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丁美洲的政區(qū)和自然環(huán)境教案設計
拉丁美洲的政區(qū)和自然環(huán)境教案設計
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 胡鐵生
【教學目的】
通過直觀形象、生動豐富的多媒體素材(文字,各種專題地圖,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的演示,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拉丁美洲的:
1、位置、范圍,重要島嶼,以及巴拿馬運河。
2、地形特點,主要高原,平原,山脈的分布。
3、氣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幾種主要的氣候類型分布區(qū)。
4、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資源的分布影響及主要資源種類,分布地。
5、同時,通過本區(qū)的學習,提高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認識,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學習合理利用拉丁美洲的自然資源,保護熱帶雨林和動物資源,認識正確處理人類和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重要性?!窘虒W重點】
1、拉丁美洲的組成和位置
2、西高東低,交錯分布的多種地形
3、濕熱的氣候特點(難點)
4、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 【課型】綜合課(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式與啟發(fā)式相結合
通過多種主題突出、直觀形象的專門地圖的展示,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閱讀、思考,并適時引導、啟發(fā)學生,再通過多媒體的動態(tài)演示過程,得出規(guī)律和結論,從而輕松解決問題,學生印象深刻。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上一章我們一起學習了西半球的兩個國家---美國和加拿大,它們屬于北美。今天我們來學習西半球的其它地區(qū)----拉丁美洲。(屏幕展現(xiàn)西半球地形圖,如下圖所示,圖上所標的名稱為后來電腦演示之后的答案。)請同學們觀看屏幕,教師一邊指“西半球圖”一邊向學生提問:
A、拉丁美洲的范圍的界線在哪兒?(明確: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qū)),屏幕閃爍美國南部國界線。請大家在課本拉丁美洲政區(qū)圖上勾畫出美國南部的國界線以加深印象。B、本區(qū)的東、西二面各臨什么洋?(教師移動光標到對應區(qū)域,光標變成“?”問號形狀,點擊后分別出現(xiàn)答案: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C、本區(qū)北面靠近的海和灣?(加勒比海,墨西哥灣)
D、本區(qū)南部隔什么海峽與南極洲相望?(德雷克海峽)這種從整體到地區(q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對本區(qū)的海陸位置有了一個完整的了解,屏幕出現(xiàn)板書,小結如下: [板書]
一、位置、范圍和國家
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
再問:A、回顧初一上學期學過的地理知識,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是什么?(巴拿馬運河),教師強調本區(qū)是一個跨洲的地區(qū)。那么緯度位置怎么樣呢?請同學們在課本上找出經過本區(qū)的三條重要緯線并勾畫出來?(屏幕此時切換到“拉丁美洲地形圖”。如下圖)請同學們邊看圖邊回答,屏幕依次重復出現(xiàn)(即“跳閃):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三條緯線的位置及名稱、緯度數(shù)值。
問B:赤道經過本區(qū)什么地方?(老師明確:赤道橫穿拉丁美洲中部寬闊的地區(qū))C:拉丁美洲大部分處于什么緯度地帶?(強調: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處于低緯度地帶)這樣的緯度應該屬于地球五帶中的什么溫度帶?(熱帶,為第二課時打好基礎)[板書]
2、緯度位置:赤道橫貫中部,熱帶范圍廣闊。
問:那么,本區(qū)在自然地理區(qū)域上由哪幾部分組成?(學生讀課本圖后可能回答不一致,有的說二部分,有的說四部分,教師應糾正為二大部分,因為本區(qū)是一個跨南北半球的地區(qū),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部和南部)請大家繼續(xù)看“拉丁美洲地形圖”屏幕,北部面積狹小且較分散,北部又可細分為三小部分,老師指向對應區(qū)域的代號,學生較容易地答出:1 墨西哥高原,2中美地峽,3西印度群島,然后指向本區(qū)南部:4南美洲,這種從局部認識到整體印象的學習順序,使學生對本區(qū)各地理區(qū)域有很強的方位感,掌握得很牢固。[板書]北部:①墨西哥高原②中美地峽③西印度群島 南部:南美洲
那么本區(qū)有哪些主國要家呢?(屏幕切換到”拉丁美洲政區(qū)圖”如下圖)
請大家參照課本“拉丁美洲政區(qū)圖”,在填充圖冊上把本區(qū)一些面積較大,輪廓有特色的國家找出來。學生看書,讀“課本政區(qū)圖”,填“填圖冊空白圖”。為了加深學生對一些國家的位置和形狀輪廓的印象,老師指著屏幕上標有代號的國家請同學們回答,并用一句話描述該國的地理特征(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總結:巴西是本區(qū)面積最大的國家;智利是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本區(qū)緯度最北且大部分位于高原上的國家是墨西哥;面積較大、緯度最南的國家是阿根廷;玻利維亞是本區(qū)最大的內陸國;還有南美洲北部的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也是面積較大的國家。這些國家也都是拉丁美洲人口較多的國家。)
[板書]
4、主要國家:巴西,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秘魯,玻利維亞,委內瑞拉。本區(qū)還有眾從的島嶼,其中最著名的有北部的西印度群島,南部的火地島。[板書]
5、重要島嶼:西印度群島和火地島
(屏幕展示“西印度群島圖”,如下圖為演示后的圖)
問A:印度在亞洲(東半球),為什么在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還會出現(xiàn)“西印度群島”呢? 請大家一齊閱讀課本“西印度群島命名”的內容。老師小結:西印度群島共由1200多個島嶼組成,分屬十多個國家。
問B:西印度群島面積最大的島叫什么島?(答:古巴島)其次呢?(答:海地島和牙買加島)
問C:這些島環(huán)繞在那個邊緣海的周圍?(明確:加勒比海周圍)
[講解]西印度群島在墨西哥灣、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間,環(huán)繞加勒比海分布,古巴是本區(qū)面積最大的島嶼,這個國家由于地處熱帶,氣候高溫多雨,甘蔗種植面積很廣,盛產庶糖。另外愛好排球運動的同學應該知道,古巴女排成績一直處于世界各國前列,是該國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本區(qū)南部一個著名島嶼:火地島。(屏幕切換到“火地島圖”)
問:為什么這個島的名稱叫做“火地島”呢?
