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學英語青年教師 有感
“小學英語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觀摩活動有感
龍王廟希望小學武增鳳
首先感謝學校給我這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有幸參加了“河北省小學英語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觀摩活動,通過這三天的學習,收獲很大,受益匪淺。而且還讓我領略到了各市區(qū)出類拔萃的英語教師的教學風采,深厚的教學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雖然這些優(yōu)質(zhì)課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jié)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從而也讓我從中發(fā)現(xiàn)了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下面我來談一下我的淺薄的認識:
第一、教師的良好的業(yè)務素質(zhì)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我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fā)音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對教學全過程的理解,才能讓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
2、善于利用多媒體,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3、教態(tài)自然,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營造輕松、愉快、活潑的教學氛圍,富有藝術(shù)性;
4、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教學功底作為后盾,使得課堂更加充實。
第二、英語課件的精心制作,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參加講課的教師所制作的課件都是用幻燈片制作的,都非常富有創(chuàng)意,既形象又生動。通過各種直觀形象得圖片來幫助學生加深對單詞句型以及課文的理解,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第三、導入新穎,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設計巧妙、風趣,導入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課題的引入與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是課程設計的重點,各地老師都采用多種形導入新課,有的用圖畫、有的用當時的天氣、學生對這些導入方式很感興趣,注意力很集中。通過這次聽課,拓寬了我的視野,并看到了自己思維的狹隘,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緊迫感,自己需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其次,虛心向別人請教,多聽課,吸取經(jīng)驗來充實自己,揚長避短,做一個永不自滿的學習者。
第二篇:《致青年教師》有感
《致青年教師》有感
說來慚愧,自從開學伊始我就打算沉下心來好好對一本書,提升自己,更好的駕馭我的課堂,隨著孩子們長大,越來越叛逆,我該如何才能更好的組織我的教學,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可計劃不如變化大,覺得自己每天都是趕腳的忙,直到2周前被我們王校長提點著,我才算是認認真真的把《致青年教師》讀完。
讀完以后,我有種茅塞頓開的輕松自在,因為我收獲滿滿,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吳非老師用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近5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靠我的熱情教學是不夠的,讀了吳老師的文字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要做一個成熟理性的教師不是靠教齡的積累,而是我們自身的追求,教師就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教師就要對教師職業(yè)生命負責,常聽到有人說:“你是老師呀!真不錯,一年到頭也上不了幾天的班,這休那休的......”每當聽到這些,我只有一笑了之,我明白只有從事了這份職業(yè)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份工作的苦,這份工作的沉甸。作為教師就是一個良心活,這是每個教師精神的實質(zhì),教師固然有著別人無法理解的艱辛,但她也有別人無法體會的幸福,每天清晨,踏進校園,孩子們那一聲甜甜的老師好是種幸福,每年的教師節(jié),孩子們親手送上的自制小卡片是種幸福,沒送走一屆學生,他們會 不舍的道上一句:“老師,我們會回來看你的”是種幸福,當下班走在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大喊老師老師時是種幸福......這幸福的背后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付出的無窮無盡的愛,每天面對這些活潑可愛的生命,我怎敢懈?。空鐓抢蠋熣f,心里是裝著學生的心,尤其在讀到等一會,讓他把話說完,我的感觸頗深,因為我個人性格原因,我是急性子,做起事來干凈利索那種,不自覺的在課堂上也要求我的學生如此,其實對我的學生而言,是事倍功半,我的這種急性思維實則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判斷,在我們班就有不少這樣的學生,想半天才開口回答問題,而我總是不耐煩,有一次,我很生氣,課下把他叫到辦公室,我問他:“你會嗎?”他點點頭?!澳闶裁磿r候會說了什么時候回去上課”,他仍悶不做聲,我更急了?!靶校阏灸抢?,想好 給我說。”大約過了5分鐘,他開始向我講解那道數(shù)學題,聽得我特別吃驚,他竟然說的那么清楚,甚至比我課上講解的更加細致,我心里想,看來這個題他是真的理解了,而我卻一直以為他是反應遲鈍,不等他把話說完便不耐煩,其實如吳老師所說,如果教師能等待他,讓他把話說完整,就可以知道孩子思維的準確,就能看出孩子的天真可愛,未必會認為孩子腦子有問題了,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有耐心,一個孩子的成長,要好多年,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有種樹人那樣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書中引起我共鳴的不止這一個,如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多讓學生說說話,你愿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等等章節(jié),都讓我欣喜若狂,如同找到了讓我困惑的解藥。
這本書是王校長讀完給我看的,其中還有些他作的批注,更加促使我思考,獲得更加深刻的精神體會和精神財富。愛所有孩子!確實應該是做教師的根本。
我想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讀書多了久了才會自信,有底氣,才能獲得更多的物質(zhì)回報,才會有更充實的情感依靠,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慢慢找到作為教師的幸福感,更好的駕馭我的課堂。
第三篇:青年教師培訓有感
青年教師培訓有感
2010年 1月22日我隨全體教師在縣四中進行了青年教師培訓。有北京著名教師李鎮(zhèn)西的教育教學講座以及呼圖壁縣一中的兩位骨干教師楊福成等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之談,到場的除了青年教師以外,還有不少中老年教師都來認真聆聽了教育教學專家的講座。并進行了現(xiàn)場問答互動活動。有效解答了教師們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我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也感受頗深,體會如下:
數(shù)學骨干教師楊福成老師在教學工作中,以身邊點滴匯成教育故事。他說:“教師要有大愛,首先做教師要感到當教師的幸福,針對學生的遲到問題,他能恰當處理,提醒教師不能和學生太“認真”,其含義深刻,對學生的早戀問題,他形象的用“冬天的西瓜不好吃”這個事實教育學生,使其領悟到早戀的危害性。
