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機構(gòu)的運動分析習(xí)題和答案
平面機構(gòu)的運動分析
1.圖 示平面 六 桿 機 構(gòu) 的 速 度 多 邊 形 中 矢 量 ed代 表
,桿4 角 速 度
??4的 方 向 為
時 針 方 向。
2.當(dāng) 兩 個 構(gòu) 件 組 成 移 動 副 時,其 瞬 心 位 于
處。當(dāng) 兩 構(gòu) 件 組 成 純 滾 動 的 高 副 時,其 瞬 心 就 在。當(dāng) 求 機 構(gòu) 的 不 互 相 直 接 聯(lián) 接 各 構(gòu) 件 間 的 瞬 心 時,可 應(yīng) 用
來 求。
3.3 個 彼 此 作平面平行 運 動 的 構(gòu) 件 間 共 有
個 速 度 瞬 心,這 幾 個
瞬 心 必 定 位 于
上。含 有6 個 構(gòu) 件 的平面 機 構(gòu),其 速 度 瞬 心 共 有
個,其 中 有
個 是 絕 對 瞬 心,有
個 是 相 對 瞬 心。
4.相 對 瞬 心 與 絕 對 瞬 心 的 相 同 點 是
,不 同 點 是。
5.速 度 比 例 尺 的 定 義 是
,在 比 例 尺 單 位 相 同 的 條 件 下,它 的 絕 對 值 愈 大,繪 制 出 的 速 度 多 邊 形 圖 形 愈 小。
? 6.圖 示 為 六 桿 機 構(gòu) 的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 及 速 度 多 邊 形,圖 中 矢 量 cb 代
表
,桿3 角 速 度?3 的 方 向 為
時 針 方 向。
7.機 構(gòu) 瞬 心 的 數(shù) 目N 與 機 構(gòu) 的 構(gòu) 件 數(shù) k 的 關(guān) 系 是。
8.在 機 構(gòu) 運 動 分 析 圖 解 法 中,影 像 原 理 只 適 用 于
。9.當(dāng) 兩 構(gòu) 件 組 成 轉(zhuǎn) 動 副 時,其 速 度 瞬 心 在處; 組 成 移 動 副 時,其 速 度 瞬 心 在 處; 組 成 兼 有 相 對 滾 動 和 滑 動 的平面 高 副 時,其 速 度 瞬 心 在 上。
10..速 度 瞬 心 是 兩 剛 體 上
為 零 的 重 合 點。
11.鉸 鏈 四 桿 機 構(gòu) 共 有
個 速 度 瞬 心,其 中
個 是 絕 對 瞬 心,個 是 相 對 瞬 心。
12.速 度 影 像 的 相 似 原 理 只 能 應(yīng) 用 于
的 各 點,而 不 能 應(yīng) 用 于 機 構(gòu) 的的 各 點。
13.作 相 對 運 動 的3 個 構(gòu) 件 的3 個 瞬 心 必
。14.當(dāng) 兩 構(gòu) 件 組 成 轉(zhuǎn) 動 副 時,其 瞬 心 就 是。
15.在 擺 動 導(dǎo) 桿 機 構(gòu) 中,當(dāng) 導(dǎo) 桿 和 滑 塊 的 相 對 運 動 為
動,牽 連 運 動 為
動 時,兩 構(gòu) 件 的 重 合 點 之 間 將 有 哥 氏 加 速 度。哥 氏 加 速 度 的 大 小 為
; 方 向 與
的 方 向 一 致。
16.相 對 運 動 瞬 心 是 相 對 運 動 兩 構(gòu) 件 上
為 零 的 重 合 點。
17.車 輪 在 地 面 上 純 滾 動 并 以 常 速 v 前 進,則 輪緣 上
K點 的 絕 對 加
速 度
aK?aK?vK/lKP。----------()19.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1 及 機 構(gòu) 尺 寸,為 求 解C2 點 的 加 速 度,只 要
列 出 一 個 矢 量 方 程
-aC2?aB2?aC2B2?aC2B2就 可 以 用 圖 解 法 將
aC2求 出。
rrrnrt-----()
20.在 討 論 桿2 和 桿3 上 的 瞬 時 重 合 點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關(guān) 系 時,可 以 選 擇 任 意 點 作 為 瞬 時 重 合 點。-------------()
21.給 定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位 置 圖 和 速 度 多 邊 形,則 圖 示 的aB2B3 的 方 向 是
k對 的。------------
-()
23.平面 連 桿 機 構(gòu) 的 活 動 件 數(shù) 為n,則 可 構(gòu) 成 的 機 構(gòu) 瞬 心 數(shù) 是
n(n?1)2。-()24.在 同 一 構(gòu) 件 上,任 意 兩 點 的 絕 對 加 速 度 間 的 關(guān) 系 式 中 不 包 含 哥 氏 加 速 度。-()25.當(dāng) 牽 連 運 動 為 轉(zhuǎn) 動,相 對 運 動 是 移 動 時,一 定 會 產(chǎn) 生 哥 氏 加 速 度。--()26.在平面 機 構(gòu) 中,不 與 機 架 直 接 相 連 的 構(gòu) 件 上 任 一 點 的 絕 對 速 度 均 不 為 零。-()28.給 定 導(dǎo) 桿 機 構(gòu) 在 圖 示 位 置 的 速 度 多 邊 形。該 瞬 時 aB2B3和
rkvB2B3的 正
rk確 組 合 應(yīng) 是 圖
。kB2B3kB2B3B2B3B2B3B2B3B2B3kB2B3kB2B3
29.給 定 圖 示 六 桿 機 構(gòu) 的 加 速 度 多 邊 形,可 得 出(A)矢 量cd 代 表 ?''(B)矢 量cd 代 表aCD,(C)矢 量 ?''aCD,?5是 順 時 針 方 向;
(D)矢 量cd 代 表aDC,?''cd?''?5是 逆 時 針 方 向; ?5是
順 時 針 方 向; ?5是 逆 時 針 方 向。代 表aDC,r 30.利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來 求 解 圖 示 機 構(gòu) 中 滑 塊2 上D2 點 的 速 度vD2,解 題 過 程 的 恰 當(dāng) 步 驟 和 利 用 的 矢 量 方 程 可 選 擇
。rr?vB2?vB3B2,速 度 影 像?pb2d??CBD rrr(B)vB3?vB2?vB3B2,速 度 影 像?pb3d??CBD
rrr(C)vD?vB?vDB,vDB?lBD??1
rrrrr(D)vC2?vC3?vC2C3?vB2?vC2B2,速 度 影 像(A)vB3r?c2b2d2??CBD
31.作 連 續(xù) 往 復(fù) 移 動 的 構(gòu) 件,在 行 程 的 兩 端 極 限 位 置 處,其 運 動 狀 態(tài) 必 定 是。
(A)v?0,a?0;
(B)v?0,a?max;
(C)v?0,a?0 ;
(D)v?0,a?0。
32.圖 示 連 桿 機 構(gòu) 中 滑 塊2 上E 點 的 軌 跡 應(yīng) 是
。(A)直 線 ;(B)圓 弧 ;(C)橢 圓;(D)復(fù) 雜平面 曲 線。
33.構(gòu) 件2 和 構(gòu) 件3 組 成 移 動 副,則 有 關(guān) 系(A)vB2B3?vC2C,?2??3 ;
(B)vB2B3?vC2C3,?2??3
;
(C)vB2B3?vC2C3
,?2??3 ;
(D)vB2B3?vC2C3,?2??3。
34.用 速 度 影 像 法 求 桿3 上 與D2 點 重 合 的D3 點 速 度 時,可 以 使
??pb2d2;
(B)?CBD??pb2d2;
(C)?CBD??pb3d3
;
(D)?CBD??pb2d3。(A)?ABD
34.圖 示 凸 輪 機 構(gòu) 中P12 是 凸 輪1 和 從 動 件2 的 相 對 速 度 瞬 心。O為 凸 輪 廓 線 在 接 觸 點 處 的 曲 率 中 心,則 計 算 式
是 正 確 的。
(A)aB2B1n2?vB2/lan?vB2/lBO
; BP1
2;
(B)B2B1n22?vBBO
。2B1/lBP12;
(D)aB2B1?vB2B1/l2(C)aB2B1n 36.在 兩 構(gòu) 件 的 相 對 速 度 瞬 心 處,瞬 時 重 合 點 間 的 速 度 應(yīng) 有
。(A)兩 點 間 相 對 速 度 為 零,但 兩 點 絕 對 速 度 不 等 于 零;
(B)兩 點 間 相 對 速 度 不 等 于 零,但 其 中 一 點 的 絕 對 速 度 等 于 零;(C)兩 點 間 相 對 速 度 不 等 于 零 且 兩 點 的 絕 對 速 度 也 不等 于 零;(D)兩點 間 的 相 對 速 度 和 絕 對 速 度 都 等 于 零。37.在 圖 示 連 桿 機 構(gòu) 中,連 桿2 的 運 動 是。
(A)平動;(B)瞬 時平動;(C)瞬 時 繞 軸B 轉(zhuǎn) 動;(D)一 般平面 復(fù) 合 運 動。
38.將 機 構(gòu) 位 置 圖 按 實 際 桿 長 放 大 一 倍 繪 制,選 用 的 長 度 比 例 尺?l 應(yīng)
是。
(A)0.5 mm/mm
;(B)2 mm/mm ;
(C)0.2 mm/mm ;
(D)5 mm/mm。
39.兩 構(gòu) 件 作 相 對 運 動 時,其 瞬 心 是 指
。(A)絕 對 速 度 等 于 零 的 重 合 點;
(B)絕 對 速 度 和 相 對 速 度 都 等 于 零 的 重 合 點;
(C)絕 對 速 度 不 一 定 等 于 零 但 絕 對 速 度 相 等 或 相 對 速 度 等 于 零 的 重 合 點。
40.下圖是四 種 機 構(gòu) 在 某 一 瞬 時 的 位 置 圖。在 圖 示 位 置 哥 氏 加 速 度 不 為 零 的 機 構(gòu) 為。
41.利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圖 示 機 構(gòu) 中 滑 塊2 上D2 點 的 速 度vD2 的 解
3題 過 程 的 恰 當(dāng) 步 驟 和 利 用 的 矢 量 方 程 為:
(A)vB3?vB2?vB3B2
,利 用速 度 影 像 法?pb2d??CBD; rrr(B)vB3?vB2?vB3B2,?pb3d2??CBD; rrr?1(C)vD?vB?vDB,式 中vDB?lDBrrrrrr(D)vB3?vB2?vB3B2,求 出vB3 后,再 利 用vD2?vB2?vD2B2。
rrr
42.e 為 導(dǎo) 路 43.在 圖 示 曲 柄 滑 塊 機 構(gòu) 中,已 知 連 桿 長l?r?e(r 為 曲 柄 長,偏 距),滑 塊 行 程 是 否 等 于
(r?l)2?e2? 為 什 么?
