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規(guī)》之“謹”教育案例文檔
《弟子規(guī)》之“謹”教育案例分析
【警示案例回放】
一、盤點中國人出境旅游時的各種不文明現(xiàn)象
近年來中國人在國外的眾多不文明現(xiàn)象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抨擊這些不文明的時候,令我們欣慰的時,人們已經開始重視這種現(xiàn)象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將以一個文明的形象面向全球。
在文物上涂鴉、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免稅店里隨意插隊……這些中國游客在旅游時的不文明行為,直接影響著中國“禮儀之邦”之形象。新華旅游盤點近期國內外旅游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呼吁文明出游,游客應認真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旅游者”,讓提升公民素質成為“發(fā)展必修課”,這不僅關系到個人文明素養(yǎng)和中國海外形象,更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現(xiàn)代文明素養(yǎng)和文化軟實力。
(一)頤和園綠地成“公廁”? 至少十名男性游客當眾小便
2012年7月1日,在頤和園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橋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時面對頤和園外墻小便,引得外國游客邊搖頭邊拍照,曹先生拍照,并發(fā)微博批評游客不雅行為。頤和園管理處回應稱,頤和園內共有150余處公廁,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當眾小便,屬不文明行為。
(二)杭州西湖成了“洗腳池”大煞風景
2013年07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當日,酷暑下的杭州猶如火爐一般,在白堤兩旁的西湖邊,一些不自覺的游客,脫去了鞋襪把腳浸入湖中,享受湖水帶來的涼爽。2013年07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當日,酷暑下的杭州猶如火爐一般,在白堤兩旁的西湖邊,一些不自覺的游客,脫去了鞋襪把腳浸入湖中,享受湖水帶來的涼爽。
(二)長安城逃票游客攀爬城墻被拍 大呼:別傳上網!7月31日晚上8點左右,有10多名男女青年游客為了逃票,在西安含光門內,相互幫忙徒手攀爬上了城墻,這一行為立刻引起路人的側目。有路過的記者將這不文明的一幕拍下,當看到有人拍照時,這幾個青年卻大喊“別拍了,我們不想把這樣的照片傳到網上?!?/p>
(三)偷拿蛋糕雞蛋吃飯“霸桌” 不守秩序 不文明游客讓人臉紅 幾位武漢導游向記者講述了那些帶團時遭遇的讓人臉紅場景。滬春秋旅行社導游李虹介紹,2013年9月她帶一個23人團隊去昆明,入住的是當?shù)匾患胰羌壘频辍5诙煸绮统宰灾?,游客們在餐臺見什么拿什么,每個人面前食物都堆成小山。但很多東西游客只咬一口,就扔到了一邊。像饅頭、花卷之類的,在餐桌上丟得到處都是。雞蛋和蛋糕比較受歡迎,游客也是拿了一大堆。本來餐廳規(guī)定食物不能帶走,4名女性游客還是用餐巾紙把雞蛋和蛋糕包起來,準備偷偷塞到包里。
游客不守秩序也讓導游很頭疼。湖北省海外旅行社導游楊柯介紹,她有一次帶團去云臺山,本來大家上觀光車都在排隊,但武漢游客就喜歡一擁而上。導游和景區(qū)工作人員勸大家按次序登車,游客卻根本不聽。楊柯還遇到過更“奇葩”的游客,一次她帶武漢會議團,晚上年會聚餐后送客人回酒店。不料晚上旅游車司機打來電話,說在車后排發(fā)現(xiàn)嘔吐物和尿漬痕跡,懷疑游客在車上小便。楊柯聯(lián)系那個團隊的負責人,對方對司機進行了賠償才沒事。
(四)內地游客大鬧臺灣桃園機場 自稱公務員
“大鬧臺灣桃園機場,這樣做太丟臉了,而且兩人自稱是公務員?!弊蛉眨牟x者吳先生致電記者稱,7月9日他隨團到臺灣旅游,在臺灣桃園機場目睹了下面一幕:在行李托運處,一大陸女游客與臺灣一名當?shù)赜慰蜑橄绒k行李托運手續(xù)吵了起來。隨后,一名男子出聲為女子幫腔,甚至要打那名游客,幸被其他游客勸阻。“我通過媒體曝光此事,是希望當事人能夠出來向公眾道歉?!眳窍壬f。
(五)中國大媽在美國華盛頓景點潑漆被訴
據美國世界新聞網編譯報道,一名華人女子因涉嫌26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等多處華盛頓國家地標景點建筑上潑油漆,已在29日遭警方逮捕,被以控破壞公共財物罪名。
聯(lián)邦公園警察說,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林肯雕像上,腿部、坐椅和底座都濺有綠漆,地面也有漆的痕跡,顯然是有人故意潑灑。警方說,警方是26日凌晨1時30分許發(fā)現(xiàn)雕像遭到破壞,但涂漆上沒有文字或圖案。紀念堂隨即被迫暫時關閉。
(六)中國游客非洲朝獅子扔垃圾嚇壞導游
肯尼亞有專門接待中國游客的當?shù)貙в瓮嘎?,在馬賽馬拉過河時有中國游客對著河馬怪叫,甚至趁司機不備,拿起手中廢棄物就丟向河馬,甚至連草叢中的獅子也不放過。還有當?shù)貙в伪硎?,中國游客不顧勸告,夜里走出房間給河馬拍照,這種做法其實很危險,一旦激怒野生動物,可能威脅全車人的安全。
(七)蘇黎世:因兩名中國乘客斗毆返航
不久前,在蘇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有兩名中國乘客喝了酒,在飛機上因口角發(fā)生糾紛,進而大打出手,甚至還打了來勸架的乘務長,導致飛機被迫返航。而事件被曝光后,在網上引發(fā)熱議,不少網友直斥“丟人都丟上天了”。
(八)帕勞:黃渤潛水撈到“中華”煙盒
2014年2月,黃渤在太平洋島國帕勞度假時,在其微博中曬出了中國游客隨手亂扔垃圾的照片,并感慨說:“那日帕勞潛水,正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噓不已,突看見水面漂浮一煙盒,心中暗罵哪來的無德之人,這么干凈的水怎丟得下手。突然看見煙盒上兩個大字‘中華’,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賊一樣生怕被別人看見,一直帶回岸邊,朋友啊,去別人家做客咱客氣點,這倆字的臉丟不起啊!”
(九)馬爾代夫:中國游客撈珊瑚
2014年5月,馬爾代夫當?shù)氐囊晃粷撍叹毰既环次⑿胖小案浇说恼掌睍r,驚訝地發(fā)現(xiàn),海灘附近有一位中國女游客曬出了自己剛撈出的珊瑚照,并這樣寫道:“剛剛撈到的珊瑚漂亮不?”
