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精選)

      時間:2019-05-13 08:06:52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精選)》,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精選)》。

      第一篇: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精選)

      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

      追求日的赤誠,月的寧靜——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實錄

      徐社東(發(fā)表在《語文學習》2005年11期)

      上課開始,投影展示巴金的散文詩《日》和《月》正文,背景音樂為中國民樂《彩云追月》,營造抒情的氣氛。日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旸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愿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nèi)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7月21日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nèi),街中,有時在靜夜里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臺上,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fā)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么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藥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么人的面影吧。7月22日

      教師:今天是2005年10月25日星期一,我們學習巴金的散文詩,在這個日子里,誰愿意為我們這一節(jié)課說一句話?

      學生:用這堂課來悼念巴金爺爺。

      教師: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知道巴金先生去世的?關于巴金爺爺,你能說得更多嗎?(請學生回答)

      (請另一個學生到黑板書寫:謹以此悼念巴金先生。)

      【定下這課堂基調(diào)以后,正式開展學習,了解人物和作品,體會文中情感,理解語句深邃的含義,領會青年巴金復雜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驹O計:整節(jié)課用“讀”來貫通這些環(huán)節(jié)。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也是很適合進行抒情朗讀的散文詩,出現(xiàn)在人教實驗本8年級下,編在第二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散文詩,其中《雪》是魯迅的名篇,《雷電頌》是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中的一個片段,是一首激越澎湃的內(nèi)心獨白。《海燕》是高爾基的篇目。《組歌》是紀伯倫的。五篇課文的教學,都很講究誦讀?!?教師:(問一學生)對這兩則散文詩,你在預習時,是默讀,還是放聲讀了?你讀時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我是默讀的;我體會到了日的光耀和月的清冷,但是,都有人要上去。教師:(問第二個學生)他的回答和你的理解一樣嗎? 學生:我體會到了巴金對著日和月產(chǎn)生的情思。

      教師:他們從不同的方面,說出了這兩首散文詩的價值。前面的同學只注意到了作品本身,后面的同學還注意到了作者的狀況。(問第三個學生)你預習時讀了幾遍,對文中語句,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如果現(xiàn)在讓你大聲來讀,你覺得讀第一篇和讀第二篇,感情上應該有什么一致和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我讀了三遍;我不理解的是,巴金爺爺說“生命是可愛的”,但他為什么又要贊美飛蛾和夸父?還有,月亮和太陽,到底誰是巴金心目中的理想?我覺得它們是相反的兩個事物。教師:好,你提了很多問題,也暴露了一些認識錯誤,不過沒關系,我相信會得到糾正的。??現(xiàn)在,請大家來回答我的問題,《日》、《月》是巴金在抗戰(zhàn)時期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那時,中華民族大敵當前,當時情境下的我們中國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這和日、月、飛蛾、夸父、嫦娥等建立起聯(lián)系嗎???請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討論?!緦W生活動】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投影展示: 《日》、《月》散發(fā)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度铡繁憩F(xiàn)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对隆穭t表現(xiàn)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姮娥為了一個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這兩篇短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師: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在一起深情地朗讀這兩首散文詩。先請同學簡單說說,按照你的理解,什么是朗讀,什么是朗誦?如何才能很好地朗誦? 多學生:(回答。略。)

      教師請一學生整理:朗讀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大聲的讀。朗誦則是對作品進行藝術(shù)化的處理和表現(xiàn)。要想朗誦好文章,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能準確地理解原作精神。

      教師引導:那你如何領會文中情感、理解語句深邃含義,領會青年巴金復雜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的?你覺得朗誦前又要準備什么樣的充沛情感? 【學生思考】

      教師:巴金爺爺?shù)倪@兩篇散文詩比較舒緩,可以自由地讀,大膽地處理。文中的語言比較優(yōu)美,含有哲理,內(nèi)蘊豐富,有些名言警句要牢記在心。??現(xiàn)在,請每個人同學自己揣摩,放聲地讀一讀,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看看該怎么讀。等一會,我們請個別同學站起來,朗誦全文。【學生活動】

      (教師請單個學生起來朗讀。找中等水平的同學。)(教師請其他學生指出該同學朗讀的缺陷。)

      教師總結(jié):看來朗誦還是很有講究的,簡單地說,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讀技巧。下面請大家看投影,為了更好地朗誦這篇課文,我提供了許多知識卡片,供你們翻查。如果你們需要什么方面的相關知識,可以來點擊該項目。但你要思考:你為什么要了解這個項目,它對你朗誦課文有什么幫助? 【學生活動·集體研讀課文】 教師投影展示如下內(nèi)容按鈕:

      1.巴金其人 2.寫作年代 3.生字生詞 4.朗誦方法 5.表現(xiàn)手法 6.引申想像 每一按鈕都鏈接了相關知識點。教師自由點擊相關資料。1.巴金其人

      巴金于1904年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F(xiàn)、當代著名文學家。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fā)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chuàng)作和翻譯。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反響。2.寫作年代

      這兩篇作品寫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1942年,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侵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3.生字生詞 旸(yáng)、姮(héng)、皓(hào)、浸(jìn)一撮(cuō)灰,撮,量詞。