44.在 機 構(gòu) 圖 示 位 置 時(AB?BC)有 無 哥 氏 加 速 度aC2C3? 為 什 么?
k
45.已 知 鉸 鏈 四 桿 機 構(gòu) 的 位 置(圖a)及 其 加 速 度 矢 量 多 邊 形(圖 b),試 根 據(jù) 圖 b 寫 出 構(gòu) 件 2 與 構(gòu) 件 3 的 角加 速 度 ?
2、?3的 表 達 式,并 在 圖 a 上 標(biāo) 出 它 們 的 方 向。
46.圖 示 機 構(gòu) 中 已 知?1?10 rad/s,?1?0,試 分 析 ?3及 ?3為 多 大。
47.圖 示 機 構(gòu) 有 無 哥 氏 加 速 度aB2B3? 為 什 么?
k
48.圖 示 為 曲 柄 導(dǎo) 桿 機 構(gòu),滑 塊2 在 導(dǎo) 桿3(CD)中 作 相 對 滑 動,AB 為 曲
柄。當(dāng) 在 圖 示 位 置 時,即 曲 柄AB(構(gòu) 件1)和 導(dǎo) 桿CD(構(gòu) 件3)重 合 時,有 無
哥 氏 加 速 度aB2B3? 為 什 么? k
49.什 么 叫 機 構(gòu) 運 動 線 圖?
50.已 知 六 桿 機 構(gòu) 各 構(gòu) 件 的 尺 寸、位 置 及 原 動 件 的 角 速 度 ?1?常 數(shù),欲
求?
5、?5。如 采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時,此 題 的 解 題 順 序 應(yīng) 如 何?
51.圖 示 為 按 比 例 尺 繪 制 的 牛 頭 刨 床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 和 速 度 矢 量多 邊 形。試 由 圖 中 的 比 例 尺 計 算 導(dǎo) 桿3 的 角 速 度 ?3和 滑 塊2 的 角 速 度?2,并 指 出
其 方 向。(提 示:S3 為 構(gòu) 件3 上 特 殊 點,據(jù) S3B?CD、S3D?vD求 得,作 題 時 不 必 去 研 究 vS3 如 何 求 得。)005 m/mm,?v?0.003(m/s)/mm。)(取
?l?0.52.試 求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速 度 瞬 心 數(shù) 目、各 瞬 心 位 置、各 構(gòu) 件 角 速 度 的 大 小
r和 方 向、桿2 上 點M 的 速 度 大 小 和 方 向。(機 構(gòu) 尺 寸 如 圖:1?10 mm,r2?20 mm,lAB?30 mm,l001 m/mm。)已 知 BC?67 mm,?BAx?45?,lBM?35 mm,?l?0.?1?30 rad/s。
53.圖 示 機 構(gòu) 中 尺 寸 已 知(?l上S 點 的 速 度 為 vS(?v?0.05 m/mm),機 構(gòu)1 沿 構(gòu) 件4 作 純 滾 動,其
?0.6(m/s)/mm)。
(1)在 圖 上 作 出 所 有 瞬 心;(2)用 瞬 心 法 求 出 K點的 速 度vK。
54.畫 出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指 定 瞬 心。
(1)全 部 瞬 心。(2)瞬 心 P24、P26。
55.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滾 輪2 與 地 面 作 純 滾 動,構(gòu) 件3 以 已 知速 度v3 向
左 移 動,試 用 瞬 心 法 求
滑 塊5 的 速 度v5 的 大 小 和 方 向,以 及 輪2 的 角 速
度?2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56.已 知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尺 寸 和 位 置。當(dāng)?1?0 時,試 用 瞬 心 法 求i35。
57.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構(gòu) 件1 以?1 沿 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用 瞬 心
法
求 構(gòu) 件2 的 角 速 度?2 和 構(gòu) 件4 的 速 度v4 的 大 小(只 需 寫 出 表 達 式)及 方 向。
58.圖 示 齒 輪? 連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 齒 輪2 和5 的 齒 數(shù) 相 等,即z2?z5,齒 輪2 以?2?100 rad/s 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用 瞬 心 法 求 構(gòu) 件3 的 角 速 度?3 的 大
001 m/mm。)小 和 方 向。(取?l?0.59.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原 動 件 1 以 勻 角 速 度?1
沿 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確 定:(1)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2)構(gòu) 件 3 的 速 度v3(需 寫 出 表 達 式)。
60.求 圖 示 五 桿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已 知 各 桿 長 度 均 相 等,?1??4且?
1與
?4回 轉(zhuǎn) 方 向 相 反。
61.求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速 度 瞬 心 的 數(shù) 目,并 在 圖 中 標(biāo) 出 其 中 的 個 瞬 心。
62.圖 示 擺 動 導(dǎo)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構(gòu) 件 1 以 等 角 速 度?1方 向 轉(zhuǎn) 動,各 構(gòu) 件 尺 寸lAB(1)構(gòu) 件 1、3 的 相 對 瞬 心;(2)構(gòu) 件 3 的 角 速 度?3;
?10 rad/s 順 時 針
?15 mm,lBC?25 mm,?1?60?。試 求:
(3)構(gòu) 件 2 的 角 速 度?2。
63.畫 出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
64.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凸 輪1 的 角 速 度?1 的 大 小 和 方 向,試 用 瞬 心
法 求 構(gòu) 件3 的 速 度 大 小 及 方 向。
65.圖 示 機 構(gòu) 的 長 度 比 例 尺?l?0.001 m/mm,構(gòu) 件1 以 等 角 速 度
?1?10 rad/s 順 時 針 方 向轉(zhuǎn) 動。試 求:
(1)在 圖 上 標(biāo) 注 出 全 部 瞬 心;(2)在 此 位 置 時 構(gòu) 件3 的 角 速 度?3
的 大 小 及 方 向。
66.已 知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尺 寸 及 原 動 件1 的 角 速 度?1。
(1)標(biāo) 出 所 有 瞬 心 位 置;
(2)用 瞬 心 法 確 定 M 點 的 速 度?M。
67.已 知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尺 寸 及 原 動 件1 的 角 速 度?1。
(1)標(biāo) 出 所 有 瞬 心 位 置;
(2)用 瞬 心 法 確 定M 點 的 速 度vM。
68.標(biāo) 出 下 列 機 構(gòu) 中 的 所 有 瞬 心。
69.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 = 45?,H?50 mm,?1?100 rad/s。定 圖 示 位 置 構(gòu) 件 3 的 瞬 時 速 度 v3 的 大 小 及 方 向。
試 用 瞬 心 法 確 70.試 在 圖 上 標(biāo) 出 機 構(gòu) 各 構(gòu) 件 間 的 瞬 心 位 置,并 用 瞬 心 法 說 明 當(dāng) 構(gòu) 件1 等 速 轉(zhuǎn) 動 時,構(gòu) 件3 與 機 架 間 夾 角? 為 多 大 時,構(gòu) 件3 的?3 與?
1相 等。
71.在圖示的 四 桿 機 構(gòu) 中,lAB?65 mm,lDC?90 mm,lAD?lBC?125 mm,?1?15?。當(dāng) 構(gòu) 件1 以 等 角 速 度?1?10 rad/s 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 時,用 瞬 心 法 求C 點 的 速 度。
72.圖 示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 取 比 例 尺 ?l用 速 度 瞬 心 法 求 桿3 的 角 速 度 ?3。
?0.001 m/mm。已 知 ?1?10 rad/s,試
73.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 已 知 凸 輪 以?的 角 速 度 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用 瞬 心 法 求 出 從 動 件3 的 速 度(用 圖 及 表 達 式 表 示)。
74.已 知 圖 示 機 構(gòu) 以 ?l?0.001 m/mm 的 比 例 繪 制,?1?10 rad/s,P24 為瞬
心,計 算 vE 的 值(必 須 寫 出 計 算 公 式 和 量 出 的 數(shù) 值)。
75.畫 出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
76.畫 出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
77.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曲 柄 AB 以 ?1
逆 時 針 方 向 回 轉(zhuǎn),通 過 齒 條2 與 齒 輪3 嚙 合,使 輪3 繞 軸 D 轉(zhuǎn) 動。試 用 瞬 心 法 確 定 機 構(gòu) 在 圖 示 位 置 時 輪3 的 角 速 度?
3的 大 小 和 方 向。(在 圖 中 標(biāo) 出 瞬 心,并 用 表 達 式 表 示?3。)
78.試 求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
79.試 求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并 說 明 哪 些 是 絕 對 瞬 心。
80.在 圖 示 四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 lAB?lBC?20 mm,lCD?40 mm,?? =?? = 90?,?1?100 rad/s。試 用 速 度 瞬 心 法 求 C 點 速 度 vC
大 小 和 方 向。
81.試 求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并 應(yīng) 用 瞬 心 法 求 構(gòu) 件3 的 移 動 速 度v3的 大 小 和 方 向。圖 中 已 知 數(shù) 據(jù) h?50 mm,?1?60?,?1?10 rad/s。
82.在 圖 示 鉸 鏈 五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構(gòu) 件2 與 構(gòu) 件5 的 角 速 度 ?2 與 ?5 的 大 小 相 等、轉(zhuǎn) 向 相 反。請 在 圖 上 標(biāo) 出 瞬 心P25、P24 及P41 的 位 置。
83.試 求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全 部 瞬 心。
84.85.圖 示 機 構(gòu) 中,齒 輪1、2 的 參 數(shù) 完 全 相 同,AB = CD = 30 mm,處 于 鉛 直 位 置,?1?100 rad/s,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構(gòu) 件3 的 角
速 度?3和 角 加 速 度?3。(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 已 按 比 例 畫 出。)
86.圖 示 機 構(gòu) 的 運 動 簡 圖 取 長 度 比 例 尺?l?0.004 m/mm,其 中
lAB?0.06 m,l26 m,lAC?0.16 m,構(gòu) 件1 以 ?1?20 rad/s 等 角 速 度 順 時 BD?0.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圖 示 位 置:
?5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2)?
