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孫犁詩文中的草木蟲鳥
孫犁詩文中的草木蟲鳥
作者所寫的那般景象自己,就是一幅出色的油畫。文章接著還寫了作者彼時彼地的步履,大概碰到的,和為房主家釀成的疑忌。有了此前各種展陳敘寫,到文章鄰近末端處,才使我們具象地輿解到,作者所要報告讀者的自省與省世之行:
??亭亭玉立,明麗天然,淡雅。它出有噴鼻味,是以也就出有甚么同味。色采單調,是以也就出有班駁。往常得很,就是那類。但普天之下,除往菜花,再也睹不到那類了。
草木本是出有豪情與社會露義的,但當它們一旦與社會汗青、與人生履歷相融會,就被付與了情緒色采與期間、社會變遷的露義。正在《蕓齋夢余》“閉于花”一節(jié)中,抒寫了人、花之間,正在特定下呈現(xiàn)的情緒的相逆。孫犁說,他年輕時,果為為衣食驅馳,為戰(zhàn)事游擊,對花卉,不單無暇賞識,有時還肆意。及至老年,有了閑情勞致,不吝花錢購花養(yǎng)花,但后果欠安。所以他又說:“我對花的情緒雖然深摯,最豐厚,投放的精神也最年夜。但是花對我很淡漠,它們險些是背轉臉往,毫無笑樣子容貌,不再睬我。”還說,“那不克不及說是花對我無情,也不克不及怨它恨它,是它對我的理所固然的報復”。那是獨有的自嘲。花的那般立場,也并不是作者之過。正如文中所寫,作者與花一樣,都有過十年之劫。同篇中“閉于果”一節(jié),則是作者對一段極為艱辛的戰(zhàn)役糊心畢生難忘的記憶。為了可以果腹的一枚紅果,他曾支出了多么艱辛、堅韌的勞動,不單出有支成,反更饑饑了。而紅果,仍“正在天空中搖擺著,嘲笑著,著”。正在反轉移途中,作者果為饑饑昏迷邊,饑不擇食順腳擄來的一把酸棗,連葉帶刺一并吃下,“救活”了他;后“每逢碰到酸棗”,他“老是向它透露表現(xiàn)”。
孫犁有多篇寫到花木的文章?!妒瘛芬蛔鳎蓴懽髡呓檫M老區(qū)土改試點事情時碰到極“左”行動的恐懼排場,從而迅即避開的景象,天然無間地將筆觸轉向房主家一棵正正在開花的石榴樹,又由石榴樹轉向房主家姣美的少女小花身上,和由小花所激收的下認識的、無名的情緒促使下呈現(xiàn)的小我行動。行文至此,有以下兩段贊嘆筆墨,將少女彼時彼地的穿著、身形,與火紅的石榴花融為了一體。那是兩段天人開一的筆墨:
我走回小花家,家里人都往地里干活了,小花正正在迎門的板床上歇晌。她脫一身本人織紡的淡色花格褲褂,躺得仄仄的,著,嘴唇翕張著,眉上的那塊小疤痕,微微的跳動著。她現(xiàn)正在的好,正在我里前,是一幅油畫,一座銅雕,一尊玉佛??我退出來,坐正在臺階上,凝望著那棵石榴樹。氣候酷熱,石榴花正正在衰開,像天上降下的一片紅云。
孫犁正在《采蒲臺的葦》中說:“閉于葦塘,就不但是一種光景,它布謙炸藥的氣味,和無數(shù)英雄的血液的記憶。若是純真是葦,若是純真是美觀,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勝景??每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恩敵的炮火,曾它們,它們無數(shù)次被燒光,人平易近的血液連結了它們的明凈。”《采蒲臺的葦》一作,就表現(xiàn)了孫犁的那一好學不雅念。它描寫了采蒲臺人平易近與日本侵犯者停止決死斗爭的壯烈排場。一名從葦塘回來的村平易近,被日本鬼子,他供出干部的行跡。不管如何地,他都以“出有”回問。直到被砍斷了半邊脖子,“正著頭,血流正在胸膛上”,他仍是不流露一點點蛛絲馬跡?!白詈玫娜敵稣诓善雅_?!蹦鞘且徽Z雙閉的話。采蒲臺之所以成為冀中勝景,不就是果為它的每片葦塘都有如許的英雄故事嗎?
馬尾松與作家的收展、桃子后果的衰期與作家創(chuàng)作佳作的韶華,兩者本是無閉之事,孫犁卻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疇前者妙悟出了后者。那叫甚么?那就是孫正在《讀唐人傳奇記》中所說,創(chuàng)作進程中不期而至的“勞興”與“壯思”。也就是正在描述事及時,俄然呈現(xiàn)的“奇思妙想”,或說是正在事真之上呈現(xiàn)的“創(chuàng)作”,即“神來之筆”、“飛動之致”。那類創(chuàng)作才思,可以說孫犁不備了。
正在孫犁以草木蟲鳥等動植物為描述對象的集文詩歌中,既有行志抒情,或對歡喜的童年糊心無窮戀念之作,還有反應世態(tài)情里的篇什,和紬繹人生與藝術的宏構。
《成活的樹苗》中寫到,友鄰從啟德壩上攜回八株馬尾松樹苗,作者得其三,植于盆中,一月后,死兩株,活一株,雨后挺立英俊,生機勃勃,令同得樹苗者戀慕不已,并前來切磋蒔植之經歷。顛末一番總結,作者說:“松土、加砂、不太毒的陽光。同施于三株,而此株獨活,大概是它的根,正在上未受毀傷。也大概是它的生命力強大。我們仍是不要貪天之功吧,甚么事也不要貪天之功?!弊髡吲c友鄰們說過那番話的下戰(zhàn)書,有時為天津作協(xié)負責人鮑昌來訪。鮑將往加進荷花淀派鉆研會,此來是想請孫談談對會議的定睹。孫除請鮑傳達對預會的劉紹棠、從維熙等作家的問候,對鮑還說了如許一番話:“近些日子,我常想如許一個題目:近幾年,人們常說甚么刊物、甚么人,培育了甚么成名的作家,那是分歧事真的。好比劉、從兩君,當初人家稿子一來就好,就可以用??锞幷撸荒苷f起了一些幫腳掃興的感化,說是培育,生怕太重了些,是貪天之功,掠人之好。我過往寫了一篇《論培育》,我想再寫一篇《再論培育》,申明我履歷了幾十年風塵,正在圓里的那一點微微的進步?!碑斣?,作者睡到一點多鐘時醒來,突然把白日的兩次說話聯(lián)系正在了一同,“有所謂創(chuàng)作的感動”,遂披衣起床,寫成《成活的樹苗》一文。可以說,此文就是他擬寫的《再論培育》。
??是的,我們老了,每一個人履歷的和睹到的都良多了。不要求全童年的伴侶吧。人生之,林林總總。甚么現(xiàn)象都是大概產生的,大概隱現(xiàn)的??我們的童年,是值得迷戀的,值得回味的??她對我,也會是得看的。我寫的文章,談不上經國緯業(yè),只要些小說曲稿。并出有表現(xiàn)出,她給我的那一片片小小的絲綿,所代表的無正天真的情誼。
老年人回尾從前的事,就像清風朗月,一切變得潔白天然,任何豪情的糾纏,也出有,甚么迷惘和得看,也消逝了。而當花被晨霧,月正在云中脫度之時,它們的吸引力,是那樣強烈,令人琳瑯謙目,夜以繼日,乃至奮得降臂身。
