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合同行使解除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時間:2019-05-15 08:05:07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合同行使解除權的程序是怎樣的》,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合同行使解除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第一篇:合同行使解除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合同行使解除權的程序是怎樣的行使解除權的程序必須以當事人享有解除權為前提。解除權為形成權,解除權按其性質來講,不需要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只需解除權人單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把合約解除。我國《合同法》第96條對行使解除權的程序作了規(guī)定,即:“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93條第2款、第94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清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依照其規(guī)定。”依此規(guī)定,當事人在行使其解除權時,應當遵守法定的程序:

      (1)通知對方當事人約定一方解除合同條件的,在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如果選擇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人。發(fā)生了法定的情形而使當事人享有解除權的,解除權人如果選擇解除合同,同樣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在這兩種情形下,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的時候解除。

      (2)對解除合同存在異議的,可以請求法定的機構解決。當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通知到達對方以后,對方不同意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也可以依據仲裁協(xié)議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請求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對于人民法院及仲裁機構有效裁定,當事人必須執(zhí)行。

      (3)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手續(xù)的,應當遵守該特別程序的規(guī)定。例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規(guī)定,合營企業(yè)如發(fā)生嚴重虧損、一方不履行合同和章程規(guī)定的義務、不可抗力等,經合營各方協(xié)商同意,報請審查批準機關批準,并向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門登記,可終止合同。不依法報請批準,或者未依法辦理登記的,不發(fā)生解除合約的效力。

      資料來源中顧·上海法律網:http://sh.9ask.cn

      第二篇:合同解除權

      本工程的風險點:

      1.因發(fā)包方違約解除合同,如何確定其賠償范圍:

      司法解釋第10條:

      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合同法第113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也即,賠償的損失包括實際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因此,我國法律確立的是完全賠償原則。

      發(fā)包方人違約,承包人有權要求發(fā)包方賠償的范圍應該包括機械閑置費、停工人工費、剩余建筑材料、乙方訂購建筑材料已付訂金、進退場、搬遷費等費用,這些費用都是承包人的實際損失,因此可以要求賠償。

      對于履行合同后可得利益依據113條,理論上可以主張,但在確定可得利益的范圍上應注意,只是履行合同后可獲得的利潤,而非價款。依賴于承包人舉證。

      未取得規(guī)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第40條第1款,“在城市、鎮(zhèn)規(guī)劃區(qū)內進行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個人應當想城市、縣人民政府規(guī)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zhèn)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p>

      建筑法第7條,“建筑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施工許可證”。

      上述2條是發(fā)包方的法定義務,是開工的前提條件,擅自開工,是違法行為。

      建筑法第64條,“違反本法規(guī)定,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或開工報告未經批準擅自施工的,責令改正,對不符合開工條件的責令停止施工,可以處以罰款”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57條,“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發(fā)包方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擅自施工的,責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處工程合同價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2以下罰款”

      約定解除、法定解除,合同法第93及94條規(guī)定,“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

      第94條,掛靠著的責任:

      司法解釋第4條,“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yè)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的行為無效”

      建筑法第66條“”

      履約保證金

      合同約定優(yōu)于法定

      延誤賠償金

      第三篇: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

      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

      《合同法》第95條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第二款規(guī)定:“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后,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备鶕藘梢?guī)定,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是必然存在的,不可能存在無最終行使期限的合同解除權。并且此司法解釋將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解除權依先后順序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優(yōu)先的情形。即在法律對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解除權行使期限有約定的情形下,解除權人應當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在合理期限內行使解除權。

      第二層次是法律沒有規(guī)定且當事人沒有約定,但解除權相對人有催告的情形。即在法律對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沒有規(guī)定且當事人對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沒有約定的情況下解除權相對人有催告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的情形,按照《合同法》和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經解除權相對人催告后,解除權人應當在三個月內行使解除權,否則解除權消滅。

      第三層次是法律沒有規(guī)定且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相對人也沒有催告的情形。這種情況下,按照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解除權人應當在解除權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解除權,否則解除權消滅。