2、?
3、?4 和 ?5 的 大 小 和 方 向;(3)在 機 構(gòu) 運 動簡 圖 上 標(biāo) 注 出 構(gòu) 件2 上 速 度 為 零 的 點 I2,在 加 速 度 多
'邊 形 圖 上 標(biāo) 注 出 構(gòu) 件2 上 點I2 的 加 速 度 矢 量? i2,并 算 出 點 I2 的 加 速 度 aI2 的 大 小。在 畫 速 度 圖 及 加 速 度 圖 時 的 比 例 尺 分 別 為:?v= 0.02 5(m/s2)/mm。(m/s)/mm,?a?0.(要 列 出 相 應(yīng) 的 矢 量 方 程 式 和 計 算 關(guān) 系 式。)(1)?
2、?
3、?4和
87.試 按 給 定 的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 繪 制 速 度 多 邊 形、加 速 度 多 邊 形。已 知:?1?10 rad/s,lAB?100 mm,l01 m/mm。?l?0.試 求: BM?lCM?lMD?200
mm,(1)?
2、?
4、?
2、?4 大 小 和 方 向;(2)v5、a5 大 小 和 方 向。
88.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各 桿 長 度,?
1為 常 數(shù)。試 求v5 及a5。
89.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機 構(gòu) 位 置 圖 和 各 桿 尺 寸,?1 = 常 數(shù),lBD?lBE,l?l?EFBC13,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vF、aF、vC、aC 及 ?
2、?2。lBE
lAB90.圖示機構(gòu)中,已知各構(gòu)件尺寸:等 角 速 度 ?1?15mm,lllBD?60mm,ED?40mm,CE?38mm,e?5 mm,x?20 mm,y?50 mm,長 度 比 例 尺 ?l?0.001 m/mm,原 動 件 1 以
?100 rad/s 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求:
(1)構(gòu) 件 2、3、4 和5 的 角 速 度 ?
2、?
3、?
4、?5 的 大 小 及 方 向;(2)在 圖 上 標(biāo) 出 構(gòu) 件 4 上 的 點 F4,該 點 的 速 度vF4 的 大 小、方 向 與 構(gòu) 件 3 上 的 點 D 速 度vD4 相 同;
(3)構(gòu) 件 2、3、4 和 5 的 角 加 速 度 ?
2、?
3、?
4、?5 的 大 小 和 方 向。(建 議
速 度 比 例 尺 ?v2?0.04(m/s)/mm,加 速 度 比 例 尺 ?a?2(m/s)/mm。)(要 求 列
出 相 應(yīng) 矢 量 方 程 式 和 計 算 關(guān) 系 式。)
91.圖 示 連 桿 機 構(gòu),長 度 比 例 尺 ?l?0.001 m/mm,其 中 lAB?15 mm,l?1?20 rad/s。試 用
lCD?40 mm,BC?40 mm,lBE?lEC?20 mm,lEF?20 mm,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1)?
2、?
3、?
4、?5 的 大 小 及 方 向;
(2)?
2、?
3、?
4、?5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aF5;
(4)構(gòu) 件 4 上 的 點 F4 的 速 度vF4 和 加 速 度 aF4。(速 度 多 邊 形 和 加 速 度
005(m/s)/mm,?a?0.06(m/s2)/mm,多 邊 形 的 比 例 尺 分 別 為 ?v?0.要 求 列 出(3)構(gòu) 件 5 上 的 點 F5 的 速 度 vF5 和 加 速 度 相 應(yīng) 的 矢 量 方 程 式 和 計 算 關(guān) 系 式。)
92.機 構(gòu) 如 圖 所 示,已 知 構(gòu) 件 長 度,并 且 已 知 桿 以 勻 角 速 度?1 回 轉(zhuǎn),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該 位 置 滑 塊 5 的 速 度 及 加 速 度。
93.已 知 機 構(gòu) 位 置 如 圖 所 示,各 桿 長 度 已 知,且 構(gòu) 件 1 以?
1勻 速 轉(zhuǎn) 動,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1)vC、v5;(2)aC、a5。
94.已 知 各 桿長度 及 位 置 如 圖 所 示,主 動 件(1)v3、以 等 角 速 度 ?
1運 動,求:a3;(2)v5、a5(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并 列 出 必 要 的 求 解 式。)
l 95.機 構(gòu) 位 置 如 圖 所 示,已 知 各 桿 長 度 和?
1(為 常 數(shù)),BC?2l 求?
2、CD。?
2、v5、a5。
96.已 知 機 構(gòu) 位 置 如 圖,各 桿 長 度 已 知,活 塞 桿 以v 勻 速 運 動。求:(1)v3、a3、?2 ;(2)v5、a5、?2。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并 列 出 必 要 的 解 算 式。)
97.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各 構(gòu) 件 尺 寸、位 置 及v
1(為 常 數(shù))。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構(gòu) 件 5 的 角 速 度 ?
5及 角 加 速 度 ?5。(比 例 尺 任 選。)
98.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1?10 rad/s,?1 =0,lAB?l1 m。求vD、BC?lBD?0.aD(用 圖 解 法 或 解 析 法 均 可)。
99.圖 示 為 十 字 滑 塊 聯(lián) 軸 器 的 運 動 簡 圖。若?1圖 解 法 求:
(1)?
3、?3 ;
(2)桿 2 相 對 桿1 和 桿 3 的 滑 動 速 度;(3)桿 2 上 C 點 的 加 速 度 aC。
(?l?15 rad/s,試 用 相 對 運 動
?0.002 m/mm。)
100.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AB?BE?EC?EF?12CD,AB?BC,BC?EF,BC?CD,?1? 常 數(shù),求 構(gòu) 件 5 的 角 速 度 和 角 加 速 度 大 小 和 方 向。
lAB 101.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150 mm,lDE?150 mm,lBC?300 mm,lCD?400 mm,lAE?280 mm,AB?DE,?1?2 rad/s,順 時 針 方 向,?4?1 rad/s,逆 時 針 方 向,取
比 例 尺 ?l = 0.01 m/mm。試 求 vC2 及?3的 大 小 和 方 向。
102.在 圖 示 六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部 分 速 度 多 邊 形、加 速 度 多 邊 形 以 及 原 動 件lOA 的 角 速 度?1? 常 數(shù),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D的
速 度 vD及 加 速 度aD,構(gòu) 件lDE 的 角 速 度?5 及 角 加 速 度?5。
103.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各 桿 尺 寸,其 中l(wèi)CD?l ?1?常 數(shù),試 用 相 對 CB,運 動 圖 解 法 求 構(gòu) 件5 的 速 度vD5 和 加 速 度aD5,以 及 桿2 的 角 速 度 ?2及 其 方 向。(要 求 列 出 矢 量 方 程 式 及 必 要 的 算 式,畫 出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多 邊 形。)
104.已 知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各 桿 尺 寸,?1=常 數(shù)。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vE、aE、?
2、?2的 大 小 和 方 向。在 圖 上 標(biāo) 明 方 向。(列 出 必 要 的 方 程 式 及 求
解
式,自 取 比 例 尺。)
?CD,EF?FD,曲 柄 以?1 勻 速
?5。轉(zhuǎn) 動,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vF、?
5、aF、(要 求 列 出 矢 量 方 程 式,畫 出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多 邊 形。)105.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各 桿 尺 寸,BC
106.圖示機 構(gòu)運 動 簡 圖 中 各 桿 尺 寸 已 知,?1
= 常 數(shù)。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2 大 小 和 方 向,在 圖 上 標(biāo) 明 方 向。(列 出 必 要 的 方 程 式 求 vE、aE、?
2、及 求 解 式,自 取 比 例 尺。)
107.已 知 機 構(gòu) 位 置 如 圖 所 示,各 桿 長 度 已 知,活 塞 桿 以 v 勻 速 運 動,lAB?lBC。
求(1)?
3、?3;(2)v5、a5。(采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圖 線 長 度 自 定。)
108.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機 構(gòu) 各 尺 寸,且 lBD?l/2,圖 示 位 置 BC?EDB??DBC??ABC?90?,以 及?1。試 畫 出 機 構(gòu) 位 置 運 動 簡 圖; 以 任 意 比 例 尺,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D3 點 的 速 度vD3 和 加 速 度aD3,以 及 構(gòu) 件4 的 角 速 度?4 和 角 加 速 度?4。(需 寫 出 求 解 過 程,所 求 各 量 只 需 寫
出 表 達 式 并 在 簡 圖 上 標(biāo) 明 方 向?!?/p>
109.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1?60?,lAB?45 mm,lAC?25 mm,lCD?20 mm,l l 求vF、aF。(列 出 矢 量 方 程 DE?50 mm,EF?15 mm,?1?20 rad/s =常 數(shù)。式,繪 出 速 度、加 速 度 多 邊 形。)
110.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各 桿 尺 寸 已 知,1 為 主 動 件,?1= 常 數(shù)。求?