[老師介紹]1520年麥哲倫航行至此,見到南岸遍地都是印第安人燃燒的篝火,正在附近航行的船上也有火光,因而把這個島命名為火地島。這是拉丁美洲南部最大的島嶼。
問:請看圖回答:在火地島與南美大陸之間是什么海峽?(麥哲倫海峽)火地島與南極大陸之間又是一個什么海峽呢?(德雷克海峽)
[講解]正因為火地島南北面都是海峽,所以在交通上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它是我國等一些國家的探險隊、科考隊通向南極洲考察的“中轉站”,長途航行在這里充分準備之后,再沖過咆哮的德雷克海峽就可以到達南極洲了。而火地島與南美洲之間的麥哲倫海峽一直是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必經之路,航運十分繁忙。但由于挖通了巴拿馬運河之后,有了一條近路,大大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距離,使得這里的航運量有所緩減。請同學們看課本“拉丁美洲航線”回答:從紐約到舊金山穿過蘇伊士運河比繞過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要少走多少路程?自己動手量算一下兩條航線的長途?(屏幕動態(tài)演示從紐約到舊金山的兩條航線,見左下圖。老師補充:可省去14500千米的路程),進一步問:巴拿馬運河在哪里?位于哪個國家?請大家讀圖,勾畫出它的位置。(展示“巴拿馬運河圖”,紅色曲線依次流動,代表巴拿馬運河)
[板書]
6、重要通道:巴拿馬運河
問:巴拿馬運河位于何處?(答:中美地峽最窄處)為什么會在此處?(答:因為在這里開挖運河的路程最短)它屬于哪個國家?(巴拿馬)
[講解]中美地峽號稱“美洲大陸橋梁”,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地峽的最狹窄處,巴拿馬國的中部。船通過巴拿馬運河時,由于兩側水位不一樣高,要經過三道閘門,將船升高26米,離開時再經過三道閘門,把船降為海面同樣高度,這種運河叫“閘式運河”。屏幕運態(tài)演示“巴拿馬閘式運河”,請大家注意箭頭方向(紅色上升、下降箭頭指水閘中的船只升高或下降)。
巴拿馬運河的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巴拿馬之間的矛盾異常激烈,請同學們一齊朗讀此選學內容的最后一段。最后老師表明立場:我們堅決支持巴拿馬人民的維護主權的斗爭,反對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扮演的霸權主義行為?。?/p>
[課堂強化訓練]做課本上“比較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表格。(答案略)
[小結并過渡]剛剛我們對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和著名島嶼作為較全面的了解,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拉丁美洲的地形特點:(展示“拉丁美洲地形圖”)
請同學們帶著老師的提問讀圖看書:A、找出本區(qū)的主要地形區(qū)名稱?(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脈、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等)B、注意觀察這些地形區(qū)的總體分布趨勢?(引導回答:西邊高,東邊低)
[講解]本區(qū)地形多種多樣,有高大的山脈,寬闊的平原,巨大的高原。他們大致分布是西邊地勢高,東邊較低,平原和高原交錯間分布。[板書]
二、西高東低,高原、平原相間分布的地形
(繼續(xù)看圖,進一步落實各種地形區(qū)的具體位置)老師指著“拉丁美洲地形圖”的各部分提問,要求學生讀圖回答:問A、拉丁美洲西部縱貫南北的是什么山系?(答:科迪勒拉山系)包括哪二部分?(北部的墨西哥高原,南部的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有什么特點?(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全長近9000千米)它相當多的一部分位于哪個國家?(智利)請一個同學用我們上一學期學過的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成因?(板塊與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進一步問:是哪二塊板塊擠壓而成的呢?(很多同學可能會憑直覺說是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老師應特別強調是由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而北美洲是由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擠壓而成的落基山脈作對比。它們屬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由于地處板塊邊界,地殼不穩(wěn)定,多火山和地震)
[板書]
1、西部:縱貫南北的科迪勒拉山系 北段:墨西哥高原 南段:世界最長的安第斯山脈
多火山地震(屬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火山帶的一分)
教師繼續(xù)根據“地形圖”提問:拉丁美洲東部的亞馬孫平原,是由哪條大河沖積而成的?(亞馬孫河)(屏幕展示:“亞馬孫流域圖”,此處略)該河發(fā)源于哪列山脈中段?(安第斯山脈中段)流向怎樣?注入哪個海洋?(自西向東流入大西洋)請同學們大致勾繪出亞馬孫平原的范圍,看看它主要位于哪個國家境內?(巴西)
[教師小結]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它主要位于巴西境內,平原上密布著廣闊的原始森林,人煙罕至。(展示亞馬孫熱帶雨林圖片,此處略)[板書]
2、東部:世界最廣闊的亞馬孫平原
東部地區(qū)緊挨在亞馬孫平原東南部,還有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它也主要位于巴西境內,高原上不僅土地肥沃,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鐵礦最多。[板書]
3、東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巴西高原
