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地理一輪研討會心得
高三地理一輪研討會心得
9月11日至12日,全市高三地理學科一輪復習研討會在相科長精心籌備策劃,羅莊區(qū)教研室具體組織,臨沂十八中大力支持,全市全體高三地理教師積極參與下,順利召開。在臨沂十八中參加完全市地理學科高三一輪復習研討會之后,我們高三地理組的全體老師緊鑼密鼓的對這次會議的感受又作了充分的討論,感覺獲益匪淺,為我們的一輪復習指明了正確的道路?,F(xiàn)將我們的感受和思考做如下總結。
第一部分:關于示范研討課的觀摩
11日下午聽了三節(jié)公開示范課,分別是臨沂十八中侯素卿老師執(zhí)教的《高三新學期收心摸底考試》講評課、臨沂四中張作彬老師的《城市區(qū)位與城市體系》復習課、郯城一中李玉秀的《城市空間結構》復習課;課堂類型雖不一樣,但整個課堂的指導思想?yún)s很清晰,現(xiàn)就這兩節(jié)課的特點加以小結如下:
可借鑒之處:
1.對學情和教情的把握到位,學習目標明確,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方法、技巧、規(guī)律的總結。
2.在教學過程中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一些知識的總結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已來總結效果較好。這樣既可以更好的體現(xiàn)新課改的理念,又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的縝密性。
3.密切關注高考,高考的意思強,選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針對性。
4.注重了規(guī)范答題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老師有意識的向學生展示兩種較典型的類型不同的答案,讓學生分別評定其優(yōu)劣,并找出他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再與自己的答卷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不足并加以改進.規(guī)范答卷的示范作用,遠遠勝于老師的說教。
5.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化,多媒體、板圖、默寫、網(wǎng)上閱卷等方法,讓課堂氣氛非?;钴S,課堂效果好。
不足之處:一輪復習中對訓練題目的選取難度不宜過大。
第二部分:關于命題專家報告
由相科長邀請高考研究專家為全體老師做了《如何理解<考試說明>》的專題報告。專家通過自己親身體會,結合歷屆山東高考地理試題,為大家深入淺出的講解了在高三備考中,如何真正理解《考試說明》。專家直言考與教的差別,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高考命題人的任務和工作思路,收獲較大。
首先,高考不會考課本上的內(nèi)容,學過的課本上的內(nèi)容不會考,考的都應該是你掌握的。就重在對某一類知識的掌握和答題的能力及技巧??此泼恳坏栏呖碱},都是學生沒來沒接觸過的,但是卻都是實實在在該學生掌握的內(nèi)容,學生應了解其內(nèi)在的原理及方法。
其次,高考要求學生要形成知識網(wǎng)絡,要有用知識網(wǎng)絡解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也要注意這一方面的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方法。
第三部分:關于相科長一輪指導意見
相老師結合三節(jié)示范課,提出了一輪復習課思路方法,以及在備課上課中的一些具體要求,提出要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的基本要求。在一輪復習中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要依據(jù)考試說明,依托教材,教輔,對難度大的習題,要學會取舍,比如地球運動等自然地理方面題目難度不易過大。
2.注意研究高考,高考試題,關注學科新的變化,及時補充的教學當中。3.找準方向,抓好落實。抓好考試,每周一考,試卷編號,好好保存。此次研討會,內(nèi)容務實而又有效。教師講的精彩,報告做的有效,意見傳達的實在,是一節(jié)高效的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的收獲及感悟頗多的,相信在相老師的指引下,我校的地理一輪復習一定能做得更高效。
第二篇: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研討會心得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研討會心得袁家任2014.32014年3月18日——19日,我們高三歷史組全體成員赴蘭山參加臨沂市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研討會,收獲頗多,現(xiàn)匯報如下:
一、熟悉高三歷史講評課模式
試卷講評課既要“講”,也要“評”。“講”——既要講考查的知識點,又要講答題思路,解題策略。“評”——既要評“不足”、評“誤解”;又要評“優(yōu)勢”,要評出信心,以利于學生繼續(xù)學習。
1、要統(tǒng)計
認真批改試卷,是上好習題講評課的前提。閱卷不是簡單地打“勾”、“叉”就完了,一方面要掌握學生在各考點的得分、失分情況以及典型錯誤;另一方面還要按人、按題統(tǒng)計學生的得分情況和出錯人數(shù)。教師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把出現(xiàn)的問題歸類、找失誤的集中點,分析出錯原因和知識的遺漏欠缺,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評,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面面俱到。
2、要備課