孫犁誕生于農村,是正在田家里奔馳著末年夜的;加進事情后,又持久糊心、戰(zhàn)役于農村山林當中,對常睹的草木花果,較為熟悉。正在他的躲書中,專有一類農桑畜牧花草書,如《齊平易近要術》、《農書》、《農桑輯要》、《蠶桑萃編》、《農政全書》等幾部經典農書,他都保躲齊全。他還躲有《花鏡》、《花經》、《植物名真圖考》及其長編,他稱之為“綠色書”的圖書。瀏覽中,印證與加深了已有的相干常識與印象。對草木蟲鳥等具有富厚常識與稠稀樂趣,又深諳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孫犁,擔當并拓展了《詩經》、《離騷》、唐宋詩文的藝術,正在其集文詩歌等作品中,亦多有以草木蟲鳥之類“假物寓興”之作。而作為其“寓興”的所“假”之“物”,如他的仄常糊心一樣通俗,都是些人們常睹的草木蟲鳥之類,而并不是寶貴的或被歷代文人頻頻寫過的動植物,但其所“寓”之“興”、所寄之意,卻自有別一番境地與意味。
文章若是到此為止,只能說是一篇富于閑情雅興的科普性小品而已?!恫嘶ā纷髡邉t否則,他正在文章末端,寫了一段由菜花的性狀、光彩觸收的對人生與藝術的聯(lián)想:
與《成活的樹苗》類似的,還有《佳作產于衰年》。一次秋游桃園,聽手藝員談到,該園桃樹移植已有五年,正值后果期,但還需數(shù)年,才到衰果期。其時,孫“聞之如有所悟”?;氐旨抑?,默默一想:桃子吃了多年,從出有想到它甚么期間長的。辦理桃園的人,是很盼看桃樹衰果期的到來的。又一想,真正在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衰果期”,文藝創(chuàng)作也不破例。由此,孫犁便睜開了對作家收展及其創(chuàng)作成長紀律的思慮與總結。正在羅列了魯迅的《阿Q正傳》、茅盾的《半夜》等,均寫于作者衰年以后,孫犁說:“一個作家,當他已有了一按時期的籌辦,例如糊心堆集的籌辦,社會經歷的籌辦,思惟認識的籌辦,文藝的籌辦,年夜概他的年齒,也就到了丁壯。正在那個年齒,創(chuàng)作出不朽之作,固然可以稱之為衰果期了。”正在孫犁看來,正在人的平生中,青年時“多與客不雅天下離開的空想”。只要到了丁壯,其“正在思惟上、豪情上,都到達了成熟,茂衰,強烈熱鬧的頂點”。到了早年,則又經常“變得消極,乃至無為”。孫犁并說,托我斯泰到了早年,對人生得出的結論是:“斗爭平生,所需不中六尺之地?!蓖惺系膭?chuàng)作生活生計,雖然“連續(xù)久,但最受接待,最有社會心義的作品,也產于他的衰年期”。
那就不但披露了孫犁及至老年仍然憧憬秋季般布謙生機的生命欲看,更表達了他包羅于那一欲看當中的生命的價值不雅念,也表現(xiàn)了他正在文學藝術氣勢派頭上的逃求?!皩懗刹嘶ㄒ粯拥募摹?,“明麗天然”,“淡雅”,那是孫犁為報酬文的一孫犁詩文中的草木蟲鳥(圖!情感哲理文章向逃求及其到達的境地。
一樣論述小我正在特定景象中,忍不住收生豪情糾纏的,是《無花果》。上世紀50年月后期,作者正在青島養(yǎng)病。只果本人日常仄凡是不愛吃生果,每當有了甚么生果,就送給樓中一名年輕的女護理員。年夜概是為了回報吧,有一天,護理員給他捧來了一把無花果,說它可治多種病癥。開法作者詮釋謙讓時,護理員已掰開了一枚,說是倆人同吃,并把一半送進了他心中。須臾間,作者“俄然看到她那皓齒紅唇,嫣然一笑”。固然無花果的味道怪怪的,但此時此刻作者所遭到的厚待,正在情緒上收生了反映。作者寫道:“吃了那半個無花果,最初幾天,很好。不久,我又感應,那是自尋懊末路,自討苦吃,仄空添加了一些豪情上的糾纏,厥后,并引收老伴的思疑,我只好寫信給她詮釋?!边^了十多年,作者于孤居寂寞中,還給那位護理員往了一封信。出有回信。無花果能無花而后果,而無花的情緒怎會有后果呢?所以作者地說:“那也是我的不明事理,胡思治想。正在那種時間,人家怎樣會回信呢?”平輩作家中,像孫犁如許,正在文章中其隱蔽之情、自剖其豪情糾結者,生怕不多睹吧。
一樣,孫犁正在《蠶桑之事》中好像昨日般地難以忘記于年少時養(yǎng)蠶的笑劇與悲劇,和悲笑劇中包露的人心理想與逃求。作者說,堂妹把她的蠶所吐的綿,也都展正在他的墨盒里。她雖不念書識字,但知道寫好了字,做好了文章,就是他的好麗出息。不是難以忘記的話,孫犁又怎能正在《蠶桑之事》中再現(xiàn)其時的景象呢?正在那一作品中,作者寫作時的視角與筆觸,是兩重的,既回到童年時的彼時彼景,又返回到當下,故使文章的包露,近比單向式的行文艱深很多、超出很多。正在回到現(xiàn)及時,作者對童年伴侶堂妹的人生軌跡又推己及人地顯示出了理解與體諒。他說:
除黃鸝,孫犁詩文中,還寫到過海鷗、燕子、麻雀等鳥類。被其視為神鳥的海鷗,他三次描述了它。最初是正在《黃鸝》中連帶觸及,了一個漢子,為了奉迎女友,持槍射殺了正正在海里上遨游、搏擊的一只海鷗,還不知慚愧地要讓海帶工人撈上來。第兩次是正在1976年1月21日寫正在《熱夜叢談》上的一則書衣筆墨:一只小鳥撲進室內,看成者“圓思”其成為“永伴”時,小鳥卻果吃驚而“一逝不返”。由小鳥之交往,作者聯(lián)想到了正在青島養(yǎng)病時代曾為海鷗“忽下浴于海水,忽上隱于云端,其赴如戀,其決如割”之景象所動。從那段筆墨的最后兩句(“癡心相系,情思為斷。小鐘嘀嗒,永志此緣”)來看,其所露之情思,與四年后所寫之詩篇《海鷗》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延長與拓展。此詩由海鷗牌馬蹄表,聯(lián)想到真真的海鷗,再由海鷗的品性聯(lián)想到本身的際遇。全詩經過層層聯(lián)想對照,既了真際人生中勢利眼者的行動,也抒寫了詩人由一時的情緒茫然到果斷人生的進程。他對“不正在熱暑之間趨避”、“能與風雨相狎、相習”的海鷗,顯示著羨慕,更對巖石之不為波浪所動,顯示出無窮憧憬?!逗zt》一詩寫于上世紀80年月初,是作者正在履歷了“十年”以后的作品,也是第一尾以第一人稱體例、借物行志之詩。當時,社會上和文學界中一些人,正在歡慶成功的時間,對糊心,對汗青,常抱有消極羅致教導的立場。孫犁則差別,他正在詩中,顯示了積極朝上進步的姿態(tài),從而回應了他看穿的傳行。
其真不奇怪的菜花,雖也經常呈現(xiàn)正在一些詩文中,但年夜多作為景色的粉飾,卻無人以它零丁進筆,作為行志之物加以描畫。孫犁卻正在《菜花》一作中,詳細進微地描述了秋陽到臨,家中盈余的年夜白菜菜根,由“妊娠”(所謂“菜妊娠”)、露出花蕾、花蕊,到移置水盆,擺放案頭,成為室中一隅心曠神怡、冶人神氣的光景。那個菜花:
孫犁的《黃鸝》一文,則是由那一小動物的形態(tài)中,引伸出藝術的集文佳作。文中所寫景象,也產生于作者正在上世紀50年月后期養(yǎng)病時代。當他正在青島居處樓下的楊樹林中,收現(xiàn)飛來了一對黃鸝以后,天天清早傾聽黃鸝富于性和性的啼聲,和不雅看那對伴侶“相互逃逐,相互逗鬧”,竟成了他的日課,“有時間看得極盡描摹”,真可謂是“飽享眼?!绷恕D菍σ幌蛱忧蠛玫氖挛锏淖骷覍O犁來講,那類際遇謙意了他的,給他帶來了閑情勞致,無益于身心的安康。但從孫犁所逃求的事物之好的水仄而行,他正在青島所睹所聞黃鸝的逗鬧與叫喊狀況,和他對所謂好的極致的理解,也還出有到達應有的境地。第兩年秋季到了太湖以后,他才理解了“純花生樹,群鶯治飛”那兩句文章的妙處,并理解到,是那邊的“湖光山色,稀林長堤,茂林修竹,桑田葦泊”、“乍雨乍晴的氣候”,才使他“看到了黃鸝的全數(shù)斑斕,那是一種極致”。對黃鸝來講,“它們的啼叫,是要伴著秋雨、宿露,它們的飛舞,是要伴著早霞和彩虹的”,江南“才是它們真真的家城,安身立命的地點”。也只要正在那樣的與空氣中,它們才能充真揭示其好的極致。而當寫作《黃鸝》一文時,孫犁由以往對黃鸝的好的極致,何能得以充真揭示的體味,連類而及,聯(lián)想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極致?;[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年夜漠,雁排漫空,那就是它們的極致?!睂O犁寫作時的那類“勞興”與“壯思”,仍未到此為止,而是再進一層,由“任何事物”的“極致”,想到了文藝作品若何才能締造出極致的境地。他說:“正在必定的里,才能到達那類極致。那就是形色神志和的天然聯(lián)開和彼此收揚,那就是景物一體。典范中的典范性情,也能夠從那個角度來理解吧。那恰是正在藝術上不輕易獲得的一種境地。”
正在孫犁作品中,《蟲豸的故事》、《蠶桑之事》等篇,回敘著童年少有的歡喜。一進進與捕獲蟲豸有閉的景象,作者健忘了本人已屆古稀之年,筆下布謙了童心與童趣,以從頭回到現(xiàn)場的筆致,活矯捷現(xiàn)地再現(xiàn)了他童年期間的身影與非常歡喜的感情。若是彼時彼地,作者只是個不雅察早疑者,而不是捕獲黑妻子蟲、摸爬爬女和抄老道女等蟲豸的高腳,他怎能把其時捕獲的景象與差別蟲豸的特征,寫得那末詳盡傳神,惹人進勝,乃至正在大哥之時,還正在對本人捕獲的才干,自詡自贊,洋洋得意,童心畢現(xiàn)呢?文章末尾,針對老道女所作的一段哲引伸,耐人尋味:“現(xiàn)正在想來:以寂靜無為、玄虛沖淡為教旨。扶引吐納、餐風飲露以延年。蟲之所為,甚不類矣。何故千古相傳,賜此嘉名?豈農人對詭秘之行,有所諷喻乎?”
人的平生,無疑是個年夜標題問題。有很多人,不遺余力,想把它撰寫成一篇雄偉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寫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頭菜花一樣的集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是生命,都可以成為文章的標題問題。
孫犁年少愛吃藊豆,但抗戰(zhàn)期間正在阜仄仙人山吃過的藊豆,卻又使他畢生不忘。1939年秋日,孫正在仙人山一帶游擊。仙人山是一座很高很陡的山,謙是玄色巖石,險些出有人行的,只要牧羊人材能上往。山頂后背依山拆就的房子里,住著一名四十開中的單身須眉,也是游擊隊員。正在他屋前的一小圓地皮上,種著煙草與藊豆。他家藊豆之肥年夜,孫之前出有睹過,今后也出有。他天天從山下回來,就與游擊隊員吃玉米里餅子與藊豆。藊豆有種膻味,用羊油炒,加上紅辣椒,最好吃。孫正在游擊隊員家里吃到的,就是那類做法的炒藊豆。飯后,兩人正在炕上抽煙閑話,聽著中里咆哮的山風。文章中并出有記下那位游擊隊員的名字,藊豆也只是一種通俗不中的植物,孫犁卻正在《秋涼偶記》“藊豆”一節(jié)中,把那類植物與本人一段游擊糊心聯(lián)系起來,便使藊豆富有了其真不屈常的社會與期間的露義。幾多年過往了,孫犁每當吃到藊豆時,就與家人講述以上的故事,后又為文記述之。文章末尾,還無窮慨嘆地說:“此時同道,短長相干,與共,不問過往,不計未來,可謂兩心一德矣。乃至不問城里,不記姓名,可謂相睹以誠矣。而自初至末能相信不疑,鶴收之際,能記憶不忘,又可謂真交矣。后之所謂同道,多有相背者矣?!?/p>
文學的描述對象,除紛紛復純的社會現(xiàn)象,還有多彩多姿的天然現(xiàn)象。正在天然現(xiàn)象中,常被文學描述的,要數(shù)草木鳥獸了。所以孔子正在談到詩歌的感化之一時說,瀏覽詩歌,可以“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詩經》第一尾《閉雎》是寫鳥類的,第兩尾《葛覃》,寫的是一種草本植物??鬃铀f,正在后代看來,當理解為不止于單指詩歌,還包羅集文、小說等其他文體。而閉于它們的感化,也不該僅止于普及知識,更主要的是,文學正在描述草木蟲鳥之類動植物時,只是一種依靠、比圓和達意,即所謂“假物寓興”的腳法與路子。
《樓居漫筆》中“不雅垂柳”、“不雅藤蘿”兩節(jié),既縈牽于以往年月,“仄本年夜地,就是柳樹的全國”之綠色景色,又有感于當下,果為得往了,乃至造成年年種樹、年年不活的窘況?!肚餂雠加洝分小霸俨谎盘偬}”,系“不雅藤蘿”的續(xù)篇,但兩者題旨差別:前者是對綠化行動的,我后者則是對天然好和天然好者的贊好。孫犁居處樓下的那架藤蘿,藤蘿條已長得拇指那樣細,但果為被摧殘浪費蹂躪,仍是東一條西一條胡治地爬正在地上,從未睹它開過花。藤蘿那類花,不上架不開,一上架就開。往年冬季,有位正在架下曬太陽歇息的老者,順腳撿了條塑料繩,把一條藤蘿牽引到了架上往,本年秋季,就開了一簇鮮素的花。一天,有位個女較高、長得安康姣美的小保姆,也帶著孩子來那里玩。她站正在架下,那簇鮮素的藤蘿花,“恰好開正在她頭上,正在陽光的下,就如同給她插上了的”。藤蘿花與她融為一體,兩相映托,真是好極了。而那些年輕的媽媽們,從其收型、脫戴、服拆上看,都是些緊跟新潮的人。她們覺得,那樣做,“才找到了本人的價值與”。剛從農村出來的姣美的小保姆,只是往常的脫戴,出甚么決心的服拆,但她站正在那些逃逐時尚者中心,“隱得超凡是出眾的好”。對此,孫犁寫了一年夜段贊詞:“她的好,是一種天然好,包羅年夜天然的水土,也包羅年夜天然的陶冶。她的好,是生成的,不是報酬的,更出有描眉畫眼的作假。她如同自收到了那一點,所以她站正在年夜城村的時興婦女中心,涓滴出有‘不如人家’的覺得。她說笑自正在,對問如流,使得那些年輕婦女們,也不敢輕蔑她的伶俐斑斕。她成了說話的中間,佼佼不群?!倍鲇欣险呦惹皵v扶藤蘿的行為,就出有那簇鮮素的藤蘿花;出有那簇藤蘿花的映托,也不克不及揭示姑娘那般斑斕的極致了。
孫犁那番話,說很多么地富于情里味??!若是人們都能像他如許推己及人、寬容他人,將變得越收協(xié)調和溫熱!