此外,還有一個面積較大的平原分布在巴西高原的南部,它是由拉普拉塔河沖積而成的拉普拉塔平原,使得在平原上的阿根廷等國有大片的草原發(fā)展畜牧業(yè)。
[總結本課時]拉丁美洲主要由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幾部分組成。西部科迪勒拿山系成尤如一堵高墻縱貫在拉丁美洲的西部,火山地震頻繁,地殼十分活躍,但東部平原、高原面積寬廣,適合人類居住。
[課堂練習]
1、展示空白的“拉丁美洲輪廓圖”,(圖略)將下列地形區(qū)和主要國家的名稱填入圖中適當?shù)奈恢?。地形區(qū)(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西印度群島、安第斯山脈、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國家(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委內瑞拉、墨西哥)
第二課時
(新課引入)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拉丁美洲的位置和地形特點,那么在這種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等條件所決定的氣候有什么特點呢? [板書]
三、氣候特征
(講授新課)(屏幕展示“拉丁美洲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見左下圖)引導學生讀圖:
問A:根據圖中左下角降水量圖例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區(qū)的降水一般在多少毫米以上?(大部分在1000毫米以上,亞馬孫平原高達2000毫米)
B: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面積分布大不大?(明確:很小,只在安第斯山脈西側,拉丁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小部分,說明本區(qū)干旱面積很?。〤:從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本區(qū)的氣候非常(老師故意停頓一下,讓學生接著說下去:濕潤,對了,老師補充:一般超過800毫米的地區(qū)就可以稱為濕潤)
D:為什么本區(qū)降水多而濕潤?(引導回答,重點歸納:赤道通過本區(qū)中部的最寬闊地區(qū),周圍海洋廣闊,故終年多雨,濕潤地區(qū)很廣。)請大家再看看本區(qū)的年平均氣溫分布規(guī)律:
E:請找出年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形區(qū)?(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
F:聯(lián)系我們第一課時講拉丁美洲的緯度位置,這里為什么氣溫很高?(引導:大部分地區(qū)位于赤道兩側,南北回歸線之間的低緯度地帶,太陽輻射強,地表獲得熱量多,所以年平均氣溫較高,熱帶地區(qū)廣大)
G:根據拉丁美洲的降水和氣溫的特點,請同學們用最精簡的二個字概括拉丁美洲的典型氣候特點:(濕、熱)
非常不錯,拉丁美洲最明顯的氣候特征就是又濕又熱。那么本區(qū)倒底有哪些氣候類型,它們又各分布在什么地區(qū)呢?請同學們讀課本“拉丁美洲氣候圖”,(為對比方便,屏幕在上圖的右邊并列顯示“拉丁美洲氣候圖”,見上頁右圖)根據圖上的數(shù)字代號說出對應的氣候類型名稱并簡要說出它們的特點?(教師指導,學生逐個回答,必要時補充:①和③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②和④是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為明顯的干季和濕季,終年高溫;⑤是位于秘魯及智利北部的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旱;⑥是雄偉高竣的安第斯山脈,屬于高山氣候,海拔很高,山頂常年被積雪覆裝蓋。)可見,拉丁美洲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面積最廣。
[板書]
1、濕熱為主的氣候
(1)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2)廣闊的熱帶草原氣候
以上我們看到緯度位置的高低(緯度因素)對拉丁美洲的氣候影響很大,那么一些重要的地形對拉丁美洲也有很明顯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安第斯山北段氣候植被變化示意圖”(屏幕分層動態(tài)演示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對應植被的對應關系。最后如下圖所示)
請一個同學描述安第斯山脈氣候隨海拔高度是如何變化的?對應海拔高度的植被呢?(看圖可明顯知:1000米海拔以下氣溫較高,氣候炎熱,植被主要為熱帶雨林;1000-2000米氣候溫暖,生長著草地與林木;2000-3000米氣候清涼,高山森林要布;3000-4000米氣候寒冷,只有一些低矮的高山草地;海拔在5000米以上,氣候嚴寒,常年被冰雪覆蓋,屬冰原氣候。[板書]
2、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顯著 安第斯山氣候垂直變化顯著
安第斯山脈除了影響氣候的垂直變化外,還對山的迎風坡和北風坡氣候產生迥然不同的影響,這一點,典型體現(xiàn)在安第斯山南緯40°以南的地區(qū)。(展現(xiàn)“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風向圖”,如下圖)要求學生思考課本“做一做”題2的幾個問題。教師逐步提問:
問:安第斯山南緯40°以南地區(qū)屬于什么風帶?(西風帶,40°--60°是地球的西風帶,盛行西風)為什么在兩側的山坡上它們的氣候會相差那么大呢?(教師分別點擊安第斯山東西兩側,各出現(xiàn)一張該處的景觀圖片,以加深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氣候差異認識)[講解]A地位于安第斯山脈西側迎風坡,氣流受地勢抬升很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豐沛;而B地位于安第斯山東側,即西風帶的背風坡,風較干燥,地勢下降,故干燥少雨。兩地氣溫都是7月份最低,1月份最高,和我們本地的氣溫變化有什么不同?(答:我們這里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因為南北半球季節(jié)剛好相反。)