      一瞬(shùn)間,一眨眼,轉(zhuǎn)眼。寂寞:孤單冷清。倘使:假使。

      長空:遼闊的天空。皓月:明亮的月亮。詠嘆:歌詠。舍棄:放棄。

      甘愿:心甘情愿。憑欄:依著欄桿。

      飛蛾撲火:飛蛾撲到火焰上,今比喻自取滅亡。4.朗誦方法

      常用的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diào)。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可給聽眾一個領略、思考、理解、接受的余地。重音指對某些詞語進行強調(diào)。語速是指說話或朗誦時每個音節(jié)的長短及音節(jié)之間連接的緊松。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nèi)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nèi)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句調(diào)。在漢語中,字有字調(diào),句有句調(diào)。句調(diào)又稱語調(diào),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句調(diào)可分為四種:升調(diào)、降調(diào)、平調(diào)、曲調(diào)。升調(diào)(↑),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降調(diào)(↓),一般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平調(diào)

      (一),用于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調(diào),這種句調(diào)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如笑語、顫音、泣訴、重音輕讀等。5.表現(xiàn)手法

      《日》這篇短文通過飛蛾撲火,夸父逐日這兩個事例,贊美了他們?yōu)樽非蠊夂蜔岬挠⒂芦I身精神,表達了自己寧可轟轟烈烈的戰(zhàn)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戰(zhàn)斗決心?!对隆愤@篇短文,通過對寒冷月光入侵的細膩感受,寫現(xiàn)實世界的寒冷和毫無生機,贊頌了姮蛾一樣為改變清冷現(xiàn)狀而不惜犧牲的獻身精神的人。

      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托飛蛾、夸父,借這兩個形象作為追求光明、寧愿獻身的象征,借姮娥奔月,作為追求光和熱、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生活的象征。中國的抗戰(zhàn)是非常艱苦的,整個民族遭受劫難,沉入沒頂?shù)暮诎抵?,在這短文里,巴金既表達了個人心聲,也表達了民族情感。他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也在這些精美的語句里。6.引申想像 在文章中,“日”、“飛蛾”、“夸父”、“月”、“姮娥”,你怎么理解他們各自的意象?他們給你的想像又是什么?它們寄托了作者什么樣的理想?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追求? “飛蛾”為什么值得贊美? 你能說出“夸父追日”“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嗎? ?? 教師:現(xiàn)在,我要請幾位擅長朗讀的同學站起來,大家也可以推薦一下。然后,我們?nèi)嗤瑢W在一起,先幫助他如何更有感情、更有感受力地朗誦巴金的《日》和《月》?!窘處煂W生的現(xiàn)場朗誦指導】

      教師:朗誦整篇課文的感情,應該如何選擇?語速應如何選擇? 學生回答(由教師認定):感情應該沉靜、內(nèi)蓄,前一篇的激情也是不過分外現(xiàn)的,帶一點悲壯,后一則凄清,優(yōu)雅。語速,前一則中速,后一則慢速。一學生(舉手):老師,第一則《日》中間的“日”,是不是代表日本侵略者?飛蛾、夸父是不是不怕死的英雄?這里是不是該讀得鏗鏘有力?(學生喧嘩)

      教師:我們不要這種太概念化、太政治化的理解,散文詩是美的,是精致的藝術(shù),一個文人的思想情操也是細膩的。直接的、露骨的表達,不是藝術(shù)的表達。這里的“日”,還是理解為一個自然事物比較好,它和后面的“月”對應排列,文中所有的意象都是藝術(shù)化的,這就是藝術(shù)散文的特點。??大家繼續(xù)研究語句的朗誦。學生:在《日》中,作者寫道:“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這一句是什么句式?應該怎么進行朗誦表現(xiàn)? 另一學生回答(由教師認定):是反問句;應采用升調(diào)朗誦。學生:“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這個長句應該如何停頓和強調(diào)? 教師請學生回答:應該這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 教師:很好,你再朗誦一下這一句?!局?,教師請學生嘗試朗誦《日》,再請朗誦者談朗誦后的自我感受,再請別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點評指導:??“飛蛾”,一種渺小而不美麗的生物,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路上,從飛蛾到夸父,他們?yōu)榱斯饷?,都寧愿放棄自己的生命??這里,朗誦時,隨著語意內(nèi)容的改變,兩個意象發(fā)生轉(zhuǎn)變,由低級到高級,這里朗誦者的聲音應該漸漸高昂起來?!窘處熀鸵粚W生耳語,請他推薦一個從不敢大聲朗讀的同學來表演?!浚ㄍ瑢W鼓掌)

      教師:好,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課文,《日》這一篇表達的情感,重點在哪里?朗誦時,如何處理這重點?

      學生回答(教師認定):應該在這里——“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實含義,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所以,作者“甘愿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nèi)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教師:在這里,朗誦者的情感狀態(tài),應該激情洋溢,在這里,朗誦者的聲音的力度和氣度,應該達到頂點。??