作為描述對象,草木蟲鳥之類,正在文學上的布景(即正在作品中呈現(xiàn)的年月與頻率)愈悠長、愈富厚、愈深摯,它所留下的情調、給人帶來的不雅感,對平易近族的脾氣與(包羅審好不雅念與情趣)的影響和修養(yǎng),就會越收深近、愈有性。所以說,草木蟲鳥之類,正在文學作品中,決非輕易之物。
第二篇:沈從文和孫犁
沈從文和孫犁的“鄉(xiāng)土審美”比較
學號:200902010100 班級:09級漢語言文學(1)班 姓名:鐘揚揚 【內容提要】 沈從文和孫犁兩位作家在中國鄉(xiāng)土小說史上都有著一定的地位,兩人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以表現(xiàn)濃郁的鄉(xiāng)土色彩見長,有著獨特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家。他們的鄉(xiāng)土小說存在著相似之處,都有著田園牧歌般的詩情,都以表現(xiàn)美和善的人性為基點,在很多方面展示出相似或相同的特征。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相似中的個體差異,因為無論是在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創(chuàng)作思想還是藝術手法上,他們二人都有著不同之處。在這些種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沈、孫兩位作家的鄉(xiāng)土小說呈現(xiàn)出了各自獨異的特色,各顯風韻。通過對沈從文和孫犁二人“鄉(xiāng)土審美”的比較研究,我們不僅可以更加了解沈從文、孫犁的鄉(xiāng)土小說,同時也可以加深對鄉(xiāng)土小說甚至是鄉(xiāng)土文學的感受和理解?!娟P鍵詞】 沈從文 孫犁 鄉(xiāng)土抒情 人性 美與善
【正文】
“五四”以來,魯迅先生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小說的鄉(xiāng)土抒情之風,促成了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鄉(xiāng)土抒情意識。他曾說過: “蹇先艾敘述過貴州,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xiāng)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薄?】從廣義上來說,鄉(xiāng)土文學就是指那些描寫鄉(xiāng)村、反映鄉(xiāng)村、描寫農民的文學作品。而所謂的“鄉(xiāng)土審美”,則是指帶入了城市、工業(yè)、商業(yè)文明的背景,在城鄉(xiāng)二元對立的格局中來表現(xiàn)描寫鄉(xiāng)村,這種描寫把鄉(xiāng)村當做自己的精神家園,也就是把鄉(xiāng)村詩意化、審美化、虛幻化甚至神話的文學表現(xiàn)?!?】其中,30年代沈從文的湘西小說無疑是當時鄉(xiāng)土文學的杰出代表,閃耀著湘西邊地原始的神秘性和特異性,散發(fā)著令人驚嘆和沉醉的神異魅力。到了四十年代,孫犁以其清新明麗的“水邊文學”在解放區(qū)文學中獨樹一幟,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這兩位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出巨大貢獻的作家,其鄉(xiāng)土小說創(chuàng)作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又展現(xiàn)出本質的區(qū)別,像兩顆璀璨的明珠,各自閃爍著獨特的光芒。
鄉(xiāng)土文學一向都表現(xiàn)出自然、沖淡、新鮮、明媚的風格。在這種大體風格中,各個鄉(xiāng)土作家的風格又各具特色,于細微處辨差別。沈從文和孫犁鄉(xiāng)土小說都是散文化和詩化的。他們的作品,都表現(xiàn)出濃郁的詩情美。只是,沈從文的作品,更像一曲古樸典雅的田園牧歌,孫犁的作品,則更像一首清新明麗的抒情詩。
首先,沈從文和孫犁都善于通過動作、語言、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女性豐富的情感。沈從文在邊城中描寫翠翠情竇初開時的情態(tài),除了正面表現(xiàn)外,還通過許多語言、動作的細微處來刻畫。如她坐在船上剝碗豆,沉思中猛然站起身時把碗豆全都傾入了河里這一細節(jié),非常傳神地表現(xiàn)了一個少女情竇初開時的可愛情態(tài)。孫犁也善于通過語言、動作表現(xiàn)女性心理。《荷花淀》中水生告訴妻子自己要到大部隊上去時,“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表面看來,似乎是被葦葉劃破了手指,實際上卻寫出了丈夫去部隊前妻子的感情波動。只是,沈從文在刻畫人物內心世界時,不僅有作者敘述、人物對話、動作,還善于表現(xiàn)意識流動,捕捉幻覺,展示夢境,使人物更加豐滿生動,觸手可及。而孫犁展示人物性格多依賴動作和對話,手法較為單一。其次,沈從文和孫犁創(chuàng)作的思想中心,都是執(zhí)著于對美和善的人性的探索與追求。沈從文的湘西小說主要是描寫湘西古***俗和原始的生命,描繪未被社會文明侵蝕污染的邊地質樸醇厚的“人生形式”,從中進行人性探索,挖掘自然的人性美。沈從文的筆下,大多是農人、士兵、妓女、水手等下層人民,正是在這些勞動者身上,他發(fā)現(xiàn)了愛與美,善與真。他的代表作《邊城》,可以說就是一幅描繪人性的風俗畫,一首謳歌人性的贊美詩。老船夫的醇厚善良,翠翠的自然純真,船總順順的仗義豪俠等,無不閃爍著人性美的光輝。小說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愛“字:自然的愛情,溫馨的親情淳樸的鄉(xiāng)情等。即使對于妓女、水手,沈從文也總是用飽含著同情與贊美的筆觸,描寫他們沉重生活中人性美的一面。在他的筆下,譜成了一曲曲優(yōu)美的人性之歌?!?】孫犁的“白洋淀”小說,通過戰(zhàn)火硝煙、軍民關系,也著重發(fā)掘新時代氛圍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塑造了一系列堅強而美麗的精魂?!逗苫ǖ怼分械乃驄D,《山地回憶》中妞兒一家等,都充分體現(xiàn)了孫犁對美和善的的鐘愛。在這些人物形象上的身上,他更多的表現(xiàn)的是人民群眾愛民族、愛國家、愛同志的高尚思想和優(yōu)美情操。
沈從文和孫犁在抒寫人物、探索人性美時,最擅長刻畫的,是一些生長于山野湖畔的青年女子。沈從文《邊城》里的翠翠,《長河》里的夭夭,短篇里的三
三、蕭蕭等,都是一些剛剛告別童年,步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天真純樸、美麗慧潔。孫犁筆下最精彩的人物,也是一些真誠勇敢、淳樸善良、勤勞聰慧的少女少婦,包括《荷花淀》的水生嫂,《蘆花蕩》的大菱、二菱,《山地回憶》的妞兒,《鐵木前傳》的九兒等。美總是與女性相關相聯(lián)的。在這兩位作家筆下,更賦予了在自然中長大的女孩自然美好的天性,更好地體現(xiàn)了盡善盡美的人性美。
然而,現(xiàn)實并不只是美好的。沈從文和孫犁都在軍隊中生活過,經歷過殘酷的戰(zhàn)爭,都親眼目睹過許多殘忍的、丑陋的事情。即使是農村,也已逐漸被城市文明所侵蝕,為戰(zhàn)爭所破壞,失去了許多正直樸素的東西,更多的是貧窮與丑陋。沈從文曾說過:“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20年實際社會培養(yǎng)成功的一種唯實唯利庸俗人生觀?!薄?】沈從文對現(xiàn)實社會中人性的墮落和淪喪十分不滿,非常懷念過去那種質樸的,有著氏族社會純樸遺風的鄉(xiāng)村生活,因此他試圖展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5】作為“人性”的療法,于是才有了如夢如幻的湘西世界。孫犁的小說是詩意寫實。但是,他的實也大多只包含美和善的東西。他曾說過:“看到真美善的極致,我寫了一些作品??吹叫皭旱臉O致,我不愿意寫。這些東西,我體驗很深,可以說鏤心刻骨??墒俏也辉敢馊戇@些東西。我也不愿意回憶它?!薄?】這些話充分體現(xiàn)了孫犁對現(xiàn)實丑惡的摒棄和對美的向往與追求,這與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審美觀點驚人的一致。正因為這種美學理想,加上他個人的氣質性情,在他筆下,才出現(xiàn)了那么多美的東西和善德東西。
沈從文和孫犁的鄉(xiāng)土小說都是以表現(xiàn)人性,追求真善美為基點的,但他們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手法又有著差異。概括的說,沈從文是一個浪漫的人性歌者,孫犁則是一個浪漫的革命詩人。沈從文在對人性的追求中無處不隱藏著隱憂與思索,深入到了人性的深層次中,具有超時代意義。而孫犁則是純粹的謳歌與贊美,比較直率、淺顯,更富有時代風貌。沈從文用古樸雅潔的語言托起了一個個自然純樸的靈魂,展示了一個遙遠、奇特而略帶神秘色彩的自然人性的天地。他的作品,更適合于知識階層的讀者欣賞。而孫犁則以平易、凝煉、清麗明快、通俗易懂的語言譜寫了一首首戰(zhàn)爭風云中農民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贊歌,描繪了一幅幅白洋淀明麗美好的水彩畫。他的作品,更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閱讀趣味,更具有大眾化的傾向。所以,沈從文和孫犁的鄉(xiāng)土小說,雖然風姿各異,但它們都為人民所需用,所喜愛,是中國文學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 魯迅 【2】《中國鄉(xiāng)土小說史》丁帆 【3】《從邊城走向世界》 凌宇 【4】《長河·題記》沈從文