4、?4。
111.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各 構(gòu) 件 的 尺 寸 及 原 動 件 勻 速 轉(zhuǎn) 動 的 角 速 度?1,要 求 作 出 機 構(gòu) 在 圖 示 位 置 時 的 速 度 多 邊 形 及 加 速 度 多 邊 形(不
要 求 按 比 例 作,只 要 列 出 的 矢 量 方 程 式、畫 出 的 矢 量 方 向 正 確 即 可)。
112.圖 示 機 構(gòu) 中 各 構(gòu) 件 尺 寸 已 知,給 定 原 動 件?1= 常 數(shù),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構(gòu) 件5 的 角 速 度?5 及 構(gòu) 件4 上E 點 的 加 速 度aE4。(比 例 尺 任 選。)
113.圖 示 機 構(gòu) 中1 為 原 動 件,?1= 常 數(shù),各 構(gòu) 件 尺 寸 已 知。試 求?3 及a5。(要 求 列 出 矢 量 方 程 式,畫 出 速 度 圖 和 加 速 度 圖。)
114.在 圖 示 連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1(方 向 如 圖,)?1?10 rad/s1 rad/s(方 向 如 圖),求 得?2?2.?30?,lAB?150 mm,lBC?600 mm,xD?360 mm,vD3D2?0.975 m/s,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aD2 和aD5 的 大 小 和 方 向???取?a?0.(m /s)/mm。2
115.圖 示 為 齒 輪?連 桿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已 知:z1?24,z2?36,z3?96,m=4
mm,?1?1 rad/s,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ABC?90?,各 齒 輪 均 為 標(biāo) 準(zhǔn) 齒 輪。
試 求:(1)此 機 構(gòu) 的 自 由 度;(2)此 位 置 時 構(gòu) 件5 相 對 構(gòu) 件6 的 相 對速 度
以 及 構(gòu) 件5 的 角 速 度(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列 出 必 要 解 算 式。)
116.圖 示 為 齒 輪? 連 桿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已 知:z1?24,z2?36,z3?96,m=4
mm,?1?1 rad/s,?BAC?45?,各 齒 輪 均 為 標(biāo) 準(zhǔn) 齒 輪。試 求:(1)此 機 構(gòu) 的 自 由 度;(2)此 位 置 時 構(gòu) 件6 的 速 度vC。要 求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解。
?1= 常 數(shù),l 117.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CD求 圖 示 位 置 時vD、vE、aD、aE。
?l 且DE?CD,已 知 機 構(gòu) 各 尺 寸。DE,118.119.對 圖 示 機 構(gòu) 進 行 運 動 分 析。已 知:lAB?20 mm,lAC?60 mm,lBD?lBE?lDE?30 mm,?1?30 rad/s(常 數(shù))。
試 求:(1)繪 制??90? 時 的 機 構(gòu) 位 置 圖;
r(2)繪 制??90? 時 的 速 度 多 邊 形(圖 中 pb?60 mm,代 表vB);
(3)寫 出 求aC2 的 矢 量 方 程,并 注 明 各 矢 量 方 向;
(4)右 下 圖 是??90? 時aC2 的 圖 解 加 速 度 多 邊 形,其 中 有 兩 處 錯 誤,改 正 后 求 出aC2。r
120.一 機 構(gòu) 如 圖 所 示,構(gòu) 件1 作 等 速 運 動,且 速 度v1如 圖 示:x?50 mm,y??30 mm/s。幾 何 尺 寸 mm,??45?。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該 位 置
時 構(gòu) 件3 的 角 速 度 與 角 加 速 度。
121.圖 示 為 機 構(gòu) 的 運 動 簡 圖、速 度 和 加 速 度 矢 量 圖。(1)寫 出 移 動 副 重 合 點 間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矢 量 方 程式;(2)求 出 構(gòu) 件3 的 角 速 度?3 和 角 加 速 度?3 的 大 小 和 方 向;(3)用 影 像 法 求 出vD、aD的 大 小 和 方 向。
lAB122.導(dǎo)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1)畫 出 機 構(gòu) 簡 圖;(2)求vD、aD;
?100 mm,l CD?80 mm,y?100 mm,x?300 mm,?CDB?90?,?1?30?,?1?40 rad/s(常 數(shù)),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3)求?
3、?3。
123.已 知 機 構(gòu) 簡 圖 和 位 置 如 圖 所 示,lBC?0.5m,AC?BC , ?BAC?30? , v21?2/10 m/s(勻 速)。
試 求(1)?
1、?3;
(2)
?
1、?3。
124.圖 示 為 一 單 斗 液 壓 挖 掘 機 工 作 機 構(gòu) 的 運 動 簡 圖。機 構(gòu) 中 油 缸4 和5 同 時 工 作(即 間 距 DE 和 EH 在 增 長)。設(shè) 在 圖 示 瞬 間 油 缸4 的 角 速 度?4?0.5
rad/s,油 缸5 相 對 于2 的 角 速 度?52?0.7 rad/s,機 構(gòu) 各 部 分 尺 寸 如 圖(比 例 尺
05 m/mm。)是?l?0.(1)計 算 此 機 構(gòu) 的 自 由 度;
(2)試 用 作 圖 法 求 出 機 構(gòu)E 點、H 點 的 速 度。
125.126.已 知 圖 示 搖 塊 機 構(gòu)lmm,AB?30mm,lAC?80mm,lCE?20mm,lBF?20常 數(shù)),?1?45?。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1)?1?10rad/s(vE、vF、?2;(2)aE、aF、?2。
127.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lAB?100 mm,l?1?10 rad/s。用 BC?lCD?200 mm,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vF及aF 的 大 小 及 方 向,?2 及?2 的大 小 和方 向。
ms2ms002 4(規(guī) 定
?v?0.,?a?0.?!?/p>
mmmm
?1= 常 數(shù)。128.已 知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位 置 及 各 桿 尺 寸,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作 運 動 分 析,求
v5、a5。(列 出 必 要 的 方 程 式 及 求 解 式?!?/p>
129.在 圖 示 六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各 構(gòu) 件 尺 寸,原 動 件 角 速 度?1,?ECD=90?。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解vE、aE的 大 小 和 方 向。
130.圖 示 連 桿 機 構(gòu) 中 給 定 各 構(gòu) 件 長 度 和?1= 常 數(shù),已 完 成 機 構(gòu) 的 速
度 分
析。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桿5 的 角 加 速 度?5,寫 出 求 解 的 加 速 度 矢 量 方
程,作 出 加 速 度 多
邊 形(法 向 加 速 度、哥 氏 加 速 度 只 需 寫 出 計 算 式,作 圖 時 可 以 不 按 比 例 畫〕。
131.已 知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曲 柄 以 等 角 速 度?1=10 rad /s 回 轉(zhuǎn)。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機 構(gòu) 在 圖 示 位 置 時 構(gòu) 件 4 的 角 速 度 ?4和 角 加 速 度?4,以
及 構(gòu) 件 5 的 速 度 v5和 加 速 度a5。
b'(注:B 點 的 速 度vB 和 加 速 度aB 已 按 給 定 比 例 尺 分 別 以 pb和 ? 畫 出。求 解時 應(yīng) 寫 出 必 要 的 運 動 矢 量 方
程 式,并 分 析 其 中 各 量 的 大
ms2ms005 mmm, ?v?0.025 25 小 和 方 向。取 ?l?0., ?a?0.?!?/p>
mmmm
132.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各 構(gòu) 件 尺 寸 及 齒 條 移 動 速 度vP1= 常 數(shù),試 用
vD 和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出?
4、加 速 度 多 邊 形?!?/p>
?
4、aD。(要 求 寫 出 矢 量 方 程 式,繪 出 速 度、133.圖 示 機 構(gòu) 中 已 知 各 構(gòu) 件 的 尺 寸 及 原 動 件 的 角 速 度?1 = 常 數(shù),求
?
2、?
3、?
2、?
3、vF、aF、aF的大 小 和 方 向。(矢
量 方 程、計 算 式、圖
解 必
須 完 整,但 圖 不 必 按 比 例 畫?!?/p>
134.圖 示 機 構(gòu) 中 各 構(gòu) 件 的 尺 寸 及 ?1 均 為已 知,試 按 任 意 比 例 定 性
畫 出 其 速 度 圖 并:
(1)求vC、vD4 和 ?4;
(2)分 析 圖 示 位 置 時
kkaD4D2的 大 小 并 說 明 其 方 向;
(3)分 析aD4D2?0
時 的 位 置
若 干 個。
135.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lAB?lBD?lBC?lBE?lDF?lFE?20 mm , ?1?45? ,?1?10 rad/s, 試 用 相 對 運 動圖 解 法 求 vC、vD、vE、vF、?
5、?6和 aC、aD、aE、aF。(?l?1 mm/mm。)
136.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vC(2)求 ?
2、?
2、aD和aE。
?100 mm/s。
(1)寫 出 矢 量 方 程 式 并 畫 出 速 度 多 邊 形 與 加 速 度 多 邊 形;
137.圖 示 機 構(gòu) 已 知 各 桿 長 度。vA1解 法 求 ?3和
?1 m/s,aA1?3 ms2。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3。(要 求: 寫 出 矢 量 方 程 式,繪 出 速 度、加 速 度 多 邊 形,取 ?l?0.01 m/mm。)
138.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 構(gòu) 件 1 以 等 角 速 度 ?1轉(zhuǎn) 動,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圖 示 位 置 構(gòu) 件 2 和 構(gòu) 件 3 的 角 速 度,以 及構(gòu) 件
加 速 度。(要 列 出 相 應(yīng)矢 量 方 程 式 和 計 算 關(guān) 系 式。)上 D 點 的 速 度 及
139.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機 構(gòu) 位 置 圖,構(gòu) 件 1 以 等 角 速 度 ?1轉(zhuǎn) 動,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構(gòu) 件 2 上 D 點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要 列 出 相 應(yīng)矢
量 方 程 式 和 計 算 關(guān) 系 式。)
140.圖 示 機 構(gòu) 運 動 簡 圖 取 長 度 比 例 尺?l速 移 動,其 速 度v1(1)構(gòu) 件
?0.002 m/mm,原 動 件 1 作 等
?200 mm/s,試 求: 和 構(gòu) 件3 的 角 速 度?2 和 ?3, 以 及角 加 速 度?2 和 ?3的 大 小
和 方 向;
B 的 速 度vB2 和 加 速 度aB2 的 大 小。在 畫 速 度 多 邊
ms2ms004形 及 加 速 度 多 邊 形 時 的 比 例 尺 可 取 為?v?0.,?a?0.008!£
mmmm(2)構(gòu) 件 2 上 點
(要 求 列 出 相 應(yīng) 的矢 量 方 程 式 和 計 算 關(guān) 系 式。)
I 141.已 知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尺 寸 和 位 置,lAC構(gòu) 件1 以 勻 角 速 度 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1
?50 mm ,lAB?100 mm , ?1?30?;
?10 rad/s,要 求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進 行 運 動 分 析:(1)求 構(gòu) 件2 的 角 速 度?2和 角 加 速 度?2;(2)在 原 機 構(gòu) 圖 上 找
出 構(gòu) 件2 上 速 度 為 零 的 點 的 位 置 和 加 速 度 為 零 的 點 的 位 置。
142.圖 示 搖 塊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曲 柄 等 角 速 回 轉(zhuǎn),?1?40 rad/s ,lAB?100
lAC?200 mm , lBS2?86 mm , ??90?。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連 桿2 的 角
ms2mms0041 加 速 度 及 S2點 的 加 速 度。(?l?0., ?v?0., ?a?10
。)
mmmmmmmm ,143.已 知 雙 滑 塊 機 構(gòu) 在 圖 示 位 置 時,?1?45?,lAB?lBC?lCD?100 mm,lAC?1002 mm,原 動 件 1 的 角 速 度?1?10 rad/s,角 加 速 度?1?0。
求 :(1)構(gòu) 件 3 上 D 點 的 速 度vD3、加 速 度aD3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2)構(gòu) 件 2 上 B 點 的 速 度vB2、加 速 度aB2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3)B2點 的 運 動 軌 跡 是 什 么?