[小結]從安第斯山兩側降水量的明顯變化,我們可以看出地形對氣候影響的另一方面:山地兩側降水差異明顯,氣候也就各不相同。在迎風坡的A地形成了溫帶海洋性氣候,背風坡的B地形成了溫帶沙漠氣景觀。
[板書](2)安第斯山東西兩側降水差異明顯
[小結]拉丁美洲的自然環(huán)境非常優(yōu)越。地理位置上有赤道橫貫,熱帶面積廣大,濕熱氣候為主;地形上有平原、山地和面積巨大而低緩的高原,此外,本區(qū)還有著十分豐富而獨特的動植物資源。
[板書]
四、豐富的自然資源
拉丁美洲有哪些自然資源呢?可逐步提問、引導:在廣闊的亞馬孫平原上有什么重要資源?(答:豐富的森林資源,熱帶雨林)(屏幕展示一系列拉丁美洲的原始森林景觀圖片,此處略,詳見本教案的相應課件)教師補充: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一片原始熱帶雨林,有些樹種非常珍貴,如紅木、烏木等。阿根廷境內的拉普拉塔平原草場寬闊,水草肥美,畜牧業(yè)發(fā)達,牛肉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板書]
1、種類繁多的植物資源 ①熱帶森林的寶庫 ②草場資源廣闊
森林中還有許多珍稀獨特的動物。請同學們看圖說出這些動物的名稱和特征,(展示拉丁美洲的動物圖片,如下圖,教師可依次指向每一幅小圖片,單擊后可立即放大,并伴有該動物的發(fā)聲,學生印象深刻,課堂氣氛活躍,加深了學生對拉丁美洲的認識。)
請同學們說出本區(qū)最有特色的動物?(巨嘴鳥,卷尾猴,大食蟻獸,樹懶,貘,犰狳等),老師用一兩句精簡的語言概括這些動物的習性,特征等??刹贾谜n外作業(yè),要學生自己課后查閱相關資源,作進一步了解。
[講解]由于本共氣候濕潤,降水豐沛,地勢變化顯著,故水力資源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上。北部亞馬孫河的支流、南部拉普拉塔河水系支流,都是由高原流向平原,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在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要求同學們在圖上找出此水電站的位置。[板書]
2、巴西高原上的水力資源
請同學們讀課本上“拉丁美洲礦產分布圖”,看一看本區(qū)有哪些重要礦產,應記住幾中常用的礦產符號。老師強調并小結:墨西哥近海石油資源豐富,委內瑞拉境內的馬拉開波盆地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產區(qū);墨西哥高原盛產銀;巴西高原多鐵礦石、錳礦;位于安第斯山上的智利、秘魯二國銅的產量居世界前列;智利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硝石產區(qū)。
[板書]
3、高原、山地多金屬礦產和近海的石油資源
本區(qū)四面靠海,漁業(yè)資源豐富。秘魯漁場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天然漁場之一。教師可簡要標出漁場的位置及該漁場的形成原因:南北的暖、寒流在此處海域交匯,帶來豐富的餌料沉積于此,吸引了大量的魚類。
[板書]
4、世界著名的海洋水產資源
[總結]總之,拉丁美洲是世界上一個自然資源十分富饒的地區(qū)。[課堂練習](1)填“拉丁美洲主要礦產和出產國”表格(如下圖)
(2)《填充圖冊》練習。
第二篇:拉丁美洲地理教案設計
拉丁美洲地理教案設計
拉丁美洲地理教案設計
本節(jié)內容是美洲中和北美同樣重要的一部分,重點掌握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區(qū)、河流的位置,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點。
1、知識目標
(1)、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古巴島、火地島、麥哲倫海峽的位置,亞馬孫河、拉普拉塔河的位置
(2)、拉丁美洲東西地形是差異。
(3)、拉丁美洲氣候類型及分布特點
(4)、拉丁美洲的主要礦產資源及其分布特點
(5)、巴西農業(yè)、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點
2、能力目標
(1)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區(qū)、河流的位置。
(2)能夠利用地圖說明巴拿馬運河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夠運用氣候和地形圖說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點
(4)能夠以亞馬孫河流域的開發(fā)為例,說明如何正確處理人地關系
教學重點
1、拉丁美洲的范圍和國家分布
2、拉丁美洲的地形特點和地形區(qū)分布 教學難點 拉丁美洲范圍分布的空間概念
本節(jié)概況也是學生在初中就已涉及過的知識,關鍵是讀圖要求比初中有所增強,希望通過本節(jié)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對世界地理的更好掌握。
1、傳統(tǒng)式的講授法和啟發(fā)式方法運用。
2、現(xiàn)代電化教學法嘗試。
3、趣味性教學法探討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本知識,完成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城市圖片。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四人一組,準備探究學習。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進行新課
看拉丁美洲地圖,首先我們來看拉丁美洲的位置。
1、位置:(板書看拉丁美洲投影片)
師:拉丁美洲位于哪個半球上?(西半球上!)
師:(板書西半球上)看圖: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qū)。它的西邊靠什么(太平洋!)師:東邊臨什么洋?(指圖)
生:大西洋!
師:南端隔什么海峽與南極洲相望?
生:德雷克海峽。
師:本區(qū)大部分在南緯50°和北緯30°之間,赤道穿過本區(qū)南部?北部?還是中部?
