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
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6分)
(一)論述文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嶺,標志著大唐盛世的終結,也是陸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的終結,自此,這條連接亞歐的商貿通道,逐漸衰落,終于湮沒。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边@是唐代詩人元稹《行宮》中的兩句。這些宮女們,再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西來的香料與珠寶了。因為“安史之亂”,唐朝不得不將駐守西疆的四鎮(zhèn)邊兵東調長安,一時西北邊防空虛,吐蕃乘機北上占據(jù)河隴,回鶻亦南下控制了阿爾泰山一帶,同時西邊的大食亦加強了中亞河中地區(qū)的攻勢,這三股力量又彼此爭奪與混戰(zhàn),從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絲綢之路,“道路梗絕,往來不通”。杜甫寫詩哀嘆:“乘槎消息斷,何處覓張騫。”
美國學者愛德華?謝弗著有一本《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這是一本關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寫道:“在玄宗時代,人們可以隨處聽到龜茲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紀,這一切就成了夢想?!标懮辖z路的中斷,直接影響了唐朝的文化和社會。愛德華?謝弗分析說,為什么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與《山海經(jīng)》所記述的珍怪一樣的奇珍異物大量涌現(xiàn),因為“從九世紀初期開始,唐朝的國際時代、進口時代、融合時代和黃金時代,都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對于跨越大海、翻過大山而來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經(jīng)不可能輕易地得到滿足了?!痹诰攀兰o的時候,真實的新奇物品已經(jīng)無法到達唐朝境內了,唐人只能杜撰虛構出怪異荒誕的貢物。
到了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絲路上的重要國家花剌子模,因為劫殺蒙古商隊、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滅國之災。但隨著元帝國的土崩瓦解,這條路又陷入沒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恢宏壯美的莫高窟洞窟,是當年走向遠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驛站,從晉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因為到了明朝,這條路已經(jīng)沒人走了,后來被人遺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實上,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有一個歷史興替的過程。安史之亂后,陸路衰落,海路開始發(fā)達,后者在宋、元時代以及明前期始終保持興盛,遺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許下?!钡慕睿宄摹敖A睢焙汀斑w海令”……海上絲路也日漸衰落,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全球重心轉向了西方。中國人因為絲綢之路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
(摘編自關山遠《絲綢之路與中華國運》)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史之亂”是大唐盛世的終結,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終結,這條商貿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鶻、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爭奪與混戰(zhàn),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C.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大量涌現(xiàn)像《山海經(jīng)》所記述的珍怪一樣怪異荒誕的奇珍異物,直接原因是陸上絲路的中斷。
D.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使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滅國之災。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詩,描述宮女的生活,是為了說明絲綢之路對唐人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國學者愛德華?謝弗的著作,豐富了文章內容,說明了陸上絲路對唐代文化和社會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證明了明朝時期陸上絲綢之路已經(jīng)沒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陸上絲路沒落的原因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后來陸上絲路再度繁華與沒落的現(xiàn)象,論證了絲綢之路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就不會將兵力東調長安,也就不會失去對西域的控制,陸上絲綢之路可能也不會衰落。
B.九世紀,由于陸上絲綢之路的中斷,人們不太可能隨處聽到龜茲的琵琶,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來的香料與珠寶。
C.如果明朝沒有“寸板不許下?!钡慕睿宄瘺]有“禁海令”和“遷海令”,那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就不會衰落。
D.絲綢之路的衰落,使中國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可見開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漸
豐子愷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于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假使人生的進行不象山陂而象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巨富的紈袴子弟因屢次破產(chǎn)而“漸漸”蕩盡其家產(chǎn),變?yōu)樨氄?貧者只得做傭工,傭工往往變?yōu)榕`,奴隸容易變?yōu)闊o賴,無賴與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兒……因為其變衰是延長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漸漸”地達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強烈的刺激。故雖到了饑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貪戀著目前的生的歡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變了乞丐或偷兒,這人一定憤不欲生了。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農(nóng)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nóng)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于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
我覺得時辰鐘是人生的的象征了。時辰鐘的針,平常一看總覺得是“不動”的;其實人造物中最常動的無過于時辰鐘的針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覺得我是我,似乎這“我”永遠不變,實則與時辰鐘的針一樣的無常!一息尚存,總覺得我仍是我,我沒有變,還是留連①著我的生,可憐受盡“漸”的欺騙!