?50 mm,lAO?20 mm,lAC?80 mm,?1?90?, ?1?10 rad/s。求 從 動 件 2 的 角 速 度?
2、角 加 速 度?2。144.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已 知R
145.在 圖 示 機 構(gòu) 中,mm , lAB?20 mm,lBC?50 mm , lAD?80?1?90? ,?2?90?,?1?10 rad/s。試 用 相 對 運 動圖 解 法 求 :
(1)構(gòu) 件 2 的 角 速 度?2和角 加 速 度?2 ;
(2)構(gòu) 件 3 的 角 速 度?3和角 加 速 度?3 ;
146.圖示機構(gòu)中,若已知構(gòu) 件 1 以 等 角 速 度?1寸 為 :lBC?10 rad/s 回 轉(zhuǎn),機 構(gòu) 各構(gòu) 件 尺
?43 mm , lAC?35 mm , 且 AB?AC , CB?ED , lBE?lCE?lED。試 用
相 對
運 動圖 解 法 求 構(gòu) 件3 的 角 速 度 ?3和 角 加 速 度?3,以 及D 點 的 速 度vD 和加 速 度aD。
以 等 角 速 度 ?1 順 時 針 方
向轉(zhuǎn) 動。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求 構(gòu) 件 3 的 角 速 度 ?3和 角 加 速 度?3,并 147.已 知 導(dǎo) 桿機 構(gòu) 尺 寸 位 置 如 圖。構(gòu) 件 1 求 構(gòu) 件 3 上 E 點 的 速 度 及 加 速 度。(比 例 尺 任 選。)
148.已 知 圖 示 機 構(gòu) 的 尺 寸 及 ?1 = 1 rad/s,試 用 圖 解 法求 ?
3、?
3、vD 和aD。
149.圖 示 擺 缸機 構(gòu) 取 長 度 比 例 尺?l點), 構(gòu) 件 1 以 ?1?0.001 m/mm(注 意: 點C 不 是 鉸 鏈
?10 rad/s 作 等 角 速 度 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試 求 圖 示 位 置 的
?3和 ?3的 大 小 及 方 向,以 及 構(gòu) 件 3 上 點 E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vE3 及aE3。(速
ms002 度 多 邊 形
和 加 速 度 多 邊 形比 例 尺 分 別為?v?0.,?a?0.02
mm2ms,要 求 列 出
相 應(yīng) 的矢 量 方 程 和 計 算 關(guān) 系 式。)mm
150.圖 示 曲 柄 導(dǎo) 桿 機 構(gòu) 中,已 知 曲 柄 長 lEA?20 mm,lAB?30 mm,lCD?30
mm,lCM?20 mm , lED?100 mm,原 動 件 1 以 等 角 速 度 轉(zhuǎn) 動,?1 = 40 rad
aM 的 大 小 和 方 /s,方 向 如 圖。試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確 定 圖 示 位 置:(1)vM、向 ;(2)?
3、?3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取 ?l?0.002 mmm。)
答案
1.總 分2 分。
vDE;
逆。2.總 分5 分。
垂 直 于 移 動 方 向 的 無 窮 遠 處; 接 觸 點; 三 心 定 理 3.總 分5 分。
3; 一 條 直 線; 15; 5; 10 4.總 分2 分。
兩 構(gòu) 件 上 的 同 速 點; 絕 對 速 度 為 零 及 不 為 零 5.總 分2 分。
圖 上 單 位 長 度(mm)所 代 表 的 實 際 速 度 值(m/s)6.總 分2 分。rvBC;
順
7.總 分2 分。rN?k(k?1)/2
8.總 分2 分。已 知 同 一 構(gòu) 件 上 二 點 速 度 或 加 速 度 求 第 三 點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9.總 分2 分。
轉(zhuǎn)(0.5 分)垂 直 于 移 動 導(dǎo) 路 的 無 窮 遠(0.5 分)在 接 觸
點
處的公
法
動
副
中
心
線
(1 分)10.總 分2 分。
瞬 時 相 對 速 度 11.總 分2 分。6 ; 3; 3 12.總 分2 分。
同 一 構(gòu) 件 上; 13.總 分2 分。
位 于 一 直 線 上 14.總 分2 分。
轉(zhuǎn) 動 副 的 中 心 15.總 分2 分。
移; 轉(zhuǎn); 2?vr;16.總 分2 分。
相 對 速 度 17.總 分2 分。
N
18.總 分2 分。
N
19.總 分2 分。
N
20.總 分2 分。
Y
21.總 分2 分。
N
22.總 分2 分。
N
23.總 分2 分。
Y
24.總 分2 分。
不 同 構(gòu) 件 上
將vr 沿? 轉(zhuǎn) 向 轉(zhuǎn) 90?
Y
25.總 分2 分。
Y
26.總 分2 分。
N
27.總 分2 分。
N
28.總 分2 分。
D
29.總 分2 分。
D
30.總 分2 分。
D
31.總 分2 分。
C
32.總 分2 分。
B
33.總 分2 分。
A
34.總 分2 分。
C
35.總 分2 分。
D
36.總 分2 分。
A
37.總 分2 分。
A
38.總 分2 分。
A
39.總 分2 分。
C 40.總 分2 分。
C 41.總 分2 分。
D
42.43.總 分 5 分。機 構(gòu) 運 動 起 來 后,滑 塊 具有 慣 性,會 沖 過 中 點(即 當(dāng) r和 l重 合 時 的 位 置),故 滑 塊 行 程 為:
H?2(r?l)2?e2
44.總 分 5 分。
因 為?3k?0,所 以aC2C3?2?3vC2C3?0
45.總 分 5 分。
t''aCBn2 c?a,逆 時 針 方 向 ?2??lBC?lBCt''aCn3 c?a,逆 時 針 方 向 ?3??lCD?CDl
46.總 分 2 分。
?3??2??1?10 rad/s ?3??2??1?0
47.總 分2 分。
無 哥 氏 加 速 度,因 為?248.總 分 5 分。
無 哥 氏 加 速 度,因 為 此 時vB2B3=0,所 以aB2B349.總 分2 分。
用 直 角 坐 標(biāo) 或 極 坐 標(biāo) 表 示 位 移、速 度、加速 度 等 運 動 參 數(shù) 與 原 動 件 角 位 移 或 對 應(yīng) 時 間 的 變 化 曲 線,稱 為 機 構(gòu) 運 動 線 圖,它 可 以 表 示 機 構(gòu) 在 一 個 循 環(huán) 過 程 中 運 動 參 數(shù) 的 變 化 規(guī) 律。
50.總 分5 分。
采 用 相 對 運 動 圖 解 法 的 解 題 順 序 是:(1)分 別 按 同 一 構(gòu) 件 上 兩 點 間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關(guān) 系 求 出vD、aD。
(2)用 影 像 法
k??3?0
?0。
aC。aFG
。求vC?、(3)以 C 點 為 基 點,分 別 求 出vF、(4)?5?taFG?5?lFGtvFlFG,其 方 向 按 速 度 多 邊 形 和 加 速 度 多 邊 形 相 應(yīng) 的
矢 量 判 斷。
51.總 分5 分。
?3?vDC3/ld c3??v)/(DC3??l)DC3?(003)/(64?0.005)?0.6 rad/s
?(64?0.,順 時 針 方 向。?2??3
52.總 分15 分。(1)10 分;(2)5 分(1)瞬 心 數(shù) 目 N?k(k?1)/2?5?(5?1)/2?10
各 瞬 心 位 置 見 圖。
(2)
向;
逆時針方 ?2??1?P12P15/P12P25?30?0.03/0.09?10 rad/s,QP12 在P15、P25 外 側(cè),??2與?1 同 向。
?4??2?P24P25/P24P45?10?0.08/0.02?40 rad/s,逆時P24 在P25、P45外 側(cè),??4與?2 同 向。
方 向 如 針方向;
Q
圖。vM??2MP25?l?10?60?0.001?0.6 m/s,53.總 分15 分。(1)6 分;(2)9 分
(2)QvS已 知,利 用 絕 對 瞬 心P14,vS與vB 線 性 分 布,求 得(1)畫 出6 個 瞬 心,如 圖。
vB',將 vB' 移 至 B 點,vB?BP14;
QvB已
求 得,利 用 P24 求vK,vB與vK 線 性 分 布,得 vK',然 后將 vK' 移 至 K 點,且 垂 直 于KP24,即 為 所 求vK
vK? 圖 示 長 度??v=12?0.6=7.2 m/s
54.總 分10 分。(1)4 分;(2)6 分
(1)(2)
55.總 分10 分。
vP23rr?v3
?2?v3,方 向 為 逆 時
針
AB??l
所 求 瞬 心 如 圖
vD5D3?P23P25?l?2,方 向 向 左 rrr
v5?v3?vD5D3,方 向 向
左
(或v5?P25P12?l?2,方 向 向 左
或 為 求v5 需 利 用 瞬 心P14,vC??2AC
v5?vCP14DP14C)
56.總 分10 分。
求 出P35、P36、P56 的 位 置。
?3P56P35 ??5P36P3
5?