生:中部!
師:(板書:赤道橫中),從本區(qū)所處的緯度位置,同學們不難判斷: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寒、溫、熱五帶中的那一帶?
生:熱帶。
師:拉丁美洲的位置我們看過了。拉丁美洲的范圍(板書)有多大?包括哪些地理區(qū)域? 請同學看地圖并。
2、范圍:(放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投影片)
拉丁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
(1)北部三區(qū)(板書):北部包括三個地理區(qū)域:
A:墨西哥高原(叫學生在圖上找到)。B、中美地狹(也叫學生在圖上找到)。C、西印度群島(也叫 學生在圖上找到),以上三個說拉丁語的北美地區(qū)與上個單元我們學過的說英語的美國、加拿大和世界上最大 的島嶼-格陵蘭島,同屬北美洲,在巴拿馬運河以北。(2)、南部一洲(板書)這就是南美大陸,若用數(shù)字表示:一個說拉丁語的南美洲,加上說拉丁語的三 個北美地區(qū),就是拉丁美洲。它在哪個國家以南地區(qū)?(學生:美國)師:拉丁美洲1+3的范圍,我們剛才學過了。拉丁美洲有多少個國家?
3、國家:33國(板書)并放《拉丁美洲政區(qū)圖》。
這33個國家,不要求同學們全記,但其中七個面積較大、人口較多的國家是需要我們熟悉的。請同學們 在圖上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找到。簡介:
(1)、墨西哥:被稱為“仙人掌之國”(放1號景觀圖)世界上玉米的故鄉(xiāng)。墨西哥人能把玉米做成許 許多多精美可口的食品,如玉米餅子、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玉米粥等。他們還信奉玉米神,慶豐收時還跳玉 米舞。
(2)、巴西: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是世界上生產和出口咖啡最多的國家,所以人們 稱它為“咖啡之國”(放2號投影片)。巴西人民群眾特別喜愛足球運動,足球運動水平很高,曾出現(xiàn)像貝利 這樣的世界球星,因此又被稱為“足球之鄉(xiāng)”。為了振興我國的足球運動,去年我國派出20多位像你們這么 大年歲的少年朋友留學巴西踢足球,不久他們將學成歸來,報效國家。
(3)、秘魯:“漁業(yè)之國”,這個國家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秘魯漁場,每年都能捕獲大量的魚,吃 不了,加工成魚粉出口。
(4)、阿根廷:世界上著名的農牧業(yè)大國,牛肉出口占世界第一。
(5)、“銅礦之國”智利:在這個國家到處都能見到銅制品,銅似乎顯得不怎么珍貴,最珍貴的是糧食。
師:拉丁美洲陸上重要國家,剛才我給同學們作了重點介紹,拉丁美洲沿海有哪些重要 島嶼呢?請同學們 在圖上找一找。
4、島嶼(板書)
拉丁美洲的南部和北部海域有許多島嶼。
(1)、北部:(以什么島為主?)西印度群島。(板書并放西印度群島投影片)它由大 大小小一千二百 多個島嶼組成。它們像一顆顆綠色的翡翠散布在廣闊的加勒比海海域。分 屬十多個國家,其中“蔗糖之國”古 巴,就是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國。
(2)、南端最大的島是什么島?(火地島板書)因為它距南極大陸較近,所以過去許 多探險隊員都是從 這里前往南極大陸的。
師:拉丁美洲,陸上的地勢、地形怎樣呢?請同學們看拉丁美洲地形圖(出示拉
丁美洲地形圖)。從拉丁美洲分層設色 法地圖的標高色彩上,同學們不難判斷。拉丁美洲的 地勢哪邊高、哪邊低?
生:西高東低(師板書)
師:有幾種地形區(qū)?
生:三種地形(師板書)
5、西高東低三種地形區(qū)。這三種地形各有什么特征?怎樣分布的?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師:拉丁美洲西部是什么地形區(qū)?
生:高山。
師:西部高山縱貫(板書)這是科迪勒拉山系向南延伸部分。分兩段,北段是什么高原? 生:墨西哥高原。
師:南段是綿長、高大的什么山脈?
生:安第斯山(長、板書)
師:安第斯山,被稱為“南美洲的橋梁,”南北縱長9000多千米,這是世界上最長 的山脈。東部是什 么地形區(qū)?