      【教師請同學醞釀情感,正式朗誦《日》,并配合有肢體語言。】(同學鼓掌)

      教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研究《月》的朗誦,這里的情感狀態(tài),應該是細膩、幽靜,平穩(wěn)、抒情,清幽、寂寞的。巴金筆下的月是別樣的,“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種感覺”,沒有了前文對日的熱情禮贊,而有了對冷的別樣的獨特的感受。??請想像一下作者寫作時的真實情景:一個人踱步在月光之下,孤寂、凄清,“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了落了霜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此時的心情應該是憂愁、沉重的。所以,朗誦時,語調(diào)應該平靜、冷寂,把冬日夜晚的月光的意象捕捉到。要知道,它代表的是死。(教師請同學起來嘗試朗誦。)

      教師:大家對她的朗誦有什么看法?如果讓你來朗誦,還有什么疑惑? 學生:在《月》中,作者有這樣的話,“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fā)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边@一句,應該怎么表現(xiàn)?

      教師:這句是寫月的清寒部分的文字的收煞句,真可謂是寒意襲人,侵人骨髓!文章到這里,是一片死寂的氣氛,簡直沒有一點生氣,讓人感到壓抑和無盡的苦悶。這里應收束得干凈、利索,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全文都是在這一種情感氣氛里結(jié)束的嗎? 學生:不。

      教師:請回答理由。

      學生回答:不;因為下文就要轉(zhuǎn)折了,就說到姮娥的不怕寒冷了。教師:很好。??接下來一句,和上面的清冷的語調(diào)完全不同,(教師示范)“但是/為什么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邏輯上的轉(zhuǎn)折,“但是”這個詞,應該有足夠的停頓,加以強調(diào)。隨后出現(xiàn)在這里的姮娥,和前面一則的飛蛾、夸父是相似的,她“妄想”改變冰冷的月球,改變冰冷的月光,她的這種精神是值得贊頌的。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青年巴金雖然用的是一些很熟的意象,但他的感情是非常纖細的?!窘處熣埻瑢W朗誦《月》,并配合肢體語言?!浚ㄍ瑢W鼓掌)

      教師:我們再整體地看一下兩則。關鍵性的詞語,就是朗誦的重點。在文章中,“日”、“飛蛾”、“夸父”、“月”、“姮娥”,它們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都應該被重點表現(xiàn)。大家可以練習一下。(學生活動。深入學習,深入練習。)教師:“飛蛾”為什么值得贊美?怎么把關于飛蛾的語句讀出贊美、崇仰的語調(diào)來?(學生思考。練習。)

      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如顫音、泣訴等。也可以用你個人的方式。??等一會,我們要把兩則一起來朗誦,大家看看,還有什么疑問?

      學生:這兩篇文章,是分開讀好,還是一氣呵成好?哪一則適合男生讀,哪一則適合女生讀? 教師引導并回答:這兩篇文章,一篇寫日,一篇寫月,看一看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天之隔。將兩則文章聯(lián)系起來看,表達的感情也是一致的,并不是對立的。所以,兩則的朗誦適合放在一塊,中間只要作稍微的停頓,就可以了。后一則適合女生讀。不過,這兩則大家都可以讀。【學生深情朗誦?!浚ù蠹夜恼?。)

      教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再來嘗試分角色朗誦,讓個別同學的朗誦與全體齊讀相配合,你能設計一下方案嗎?

      【活動:學生安排,大家配合。集體深情朗誦《日》、《月》。達到這節(jié)課學習的高潮?!???

      【延伸學習。教師投影展示以下朗誦資料,請同學當場朗誦,教師從旁適當點評?!?朗讀材料一:《星》,巴金《龍·虎·狗》中的另一篇文章。星

      在一本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里,我無意間見到這樣的句子: “星星,美麗的星星,你們是滾在無邊的空間中,我也一樣,我了解你們??是,我了解你們??我是一個人??一個能感覺的人??一個痛苦的人??星星,美麗的星星??”我明白這個比利時某車站小雇員的哀訴的心情。好些人都這樣地對藍空的星群講過話。他們都是人世間的不幸者。星星永遠給他們以無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個小小舞臺上,我看見了屠格涅夫筆下的德國音樂家老倫蒙。他或者坐在鋼琴前面,將最高貴的感情寄托在音樂中,呈獻給一個人;或者立在藍天底下,搖動他那白發(fā)飄飄的頭,用贊嘆的調(diào)子說著:“你這美麗的星星,你這純潔的星星?!蓖{空里眼瞳似的閃爍著的無數(shù)星子,他的眼睛潤濕了。

      我了解這個老音樂家的眼淚。這應該是灌溉靈魂的春雨吧。在我的房間外面,有一段沒有被屋瓦遮掩的藍天。我抬起頭可以望見嵌在天幕上的幾顆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視著那些美麗的星星。它們像一個人的眼睛,帶著深深的關心望著我,從不厭倦。這些眼睛每一霎動,就像賜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想到這,我的眼睛也濕了。

      朗讀材料二:消息、挽聯(lián)和巴金語錄

      文壇巨匠,文學大師,偉大的人民作家巴金先生于2005年10月17日19時6分在上海逝世。巴金先生的追悼會于24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教師點評:應語言莊重,感情沉重,表情凝重肅穆)一幅挽聯(lián):

