇
退休干部的待遇分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兩部分,主要介紹生活待遇。
1、退休費標準
參考文號:浙人退[1994]85號、浙人退[1997]19號
1993年10月1日以來,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其計算退休費標準按照浙人退
[1994]85號文件規(guī)定,即:
實行職級工資制的退休人員,其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按本人原標準的全額計發(fā),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按本人原標準的一定比例計發(fā),其中工作滿35年,按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之和的88%%計發(fā);工作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之和的82%%計發(fā),工作滿20年不滿30年,按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之和的75%%計發(fā);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之和的60%%計發(fā);工作不滿10年,按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項之和的40%%計發(fā)(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后,為了同公務員制度相銜接,實行職級工資制的人員只實行退休制度不實行退職制度)。
機關技術工人退休后,其退休費按本人原崗位工資、技術等級(職務)工資和按工資構成比例所規(guī)定的獎金三項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fā);普通工人退休后,其退休費按本人崗位工資和按工資構成比例所規(guī)定的獎金兩項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fā)。其中,退休時工作滿35年的,退休費按90%%計發(fā);工作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fā);工作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fā);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fā)。
事業(yè)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費按本人職務(技術等級、等級)工資和津貼部分(在計算退休費時,全額撥款單位的津貼部分按工資構成的30%%計算;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單位的津貼部分均按工資構成的40%%計算)兩項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fā)。其中退休時工作滿35年,退休費按90%%計發(fā);工作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fā);工作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fā);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fā)。
2、退休人員享受特殊貢獻(優(yōu)異)待遇
參考文號:國發(fā)[1978]104號、[81]勞險字14號、勞人險局[1982]8號、[83]教師字第009號、[85]公政治第304號、國辦發(fā)[1983]95號、國辦發(fā)[1984]75號、[87]高檢人廳字第128號、[87]浙法人字25號、浙政辦發(fā)[1990]99號、浙總工字[1990]46號
(1)根據國務院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對有特殊貢獻的干部和工人,退休時可以酌情提高退休待遇。凡獲得國務院正式命名的全國勞動模范(享受勞模待遇的先進工作者)和中央軍委命名的戰(zhàn)斗英雄、模范等,在退休時仍然保持榮譽的,其退休費可以提高15%%;凡獲得國務院各部、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的勞動模范,部隊軍一級命名的戰(zhàn)斗英雄、模范,在退休時仍然保持榮譽的,其退休費可提高10%%。
(2)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1956年至1964年期間獲得省級先進生產者稱號的職工退休費計發(fā)標準問題的復函》(浙政辦發(fā)[1990]99號)的規(guī)定,由于我省1956年至1964年未評勞動模范,對此期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會議或表彰決定表彰的省級先進生產(工作)者,在退休時仍保持榮譽的,其退休費可按原規(guī)定提高5%%。
外省和中央各部委及部隊軍以上單位表彰的1956年至1964年期間的先進工作者,在取得原發(fā)證單位證明后,可參照浙政辦發(fā)[1990]99號文件精神執(zhí)行。
(3)根據原勞動人事部、全國總工會和國務院有關部委文件規(guī)定,凡是下列人員在退休時保持榮譽的,可以分別享受提高退休費標準5%%至15%%的優(yōu)異待遇:1950年、1956年、1959年三屆全國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出席1960年全國文教群英會的個人代表;1965年以來全國召開的工業(yè)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財貿雙學會議及科學大會上受表彰的先進生產(工作)者;1956年全國人民警察、治安保衛(wèi)委員功臣模范代表大會,1959年全國公安、檢察、司法先進工作者大會,1980年全國公安戰(zhàn)線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985年全國公安戰(zhàn)線功臣模范和立功集體表彰命名大會的個人代表;1983年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活動先進代表會議表彰的優(yōu)秀教師;兩航起義有特殊貢獻人員;九龍關起義有特殊貢獻人員;國民黨海軍起義有重大貢獻的人員;1985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上述人員享受特殊貢獻(優(yōu)異)待遇后的退休費標準,不得超過本人原標準工資。享受特殊貢獻(優(yōu)異)待遇的人員,必須在退休時仍然保持其榮譽。對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經授予機關復查批準可取消其榮譽稱號,不能享受優(yōu)異待遇:
a、主要先進事跡是偽造的;
b、因觸犯刑律受到刑事處分的;
c、犯有嚴重錯誤,受到黨內開除黨籍、行政開除留用察看處分的;
d、品行墮落,在群眾中影響極壞的。
凡沒有上述情況,表現(xiàn)一貫較好,就應視為保持其榮譽稱號。按照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退職手續(xù)的人員,不能提高退職生活費標準。
3、適當提高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退休費標準
參考文號:國發(fā)[1983]141號、勞人科[1983]153號、國發(fā)[1986]26號、[86]國科發(fā)干字0281號、浙政辦[1986]54號
根據國家和省政府規(guī)定,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退休時,可按下列辦法酌情提高退休費標準:
(1)全國勞動模范、勞動英雄、先進工作者,或國家發(fā)明獎、自然科學獎、技術進步獎、科技成果獎、星火獎的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獲得者(集體獎指主要發(fā)明人與作者,下同),其退休費標準可提高15%%;
(2)省或中央、國家部委一級授予的勞動模范、勞動英雄、先進工作者,或國家發(fā)明獎、自然科學獎、技術進步獎、科技成果獎、星火獎的三等獎、四等獎獲得者,其退休費標準可提高10%%;
(3)省或中央、國家部委一級頒發(fā)的各種科技獎、成果獎、推廣獎等獎的獲得者,其退休費標準可提高5%%。
4、提高教師退休費標準
省教委、省人事廳根據浙政[1994]13號文件精神,下發(fā)了浙人退[1995]55號文件,規(guī)定:“教齡滿30年的中小學教師,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后,按其基本工資的100%%發(fā)給退休費?!贝艘?guī)定從1995年1月起執(zhí)行。浙人薪[1997]220號文件規(guī)定,從1997年3月起,高等師范學院校(含教育學院)教齡滿30年、享受教齡津貼的教師,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后,按其基本工資的100%%發(fā)給退休金。
(二)退職待遇
1、職工退職金
參考文號:國發(fā)[1978]104號、國辦發(fā)[1993]85號、浙人退[1994]85號
退職金亦稱退職補助費、非因工殘廢救濟費、退職生活費,分為一次性發(fā)給和按月發(fā)給兩種。1978年6月以后退職的,全部改為按月發(fā)給。