生:平原、高原地形區(qū)。
師:平、高相間(板書)平原、高原相間排列:自北而南:奧里諾科平原、圭亞那高原、亞馬遜平原、巴 西高原、拉普拉特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
(1)亞馬遜平原、(大、板書)面積為500多萬平方千米,相當于西歐30個國家
面積總和,因此 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由亞馬遜河沖積而形成的。這里有世界上最 大的熱帶雨林原始森林,特別濕熱,人煙稀少,生物資源異常豐富。
(2)巴西高原:(大、板書)位于亞馬遜河東南部,面積廣大,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 的高原,水力資 源豐富,我國境內的青藏高原與它相比面積沒有它大,但卻比它高,因此 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師:拉丁美洲不僅有世界上最長的什么山脈?(安第斯山),有世界上最大的什么沖積平原?(亞馬遜平原),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什么高原?(巴西高原),而且還有世界航運 樞紐-巴拿馬運河。
6、世界航運樞紐--巴拿馬運河(板書、出示運河圖)
狹長的中美地狹連接了北美洲和南美大陸,人們稱它為“美洲的橋梁”,(指圖)同學們
看像不像?(像),世界上著名的巴拿馬運河就位于“橋梁”最窄處的巴拿馬境內陷落帶上。這條運河最早由法國人開鑿,后 來落入美國人手中。現(xiàn)在美國在這里駐有軍隊管轄,主權 屬巴拿馬。這條運河的開通,不僅溝通了太平洋和大 西洋,而且也大大縮短了美洲大西洋 沿岸港口(紐約)到美洲太平洋沿岸港口(舊金山)之間的航程,不必繞 道美洲南端的麥 哲倫海峽,縮短了多少航程,請同學們根據書上的資料和航線,查出后向我報告(14500 千米),因此成為世界航運樞紐。
1.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世界糖罐”之稱的國家是
A.巴西 B.埃及 C.古巴 D.墨西哥
2.拉丁美洲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有
①巴西利亞 ②墨西哥城 ③圣保羅 ④布宜諾斯艾利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有關拉丁美洲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巴西、智利和古巴等均屬發(fā)達國家 B.拉丁美洲各國均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C.阿根廷的汽車和飛機制造業(yè)十分發(fā)達 D.單一性產品經濟在南美洲諸國中已不復存在 4.下列關于巴西的敘述,正確的是
A.首都是南美洲最大城市 B.森林蓄積量居世界首位
C.伊泰普水電站位于亞馬孫河上 D.咖啡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答案:
【解析】 從拉丁美洲的經濟發(fā)展看,各國均屬發(fā)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有些國家的民族工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比如巴西,鋼鐵、汽車和飛機制造業(yè)迅速發(fā)展;有些國家仍是單一產品經濟,比如古巴,蔗糖作為本國的經濟支柱?!敬鸢浮?B
【解析】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個新建城市,圣保羅為南美洲第一大城市;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地區(qū),而森林蓄積量居世界首位的是俄羅斯;伊泰普水電站位于巴拉那河上(在巴西與巴拉圭之間)?!敬鸢浮?D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拉丁美洲,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下節(jié)的預習作業(yè)部分,對這節(jié)課有一個感性認識。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第三篇:拉丁美洲和巴西學案2011.5.26
高二下·世界地理教學案:(2011-05-26)
拉丁美洲與巴西
【課標要求】
? 拉丁美洲的自然狀況和人文狀況
【學習目標】
1.拉丁美洲的地形,氣候,重要的國家
【導學】
一.拉丁美洲的概況
讀圖2-5-1,填出圖中的地理事物
①
,首都:
②
③ 首都:
⑦
⑧
⑨
A
半島 B
島 C
島 D F
灣
G
灣 H
海 I
⑩
④
⑤
⑥
群島 E
洋 洋
J
運河 高二下·世界地理教學案:(2011-05-26)
K
海峽 L
海峽 二.自然環(huán)境
(一).地形
(二).水文
1.①
河 ②
河 ③
河
(三)氣候 高二下·世界地理教學案:(2011-05-26)
高二下·世界地理教學案:(2011-05-26)
巴西
一. 位置和范圍
(一)位置:海陸位置:
經緯度位置:
讀圖填寫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A
平原 B
高原C
河
D
河E
(城市)F
(城市)G
(城市)H
(水電站)二.自然環(huán)境特征
(一)地形,主要有
和
(二)氣候,主要有
和
第四篇:滎陽市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簡況
滎陽市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簡況
1、地理位置:
滎陽市是鄭州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鄭州市西約15km,北緯34°36′05〞~34°58′01〞,東經113°09′36〞~113°28′48〞,北面隔著黃河與溫縣、武陟相連,西邊為鞏義,南鄰新密,東連鄭州。轄九鎮(zhèn)三鄉(xiāng)兩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風景區(qū)管理委員會,全市總面積908 km2。本項目位于**,在**路上。具體位置見附圖
2、地形、地貌:
滎陽市地處豫西丘陵向豫東過渡地帶,地勢自西向東逐漸傾斜。平原、丘陵、山區(qū)各占三分之一,相對坡度2.5~0.4%,西南部、南部為丘陵區(qū),北部為邙山丘陵,中部、東部平緩。最高海拔854米,最低海拔107米,屬于半平原半丘陵地形。
市域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灘地四種基本地貌類型。其中,山地面積為139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4.5%;西部及北部為邙山黃土丘陵,面積為46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8.3%;中部及東部平原區(qū)地勢平坦,面積為25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6.9%;黃河水面及灘地為98.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0.3%,其中灘地面積45.3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的4.7%。
3、地質、土壤:
滎陽市土壤類型包括褐土和潮土兩個土類,四個亞類: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黃潮土。按照耕地劃分有21個土種,歸納為上、中、下三組,即上等土:包括立黃土、潮黃土、洪淤土等7個,面積148438畝,占全縣耕地的19.7%;中等土:包括自立土、潮白土、黃土等8種土種,面積479356畝,占全縣耕地的63.7%;下等土:包括白土、小兩合土等6個土種,面積124527畝,占總耕地的16.6%。
4、氣象條件