      激流破寒夜,皆為真話

      病室成憩園,亦守良知(教師點評:贊美、謳歌,短短幾字,概括一生。)巴金語錄: 關于名人。“我最不高興的是被人當作‘名人’,仿佛很了不起,其實空無所有。好像很多人尊敬,其實誰也不了解你。??” 關于寫作?!拔覍懶≌f從沒有思考過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我想來想去,想的只是一個問題:怎樣讓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樣做一個更好的人,怎樣對讀者有幫助,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關于《隨想錄》?!斑@是一筆心靈上的欠債,我必須早日還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寫吧,寫吧。好像有一個聲音經(jīng)常在我耳邊叫。“ 關于冰心?!氨拇蠼愕拇嬖冢褪且环N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樂觀。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燈亮著,我不會感到孤獨。” 關于人生?!白屛易鲆粔K木柴吧。我愿意把我從太陽那里受到的熱放散出來,我愿意把自己燒得粉身碎骨給人間添一點點溫暖?!?關于講真話。“所謂的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里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p>

      關于蕭珊。三年以后,巴金把蕭珊的骨灰捧回來,放在自己的房間里,沉痛地說:“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淚和血。這是她的最后,然而絕不是她的結(jié)局,她的結(jié)局將和我的連在一起?!?/p>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個率性的人,一個真誠的人,一個像火一樣熱烈,又像月一樣安靜的人。他在青年時期就有著纖細的情感,他能藝術(shù)化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思,他的這兩則作品,既讓我們覺得有現(xiàn)實意義,又有永恒的藝術(shù)價值?!度铡泛汀对隆肥菍ι?、人生的思考,它也啟發(fā)我們思考如何生、如何死。同學們,你們今天的表現(xiàn)是成功的。一個人,就是一本大書,關于巴金,你或許還想了解更多,那你就去更深入地了解他吧!好,再見!

      第二篇:日和月 巴金

      日和月

      巴金

      黃梅縣劉佐中學周和枝 教學目標:

      1、了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學習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言,蘊含著哲理。

      4、理解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重點和難點:

      3、學習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言,蘊含著哲理。

      4、理解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簡介代表作品及寫作背景

      學術(shù)界公認巴金的創(chuàng)作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是在1949年前,巴金寫出了諸如《滅亡》、“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長篇小說《寒夜》及短篇小說《神》、《鬼》等20多部中長短篇小說。這些小說影響了幾代青年人,同時也奠定了巴金在現(xiàn)代文學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巴金的第二個創(chuàng)作高峰是在“文革”之后,他用了8年時間寫了150篇《隨想錄》,計有42萬字。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1940年,當時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侵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作者寫此文,就是由此而發(fā)。

      三、正音正詞:

      給下列色的字注音.旸谷()

      一撮灰()

      皓月()

      姮娥()

      解釋下列詞語。

      皓月:

      露臺:

      旸谷:

      四、聽讀課文,初步感知作品。

      課文包含了哪兩個神話傳說?對這兩個人物的行為,你是怎么看的?對這兩個人物的行為的評價,各抒己見。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p>

      --《山海經(jīng)》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p>

      --《淮南子》 品讀《日》,研討

      1.“飛蛾”為什么值得贊美?

      因為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或者浸在油中,這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我的一種偉大行為。

      2、在敘述完夸父、飛蛾之后,為什么作者忽然筆鋒一轉(zhuǎn),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命”?

      因為前面所說的夸父和飛蛾都是為了后面的鋪墊而產(chǎn)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這句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才會有飛蛾、夸父的犧牲行為,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4、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么?

      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征,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表達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

      5、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甭?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zhàn)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么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五、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飛蛾;夸父(撲火;追日)

      品 人(舍棄生命)悟: 追求光明而獻身

      我(愿做飛蛾)

      第二課時 《月》

      一、合作研討:

      1、月亮在文中帶給的突出感覺是什么?你是通過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你能聯(lián)想到哪些古詩文的哪些詩句?

      最突出的感覺是寒冷。譬如:“我望著明月,總覺得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的很”“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笔谷寺?lián)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寫月的“冷”“死”有什么含義?

      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向往和渴求.“冷”“死”感情色彩強烈,形象地傳達出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憎恨。

      3.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因為姮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二、探究總結(jié):

      飛蛾撲火、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這三者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呢?

      飛蛾撲火,“終于死在燈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總算“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熱”。由飛蛾作者進而聯(lián)想到夸父“追趕日影,渴死在谷”,與飛蛾的葬身燈下情同、理近。嫦娥奔月,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他們?yōu)榱俗约旱淖非?,百折不撓,堅韌頑強,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三、對比閱讀::

      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題有什么深一層的理解?

