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 峽 之 秋教案設計
《三峽之秋》骨干教師示范課教學設計
主 備 人:常培霞
參加集體備課人:李吉梅 楊麗萍 教材分析:
《三峽之秋》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講課文,主要描寫了三峽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時段的美麗景象。教學本課,重在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仔細品味,學習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運用了“自主閱讀,點撥方法,品賞感悟,升華延伸”的自主學習模式,力求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科學地搜集和運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體驗,實現自主閱讀,仿照旁批進行批注,展示個性化閱讀,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豐富學生語文素養(yǎng)。教學目標:
1、隨文認識本課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帶有生字的詞語。
2、能讀懂課文,想象畫面,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激發(fā)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4、引導學生學習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能仿照旁批,感受三峽秋天獨特的美。并能自覺積累優(yōu)美詞句,做好摘錄筆記。
教學重點:在閱讀中想象畫面,了解三峽景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有關三峽的資料。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導入
長江,養(yǎng)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峽,去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2、板書課題;三峽之秋
3、齊讀,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讀課文,要求:掃清字詞障礙。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檢查學生的讀書及預習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3、出示生字,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適時給予指導。
(1)教師出示生字,引導學生讀。
蟒 眨 駁 曳 朦朧 冽 瀉 凌(2)相機對生字的讀音字形作指導。字音:曳 凌
字形:駁 曳 冽
三、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了三峽一天中哪些時候的景色?
2、同桌交流。
3、班內交流。
4、小結。
5、你覺得一天當中什么時候的景色最美?認真品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把你品讀到的最美的句子勾出來,在課文旁邊試著寫出自己的感受。
四、快樂溫故
1、抄寫生字。
2、搜集三峽的有關資料。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你心中的長江三峽,贊美我們的母親河。
第二課時
一、話說三峽,鋪墊美
1、欣賞三峽風景畫面。
說說你所看到的,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長江三峽的資料。你對長江,對三峽了解多少呢?
3、齊讀課題,說說本節(jié)課你最想了解什么?
4、既然三峽這么美,那就讓我們趕快走進方紀的作品,去看看三峽秋季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感知美
1、自由讀文,選擇你喜歡的語段自學,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生自由讀文,多媒體出示自學提示:
(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的景物的?(2)畫出體現順序的詞語。
(3)圈點出你喜歡的好詞好句;
3、交流匯報,板書(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三、批注感悟,欣賞美
(一)重點品讀三峽的夜晚,教學法
1、作者抓住三峽一天中的四個時段的景色,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你
認為三峽一天中的哪一時段作者寫得最詳細?
2、過渡: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詳細的描寫三峽的夜晚,三峽的夜到底有什么特點呢?
3、輕聲朗讀第5自然段。思考:三峽的夜有什么特點?(板書:寧靜)
5、生匯報,并說說從什么地方看出夜晚的寧靜的?(體會“以動襯靜”的對比寫法)
6、三峽夜晚除了寧靜還有什么特點?(1)指讀第6自然段
(2)匯報交流:說說從哪體會到三峽的夜晚神秘?(板書:神秘)(3)品讀感悟文中的修辭手法和以動寫靜的寫法。(4)感情讀出三峽夜晚的神秘。
(二)讀第7自然段 師讀第7自然段,中秋這一天要干什么?這一句換個說法:夜終于來了!(表達作者對夜的企盼之情)
(三)自讀2、3、4自然段
1、速讀三峽其它時段的自然段,完成閱讀提示:
(1)讀一讀相關的段落,并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一時段的特點。
(2)找出重點描寫這一時段景物特點的相關詞句,在小組內交流體會。
(3)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并做以簡單的批注。
2、交流匯報。(板書:明麗、熱烈、平靜)
3、三峽的景色給人總的感覺是什么?(板書:成熟)從第一自然段中找找相關的詞句。
4、帶著自己的體會配樂朗讀2、3、4自然段。
四、交流感悟,創(chuàng)造美
1、三峽秋天的美,有時如明麗的小詩,有時如奔騰的巨龍,歷來多少詩人寫詩贊美過它。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被文章如詩的語言再一次感染,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小詩,想聽聽嗎?
