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高考語文江蘇卷答案附文言文翻譯
2012江蘇高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A2.C3.樹也需要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人類應該善待自然。
4.家長在滿足孩子的要求時,不能越過是非的底線。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5.B6.D7.C
8.(1)(王蒙正)了解蘇渙的賢能,降低身份以禮相待,把郡里的事務托付給他。
(2)你作為一個縣令能夠這樣,比言事的官員好多了!
(3)你們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學習我少犯錯誤就可以了。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1)思念遠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悵恨之情。
(2)主人公滿腹哀怨,對月懷遠,月卻不解;臨水看花,花自飄零,無人憐惜。刻畫了一位孤獨寂寞又自哀自憐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無邊天際,以碧云 曳表現(xiàn)心緒的不寧,以碧云斜落表現(xiàn)心情的低沉。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1)積善成德(2)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3)萬里悲秋常作客(4)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5)不敢言而敢怒(6)只是當時已惘然(7)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五、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0分)
11.平靜,恬淡,人際關系友善,生活節(jié)奏舒緩。
12.看見學生給家長寫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測到內容,并體諒到家長的辛勞;郵差不免要送遞壞消息,他為此感到遺憾,并衷心希望沒有壞消息。這兩句寫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這句話借說天氣,表達了郵差對小城生活的滿意心情;寫“這個小城”的天氣好,說明是對生活通常狀態(tài)的感受。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即對于小城生存狀態(tài)的禮贊。
14.有助于刻畫郵差這一形象的特征:經(jīng)歷平常,性格平和,行事從容;也有助于表現(xiàn)小城慣常的生活狀態(tài);淡化了情節(jié),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風格。
六、現(xiàn)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8分)
15.笑可以使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笑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來面目。
16.首先提出就本來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著闡述婦女和兒童能看清人的本來面目的原因;最后闡述婦女和兒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懼怕的力量。
17.人們通常認為悲傷是更可貴的情感,但作者對這一看法持否定態(tài)度。這段話反證了笑更難做到也更可貴。
附文言文翻譯:
伯父叫蘇渙。最初取字公群,后來又取字文父。年少時很聰明。所結交的朋友都是當時的上了歲數(shù)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參加鄉(xiāng)試。第二年中舉,被任命為鳳翔府寶雞縣主簿。
