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師喂我吃辣椒教學隨筆
今天早上,天氣很好,和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班級里,等待著孩子的來園。到了吃早飯時間,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來得多起來了。厲劍豪也來了,媽媽臉上有些不高興,我連忙走過去迎接孩子:早上好!
厲劍豪媽媽來到我的身邊,這個時候班級的有個別家長也在,她聲音很大跟我說:老師,我家厲劍豪回家跟我說老師在幼兒園給她吃辣椒,今天他的喉嚨就啞了,像公雞叫,所以,我今天給他帶了藥來吃。我聽完懵了一下,道理上來說,應(yīng)該沒有這樣的事情,回想昨天中午中飯吃的是爆炒豬肝,里面是有田椒。于是,我解釋:班級里昨天是有吃辣椒,但是那個辣椒是田椒,應(yīng)該不辣的。孩子把田椒都放在了桌子上,呂老師好心喂了他。
厲劍豪媽媽有些不相信,我就把昨天的食譜的短信給了她瞧瞧,看完就有點不好意思了,但是,我還是納悶,為什么孩子的喉嚨就這個剛好啞了,會不會有些的原因?還是,家長對班級的工作還是不夠放心呢??應(yīng)該繼續(xù)努力呀!
第二篇:《小猴子吃辣椒》的故事
一、檔案館
1、教師講《小猴子吃辣椒》的故事,學生裝邊看課文插圖邊聽。
2、同桌討論小猴子為什么把辣椒當蘋果?
3、教師指名學生回答。
4、小猴子上課不集中精神,沒有學到正確的知識,教師講“蘋果是紅紅的”,他卻聽成了“紅紅的是蘋果”,所以把辣椒當作蘋果來吃。
5、教師總結(jié):我們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要學好本領(lǐng),上課時就要集中精神,課堂是知識的海洋,要想學得好,就要會聽講。
二、咨詢臺
怎樣才是會聽講呢?教師告訴你我?guī)讉€小竅門:
1、帶著問題來聽講。
2、手腦并用來聽講。
3、積極發(fā)言那更好。
三、活動區(qū)
1、活動一:A、學生分級表演。B、學生評議。
2、活動二:
教師提問《我不認識你》
教師提問:高士其爺爺童年時是怎么樣聽講的?為什么他會這樣聽講?
只有像高士其爺爺那樣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地聽講,才能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四、實踐園
1、請同學們完成[實踐園]中的“想一想”。
2、談一談,你們以后打算怎么樣做?只有眼到、耳聽、心想、手動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習效果才佳。
3、讀兒歌。附:故事一:《小猴子吃辣椒》。故事二:《我不認識你》。
第三篇:我與吃隨筆
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做什么,我務(wù)必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吃”。的確,吃是我最大的愛好。
從我記事開始,印象最深刻的永遠是吃,我還記得小學時,在我校門口五毛一個的糯米團,又圓又大,買上一個加上兩勺酸蘿卜泡菜吃了就能美滋滋的過一上午。我記得初中時,在14中學的后門,那兩元一碗的燃面,麻辣勁道,百吃不厭。還有涪高中的燒白炒飯,肥而不膩。大學里的冒菜,甚至是家里樓下那一份老咸菜回鍋肉……我已經(jīng)在吃貨的天地里越走越遠。此刻,我或許吃的不是最多,吃到的不是最好,甚至種類也沒有別人多;我吃東西能吃到吐,也有過把東西吃進肺里的經(jīng)歷,可這也不能阻止我愛吃。我會在無聊時吃,在激動時吃,在憂愁時吃,在興奮時吃……
不論是零食、小吃、點心,還是饅頭、面條、正餐都讓我體會到了吃的樂趣,讓我體會到生活,還有什么比吃更能體現(xiàn)幸福、一句話,人要學會知足而常樂……
透過吃,我變得更細膩、更感性、更理智、更快樂,當然還有胖,但我還是要感謝美食,給了我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四篇:《喂瓶寶寶吃餅干》教學反思
喂瓶寶寶吃餅干這節(jié)課非常有趣,利用豐富的教學具,讓幼兒在做中玩,玩中學。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在開始之前,我根據(jù)綱要,結(ji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故事來導(dǎo)入這節(jié)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把孩子真正的帶入到課程中來。很多孩子對圓形的概念很深,但對于正方形和長方形就有些困惑。不能很好的區(qū)分兩個方形的形狀特征。因而找出兩個方形的特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課前,我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我制作了四種圖型的瓶娃娃,且四個瓶娃娃的顏色也不一樣。那么,相應(yīng)的圖形餅干則也根據(jù)瓶娃娃設(shè)計成同一種顏色,幼兒既能從中認識四種圖型寶寶,也能做到初步練習一一對應(yīng)。
這節(jié)課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很濃厚,在我每人發(fā)了一個圖形餅干,需要幼兒來根據(jù)自己手中的圖形餅干,喂相應(yīng)的圖形寶寶時。個別幼兒還是容易出錯。比如有的幼兒把長方形放進了正方形瓶寶寶嘴里。有的則亂放。這也是在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上出現(xiàn)的小失誤。數(shù)學活動中,除了要嚴謹,科學,更重要的個別輔導(dǎo)。有些幼兒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作為教師要時刻的幫助這些幼兒完成對數(shù)學活動的認識。
第五篇:教育筆記:我要老師喂我吃飯
教育筆記:我要老師喂我吃飯
教育筆記:我要老師喂我吃飯
轉(zhuǎn)眼間幼兒們已經(jīng)入園一個多月了,從剛?cè)雸@到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中午吃中飯時,小朋友們都能自己動手吃飯,可是只有周周小朋友還是只顧著玩勺子,不肯自己吃,我們鼓勵他自己吃,他卻說:“我要老師喂我吃飯!”跟家長溝通后了解到:周周每天在家里吃飯的習慣很不好,每次吃飯不僅要大人喂,而且會從樓上吃到樓下,或從家里吃到外面,要一個大人跟在他后面一邊追著他,一邊喂他吃飯。家長雖然覺得這個習慣不好,可為了能讓他多吃點就只能任由他這樣了。孩子們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zhuǎn)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針對這些情況,我根據(jù)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在老師的帶動下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有時還會用“打預(yù)防針”的方法去鼓勵他們: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yǎng)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diào)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漸漸地,周周小朋友也在這樣的氣氛中被感染了,開始自己動手吃飯了。我們還及時跟家長溝通,請家長在家里也培養(yǎng)周周良好的用餐習慣。一段時間下來,周周在班里吃飯雖然不是吃得很快,但他愿意自己動手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相信他一定會越來越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