(1)1993年9月30日前,符合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退職手續(xù)的人員,其退職費按本人標準工資的40%%計發(fā)。
(2)1993年10月1日后,符合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退職手續(xù)的人員,其退職費按浙人退[1994]85號文件規(guī)定的計發(fā)比例計發(fā)。即:
機關的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工作滿35年,按本人基本工資(技工按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和規(guī)定比例獎金,普工按崗位工資和規(guī)定比例獎金)90%%計發(fā);工作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fā);工作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fā);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fā);工作不滿10年的,按50%%計發(fā)。
事業(yè)單位退職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職費計發(fā)比例為:工作滿35年的,按本人職務(技術等級、等級)工資和津貼部分的90%%計發(fā);工作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fā);工作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fā);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fā);工作不滿10年的,按50%%計發(fā)。(本稿由區(qū)人事局提供)
關于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比例的有關事項
根據浙政辦(1986)54號文件第4條規(guī)定,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正、副高級職稱人員)退休時,經省教育廳批準,其退休費標準可按下列不同情況,酌情提高(5%至15%)。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標準的范圍:
一、符合下列第1條或第2條的可提高退休費15%
1、全國勞動模范、勞動英雄、先進工作者
2、國家發(fā)明獎、自然科學獎、技術進步獎、科學成果獎的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獲得者(集體獎指主要發(fā)明人與作者,國家級前6名)
二、符合下列第1條或第2條的可提高退休費10%
1、省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一級授予的勞動模范、勞動英雄、先進工作者
2、國家發(fā)明獎、自然科學獎、技術進步獎、科學成果獎的三等獎、四等獎獲得者(集體獎指主要發(fā)明人與作者,國家級前6名)
三、符合下列第1條或第2條的可提高退休費5%
1、省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一級頒發(fā)的各種科技獎、成果獎、推廣獎等獎的獲得者(集體獎指主要發(fā)明人與作者,省部級前3名)
2、經省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一級批準確認在生產、科研、文教、衛(wèi)生、管理等方面做出優(yōu)異成績者
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比例后,最高不超過本人工資。同時符合上述兩項以上條件的,不能重復計算。高級專家在辦理提高退休費比例時提交下列三個有效證件(證件和復印件):
(1)獲獎證書;(2)高級職稱資格證書;(3)高級職稱聘書。
特殊貢獻、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
事項名稱:特殊貢獻、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標準審批
設定依據:
1.《國務院關于頒發(fā)〈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fā)〔1978〕104號);
2.《人事部關于全國先進工作者退休后可否享受全國勞動模范待遇問題的復函》(人辦函〔1997〕76號);
3.《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務院對高級專家離退休有關規(guī)定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浙政辦〔1986〕54號);
4.《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1956年至1964年期間獲得省級先進生產者稱號的職工退休費計發(fā)標準問題的復函》(浙政辦發(fā)〔1990〕99號)
數(shù)量限制及方式:無
審批和登記條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特殊貢獻人員、高級專家:
1、全國勞動模范(享受勞動模范待遇的先進工作者)和中央軍委命名的戰(zhàn)斗英雄、模范;
2、國務院各部委和省政府命名的勞動模范,部隊軍一級命名的戰(zhàn)斗英雄、模范;
3、我省1956-1964年期間的省級先進生產(工作)者;4、1989、1995年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先進工作者;
5、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
(1)國家發(fā)明獎、自然科學獎、技術進步獎、科技成果獎的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獲得者(集體獎指主要發(fā)明人與作者,須附相關材料,下同);
(2)國家發(fā)明獎、自然科學獎、技術進步獎、科技成果獎的三等獎、四等獎獲得者;
(3)省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一級頒布發(fā)的各種科技獎、成果獎、推廣獎等獎的獲得者,以及經省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一級批準確認在生產、科研、文教、衛(wèi)生、管理等方面做出優(yōu)異成績者。
6、以上人員均應在退休時仍然保持其榮譽。
申報材料:由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上報以下材料:
1、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提高退休費比例申報表(一式三份)或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比例申報表(一式三份);
2、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榮譽證書(原件或單位確認并蓋章的復印件,一份)或高級專家獲獎證書、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證書、聘書(原件或單位確認并蓋章的復印件,一份)。申請表格:浙江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提高退休費比例申報表、浙江省高級專家提高退休費比例申報表
三、有重大貢獻高級專家獲得集體獎項的(指受獎者只有單位名稱,未列主要完成人名單的),應依據原始科技成果申報材料中該科研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名單,按下列排名確定:國家級一等獎的前15名,二等獎的前9名,三等獎的前5名;?。ú浚┘壱坏泉劦那?名,二等獎的前7名,三等獎的前5名;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的前9名;國家部委和省聯(lián)合科研獲獎項目中浙江省課題組的前3名為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社會科學領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項的,可確定總編、副總編、主編、副主編為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
浙江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提高退休費比例申報表
注:
1、本表填寫一式三份,分存核準、呈報單位和本人檔案各一份。
2、申報時需附:勞模榮譽證書復印件一份。
第二篇:機關及事業(yè)單位人員待遇
有關福利制度
一、假期制度
(一)探親假
為了解決職工同親屬長期分居兩地的探親問題,關心分居兩地職工的生活,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之安心地工作,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國務院從1958年起建立了職工探親假制度。具體內容如下:
1、享受探親假的條件
(1)探配偶的條件:
凡在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全民所有制事業(yè)單位工作滿一年的固定職工,與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2)探父母的條件:
凡在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全民所有制事業(yè)單位工作滿一年的固定職工,與父親或母親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2、職工探親假期
(1)職工探望配偶的,原則上每年給假一次。
(2)未婚職工探望父母,原則上每年給假一次。
(3)已婚職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給假一次。
已按國家規(guī)定享受寒暑假的,探親假安排在寒暑假期間。
3、路費報銷
職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職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費,由所在單位負擔。
已婚探父母的往返路費,在本人月基本工資(包括職崗津貼、省直補貼、地方職務崗位津貼)30%以內的,由本人自理,超過本人月基本工資30%部分由所在單位負擔。
4、探親假中的有關問題說明
(1)“父母”包括自幼撫養(yǎng)職工長大,現(xiàn)在由職工供養(yǎng)的親屬,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2)學徒、見習生、實習生在學習、見習、實習期間不能享受探親待遇。期滿轉為正式職工后,上半年轉正的,當年享受探親待遇;下半年轉正的,下年起享受探親待遇。
(3)具備探望父母條件的已婚職工,每四年給假一次,在這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經過單位領導批準即可探親。結婚當年已探過父母的,四年從下一開始計算。
(4)職工探親往返車船費,按下列標準開支:,①乘火車(包括直快、特快)的,不分職級,一律報硬席座位費。年滿五十周歲以上并連續(xù)乘火車四十八小時以上的,可報硬席臥鋪費。
②乘輪船的,報四等艙位(或比統(tǒng)艙高一級艙位)費。
③乘長途公共汽車的,憑據按實報銷。
④探親途中的市內交通費,可按起止站的直線公共電車、汽車、輪渡費憑據報銷。但乘坐市內出租機動車輛的開支,應由職工自理,不予報銷。
⑤職工探親不得報銷飛機票。因故乘坐飛機的,可按直線車、船票價報銷,多支部分由職工自理。
(5)職工探親住宿費開支標準:
①職工探親往返途中,限于交通條件,必須中途轉車、轉船并在中轉地點住宿的,每中轉一次,可憑據報銷一天的普通房間床位的住宿費。如中轉住宿費超過規(guī)定天數(shù)的,其超過部分由職工自理。
②職工探親途中連續(xù)乘長途汽車,夜間停駛必須住宿的,其住宿費憑據報銷。
參考文號:國發(fā)(1981)36號、(81)勞總險字12號、浙人字(81)052號,浙人字(81)080號、(81)財預字第265號、浙人薪[1997]163號
(二)產假、哺乳假假期及待遇
為了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護女職工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和健康,推動計劃生育,促進優(yōu)生優(yōu)育,提高民族素質,國家制定了女職工產假、哺乳假的規(guī)定。具體如下:
1、符合計劃生育規(guī)定生育的女職工假期
(1)產假假期:
①正常分娩者,給予產假9 0天。其中產前要求安排適當天數(shù)休息的,休息天數(shù)計算在90天產假之內。
②提前分娩或超期分娩的,均按90天計算。難產或雙生以上的,增加產假15天。
③妊娠三個月內自然(人工)流產的.給予產假20—30天;三個月以上七個月以下自然流產或人工引產的,給予產假50天。七個月以上早產的按正常產假處理。
(2)產假期間的工資待遇:
產假期間基本工資、職務崗位津貼、省直補貼等津補貼照發(fā),不影響晉級、調整工資。
2、女職工妊娠期間的待遇
(1)妊娠七個月后,給予每天工間休息1小時,并扣除相應的勞動定額,不安排夜班工作。
(2)妊娠未滿七個月,不能勝任夜班工作的,可憑醫(yī)療保健機構的證明,酌情照顧不上夜班。
(3)妊娠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若體力不支,經本人申請,領導批準,可請假休息,工資以不低于百分之八十的標準發(fā)給,不影響晉級、調整工資。
(4)女職工妊娠期間,應按有關醫(yī)療保健機構的要求進行產前檢查,所花費的時間作公假處理。
(5)女職工符合計劃生育規(guī)定妊娠,經縣(區(qū))級以上醫(yī)療保健機構開具證明,需要保胎休息的,保胎期間的待遇按本單位實行的疾病待遇規(guī)定辦理。
3、女職工哺乳假假期待遇
(1)女教師產假正值寒暑假期間,其寒暑假休假時間可以順延。
(2)實行勞動合同制的女職工,在合同期未滿的情況下,不能以懷孕、生育、哺乳為由,解除其勞動合同。
(3)男女雙方均晚婚晚育的,男方可享受5-7天的護理假。
參考文號:浙政[1988]31號、浙人薪[1994]67號、浙人薪[1997]163號、《浙江省計劃生育條例》
(三)病假
為解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病假期間的生活困難問題,有利于病休人員早日恢復健康,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務院干1981年頒布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病假期間生活待遇的規(guī)定》(國發(fā)[1981]52號)。通知規(guī)定了機關工作人員的病假工資待遇,事業(yè)單位人員可參照執(zhí)行。具體規(guī)定如下:
1、病假假期及待遇
(1)病假在兩個月以內的,固定工資部分全額發(fā)給。
(2)病假超過兩個月不滿六個月的,從第三個月起,工作年限不滿十年的,固定工資部分按90%計發(fā);工作年限滿十年的,固定工資部分全額發(fā)給。
(3)請假超過六個月的,從第七個月起,工作年限不滿十年的,固定工資部分按70%計發(fā);工作年限滿十年的,固定工資按80%計發(fā)。
(4)上述人員病假期間,津貼、獎金(即活工資部分)如何發(fā)放,由單位根據本單位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但對請假兩個月以上不滿六個月的,如果要發(fā)給津貼,最高不能超過國家規(guī)定比例部分的80%;對病假六個月及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國家規(guī)定比例部分的70%。
(5)病假期間職務崗位津貼、地方職務崗位津貼與基本工資(固定部分)一起按病假比例發(fā)給。
2、享受病假待遇的有關問題:
(1)獲得省、市、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授予的勞動英雄、勞動模范稱號,仍然保持榮譽的,病假期間的工資,經過省、市、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各部門批準,可以提高(10%-15%)。
(2)工作人員在病假期間,繼續(xù)享受所在單位的生活福利待遇。
(3)工作人員病假期間享受病假生活待遇,應有醫(yī)療機構證明,并經主管領導機關批準。
(4)半日休養(yǎng)半日工作的,工資原則上可以照發(fā)。但要嚴格審批手續(xù)。
(5)大中專畢業(yè)生在見習期間休產假、病假,其見習期要相應延長。
(6)病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7)病假超過六個月的不計算工齡。
參考文號:國發(fā)[1981]52號、浙人薪[1994]67號、浙人薪[1997]163號
(四)事假 為加強對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激勵工作人員勤奮工作,我省于1995年制定了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事假期間工資待遇的規(guī)定,具體辦法如下:
1、請事假的條件及程序
由于實行了年休假和新的工時制,工作人員一般不應再請事假。需要處理私事的,應安排到假期中進行。確有特殊原因必須另請事假的,由本人事先提出申請,經單位領導(或上級領導)批準。未經批準而擅自不上班的作曠工處理,曠工期間停發(fā)工資。
曠工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xù)超過15天,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30天的,可予以辭退。
2、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事假工資待遇
事假期間的工資按下列規(guī)定扣發(fā):當年事假累計在30天以下
(含 30天)的,每天扣發(fā)本人日基本工資的 50%。日基本工資=[月基本工資十職務(崗位)津貼十省直補貼十地方職務崗位津貼]÷21,下同;當年事假累計超過30天以上的,從第31天起停發(fā)本人基本工資。事假期間如遇國家規(guī)定的周休息日和節(jié)假日不予扣發(fā)。
3、事業(yè)單位已制定事假工資待遇規(guī)定的,也可按本單位的規(guī)定執(zhí)行。
4、各單位要認真做好工作人員的考勤和事假登記工作,嚴格執(zhí)行請銷假和有關待遇等規(guī)定。
參考文號:浙人薪[1995]79號、浙人薪[1997]163號、《浙江省事業(yè)單位實行聘用制暫行辦法》
(五)婚假
根據《婚姻法》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規(guī)定,職工結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1、婚假: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2、婚假期間工資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間,工資照發(fā)。
(六)喪假.