3、?5 同 方 向。
i35?
57.總 分10 分。
求 出 瞬 心P12、P14。
P15P1,方 向 為
順 時 針 P25P12
v4?vP14??1P15P14?l,方 向 向 下
?2??1
58.總 分 10 分。(1)5 分;(2)5 分(1)求 出P13(2)求?
3P23
點 速 度v??2?lAB??3?lBP13
lAB?AB??l?10 mm lBP13?BP13??l?25 mm
lAB10?100??40 rad/s,逆 時 針 方 向
?3??2lBP1325
59.總 分 10 分。
(1)求 出 瞬 心 數(shù)
N??k(k?1)2?4?32?6
瞬 心 如 圖。(2)v3?vP13?P14P13??1
方 向 向 上
60.總 分10 分。10 個 瞬 心 各 1 分
五 桿 機 構(gòu) 瞬 心 數(shù) N?k(k?1)?5?(5?1)?10
22?1??且 轉(zhuǎn) 向 相 反,P14應(yīng) 位 于P10
與P40
之 間,Q?? 再 反 復(fù) 應(yīng) 用 三 心 定 理 求 其 它 瞬 心 如 下:
P12P23、P14P34 得P13;P14P12、P34P23 得P24; P40P34、P10P13 得P30;P10P12、P30P23 得P20; 個 瞬 心 詳 見
圖。
61.總 分10 分。
瞬 心 數(shù) 目
N?k(k?1)2?6?(6?1)2?15
部 分 瞬 心 見 圖 所 示。
用 三 心 定 理 求 其 中 五 個 瞬 心 如 下:
∞P01P02, P14P24 ???? P12;P02P23, P05P35 ???? P03;P01P14, P02P24 ???? P04;P02P05, P23P35 ???? P25
(P25 與 P15
重 合)
P01P03, P23P12 ???? P13;P13P14, P23P24 ???? P34;P13P35, P01P05 ???? P15;P34P35,?P05P04??????P45。
(寫 出 其 中 5 個 即 可。)
62.總 分 10 分。取?l?0.0005 m/mm 作 機 構(gòu) 位 置 簡 圖,利 用 三 心 定 理
求 出P13。
vP13??1lP13P14?10?0.0155?0.16?m/s
?P130.16(2)?3???5.47 rad/s。方 向 如 圖 所 示。lP13P340.0293(1)
(3)?2??3
63.總 分10 分。(1)5 分;(2)5 分
64.總 分10 分。(1)5 分;(2)3 分;(3)2 分(1)求 出 瞬 心 P13。
??1?P13P14??l(2)v3?(3)v3 方 向 向 下。
65.總 分10 分。(1)6 分;(2)4 分
(1)共 有 六 個 速 度 瞬 心,如 圖 所 示。
vP13(2)Q??l??1?l??3 P14P13P34P13?3
? ?(P14P13/P34P13)??1?(0.05/0.022)?10
= 22.73 rad/s,順 時 針 方 向 轉(zhuǎn) 動。
66.總 分10 分。(1)6 分;(2)4 分(1)瞬 心 數(shù) 目 N?k(k?1)/2?4?(4?1)/2?6
各 瞬 心 位 置 如 圖 所 示;
?/l(2)?2??1l P12P14P12P24,方 向 與1
同 向,逆 時 針 方 向;
vM??2lP24M,方 向:vM?P24M,如 圖 所 示。
67.總 分10 分。(1)6 分;(2)4 分
第二篇:平面四桿機構(gòu)分析報告
工業(yè)設(shè)計機械設(shè)計基礎(chǔ)大作業(yè)
一、序言
平面連桿機構(gòu)是若干個剛性構(gòu)件通過低副(轉(zhuǎn)動副、移動副)聯(lián)接,且各構(gòu)件上各點的運動平面均相互平行的機構(gòu)。雖然與高副機構(gòu)相比,它難以準(zhǔn)確實現(xiàn)預(yù)期運動,設(shè)計計算復(fù)雜,但是因為低副具有壓強小、磨損輕、易于加工和幾何形狀能保證本身封閉等優(yōu)點,故平面連桿機構(gòu)廣泛用于各種機械和儀器。對連桿機構(gòu)進入深入透徹的研究,有助于工業(yè)設(shè)計的學(xué)生在今后的產(chǎn)品設(shè)計中對其進行靈活應(yīng)用或創(chuàng)新改進。
二、平面連桿機構(gòu)優(yōu)缺點的介紹
連桿機構(gòu)應(yīng)用十分廣泛,它是由許多剛性構(gòu)件用低副連接而成的機構(gòu),故稱為低副機構(gòu),這類機構(gòu)常常應(yīng)用于各種原動機、工作機和儀器中。例如,抽水機、空氣壓縮機中的曲柄連桿機構(gòu),牛頭刨床機構(gòu)中的導(dǎo)桿機構(gòu),機械手的傳動機構(gòu),折疊傘的收放機構(gòu)等。這其中鉸鏈四桿機構(gòu),曲柄滑塊機構(gòu)和導(dǎo)桿機構(gòu)是最常見的連桿機構(gòu)形式。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第一,它們的運動副元素是面接觸,所以所受的壓力較高副機構(gòu)小,磨損輕;第二,低副表面為平面和圓柱面,所以制造容易,并且可獲得較高的加工精度;第三,低副元素的接觸是依靠本身的幾何約束來實現(xiàn)的,因此不需要高副機構(gòu)中的彈簧等保證運動副的封閉裝置。
連桿機構(gòu)也存在如下一些缺點:為了滿足設(shè)計的要求,往往要增加構(gòu)件和運動副數(shù)目,使機構(gòu)構(gòu)造復(fù)雜,有可能會產(chǎn)生自鎖;制造的不精確所產(chǎn)生的累積誤差也會使運動規(guī)律發(fā)生偏差;設(shè)計與計算比高副機構(gòu)復(fù)雜;在連桿機構(gòu)運動過程中,連桿及滑塊的質(zhì)心都在作變速運動,所產(chǎn)生的慣性力難以用一般方法方法加以消除,因而會增加機構(gòu)的動載荷,所以連桿機構(gòu)不宜用于高速運動。此外,雖然可以利用連桿機構(gòu)來滿足一些運動規(guī)律和運動軌跡的設(shè)計要求,但其設(shè)計卻是十分困難的,且一般只能近似地得以滿足。
正因如此,所以如何根據(jù)最優(yōu)化方法來設(shè)計連桿機構(gòu),使其能最佳地滿足設(shè)計要求,一直是連桿機構(gòu)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平面四桿機構(gòu)的基本類型與應(yīng)用實例。
連桿機構(gòu)是由若干剛性構(gòu)件用低副連接所組成的。在連桿機構(gòu)中,若各運動構(gòu)件均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內(nèi)運動,則稱為平面連桿機構(gòu)。平面四桿機構(gòu)是平面連桿機構(gòu)的最基本形式,這其中所有運動副均為轉(zhuǎn)動副的四桿機構(gòu)稱為鉸鏈四桿機構(gòu)。
在鉸鏈四桿機構(gòu)中,按連架桿能否作整周轉(zhuǎn)動,可將四桿機構(gòu)分為三種基本形式。即曲柄搖桿機構(gòu)、雙曲柄機構(gòu)和雙搖桿機構(gòu)。其中: 1.曲柄搖桿機構(gòu)
在鉸鏈四桿機構(gòu)中,若兩連架桿中有一個為曲柄(整周回轉(zhuǎn)),另一個為搖桿(一定范圍內(nèi)擺動),則稱為曲柄搖桿機構(gòu)。
在這種機構(gòu)中,當(dāng)曲柄為原動件時,可將原動件的連續(xù)轉(zhuǎn)動,轉(zhuǎn)變?yōu)閾u桿的反復(fù)擺動。如飛剪、間歇傳送機構(gòu)、傳送帶送料機構(gòu)等。而當(dāng)搖桿為原動件時,可以將原動機的反復(fù)擺動,轉(zhuǎn)化為從動曲柄的整周轉(zhuǎn)動。如縫紉機的踏板機構(gòu)。
實例1:飛剪
圖示為飛剪機構(gòu),構(gòu)件1為曲柄,它轉(zhuǎn)動后通過連桿2使搖桿3(即下刀口)繞D點擺動,通過與連桿2(即上刀口)配合運動,在曲柄回轉(zhuǎn)一周中會存在某個時刻連桿2(即上刀口)與搖桿(即下刀口)匯合在一起,即形成剪切動作。
實例2:間歇傳送機構(gòu)
圖示為間歇傳送機構(gòu),構(gòu)件1為曲柄,它轉(zhuǎn)動后通過連桿2使搖桿3繞D點擺動,在連桿2上固定安裝有推動物料的構(gòu)件,在曲柄1運動過程中,連桿帶動該構(gòu)件做出推動動作,且曲柄每回轉(zhuǎn)一周完成一次推動動
實例3:縫紉機的踏板機構(gòu)
圖示為縫紉機的踏板機構(gòu),構(gòu)件1為搖桿,它轉(zhuǎn)動后通過連桿2使曲柄3繞D點轉(zhuǎn)動,使用搖桿為主動件的曲柄搖桿機構(gòu)存在止點,當(dāng)機構(gòu)因為止點而無法運轉(zhuǎn)時,需要借助外力將機構(gòu)推離止點。
2.雙曲柄機構(gòu)
在鉸鏈四桿機構(gòu)中,若兩連架桿均為曲柄(整周回轉(zhuǎn)),則稱為雙曲柄機構(gòu)。這種機構(gòu)的傳動特點是當(dāng)主動曲柄連續(xù)等速轉(zhuǎn)動時,從動曲柄一般作不等速運動,只有當(dāng)兩對邊構(gòu)件長度均相等且平行時,主動曲柄與從動曲柄才能實現(xiàn)相同角速度轉(zhuǎn)動。