      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征才會更加明顯突出,這就是為什么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四、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月光—冷—死的光

      改 變

      嫦娥奔月

      第三篇:巴金《短文兩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兩篇(日,月)》教案

      8、短文兩篇

      北侖區(qū)紫石中學 胡俊杰

      一、教學目標

      1、擴寫、續(xù)寫、創(chuàng)寫一個句子,來欣賞、感悟《日》。

      2、對比閱讀、分析《月》。

      3、體會日月所表達的作者熱情洋溢和細膩幽靜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創(chuàng)寫句子的模式來教學課文

      三、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指導思想:

      1、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討論環(huán)境。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看導語,介紹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1925年畢業(yè)。1927年旅居法國。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chuàng)辦《文學月刊》??谷諔?zhàn)爭時期,與茅盾創(chuàng)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

      1950年后,歷任上海市文聯(lián)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xié)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發(fā)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7年旅居法國期間,創(chuàng)作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時報》連載,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譯成20多種文字。1934年寫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長篇小說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戰(zhàn)三部曲》(《火》之

      一、之

      二、之三;中篇小說《憩園》、《寒夜》)。譯有赫爾岑回憶錄《往事與隨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創(chuàng)作了五卷本散文《隨想錄》。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寫作并出版了120部著作,還翻譯了62部外國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專著。

      1981年提出建立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設想。1985年3月主持開館典禮,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圖書、雜志、報紙、手稿、書信、照片、文物捐給了文學館,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國主編的《平等》雜志,23期合訂本,是國內(nèi)孤本;兩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于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國獄中寫給巴金的親筆信;1950年在波蘭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冊,上面有巴金征得的幾十位世界名人的簽名,是“國寶”級的文物。

      1982年獲意大利卡森蒂諾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shù)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獲蘇聯(lián)最高榮譽勛章──蘇聯(lián)人民友誼勛章,同年還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4月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fā)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同年意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委會授予巴金和以巴金為主席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特別獎。1994年4月,首屆文學界為紀念其90華誕舉行了“巴金與二十世紀研討會”和《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巴金》大型圖片展覽。1998年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fā)的文學藝術(shù)最高獎項——杰出貢獻獎。1999年10月,經(jīng)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fā)現(xiàn)的一顆小行星為被命名為“巴金星”。

      夫人:蕭珊。原名陳蘊珍。曾就讀于上海愛國女中。1944年5月8日結(jié)婚,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兒子:李小棠。在上海市政協(xié)文史研究室工作;女兒:李小林?!妒斋@》編輯部副主編。

      二、檢查預習

      理解生字,請學生注音:旸、姮、皓、浸

      三、朗讀課文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個別學生朗讀,全體大聲齊讀。

      三、創(chuàng)寫教學

      1、速讀課文,擴寫一個句子

      活動內(nèi)容:請同學們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擴寫“這是一篇寫

      日的文章”這個句子?;顒拥哪康脑谟谧寣W生從整體上多角度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尋讀課文,續(xù)寫一個句子

      請同學們讀課文,續(xù)寫“我從文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句子。這次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自主地探究課文的內(nèi)涵。

      3、細讀課文,創(chuàng)造一個句子

      請同學們從品析、欣賞、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課文內(nèi)容說一句欣賞的話?;顒拥哪康脑谟谧寣W生對課文進行美點賞析。

      四、內(nèi)容探究

      1、作者為什么不寫日,不寫月,卻寫這些與日月無關的東西?

      2、作者為什么在《日》中,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義。

      4、在《月》中,第四段大段的月下感受與本文有什么聯(lián)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聯(lián)系兩篇課文,找出貫穿兩者之間的中心思想。

      第二課時

      文本探究:

      6、“飛蛾”為什么值得贊美?

      因為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或者浸在油中,這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我的一種偉大行為。

      7、在敘述完夸父、飛蛾之后,為什么作者筆鋒忽然一轉(zhuǎn),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因為前面所說的夸父和飛蛾都是為了后面的鋪墊而產(chǎn)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這句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8、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才會有飛蛾、夸父的犧牲行為。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9、“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經(jīng)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這里才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向往和渴求,與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贊美月亮。

      10、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因為姮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1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么?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甭?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征,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zhàn)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么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12、月亮在這里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么?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里所表現(xiàn)的意境,能使你聯(lián)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覺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這種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13、如何理解“日”、“飛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義?

      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神話傳說)。

      14、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體有什么深一層的理解?

      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征才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為什么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xiàn)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xiàn)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xiàn)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第四篇:《短文兩篇》(巴金的《日》、《月》)教學設計

      《短文兩篇》(巴金的《日》、《月》)教

      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詩化的語言。

      2.結(jié)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4.積累有關日月的詩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位詩化的語言。

      2.難點: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結(jié)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日》和《月》是兩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詩,散發(fā)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誦讀起來很有一種音韻的美感。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理解課文的主旨,培養(yǎng)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討論點撥法。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點撥文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討論環(huán)境,誘發(fā)對課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勵他們表達出來。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預習,備課。

      五、教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設計:

      (一)1.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導入設計:同學們,對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我們耳熟能詳。在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詩《日》和《月》中,則賦予了它們別樣的深意。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兩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靈的無限風光。(板書文題、作者)。

      2.明確目標(略)

      (二)自主學習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師范讀,學生朗讀并思考下列問題:

      (1)《日》一文中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試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詞句表現(xiàn)了這點。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簡介作者及歷史背景。(略)

      2.再次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日》文中寫“飛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什么寫法?