(十)福州花海公園油菜花遭隨意踩踏 遍地是“窟窿”
2015年1月,福州花海公園,油菜花越開越旺。但在20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一些市民隨意踩踏花叢,使得花海中遍地“窟窿”。
21日上午,記者來到花海公園,發(fā)現(xiàn)黃澄澄的油菜花海延綿一片,引來眾多市民賞花,掏出手機、相機拍個不停。但記者見到,雖然在花田里設置了大量的賞花小道,可還是有人踩進花田中,甚至還有人在采摘油菜花。部分花田的油菜花,已經被踩倒一大片。
福州花海公園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種植油菜花時,預先考慮到游客賞花方便,特意在花田間鋪設了很多小徑供游人行走,并設有提示牌,但還是發(fā)生踩踏花叢的行為。昨天他們特地為此開了會,將增加保安數(shù)量,并加大勸導力度。
二、開會,你還在玩手機嗎?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各代表團不約而同發(fā)出一條醒目的要求:代表開會不得玩手機、搞直播,不準玩游戲。
據報載,開會玩手機的景象日益普遍,“低頭玩手機族”不知不覺間已成為會議、報告、講座上的一道風景。有的地方,無論是大會還是小會,有的與會者手持手機低頭擺弄,上網看新聞、讀小說、玩游戲、發(fā)短信、聊天、寫微博等等,玩癮正濃,人在會場,心卻在手機上。被敏感的媒體捕捉進鏡頭,成為會議現(xiàn)場的一大看點。
(一)瓊海書記符宣朝:領導干部開會玩手機就地免職
“這么重要的一個工作,領導干部在這里開會,你們帶頭在這里玩手機,這是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應有的行為嗎?”2015年1月13日上午,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在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會上對個別在會上看手機的參會人員提出批評,并表示今后如果再有領導干部在會議上玩手機,將就地免職。
1月13日上午,瓊海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召開,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省文明辦主任張學泮,市四套班子領導成員,法、檢兩長,市委督察組組長,駐軍三警部隊的主官,各鎮(zhèn)(場)黨委書記、鎮(zhèn)(場)長和分管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市直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中央、省駐市各單位主要領導;嘉積鎮(zhèn)黨委和政府班子成員,嘉積城區(qū)14個社區(qū)和勇敢、橋頭村委會全體干部,嘉積鎮(zhèn)益群、大坡、下寨冬、南中、南堀、里邦、泮水村委會以及塔洋鎮(zhèn)聯(lián)先、孟里村委會等9個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市委宣傳部和創(chuàng)建辦全體干部;新聞記者等約500人參會。
在會議上,符宣朝對于個別參會人員看手機的現(xiàn)象提出了批評,他還在會議現(xiàn)場表態(tài),今后如果再有領導干部在會議上玩手機,將就地免職?!盀槭裁唇o大家提出這么高的要求?就是因為要體現(xiàn)我們瓊海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決心。”符宣朝還在現(xiàn)場給參會人員“科普”了經??词謾C的三點壞處:
1、對頸椎不好;
2、妨礙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溝通;
3、各種魚龍混雜的思想讓有些人的思維混亂。
“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鞏固和擴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以良好的作風真抓實干,持續(xù)發(fā)力,穩(wěn)扎穩(wěn)打,我們瓊海是可以實現(xiàn)全國文明城市這個目標的,瓊海50萬老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是可以更高的,瓊海是可以書寫出“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濃墨重彩的文明新篇章的!”符宣朝說。
(二)襄陽10名官員開會睡覺玩手機 被點名在媒體通報
4月7日至9日,襄陽市舉行副縣級以上黨員干部嚴明政治紀律和嚴守政治規(guī)矩集中教育培訓班,市紀委從嚴格會議紀律入手,聯(lián)合多部門組成兩個明察暗訪組,對會議和學習紀律執(zhí)行情況進行不間斷監(jiān)督檢查,確保教育實效。檢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員能夠自覺遵守學習和會議紀律,會場秩序良好。但也有極少數(shù)人紀律松弛、作風散漫,存在遲到、打瞌睡、玩手機等行為。
市紀委責令相關單位說明原因并上報書面材料,對開會期間遲到、打瞌睡、玩手機或電腦的當事人進行集體約談,要求當事人寫出書面檢討,并在全市通報批評。
開會玩手機是一種頑癥惡習。對會議倦怠、消極,不僅是會風好壞的風向標,折射出的卻是對待工作的敷衍態(tài)度,其實,開會玩手機,既是對別人不尊重,更是對自己不負責。會場需要傾聽、思考與交流,更需要與會者的尊重。特別是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代表13億國人縱議國是、決定國策,需要代表、委員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應認真對待每一份議案、提案,真實反映群眾心聲,促成來自基層的建議得到政府部門的反饋,推動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
總之,無論大會小會,每一個與會者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去改正,認真開好每一次會議,真正與開會玩手機這一頑癥惡習說“再見”。
【《弟子規(guī)》背后的故事】
一、司馬光著《資治通鑒》
司馬光用了十九年的時間完成了《資治通鑒》,在寫書的過程中他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頭作了一個圓形的枕頭,這樣一來只要稍微翻下身,頭就會從枕頭上滑下來,他就可以繼續(xù)工作,后來果然完成了這部歷史巨著。
二、趙宣子與祖麑的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有一位大臣名叫趙宣子,晉靈公在位時不知道要勤政愛民,趙宣子對國家非常忠誠不斷地向晉靈公進諫,晉靈公因忠言逆耳竟起歹念,派殺手祖麑刺殺趙宣子.祖麑在上早朝前就到達趙宣子的家中,看到趙宣子已把朝服裝戴整齊,正襟危坐在閉目養(yǎng)神.祖麑看到趙宣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如此恭敬,心想他一定是個愛國的忠臣,自己絕對不能誤殺國家的棟梁,但為完成國君交特的事情,他便撞槐樹自盡。
三、喬其拉德的銷售故事
行銷界有位名叫喬其拉德的銷售高手,他非常會賣車子,有一次他在家裏睡覺,突然驚醒起來跑到鏡子前開始穿西裝打領帶,然后恭敬的打電話給客戶。等打完電話后,又將西裝脫下鉆到被窩里面去睡覺,他的太太很疑惑他的舉動,喬其拉德便向太太解釋,客戶雖然在電話那頭沒有看到我的樣子,但是如果穿著隨便,我在言談中也會隨便不恭敬,這樣對客戶是不禮貌的。
四、作揖還辱的酈食其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不喜歡讀書人,所以有一次故意在召見讀書人酈食其時坐在自己的床上,叫婢女幫他洗腳,藉此來羞辱酈食其。酈食其看了以后并不生氣,反而很有禮貌的向他拱手作揖說道:“您若想推翻秦朝,就不應該這樣無理的接見客人。”劉邦聽了十分慚愧,就馬上將酈食其請上坐,向他請教治國之道。
五、箕踞而坐的原壤
春秋時有個名叫原壤的人,是個很有學問的隱士,但是他為人輕視禮法,非??穹挪涣b,因此常有不合當時禮儀的舉動出現(xiàn)。有一次,他看到孔子遠遠走來,故意把兩腿伸直叉開坐在地板上,藉此舉動藐視孔子講禮的主張,孔子看到他的行為,就訓斥他:“你小時候不懂得尊敬兄長,長大后又沒有值得稱贊的事,真是敗壞禮俗的害群之馬?!闭f完就用手杖打他的小腿,以警示他的惡習?!尽爸敗敝咐?/p>
一、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顆釘子換來的工作
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孩子,從一所極普通的中專學校畢業(yè),成績也很一般,她到一家合資公司去應聘,外方的經理看了她的材料后,面無表情地拒絕了她,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站起來準備走。突然覺得自己的手被什么東西扎了下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顆血珠。原來是凳子上一個釘子露在了外面,她見桌子上有一塊鎮(zhèn)紙石,便拿過來用力把小釘子壓了下去。然后,她微微一笑,說聲告辭就轉身離去了。幾分鐘后,公司經理派人在樓下追上了她,她被公司破格錄用了。
決定人生命運的往往是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而這些細節(jié)體現(xiàn)的恰恰是一個人的教養(yǎng)、人格和胸襟。
就算你已經成了一個大人物,也不可忽略細節(jié)的作用。正如柏拉圖所說“對于將軍或政治家來說,如果他們只注意大事而忽略小節(jié),他們的結果也不會太好,如果沒有小石頭,大石頭也不會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卮A⒅!?/p>
二、周恩來總理的禮儀風范
周恩來總理是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兼外交部長,他杰出的外交禮儀修養(yǎng)為全世界所傾倒。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了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fā)展和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沉著堅定。他優(yōu)雅的舉止,直率而從容的姿態(tài),都顯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風度。他從來不提高講話的調門,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談判相威脅來迫使對方讓步。他手里有“牌”時,說話的聲音反而更加柔和了……”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回憶錄中這樣描繪:“他面容瘦削,頗帶憔悴,但神采奕奕,雙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堅毅又安祥,既謹慎又滿懷信心。他身穿一套剪裁精致的灰色毛料服裝,顯得簡單樸素,卻甚為優(yōu)美。他舉止閑雅莊重,使人舉座注目的不是魁偉的身軀(像毛澤東或戴高樂那樣),而是他外弛內張的神情,鋼鐵般的自制力,就像是一根絞緊了的彈簧一樣。”周恩來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凡是與他接觸過的人,無不被他的人格、智慧和風度所折服。相反,前蘇聯(lián)共產黨總書記赫魯曉夫的舉止就有損于他自己和前蘇聯(lián)的國際形象。赫魯曉夫在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時,經常站起來打斷別人的發(fā)言,甚至當西班牙代表發(fā)言時,他竟脫下皮鞋,敲打桌子。時人評論他的舉止“像一個粗魯不懂規(guī)矩的鄉(xiāng)下人?!?/p>
握手是國際交往中最常見的禮節(jié),就是這小小的握手卻在中美和中蘇關系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尖銳地象征了兩國關系。
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這是一次“破冰之旅”。周恩來總理當時給我們確定的接待方針是“不冷不熱,不卑不亢,待之以禮,不強加于人”。尼克松乘坐的專機于2月21日中午抵達北京,周恩來總理等到機場迎接。尼克松下機時,為了突出他和他的夫人,使照片拍出好的效果,不讓基辛格、羅杰斯等人同他一起下機,等他跟周恩來握手之后,其他人才下舷梯。而周恩來又是怎樣做的呢?在尼克松步出機艙,走下舷梯近一半時,周恩來鼓起掌來,尼克松也報之以掌聲。請注意,周恩來不是等尼克松一出艙就鼓掌,也不是根本不鼓掌,而是等尼克松下梯一半時才鼓掌,足見周恩來總理對禮儀細節(jié)的重視。尼克松對周恩來說:“我非常高興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這是中美兩國領導人越過一個大洋,越過相互敵對20多年的握手,這表明中美關系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倍芏鱽韯t對這次歷史性的握手作了寓意深長的形容:“你的手伸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我們25年沒有交往了?。 ?/p>
機場歡迎儀式,按慣例是懸掛兩國國旗,奏兩國國歌和檢閱儀仗隊等。尼克松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我方的接待完全符合禮儀。但同當時我們接待其他國家貴賓的儀式相比還是有所區(qū)別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沒有群眾歡迎場面。所以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對我們接待工作的評價是“合于禮而不熱”。
在歡迎宴會上,由于周恩來的精心安排,中國樂隊演奏了美國民歌和尼克松家鄉(xiāng)的歌曲《美麗的亞美利加》、《牧場上的家》,讓尼克松夫婦感到非常親切。周恩來一般在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碰杯時,總是讓自己酒杯上沿去碰對方杯子的中間部分,以示對來訪客人的尊重。但這次在向尼克松敬酒時,卻特意將他的酒杯杯沿和尼克松的酒杯杯沿持平后再碰杯。這種細節(jié)安排既不失禮也不過分,顯示了我們對美國人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弟子規(guī)》之“謹”教育活動措施】
在《弟子規(guī)》中,“謹”單獨構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這部分要求孩子從小養(yǎng)成謹慎小心、規(guī)矩低調、有自我尊嚴的生活習慣。要想培養(yǎng)一個嚴謹?shù)纳顟B(tài)度,必須從學生時代抓起,因此,我們采取一些措施:
一、舉行以“《弟子規(guī)》伴我成長”為話題的國旗下的講話。
二、常禮舉要(演練活動)
比如可以練習飲食的禮儀-西餐禮儀.摺口布:練習摺口布.西餐的作法:長桌的兩端坐著男女主人,主人右方再排入賓客.刀叉的擺法:叉子在左,刀子在右.用餐方式(講解時請學生出來示范)1.西餐重視視覺,以主人為主,女主人優(yōu)先,男主人或侍者需幫忙掛衣服或拉椅子.2.口布打開置於腿上,開動時以女主人為主,女主人開動,眾人就可以開動.3.飲料以淺嘗為主,杯子為高腳杯,倒入飲料約杯子的1/3.4.肉或糕點需切成數(shù)小塊慢慢品嘗(切完后刀子放在盤子的上方,右手拿叉子).5.食用完畢后,餐具擺放以十點鐘方向或四點鐘方向為主,刀鋒向上.6.口布擦拭以嘴角四周為主,勿用來擦臉.每位學生發(fā)下刀叉,盤子和餐包,請他們練習用餐的方法.
第二篇:弟子規(guī)之謹讀后感
《弟子規(guī)》中第三部分謹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誡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謹》與前兩章不同,前兩章的是孝順,而《謹》卻寫的是讓我們行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待自己一定要嚴格,只有嚴謹才能少犯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為人子女應早起,把握光陰。正如陶淵明所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而我們應當怎樣珍惜時光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走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訴我們,應該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擠出時間,而不是縮短自己的休息時間。
《弟子規(guī)》作為古代一部用于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書,能在如此開放的現(xiàn)代得到推崇,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通讀全書,會發(fā)現(xiàn)它幾乎不含封建思想,且它所包含的大多數(shù)衣食住行規(guī)范在現(xiàn)代仍值得倡導,以謹為例便可窺見一斑。將謹?shù)膬群瓟U大,還有慎獨之意,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做到問心無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過禮儀文明,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促進作用,才是謹?shù)母尽?/p>
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時候,有人將其當作一本書,可以用來閱讀,有人用來當作教材,教化他人,而我認為,不妨將它看作自己的一種無形的法律,篩去不必要的,讓精華時刻約束自己,做足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時間一長,當它成為一種習慣,甚至一種本能時,我們便學會了《弟子規(guī)》。
第三篇:謹 弟子規(guī)
【謹】
zhāoqǐzǎo yèmi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ché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éjìngshǒu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guānbìzhèng niǔbì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zhìguānfú yǒudìngwè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duìyǐnshí wùjiǎnzé shíshìkě wùguòzé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niánfāng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éichǒu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éng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én
執(zhí)虛器 如執(zhí)盈 入虛室 如有人
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glüè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dòunàochǎng juéwùjìn xiépìshì juéwùwèn
斗鬧場 絕勿近邪僻事 絕勿問
jiāngrùmén wènsh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ēnmíng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yòngrénwù xūmíngqiú tǎngbùwèn jíwéitōu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jièrénwù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解說: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后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凈,這樣才是講究衛(wèi)生的好孩子。
出門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系緊,這樣全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著,也要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適當?shù)姆萘?,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未成年,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丑態(tài)百出,最容易表現(xiàn)出不當?shù)难孕小?/p>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注意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時要恭敬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 展開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能表現(xiàn)優(yōu)雅怡人的姿態(tài)。
進門的時候慢慢的揭開簾子,盡量不發(fā)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棱角要遠一點,保持較寬的距離,才不會碰到棱角傷了身體;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小心,進到沒人的屋子里,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樣。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錯,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怕困難,而猶豫 退縮,也不要輕率隨便而敷衍了事。容易發(fā)生打斗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于邪惡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之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放大音量要讓廳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答時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說“吾”或是“我”,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那就相當于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創(chuàng)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huán)境。如果我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只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認同圣賢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xiàn)出美玉來。
xìn
【信】
fánchūyán xìnwéixiān zhàyǔwàng xīkěyān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éiqíshì wùnìngqiǎo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jiānqiǎoyǔ huìwūcí shìjǐngqì qièjièzhī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jiànwèizhēn wùqīngyán zhīwèidì wùqīngchuán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shìfēiyí wùqīngnuò gǒuqīngnuò jìntuìcuò
事非宜 勿輕諾 茍輕諾 進退錯
fándàozì zhòngqiěshū wùjíjí wùmóhū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ānjǐ mòxiánguǎn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jiànrénshàn jísīqí zòngqùyuǎn yǐjiànjī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jiànrénè jínèixǐng yǒuzégǎi wújiājǐng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wéidéxué wéicáiyì bùrúrén dāngzìlì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ruòyīfú ruòyǐnshí bùrúrén wùshēngqī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wénguònù wényùlè sǔnyǒulái yìyǒuquè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wényùkǒng wénguòxīn zhíliàngshì jiànxiāngqīn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wúxīnfēi míngwéicuò yǒuxīnfēi míngwéiè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guònénggǎi guīyúwú tǎngyǎnshì zēngyìgū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解說:
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可以永遠行得通嗎?話說得多不如說的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不合實際的花言巧語,另外,奸邪巧辯的言語,臟不雅的詞句及無賴之徒通俗的口氣,都要切實戒除掉。
還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輕易發(fā)表意見,對于事情了解的不夠清楚,不輕易傳播出去,覺得事情不恰當,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談吐說話要穩(wěn)重而且舒暢,不要說得太快太急,或者說得字句模糊不清,讓人聽得不清楚或會錯意。遇到別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如果與已無關就不要多管閑事。
看見他人的優(yōu)點行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齊的好念頭,雖然目前還差得很遠,只要肯努力就能漸漸趕上。不論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齊的信心和勵行的勇氣,小善切戒輕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機會來了也要及時把握,盡心盡力勉強而之。
看見他人犯了罪惡的時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樣的過錯,就立刻改掉,如果沒有就更加警覺不犯同樣的過錯。
當?shù)赖聦W問和才藝不如他人時,應該自我督促努力趕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飲食不如他人時,可以不用擔心、郁悶。
聽見 別人說我的過錯就生氣,稱贊我就高興,這樣不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誠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們在一起。如果聽到別人稱贊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沒有這些優(yōu)點,只是空有虛名;當聽到別人批評我的過錯時,心里卻歡喜接受,那么正直誠實的人就越喜歡和我們親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不小心犯了過錯,能勇于改正就會越改越少,漸歸于無過,如果故意掩蓋過錯,那反而又增加一項掩飾的罪過 了。
顏氏家訓 勉學 選段
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何惜數(shù)年勤學,長 受一生愧辱哉!