作,如此往復(fù),便可實現(xiàn)間歇傳動。雙曲柄機構(gòu)的應(yīng)用例子有慣性篩機構(gòu)、公共汽車車門開閉機構(gòu)、火車車輪機構(gòu)等。
實例1:慣性篩機構(gòu)
圖示為慣性篩機構(gòu),構(gòu)件1為主動曲柄,它轉(zhuǎn)動后通過連桿2使從動曲柄3繞D點轉(zhuǎn)動,該機構(gòu)中曲柄長度不平行,當(dāng)主動曲柄1勻速轉(zhuǎn)動時,從動曲柄3做變速轉(zhuǎn)動,從而使得上方的篩子具有一定的加速度,達到篩分物料的目的。
實例2:公共汽車車門開閉機構(gòu) 圖示為公共汽車車門開閉機構(gòu),構(gòu)件1為主動曲柄(一側(cè)車門),它轉(zhuǎn)動后通過連桿2使從動曲柄3繞D點轉(zhuǎn)動。該機構(gòu)中兩曲柄長度相同但不平行,因此其運動的主從動曲柄轉(zhuǎn)向相反。當(dāng)曲柄1轉(zhuǎn)動時,曲柄2即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動,因而可以使得兩側(cè)車門同時打開,且速度相等。
3.雙搖桿機構(gòu)
在鉸鏈四桿機構(gòu)中,若兩連架桿均為搖桿(一定范圍內(nèi)擺動),則稱為雙搖桿機構(gòu)。在這種機構(gòu)中兩連架桿均為擺動,可以實現(xiàn)一定范圍內(nèi)的移動。其應(yīng)用實例有飛機起落架、鶴式起重機、汽車前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等。
實例1:汽車前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
圖示為汽車前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構(gòu)件1為主動搖桿,它轉(zhuǎn)動后通過連桿2使從動搖桿3繞D點擺動,該機構(gòu)使用一個動力元件便可使得兩前輪同向轉(zhuǎn)動,且轉(zhuǎn)動角度相同以實現(xiàn)轉(zhuǎn)向動作。
實例2:鶴式起重機
圖示為鶴式起重機機構(gòu)。AB為主動搖桿,CD為被動搖桿,重物懸掛在連桿CE上,當(dāng)主動搖桿AB擺動時,從動搖桿CD也隨之?dāng)[動,位于連桿BC延長線上的重物懸掛點E將沿近似水平直線運動。
實例3:飛機起落架
圖示為飛機起落架機構(gòu),構(gòu)件1為主動搖桿,一般由液壓缸帶動,它轉(zhuǎn)動后通過連桿2使從動搖桿3繞D點轉(zhuǎn)動,同時帶動輪子收起(放出)。當(dāng)輪子處于伸出狀態(tài)時,整個機構(gòu)處于止點狀態(tài),有助于保證飛機降落時的安全。
三、平面四桿機構(gòu)的演變方法、演變過程,演變后機構(gòu)的應(yīng)用實例、將轉(zhuǎn)動副轉(zhuǎn)化為移動副法
演變過程如下圖a所示,將鉸鏈四桿中的搖桿3做成滑塊的形式,使其沿圓弧導(dǎo)軌往返滑動時,該機構(gòu)演變?yōu)閳Db所示的具有曲線導(dǎo)軌的曲柄滑塊機構(gòu)。再將搖桿的長度演變成∞,機構(gòu)就演變成圖c所示的具有偏距e的曲柄滑塊機構(gòu),當(dāng)e=0時,則為圖d所示對心曲柄滑塊機構(gòu)。
d圖 a圖
b圖
c圖 該轉(zhuǎn)化方法的應(yīng)用實例有:
實例1:小型沖床
圖示為小型沖床結(jié)構(gòu),構(gòu)件3為曲柄,一般在沖床的曲柄上配有一個質(zhì)量比較大的飛輪,轉(zhuǎn)動起來之后借助飛輪的轉(zhuǎn)動慣量,便可實現(xiàn)較大的沖壓力。其具體的動作過程為,曲柄3轉(zhuǎn)動帶動連桿4運動,同時使滑塊5順著導(dǎo)軌槽上下往復(fù)運動。
實例2:內(nèi)燃機
圖示為內(nèi)燃機一個工作缸的結(jié)構(gòu)簡圖,構(gòu)件3為滑塊(活塞),活塞在柴油或汽油的燃燒作用被推動,活塞3的上下往復(fù)運動通過連桿2推動曲柄1做回轉(zhuǎn)運動,從而為汽車提供了動力源。
2、選用不同的構(gòu)件為機架
對心曲柄滑塊機構(gòu)是具有一個移動副的四桿機構(gòu),在a圖所示的曲柄滑塊機構(gòu)中,若取構(gòu)件1為機架則轉(zhuǎn)化為如b所示的轉(zhuǎn)動導(dǎo)桿機構(gòu);若取構(gòu)件2為機架則轉(zhuǎn)化為圖c所示的曲柄搖塊機構(gòu);若取構(gòu)件3為機架則轉(zhuǎn)化為圖e所示的定塊機構(gòu)。
該轉(zhuǎn)化方法的應(yīng)用實例有:
實例1:小型刨床
圖示為小型刨床結(jié)構(gòu),圖示的ABC部分即為轉(zhuǎn)動導(dǎo)桿機構(gòu),構(gòu)件1為曲柄,通過滑塊C帶動導(dǎo)桿3轉(zhuǎn)動,運動時滑塊C在導(dǎo)桿上滑動,導(dǎo)桿末端通過另一桿件與刨刀E相連接,E的運動具有急回特性。
實例2:牛頭刨床
圖示為牛頭刨床結(jié)構(gòu),圖示的ABC部分即為擺動導(dǎo)桿機構(gòu),構(gòu)件2為曲柄,通過滑塊C帶動導(dǎo)桿3擺動,運動時滑塊C在導(dǎo)桿上滑動,滑塊固定在一滑槽內(nèi),通過滑塊帶動刨刀運動。
實例3:自卸卡車車廂舉升機構(gòu)
圖示為自卸卡車車廂舉升機構(gòu),圖示的ABC部分即為曲柄搖塊機構(gòu),其中搖塊3為油缸,用壓力油推動活塞使車廂翻轉(zhuǎn)。
實例4:手搖唧筒
圖示為手搖唧筒,圖示的ABC部分即為定塊機構(gòu),構(gòu)件1為搖桿,定塊3通過連桿2與搖桿連接,搖桿帶動限制在滑槽中的活塞4運動,完成取水動作。
3、擴大轉(zhuǎn)動副的尺寸
在圖a所示的曲柄搖桿機構(gòu)中,如果將曲柄1端部的轉(zhuǎn)動副曰的半徑加大至超過曲柄1的長度AB,使得到如圖b所示的機構(gòu)。此時,曲柄l變成了一個幾何中心為B、回轉(zhuǎn)中心為A的偏心圓盤,其偏心距e即為原曲柄長。該機構(gòu)與原曲柄搖桿機構(gòu)的運動特性相同,其機構(gòu)運動簡圖也完全一樣。在設(shè)計機構(gòu)時,當(dāng)曲柄長度很短、曲柄銷需承受較大沖擊載荷而工作行程較小時,常采用這種偏心盤結(jié)構(gòu)形式,在沖床、剪床、壓印機床、柱塞油泵等設(shè)備中,均可見到這種結(jié)構(gòu)。
其應(yīng)用實例有:
實例1:小型沖床
圖示為小型沖床結(jié)構(gòu),構(gòu)件3為曲柄,一般在沖床的曲柄上配有一個質(zhì)量比較大的飛輪,轉(zhuǎn)動起來之后借助飛輪的轉(zhuǎn)動慣量,便可實現(xiàn)較大的沖壓力。其具體的動作過程為,曲柄3轉(zhuǎn)動帶動連桿4運動,同時使滑塊5順著導(dǎo)軌槽上下往復(fù)運動。
(四)、連桿機構(gòu)的創(chuàng)新(選作)
與傳統(tǒng)的連桿機構(gòu)相比,近年來的設(shè)計已經(jīng)充分使用了仿真分析,比如利用矢量方法來描述平面連桿機構(gòu)的運動及動力分析,使用ANSYS等軟件對連桿機構(gòu)機構(gòu)模型進行運動仿真等。利用這些手段,現(xiàn)代利用數(shù)學(xué)分析的方法對連桿系統(tǒng)進行求解的比重大大增加,不僅降低了設(shè)計的難度,也使得系統(tǒng)的實用性也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設(shè)計的需求。
通過查閱資料,目前常見的連桿創(chuàng)新設(shè)計有變比例剪叉式連桿機構(gòu)、多套四桿機構(gòu)串聯(lián)機構(gòu)、六桿機構(gòu)等。
實例1:變異剪叉式連桿機構(gòu) 圖示為曲線軌跡變異剪叉式結(jié)構(gòu),通過改變銷軸的位置,使其偏離于兩桿的中心位置,在剪叉機構(gòu)展開時,其打開方向就會呈現(xiàn)曲線的狀態(tài)。
五、參考資料
1、黃華梁、彭文生主編,高教出版社出版,《 機械設(shè)計基礎(chǔ)》 2.阮寶湘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工業(yè)設(shè)計機械基礎(chǔ)》
3、孫桓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機械原理
4、楊家軍編/華中科技大學(xué)出版,機械原理(第二版)/
5、申永勝主編,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機械原理
六、提交資料要求:通過圖書館或網(wǎng)絡(luò)收集相關(guān)資料,整理初稿,用紙抄寫,補充插圖(插圖用鉛筆畫),整理后上交。
第三篇:第4章平面連桿機構(gòu)的運動分析
第4章平面連桿機構(gòu)運動分析
習(xí)題
4-1.求出下列機構(gòu)中所有速度瞬心
(a)
(b)
(c)
(d)
圖4-1
4-2.在圖4-2所示擺動導(dǎo)桿機構(gòu)中,?BAC?90?,lAB?60mm,lAC?120mm,曲柄AB的等角速度?1?30rad/s,求構(gòu)件3的角速度?3和角加速度?3。
4-3.在圖4-3所示機構(gòu)中,已知?1?45,?1?100rad/s,方向為逆時針方向,lAB?4m,??60。求構(gòu)件2的角速度?2和構(gòu)件3的速度v3。
??