不久,調任鳳州司法。王蒙正擔任鳳州知州,因為與章獻太后是親家,就仗勢欺人,驕傲蠻橫。知道蘇公賢能,屈心下意,以禮相待,把郡中事物托付給蘇公。伯父雖然因為職務關系事奉他,但是鄙視他的為人。王蒙正曾經(jīng)向朝廷舉薦他,又給權要大官寫信,說蘇公可以被任用。蘇公告訴郡中駐京辦事機構的官吏,壓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寫給權要的私人信件藏起來。不久,王蒙正失勢落 1
馬,當時的士人因此稱贊蘇公。
因為給太夫人服喪而離任。后來被起用為開封士曹。雍丘有個百姓死在了監(jiān)獄里,縣里的官吏害怕?lián)?,說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審理這個案子,經(jīng)過好幾個人審理也沒能查出真相。等到蘇公一去,就給他伸了冤。西夏人進犯邊境。府中贖買市民的馬匹來擴充騎兵。府尹把此事交給蘇公,需要的馬匹全部征得并且沒有擾亂百姓。雖然處理政務非常寬松,但是用法十分恰當,吏民敬畏他,但是又安于他的治理。閬中人鮮于冼,年少時喜歡學習,行為純正踏實。蘇公對待他非常關照,把他作為地方舉薦的人選,他因此而得以進入仕途。他剛做官的時候,蘇公又期望他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吏。后來鮮于冼做到諫議大夫,號稱名臣。被選任為祥符知縣,鄉(xiāng)里從事抄寫工作的吏員張宗長久以來作奸犯科以權謀私。害怕蘇公,借口有病,過了一百天就辭職了,又引薦他的兒子代替自己。蘇公說:“按照法律,抄寫人員應該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睆堊谙騺戆徒Y了不少權貴,就向州府申訴,州府發(fā)函給祥符縣,蘇公把張宗打了一頓棍子。不久有地位比較高的宦官來到州府,傳達皇帝的旨意,讓張宗擔任書手,蘇公根據(jù)法律不接受詔命。又有一個宦官來到說:“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給予他這個職位?!碧K公對府尹李珣說:“一個平民百姓卻能如此擾亂法律。府中也不能辦成什么事了,你為什么不用縣里不同意的原因來爭辯呢?!崩瞰懧犃颂K公的話很慚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說很好,派內侍查究此事。因為張宗賄賂了溫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這件事。打了假傳詔命的宦官一頓棍子,將之貶斥。整個府中都很震動。孝肅公包拯見到蘇公,贊嘆道:“你憑借著一個縣令的身份能夠這樣,比那些言事官強太多了!”升任利州路提點刑獄。蘇公到任一年多,彈劾了一個擅自殺人的城固縣令,整個利州路的人都震動害怕,因此而太平無事。
蘇公死后27年,不危敘述記錄了蘇公過去的事情,并交給我蘇轍說:“先君已經(jīng)去世了,只有我們小輩人了,不及時加以記錄,時間長了會更加散佚湮滅,那我們就太不孝了?!蔽倚r候在伯父跟前,聽他說:“我小時候讀書,稍大些后寫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罷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規(guī)矩,回到臥室,也沒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個時候,沒聽說犯過什么錯誤。你們的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也學習我少犯錯誤的作法就可以了。我擔心子侄輩每天懈怠,所以記錄了我聽說的這些,來警示他們。
第二篇:2013江蘇卷高考文言文翻譯專題
5、C
解析
制度
6、D
解析(1)體現(xiàn)的是清白(2)體現(xiàn)的是做事圓滑世故
7、A
解析
已經(jīng)遠遠傳播到了東吳一代。
8、(1)明帝問左右“安國”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豐來回答。
(2)李豐的兒子李韜被選中娶公主為妻,李豐雖然表面上推辭,而內心不怎么害怕。
(3)中書令一職空缺,大將軍征詢朝臣意見:“合適補任的人為誰?”
解析