解說:
自古以來的圣明君主,尚且需要勤奮學習,何況普通老百姓呢!這類是在經籍史書中隨處可見,我也不行過多的例舉,姑且舉及格近世緊要的事說說,借以啟發(fā)你們的覺悟。士大夫家的子弟,長到幾歲以后,沒有不受教育的,學得多的,有點學了《禮記》、《春秋》三傳;學得少的,也不會少于《詩經》、《論語》。等到他們二十歲行冠禮或結婚以后體質逐漸成型,應根據他們的天性,加倍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誘導。那些志氣高尚的,能經受磨練,成就清素的儒家事業(yè);那些沒有毅力的,從此懶惰下去,九成了平庸的人。人生在世,應當友職業(yè):農民要計算怎么樣耕田種地,商販要商討生財之道,能工巧匠要精心制作器具,藝人要深入研究技藝,武士要熟悉騎馬射箭,文人要講論儒家經典。我時常見到一些士大夫恥于從事農商,又羞于研習手工技藝,射箭連梟木片也射不穿,動筆僅能寫出自己的名字,他們整天酒足飯飽,無所事事,借此消磨時光,以此了結一生。有的人靠著祖上的蔭庇,得到了一官半職,就自我滿足,完全忘記了研修學業(yè),以至碰上吉兇大事,和人討論得失時,就張口結舌,如墮云霧之中。在各種公私宴會上,大家談古論今,吟詩作賦,他卻像被堵住了嘴一樣,低頭不吭聲,只好打打哈欠,伸伸懶腰罷了。有些見識的旁觀者,都替他羞愧得恨不能鉆到地下去。他們?yōu)槭裁瓷岵坏们趯W幾年,而寧愿一生受羞辱呢!
一、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遍于經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數(shù)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人生在世,會當有業(yè):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蛞蚣沂烙嗑w,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公私 4二、三、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p>
解說:
古人求學是為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不足;現(xiàn)在的人求學則多是為了能夠夸夸其談,向別人炫耀而已。古人求學是為別人,即奉行儒家之道,而有利于世;現(xiàn)在的人求學是為自己,即修身養(yǎng)性以求仕途通途。求學就像種樹一樣,春天欣賞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就好比欣賞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注敏銳;等到長大成人以后,思想就容易分散了。因此,對孩子的教育確實要及早,不能坐失良機。我七歲的時候,學習背誦《靈光殿賦》,到今天,隔十年溫習一次,仍然不會遺忘。二十歲以后,所背誦的經書,有一個月不溫習,就到了荒疏的地步。然而,人生如有坎坷,年輕時如果失去了求學的機會,還應當在晚年學習,不能自暴自棄??鬃诱f:“五十歲時學習《易經》,就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
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嫩,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jié)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忌盈惡滿,赒窮恤匱,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苶然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縱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梲豎也;問其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yōu)閑,材增迂誕,軍國經綸,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
解說:
人讀書求知,本來是為了開發(fā)心智,提高認識力,有利于行動。對那些不知道奉養(yǎng)父母的人,就要讓他看看古人是如何體察父母心意,按父母意思辦事的;是如何輕聲細語、和顏悅色地與父母談話的;是如何不辭勞苦,為父母辦來香甜軟嫩的食物;從而使他們感到哦畏懼慚愧,轉而孝敬父母。對于那些不知道侍奉國君 5 的人,就要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篤守職責,不侵凌犯上的;是如何在危急關頭不惜犧牲性命的;是如何不忘忠心進諫的職責,以利于國家的;從而使他們反省自己,進而想去效法古人。對那些驕橫奢侈的人,就要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恭謹儉樸,節(jié)約用度的;是如何謙卑自守,以禮為教化的根本,以敬為立身的基礎的;從而使他們自感所失,從而收斂傲慢的態(tài)度,抑制驕奢的習慣。
對于那些平時淺薄吝嗇的人,就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果重義輕財、少私寡欲,忌諱過分貪財?shù)模皇侨绾沃軡F人、體恤貧民的;從而使他們面紅耳赤,懊悔羞愧,從而既能積財又能散財。對于那些平時暴虐兇悍的人,就要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謹,尊重賢士,容納眾人的;使他們垂頭喪氣,好像連衣服也穿不動一樣。對于那些平時膽小怯弱多人,就要讓他們看看古人是如何看透人生,聽天由命的;是如何剛強堅毅,正直不阿的;是如何信守承諾,祈求福運,而又不違祖道的;從而使他們能奮發(fā)振作,無所畏懼。由此類推,各方面的品行都可用以上方式來培養(yǎng)。即使不能使風氣淳厚,也可去掉那些不良行為。從學習中所獲取的知識,沒有哪里不可運用。然而世上有的讀書人,只知空談,不能行動。他們忠孝談不上,仁義也欠缺。假如讓他們審斷一樁官司,他們不一定了解其中的道理;讓他們主管一個千戶小縣,他們不一定管理得好百姓;問他們怎樣造房子,不一定知道楣是橫的棁是豎的;問他們怎樣種田,他們不一定知道高粱下種的季節(jié)早于黍子下種的季節(jié)晚;他們整天吟詠長嘯,談笑戲謔,寫詩做賦,悠閑
自在,只增加 一些迂闊荒誕的技能,對于治軍治國卻毫無辦法。所以他們被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罵,確實是有原因的。
附錄:
顏氏家訓
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顏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后),字介。顏氏原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先世隨東晉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亂,梁元帝蕭繹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騎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為回江南,乘黃河水漲,從弘農(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偷渡,經砥柱之險,先逃奔北齊。但南方陳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歸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齊,官至黃門侍郎。577年齊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訓一書在隋滅陳(589)以后完成。
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詩人、文學家,他是當時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學者,經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當時所有大小學問,他幾乎都鉆研過,并且提出自己的見解。他的理論和實踐對于后人頗有影響,《顏氏家訓》是他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被后人譽為家教典范,影響很大。
作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典范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并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xiàn)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xiàn)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xiàn)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v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xiàn),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漢書》的顏思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jié)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后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從總體上看,《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著豐富文化內蘊的作品,不失為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一種,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yǎng)方面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圍(亂世)中所表現(xiàn)出的明哲思辨,對后人有著寶貴的認識價值。
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曾寫了一篇《觀我生賦》,對于自己身經亡國喪家的變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無可奈何情狀,作了痛苦流涕的陳述,且悔恨道:“向使?jié)撚诓菝┲?,甘為畎畝之民,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辭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悲憤之情,溢于言表。