圖4-2
圖4-3
第四篇:第二章平面連桿機構(gòu)習(xí)題
第二章平面連桿機構(gòu)習(xí)題
1.如圖所示的運動鏈中,已知各構(gòu)件長度lAB?60mm,lBC?40mm,lCD?50 mm,lAD?20mm,回答下列問題:(a)判斷是否存在曲柄?
(b)固定哪個構(gòu)件可獲得曲柄搖桿機構(gòu)?(c)固定哪個構(gòu)件可獲得雙曲柄機構(gòu)?(d)固定哪個構(gòu)件可獲得雙搖桿機構(gòu)?
2.根據(jù)圖中所注尺寸判斷下列鉸鏈四桿機構(gòu)是曲柄搖桿機構(gòu)、雙曲柄機構(gòu)、還是雙搖桿機構(gòu),并說明為什么.a
b
c
d
3.設(shè)計一鉸鏈四桿機構(gòu)。已知搖桿長度,搖桿最大擺角,行程速比系數(shù)K,機架長度,1)求曲柄長度和連桿長度;2)該機構(gòu)在什么情況下,在什么位置出現(xiàn)死點?
4.設(shè)計一曲柄搖桿機構(gòu)。已知其行程速比系數(shù)K=1.4,曲柄長LAB=30mm,連桿LBC=80mm,搖桿的擺角ψ=40?。求搖桿的長度LCD和機架LAD的長度。
設(shè)計一曲柄搖桿機構(gòu),已知搖桿的長度LCD=150mm,行程速比系數(shù)K=1,搖桿的極限位置與機架所成的角度分別為30度和90度,求LAB和LBC。5.6.試設(shè)計一偏置曲柄滑塊機構(gòu)。已知其滑塊的行程速比系數(shù)K=1.5,滑塊的沖程H=60 mm,偏距e=15 mm,試確定曲柄及連桿的長度。
BCA
e
7.在下圖所示鉸鏈四桿機構(gòu)中,各桿的長度分別為: lAB = 25 mm , lBC = 55 mm ,lCD = 40 mm , lAD = 50 mm , 試問:(1)該機構(gòu)中哪個構(gòu)件是曲柄?
(2)該機構(gòu)中哪個構(gòu)件是搖桿?并作圖表示出搖桿的擺角范圍φ(不用計算具體數(shù)值)。
(3)該機構(gòu)在什么情況下有死點位置?
8.圖示曲柄搖桿機構(gòu),已知各構(gòu)件尺寸,試用作圖法作出搖桿CD的極限位置,并標(biāo)出極位夾角θ。
第五篇:地球運動習(xí)題
地球運動習(xí)題
一.單項選擇題
.讀圖1-3-2,完成1--2題。
圖1-3–2 1.圖中c代表的節(jié)氣出現(xiàn)時,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此季節(jié)北京的晝長達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節(jié)新加坡的晝長達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節(jié)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節(jié)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2.圖中b代表的季節(jié)出現(xiàn)時,下列城市的晝長最長的是()A.哈爾濱 B.北京 C.???D.濟南 3.下列現(xiàn)象中,由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是()
A.晝夜長短的年變化 B.地球成為略扁的球體 C.四季的形成 D.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 4.太陽直射的地方()
A.晝夜等長 B.晝長夜短 C.晝最長,夜最短 D.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2011年高考天津卷第2題)為了引起人們對地球氣候變化的關(guān)注,世界自然基金會發(fā)起“地球一小時”行動,倡議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的當(dāng)?shù)貢r間20:30-21:30熄燈。5.若將此行動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國都能參與,建議行動日期應(yīng)選在 A.2月的第一個星期六 B.7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C.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個星期六
(2010江蘇,16—17)我國“神舟六號”飛船于北京時間2010年10月12日9時許成功發(fā)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據(jù)此回答 6--7題。6.飛船飛行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球繞日公轉(zhuǎn)的速度逐漸減慢 B.太陽直射點向北運動 C.赤道各地日出時,當(dāng)?shù)匚矬w影子朝向西偏北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
7.飛船返回時,圖1-3-10中各線能夠表示全球晝長隨緯度分布規(guī)律的是()
圖1-3-10 A.① B.② C.③ D.④ 8晨昏線上
A.時刻相同 B.日期相同 C.晝夜長短相同 D.太陽高度相同 9.同一經(jīng)線上的各地
A.日出的時刻相同 B.地方時相同 C.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D.季節(jié)變化相同 10.下列地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地球自轉(zhuǎn)無關(guān)的是
A.晝夜現(xiàn)象 B.長江三角洲的發(fā)育 C.太陽的東升西落 D.北京的地方時比烏魯木齊早 11.在西行的輪船上,人們看到的晝夜更替的周期
A.24小時 B.長于24小時 C.短于24小時 D.無晝夜更替 12.北京天安門廣場每天升國旗的時間是根據(jù)日出的時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儀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13.我國北方住宅區(qū)的樓房間距理論上應(yīng)該比南方寬,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開闊 B.北方冬季白晝時間更長 C.北方正午太陽高度角小 D.南方氣候更溫暖濕潤 14.在地球上,一年中正午物體的影子始終朝南的是
A.北回歸線與北回歸圈之間B.北回歸線以北C.南北回歸線之間 D.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 15.假如黃赤交角為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無晝夜變化 B.水平運動物體無偏向 C.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D.有四季更替現(xiàn)象 16.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最小的地方是
A.南極和北極 B.南北極圈 C.南、北回歸線 D.赤道上 17.下列四個城市,6月22日當(dāng)?shù)卣缛擞俺喜⑶衣蚤L的是
A.上海 B.福州 C.???D.南昌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晝時間,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18--20題: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晝時間 5小時30分 9小時09分 11小時25分 13小時56分 18.四地中屬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9.四地所處緯度從高到低順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20造成四地白晝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① 地球公轉(zhuǎn)②地球自轉(zhuǎn)③黃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時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在北半球觀測者看來,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來幾乎不動,是因為 A.北極星距地球十分遙遠 B.北極星位于銀河系以外
C.黃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變 D.地球自轉(zhuǎn)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22.下列時間中,地球公轉(zhuǎn)的線速度越來越快的是
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1月初到3月21日 C.3月21日到7月初 D.1月初到9月23日 23.地球上太陽直射點的最南和最北界線的決定因素是
A.地球的自轉(zhuǎn) B.地球的形狀 C.黃赤交角的大小 D.國際規(guī)定 24.(2005年上海卷)北半球各地晝夜逐日接近等長期間() A.南極圈白晝時間逐日變長 B.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逐日減小 C.赤道正午太陽高度逐日增大 D.太陽直射點始終由北向南移動
25.(2004年全國文綜卷)9月23日,當(dāng)飛機飛到135°E上空時,在舷窗邊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這時北京時間可能是()
A.接近7時 B.5時多 C.不到5時 D.7時多
(2011年高考上海卷)
(一)“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地飛翔”。21世紀(jì)人類將進入開發(fā)月球資源,探索太空的新時代,人類的美好愿望準(zhǔn)將變?yōu)楝F(xiàn)實。26.月球的表面形態(tài)給人類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響月表形態(tài)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陽的能量 B.地球的引力 C.隕石的撞擊 D.太陽風(fēng)侵襲
27.若科學(xué)家在未來的月球表面實驗室進行科學(xué)實驗,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條件是
①弱重力 ②超高溫 ③低輻射 ④高真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月球和地球距太陽的距離差別不大,但表面環(huán)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A.質(zhì)量差異 B.形態(tài)差異 C.自轉(zhuǎn)差異 D.公轉(zhuǎn)差異((天津)第30屆奧運會將于2012年7月27日19點12分(零時區(qū)區(qū)時)在倫敦開幕,結(jié)合圖文材料,回答29題。
29.倫教奧運會開幕當(dāng)天,下列國家中白晝最長的是
A.菲律賓
B.巴西
C.新西蘭
D.英國
(北京)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屆夏季奧運會將在英國倫敦舉行?;卮鸬?0 題。
30.在7、8月份,倫敦比北京
A.氣溫高,日較差大 B.風(fēng)小霧大,降水多C.正午太陽高度角小 D.日出晚,晝短夜(2011年高考 北京卷5—6題)讀圖4,回答31--32題。
31.圖中各點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礦產(chǎn)產(chǎn)地 B.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地 D.近10年7級以上地震震中 32.在6月到8月期間,A.正午太陽高度角①比②小 B.日出時間①比③早
C.④地白晝時間逐漸增加 D.便于在⑤地開展科學(xué)考察
(2011年高考 江蘇卷)表1為三地連續(xù)兩日日出與日落時刻(北京時間)。據(jù)此回答33--34題。
33.三地按緯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34.若③地為北京,則此時
A.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動 B.地球公轉(zhuǎn)速度逐漸加快 C.北極圈內(nèi)極晝的范圍逐漸擴大 D.各地晝夜長短相差最小
35.讀圖1-3-13中的甲、乙兩圖,完成下列問題。
圖1-3-13(1)從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地球運行在甲圖公轉(zhuǎn)軌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上。
(2)此時期太陽直射點移動在乙圖的___________________線上。(3)此時期北極圈內(nèi)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4)此時期地球公轉(zhuǎn)速度逐漸變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陽直射點在23°26′N—23°26′S的周期性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
DABDC CDDBA 11----20
BBCDC DCDBD 21---30
DACCC CDADC 31---34
DBBC 35
⑴ C
⑵ c
⑶極夜
⑷快
⑸回歸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