在統(tǒng)計的基礎上,要認真?zhèn)浜弥v評課。需要講什么,哪些不需要講,要重點講什么,重點內(nèi)容怎么講,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師只有對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講評時才能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擴展和提高,使講評成為一次知識的鞏固、一次知識的更新、一次知識的收獲。
3、要三講:
(1)講思路。教師首先要講清試題考查的知識內(nèi)容和目標要求。通過教師講評,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確解答問題所必備的知識,認清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確定今后的學習目標。講評中,教師還要給學生講解答題的基本思路,使學生逐步掌握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講拓展。講評不僅要幫助學生組織答案,而且重在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
三、靈活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因此,講評時不能就題論題,要把題目的知識點向深度和廣度上加以引伸,使學生將學到的某些原理、知識能用到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中去。
(3)講規(guī)范。即答題行文的規(guī)范,要對學生在審題的準確性、層次性,答題的邏輯性、嚴密性,書寫的清晰性、規(guī)范性,卷面的整潔性、美觀性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要求和訓練,4、要落實:
(1)落實好知識消化。學生試卷中反映的問題大多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不大可能一次講評后他們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講評后,要求學生對錯題加以訂正,做好錯誤記錄,建立錯誤檔案,并注明正確答案及解題思路,以便學生在下次考試前有的放矢,及時復習。
(2)落實好知識鞏固。選出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問題和知識點,通過變換角度設計出有一定針對性的鞏固性練習,有意識地放在下一次考試中,增加知識點再現(xiàn)率,通過反復強化,鞏固講評效果,以幫助他們真正地掌握。
(3)落實好個別輔導。因為課堂上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課后,老師很有必要進一步給予個別輔導,以幫助他們徹底弄清沒有弄懂的問題,強化講評效果,全面提高成績。
二、熟悉高三歷史復習課模式
1、確定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起點和歸宿,具有定向、激勵、調(diào)控功能。根據(jù)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確定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復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
2、自主復習
通過導學提綱讓學生自學教材,對有關內(nèi)容作全面回顧。學生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和尋找自我知識缺陷,確定復習的側重點,及時調(diào)整學習策略,選擇相應學法。通過自學使學生對本節(jié)的知識形成一個體系,加深對知識的再認。此時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巡回指導,收集有效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diào)整復習課教學策略。
3、精講導學
將教學內(nèi)容,按歷史知識的“點”、“線”、“面”分為若干小單元,這些小單元構成一個連續(xù)漸進、層次各異的“知識鏈”。教師要教給學生復習方法,通過談話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的使用,實現(xiàn)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通過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講聯(lián)系、講規(guī)律、講思路,引導學生將某一知識放到“知識鏈”中去理解、記憶、遷移、聯(lián)系和運用,有效提高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將教材的知識結構,通過吸取、消化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學會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學習方法。學生則以合作學習為形式,多討論,多溝通,多合作,多競爭,盡力提高自我學習積極性、能動性。
4、精練鞏固
(1)在練習題的選擇或設計上,選題要有典型性,以歷年高考題為主,抓好訓練點,注意綜合性。要題型多樣,單選題、材料題、問答題兼具,比較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以低起點,小坡度,目的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成功體驗。
(2)練要規(guī)范、準確和熟練,三者一體,從嚴要求。練,要定量限時,提高練習速度,增大思維密度,培養(yǎng)應考能力。
(3)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通過練習和反饋,發(fā)現(xiàn)“教與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要突出思維方法、審題與解題方法的培養(yǎng)。教師在訓練的同時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對學生講解自己的思路,傳授解題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談談他們的思路,教師適時點撥。