正由于顏之推“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入隋以后,便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業(yè)之業(yè)”的宗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tǒng)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不少見解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他鄙視和諷刺南朝士族的腐化無能,認為那些貴游子弟大多沒有學術,只會講求衣履服飾,一旦遭了亂離,除轉死溝壑,別無他路可走。對于北朝士族的腆顏媚敵,他也深致不滿。且往往通過插敘自身見聞,寥寥數(shù)語,便將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特別是士族社會的諂媚風氣,寫得淋漓盡致。如《教子》篇云:“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闭Z言樸實而生動,一時士大夫的心態(tài)躍然紙上。
《顏氏家訓》一書不僅對當時諸如“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等多方面作了較為翔實的紀錄,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還在它的《文章》篇中,通過論述南北朝時的作家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點和他自己的文學主張。顏之推很重視文學。他批評揚雄視文學為雕蟲小技的說法,并從個人立身修養(yǎng)的角度說明文學(包括學問、口辯、作文等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性。對于文學的功用,顏之推不狹隘地僅僅把它歸結為服務于政治教化和實用,他也肯定文學具有愉悅耳目、陶冶性靈的審美功能,同時也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文學審美能力。他的文章內容真實,文筆平易近人,具有一種獨特的樸質風格,對后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顏之推以學問廣博著稱?!额伿霞矣枴分小稌C》篇考據名物,討論語詞訓詁,《音辭》篇辨析聲韻,“斟酌古今,掎摭利病”,都頗具精義,反映出顏氏廣博的學識和較深的造詣。
《顏氏家訓》成書于隋文帝滅陳國以后,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自成書以來,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一直被作為家教范本,廣為流布,經久不衰。究其原由,主要是書中內容基本適應了封建社會中儒士們教育子孫立身、處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張,以及培養(yǎng)人才力主“治國有方、營家有道”之實用型新觀念等,繼承和發(fā)展了儒家以“明人倫”為宗旨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正由于此,歷代統(tǒng)治者
對《顏氏家訓》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以致大肆宣傳,廣為征引,反復刊刻,雖歷經千余年而不佚?!额伿霞矣枴纺夸洠?/p>
●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
●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
●誡兵第十四●養(yǎng)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 ●終制第二十
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是學童們的生活規(guī)范,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guī)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癡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制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云:「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yǎng);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yǎng)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曰:「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xiàn)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yǎng),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系,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于此。
《弟子規(guī)》的普適性
為文支持《弟子規(guī)》應該成為學童道德補助讀物的人,可能是對現(xiàn)存的蒙學讀本沒有進行廣泛的收集和比較。就如《桃花源記》里的避秦男女,因為不曉得時間的推移、外頭的情況,產生了“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結果。
明清以降,如果蒙學讀物有個龍虎榜的話,那么前三名應該是所謂的“
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而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傳統(tǒng)蒙學叢書》,全集共有十部,分別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鑒、三字經、幼學瓊林、千家詩、聲律啟蒙、龍文鞭影、增廣賢文和唐詩三百首。
《弟子規(guī)》沒有上榜的原因,大概就是詩詞所形容的“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外加很多封建糟粕。
有人這樣稱贊《千字文》:“只用一千個字,基本上不重復,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連貫,還要押韻,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內容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到今天也還有其積極意義?!?/p>
而《弟子規(guī)》則恰恰相反,既不押韻也不講求對仗,沒有字斟句酌,是很粗糙的一些文字,內容活脫脫就像一本“紀律指導手冊”,讀后不會有任何美學上的收獲。
第四篇:弟子規(guī)謹教案
《弟子規(guī)》之“謹”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讀: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引導學生在讀得準確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將韻文讀得有滋有味。
2、會悟:結合注釋理解韻文的意思,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3、會用:能根據韻文指導自己的言行,并能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人物的對錯,并對此作出正確的規(guī)勸。在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也對他人的行為舉止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教學重點:讀文、背文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溫故知新
1、動畫激趣: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個你們非常熟悉的小伙伴,你瞧,他是——(喜羊羊)(出示喜羊羊圖片)
喜羊羊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呀一邊走一邊背誦學過的《弟子規(guī)》。喜羊羊背誦的這些內容我們也學過,敢不敢和喜羊羊挑戰(zhàn),比他背得更好?
2、齊背《弟子規(guī)》部分內容
3、檢查運用:
喜羊羊說大家背得真好,他呀想考考你們是否理解這些內容?
喜羊羊要考的第一個問題是“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guī)》中是怎么說的呢?(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喜羊羊考的第二個問題是“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guī)》又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第三個問題是“吃飯、走路或落座的時候應該長輩先請,晚輩在后?!兜茏右?guī)》中相應的的語句是什么?(或飲食 或坐走長者先 幼者后)”
喜羊羊的問題沒有難倒你們,他情不自禁地說“你們太棒了!”相信你們不但會背,在生活中肯定會像《弟子規(guī)》教導的那樣,做一個尊敬長輩的人?!兜茏右?guī)》對我們自己的日常行為又有哪些要求呢?現(xiàn)在喜羊羊要和我們一起學習第6課《朝起早》。
二、熟讀成誦 品味韻律
1、讀正確讀流利。
(1)老師領讀:請同學們看著書,老師讀一句,你們讀一句。
(2)自己練讀:喜羊羊要和你們比賽,看看誰能先把課文讀熟,抓緊練習吧,遇到不認識的字可要仔細看看拼音。
(3)指名朗讀。
(4)去拼音讀課文。喜羊羊說咱們班的小朋友讀得真好,可是如果去掉拼音,你們還能讀正確嗎?看著大屏幕試一試。
指名讀,男女生接力讀。
(5)把課文改成豎版方式再次誦讀。
2、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
播放有節(jié)奏感的誦讀:喜羊羊也想讓大家聽聽他和他的同學是怎么讀的。自己練習節(jié)拍誦讀:你們也能像喜羊羊一樣讀得有節(jié)奏,我們可以輕輕地打著拍子來讀。
指名誦讀展示。
師生接力誦讀,指導背誦。(老師也想和你們接力讀,不過呀我不看屏幕,也不看課本,你們可以看屏幕,也可以不看。)
三、合作探究 讀文明意
1、合作探究、猜猜想想:
喜羊羊看到大家讀得這么美,可佩服你們了,他想請你們給他講一講這些內容都是什么意思呢?能幫喜羊羊這個忙嗎?