      (2)、《日》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甭?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3)、《月》文中的句子“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據(jù)文意回答。

      (5)、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兩篇所表現(xiàn)的主題相通嗎?為什么?

      討論交流明確:(1)寫“飛蛾”、“夸父”的目的是為了寫人,寫那些為著追求光和熱,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的人。這是托物言志(借物寫人)的寫法。

      (2)《日》和《月》都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zhàn)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中華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怕犧牲。作者以飛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征志士仁人為祖國轟轟烈烈的獻身,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3)作者在前面已經(jīng)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這里才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向往和渴求。

      (4)目的是想改變這個冰冷的星球,改變那冰冷的月光。

      (5)兩者是相通的。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征才會更加明顯突出,這就是為什么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四)自主學習

      (二)品味詩化的語言

      再次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并用下列的句式進行賞析。我認為“

      ”這句子很美,它美在(五)質(zhì)疑問難,鞏固拓展

      1.再讀課文,讓學生提出還有疑問的地方,并解答或探討。

      2.推薦讀物:(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2)《做一個戰(zhàn)士》(八年級(下)自瀆課本)。

      第五篇:《追求日的赤誠 月的寧靜》巴金散文詩《日》 《月》的教學設計.docx

      上課開始,投影展示巴金的散文詩《日》和《月》正文,背景音樂為中國民樂《彩云追月》,營造抒情氣氛。

      教師:今天是2005年10月25日星期一,我們學習巴金的散文詩,在這個日子里,誰愿意為我們這一節(jié)課說一句話? 學生:用這堂課來悼念巴金爺爺。

      教師: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知道巴金先生去世的?關于巴金爺爺,你能說得更多嗎?(請學生回答)

      (請學生到黑板書寫:謹以此悼念巴金先生。)

      【定下這堂課的基調(diào)以后,正式開展學習。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散文詩在教學上都很講究誦讀?!?/p>

      教師(問一學生):對這兩則散文詩,你在預習時,是默讀,還是放聲讀了?你讀時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我是默讀的;我體會到了日的光耀和月的清冷。教師(問第二個學生):他的回答和你的理解一樣嗎? 學生:我體會到了巴金對著日和月產(chǎn)生的情思。

      教師:他們從不同的方面,說出了這兩首散文詩的價值。前面的同學只注意到了作品本身,后面的同學還注意到了作者的狀況。(問第三個學生)你預習時讀了幾遍,對文中語句,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如果現(xiàn)在讓你大聲來讀,你覺得讀第一篇和讀第二篇,感情上應該有什么異同? 學生:我讀了三遍;我不理解的是,巴金爺爺說“生命是可愛的”,但他為什么又要贊美飛蛾和夸父?還有,月亮和太陽,到底誰是巴金心目中的理想?我覺得它們是相反的兩個事物。

      教師:好,你提了很多問題,有些不很確切,不過沒關系,我相信會得到糾正的。??現(xiàn)在,請大家來回答我的問題,《日》《月》是巴金在抗戰(zhàn)時期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那時,中華民族大敵當前,當時情境下我們中國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這和日、月、飛蛾、夸父、垣娥等建立起聯(lián)系嗎???請大家思考一下,也可討論。

      [學生活動]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投影展示:《日》《月》散發(fā)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度铡繁憩F(xiàn)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对隆穭t表現(xiàn)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垣娥為了一個理想而

      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垣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這兩篇短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師: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在一起深情地朗讀這兩首散文詩。先請同學簡單說說,按照你的理解,什么是朗讀,什么是朗誦?如何才能很好地朗誦?(多個學生回答。略。)

      教師請一學生整理:朗讀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大聲地讀。朗誦則是對作品進行藝術(shù)化的處理和表現(xiàn)。要想朗誦好文章,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能

      準確地理解原作精神。

      教師引導:那你如何領會文中情感、理解語句深邃含義,領會青年巴金復雜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的?你覺得朗誦前又要準備什么樣的充沛情感? [學生思考] 教師:巴金爺爺?shù)倪@兩篇散文詩比較舒緩,可以自由地讀,大膽地處理。文中的語言比較優(yōu)美,含有哲理,內(nèi)蘊豐富,有些名言警句要牢記在心。??現(xiàn)在,請每個同學自己揣摩,放聲讀一讀,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看看該怎么讀。

      [學生活動](教師請中等水平的同學朗誦,請其他學生指出該同學朗誦的缺陷。)教師總結(jié):看來朗誦還是很有講究的,簡單地說,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讀技巧。下面請大家看投影,為了更好地朗誦這篇課文,我提供了許多知識卡片,供你們翻查。如果你們需要什么方面的相關知識,可以來點擊該項目。但你要思考:你為什么要了解這個項目,它對你朗誦課文有什么幫助? 【學生活動:集體研讀課文】

      教師投影展示如下內(nèi)容按鍵:1.巴金其人(略)2.寫作年代(略).3生字生詞(略)4.朗誦方法(略)5表現(xiàn)手法(略)6.引申想象(略)每一按鍵都鏈接了相關知識點。教師自由點擊相關資料。