根據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80)勞總薪字29號、浙江省勞動人事廳、財政廳浙勞人除(87)257號文規(guī)定,職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岳父母或公婆死亡后,職工可請喪假料理喪事。
1、假期:根據具體情況,由本單位行政領導批準,酌情給予1一3天的喪假。
2、路程假:去外地料埋喪事的,可根據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3、工資待遇:工資照發(fā),車船費自理。
二、死亡撫恤制度
為了使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安心工作,解除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國家對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后的有關撫恤待遇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主要有喪葬費、一次性撫恤金、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三項。
(一)喪葬費
1、喪葬費標準
工作人員死亡后一次性發(fā)給其家屬2000元的喪葬補助費。
2、喪葬費發(fā)放
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由原單位發(fā)放。參考文號:浙人薪[1998]233號、浙財行[1998]150號
(二)一次性撫恤費
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后一次性撫恤金計發(fā)標準及基數(shù)
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一次性撫恤金標準:
革命烈士:本人生前的40個月的工資;
因公死亡:本人生前的20個月的工資;
因病死亡:本人生前的10個月的工資。
2、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一次性撫恤金計發(fā)基數(shù)
(1)本人生前最后一個月職務(技術等級)工資、按國家規(guī)定比例計算的津貼和職務崗位津貼、省直補貼、地方職務崗位津貼、保留津貼150元之和。
(2)計發(fā)一次性撫恤金的基數(shù)包括教齡、護齡津貼、中小學特級教師補貼費。
參考文號:民優(yōu)函[1994]212號[浙民優(yōu)字(1994)207號、(1994財行160號轉發(fā))];人薪發(fā)[1994]48號[浙人薪(1994)146號文轉發(fā)];浙民優(yōu)(1992)1114號、(92)財行550號,民優(yōu)發(fā)(1991)12號、民優(yōu)發(fā)(1992)32號,(86)財文字第762號,浙人薪[1999]211號、浙民優(yōu)字(1999)219號、浙財社(1999)121號
(三)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
為保障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病故后其遺屬的基本生活,1988年省勞動人事廳、省財政廳制定了《關于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犧牲病故后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規(guī)定》,2001年省人事廳、省財政廳又下發(fā)了《關于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后遺屬生
活困難補助問題的通知》?,F(xiàn)行遺屬困難補助人員的條件及標準如下:
1、享受遺屬定期生活困難補助人員的條件
(1)父(包括撫養(yǎng)死者長大,以后又依靠死者供養(yǎng)的撫養(yǎng)人)、夫年滿六十周歲,無生活來源的;或因病、殘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
(2)母(包括撫養(yǎng)死者長大,以后又依靠死者供養(yǎng)的撫養(yǎng)人)。妻年滿五十周歲,無生活來源的;或因病、殘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
(3)子女(包括遺腹子女、具備法定手續(xù)的養(yǎng)子女、與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滿十八周歲、無生活來源;或雖滿18周歲但正在普通高校(不包括讀研究生或體學工作的)、中專、技校、中學讀書無生活來源的;或因病殘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
(4)工作人員生前撫養(yǎng)的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弟妹)年未滿十八周歲、無生活來源;或雖滿18周歲,但正在普通高校(不包括讀研究生或休學工作的)、中專、技校、中學讀書無生活來源的;或因病殘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
2、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
按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執(zhí)行。
3、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的幾點說明
(1)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從工作人員死亡的次月起開始發(fā)放。
(2)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在編職工中的大中專畢業(yè)生或從社會上招聘的干部,在見習期或試用期間死亡的,可以按照“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后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暫行規(guī)定”執(zhí)行。
(3)凡享受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后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不得再享受企業(yè)職工家屬醫(yī)療等勞保待遇。
(4)對死者生前患病期間所造成的遺屬經濟困難,可根據其困難大小,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給予本人2個月基本工資的一次性補助。
(5)職工自殺,如不是政治性自殺,而是因家庭或生活問題自殺,可按因病死亡處理。
(6)下列人員,應及時停發(fā)、不發(fā)或減發(fā)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
①死者遺屬已經獨立生活(如參軍、招工、從事個體經營、農業(yè)勞動等)或者去世,其生活困難補助費即不再發(fā)給;
②死者的配偶改嫁或另娶后,其本人生活困難補助費不再發(fā)給。
③死者的父母、弟妹,由死者與其他親屬共同供養(yǎng)、已作為其他親屬的遺屬領取了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的,可以不發(fā)。未領取的,可視情況酌情減發(fā)。
④死者生前供養(yǎng)的子女中,系違反《計劃生育條例》超生的,不得列入補助范圍。
⑤死者遺屬被判處徒刑、剝奪政治權利或勞動教養(yǎng)的,不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⑥死者遺屬已享受精減退職或計劃外臨時工晚年生活困難補助等補助費的,只能選擇其中的一項補助費。參考文號:浙人薪[2000]70號、浙財行[2000]60號,浙人薪[2001]62號
五、補助制度
(一)精減退職職工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
補助費標準由市人事局根據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確定。
(二)精減退職職工死亡后的喪葬費:凡符合浙組[1997〕1號文規(guī)定,享受精減困難補助費的干部,本人去世后按其生前的生活補助標準一次發(fā)給3個月的補助金,作為喪葬費用,并從去世后的次月起停發(fā)生活困難補助費。
第三篇:機關事業(yè)單位退休人員漲工資 養(yǎng)老金待遇調整
給人改變未來的力量
機關事業(yè)單位退休人員漲工資 養(yǎng)老金待遇調整
事業(yè)單位改革:今年以來,市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保險基金中心經過3個月的努力,為市直133個參保單位、2952位市直離退休人員調整了養(yǎng)老金待遇,補發(fā)放養(yǎng)老金1200萬余元。了解更多事業(yè)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事業(yè)單位考試網。
為了按照新標準發(fā)放養(yǎng)老金并盡可能補發(fā)放到位,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心積極進行數(shù)據測算,在向財政部門報告并申請補發(fā)放資金的同時,督促各參保單位及時審批本單位離退休人員調資標準并填報離退休人員待遇調整表。中心人員利用晚間加班及周六日的休息時間積極做好待遇調整工作,目前除了在淮省屬事業(yè)單位及市直參公事業(yè)單位暫未調整外,其他參保單位人員養(yǎng)老金已基本調整并補發(fā)放到位。
(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數(shù)碼學習中心
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南大街2號數(shù)碼大廈A座10層1005、1006 電話:010-51650199
第四篇:機關、事業(yè)單位離退休政策及待遇
機關、事業(yè)單位離退休政策及待遇
這一部分,主要是與大家共同研究學習退離休有關政策,請以正式文件為準。