那你認真看看文章下面的注釋,再大膽地猜一猜想一想,或者和同桌商量商量,你懂哪一句就給喜羊羊講哪一句。
2、交流明義:
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教師適時點撥。
(1)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珍惜時間。
拓展:讀了這一句,我想到了我們的每日格言,也是關于珍惜時間的,你想起了嗎?(學生自由說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一首詩講的也是關于告誡世人要珍惜時間、把握現(xiàn)在、勤奮努力的。(出示《雜詩》)
(2)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早晨要洗臉刷牙,大小便后要洗手。
(3)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帽子要戴正,不要歪,紐扣要系上,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好。帽子和衣服脫下來后要放到一定的位置,不要亂放,不然會弄臟的。
小朋友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這樣的小朋友人見人愛。
(4)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衣服以整潔為主,不是以華麗為主,先好合乎自己的身份,再要和自己的家庭相稱。
喜羊羊非常感謝你們幫他弄明白了這些內容,他說自己在生活中一定能按照弟子規(guī)中要求的去做。你們肯定會做得更好!
四、學以致用,知行統(tǒng)一
可是喜羊羊說他的家族里有些小朋友的行為和弟子規(guī)中要求的不一樣,你會用弟子規(guī)中的句子去勸告他們嗎?
1、懶羊羊放學回到家,放下書包就去蹲廁所,從廁所出來手都不洗就去拿饅頭,喜羊羊趕緊勸他說:“你忘了《弟子規(guī)》中說過嗎?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嗎?”
2、美羊羊可喜歡臭美了,這天她又吵鬧著讓媽媽買新衣服,媽媽對她說:《弟子規(guī)》中不是說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你現(xiàn)在不能只想著打扮“自己。”
3、沸羊羊回到家把帽子摘下來隨手拋到空中,把外衣脫下來往沙發(fā)上一丟就去寫作業(yè)了。喜羊羊批評他:《弟子規(guī)》中說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你怎么這么邋lā遢tā,趕緊把帽子撿起來,把衣服掛到衣架上。”
總結:喜羊羊和咱們上了一節(jié)課收獲特別大,他想在我們整齊的誦讀聲中和我們說再見,好嗎?
齊誦《弟子規(guī)》。
第五篇:《弟子規(guī)》學習課程011謹之四
弟 子 規(guī)
謹之四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弟子規(guī)》在“謹”的片尾特別關注了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的話,往往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我們個別應該警惕的呢?如果我們忽略這些事情又會造成哪些嚴重的后果呢?
我們前面講到《弟子規(guī)》對孩子的行為舉止,站相坐相、待人接物各方面的規(guī)定,接著《弟子規(guī)》講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又是兩個“勿”這一段的《弟子規(guī)》“勿”字特別多,也就是說語氣比較嚴厲,是嚴格要求孩子必須從小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這些話很簡單;“就是你碰到一件事情、任何事情、你不要忙亂,不要慌亂,為什么呢?忙者多錯,你一下子急急匆匆地,我們講沒頭沒腦的容易惹出一些麻煩,容易把一些好的事情給做錯了?!蔽鹞冯y、勿輕略、“但是你看到任何一件事情你不要先有畏難情緒,一件事情還沒做,我們經??吹揭恍┖⒆影职謰寢尳兴黾拢ミ?,我干不了,爸爸媽媽叫他做道題目,哎呦,我不懂,你不要先畏難,你先怕了,那你就什么都談不上了。但是僅僅有勿畏難是不夠的,還要勿輕略,換句話說;一方面你不要做都沒做就覺得難,但是另外一方面你也不應該連做都沒做你就覺得它很容易,很輕視它,很忽略它。這兩個極端都是要避免的,那么按照《弟子規(guī)》的說法很簡單,孩子們應該從小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這種習慣在古人里叫什么呢?“臨事而懼”。
你碰到一件事情你先要存一點畏懼之心,一點點,不能太多,太多就畏難了,你要非常認真,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要非常踏實,仔細的做好準備去處理某件事情,如果太畏難,如果太輕略,那么結果都不會太理想,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我們知道開元初年唐玄宗比較注意選拔人才,當時全中國有四個人才非常優(yōu)秀叫“一時之選”。當時最優(yōu)秀的人才,其中有一個人叫李杰,這個人當了一個官叫河南尹,河南,當然不等于今天的河南省,但是這個地方的地方長官,河南尹,那么他當了這個地方長官當然要審案子,我們古代中國地方長官都要審案子。
有一天來了一個寡婦告狀,告誰呢?告自己的兒子,罪名是什么呢?“不孝”在古代中國做母親的告兒子不孝那是天大的罪,那是可以判死刑的。不孝是中國傳統(tǒng)十惡之一。就是十件最惡的事情里面在當時排在第七件,就是不孝,那么這個李杰一看,哎呦!這個寡婦含辛茹苦把兒子養(yǎng)大,告兒子不孝當然是大事,就命令把這個不孝之子抓到堂上來審問,一審很有意思,這個兒子說,我得罪了母親,大老爺您也別審了,我只求一死,我不想活了,什么都不辯解,那這個李杰一看,如果像要做事情輕略的話,那很簡單??!有原告,媽媽,告兒子,兒子也承認了,我得罪了母親,而且他也愿意死,拖出去砍頭不就完了嗎?最簡單的方法,而李杰沒有。李杰就做事情勿輕略,做事情就沒有掉以輕心,他就勸那個寡婦;說你寡居在家身邊只有兒子一個親人了,你含辛茹苦把他養(yǎng)大,現(xiàn)在你可要知道??!你做母親的告兒子不孝之罪,按律當斬?。∫獨㈩^的,你要想明白啊!你今后后悔可是來不及的,哪知道這個寡婦態(tài)度非常堅決,“這是個逆子,我不要他,這兒子有什么用???殺了就殺了,拖出去喂狗?!备揪筒灰@兒子。這時候李杰如果還是沒有一種非常好的做事情的態(tài)度,非常慎重的話,好了,我勸過你一次了,拖出去砍了,李杰還是沒有,李杰一看,這寡婦這么一個態(tài)度,行行、我也不審了,你出去,你不是母親嗎?那總歸是你兒子嗎?你出去到大街上買一口棺材準備著給你兒子收尸,因為要砍頭,這寡婦一看,好??!大老爺要砍頭了,要把兒子給砍了,很高興,就趕緊出門去買棺材,李杰怎么辦?李杰就派了一個人跟著這個寡婦,跟在她后面,非常細心,發(fā)現(xiàn)這個寡婦除了衙門一拐角,那邊有人在等著她,在等著這個寡婦,是一個男人,一個男人在等著這個寡婦,那么李杰派出的可靠的手下就在旁邊偷聽,就聽到這個寡婦對這個男的說;都搞定了,都搞定了,那李杰一想,這里面肯定有問題,等這個寡婦買好了棺材來到縣衙的時候,李杰再一次勸說;說你做媽媽的你要知道,你現(xiàn)在后悔還來得及,這寡婦當然不后悔,我死都不后悔,結果李杰下令,把那個男人該拖了上來,一審就審出來了,原來這兩個人有奸情,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兒子撞見,所以這兩個人擔心兒子去告官,尤其這個男人所以設計除掉這個兒子,那這也反正這個兒子倒真是一個好孩子,他也不說,臨要命的時候他也不說;還說自己得罪了母親,所以李杰下令;當場釋放兒子,把那個男人給斬首了,把男人的尸體放在那個棺材里,這口棺材也沒有浪費,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做事情非??b(zhen)密,絕對不輕率,避免了一個冤案。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弟子規(guī)》除了強調孩子應該從小養(yǎng)成“臨事而懼”的好習慣,還非常重視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所以提出“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但是現(xiàn)在有些家長卻認為,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多接觸社會,提早了解社會的復雜性對孩子是有好處的。那么這種說法正確嗎?