      在平海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海公司)與曾立新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當事人沒有約定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而且事后也沒有就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問題達成協(xié)議。在法律沒有就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作出規(guī)定的,且曾立新又沒有催告平海公司解除合同的情形下,平海公司若擁有合同解除權,就應當在合同解除權產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否則解除權消

      滅?,F(xiàn)在問題的關鍵,就是確定平海公司合同解除權的產生之日,確定了解除權的產生之日,就能確定平海公司行使解除權的合理期限。根據雙方合同約定,若買方(曾立新)因自身原因導致貸款最終不能實現(xiàn),且在收到賣方(平海公司)付款通知之日起30日內不能付款的,賣方(平海公司)就有解除合同的權利?,F(xiàn)在問題的關鍵是確定賣方(平海公司)付款的通知是何時到達買方(曾立新)的,根據不同的到達日期,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從邏輯上講,存在三種不同法律后果。

      第一是賣方(平海公司)要求付款的訴訟時效已過,但要求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間未過。

      第二是賣方(平海公司)要求付款的訴訟時效未過,但要求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間已過。

      第三是賣方(平海公司)要求付款的訴訟時效已過,且要求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間已過。

      當然以上三種情形要有證據證明,才能在訴訟上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

      第四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一些法律問題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一些法律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際貨物買賣行為已明顯占據著當今國際貿易領域的重要地位。為了解決交易過程中出現(xiàn)的法律糾紛,世界各國往往以國內法或加入國際公約的形式來保障貨物買賣的順利進行。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是由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起草的,它所確立的法律原則被廣泛接受,其中對違約行為的補救措施的法律規(guī)定也是引起廣泛關注的。筆者作為律師,從數個案例中體會到,在違約補救行為中,如何正確行使合同解除權是在實踐中會引起許多思考的難點問題。

      一、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中“解除合同”這一概念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一)《公約》的英文條款中并未明確使用“解除合同”這一術語,而是使用了“宣告合同無效”(Declarethecontractavoided),它用列舉的形式表明了“宣告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及其后果。其基本內容是:①“宣告合同無效”必須以向另一方當事人發(fā)出通知才生效(第26條);②“宣告合同無效”是買方或賣方可單方行使的權利(第49條,第64條);③“宣告合同無效”僅限于合同一方根本違約或違約方在寬限期內仍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聲明將不在寬限期內履行合同義務(第49條,第64條);4,“宣告合同無效”解除了各方合同義務。(第81條)

      (二)從以上“宣告合同無效”的內容可看出,它和我國《合同法》中的“解除合同”的性質是基本相同的。我國《合同法》第94條,95條,96條規(guī)定的“解除合同”的基本內容是:①“解除合同”必須通知對方(第96條);②“解除合同”是當事人一方可行使的權利(第94條);③“解除合同”適用于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第94條);④“解除合同”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第97條)

      (三)《公約》中“宣告合同無效”和我國《合同法》中“解除合同”的性質和特點是基本相同的。首先,都是一種形成權,即僅憑一方當事人依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現(xiàn)成的法律關系消滅的權利,其行使無須征得對方當事人的同意。1另外,只要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一方即有權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而無須征得另一方同意或與另一方協(xié)商。其次,合同解除是對違約方的一種懲罰,所以,也成為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2最后,一方行使解除合同權必須以向另一方發(fā)出解除通知為前提。