我們黨和國家有一部分干部、工人,由于年齡和身體關系等因素不能繼續(xù)堅持正常工作,需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這些干部和工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為黨和人民做了許多工作,為革命事業(yè)作出寶貴貢獻,妥善安置好這些干部工人,是黨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是我黨干部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對離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在政治上,生活上關心好他們,是我們義不榮辭的責任,我們一定要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離退休人員關心好照顧好,使他們安度晚年。離退休(職)政策
一、離休政策規(guī)定
1949年9月30日前,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的,在解放區(qū)參加革命工作的,并脫產享受供給制待遇;在敵占區(qū)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在東北和個別老解放區(qū),1948年底以前參加革命工作,享受當?shù)厝嗣裾贫ǖ男浇鹬拼龅母刹浚梢韵硎茈x休待遇。
二、退休政策規(guī)定
退休條件主要是指年齡和工齡兩個方面的條件。我國職工退休的年齡與工齡條件建國以 來至1978年先后有過4次不同的規(guī)定。目前執(zhí)行的主要是國務院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分別規(guī)定的干部和工人的退休條件。但國家機關實行公務員制度后,退休條件有所修正。
(一)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退休: 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五周歲,參加工作年限滿十年的;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參加工作滿十年,經過醫(yī)院證明,勞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因工致殘,經過鑒定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
(二)全民所有制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xù)工齡滿十年的;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xù)工齡滿十年的;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xù)工齡滿十年,由醫(yī)院證明,并經勞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因工致殘,由醫(yī)院證明,并經勞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中有關退休規(guī)定。國家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退休:
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五周歲;喪失工作能力的。
國家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人提出要求,經任免機關批準,可以提前退休; 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且工作年限滿20年;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
三、部分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的有關規(guī)定
(一)人事部人退發(fā)(1990)5號《關于高級專家退(離)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女性高級專家,凡身體能堅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可到六十周歲退(離)休。高級專家因工作需要延長退(離)休年齡,主要指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已承擔的重要工作(如重點攻關科研項目)和帶博士研究生等任務尚未完成,退(離)休后將對工作帶來較大影響的;二是特殊專業(yè)和新學科、重點學科急需的;三是技術力量薄弱的單位確系工作需要的;四是業(yè)務上起把關作用或學科中起帶頭作用、退(離)休后尚無人接替的。
(二)省人事廳蘇人八(1992)13號《關于集體所有制事業(yè)單位女同志退休年齡的通知》,集體所有制事業(yè)單位中不具備國家干部身份,但已取得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女技術人員以及長期(連續(xù)10年以上)在干部管理崗位上的女同志,如本人自愿,能堅持正常工作,均可參照干 部的退休年齡,延長到五十五周歲再辦理退休手續(xù)。
國家機關和全民所有制事業(yè)單位中有類似情況的,可參照上述精神辦理。
四、退職政策規(guī)定
根據國務院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干部,經過醫(yī)院證明、勞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完全喪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備退休條件(包括沒有到達規(guī)定的退休年齡,或者雖到達退休年齡但參加革命工作不滿10年,或者年齡、工齡等均不具備退休條件),應當退職。全民所有制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不具備退休條件,由醫(yī)院證明,并經勞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該退職。離退休手續(xù)的辦理及程序
根據中組發(fā)(1998)9號和蘇辦發(fā)(1986)52號、揚辦發(fā)(1988)9號以及有關文件規(guī)定,達到離退休年齡(周歲)的工作人員。不需要本人申請,按管理權限,由有關部門在其達到離退休年齡的當月通知本人,同時辦理工作移交,并按規(guī)定辦理有關離退休手續(xù),不再列為在編人員,從到齡的下一個月起享受離退休待遇。
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每兩年一次正常晉升職務工資檔次時,區(qū)分在職工作人員與離退休人員的依據一律按到齡時間,而不按辦理手續(xù)的時間。根據揚州市委組織部、揚州市人事局揚人二(1989)5號文件精神,確因工作需要推遲退休時間的少數(shù)高級專家,報市人事局批準,少數(shù)縣(處)級干部,確因工作需要適當推遲退休時間的,要書面報市委批準;其他人員如確因工作需要繼續(xù)留用,須在辦理離退休手續(xù)后,經人事局批準,由單位返聘。考慮到大、中、小學校教學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員到達離退休年齡在辦理退休手續(xù)的時間上作適當調整,每年分兩次辦理,即每年2月開學前辦理上9月至當年2月到齡人員退休手續(xù);每年9月新學期開學前辦理當年3-8月份到齡人員退休手續(xù)。
符合病退條件須提前退休的人員,其單位在收到市勞力鑒定委員會的通知后,應在一個月內辦理有關手續(xù),并從下月起發(fā)放退休(職)金。
具體手續(xù)承辦,先由單位填寫《干部退休審批表》、《工人退休審批表》一式三份,單位簽章同時攜帶個人檔案送主管部門審核后(蓋章)報人事局工資福利退休管理處(副處級以上報市委組織部)審批。離退休(職)人員待遇
一、退休人員退休費標準(折率)問題
(一)基本退休費折率計算
退休費標準,也有的叫退休費比例,為了便于理解,歸納起來講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建國后至1978年5月。第二個階段,是1978年5月24日國發(fā)[1978]104號文下發(fā)后至1993年9 月30日,第三個階段是1993年10月工改后至今。第一階段,1957年11月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85次會議原則批準,1958年2月6日國務院公布實施的《關于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guī)定》。這段時期的規(guī)定已基本都不執(zhí)行,就不講了。
第二階段,退休費比例分國家規(guī)定部分和省提高部分。國家規(guī)定部分是1978年5月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準,國務院頒發(fā)的《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 《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這兩個辦法是最基本的,最適用的,有關干部、工人基本退休年齡的規(guī)定,現(xiàn)在仍按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執(zhí)行,退休費標準用到1993年9月30日止。其具體標準為:工作年限滿20年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75%發(fā)給;工作年限滿15年不滿20年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70%發(fā)給; 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15年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60%發(fā)給。省提高部分執(zhí)行江蘇省財政廳、勞動局、人事局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對退休職工發(fā)給退休補助費的通知》(蘇人四 [1986]26號),文,該文件在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基礎上提高了退休費標準,1952年以前參加工作的,工作年限滿30年的,增發(fā)15%;滿20年不滿30年,增發(fā)10%;不滿二十的,增發(fā)5%。