三、熟悉2013年山東歷史試題特點、命題趨勢的新變化與備考策略1、2013年山東歷史試題特點:
(1)凸顯學科性,注重歷史思維能力考查。
(2)突出研究性,注重對歷史理論和歷史方法考查。
(3)注重思想性,情感、態(tài)度、價值感與能力有機結合。
(4)體現(xiàn)導向性,實現(xiàn)了有利于中學教學和高校選拔人才的和諧統(tǒng)一。
2、命題趨勢新變化:
(1)試題難度明顯增加,達到新高度。
(2)歷史思維能力和學啃老考查向縱深發(fā)展有了新突破。
(3)更加注重和突出學科性,問題設計與呈現(xiàn)方式出現(xiàn)回歸傳統(tǒng)本真的新動向。
(4)中外史結合將成為試題立意和命制新方向。
3、備考策略:
(1)依據(jù)課標要求、《考試說明》和高考題特點與命題趨勢,對基礎知識和基礎知識教學進行科學定位。
(2)高度重視單元總結、單元梳理和單元整合。
(3)高度重視史料教學。
(4)課堂訓練落實到位。
第三篇:2018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計劃
2016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計劃(9—10班)
一、目標要求
針對9和10班學生的特點,通過第一輪復習,掌握單元基礎知識,鞏固各知識點,強化知識體系;同時加強綜合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一輪復習,要讓學生達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綱規(guī)定的基本知識,能夠對知識進行基礎的歸納總結,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識。
(2)能學會畫圖、填圖、記圖、讀圖、用圖。
(3)答題做到規(guī)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題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
(4)能用學到的地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簡單的地理實例,做到活學活用。
(5)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地理實驗題的研究。
二、具體措施:
(一)圍繞一個中心,狠抓基礎
這個中心就是主干。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對這些主干知識的復習,學生要準確地理解其內(nèi)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lián)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wǎng)絡圖。
第一輪復習要狠抓基礎。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yǎng),而這些基礎的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刹扇 白x、背、寫、默、畫、練”等手段來增加地理基礎知識儲備,如以圖為載體考查地理知識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點,各種變式日照圖、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氣候分布模式圖、自然帶分布模式圖、洋流模式圖、各種物質(zhì)循環(huán)圖等我都要求學生默畫出來,并要求歸納重要圖表的規(guī)律。中國行政區(qū)劃、我國河流與湖泊、我國主要鐵路交通運輸網(wǎng)、我國地形分布、中國分區(qū)地理,世界分區(qū)地理中重要的國家、城市、河流、礦產(chǎn)等我都要求學生在填圖練習本上一一落實。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理解記憶重要的圖表規(guī)律,并且讓學生最薄弱的區(qū)域知識在讀、填、練的過程中一一落實。
(二)利用兩種最普通出成效的教法
1、練考結合,切實過好單元關
我們練習打算主要是利用每日一練,滾到式的對基礎知識進行練習,復習完每一章節(jié)后要做好測試檢查工作,不漏死角,不允許學生含糊不清。訓練與測試的總體指導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練什么;考多難,就要練多難”。第一輪復習過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占總試題中80%的中檔題和基礎題上。把主攻點定在記憶的恢復,知識系統(tǒng)的梳理,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觀念的建立,典型問題熟練解答等方面,避免過早地把精力過多地用到難題上,造成基礎不牢。,單元測試、月考,認真組題,組題的結構是1:1,即前階段內(nèi)容的分值占50%,本階段復習的分值占50%,目的是防止學生對前面所學的知識的遺忘,滾動性的復習有利于基礎知識的鞏固。
2、個別講評和面批相結合,切實抓出成效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除集體講評外,我們還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習題進行個別講評和面批。
一、是講評知識點;
二、是指導做題方法和技巧,實現(xiàn)“解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三)、做到三個提前形成習慣
1、是盡早訓練答題規(guī)范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
在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的習題訓練中,學生要格外注意解題技巧的培養(yǎng),注意養(yǎng)成使用規(guī)范地理術語、正確書寫、仔細審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其次,學生要學會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lián)系。在讀書時,要思考所讀內(nèi)容可能如何出題(即從書中讀出試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