重點關注“安國所在”“以豐對”“誰可補者”三個短語的翻譯方法。
譯文:
李豐,字安國,原先的衛(wèi)尉李義的兒子,黃初年間,因為父親任職的緣故召來隨軍。起初還沒有做官時,年齡十七八歲,在鄴下名聲行為清正,有識別人物的觀察力,海內一致稱頌,沒有人不注意他。后來跟隨軍隊到了許昌,聲望一天天高起來。他的父親不愿意看到他這個樣子,于是命令他關閉大門,命令他跟客人斷絕交往。起初,明帝作太子,李豐也熱衷文學。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吳國投降的人,問道:“江東一帶聽說中原一帶的名士都有誰?。俊蓖督档娜苏f:“聽說有個人叫李安國?!碑敃r李豐做黃門侍郎,明帝問左右“安國”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豐來回答。明帝說:“李豐的名聲都廣泛傳播到了吳越之地么?”后來升遷為騎都尉,給事中。明帝歸天后,李豐做了永寧太仆,因為名聲超過實際才能,才能并不大。
正始年間,升為侍中尚書仆射。李豐在臺省,常常假稱自己有病,當時臺省的規(guī)定,生病請假滿一百天應當解職。李豐生病不滿幾十日,就暫且上班,不久在請假,像這樣很多年。當初,李豐的兒子李韜被選中娶公主為妻,李豐雖然表面上推辭,而內心不怎么害怕。李豐的弟弟李翼和李偉,做官數(shù)年間,都做到郡守,李豐曾經(jīng)在總人面前明顯告誡兩位弟弟。等到司馬宣王長久生病,李偉作為郡守,因為酗酒荒于政務,禍亂新平。扶風兩個郡而李豐并不召回問罪,眾人認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寵幸。
曹爽專政時,李豐虛與委蛇與兩個人之間,沒有親疏之別,所以當時有詆毀李豐的歌謠:“曹爽的勢力如熱水,太傅父子冷如涼水,李豐兄弟如同怪獸游光。”這其中的意思時李豐雖然對外顯示清凈,而內心貪圖省事,跟游光相似。等到宣王下令誅殺曹爽,停車在宮門前,把事情告訴李豐,李豐很害怕,馬上昏厥,腳站在地上抬不起來。
等到嘉平四年宣王歸天后,中書令一職空缺,大將軍征詢朝臣意見:“合適補任的人為誰?”有人推薦李豐。李豐知道這雖然不是很明智的選擇。然而自以為跟皇帝聯(lián)親,想著可以依附皇帝,因而接受沒有推辭。于是大將軍上奏任用了他。李豐擔任中書令二年,皇帝常常單獨召見他跟他交談,不了解自己說什么。景王知道他非議自己,請他談,他不說實話,就殺了他。這個事情做得很隱秘。
李豐做官前后經(jīng)歷了兩個皇帝,不為自己的家庭生計考慮,只是仰靠俸祿生活。李韜雖然娶了公主,李豐常常約束命令他不能侵占朝廷財物,有時得到朝廷賞賜的錢財布匹,就拿來施舍給親戚族人;皇帝賞賜的宮女,給的很多仆人,李豐都把他們給了外甥們。等到死后,朝廷登記他家財物,家里沒有多余的積蓄。,
第三篇:2012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卷文言文翻譯
蕭燧,字照鄰,臨江軍人(軍,宋代行政區(qū)劃名,此處應與府州同級,隸屬于路)。蕭燧生下來就聰穎異常,自小就能寫文章。紹興十八年,考中進士,成績列為優(yōu)等(高第,考試成績列為優(yōu)等)。被授予平江府觀察推官的官職(推官,掌管司法事務的官員)。當時秦檜主掌朝政,他的親信密告蕭燧,秋試時他一定會在漕臺主持考試(漕臺,主管漕試的的官署。漕試,宋代的一種科舉考試制度),蕭燧追問其中的緣故,那人說:“丞相有個兒子要參加科舉考試,想要把他托付給你?!笔掛輵嵟卣f:“剛剛當官就敢欺騙自己的良心嗎!”秦檜對他懷恨在心,不久他就被調到秀州,到了那里官員的定額已經(jīng)滿了(員,官員的定額),蕭遂到府院就任,換了一個人漕闈任職(漕闈,漕試試場),秦熺果然中舉并名列前茅。孝宗初年,擔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值策對時(輪對,宋代制度,又稱“輪當面對”,指官員輪值,上殿策對時政利弊),闡述“官位應當選擇合適的人才,不應當因人而選擇官位?!被噬虾芨吲d,撰寫了《用人論》賜給大臣。淳熙二年,升任起居郎。在此之前,監(jiān)察御史有了缺額(察官,監(jiān)察御史的別稱),朝中的議論大多屬意蕭燧,但因為他沒有在縣任職的經(jīng)歷,于是任命他為左司諫。當時宦官甘昪之的朋友胡與可、都承旨王抃的堂叔王秬都在外擔任地方官(持節(jié),本指使節(jié)持符節(jié)出行,后泛指在外擔任重要職位者),因為有所仗恃,不做好事(善狀,好的事跡),蕭燧上奏都罷免了他們。