      二,實踐中按照《公約》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一些難以操作的法律問題

      (一)有關寬限期與根本違約關系的兩個難點

      1,實踐中,若賣方遲延交貨,買方是否絕對享有決定寬限期的權利,它影響到是否以根本違約為由宣告解除合同。

      《公約》第47條第一款規(guī)定,如果賣方不按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履行其義務,買方可以規(guī)定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讓賣方履行其義務?!豆s》第49條也規(guī)定,買方可以不給賣方規(guī)定額外的合理時間,就可以立即宣告解除合同。從這條規(guī)定的表面意思看來,似乎買方當然享有決定是否給賣方寬限期的權利。但在實踐中,若買方動輒行使此項權利,就難以體現(xiàn)買賣合同的公平合理性。例如,如果買方所需要的是時令性很強的商品,賣方一旦違約,將使買方失去日后脫手商品的絕好時機,那么買方認為賣方的遲延行為已構成根本違約而宣告解除合同則是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懲罰了違約方。但是,如果雙方買賣的是普通的,價格相對穩(wěn)定的商品,其實賣方的遲延交貨并未構成根本違約,如果買方不給賣方寬限期,卻以根本違約為由予以解除合同,這對賣方來說似乎太不公平。事實上,也有買方因為找到了出價更低的賣方而以根本違約為由而惡意解除合同的例子,而當時法官或仲裁庭不可能明察秋毫。因此,我認為,由于公約并未在給予寬限期的問題上有進一步的規(guī)定,所以很難確定該權利是否被恰當行使。

      2,另外,即使買方給予了賣方一段寬限期,但對于其時間長短,《公約》僅以“合理”為限。

      那么怎樣才算“合理”?在具體案例中,往往買賣雙方各有說法,令人很難作出決斷。

      所以說,盡管《公約》有關寬限期的規(guī)定是考慮到了國際貨物買賣行為的復雜性和公平

      性,但在實踐中,如何行使才是真正體現(xiàn)公約精神,較難把握尺度。

      (二)《公約》第49條規(guī)定,如賣方違約,則買方可解除合同。實踐中,如何判斷“根本違

      約”,標準是什么?

      《公約》第25條對“根本違約”下的定義是,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如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害,以至于實際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guī)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約,除非違反合同一方并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相同情況下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fā)生這種結果。看來《公約》對根本違反合同所采取的衡量標準是,看違反合同的后果是否使對方蒙受重大損害,即違約后果的嚴重程度。3盡管該條規(guī)定是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吸收各國法律規(guī)定,并調和了兩大法系關于同一問題的不同處理辦法,4但在實踐中以下兩點很難把握:

      1,既然損害的嚴重程度為“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guī)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那么究竟怎樣的違約行為才足以造成此后果?守約方如認定“根本違約”是否確實?這完全需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因為同樣的違約行為在不同情況下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結果,這影響到是否構成根本違約。例如,賣方交貨時單據不符,交貨地點或商品規(guī)格不符,逾期交貨這些行為,看起來較為普遍,但是單據的性質或作用,不符點的多少,逾期交貨的動機是什么,這些因素在不同案件中會帶給守約方程度不同的損害。如果守約方認為某些行為已構成根本違約,會闡述自己的理由,法官或仲裁庭在根據其2,“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員標準無明確規(guī)定?!巴荣Y格”是否指在該業(yè)務領域資歷經驗相當的人?“通情達理”是否指在商業(yè)信譽、從業(yè)道德方面表現(xiàn)俱佳的當事方?在確定以上概念時,務必需要考察當事方長期的經營表現(xiàn)、習慣做法才能作出判斷,并且每個案件所涉合同的具體意義也要予以考慮,這些因素都會帶來判斷上的難度,從而影響到守約方宣告合同無效的權利。

      所以我認為,在判定“根本違約”時,除了客觀違約行為,更要充分考慮違約方的主觀動機,這是法律維護公平誠信的交易所必須的。

      (三)違約方不交貨時,守約方能否在解除合同后向其索賠合同利益之外預期的利潤?