2、建立錯題集,培養(yǎng)學生及時反思的學習習慣
有人說:“錯題是最好的老師”,不少學生由于思維定勢,總在同樣的問題上反復犯錯。所以,讓學生克服思維缺陷,優(yōu)化思維習慣是學生能否突破自我的關鍵。對此,我要求學生建立錯題集,把每次大考的錯題匯編起來,用紅筆修改,并寫上解題思路和反思;在考前的半個月,讓學生的主要作業(yè)是看“錯題集”,在臨考前看,就相當于考前清醒劑,能夠盡量避免在考試中再犯同樣的錯誤。做好對??肌⒊ee題的反思與歸類,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后期我們打算整理學生的錯題,錯題重考、重講、重練。大考前“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減少失分。指導學生養(yǎng)成及時反思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3、關注熱點拓寬視野形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特征之一就是題目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很多題目是以熱點、焦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入點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對熱點問題的關注不妨從現(xiàn)在就開始。
目前地理與現(xiàn)實生活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主要有:人口的過度增長與人口遷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大氣與水污染、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生態(tài)災難、西部大開發(fā)、三峽工程建設、綠色奧運、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地區(qū)沖突(如中東)、臺灣問題、核問題等等。
對這些是世界和我國已經(jīng)、正在或即將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學生應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所學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當今熱點、焦點、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復習中應把重點、熱點、焦點問題當做專題式“問題化”處理,弄清這些問題發(fā)生的地點及背景,注意這些熱點問題與課本主干知識的密切結合,把握其因果緣由及其影響,使熱點問題重點化。凡與熱點有關的問題,即使本來不是學科的重點知識也要掌握
(四)重視四種地理能力的培養(yǎng)的訓練和培養(yǎng)
1.地理計算能力
如時間、日期、太陽高度、比例尺、海拔、氣溫、氣壓、人口增長、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等,都涉及到計算問題。地理計算實質(zhì)是地理與數(shù)學的綜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導下的數(shù)學運算過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養(yǎng)地理計算的關鍵。對于地理的計算,根據(jù)地理原理總結出公式,然后讓學生去“套”,同時要像做數(shù)學題一樣,多算多練,做到“熟能生巧”。
2.讀圖分析和空間思維能力
新課改的高考題很多是考察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在復習中要求學生圍繞地圖展開,學會讀圖和用圖,將相關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強化圖文轉換訓練,構建空間概念,擴展空間想象,進行空間思維。讀圖,用圖,主要掌握五點:①明確各類地圖的構成和表達方法;②會從圖中讀出相關信息;③會用地圖表達相關信息;④會判斷地理區(qū)位;⑤會運用地圖的直觀性,解答抽象的地理問題。
3.地理信息的提取與處理能力
地理試題中,提供信息的載體多種多樣,但無非是文字信息、圖像信息、表格數(shù)據(jù)信息等,且多數(shù)高考題目的信息,是考生平時訓練少見和教材以外的信息。對提供的圖文背景材料進行仔細的閱讀和分析判斷應成為教學常規(guī)。一輪復習中我們將有意識地強化審題過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進一步的判斷、推理、歸納、分析等信息處理能力。平時訓練要重視信息提取與處理的過程,不能只看答題結果。
4.知識遷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地理學科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征,地理學科注重對規(guī)律、原理的實踐運用。因此在復習中,對于規(guī)律,原理不僅要加深理解,更要學會靈活地遷移應用。表述不準確也是高考中失分較多的一個因素,因此教學中,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盡量使用地理術語。高考第二卷,解題答案中往往包括多個得分點,考生須踩點得分。但有不少學生反反復復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點上;又或者學生理解了但措詞不規(guī)范所以也拿不到該拿的分;更多的是答案有遺漏,不完整,所以也拿不了高分。因此,第二卷更能拉開考生的差距,而對于我們普通高中學校而言,這更是考生的致命弱點,是他們拿高分的瓶頸。因此,為了訓練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性和思維的嚴密性,我們要求學生把典型題目的主要原理規(guī)律和分析思路表述出來,然后再把他們做的優(yōu)秀答案略經(jīng)修改后張貼出去鼓勵他們,叫他們再次修改。這樣,不僅能及時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而且,能一步一個腳印落實每個章節(jié)每個知識點,切實提高備考效率。平時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地理學科術語來表述地理事物的現(xiàn)象,描述和解釋地理事物的特征,用書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種問題的解答。要特別注意地理術語中的“關鍵詞”的應用,并培養(yǎng)“看圖說話、讀表歸納”的能力。