出示誦讀小詩:三峽的秋天是成熟的綠的葉 黃的果
還有那 迷人的清香
成熟的氣息飄滿整個峽谷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你心中的長江三峽。
3、集中交流。
五、課外鏈接,拓展美
1、在今天的日記月累計劃中你準備積累些什么?(圖片、描寫長江的詩句、作者的寫作方法、文中的好詞佳句。。)
2、總結全文:不僅僅是長江三峽,我們的母親河用她神奇的創(chuàng)造力還創(chuàng)造了眾多美不勝收的山水名勝。長江以她博大的胸懷孕育了華夏大地豐富燦爛的文化,用她甘甜的乳汁滋養(yǎng)著繁衍不息的炎黃子孫,她是中華民族的大動脈,是祖國乃至世界人民心中 的河,向往的河。讓我們齊唱《長江之歌》,來贊美我們的母親河。
(學生在多媒體伴奏下齊唱)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家鄉(xiāng)的秋色》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板書設計:
三 峽 之 秋
成熟
時 早晨 間 中午 順 下午 序 晚上
明麗 熱烈平靜
寧靜、神秘
第二篇:《三峽之秋》的課堂教案設計[模版]
課題
三峽之秋
課型
自讀課文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齊讀、默讀、自由讀、選擇讀等多種讀法,有感情地閱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按時間順序寫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辭手法。
3、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
4、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5、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三峽秋天的景色特點。
2、體會按時間順序寫作的方法。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4、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對三峽做總體上的了解。
2、通過各種讀法,有感情地閱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按時間順序寫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辭手法。
4、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按時間順序寫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辭手法。
2、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三峽圖片。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去過長江嗎?領略過長江三峽的美嗎?無論你們有沒有去過長江,相信你們都知道,是長江養(yǎng)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我們每一位華夏兒女。長江三峽,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今天,同學們愿不愿意跟文老師一起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呢?”(板書:三峽之秋)
如果有學生去過三峽并有訴說的欲望的話,可以請一個代表做簡單的介紹,然后老師引導學生更深入了解。
2、學生展示課前利用從網絡或書本等地方搜集、整理的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或圖片。
3、初讀感知,從整體上感悟美。
學生齊讀題目。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字“秋”。
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悟三峽之秋的美麗。
4、默讀課文,找出讓你印象最深刻,感覺最美麗的一段。
學生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三峽之秋的美感。
說出喜歡這一段的原因。
5、帶著以下問題自由閱讀課文。(課件展示閱讀要求)
課文按照什么順序寫作?你是從哪些地方發(fā)現的?
假如你是一位攝影師,你愿意拍下三峽哪一幅風景?為什么?(過程中指導修辭手法的運用)
讀讀文章開頭和結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小組交流)
6、下課前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14、三峽之秋
早晨:
中午:
下午:
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
2、通過齊讀、默讀、自由讀、選擇讀等多種讀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1、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2、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課文描寫了一天中三峽的哪些特點?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來說。(反復朗讀重點語句)
朗讀的時候應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來讀。在讀不同的段落時注意語調、語速的變化。例如讀早晨的三峽,語調應是輕快的,這樣才能把三峽明麗的特點展現出來。讀中午的三峽,語速應快一些,語氣是熱烈的。讀夜晚的三峽,語速應慢下來,體現三峽的寧靜之感。
3、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自己事先從家里帶來的景物照片。
教會學生抓住事物特點描述景物的方法。
4、學生回顧學習了這篇課文的哪些知識,談談三峽的秋天給自己的總體感覺。
老師做總結——發(fā)現美,欣賞美,體驗美,世界處處充滿美。
5、以朗讀課文結束課。
板書設計: 14 三峽之秋
早晨: 清新而明凈 明朗
中午: 熱烈
下午:平靜、輕緩
夜: 沉沉欲睡 驚醒
資料提供者:
第三篇:《三峽之秋》
《三峽之秋》教案
執(zhí)教者 李美麗
教學目標
1、能領略三峽之秋的美景,并體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步驟
一、導語:
1、課前播放歌曲《三峽情》。
2、導語:一曲《三峽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們對三峽的向往?,F在,就讓我們欣賞幾幅三峽的自然風光圖片,從視覺上感受三峽的美麗。(投影打出圖片)令人遺憾的是,三峽這條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經在2003年永遠地消失了??尚疫\的是文學作品保存了三峽的美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峽之秋》,去重溫那已逝去的三峽神韻。
二、領略美景
1、布置學習任務(投影):
用你喜歡的、習慣的方式自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描繪三峽之秋的?請按課文描寫的順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圖。
(2)請各用文中的一個形容詞、用“ 的三峽之秋”的形式為每幅畫面配一個標題。
2、學生活動:
(1)自讀課文,圈點勾劃、做批注。(2)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投影)
三、品析美點
1、布置任務(投影):
請用欣賞的眼光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提示:欣賞文章,可從語言、修辭、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2、學生活動:
(1)精讀課文,批注。
(2)同桌之間相互說給對方聽,并認真聽取對方的建議。(3)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
四、朗讀美文
1、布置任務(投影):
比較起來,你最喜歡一天中哪一段時間的“三峽之秋”?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讀出三峽之秋的神韻。
2、學生活動:
(1)各自放聲朗讀。
(2)學習小組內相互朗讀、評價,并推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3)個別學生上前進行配樂朗誦,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帶著欣賞的眼光作出評價。
(4)全班集體朗讀課文片段,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五、暢所欲言
1、布置任務(投影)
對比今昔,你更喜歡什么時候的三峽風光,為什么?