【5】《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第二卷)》 楊義 【6】《試論孫犁的美學理想和短篇小說》 金梅
第三篇:孫犁簡介
孫犁簡介
一、生平
孫犁(191—2002),原名孫樹勉,河北安平人。孫犁幼時家境貧寒.據(jù)說外祖母拆了個破雞籠才有柴火給產后的母親熬的飯。但他從小就接觸并喜愛文學藝術,上小學時就??春颖卑鹱雍透鞣N地方戲,村里德勝大伯說的評書、村人劉四喜的藏書《金玉緣》、山西來的說書人的鼓詞和充滿著歡樂與痛苦的童年?;?,都給孫犁深深的影響,這對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和作品風格的形成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安國縣上高小時,孫犁就開始閱讀文學研究會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小說。14歲那年,他來到保定西關育德中學讀書,更愛上了新文學,尤其是魯迅的文章。他也喜歡讀茅盾、巴金、葉圣陶的作品和外國作家梅里美、普希金、契訶夫、高爾基的小說,這些作品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精練、含蓄、明快的藝術風格,都深刻影響了孫犁。而十月革命以后的蘇聯(lián)文學作品,更使孫犁受到了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熏陶。因此,本想報考郵政學校的孫犁,選定了以“反映現(xiàn)實生活并推動現(xiàn)實牛活前進”的文學作為自己的事業(yè)。此間,他還讀了很多哲學、倫理、文化、社會學和生物學方面的書。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知識基礎。
高中畢業(yè)后,他曾在河北省白洋淀邊同口鎮(zhèn)當了一年小學教員,“清晨黃昏,我有機會熟悉這一帶的風上和人民的勞動、生活”。他作品中白洋淀兒女的形象及荷淀、葦塘的風光就是作家在此基礎上的體驗。
1937年,孫犁在冀中投身抗日洪流,從事革命文化工作。那“隨手可以拾到的碎小石塊,隨便向那里一碰,都可以迸射出火花來”的時代,給了他深厚的生活體驗,加上他獨到的分析觀察和從古今中外大帥的作品中學到的精湛的藝術技巧,形成了他忠于生活真實、追求和歌頌美、為人生也就是為人民的藝術觀,并逐步發(fā)展完善為至今仍有許多人在學習的獨具特色的文學流派。
1949年1月15日,孫犁隨軍進人天津,在《天津日報》社工作。他發(fā)現(xiàn)并培育了一批很有才華的工人作者。1956年后的十年間,孫犁一直在病中,加上文革十年,前后約二十年一直擱筆。從1977年7月開始,又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老作家煥發(fā)青春”,寫出了許多優(yōu)美的作品。
12歲在安國縣城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一直相信藝術為人生的主張。孫犁14歲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學習期間,開始閱讀社會科學、文藝理論著作和一些蘇聯(lián)文學作品,擴大了他的視野,并為后來的創(chuàng)作和評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高中畢業(yè)后無力升學,流浪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在大學旁聽,曾用“蕓夫”的筆名在《大公報》上發(fā)表文章。還先后在市政機關和小學當過職員。
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在這里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編印出版革命詩抄《海燕之歌》,在《紅星》雜志和《冀中導報》副刊上發(fā)表過《現(xiàn)實主義文學論》《魯迅論》等論文。
1938年秋,在冀中區(qū)辦的抗戰(zhàn)學院任教,1939年春調阜平,在晉察冀通訊社工作。此后,在晉察冀文聯(lián)、《晉察冀日報》、華北聯(lián)大做過編輯和教員,同時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1941年回冀中區(qū)參加編輯群眾性的大型報告文學集《冀中一日》,并寫成《區(qū)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后改名《寫作入門》《文藝學習》,多次重?。?。
1944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在延安,他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回冀中農村從事寫作,直至解放。這一時期,他參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寫有《鐘》《碑》《囑咐》等短篇小說和一些散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孫犁在《天津日報》工作,同時繼續(xù)文學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風云初記》寫于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兩個村莊為背景,圍繞著高、吳、田、蔣四姓五家在抗戰(zhàn)初期的生活史,細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展現(xiàn)了七七事變后,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織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jù)地的壯麗畫卷。作者用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描摹抗日根據(jù)地的風云變幻,雖語多風趣而不落輕佻。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寫成于1956年。小說通過鐵(匠)、木(匠)兩家十幾年間友誼的建立和破裂的過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農村的生活風貌和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給予農村社會的深刻影響。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滿兒這個處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讀者中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長期擱筆,但他以《天津日報》副刊《文藝周刊》為陣地,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了不少青年作家。這個時期,他還寫有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
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chuàng)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1958),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qū)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zhàn)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二、評價
孫犁一生筆耕不輟,是中國解放區(qū)文藝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眾多經典性的作品,描繪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一幅幅壯麗、清新的文學畫圖。全國解放后,孫犁文學創(chuàng)作繼續(xù)取得長足的進展,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極負盛名的小說,散文大家,被認為是著名文學流派“荷花淀派”的創(chuàng)立者。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孫犁文學創(chuàng)作迎來了第二個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文體的創(chuàng)新,藝術風格的鮮明和爐火純青,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他的作品有: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結合。