《弟子規(guī)》接下來講;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打斗、喧鬧的場合小孩子不要去接近,這些不正當?shù)?,見不得人的傾向不好的事情,孩子不要去好奇。古代的中國人非常重視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睹夏溉w》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為了培養(yǎng)孩子媽媽不惜搬家,幾次搬家,不就是為了給孩子的成長找一個比較好的環(huán)境嗎?我們現(xiàn)在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qū),什么誤區(qū)?認為孩子將來總歸要進入社會的,希望從小就讓他接觸一些社會,每一個場合都要他接觸,這樣孩子進入社會以后就比較老練,什么我從小就見過,沒有什么稀奇?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孩子還沒有長大,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所以有些場合特別是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成長會產生不良影響的場合,應該給孩子要隔絕開來,不能讓他很小就接觸這種場合,對這些德行不好的人,品德不好的人,尤其不要讓他過分接近孩子,孩子小時候學樣啊?孩子小時候主要的是獲得知識的方法是模仿,孩子就會學壞,所以父母對于未成年的孩子來講應該是一把大傘,替孩子遮擋風風雨雨,等孩子成長了,接受了比較完備的教育,心智比較成熟了,有判別能力,有鑒別能力再讓他去接觸比較復雜的社會,這應該是比較穩(wěn)妥的。
我看到過一個很好的比喻,這個比喻當時我看到以后我一愣,我說真的是這個道理,我們拿一碗清水,好比是孩子,然后我們拿起一支鋼筆,往里滴怎么一滴墨水,一碗清水馬上就染上了顏色,不再是一碗清水了,請諸位試試,你把這碗水給我再搞成清水,你試試看?滴進去一滴是很容易的,你要把這一滴墨汁從水里在給我提出來再讓這碗水變成清水?那是多么難的事情。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弟子規(guī)》接下來還專門提出如果到別人家里拜訪,應該遵守的一系列禮節(jié),那么我們去拜訪別人時,究竟應該特別注意哪些事情呢?
《弟子規(guī)》接下來講;將入門、問熟存、將上堂、聲必揚、一個孩子,你如果要到別人家里去拜訪的時候,將要進門的時候你應該先問一下家里誰在???家里有人嗎?“將上堂”因為古人不一樣,等于說古人,古人是一個院子,將入門的時候在院子外頭,先問家里有人嗎?誰在?。咳缓笕绻麤]有人回答你,有人回答你是另外一回事,那門又沒關著,那么你可以推門而入,要登堂入室的時候,穿過院子,比如要進入廳堂的時候,聲必揚、聲音還要高一點,還的問,有誰在家嗎?誰在???這樣一個事情我們現(xiàn)在的家長有幾個去教育孩子的,我們現(xiàn)在孩子比如到同學家去玩,或者到隔壁鄰居家串門能不能做到這個?很多孩子恐怕是推門就進,這種小地方不能忽略,你進別人家的時候高聲的問一下就可以提醒家里的人有所準備,不要因為有客人來而措手不及,反映的是對主人的尊重,對主人隱私的尊重,古人是極其講究這方面的,《弟子規(guī)》的這四句話;剛才我們講的;將入門、問熟存、將上堂、聲必揚、這四句話《弟子規(guī)》的,完全是從儒家經典里面直接引用來的,一個字都沒有改動,比如《禮記》就有這樣的話;將上堂、聲必揚,而且大家都知道,在《禮記》里面接著將上堂、聲必揚、后面是什么?沒有一個人想的到,接下來這一段話;“戶外有二履,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比绻愕饺思壹议T口一看,古人都是席子嗎?古人沒有今天我們的床子,門口有兩雙鞋子,如果門口有兩雙鞋子,那就說明房間里不只一個人,那這個時候的話,你可不能“啪”門一推,哎呦!被我發(fā)現(xiàn)了?被我抓住了?這個不行,為什么?如果你聽到里面兩雙鞋子的主人在說話,如果他們說話的聲音你可以聽的清楚的,你可以進去,為什么?說明他們沒有在談什么秘密事情,他們在談的事情沒有什么要回避別人的,你可以進去,“言不聞則不入”如果你看見門口就是兩雙鞋子,但是聽不見里邊有說話的聲音,不能進去,更不能到墻角那邊貼著,拼命聽,那不行,因為人家可能在談些秘密的事情,那你應該升高楊,再問一下子,我可以進來嗎?規(guī)矩。“將入戶、視必下”我們現(xiàn)在到朋友家里去拜訪,孩子甚至我們成年人不會注意這個吧?你要進入人家家門的時候你的視線要第一點,看方寸之內,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到別人家里一去,哎呦,這個地方裝修的不錯,這幅畫不錯,這個地方怎么這么放?那么亂,這個不好,這種是不可以的,極沒有禮貌的,進人家眼睛要放低一點,萬一主人來不及準備,萬一主人衣服扣子沒扣呢?你盯著看?。恳暰€低一點,先低個幾秒鐘,在抬頭和主人交往,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規(guī)定。大家想想,中國的禮樂文明,中國的禮儀文明,多么細致,多么細膩,只不過后來我們都忘了。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弟子規(guī)》要求我們到別人家里拜訪時一定先高聲地問,有人在嗎?而根據記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曾經因為沒有做到“將入門、問熟存”而導致差點休妻。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這個故事出在誰身上大家知道嗎?孟子、亞圣先生,而這個故事鑒于儒家重要典籍《韓詩外傳》,故事叫什么呢?叫《孟子欲休妻》就是孟子動過離婚的腦筋,亞圣,那么回事呢?孟子有一天回家了,家里就他太太和他媽媽,他先回自己房子,我們現(xiàn)在想如果是夫妻,我回家,怎么我還要打招呼的?太太,我能不能進來?這個是太歐洲化了吧?我們中國人以為我肯定推門就進去了,孟子就是這么干的,推門進去了,突然看見他太太在干嗎?大家知道嗎?箕踞!就是我們過去講過的“勿箕踞”《弟子規(guī)》里有的,你不能這么坐著,他太太一個人在家里??!所以沒有這么跪著,沒有坐的非常端正,就地一坐,兩只腿伸開,很放松的叫箕踞,我們前面講過。
孟子一看還了得,坐姿如此粗野,如此不守禮貌,孟子很生氣,那么這事情后果就很嚴重了,孟子生氣了后果很嚴重,孟子扭頭就去跟自己的媽媽講;媽媽我要休妻,這個老婆我不要了,他媽問為什么?很不禮貌,我剛才回家去,看見她居然箕踞,兩只腿伸開來坐著,像一個簸箕一樣,太難看了,不符合禮節(jié),孟子的媽媽怎么說?孟子的媽媽真是教子有方,孟子媽媽說;敲門了沒有啊?你有沒有先問問家里有沒有人?。磕氵M去的時候是不是眼睛賊賊地直接往前看???有沒有把視線放低一點啊?孟子說;哎呦,沒有。“沒有就是你的不是,你進家門的時候先應該問問有沒有人,要推開門進去的時候還得聲音更高一點,再問一問,進去以后視線先應該看著眼前的地上,你直沖沖地瞪著你老婆看干嗎?不許休妻,而且你還要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不是守禮節(jié)?孟子趕緊認錯。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連夫妻之間都是強調隱私的,而不是說這是我們倆的臥室我推進去就完了,也不可以。
接下來《弟子規(guī)》又往前推了一步,比如你敲門,有人嗎?那里邊一般會回答,敲門的是那一位???是誰?。恳话阄覀冊趺椿卮??我們一般回答;“我,連我都聽不出來了?”真是的,怎么連我的聲音都搞不清楚啊?你耳朵被塞住了,一般是我們是這么回答,《弟子規(guī)》規(guī)定,絕對不可以。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如果有人問你是誰?。磕憷侠蠈崒嵒卮?,我是田某某,你千萬不要回答,我,文雅一點,吾,這個不分明,誰知道你是誰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好多電話詐騙用的就是這一手,電話詐騙,因為他先要假裝你的熟人,如果你接電話你說你是誰?他告訴你說,他也不知道你有什么朋友啊?電話詐騙啊!他說我是張三,李四,那你馬上就明白了,你有沒有這個朋友,但他不跟你說,他說是我,很親熱,我啊!完了以后你又不好意思,你怎么好意思盯著他問呢?你也不好意思掛電話,慢慢就聊起來,一聊起來你就走遠了,這是一種手段古人早就注意了,這方面也有例子,有闖禍的例子。
誰?賈寶玉同志,紅樓夢第三十回,好多小女孩放學了以后就進到賈寶玉住的那個院子里大家來玩兒,玩的時候呢?天下雨,沒想到這個時候賈寶玉回來了,寶玉就在外邊“嗙嗙”拍門,里面的人只顧笑??!這些小丫頭沒聽見寶二爺回來了,寶玉就在外面叫,里面給我開門??!叫了半天沒有人去開門,這個時候襲人比較警覺,襲人是比較懂事的就問,這個功夫誰在叫門?沒人去開門,就問了一下誰???大家去看《紅樓夢》賈寶玉的回答是;我,賈寶玉想我這個少爺嗎?我,也不說我是誰的,那么這個時候好多小姑娘一聽,唉,這是不是寶姑娘的聲音???因為大概是賈寶玉的聲音比較奶聲奶氣,女生女氣,以為是尋寶釵來了?你們這幫孩子又在猜寶姑娘這個時候怎么會來呢?還是襲人比較警覺,說這么著我先隔著門縫看看,我去看看是誰?那么襲人跑過去扒著門縫一看賈寶玉,趕緊把門打開,賈寶玉火死了一肚子,他一進門他也沒看清是襲人,就飛起一腳不是把襲人給踢傷了嗎?一下子就踢在襲人的腰上,所以寶玉還罵罵罵,大家看這個就是一個例子,你賈寶玉如果說我是寶二爺,誰不會給你開門?你說我?誰知道你是誰???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弟子規(guī)》還特別強調,如果使用別人的東西一定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否則就是偷竊。那么《弟子規(guī)》的話是不是太過嚴厲了呢?如果我們借用父母的一樣東西,而沒來得及和父母打招呼這難道也算是偷嗎?