      根據《公約》第74條之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應負的損害賠償額,應與另一方當事人因他違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可見,損害賠償的范圍應當包括實際損失和利潤損失兩個方面。實際損失較好理解,即守約方已經支出的各項費用及合同如能履行應獲得的合同利益。但是利潤損失在實踐中較難計算,它是否包括預期的利潤?即守約方已事先計劃好的獲取合同標的后再將標的物轉手而獲取的利潤。而《公約》第74條又同時規(guī)定,“這種損害賠償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那么,預期利潤究竟是否是違約方“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損失?這里就要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加以判斷,主觀上講,指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就應當知道,若其違約會給對方造成的后果;客觀上講,憑借違約方公司的性質,與守約方的合作期限長短,自己對守約方貿易習慣的了解,違約方是否應當預見到其違約行為會產生的后果。舉例來說,合同雙方都是貿易公司,出口方完全知道,進口方進口貨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轉手賣給下家以獲取利潤,出口方不可能認為進口方是雙方合同項下貨物的最終用戶。因此,若出口商違約給進口商造成利潤損失,出口商在簽訂合同時是完全應該預料到的,所以就應當予以賠償。但同樣的案例,筆者在實踐中就看到截然相反的裁決結果,一例是進口方某省物資貿易公司與出口方澳門制衣公司的熱軋卷板合同糾紛,由于澳門制衣公司沒有交貨,造成了進口方與第三方公司之間的合同無法履行,后來進口方以本合同與第三方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中的貨物差價作為其利潤損失要求賠償,得到了仲裁庭的支持。5但是,我在兩年前代理的一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駁回了進口方要求索賠預期合同利潤的訴訟請求,盡管兩起案件中進口方與第三家公司間的合同都是確實存在的。所以,我認為,在實踐中,索賠預期利潤究竟能否得到支持,是完全支持還是予以部分考慮,這很難確定一個明顯的尺度,在發(fā)生糾紛提起仲裁或訴訟時,無法預計。

      另外,如果決定予以考慮的話,這部分預期利潤該如何計算,方法也有不同。第一種方法是以差價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以上案例中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該方法既可以適用于賣方違約情況,也可以適用于買方違約的情況。前者是買方在解除合同后的一個合理時間內以合理方式購買替代貨物,后者是在解除合同后的一個合理時間內以合理方式將貨物轉賣。同樣,“差價”也就包括了買方購買替代物或者賣方轉賣貨物的交易價格與原合同價格之間的差額。第二種方法是以時價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所謂時價是指在一定地點一定時間的某種貨物的市場價格。這里的時間標準有兩個,即在接受貨物之前解除合同,則適用解除時的時價;在接受貨物之后解除合同,則適用接受貨物時的時價。這里的地點標準是依據原應交貨的地點。如果該地點沒有時價,則指另一合理替代地點的價格,但需要適當考慮貨物運費的差額。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這種方法需要大量的調查工作,故較少被采納。我個人認為這種方法是有其合理性的。

      (四)買方宣告解除合同后,另行購買替代物的條件

      購買替代物是賣方不交貨時,買方所特有的補救措施。這一權利已受到各國法律及國際公約的肯定。但在實際案例中,怎樣行使這項權利才是符合公約精神的,一般有以下兩個標準。一是在時間上,買方必須在解除合同后一段合理時間內行使,二是在方式上,買方購買替代物的價格、地點、渠道等都是適當的,如價格需與原貨物相當,渠道正規(guī),否則,就不是購買替代物,成為購買新貨物了。但在按以上兩個標準裁決時,也碰到問題。如買方在賣方無力履約,時間緊急時為了按照《公約》第75條之規(guī)定減少損失已經購買了替代物,之后才宣告解除合同,而賣方認為買方應當先要有一個宣告解除合同的過程才有權購買替代物。對于賣方的抗辯,仲裁庭或法官也不能予以完全支持,而要看買方是否已舉出足夠證據證明自己購買替代物的合理性與緊迫性,實踐中,在這一點的判斷上也很為棘手。

      三,小結

      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盡管《公約》已經對行使合同解除權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但是在實踐中遇到具體案例時,還是存在以上一些令法官、仲裁員較難操作的情形,筆者作為律師,深有感觸。從這些難點的研究分析中,我們可以逐步了解國際貨物買賣中的各類實際問題,從而預防各類糾紛的發(fā)生。

      主張判定這些違約行為是否足以剝奪了守約方“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往往較難定論。