(五)解決五種困惑提高針對性
根據(jù)我們的教學實踐,面對學生的種種困惑,我們應該提高針對性
第四篇: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計劃
馳騁會寧名師教育中心高三地理一輪復習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的(一)、知識要求
1、理解地球、地圖的相關知識。
2、掌握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大氣環(huán)境、海洋環(huán)境、陸地環(huán)境的有關知識。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關分區(qū)地理的內(nèi)容。
(二)智能訓練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圖像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動手實踐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
2、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
1、本學期教學的重點為自然地理相關內(nèi)容。
2、地球運動、時區(qū)計算、等值線計算、大氣運動是本學期難點。
三、教學措施
1、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多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學內(nèi)容形象直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2、適當補充課外地理內(nèi)容。
3、加強雙向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4、精講多練,向課堂要質(zhì)量。
四、教學時間安排
1、自然地理比較難懂,所以在自然地理的學習中時間安排較多,大約用時40個課時
2、人文地理 以學生的記憶為主,課堂時間占用較少,用時大約為30個課時
3、區(qū)域地理以學生的實際識記情況安排課時
第五篇:高三政治一輪研討會總結
臨沂市高三政治一輪復習教學研討會總結
2015年8月22日—23日,臨沂市高三政治一輪復習教學研討會在涑河實驗中學召開。
會議第一階段進行了三節(jié)執(zhí)教公開課,分別是臨沂三中劉金芬老師《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jiān)督》、沂南一中王玉琢老師《求索真理的歷程》、沂水一中孫建培老師《政治生活第二單元檢測題講評》。會議第二階段對下午的三節(jié)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然后,臨沂一中孫慶黎老師做了《明確高考方向 科學扎實備考》的經(jīng)典發(fā)言。
在此次教研活動中,臨沂二十四中李洪田老師的《深入研究選擇題 撐起高考“半邊天”—談全國卷選擇題的命題特點及應對》,深入分析了全國卷和山東卷選擇題的不同特點,從形式上和內(nèi)容上了解全國卷的命題提點,找準備考方向。雖然,全國卷和山東卷相比有很多不同,難度大于山東卷,但是兩卷也有很多共性之處。兩卷都以設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考查教材主干知識,而且判斷類、關系型、名言引文類、漫畫類、坐標類、組合式選擇等為兩卷相同的題型,其中漫畫型是山東卷??嫉囊环N較難的題型,而全國卷很少采用,所以兩卷各有特點和所長,不要被還沒有考就已經(jīng)被全國卷嚇到了。
針對非選擇題方面,臨沂涑河實驗學校劉國梅老師的《增強問題意識,提高認識水平—2015年新課標試題研究》做了精彩的分析,一句話概括全國新課標高考:一貫堅持問題導向,價值觀引領,向生活延伸,考查知識的融會貫通及知識和方法技能的駕馭能力,用心良苦,立意高遠。全國課標卷風格依舊,穩(wěn)定持重,試卷結構相對穩(wěn)定,分值相對穩(wěn)定,材料呈現(xiàn)和題型穩(wěn)定;試題凸顯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步伐,開放性和探究性進一步加強;試題答案的組織更加體現(xiàn)學科知識的融合,充分大膽運用生活經(jīng)驗及時政語言,更具體、細致。高考一輪備考,標在考綱,本在教材,根在基礎,重在能力,法在實踐。最后,對于2016年備考全國課標卷,臨沂市教研員傅石靈老師給予教學指導意見。提出,要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高考備考工作,“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呼吁廣大教師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高質(zhì)量的完成高三教育教學任務;傅老師進一步指出,要深入研究《考試說明》和高考試題,明確高考導向,深入細致的分析了如何堅持能力立意,如何把握“注重基礎,突出主干”等迎考要點;此外,對高三學情進行了多年的深入了解,從學生的角度提出了一輪復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引起與會老師的高度重視,避免類似的問題在自己的教學中出現(xiàn)。最后,對2015年~2016年的高三政治課教學提出了要求和建議,這是全市高三教師一輪復習的指路明燈,這是全市高三一輪復習的抓手。此次會議歷時兩天,盡管時間很短,但是收效特別大,通過參加會議,更加明確了一輪復習的重點、難點,更加明確了一輪復習應該堅持的路子,更加明確了一輪復習的目標任務,相信,在今后的一輪復習中,在全市高三政治一輪教學研討會的指導下,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