作為孫犁文學業(yè)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孫犁同志長期從事黨報文藝副刊編輯工作,為解放區(qū)文學和天津文學的繁榮,為天津業(yè)余作者特別是工人作者的成長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他開創(chuàng)了天津日報文藝副刊熱心扶植青年作者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幾十年來為天津和全國文壇培養(yǎng)了一批批知名作家和業(yè)余創(chuàng)作骨干。他是我國報刊史上一代編輯典范。孫犁同志是我國革命文學的一面旗幟,是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一位大師。他始終不渝地遵循黨的文藝方針,身體力行發(fā)揚并豐富了我國革命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對中國革命文學的卓越貢獻,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贏得了廣大作家和讀者的敬愛。
三、作品簡介
1.《吳召兒》這篇小說中,對吳召兒這個形象的觀察就只是抓住了特別打動人的幾個瞬間:反掃蕩開始,村長派吳召兒給“我”當向導,在兵荒馬亂中她居然從容不迫地換上一件紅棉襖,在爬山途中盡管山“黑得怕人,高得怕人,危險得怕人”吳召兒卻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頭上望著我們笑,像是在這亂石山上突然開出一朵紅花,浮起一片彩云來”,當一大批敵人包圍了大山,吳召兒毫不猶豫地迎上去,把棉襖翻過來她就象一只逃散的黑頭的小白山羊登在亂石尖上跳躍著前進,那翻在里面的紅棉襖還在不斷被風吹著象從她身上撒出一朵朵火花,落在她身上,——盡管只是幾個瞬間,描寫對象外在、內在的美,與作者主觀感情上對美的贊賞,完全融為一體了。作者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強調它,突出它,更多的提出它,用重筆描寫它使它鮮明起來,凸現(xiàn)起來,發(fā)射亮光,照人眼目?!弊屪x者通過這樣一個鮮亮的環(huán)節(jié),抓住整條鏈接,看到全部的生活,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其他部分,非主要特點不鮮明的部分,則堅決的舍棄,已達到單純與完整的統(tǒng)一,同時在客觀形象中傾注了作家的主觀情感,在某種程度上,作家寫人也是在寫自己,達到主客體的完美融合。
孫犁從1930年開始發(fā)表小說、散文作品,到1949年創(chuàng)作了三十多篇小說,結集出版過《荷花淀》(1947,小說散文合集)、《蘆花蕩》(1949)、《囑咐》(1949)和《采蒲臺》(1950)等,還寫過輔導文學青年的小冊子《文藝學習》。解放后寫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村歌》和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1981年孫《犁文集》出版,后又陸續(xù)發(fā)表了許多散文、雜文、小說、文藝隨筆等,結集的有《晚華集》、《秀露集》、《無為集》、《遠道集》、《如云集》、《曲終集》、《陋巷集》、《尺澤集》、《澹定集》、《老荒集》及《耕堂雜錄》、《蕓齋小說》等。孫犁一生的創(chuàng)作不算很多,但他在中國新文學史上卻有重要的影響。
其早年的主要作品,首先是關于抗日戰(zhàn)爭的?!捌浯问欠从辰夥艖?zhàn)爭和土地改革的作品,還有根據(jù)地生產運動的作品”。對這些作品,作者認為:“我最喜歡我寫的抗日小說,因為它們是時代、個人的完美真實的結合,我的這一組作品,是對時代和故鄉(xiāng)人民的贊歌。我喜歡寫歡樂的東西。我以為女人比男人更樂觀,而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是與她們有關,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寫到她們?!?/p>
寫于1950至1953年間的《風云初記》,展現(xiàn)的就是偉大抗日戰(zhàn)爭初期的風云變幻。作者描寫了冀中根據(jù)地一個叫王龍?zhí)玫男〈迩f。十年前.這個村莊第一次打出紅旗。后來暴動失敗,但紅旗不倒,十年前參加過農民暴動的英雄人物高四海和他的兒子高慶山,如今又帶領著勞動群眾投身于火熱的抗日戰(zhàn)爭,人民革命蓬勃地發(fā)展起來。通過對各階級各階層的人對待抗日的不同態(tài)度的描寫,作者成功地塑造了高四海、高慶山、春兒、芒種、李佩鐘等正面人物和俗兒、高疤這樣的反動、落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春兒等農村青年婦女的形象的塑造.更使這部小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小說與散文的合集《白洋淀紀事》,收入1939到1953年間的58篇作品,其中有32篇“抗日小說”,而以女人為主人公的就有21篇,占三分之二,且大多數(shù)都篇幅短小,沒有緊張的戲劇性沖突和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以生活見長,頗有詩意?!冻鲎咭院蟆防锏耐跽裰?,出走前被封建婚姻羈絆在一個頑固落后的家庭里,出走后則在短時間內變成了另一個人,洗去了愁悶,面頰紅潤,舉止大方,充分展示出了解放區(qū)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價值觀念的巨變?!秴钦賰骸分械膮钦賰?,熱情爽朗,堅定樂觀,時代氣息強烈?!渡降鼗貞洝吠ㄟ^“我”與妞兒在河邊拌嘴以及后來她為我做襪子的描寫,讓我們備感軍民魚水之情的溫暖和真切?!栋籽蟮砑o事》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也讓人稱贊不已。作者往往幾筆,就做到了“象、意”并茂,情景交融。如《采蒲臺》中,作者這樣寫解凍的白洋淀:“風越刮越大,整整刮了一夜。第二天.我從窗口一看,淀里的凌一些也不見,全蕩開了,一片汪洋大水,打的岸邊劈劈啪啪的響。”讓人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立體地感受到了白洋淀的風光。
而寫于1949年初的中篇小說《村歌》,反映了冀中平原土改后農民翻身獲得土地的喜悅并自發(fā)組織互助組的情形。寫于1956年的《鐵木前傳》,說的是鐵匠傅老剛和木匠黎老東以及他們的下一代九兒和六兒兩代人友誼變化的事。遠在抗戰(zhàn)前,傅老剛和黎老東就結成“親家”——親密無間.相互照顧的兩家??谷臻_始的那年,傅老剛把女兒九兒帶了過來,并生活在黎老東的村里。兩家人相依為命,而九兒和黎老東家的六兒也在這相依為命中“青梅竹馬”,發(fā)展起了友情。到抗戰(zhàn)結束傅老剛回老家看望臨別時,二人已成了真親家。黎老東在根據(jù)地,上改中分到好地,領到二兒子的撫恤糧,又收到在大津做生意的大兒子的現(xiàn)款,生活富裕起來了。他新買了宅子,還忙著發(fā)家致富,盼“親家”早日回來與他合作打好大車,然后去賺錢。這時,越發(fā)貧困的傅老剛帶著女兒再次來到村里,_二位老友相聚.可黎老東對老友感情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最后一次鐵木合作中,二人似乎成了“東家和雇工”的關系,于是傅老剛“他叫出女兒來,提起水桶,潑滅了爐灶”,二人多年的友誼宣告破裂。六兒也因他父親的影響,無心上進。沉迷于賺錢、玩樂,整天和小滿兒呆在一起,九兒則積極上進,六兒和九兒也因志向不同,友情(甚至是剛剛發(fā)展了一點的愛情)完結了。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農業(yè)合作化初,作者沒有像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那樣,通過梁三老漢和梁生寶的父子關系來揭示這種兩條道路的斗爭對十人們思想的影響,而是從經濟狀況變化之后鐵木二人的友誼悲劇這樣一個側面來寫,這是因為作者覺得“進城以后,人和人的關系,因為地位,或因為別的,發(fā)生了在艱難環(huán)境中意想不到的變化。我很為這種變化所苦惱”。作者側重寫人情變化,寫人生,寫內心感受,即從人情與道德角度切入生活,別具一格。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小說中的一個性格復雜的獨特人物——小滿兒。她美麗、熱、大膽、伶俐,卻又狡黠、尖刻,乃至有點放蕩;她聰明能于卻又常常逃避開會、學習,野性難馴;她被人稱為“落后的女人”,但內心非常自尊,充滿著對幸福的渴求,生命力充盈。這是在那個年代徘徊在人生交叉路口的“圓形人物”。這樣豐滿復雜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技巧與風格。
茅盾先生曾稱贊過孫犁的風格:“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好處在于多風趣而不落人輕怫?!?/p>
孫犁晚年的(齋小說)風格大變,古樸凝重,篇幅極短,且后附“蕓齋主人”的議論,蘊含了作者一生的思索和睿智。這位精神田園的執(zhí)著守望者,在晚年形成了自己崇尚自然之道的美學思想。
下面就來專門談談孫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它寫于延安,發(fā)表于1945年5月15日《解放日報》副刊。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區(qū)的一個農村里,有七個青年要去參軍,在縣里報了名。他們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廠一個叫水生的游擊組長回去跟他們的家里人說明白。水生連夜趕回家,到別人家里做了些說服工作,又與妻子話別,第二天便匆匆走了。過了兩天,這些青年婦女想去看看參了軍的丈夫,給他們捎點衣裳。她們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劃到對面的馬莊去??刹筷爠偤迷谇耙煌黹_走了。于是她們回家,路上碰到了一只日本鬼子的大船。她們拼命地逃,鬼子在后面窮追不舍。在她們把小船劃進荷花淀里的同時,埋伏在淀里的一支部隊給了鬼子迎頭痛擊,打沉敵船,全殲鬼子。她們這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伏擊鬼子,在危急關頭救了她們性命的,正是她們想見的新參軍的丈夫。戰(zhàn)士們完成了任務,又見到了愛人,高高興興地帶著戰(zhàn)利品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年秋天,這群婦女也學會了射擊,在冬天配合子弟兵作戰(zhàn)。