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風明顯。年降水量645.5毫米,年均氣溫14.3℃。一年中7月最熱,平均氣溫27.3攝氏度,1月最冷,平均氣溫-0.2℃。年平均風速2.9m/s,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冬季主導風向為西北風。附上風玫瑰圖。
5、地表水
滎陽市境內的主要河流有黃河、汜河、枯河、索河、賈峪河等。黃河流經滎陽市北部邊境,過境長度41km。黃河有汜水鎮(zhèn)的廖峪入境,經汜水、王村、高村、北邙、廣武5鎮(zhèn),至廣武鎮(zhèn)桃花峪出境。水面寬約2km,流量一般在200~250立方米每秒,旱時80~100立方米每秒。水最深處可達5m以上,淺處2~3m.索河位于市境中部,南北走向,屬淮河水系,賈魯河支流。索河發(fā)源于崔廟鎮(zhèn)石嶺寨,往東北流經翟溝、三仙廟、三山河、七村河,與南來的龍門河匯流,折向東北流至丁店南,匯東來之高河,向北經巴河至閆河,與西來之楚莊河匯流,向北經核桃園至滎陽城,匯至康寨河,西北折過隴海鐵路,向東經郭堂至河王東折,經廟灣、南董出境。境內全長52km,流域面積346平方千米。常年流量0.3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3.17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2立方米每秒。滎陽沿
索河建有三仙廟、丁店、南楚河、河王、廟灣五處水庫,為滎陽工農業(yè)主要水源。
6、地下水
涌水量大于50t/h的富水區(qū),分布在廣武鎮(zhèn)東南部及汜水鎮(zhèn)的汜河灣內;涌水量為10~50t/h的中等富水區(qū),分布在廣武、高村等鎮(zhèn)的大部和城關、喬樓鎮(zhèn)北部平坦地帶,涌水量小于10t/h的貧水區(qū),主要分布在全市的丘陵和山區(qū)。
7、礦產資源
滎陽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發(fā)現(xiàn)的礦產達21種。按照成因主要為沉積礦產,以煤、石灰?guī)r、鋁土礦為主。轄區(qū)內共有各種礦產地60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14處,小型11處,礦點33處,累計探明儲量79375.4萬噸,預測儲量377114.7萬噸,潛在經濟價值約1911.6億元。
8、植物資源
植被區(qū)劃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的南落葉闊葉林帶。項目區(qū)植被類型為灌叢,滎陽市的植被按照林、灌、草等不同類型分,主要有下列品種:林木主要有桐、榆、椿、楊、柳、國槐等;灌木主要有荊條、黃黃鹿柴、繡線菊、酸棗、刺槐、紫穗槐等;草本有羊胡草、白草、黃柏草、綿棗等;草甸層有沙草、抓沙龍、旋復花、水蓼、辣寥、錦子草、牛筋草等;地被層主要是低等綠色植物如苔蘚等。全市林草總覆蓋率為25.5%。
項目評價區(qū)域植被以人工種植的楊樹、柿樹、國槐、榆樹、柳樹
等常見樹種為主。
社會環(huán)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
1、社會經濟
滎陽市是河南省會鄭州市轄縣級市,東接省會鄭州,是黃河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全市面積908平方公里,轄九鎮(zhèn)三鄉(xiāng)兩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風景區(qū)管理委員會,總人口62萬。
滎陽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利。境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200多處。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鄭州繞城高速橫貫全境,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
全市經濟以工業(yè)為主,工業(yè)門類齊全,基礎雄厚。在國家確立的41個工業(yè)門類中,滎陽占據33個,形成了以汽車、煤電鋁、醫(yī)藥化工、閥門、建筑機械、建材、食品輕紡七大支柱產業(yè)為主的工業(yè)體系。
2、教育文化
全市有小學20所,初高中9所,特種學校一所,其中小、初、高混合學校一所。另有職業(yè)學校兩所,在校學生6000余人,每年參加職業(yè)培訓的人次有79000人。有力地推動了滎陽經濟社會發(fā)展。
3、文物古跡
市域范圍內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20余處,古城壘、古戰(zhàn)場遺址20余處,古寺廟9處,另有古塔、古石刻、古墓葬等?,F(xiàn)又發(fā)展了環(huán)翠峪風景名勝區(qū)和三皇山風景區(qū)兩個自然景觀。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及現(xiàn)場勘察,本項目評價范圍內未發(fā)現(xiàn)地表文物古跡。
4、本項目與南水北調中線飲用水源保護區(qū)的關系
本項目位于滎陽市建設路晏曲段北側,根據滎陽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出具的證明,可知,本項目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左岸,在南水北調中線干渠二級水源保護區(qū)范圍內,距離總干渠線最近距離為1121米,最遠距離為1169米。證明見附件。
根據《關于劃定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qū)工作的通知》(國調辦環(huán)移【2006】134號)中要求,在中線總干渠兩側二級水源保護區(qū)內,不得從事以下活動:
1.新建、擴建污染較重的廢水排污口,設置醫(yī)療廢水排污口; 2.新建、擴建污染重的化工建設項目,新建、擴建電鍍、皮革加工、造紙、印染、生物發(fā)酵、選礦、冶煉、煉焦、煉油和規(guī)?;笄蒺B(yǎng)殖一級其他污染重的建設項目; 3.設置生活垃圾、醫(yī)療垃圾、工業(yè)危險廢物等危險廢物集中轉運、堆放、填埋和焚燒設施,設置危險品轉運和貯存設施,新建加油站及油庫。
4.使用不符合股價有關農藥安全使用和環(huán)保有關規(guī)定、標準的高毒和高殘留農藥;
5.將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和有關規(guī)定的水人工直接回灌補給地下水;
6.建立墓地和掩埋動物尸體;
7.利用滲坑、滲井、裂隙、溶洞以及漫流等方式排放工業(yè)廢水、醫(yī)療廢水和其他有毒有害廢水。將劇毒、持久性和放射性廢物以及含有重金屬廢物等危險廢物直接傾倒或埋入地下。已排放、傾倒和填埋的,按國家環(huán)保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限期內進行治理。
鄭州市針對南水北調總干渠兩側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qū)內上工業(yè)項目的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排放有毒有害生產廢水和危險廢物; 2.不使用高污染燃料;
3.產生廢水能進市政管網,可以進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 4.通過部門聯(lián)審(即南水北調辦公室出證明文件)。另根據2010年“關于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qū)范圍內項目審批有關原則的匯報”中隊在實際工作中建議在不違反國家政策,對水源二級保護區(qū)范圍內不會對水源地造成影響,符合下列條件的建設項目進行審批:
1.不產生有毒、有害生產廢水和危險廢物,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可以排入市政污水管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的(含病原體的生活污水除外)或綜合利用不外排; 2.3.使用清潔燃料的;