      教師:現(xiàn)在,我要請幾位擅長朗誦的同學站起來,大家也可以推薦一下。然后,我們一起幫助他明確如何更有感情、更有感受力地朗誦巴金的(日》和《月》。

      【教師對學生的現(xiàn)場朗誦指導】

      教師:朗誦整篇課文的感情,應該如何選擇?語速應如何選擇? 學生回答(由教師認定):感情應該沉靜、內(nèi)蓄,前一篇的激情也是不過分外現(xiàn)的,帶一點悲壯,后一則凄清、優(yōu)雅。語速,前一則中速,后一則慢速。

      一學生(舉手):老師,第一則《日》中間的“日”,是不是代表日本侵略者?飛蛾、夸父是不是不怕死的英雄?這里是不是該讀得鏗鏘有力? 教師:我們不主張這種太概念化的理解,散文詩是美的,是精致的藝術(shù),一個文人的思想情操也是細膩的。直接的、露骨的表達,不是藝術(shù)的表達。這里的“日”,還是理解為一個自然事物比較好,它和后面的“月”對應排列,文中所有的意象都是藝術(shù)化的,這就是藝術(shù)散文的特點。??大家繼續(xù)研究語句的朗誦。

      學生:在《日》中,作者寫道:“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這一句是什么句式?應該怎么進行朗誦表現(xiàn)? 另一學生回答(由教師認定):是反問句;應采用升調(diào)朗誦。

      學生:“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這個長句應該如何停頓和強調(diào)? 教師請學生回答:應該這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 教師:很好,你再朗誦一下這一句。

      【之后,教師請學生嘗試朗誦(日》,再請朗誦者談朗誦后的自我感受,再請別的同學進行評價。】

      教師點評指導:“飛蛾”,一種渺小而不美麗的生物,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路上,從飛蛾到夸父,他們?yōu)榱斯饷鳎紝幵阜艞壸约旱纳??這里,朗誦時,隨著語意內(nèi)容的改變,兩個意象發(fā)生轉(zhuǎn)變,由低級到高級,這里朗誦者的聲音應該漸漸高昂起來。

      【教師和一學生耳語,請他推薦一個從不敢大聲朗讀的同學來表演。】(學生鼓掌)教師:好,我們繼續(xù)深人研究課文,《日》這一篇表達的情感,重點在哪里?朗誦時,如何處理這重點? 學生回答(教師認定):應該在這里—“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實含義,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所以,作者“甘愿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nèi)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教師:在這里,朗誦者的情感狀態(tài),應該激情洋溢,朗誦者聲音的力度和氣度,應該達到頂點。

      【教師請同學醞釀情感,正式朗誦《日》,并配合有肢體語言。】(學生鼓掌)

      教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研究《月》的朗誦,這里的情感狀態(tài),應該是細膩、幽靜,平穩(wěn)、抒情,清幽、寂寞的。巴金筆下的月是別樣的,“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

      面對涼月,我也有這種感覺”,沒有了前文對日的熱情禮贊,而有了對冷的別樣的獨特的感受。??請想象一下作者寫作時的真實情景:一個人踱步在月光之下,孤寂、凄清,“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人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了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此時的心情應該是憂愁、沉重的。所以,朗誦時,語調(diào)應該平靜、冷寂,把冬日夜晚的月光的意象捕捉到。要知道,它代表的是死。

      (教師請同學起來朗誦。)

      教師:大家對她的朗誦有什么看法?如果讓你來朗誦,還有什么疑惑? 學生:在《月》中,作者有這樣的話:“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fā)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边@一句,應該怎么表現(xiàn)? 教師:這句是寫月的清寒部分的文字的收煞句,真可謂是寒意襲人,侵人骨髓!文章到這里,是一片死寂的氣氛,簡直沒有一點生氣,讓人感到壓抑和無盡的苦悶。這里應收束得干凈、利索,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全文都是在這一種情感氣氛里結(jié)束的嗎? 學生:不。

      教師:請回答理由。學生回答:不;因為下文就要轉(zhuǎn)折了,就說到桓娥的不怕寒冷了。教師:很好。??接下來一句,和上面的清冷的語調(diào)完全不同,(教師示范)“但是為什么還有垣娥奔月的傳說呢?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邏輯上的轉(zhuǎn)折,“但是”這個詞,應該有足夠的停頓,加以強調(diào)。隨后出現(xiàn)的垣娥,和前面一則的飛蛾、夸父是相似的,她“妄想”改變冰冷的月球,改變冰冷的月光,她的這種精神是值得贊頌的。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青年巴金雖然用的是一些很熟的意象,但他的感情是非常纖細的。

      [教師請同學朗誦《月》,并配合肢體語言。] 教師:我們再整體地看一下兩則。關鍵性的詞語,就是朗誦的重點。在文章中,`舊”“飛蛾”“夸父”“月”“桓娥”,它們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都應該被重點表現(xiàn)。大家可以練習一下。

      (學生活動。深人學習,深人練習。)

      教師:“飛蛾”為什么值得贊美?怎么把關于飛蛾的語句讀出贊美、崇仰的語調(diào)來?(學生思考。練習。)