2、學生活動:
(1)或說或寫。(2)個別發(fā)言。
3、教師總結:(投影)三峽過去是我們的驕傲,今天它仍是中國人的自豪!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么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六、布置作業(yè)
1、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么呢?
2、辦一期主題為《奇麗的三峽》的小報。
七、課后反思:
《三峽之秋》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三峽的秋景,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三峽之秋》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基本能做到靠攏《新課程標準》,讓學生在感受三峽一天中不同景色,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認識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學習課文,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多講,多讀,自讀,自悟。在導入部分,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讓從來沒有到過三峽的學生對三峽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在精讀課文時,我安排了一讀、二讀、三讀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三峽的美。一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談談對三峽之秋最初的印象;二讀讓學生說出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在出了一天當中景物的哪些特點;三讀課文,具體深入地感知文中的一詞一句,從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中體會三峽在一天中的不同特點。
一堂課上下來,我的感受很深:語感是一種頓悟(言說者的人生經驗同語言形式的融合),它和悟性、靈性相隨,語感得到培育,悟性、靈性也就生在其中。當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時,我們老師應倍加珍視,并加以強化、疏導;而當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時則要創(chuàng)造條件令他們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樣這堂課才會上得精彩。
第四篇:《三峽之秋》教案
《三峽之秋》教案
一. 激趣導入走進美。
1.談話:在我國廣袤的大地上,有一處聞名世界的風景區(qū)——長江三峽。那里群峰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想目睹那里的風光嗎?請欣賞一段三峽風光。(多媒體播放)的確,三峽四季風景如畫,而三峽的秋天更是別有一番景象。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感受三峽秋天獨有的氣息。
2.板題:三峽之秋(指名數生讀題)還可以怎么說?給題目換個說法。
二. 初讀課文感受美。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⑴. 學生讀文。
⑵. 強調難讀字的讀音(媒體出示)
2.思考:⑴、三峽的秋天給你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表達都行。(美麗、風光秀麗、秀美無比、景色宜人)⑵、大家都感受到三峽秋天的美,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這種美景的?(板書)
三. 讀中想象品味美。1.早晨的三峽:
過渡語:課文按時間順序再現了三峽秋天的美景,在一天的不同時段,三峽風光各異,各具特色。就讓我們迎著晨光出發(fā),來到三峽,你將看到怎樣的景象呢?快到文中找找,該讀那段文字呢?(第二段)
媒體出示:邊讀邊展開想像,透過語言文字,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⑴.學生自讀。
⑵.交流:從兩方面:露水閃耀 綠葉金實(把“綠葉金實”變成一句話)把你看到的畫面用兩個詞表達出來(明亮、美麗),用一個詞說出來(明麗)??吹竭@樣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空氣真新鮮??!橘柚樹真美?。。ㄟ呎劗嬅婧透惺苓厧е惺芾首x)
啟發(fā)想象:你的眼前是一片明麗的景象。橘柚樹上晶瑩剔透的露珠閃耀著,仿佛撒了一層潔白的霜。太陽出來了,露水消逝,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置身這樣的境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想唱歌。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我想抱著橘樹柚樹搖一搖,讓露水灑在我的身上。我想吹一曲竹笛。)帶著你的感受朗讀,練讀后齊讀。(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們陶醉了。)3.中午和下午的三峽: 不知不覺,早晨過去了,到了中午,下午也來了,我們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呢?自讀3.4自然段,媒體出示:邊讀邊展開想像,透過語言文字,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⑴. 自讀課文。⑵. 交流:中午:群峰披甲 江水奔騰 感到三峽充滿生機,生龍活虎,氣勢宏偉(你覺得哪句最能表達你的這種感受,就讀哪句,讀出自己的感受。)用一個詞表達你看到的景象(熱烈)
下午:青霧繚繞 江水舒緩平靜 感到三峽很平靜。語言描述:中午的三峽奔騰不息,波濤滾滾,似一首雄渾的交響樂,豪邁,奔放。黃昏時分,峽谷里青霧繚繞,江水平靜輕緩地流淌著,一切都靜下來了,峽谷里仿佛響起一首悠揚的笛聲,令人陶醉。能用朗讀將這兩種不同的美表達出來嗎? 練讀3.4兩段后,指名對比朗讀。4.夜晚的三峽:
過渡:奔騰了一天的長江平靜了,夜幕降臨,燈火閃爍,此時此刻的三峽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⑴. 自讀5.6段,媒體出示:(夜晚的三峽給你怎樣的感受?哪些語言讓你產生了這種感受,讀出來。)⑵. 交流朗讀。
5.配樂朗讀:秋天的三峽就是這樣變幻多姿,氣象萬千,有時明麗,有時熱烈,有時平靜,有時寧靜、、、、、、令人神往。想目睹多姿多彩的三峽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錄像,可缺少朗誦,能試試嗎?(指名四生朗讀)6.學習開頭和結尾: 思考:開頭和結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⑴. 第一段寫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寫橘柚樹,總起全文。)