其次,我從楊老師的“教師要有立身之本”中自己的“六個必須”中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好老師的踏實執(zhí)著的苦干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教師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針對教師對工作的倦怠這個問題,他提倡教師們把每個工作日當成一個創(chuàng)造日,促進每一位教師積極向上的精神。
是啊!教師作為“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他們的行為和形象如何,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能,所以,教師應當是才德具優(yōu),即言即行之人。這是因為,教師的道德面貌對學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榜樣的力量。教師自身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能防止學生產(chǎn)生有害影響。因為,在“幼稚無知的年齡,當他不知道弄虛作假,最愿意聽從教師的教育時,最容易受到熏陶”。古羅馬教育思想家昆體良認為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應當是“嚴峻而不冷酷,和藹而不縱容”,否則,冷酷會引起厭惡,縱容會招致輕視。學生一旦厭惡和輕視老師,自然不屑聽這位老師的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他主張教師應到走近學生,仔細考察學生的接受能力,弄清楚學生的能力和天賦素質(zhì),把握學生的心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也是前面楊老師提到的有時不能和學生太“認真”,要寬嚴結(jié)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自然會接受你和你所教授的課程。
在古代教育中,體罰也是相當普遍的問題之一,而教育家昆體良則認為“恐嚇能約束一些學生,卻是另一些學生失去生氣,他明確表明態(tài)度,對于體罰“我是無論如何不贊成的”他提倡在“糾正學生過失時,既不能諷刺挖苦,也不應辱罵,更不可“吹毛求疵”,因為那樣,“學生就會喪失努力地信心,意志消沉”。
于此相聯(lián)系,他強調(diào)運用獎勵的辦法,使學生“因稱贊而受到鼓勵,因榮譽而感到喜悅”。
通過培訓學習,老師們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都在積極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策略,努力樹立一個新型教師的榜樣,具有進步的政治態(tài)度,堅持教育進步方向,為真正的國民教育而奮斗。
種牛場小學
曾玲燕
2010年1月23日
第四篇:青年教師聽課有感
激情演繹課堂收獲帶給師生
2012年3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紅橋區(qū)小學“名師教學風采”系列專場展示活動,共聽了兩位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課堂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節(jié)課都讓我有所收獲。置身于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閑,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兩位老師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特別是聽了楊老師的《楊氏之子》一課,更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一個正確的航向。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個人對《楊氏之子》這一課的收獲吧。
楊老師的《楊氏之子》這一課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漢語言文化的無限魅力,并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課堂充滿著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學生感受到了文言文語句的韻律美及表達的豐富多彩。楊老師規(guī)范的漢字書寫,簡明的板書,聲情并茂地示范朗讀,流暢地分析講解,充滿期待與真誠善意的微笑,無不凸現(xiàn)出語文教師的魅力。首先通過學習單元導讀,讓學生了解學習本課的方法。讓學生對于學習本單元課文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從題目導入,指導學生理解“氏”,給出選擇,讓孩子們根據(jù)課文理解字義,為學生們營造一個古文的氛圍;同時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為學生鋪設臺階。
這節(jié)課楊老師深入挖掘了教材,重點突出了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讀,讀出義、讀出停頓、讀出情,通過讀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通過想象豐富自己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文言文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上,我們分明看到了學生在教師富有藝術(shù)的引領中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老師的妙語連珠,學生的精彩發(fā)言,盡顯了生本課堂的特點。引導學生對“甚聰惠”進行解讀,讓“甚聰惠”成為本課的主題。學生理解了“聰”和“惠”,明白了楊氏之子是怎樣的“聰”和“惠”。尤其是在課堂期間楊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也用了“甚聰惠”,讓我覺得楊老師真是將課文與課堂、學生深深融合在了一起。通過和學生模擬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對話,以輕松愉悅的方式理解楊氏之子的“甚聰慧”,從“應聲答曰”中讓學生理解到了“不假思索”;從“未聞”中悟到了話中
拐了個彎的委婉??一個“善聽”、一個“會說”,巧妙地刻畫了楊氏之子的聰慧,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頓時眼前豁然開朗。最后將學生的注意力再度轉(zhuǎn)移到單元導讀中學到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實踐真正的將學習方法融匯于心,真正的落實、成為自己的東西。這些巧妙的技巧讓我無不深深欽佩,同時也深知自己的差距還有很多。
這一次的學習感受到的很多,無法一一陳列。總之,我們聽課、思考,浸潤在這樣的專業(yè)研究的氛圍中,精神富足。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次精神洗禮和對自己的警世;回來之后,也在細細思索一些問題,對照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是根本,還需要細心發(fā)現(xiàn)并研究課堂問題,提高鉆研教材的能力。紀伯倫說:“倘若他真有智慧,他不會令你踏進他的智慧之堂,而是領你去你自己心智的門口?!钡拇_,名師的智慧不僅僅是傳授一定的知識,她更是激發(fā)學生自己尋求知識的動力,幫助學生尋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門口。深情詩意的語言,一唱三嘆的誦讀,層層遞進的設計,恰如其分的點評。這就是語文的味道,這就是智慧的課堂!這節(jié)課飛揚著睿智的神采。讓我們得益匪淺,不虛此行。
第五篇:《致青年教師》有感
《致青年教師》有感
通過讀吳非老師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里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專業(yè)都不愛的老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jīng)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jīng)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F(xiàn)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素養(yǎng)應當遠遠高于學生,我們老師應當表現(xiàn)得比學生更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要學生面前的道路。
我們經(jīng)常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范。所以 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zhì),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xiàn)在需要學習的是比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