當時正在重新討論進攻北方的事,皇上拿這件事尋問蕭燧,蕭遂回答說:“如今有才德的人和無才德的人混雜在一起,風俗澆薄虛浮,兵力未強,財力未富,應當臥薪嘗膽以謀求國內太平安定。如果依仗經(jīng)濟稍有寬裕,萌生驕傲之心,其后果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被噬险f:“這是忠言啊?!笔掛莩脵C諷勸皇上嚴肅法令制度,包容正直的言論;親近君子,疏遠小人;親信有功可以賞賜財物,不可賦予權力?;噬隙己苜澰S并采納了他的建議。出任嚴州知州。嚴州土地狹小財物匱乏,蕭燧剛到任的時候,公家的錢不滿三千串,蕭燧勤儉理政,使財用豐足。兩年之間,用盈余填補拖欠,各地都感到寬松。皇上正在嚴格限制職務升遷(靳,吝惜),沒有功勞不給職位,下詔說蕭燧治理郡縣有功,任命為敷文閣待制,調任婺州知州。嚴州父老攔住道路,蕭燧幾乎不能動身上路,送他出境的人數(shù)以千計。婺州與嚴州相鄰,人們都熟知他的法規(guī)教令,不費什么辛苦就治理得很好。有一年鬧旱災,浙西常平司請求從婺州調糧食到嚴州,蕭燧對他說:“東西兩州不屬同路(路,宋代行政單位,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按理說不應當給糧食,但哪里忍心對于原管轄地區(qū)坐視不救呢?”為他們向朝廷請示,打開太倉的糧食賑濟嚴州百姓。熙寧八年,召回朝廷,蕭燧說:“江、浙連續(xù)兩年遭受水旱災害,希望下詔征求意見,再命令諸司對郡縣征收財賦時要靈活變通(通融,變通辦法,給人方便),不要只是一味催促逼迫?!蔽鯇幨?,上書說廣西諸郡的百姓身受丁錢之害。建議大多得以施行。慶典時推布恩澤(沛澤,盛大的恩澤),丁錢減免一半,也是從蕭燧發(fā)起的。紹熙四年去世,時年七十七歲。
第四篇:2013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翻譯
姚敬恒先生事略
《李二曲集》中另外輯錄前代講學的各位士人,有的出于農(nóng)工商賈之中,共編為一卷,用來勉勵后學之人。以我最近所聽到的一些事情來看,近來應潛齋的高才弟子有叫凌嘉印、凌嘉印、姚敬恒的,都沒有靠父母的蔭庇,成為儒學大師。凌嘉印、凌嘉印的名聲尤其高,記載于沈端恪公為他們作得傳記里。二姚敬恒親自作傳,他們三人名聲并重,所以沒有人了解。
姚敬恒,諱字宏任,別字思誠,杭州錢塘人。姚家,是杭州的大姓。姚敬恒年少時死了父親,他母親有賢德,姚敬恒不去應考科舉,隱藏在市井之中,曾經(jīng)經(jīng)營小生意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來養(yǎng)家。他母親一天看見他賣蠶絲,銀白色蠶絲色澤低劣,非常生氣。說:“你怎么能做這種惡行呢?我沒什么指望了?!币春惴浅?只牛L跪在地上像母親道歉,請求改正自己的行為,于是拜應潛齋先生為師,每天朗誦《大學》一遍,應潛齋先生向來喜歡他,一言一行,都服從老師的教誨,淡然自我領悟,凡事一定要從厚道出發(fā)。沈甸華先生去世,應潛齋兩天不吃飯,姚敬恒問到:“朋友去世就這樣,恐怕太過分了吧?”應潛齋長嘆道:“是因為沒辦法為他辦喪事啊?!币春阏f:“請讓我為先生做這件事?!睔浽岫际撬H手安排。應潛齋不肯輕易接受他人財物,只有姚敬恒送的不推辭,說:“我知道他的錢財不是不義之財啊?!比欢春阋膊桓赡贸龈?,每次等到他錢物匱乏是才給他,至死不變。應潛齋死后,姚敬恒辦喪事時執(zhí)禮如同古代的老師弟子。姚江黃先生教誨別人很少有可意的,唯獨看見姚敬恒,答應收他為徒,說:“他是獨行傳中那些節(jié)操高尚,不隨俗沉浮的人物啊。”
姚敬恒曾經(jīng)到福建一帶游學,福建總督姚公盛情宴請他,詢問他平定臺灣的事情。姚敬恒回答道:“鄭成功沒多久就會評定臺灣,但是福建兵力枯竭,您怎么來保護他?”福建總督肅然點頭。然而因為學習學問的緣故,他經(jīng)營的生意沒什么增加收益,再加上經(jīng)常施舍,漸漸入不敷出,因此家道中落。
晚年因為無罪個被關押在牢獄,憲使看囚犯入獄,姚敬恒朗誦《大學》,憲使對他很吃驚,進入他的牢室,看見他幾岸上都是程、張的書籍,喊他跟他一塊坐下說話,很是吃驚,當天就釋放了他。然而姚敬恒最終因為為貧窮而死。他生平做事,只在親為,不寫書,因此了解他的人很少。我在把志文附在了《潛齋墓表》中之后,有撿拾他的一些軼事為他作傳,來跟凌嘉印,沈文則的傳文相配,暫且等待以后有李二曲這樣的人??上У氖菍ぴL他母親的姓氏,竟然沒有得到。