⑵. 結尾去掉行嗎?(照應開頭,具體說明作者觀察到的三峽之秋的時間。)四. 動筆寫作表達美。
這節(jié)課我們在三峽渡過了一整天,媒體出示:回顧整個行程,留在你腦海中最美最深的畫面是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地表達出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三峽之秋的美。(⑴。溫柔的陽光,橘柚的清香,清新的空氣,奔騰的江水。這里是世間桃源,人間圣地。⑵、這里有最神秘的夜晚,有奔騰的江水,有最清爽的早晨,這里是美麗的地方。中秋到,來三峽,來天堂。⑶、三峽風光無限好,浪花送你到巫峽。午后三峽靜而緩,月光朦朧似流水。)
第五篇:三峽之秋教案
第三課三峽之秋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作家方紀寫的一篇描寫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對本課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學習難點。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自學生字詞語,積累美詞佳句。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激發(fā)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關鍵處處理:
組織學生召開歌頌母親河的詩文朗誦會,激發(fā)學生對母親河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生:查閱有關長江三峽的資料等。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教學過程:
一、錄相導課,激發(fā)興趣。
1、播放電視風光片《長江》中有關三峽的片斷,教師適時給以介紹,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2、出示有關三峽圖片,師生共同介紹長江三峽,對長江三峽有一個全面的完整的認識。
3、作家方紀也到過三峽,并且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三峽之秋》,今天,讓我們跟隨作家,一起領略三峽的秋天的美麗景色。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寫作順序。
1、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詞。
2、全班交流,學習生字詞語。
3、指讀課文,思考回答: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三峽之秋的景色的?劃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三、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
1、自讀課文,思考討論:作者抓住了三峽不同時間的什么景色來描寫的?有什么特點?
2、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說清楚描寫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點來寫的。
3、在全班交流。
交流時教師進一步提示:課文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讀一讀,說說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么景物,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劃出重點詞語。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1)早晨重點寫橘柚樹,寫樹上露水的變化(由像潔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陽照耀下的色彩(綠葉金實),顯示了三峽之晨的特點:明麗。
(2)中午重點寫長江,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勢(翻滾、呼嘯、奔騰),輝映峭壁,峽谷波光蕩漾,顯示了三峽中午的特點:熱烈。(3)下午重點寫霧,寫青色的霧使峽里黃昏來得特別早,峭壁的倒影使長江變成小溪,顯示了三峽黃昏的特點:青色而透明。
(4)夜先寫長江,寫長江的寧靜(沉沉欲睡),寫長江的偶然被驚動(駁船駛過時,漁火和燈標輕輕地搖曳),顯示了三峽夜間的特點:寧靜。重點寫峽谷,寫三峽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峽谷特點,寫月亮的出現、色彩和形態(tài)。寫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突出三峽特點:寧靜而神秘。
小結:本文語言流暢、優(yōu)美,請你讀讀你喜歡的段落。
4、在交流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五、課時小結。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時間
景色
早晨
明麗 露水 橘柚樹
中午
熱烈 陽光 長江
下午
平靜 霧
倒影
夜
朦朧 月亮 月光 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誦課。
2、積累優(yōu)美詞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背誦課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語言。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句。
1、這篇課文,語言非常優(yōu)美,特別是運用了許多比喻句,給文章增添了色彩。請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體喻體。
2、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講清主體喻體,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些語句。
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
2、配樂指名背誦,同位互相檢查,看看誰背過了一些段落。
三、質疑問難。
四、課時小結。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語句優(yōu)美
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