采取切實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的;
4.經局聯(lián)審同意的;
第五篇:高中地理 拉丁美洲和巴西教案
拉丁美洲與巴西 拉丁美洲概述
學習目標
1、巴拿馬運河的地理意義。
2、東西地形的差異。亞馬遜河。
3、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資源及其分布。
知識內容 位置與范圍
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所有美洲國家和地區(qū)的通稱。這些地區(qū)的居民所
用的語言主要是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因此稱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成兩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在內的北美洲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赤道從本區(qū)北部穿過,大部分屬于南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開鑿在中美地峽的最
窄處,是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國際航道,有“世界橋梁”之譽。運河全長81.3千米,可通航5~10萬噸的輪船,約承擔了全球貨運總量的5%。巴拿馬運河的通航極大地縮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zhàn)略意義。自1914年通航以來,巴拿馬運河長期被美國所占領。巴拿馬人民經過長期斗爭,直至1999年12月31日才收回運河的主權。
補充:中美地峽是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狹長陸地,是連接南、北美大陸的天然陸橋,包括危地馬拉、洪都拉斯、伯利茲、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等7個國家,面積約52萬平方千米。中美地峽多火山、地震,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
地形和河流
拉丁美洲地勢西高東低,地形類型復雜多樣。
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狹窄綿長的安第斯山脈,全長約900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屬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
南美洲的東部從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間分布。北部的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而成,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地形坦蕩,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亞馬孫平原以北是相對破碎的圭亞那高原,以南是巴西高原,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緩。巴西高原西南面是拉普拉塔平原。
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它全長6400多千米,僅次于尼羅河,居世界第二,可是流量是尼羅河的50倍以上。亞馬孫河發(fā)源于安第斯山脈,上游流經崇山峻嶺,多急流瀑布;中下游在寬闊的亞馬孫平原上奔流,沿途匯集了上百條大小支流,向東注入大西洋。
濕熱為主的氣候
拉丁美洲大部
分地區(qū)位于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氣候濕熱。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也有面積廣闊的熱帶草原氣候區(qū);干旱氣候面積較??;沒有寒帶氣候。南回歸線以南的溫帶氣候區(qū)也較狹窄。
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亞馬孫平原地域廣闊,主要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南面、北面有低緩的高原,西面有高 聳的山地,平原向東開口,從大西洋來的東南信風、東北信風所帶來的暖濕氣流可以長驅直入,受到高原和山地抬升作用,因而降水豐富。東側沿岸又有巴西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更增強了整個平原的熱濕程度。
豐富的自然資源
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近海地區(qū),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產區(qū)之一。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安第斯山區(qū)金屬礦產豐富,像墨西哥的銀、巴西的鐵、智利和秘魯?shù)你~,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本地區(qū)水能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上。秘魯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漁場之一。
熱帶雨林區(qū)為森林寶庫,有紅木、烏木等珍貴木材。阿根廷境內草原廣闊,畜牧業(yè)發(fā)達。阿根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
南美大陸還有一些獨特的動物,像哺乳類的大食蟻獸、卷尾猴等,鳥類的巨嘴鳥等。
復雜種族成分的居民
拉丁美洲居民的種族成分復雜。當?shù)鼐用駷橛〉诎踩恕?6世紀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殖民者大量侵入;他們又從非洲掠奪、販賣黑人,來這里的礦山、種植園當奴隸。此外,還有少數(shù)為來自亞洲的印度人、華人和日本人。幾百年來,印第安人、白人、黑人等互相通婚,他們的后裔中的大多數(shù)人成為今日拉丁美洲的混血種人。
拉丁美洲人口總數(shù)有4.8億(1996年),居各大洲第四位。人口自然增長率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但仍屬于地廣人稀的地區(qū)。在廣大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區(qū)、內陸高原區(qū)和沙漠區(qū)尚很少有人居住。目前,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qū)為西印度群島、巴西東南部、阿根廷沿海等經濟比較發(fā)達和氣候條件較好的地區(qū)。
學生活動
活動一: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
2、找出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古巴島和火地島。
3、簡述巴拿馬運河的地理意義。
4、找出安第斯山、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
5、簡述拉美的地形特點。
活動二:讀圖完成下
列要求。
1、找出拉美最主要兩種氣候類型分布。
2、簡要分析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氣候廣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