第五篇:江蘇2012年高考文言文字詞,翻譯詳解
伯父墓表
蘇 轍
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穎悟【聰明】,所與交游,皆一時長老【當時年長而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始就鄉(xiāng)試,明年登科,為鳳翔寶雞主簿。
未幾,移鳳州司法。王蒙正為鳳州,以【憑借】章獻太后姻家
【聯(lián)姻的家族或其成員→親戚。王蒙正女兒是章獻太后的侄媳。章獻皇后,宋真宗趙恒皇后劉氏,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攝政期間,去佞臣,用名臣,拒絕稱制,完成宋政權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平穩(wěn)交接,為宋在仁宗時期的繁榮打下基礎。因功績赫赫,故其謚為四字“章獻明肅”,而一般皇后只謚二字。史書常把她與漢呂后、唐武后并稱?!?,怙【依仗。例:怙惡不悛、失怙】勢驕橫。知公之賢,屈意【委屈心意;遷就】禮【以禮相待,禮遇】之,以郡委公【把郡中之事都托付伯父辦理】。公雖以職【因職務(關系)】事【事奉】之,而鄙其為人。蒙正嘗薦公于朝,復以書抵要官,論
【說】公可用。公喻【告訴】郡邸【各郡設在京師的辦事處】吏,屏【隱藏】其奏而藏其私書【(讓他)壓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寫給權要以推薦伯父的私人信件藏起來】。未幾,蒙正敗【衰敗失勢】,士以此多【稱贊】公。
以太夫人憂【父母喪事】去官。起為開封士曹。雍丘民有獄死者,縣畏罪【縣里的官吏害怕?lián)铩浚约哺妗疽圆∷赖脑蛏蠄蟆?。府遣吏治【處理,審理】之【這個案子】,閱【經(jīng)過】數(shù)人不能究【審理了幾個人也不能查出真相】。及公往,遂直其冤【就給他伸了冤。直,伸,伸雪,平反】。夏人犯邊,府當【抵押,據(jù)語境譯為“贖買”】市民馬以益【增加,擴充?!框T士,尹以(省“之”)諉【委托,交付】公,馬盡得而民不擾。通判閬州。雖為政極寬,而用法必當,吏民畏而安之【敬畏他而又安于他的治理】。閬人鮮于【復姓】侁【shēn】,少而好學篤行【努力履行】,公禮之甚厚,以備鄉(xiāng)舉【把他作為地方向上舉薦的人選】,侁以獲仕進【因此得以進入仕途。仕進,進入仕途,做官】。其始為吏,公復以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許【期望】之,侁仕至諫議大夫,號為名臣。
選知祥符【(后)被選為祥符知縣。祥符,戰(zhàn)國時為魏都大梁。漢代在此設置浚儀縣,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用年號改浚儀為祥符縣,治所與開封縣同城,不久升為開封府治所。祥符縣屬京畿路開封府。此縣縣令地位較高】。鄉(xiāng)書手【鄉(xiāng)里擔任書寫工作的吏員。一說負責督催本鄉(xiāng)課賦】張宗久為奸利【長期做非法謀利之事。奸利,非法謀取的利益】,畏公,托疾滿百日去【以有病為借口,過了一白天就辭職了】,而引【引薦,推薦】其子為代。公曰:“書手法【按照法律。當時規(guī)定書手三次被錄用者,方可薦子自代】用【任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你的等第是第二等】,不可?!弊谒亍酒剿?,向來】事【事奉→巴結】權貴,訴【申訴】于府。府為符縣【府派人到祥符縣為他說情】,公杖之。已而中貴人【①帝王寵幸的近臣②專指顯貴的侍從宦官。此處是后一意思】至府,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jù)法不奉詔。復一中貴人至曰:“必于法外與之【給他這個職
位】?!惫^尹【府尹】李絢曰:“一匹夫能亂法如此,府亦不可為矣
【府尹也就不能做什么事了,意即府尹不能行使自己的權力,無所作為了】,公何不以縣不可故爭之?【用縣里不同意的緣故來爭辯呢】”絢愧公言,明日入言之【入朝奏明此事】。上稱善,命內侍省
【內廷官署,管理宮闈等事務。因后世稱宦官為內侍】推之【審查此事】。蓋【因為】宗以賂【財物】請【請求】于溫成之族【宋仁宗張貴妃的家族。張貴妃深得仁宗寵愛,死后追冊為皇后,謚“溫成”】,不復窮治【徹底查辦】,杖矯命者,逐之【將張宗流放】,一府皆震。包孝肅公拯見公,嘆曰:“君以【憑??身份】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矣!”擢提點利州路刑獄,公至逾年,劾城固縣令一人妄【隨便,擅自】殺人者,一道震恐,遂以無事。