《弟子規(guī)》關注的都是一些日常的小事,它關注的都是孩子在一些小事方面可能會忽略的東西,這些事特別值得我們警惕,下面的八句話,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你如果想用別人的東西,須明求,你必須當人的面說明,請求他借給你,倘不問,如果你問都不問,就拿來用的話,三個字“即為偷”就是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你借東西好借好還,好還好借,這是我們平常講的話,這一些在現(xiàn)在的孩子當中確實是比較容易模糊和忽略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寶貝疙瘩,他拿你爸爸媽媽一樣東西用用,還給你面子呢?我不然我還不要你東西呢?我問爺爺奶奶要好了,爺爺奶奶如果不給我,我跟外公外婆要好了,我看大家家長都爭先恐后的給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他一種不良的習慣,“他不知道物品的歸屬,不知道尊重這樣東西的主人”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叫《義不摘梨》。這個故事不是民間傳說,見于《元史》。發(fā)生在元朝的一個故事。
元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者叫許衡,一個儒家的大學者,在一個酷暑的天氣里,大熱天和很多人一起逃難,逃難經過那里呢?經過河陽,也就是今天河南這一帶,逃到這里,大熱天急急忙忙,口渴的不得了,口渴難耐,嗓子冒煙,這個時候路邊正好有一顆梨樹,上面結滿了梨子,讓人“垂涎(xian)欲滴”水靈靈的,跟他一起的人爭先恐后上去摘梨吃,能夠消一消渴,只有許衡端坐在樹下,無動于衷絕不摘梨,看著伙伴去摘梨他不動,他就坐在樹蔭底下稍微的歇一下,旁邊的人看不懂了,你這一路趕來急急忙忙口渴成這個樣子,這課梨樹沒有人??!沒有主人??!都逃難了,你為什么不能摘一個吃呢?有什么要緊,又沒有人會找你的?大家知道許衡怎么回答的,許衡說;“梨樹沒有主人,但是難道我們自己的心里就沒有一點點主見嗎?”梨樹是沒有主人的,但是你難道不認為這個東西不是你的嗎?你心里難道沒有主見嗎?知道這個行為類似于偷嗎?這就是非常有名的叫《義不摘梨》的故事。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義不摘梨》的故事說明哪怕是沒有主人的東西也應該須明求,否則即為偷,那么關于把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區(qū)分到涇渭分明的程度還有一個更為極端的例子。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宋朝,當時有一個人叫查(zha)道,檢查的查,在姓念查(zha),叫査道。有一天他帶著仆人去拜訪一個遠房的親戚,當然你上門去拜訪要準備禮物,所以他就給這個親戚準備了很多禮物,仆人挑著擔子去走親戚,走著走著也不知道怎的?是迷路還是什么?或者這個路它有點改變,他走岔了,走到中午還沒到,兩個人都感覺非常餓,饑腸轆轆,而在這個路邊呢,又找不到一個吃飯的地方,他和仆人又沒有準備午飯,這個時候怎么辦?仆人就建議了,老爺,你看這一擔子禮物里面好多吃的??!要不您就從這個禮物里邊先拿些東西沖沖饑?先吃一點嗎?而這個査道說;這怎么可以?說這些東西是禮物,禮物就是送給別人的,你當初把它作為禮物了,那你就應該認識到這已經不是你的東西了,而是你送出去給別人的東西,我怎么能夠偷吃呢?這樣一種觀念,結果這兩個人就餓著肚子趕路,一直到了親戚家,才接受了親戚的款待,吃了一頓晚飯充饑,這個故事極端吧?這個故事放在今天,我們很多人不能理解了,這個禮物是我買的,我要給別人的,何況我還沒有送到別人手上,這難道可以算別人的嗎?古人就是算,而且古人認為這是人心里的主見,我心里要有主見,這是誰的?雖然現(xiàn)在不分明,心里要有主見,我要知道他不是我的,所以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也有很多這種拾金不昧的故事,有的這個東西撿到一定給人送回去,也有一些不良的情況,比如把人家東西瞇起來,看到沒有主人我趕快先拿掉,實際上后面這種行為已經接近在古人看來是接近偷了,所以現(xiàn)在我們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孩子遺物不茍取這樣的,這種良好的品行,這樣孩子長大以后進去社會一定會受益匪淺,將來他會得益的,會受益的,如果我們家長認為這些都是小事,孩子那塊糖從奶奶餅干桶里那塊餅干吃了,也不跟奶奶說,怎么了?什么東西都是他的,有什么區(qū)別,如果我們忽視的話,那么孩子就會形成一種隨隨便便、比較隨性的一種比較不好的習慣,長大以后進入社會往往會被別人誤解,或者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很不好的印象,到了那個時候后悔都來不及。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弟子規(guī)》到這里結束了它的第四部分“謹”,在我們古漢語當中,它的本意是;說話小心,要注意說話,后來泛指謹慎、小心、慎重、也有什么?也有尊敬、恭敬的意思?!墩f文解字》里講;“謹”“慎也”所以我們今天講謹慎,謹慎是放在一起的,與謹相關的詞還有畏、敬、恭、儉、讓、勤等,這些概念都是從謹生發(fā)出去的,“謹”要求每一個人立身處事的時候要小心謹慎,要接受社會規(guī)則的約束,要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千萬不能無所畏懼,千萬不能放縱自己,這是儒家對個人修養(yǎng)的一種基本的要求?!爸敗碧貏e重要的是要求一個人有所不為,要求一個人言行慎重,勤勉修身,要經常自我反省,對別人要禮讓、恭謙、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讓一個孩子從小養(yǎng)成“謹”的習慣,是希望他將來能夠平平安安地度過自己的人生,《弟子規(guī)》還非常非常強調一個概念,什么概念?“信”要誠信,而《弟子規(guī)》的誠信在它整個的篇章結構里面是嶄新的一章,是一個獨立的部分?!兜茏右?guī)》是怎么來講述誠信的,請大家聽下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