作品肯定了人民戰(zhàn)爭,熱情歌頌了根據(jù)地人民英勇、樂觀和自覺的精神。但藝術表現(xiàn)上卻別開生面、情趣盎然,可以說達到了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標志著孫犁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成熟,體現(xiàn)了孫犁小說的鮮明特色。
四、特色
第一,善于運用日常生活畫面來展示時代風貌。作者在五千多字的篇幅中,用來寫伏擊戰(zhàn)的只有十分之一的文字,重要筆墨都用來寫夫妻話別、探親遇敵、見到丈夫等場面,但這些平凡的場面卻別有深意。如夫妻話別,寫的是水生他們報名參軍抗日,可作者沒將筆墨放到水生他們如何報名的場面上,而是通過水生嫂識大體、顧大局,勇挑家庭重擔,支持丈夫參軍的舉動,寫出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根據(jù)地人民尤其是年輕婦女的崇高品德和革命覺悟。丈夫走了幾天后,水生嫂和女伴們想念丈夫,借日去看他們,足見愛之深。而愛得那么深切又能毫無怨言地送自己的丈夫參軍,更見民族大義。親眼見到丈夫的伏擊戰(zhàn)后,她們說“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zhàn)”。這樣的“兒女情”,正是對新時代英雄兒女的一曲贊歌?!逗苫ǖ怼返睦m(xù)篇《囑咐》(1946),寫的是離家八年的水生回家,只呆了一晚又匆匆與妻子離別的故事。水生嫂的臨別囑托看似夫妻告別的日常畫面,寫出的卻是廣大人民的囑托、歷史的囑托,反映了解放區(qū)人民對解放戰(zhàn)爭的全力支持和殷切希望。孫犁的小說致力于挖掘日常生活畫面中解放區(qū)勞動人民尤其是婦女的新風貌和高貴品質,“至于那些年輕婦女,我已經屢次聲言,她們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所表現(xiàn)的識大體,樂觀主義以及獻身精神,使我衷心敬佩到五體投地的程度”。時代精神最閃亮之處被孫犁捕捉到了,顯示出他小說的敏銳和深刻。
第二,善于運用白描手法,將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這、點是和孫犁的藝術追求分不開的。孫犁不止一次地說過,他很喜歡普希金、梅里美、果戈理、契訶夫、高爾基的作品,“我喜歡他們作品里那股浪漫氣息、,詩一樣的調子,和對美的追求”(《勤學苦練》),要“表現(xiàn)真善美的極致”?!逗苫ǖ怼芬婚_篇,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飽含著詩情畫意的風景畫,同時也是風俗畫。“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女主人公在這美麗的畫中,愈見其心靈手巧、勤勞能干。勞動生活也不似往常那般枯燥,而以一種詩意般的描寫將勞動的愉快表現(xiàn)得含蓄、優(yōu)美,作者對于鄉(xiāng)下、對于人民的贊美和想念也全在這畫里。這是一幅白描的畫,但畫中分明有詩,一首不露痕跡的“抒情詩”,顯得那么浪漫。又如后面的文字:“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L生長去了?!泵鑼懹趦衾?,照實寫出卻處處彌漫著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展示出一幅解放區(qū)安閑寧靜的美好生活畫面,更激發(fā)人們對破壞這種生活的鬼子的痛恨。
第三,善于運用對話和細節(jié)描寫人物。如寫水生嫂和四個年輕婦女想念丈夫卻又找借口的那一段:“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雖每人只一句,卻活畫出了處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的一群活潑可愛的青年婦女形象。她們在見到丈夫后回來的路L的那些議論也是如此。孫犁不但善于通過外在的言談舉止塑造人物,而目,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典型細節(jié)。例如,當水生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時,“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葦眉子劃破了手”,內心瞬間劇烈的心理活動,借助手指的震動傳達出來。聽了丈夫的解釋后,她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低著頭說出這句話,與仰著頭、歪著頭、笑著說、撇著嘴說是不同的。它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時的妻子對丈夫那種愛中有怨,怨中有愛的復雜感情和矛盾心理。這主要得益于作者對家鄉(xiāng)人民話語、動作的熟悉,是作者生活、思想和藝術修養(yǎng)深厚的一種表現(xiàn)。
第四,語言簡潔、優(yōu)美,富于詩情畫意。大家常喜歡用“詩的語言”來概括孫犁的作品的語言。孫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詩意,并善于運用飽含詩情的筆觸來表現(xiàn)它。不論是對話,還是敘述、描寫,用的哪怕是最通俗的口語,都能像詩句一樣優(yōu)雅。如幾個女人沒見到丈夫往回走時,有句這樣的話:“可慌(高興的意思)哩,比什么都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么慌過!”一個“慌”字生動地表現(xiàn)了青年婦女那種既興高采烈又急不可待的心情,看到了青年們火熱的心。而那位女人說到“娶新”時,心里一羞,臉上一紅,靈機一動,舌頭一卷,忙把吐到嘴邊的“媳婦”兩字咽下去了,詩境一般地顯現(xiàn)了人物心靈深處的一閃念。
孫犁的小說有其獨特的貢獻。在40年代的解放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中,盡管題材風格上有差別,但主題與旋律卻基本相同,即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揚,形成了一種“政治、功利”的敘述模式。而孫犁小說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這一流行格局,并為現(xiàn)代文學民族化、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與趙樹理側重探索農民在革命斗爭中如何成長的“變”的過程不同,孫犁以充滿詩意的筆致側重于歌頌“變”之后的人民群眾的“新”與“美”,不按流行格局去表現(xiàn),而是將藝術的聚焦點對準他們內在的心靈世界,為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習慣于大風沙的“延安讀者”帶來了“帶有荷花香味”的風。在孫犁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房樹民、苑紀久等一批作家,形成了“荷花淀派”,可謂影響深遠。
第四篇:孫犁簡介
孫犁簡介
孫犁(1913~2002年7月11日),現(xiàn)、當代小說家、散文家。筆名:林冬蘋、孫蕓夫。原名孫樹勛,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縣。1936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zhèn)小說教師,1938年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斗爭,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河北抗戰(zhàn)學院教官,晉察通訊社、晉察冀邊區(qū)文聯(lián)、晉察冀日報社及華北聯(lián)合大學編輯、教師,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師,《平原雜志》編輯,1949年后,在天津日報社工作,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顧問,長期主持天津日報文藝副刊編輯工作,創(chuàng)辦并主持了天津日報《文藝周刊》。并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顧問,中國文聯(lián)名譽委員、委員,天津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lián)名譽主席等職。