公沒二十七年,不危【蘇不危,蘇渙第三子】狀【記述】公遺事,以授轍曰:“先君既沒,惟小子僅存【只剩我在了。其長兄蘇不欺、次兄蘇不疑早亡,故曰。原文有“二兄不淑”(不幸,此意為早死)】,不時【及時】記錄,久益【漸漸】散滅【時間久了就會漸漸散失.《黔之驢》: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則不孝大矣。”轍幼侍伯父,聞其言曰:“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事物發(fā)展的步驟、階段、進程】,不中程【達到預定的進程;符合要求】不止。出游【外出求學或求官】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進了住處。有譯為回到家,似欠妥】,無惰容【沒有懶惰懈怠的神色】。故當是時,不聞有過行【錯誤的行為】。爾曹才不逮【達到,趕上】人,姑
【姑且】亦師【學習】吾之寡過焉【少犯錯誤】可也【就可以了】。”轍懼子弟【后輩】之日怠【一天天懈怠】也,故記其【我】所聞以警焉【警戒他們】。
(選自《蘇轍集》,有刪節(ji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蒙正敗,士以此多公多:稱贊
B.府當市民馬以益騎士益:有利(增加,擴充)
C.公復以循吏許之許:期望
D.杖矯命者,逐之矯:假傳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蘇渙為官公正的一組是(3分)
①所與交游,皆一時長老②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 ③雖為政極寬,而用法必當④公禮之甚厚,以備鄉(xiāng)舉
⑤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jù)法不奉詔⑥劾城固縣令一人妄殺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渙擔任鳳州司法時,知州王蒙正很賞識他,曾經(jīng)把他推薦給朝廷,又給要官寫信,認為他可以擔當大任。
B.雍丘縣有百姓死在獄中,縣官報告說是因病而死。開封府多次派人處理而沒能查明真相,蘇渙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縣張宗長期作奸營私,因畏懼蘇渙,稱病辭職,讓兒子來接替自己。蘇渙認為他兒子不合書手的要求,加以杖責。
D.蘇渙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兒子蘇不危記敘了父親遺事,交給蘇轍;
蘇轍又補充了他所聽到的伯父言談,寫成這篇墓表。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知公之【取獨,助詞,不譯】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3分)翻譯:(王蒙正)知道蘇渙賢能,降低身份以禮相待,把郡里的事務托付給他。(特別提醒:多名同學把“事務”寫作“事物”)賦分:補上主語“王蒙正”、屈意禮之、以郡委公各1分。病例:
朱睿智:知道蘇渙的賢能,卻曲解他的意思禮待他,委屈蘇渙當一個郡守。(0分)
(2)君以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矣!(3分)
翻譯:你憑一個縣令的身份能夠做到這樣,比言事的官員好多了!賦分:以、狀語后置、基本句意各1分。
(3)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3分)
翻譯:你們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學習我少犯錯誤就可以了。賦分:爾曹、逮、姑、師吾之寡過各1分。
朱睿智:你們現(xiàn)在的才能比不上他,大概也是我這個老師的過錯。(1分)
毛天宇:你這個小孩為人不迨慢,你也是學習了我很少犯錯誤的特點啊(句末連標點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