      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如顫音、泣訴等。也可以用你個人的方式。??等一會兒,我們要把兩貝Jl一起來朗誦,大家看看,還有什么疑問? 學生:這兩篇文章,是分開讀好,還是一氣呵成好?哪一篇適合男生讀,哪一篇適合女生讀? 教師引導并回答:這兩篇文章,一篇寫日,一篇寫月,看一看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天之隔。將兩篇文章聯(lián)系起來看,表達的感情也是一致的,并不是對立的。所以,兩篇的朗誦適合放在一塊,中間只要作稍微的停頓,就可以了。后一篇適合女生讀。不過,這兩篇大家都可以讀。

      [學生深情朗誦。](大家鼓掌。)

      教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再來嘗試分角色朗誦,讓個別同學的朗誦與全體齊讀相配合,你能設計一下方案嗎? 【活動:學生安排,大家配合。集體深情朗誦《日》《月》。達到這節(jié)課學習的高潮。] [延伸學習。教師投影展示以下朗誦資料,請同學當場朗誦,教師從旁適當點評。] 朗讀材料一:《星》,巴金《龍·虎·狗》中的另一篇文章。(略)朗讀材料二:消息、挽聯(lián)和巴金語錄

      文壇巨匠,文學大師,偉大的人民作家巴金先生于2X()5年10月17日19時6分在上海逝世。巴金先生的追悼會于24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教師點評:應

      語言莊重,感情沉重,表情凝重肅穆)-一幅挽聯(lián):

      激流破寒夜,皆為真話 病室成憩園,亦守良知

      (教師點評:贊美、謳歌,短短幾字,概括一生。)巴金語錄:

      關于名人?!拔易畈桓吲d的是被人當作`名人',仿佛很了不起,其實空無所有。好像很多人尊敬,其實誰也不了解你??”

      關于寫作?!拔覍懶≌f從沒有思考過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我想來想去,想的只是一個問題:怎樣讓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樣做一個更好的人,怎樣對讀者有幫助,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p>

      關于《隨想錄》?!斑@是一筆心靈上的欠債,我必須早日還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寫吧,寫吧。好像有一個聲音經(jīng)常

      在我耳邊叫?!?/p>

      關于冰心?!氨拇蠼愕拇嬖?,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樂觀。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燈亮著,我不會感到孤獨?!?/p>

      關于人生?!白屛易鲆粔K木柴吧。我愿意把我從太陽那里受到的熱放散出來,我愿意把自己燒得粉身碎骨給人間添一點點溫暖。”

      關于講真話?!八^的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里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關于蕭珊。三年以后,巴金把蕭珊的骨灰捧回來,放在自己的房間里,沉痛地說:“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淚和血。這是她的最后,然而絕不是她的結(jié)局,她的結(jié)局將和我的連在一起?!?/p>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個率性的人,一個真誠的人,一個像火一樣熱烈,又像月一樣安靜的人。他在青年時期就有著纖細的情感,他能藝術(shù)化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思,他的這兩則作品,既讓我們覺得有現(xiàn)實意義,又有永恒的藝術(shù)價值?!度铡泛停ㄔ隆肥菍ι⑷松乃伎?,它也啟發(fā)我們思考如何生、如何死。同學們,你們今天的表現(xiàn)是成功的。一個人,就是一本大書,關于巴金,你或許還想了解更多,那你就去更深人地了解他吧!

      下載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精選)word格式文檔
      下載巴金散文詩《日》、《月》的教學(精選).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quán),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quán)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相關范文推薦

        巴金《日》教學設計

        短文兩篇之《日》教學設計 宜陽縣董王莊鄉(xiāng)初級中學王孟坤 一、教學目標: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2. 結(jié)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 理解“飛蛾撲火”......

        8、巴金短文兩篇月日——生5篇

        學科 :八年級語文8、《短文兩篇》學教案作者:巴 金主備人:野老課型:新授課備課時間:2014年 3月10日班級:第學習小組姓名:得分:一.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2......

        巴金《月》說課稿

        巴金散文詩《月》說課稿 月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2011.4《巴金短文兩篇》《日》《月》的學案(5篇)

        8.《巴金的短文兩篇》的學案 編者:曹老師 時間:2011.4 學習目標 1.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2.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語境,了解想象的表現(xiàn)手法......

        巴金《月》主題探究

        “國”乎?“家”乎? ——巴金《月》之主題探究 閩清白中中學 林斌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散文兩篇》為巴金的散文《日》、《月》,選自巴金的散文隨筆集《龍·虎·狗》......

        《解讀巴金筆下的日和月》--《短文兩篇》分析.docx[優(yōu)秀范文5篇]

        【案例背景】 巴金先生的散文詩《日》和《月》,樸實無華,充滿詩意,富含哲理,給人很深的教誨與啟迪,被選入人教版課標教材八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該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都是散文詩......

        《年 月 日》教學設計

        《年月日》教學設計一、教案背景1.面向?qū)W生:小學2.學科:數(shù)學3.課時:1課時4.學生課前準備:每組學生準備1張年歷卡片(年份不限)。二、教學課題《年月日》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生活經(jīng)歷......

        《年、月、日》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第一,在教學前,要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在教學中,無論是問題的提出、結(jié)論的獲得,教師要盡可能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