孫犁1927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45年在延安《解放日報》發(fā)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說《荷花淀》,該小說后收入中學課本,在一代又一代讀者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75年,著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村歌》,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論》,詩集《白洋淀之曲》,散文集《津門小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遠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如云集》、《曲終集》等,《蕓齋小說》、《蕓齋書簡》(上、下冊)、《耕堂讀書記》,《孫犁文集》(8冊),短篇小說《荷花淀》、《山地回憶》,文藝理論《文藝學習》,兒童文學《少年魯迅讀本》等。他的《白洋淀紀事》是在延安寫的,其中許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兒女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逗苫ǖ怼肥撬拇碜髌分?。這個結集顯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 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與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的完美統(tǒng)一。這一獨特風格對當代文學發(fā)生極大的影響,造成一個數(shù)量相當可觀的河北作家群,被當代文壇譽為“白洋淀派”,與“山藥蛋派”(趙樹理風格)齊名。由于他這一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小說又被稱為“詩體小說”。
孫犁是中國解放區(qū)文藝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眾多經典性的作品,描繪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一幅幅壯麗、清新的文學畫圖。全國解放后,孫犁文學創(chuàng)作繼續(xù)取得長足的進展,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極負盛名的作家,被認為是著名文學流派“荷花淀派”的創(chuàng)立者。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孫犁“衰年變法”,文
學創(chuàng)作迎來了第二個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體的創(chuàng)新,藝術風格的鮮明和爐火純青,在國內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為孫犁文學業(yè)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孫犁同志長期從事黨報文藝副刊編輯工作,為解放區(qū)文學和天津文學的繁榮,為天津業(yè)余作者特別是工人作者的成長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他開創(chuàng)了天津日報文藝副刊熱心扶植青年作者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幾十年來為天津和全國文壇培養(yǎng)了一批批知名作家和業(yè)余創(chuàng)作骨干。他是我國報刊史上一代編輯典范。
孫犁同志是我國革命文學的一面旗幟,是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一位大師。他始終不渝地遵循黨的文藝方針,身體力行發(fā)揚并豐富了我國革命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對中國革命文學的卓越貢獻,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贏得了廣大作家和讀者的敬愛。
第五篇:孫犁《囑咐》教案
第十七講 孫犁《囑咐》
教學時數(shù):2學時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孫犁生平及創(chuàng)作特點;(2)掌握和解讀作品。
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小說解讀孫犁小說的藝術特點。
教學方式:(課堂講授,輔之以多媒體展示、討論)教學內容:
一、作者生平
孫犁(1913年4月出生~2002年7月病逝)原名孫樹勛。河北省安平縣人,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作家,解放區(qū)文藝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被譽為“荷花淀派”創(chuàng)始人。12歲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一直相信為人生而藝術的主張。中學學習期間,開始閱讀社會科學、文藝理論著作和一些蘇聯(lián)文學作品,擴大了他的視野,并為后來的創(chuàng)作和評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高中畢業(yè)后流浪北平,曾用筆名“蕓夫”在《大公報》上發(fā)表文章。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小學教書,在這里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fā)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蘆花蕩》等短篇小說。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qū)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厝嗣袢罕姷纳詈蛻?zhàn)斗情景。他以其眾多經典性的作品,描繪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一幅幅壯麗、清新的文學的圖畫。此間創(chuàng)作的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chuàng)作風代表作品,其中《荷花淀》、《蘆花蕩》、《囑咐》等短篇成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因此孫犁的小說也有詩體小說之稱。
孫犁是文學史上的清才,清辭麗句,為一時小說家之選。重要小說集有《荷花淀》(1947年)、《蘆花蕩》(1949年)、《囑咐》(1949年)等,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 長篇小說《風云初記》同時以著有敘事詩集,通訊報告集,散文集,作品集,論文集等。
二、孫犁小說特點
1、孫犁充分寫出了解放區(qū)勞動婦女的成長,寫出了她們內心的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歷來有描寫勞動婦女的傳統(tǒng),但多是描寫她們所受的苦難,如魯迅的《祝?!?;也有著重描寫勞動婦女身上的閃光品質的,如艾蕪作品中的某些篇章,沈從文的《邊城》等,但他們或是反映時代大潮沖擊圈外的人物,從隱藏的下層社會煙塵里發(fā)掘出受傷的靈魂美,或是從人性的角度歌頌下層人民原始的靈魂美。孫犁所表現(xiàn)的則是解放了的新時代勞動婦女的靈魂美。孫犁筆下的農村婦女不再有艾蕪人物的病態(tài),而表現(xiàn)出健康的色彩,人物的美好秉性產生于現(xiàn)實的新的階級關系與生產關系的土壤中。孫犁可以說發(fā)展了現(xiàn)代文學表現(xiàn)勞動婦女靈魂美的傳統(tǒng)。
2、孫犁集中表現(xiàn)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婦女識大體、樂觀主義的精神和獻身精神的“美的極致”,不愿意讓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進入自己的作品。
孫犁先說的獨特主題:表現(xiàn)農民。尤其是他們中的勞動婦女在偉大民族戰(zhàn)爭中的覺醒,挖掘農民內在的靈魂美、人情美,以此歌頌美的新時代、新農村的誕生,歌頌創(chuàng)造著美的革命,表現(xiàn)自己對美的追求。
三、小說的藝術手法:(1)抓住人物的主要方面。
孫犁捕捉生活的獨特方式和典型塑造方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緊緊抓住與自己心靈相契合的一瞬間,印象式地抓住形象打動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寫。如《吳召兒》中對吳召兒的描寫。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突出的部分,“強調它、突出它,更多地提到它,用重筆調寫它,使它鮮明起來,凸現(xiàn)出來,發(fā)射光亮,照人眼目”,而堅決舍棄非主要,特點不鮮明的部分。
(2)作品的抒情性。同時在客觀形象中傾注了自己的主觀情感。作家寫人物,也就是在寫自己,達到了主客體的完美融合。
(3)散文性。孫犁的小說不以情節(jié)取勝,作品中情節(jié)往往不完整,而是用一連串的生活畫面,或用一種思想,一組細節(jié)串通起來。
(4)清新、明凈的語言風格。
總結:孫犁的小說的傳統(tǒng)性和民間性比較內在,表現(xiàn)出一種中和之美的原則。孫犁的小說以其美的特質和獨特藝術風格在解放區(qū)小說中占據(jù)了一個特殊位置。以他為首,后來形成了荷花淀派。
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授法、討論法。思考與練習題:
1、如何看待孫犁小說的取材。
2、簡要分析荷花淀派的主要特點及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