      第五篇:購房人的合同解除權

      購房人的合同解除權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解釋》對“合理期限”進行了明確,該解釋規(guī)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經催告后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該解釋又規(guī)定,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后,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以上法律規(guī)定的含義有三點:

      1、購房人如欲解除合同,應當先進行催告。

      2、經催告后過了三個月,開發(fā)商仍然沒有交房的,購房者取得合同解除權。就是說購房者解除合同的條件是第一開發(fā)商延遲交房;第二經過催告;第三催告后滿三個月仍未交房。

      3、購房者合同解除權的有效期是從催告日起三個月后開始,一年后結束,即解除權的有效期為一年。在此一年內都可以隨時通知開發(fā)商解除合同,超過一年期限,則永久性地喪失了解除權(當然以其它理由如嚴重質量問題而解除合同的除外)。并且,如果在購房者取得解除權后,開發(fā)商有催告購房者行使解除權的,則解除權的有效期縮短為三個月。

      以上規(guī)定中,兩個催告和兩個三個月的規(guī)定應當區(qū)分清楚,一為購房者催告開發(fā)商交房,一為開發(fā)商催告購房者行使解除權;一為購房者催告后經過三個月取得解除權,一為開發(fā)商催告后購房者的解除權有效期縮短為三個月。

      鑒于以上的規(guī)定,在開發(fā)商延遲交房時,不管購房者是不是真的準備解除合同,都應當在開發(fā)商延遲交房后立即發(fā)函催告,一是在開發(fā)商遲遲不能交付房屋時采取的一個應對舉措;二是催告后可解除合同對開發(fā)商也是一種壓力。

      催告最好以快遞等可保留憑證的方式進行。在沒有催告的情況下,開發(fā)商長期拖延,是否可以解除合同?依合同法和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應當是不可以的,催告是解除合同的前提條件。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后,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延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下載合同行使解除權的程序是怎樣的word格式文檔
      下載合同行使解除權的程序是怎樣的.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法定合同單方解除權總結

        法定合同單方解除權總結 1.合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2.五種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

        房屋租賃合同的解除權

        房屋租賃合同的解除權 一、租賃合同的解除權 房屋租賃合同一經訂立,雙方均應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但在達到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或者法律規(guī)定......

        關注開發(fā)商購房合同解除權

        《華夏時報》2013.6.24專家觀點: 關注開發(fā)商購房合同解除權作者:宋維強律師北京騰波律師事務所主任向銀行辦理按揭貸款來支付購房款是大多數購房人都曾經歷的事情,但是,如果在房......

        從一起案例看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

        從一起案例看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 加入時間:2010-07-07 12:52:25 陳瑩福建廈門聯(lián)合信實律師事務所內容摘要:合同解除權是指合同當事人在法律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的情......

        關于開發(fā)商房屋買賣合同解除權行使方式的分析(5篇)

        關于開發(fā)商房屋買賣合同解除權行使方式的分析 曾 艷 (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履行過程中,按時足額支付購房款是業(yè)主主要的合同義務之一。但在實際履行過程......

        我國人民是怎樣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范文)

        我國人民是怎樣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 一年一度人代會1、2、3、請說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屬于我國的什么制度?(2分) 請說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及其權力(4分) 在我國人民是怎樣行使......

        合同解除權的困惑(5篇材料)

        合同解除權的困惑 [ 邱勝奎 ]——(2011-1-19) / 已閱1129次合同解除權的困惑邱勝奎根據合同法的規(guī)定,合同解除權是指因法定或約定原因的產生,從而導致合同當事人一方享有的單......

        商業(yè)承兌匯票結算程序是怎樣

        贏了網s.yingle.com 遇到保險糾紛問題?贏了網律師為你免費解惑!訪問>>http://s.yingle.com 商業(yè)承兌匯票結算程序是怎樣 商業(yè)匯票相關知識,你了解嗎?商業(yè)匯票有兩種,商業(yè)承兌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