1953年1月至1957年底參加工作的,滿30年加10%,滿20年不滿30年的增發(fā)5%。1990年1 月起江蘇省財政廳、勞動局、人事局《關于對1958年以后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人員發(fā)給退休補助費問題的通知》(蘇人八[1990]4號)對蘇人四[86]26號文件有關規(guī)定進行了補充,把蘇人四[86]26號文中“1953年1月至1957年年底參加工作的”改為“1953年1月以后參加工作的”。1993年,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人事局下發(fā)了《關于調整我省機關事業(yè)單位退休人員退休費和退休補助費計發(fā)辦法的通知》(蘇人八[1993]25號),該文在蘇人四[86]26號、蘇人八[1990]4號文規(guī)定的基礎上,將各檔退休比例再提高5%,即一九五二年底前參加工作的人員,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由15%提為20%;滿二十年不滿三十年的,由10%提為15%;滿十年不滿二十年的,由5%提為10%,一九五三年一月一日以后參加工作的,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由10%提為15%,滿二十年不滿三十年的,由5% 提為10%,滿十年不滿二十年的,增加5%。另外,未參加1985年工改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 16元退休補助費,1993年1月起執(zhí)行。綜合以上有關文件規(guī)定,退休人員退休費折率的計算見下表:
1952年前參加工作 1953年以后參加工作 工作年限 退休比例(%)工作年限 退休比例(%)滿30年 95(75+15+5)滿30年 90(75+10+5)20-30年 90(75+10+5)20-30年 85(75+5+5)15-20年 80(70+5+5)15-20年 75(70+5)10-15年 70(60+5+5)10-15年 65(60+5)不滿10年 40 不滿10年 40 說明一下,蘇人四[86]26號文下發(fā)后退休工齡的計算按周年計算,尾數(shù)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第三階段即1993年工改以后退休費比例
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參加了1993年10月工資制度改革的,退休后其退休費比例按國辦發(fā)[1993]85號、人薪發(fā)[1994]3號文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1993年工改后機關事業(yè)單位退休人員退休費比例一覽表
工作年限 35年以上 30-35年 20-30年 10-20年 不滿10年 機關干部 88% 82% 75% 60% 40% 機關工人 90% 85% 80% 70% 50% 事業(yè)人員 90% 85% 80% 70% 50%
1、機關干部退休費標準: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打折,基礎工資、工齡工資、職務崗位津 貼、綜合補貼不打折。
2、機關工人退休費標準: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獎金三項之和打折,職務崗位津貼、綜合補貼不打折。
3、事業(yè)單位干部工人退休費標準:職務(崗位)工資、津貼(活工資)打折,職務崗位 津貼、綜合補貼不打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退休計發(fā)退休費時,單位津貼(活工資)比例是40%以上的,按40%計算津貼,單位津貼(活工資)比例是30%的按30%計算。退休工作年限的計算按工齡計算的辦法計算。
(二)退休費標準提高的條件
1、根據蘇革發(fā)[1979]106號文《江蘇省計劃生育條例》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凡領取《獨生子女證 》按規(guī)定年齡退休的職工,增發(fā)5%的退休金;終身無子女或領取《獨生子女證》后子女死亡又不再生育的,按規(guī)定年齡退休后,可按100%發(fā)給退休金;終身未婚孤獨一人的退休金按勞取酬100%發(fā)給。
2、曾在西藏、青海等地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qū)工作的,累計工作年限超過10年的可加5%-10%。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fā)[1982]36號《轉發(fā)國家人事局、勞動總局關于西藏干部、工人離休、退休、退職的報告的通知》中規(guī)定:凡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qū)工作累計滿10年不滿15年的,退休費標準提高5%;累計工作滿15年以上的退休費提高10%。
3、高級專家符合以下條件的,可提高退休費標準5%至15%(高級專家必須取得副教授、教授及其相當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被單位聘用,且兌現(xiàn)了相應技術職務工資的方可提高)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提高15%。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發(fā)明獎、科技成果獎、科學進步獎(集體獎指主要發(fā)明人或作者,下同)特等、一等、二等獎的;
——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和軍以上單位授予的英雄、模范稱號兩次以上的(含兩次);
——經國家確認有突出貢獻的。
(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提高10%。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發(fā)明獎、科技成果獎、科技進步獎三等、四等獎的; ——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和軍以上單位授予的英雄、模范稱號的;
——獲得省、直轄市、自治區(qū)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科技成果獎或科技進步獎一等、二等獎的; ——獲得省、直轄市、自治區(qū)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授予的勞動英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稱號兩次以上的(含兩次); ——在軍隊榮立特等功、一等功的;
——經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確認有突出貢獻的。(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提高5%。
——獲得省、直轄市、自治區(qū)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科技成果獎或科技進步獎三等、四等獎的; ——獲得省、直轄市、自治區(qū)或中央國家機關部委授予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稱號的;
——在本地區(qū)、本系統(tǒng)生產、科研、文教、衛(wèi)生等方面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滿三十年并做出顯著成績的。
——符合上述兩種以上提高退休標準的,可按其中最高一種辦理,但提高標準后的退休費(包括退休補助費),不得超過本人原標準工資。
4、其他一些行業(yè)、系統(tǒng)到齡人員退休提高退休費比例的有關規(guī)定
(1)依據蘇教人(1993)61號、蘇財行(1993)185號文《關于增發(fā)高校教師退休補助 費的通知》,各類高校中評聘了高校專業(yè)技術職務,并從事教學工作連續(xù)教齡滿30年的教師 以及從事教學工作連續(xù)教齡滿25年的女教師,其退休補助費分別補足到退休時原工資的100 %和95%。教齡滿20年以上的教師,確因工作需要在高校內調做其它教育工作累計滿30年的,其退休補貼費補足到本人退休時原工資的100%。
(2)根據蘇教人(1990)22號、蘇財行(1990)33號《關于對中小學教師增發(fā)退休補貼費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教齡滿30年的教師,以及教齡滿20年,確因工作需要在上述范 圍內從事其它教育工作累計滿30年的人員,退休補貼費可補足到本人退休前原工資的100%。教齡滿25年不滿30年的女教師,退休補貼費可補足到本人退休前原工資的95%。(3)根據蘇人(1997)49號、蘇人薪(1997)10號、蘇財行(1997)86號《關于農村 中小學教師浮動職務工資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全省各級各類中小學、中等專業(yè)學校、高等學校的女教師,凡符合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退休條件,且55周歲時教齡滿25年,并在其相應的教育教學崗位上退休的,其退休費可補足到本人退休前原工資的100%。(4)根據蘇人復(1998)102號、蘇教人(1998)41號《關于蘇人薪(1997)10號文件有關問題的答復》,因工作需要,經組織批準超過55周歲退休的女教師,若55周歲時教齡不滿25年、退休時教齡滿25年不滿30年的,其退休費不應按蘇人薪(1997)10號文件規(guī)定補足到退休前原工資的100%,但可按蘇教人(90)22號文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蘇人薪(1997)10號文件規(guī)定增發(fā)退休補貼費的范圍不包括1993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員。1993年10月1日前退休、教齡滿25年不滿30年的女教師仍按蘇教人(90)22號、蘇人八(93)25號文件規(guī)定執(zhí)行。
(5)根據蘇人八(1995)8號、蘇財農(1995)52號、蘇農科(1995)26號文件《關于提高基層國家農業(yè)技術人員退休費標準的通知》,國家農業(yè)技術人員具有中等以上學歷或技 術員以上職稱的和經省人事局與業(yè)務主管部門統(tǒng)一組織考試、考核合格后聘用的,在縣、鄉(xiāng)兩級直接從事推廣農業(yè)、林業(yè)、畜牧、水產、農機、水利和經營管理等工作崗位滿30年,其 中必須在鄉(xiāng)鎮(zhèn)(不含縣政府所在鎮(zhèn)以及縣以上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直接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 作時間不少于20年(女性25年,其中在鄉(xiāng)鎮(zhèn)不少于15年),并在縣或鄉(xiāng)級推廣崗位退休的。其退休費標準可提高到本人退休前原標準工資的100%,計算“農業(yè)推廣工作年限”按蘇人險(1997)11號、蘇農科(1997)20號文規(guī)定執(zhí)行。
(6)依據蘇省僑政字(1993)37號、蘇財行(1993)134號文《關于對工齡滿30年的歸僑職工退休后補足原工資等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國家機關、國有和集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工作,工齡滿30年以上的歸僑職工退休后,其工資可以按100%發(fā)給。
5、關于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享受提高退休費待遇問題
根據蘇人四(1994)15號、揚人二(1995)16號文規(guī)定,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國務院各部委辦局及省級、市級勞勸模范(先進工作者),退休時仍保持榮譽的,可適當提高退休費標準。(1)享受范圍
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國務院各部委辦局及省政府授予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年以前由省委、省政府頒發(fā)獎狀(證書)的各系統(tǒng)先進工作(生產者);****年以后省各工作部門(系統(tǒng))報經省政府批準,經省人事部門審核參與的系統(tǒng)綜合性表彰的先進工作(生產)者;部隊軍以上單位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及榮立軍以上單位授予一等功、二等功的復員轉業(yè)軍人,退休時仍保持榮譽的。上述對象均不包括其他單項業(yè)務性的受獎人員。(2)提高標準幅度
①獲全國勞動模范、勞動英雄、先進工作(生產)者稱號的,軍以上單位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的復員轉業(yè)軍人退休時退休費標準可提高15%。
②獲國務院各部、委、辦、局及省政府授予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復員轉業(yè)軍人原在部隊獲軍以上單位批準榮立特等或一等功一次的,退休時退休費標準可提高10%,兩次以上的,可以提高15%。
③****年以前省委、省政府頒發(fā)獎狀(證書)的各系統(tǒng)先進工作(生產)者和****年以后省各工作部門(系統(tǒng))報經省政府批準,經省人事局審核參與的系統(tǒng)綜合性表彰的先進工作(生產)者一至兩次的,退休時退休費標準可以提高5%,三次以上的提高 10%。
④復員、轉業(yè)軍人在部隊獲得軍以上單位授予二等功兩次及其以上的,退休時退休費按標準可提高5%。
⑤經市委、市政府頒發(fā)獎狀(證書)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生產)者一至兩次的,退休時退休費標準可提高5%,三次以上的提高10%。對授予勞動模范后已享受過獎勵晉級的 對象不再提高。
符合以上提高退休費標準的人員,按最高一項獎勵標準計算,不得累加。且最高不得超過本人原工資標準。
6、因公(工)致殘?zhí)岣咄诵葙M比例的規(guī)定
因公(工)致殘完全喪失工作能力人員的退休費可在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最高退休費計發(fā)比例的標準上提高5%,即:機關干部為93%,工人為95%,事業(yè)單位職工為95%。因公(工)致殘完全喪失工作能力,飲食起居完全不能自理人員的退休費可在國家規(guī)定的最高退休費計發(fā)比例的標準上提10%,即:機關干部為98%,工人為100%,事業(yè)單位職工為100%。
二、離休干部有關待遇
(一)職級的認定
1、享受地市級待遇的離休干部,按副市(廳)級工資待遇執(zhí)行;部分享受地市級待遇的離休干部,按正縣(處)級工資待遇執(zhí)行;享受縣(處)級待遇的離休干部,按副縣(處)級工資待遇執(zhí)行。(蘇人四[1994]18號文)。
2、凡屬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正處級及其以下干部可比照副市(廳)工資待遇執(zhí)行,凡屬1942年12月31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副處級以下干部,可比照正縣(處)級工資待遇執(zhí)行;凡屬1945年9月2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正科級以下干部,可比照副縣(處)級工資待遇執(zhí)行;凡屬1949年9月30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副科級以下干部,可比照正科級工資待遇執(zhí)行。(蘇人四[1994]18號)。
3、事業(yè)單位專業(yè)技術人員,在1993年10月套改職級工資時,教授及相當職務人員,可對應在正廳級;副教授相當職務人員可以對應正處級;講師及相當職務人員,可對應正科級。(蘇人四[1995] 11號)。
以上所講的職務對應關系,只限1993年10月工改時套改和工資兌現(xiàn)時使用,不涉及政治、生活待遇。
(二)離休人員離休費的構成及提高待遇問題
1、按平均增資額增加離休費的計算辦法 我市離休干部按此辦法增資的基本沒有。
2、比照機關同職務同條件人員,為基礎工資、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加工齡工資加職務崗位津貼加綜合補貼(簡稱6項之和)加離休后按政策規(guī)定增加的離退休費。
3、關于離休人員增加生活補貼問題。對于1945年9月2日及其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后除照發(fā)本人原標準工資外,還可再增發(fā)一部分生活補貼。生活補貼的數(shù)額為:(1)1937年7月6日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發(fā)兩個月的本人原標準工資;(2)1937年7月7日至1942年12月31日參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發(fā)一個半月的本人原標準工資。
(3)1943年1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工作的,每年增發(fā)一個月的本人原標準工資。
發(fā)放標準:按機關職級工資制套改的為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齡工資、基礎工資、職崗津貼五項之和 ;事業(yè)單位為職務等級工資(固定部分)、事業(yè)津貼(活津貼)、職崗津貼三項之和,其他有關問題仍按揚人二(2002)1號文的精神執(zhí)行。
三、離退休人員的綜合補貼標準
(一)、1985年工改前退休的人員各種津貼、補貼合計252.5元。
(二)、1985年工改后至1987年8月前退休的人員,各種津貼補貼合計228.5元。
(三)、1987年9月至1993年10月工改前退休的人員,各種津貼補貼合計223.5元。
(四)、參加1993年10月工改的離退休人員,各種津貼補貼195元。
上述補貼標準均含我市規(guī)定的30元誤餐費作為生活補貼。
四、離退休人員的職務崗位津貼(含基礎津貼35元)
職務崗位津貼是由獎金到獎勵工資變化而來的,1992年2月前是發(fā)人均一個半月獎金,1992年3月起建立獎勵工資(獎金),1992年12月調整標準時改為職務(崗位)津貼(獎勵工資)。離退休人員的職務(崗位)津貼比照同職務同條件在職人員標準執(zhí)行,分別于1995年11月、1996年10月、1998年10月、2000年10月隨同在職人員增加標準。
五、1993年10月工改后基本離退休費增加情況
(一)1993年10月增加離退休費。
離休人員增加離休費有兩個渠道:一是比照本單位在職同職務同條件增加離休費(蘇人 四[1994]18號);二是按平均增資額增加離休費(蘇人四[1994]4號)。
1995年7月根據蘇人四(1995)11號文件,事業(yè)單位的離休干部套改機關職級工資,低 于機關同職級同條件人員工資標準的,按機關的工資執(zhí)行,高于機關工資標準的,高出部分作保留工資。離休時已享受提高10%工資標準和教齡、護齡津貼不再執(zhí)行。根據蘇政發(fā)[1994]年3號文件規(guī)定,1993年9月30日前已退休人員,按照同職務在職人員增資額分三個年限段確定。1993年9月30日前退休的人員如按國家和我省規(guī)定其退休費的計提標準已達到原工資95%和100%的退休人員,在這次增加退休費時,可分別按同職務在職人員平均增資額的95%和100%發(fā)給,最高不超過100%,退休折率低于90%按90%標準執(zhí)行。
(二)1995年10月增加離退休費(蘇政發(fā)[1996]73號)。
1、離休人員按同職務在職人員晉升一個工資檔次的增資額增加離休費。(1)1993年9 月30日前辦理離休手續(xù)人員,選擇蘇人四(1994)18號文件規(guī)定,比照所在單位同職務、同條件在職人員“套改”工資計發(fā)離休費的,可按照本人在“套改”后確定的本職務(技術等級)所對應的工資標準內晉升一個工資檔次的辦法增加離休費。選擇以本人工改前執(zhí)行的離休費加我省蘇人四[1994]4號文件規(guī)定在職人員工改人均增資額的辦法計發(fā)離休費的,可按照本人離休前的職務,對照標準增加離休費。(2)事業(yè)單位的離休人員中,1995年7月1日起,根據我省蘇人四(1995)11號文件的精神,比照機關同職務、同條件離休人員“套改”機關職級工資制的,按相關職務工資標準增加檔差。
2、退休人員增加退休費。1993年9月30日前辦理退休手續(xù)的人員,每月增加20元退休費,1993年10月1日至1995年9月30日辦理退休手續(xù)的,可在退休時本人職務(技術等級)工資的基礎上,按照所在單位同職務在職人員晉升一個工資檔次的辦法,提高本人計發(fā)退休費的基數(shù)。按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退職手續(xù)的人員,可按每月15元增加退職費。
3、這次增加離退休費的最低增資水平,離休人員低于25元的按25元增加,退休人員低 于20元的,按每月20元增加。
4、事業(yè)單位離退休人員按在職同職務同條件增加一檔的職務工資,津貼(活工資)不增加。
5、我省機關、事業(yè)單位離休人員中,如按機關或事業(yè)同職務、同條件增加離休費低于本人按工改人均增資額辦法計發(fā)的離休費總額的,也可以按平均增資額增加離休費。離休人員選擇增加離休費的方法(選機關或事業(yè)套改)這是最后一次,從1995年10月起不再選擇,今后,執(zhí)行什么工資標準就按此標準增加離休費。
(三)1997年增加離退休費 蘇人通(1997)27號文件規(guī)定:(1)從1997年7月1日起,對1997年6月30日前已辦理離休退休退職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離休退休退職費20元。(2)從1997年10月1日起,對1997 年9月30日前已辦理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增加離休退休和退職生活費。離休人員按同職務在職人員晉升一個職務工資檔次的檔差增加離休費,低于25元的按25元增加。1995年9月30日前已辦理退休手續(xù)的人員按每月20元增加退休費。1995年10月1日至1997年9月30日辦理退休手續(xù)的人員,可在其退休時本人職務(技術職務)工資的基礎上按所在單位同職務在職人員晉升一個工資檔次的辦法(事業(yè)單位不含津貼)增加退休費。因晉升職務或提前晉升等原因1995年10月1 日不符合兩年正常升級條件于1996年10月1日方可升級的人員,若1996年9月30日前已辦理了退休手續(xù)而沒有升級的可按上條原則自1996年10月1日起提高本人退休費基數(shù),若1996年10月日后退休的,則可按退休人員增加退休費的辦法,每月增加20元。根據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退職手續(xù)的人員,按每15元增加退職生活費。
(四)1999年增加離退休費
從1999年7月1日起增加離退休費(蘇政辦發(fā))[1999]110號文)。離休人員按同職務同條件在職人員的增資額增加離休費。對少數(shù)1993年按平均增資額增加離休費的人員按其離休前所任職務對應的最高級別的增資額增加離休費。退休人員根據其退休前所任職務(技術等級)的不同分別按不同職務增加退休費。省級每人每月210元,廳級、教授及相當職務每人每月170元,處級、副教授及相應職務每人每月140元,科級、講師及相當職務每人每月110元,科辦事助教及其以下職務、高級工以下及普通工每人每月90元。根據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退職手續(xù)的人員,按每月80元增加退職生活費。
1999年10月1日起增加離休退休退職費比照1997年10月增資方法增加離休退休退職費。
(五)2001年1月增加離退休費。
從2001年1月1日起離退休人員增加離退休費(國辦發(fā)[2001]14號文件)。離休人員按同職務同條件在職人員的增資額增加離休費。每人每月增加數(shù)額不足100元的,按100元增加。退休人員根據其退休前所任職務(技術等級)的不同分別按不同職務增加退休費。省級每人每月270元,廳級、教授及相當職務每人每月180元,處級、副教授及相應職務每人每月130元,科級、講師及相當職務每人每月100元,科辦員助教及其以下職務、高級工以下及普通工人每人每月80 元。根據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退職手續(xù)的人員,按每月70元增加退休生活費。
(六)從2001年10月增加離退休費
從2001年10月1日起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國辦發(fā)[2001]70號文)。離休人員按照同職務同條件在職人員的增資額增加離休費。每人每月增加數(shù)額不足100元的,按100元增加。退休人員根據其退休前所任職務(技術等級)的不同分別按不同職務增加退休費。省(部)級以上職務280元、廳(局)級185元、處級125元、科級80元、科辦員55元;專業(yè)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18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120元、講師及相當職務80元,助教(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55元;工人,高級技師和技師80元、高級工以下(含高級工)及普通工55元。根據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規(guī)定退職的人員,按每人每月50元增加退職生活費。
2001年10月起增加離休退休退職人員生活費比照1999年10月增資辦法進行。五十年代(含六零年)精簡退職人員生活待遇
五十年代精簡退職人員從1982年實施定補以來,其定補的標準已有若干次的調整提高。根據省人事廳、財政廳蘇人險(1997)5號、蘇財社(1997)23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對符合蘇人四(1982)151號文件規(guī)定,享受定期生活補助的五十年代(含1960 年)部分退職人員,每月發(fā)放生活補助,其現(xiàn)行標準[揚人二(2001)10號文]為:農村戶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392元;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377元;建國后參加工作的,每人每月359元。城市戶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397元,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382元;建國后參加工作的,每人每月362元。
原城鎮(zhèn)戶口另發(fā)的煤糧油價格補貼每人每月35元予以保留。今后凡國家和我省退休(退職)人員調整生活待遇時,五十年代部分退職人員可按機關、事業(yè)單位中根據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辦理退職手續(xù)的同工齡人員調整退職費的50%相應調整生活補助費標準。
五十代退職人員死亡后,可按原補助標準一次性發(fā)給四個月的退職生活補助費,并從死亡的下個月起停發(fā)退職生活補助費。(關于六十年代初精簡下放退職人員的補助費問題,由民政部門管理,請按民政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五篇:落實已退休退職村干部的待遇的情況匯報
落實已退休退職村干部的待遇的情
況匯報
落實已退休退職村干部的待遇的情況匯報
我鎮(zhèn)認真貫徹落實X府[2004]27號文件精神,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做好各項工作。鎮(zhèn)委按照連府[2004]27號文件要求,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我鎮(zhèn)退休退職村級干部的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為全面做好退休退職村級干部發(fā)放退休金和安置費
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現(xiàn)將我鎮(zhèn)執(zhí)行情況匯報如下:
一、充分認識發(fā)放退休退職村級干部退休金和安置費工作的意義。
開展發(fā)放退休退職村級干部退休金和安置費工作,是切實解決退休退職村級干部待遇的舉措,充分穩(wěn)定退休退職村級干部的思想情緒。
二、成立領導小組,組織人員做好調查摸底工作,確定退休金、安置費的發(fā)放對象。
我鎮(zhèn)黨委根據X府[2004]27號文件規(guī)定范圍,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于2004年4月成立專項小組,并召開鎮(zhèn)兩級干部會議,明確目標,組織鎮(zhèn)、村干部在5月、6月集中精力對退休退職村干部進行調查摸底,由我鎮(zhèn)委黨群書記XXX、組織委員XXX等同志負責該項工作,確保有領導、有組織,周密部署,對1959年以來任職的村級干部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了解,并做好每一個退休退職村級干部的工作簡歷。
三、做好退休退職村級干部的核實工作。
我鎮(zhèn)組織辦工作人員對各個村委會上報的每一個退休退職的村級干部都進行
重新核實計發(fā)工齡,根據每一個退休退職的工作簡歷,認真把參加鎮(zhèn)級、村級企業(yè)等不在村委員工作時限、間隔期核實好。
四、做好退休退職村級干部退休金和安置費的公示工作,接受群眾監(jiān)督。在公示過程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采取實事求的處理方法,在公示過程中接到20多宗群眾來信來電舉報,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舉報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確保退休退職村級干部退休金和安置費的發(fā)放公開性和公平性。同時認真做好信息的反饋工作,掌握信息動態(tài)。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涉及面廣。該暫行辦法涉及的是由1959年起在村級任職的退休退職干部,時間間隔太長了,盡管我們都盡量做了大量調查取證工作,但還是會有錯漏的情況發(fā)生。
2、由于一些歷史的原因,原始資料沒有做到較好保存。我國農村政權經歷了大小四清、文革時期的動蕩,致使一些
原本該好好保存的原始資料丟失,從而使得工齡等方面核實工作有困難。
3、由于我鎮(zhèn)乃至全XX市是第一次實施執(zhí)行退休退職村級干部退休金和安置費,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在經驗方面的欠缺,致使有些工作開展不夠迅速。
4、由于我鎮(zhèn)的鎮(zhèn)村經濟十分簿弱,村委會年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含3萬元)的以上只有3個,1萬元至3萬元4個。1萬元以下6個,甚至有些村委會根本沒有收入,致使我們在執(zhí)行和實施起該暫行辦法有實際性的困難。中共XX市XX鎮(zhèn)委員會 200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