“漸”的本質是“時間”。時間比空間更為不可思議。因為空間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性質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議,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為一般人對于時間的悟性,似乎只夠支配搭船乘車的短時間;對于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軋②,總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
當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中國古詩人(白居易)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國詩人(Blake)也說:“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③?!?/p>
(選自《靜觀人生》,有刪改)
【注】①留連:留戀不舍。②軋:擁擠。③永劫:佛教中指永無窮盡之時。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圓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體變化,在歲月的沖刷下,人生就是像鵝卵石一樣漸漸失去了棱角。
B.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適應人生境遇的種種變化,就是因為這些變化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達到的。
C.時間之所以讓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議,是因為和空間相比,時間既無法把握,又無法挽留。
D.這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細膩,文采飄逸、富有想象力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文學韻味,讓人回味無窮。
5.本文圍繞“漸”闡發(fā)感悟,請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6分)
6.如何理解文章結尾引用兩處詩句的含義和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題。
材料一: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總量也在不斷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對天氣、土壤、水的環(huán)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產(chǎn)生有毒物質,威脅著居民健康,這種現(xiàn)象正在向農(nóng)村地區(qū)漫延。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huán)節(jié),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認,分類收集不僅能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節(jié)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能使資源得到重復利用,有人將垃圾稱為“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據(jù)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但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難以有效推進,相關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有效果。
(摘編自《垃圾變資源!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類》,2017年4月5日新華網(wǎng))
材料二:
筆者所在的小區(qū),居民樓前三個垃圾桶分別表示出應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可是大多數(shù)居民還是把垃圾混雜在一起,一扔了之。問及原因時,有人說:“我辛辛苦苦分了類,環(huán)衛(wèi)車輛卻混在一起運走了,分類還有什么意義?”
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垃圾分類處理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分配套銜接,才能高效運行。分類投放是居民的責任,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政府的責任。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會影響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效果;而分類的目標和途徑不十分清晰,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響前端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發(fā)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給出了我國推進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但是,這一方案即使再科學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動員、全民參與,也難以由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我們應當認識到,生活垃圾雖然有資源屬性,但污染屬性更不可忽視。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資源放錯了地方”而已,實際上,那就是隨意丟棄污染物、危害環(huán)境的行為。垃圾分類是我們作為“污染者”的基本責任,責無旁貸。當然,各地政府同樣不能以“居民沒有分類”“缺乏資金”等理由拖延、觀望,應當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堅持政府主導,根據(jù)本地特點,做好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同時制定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持續(xù)推進、國民素質的提升和垃圾處理設施的進步,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門前雪”打掃干凈吧!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形成合力,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xiàn),垃圾分類前景可期。(摘編自劉毅《垃圾分類應自掃門前雪》)
7.下列關于民眾對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相關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多數(shù)民眾都知道垃圾分類的概念,而50.9%的民眾“僅了解常見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與實踐情況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從未進行分類的都是少數(shù)。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類意識,而是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挫傷了他們分類的積極性。
D.居民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是我國以往垃圾分類工作難以有效推進的主要原因。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對民眾的認知與實踐情況作了統(tǒng)計;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類難以有效推進的原因并提出-之道。
B.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踐制約著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有助于形成輿論氛圍,增強居民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意識。
C.生活垃圾既有資源屬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屬性,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類說法是錯誤的。
D.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種理由對垃圾分類工作拖延、觀望的情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9.怎樣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p>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绷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遥液味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蹦肆铗T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以故漢追及之
B.謂其騎曰亡其兩騎耳
C.項王嗔目而叱之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愿為諸君快戰(zhàn)吾為若德
11.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史記》: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合稱“前四史”。
B.亭長:屬于低于縣二級的行政建制長官,戰(zhàn)國時始在鄰接他國處設亭,置亭長,任防御之責,秦、漢時在鄉(xiāng)村每十里設一亭。
C.名、字:“籍”是項羽的名。按照古代稱謂習慣,名一般用于自稱。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出于禮貌和尊敬,對平輩或尊輩稱字。
D.江東:長江在蕪湖到南京一段,為自西南向東北流向,秦漢以后習慣稱自此以下長江南岸地區(qū)為江東。又因古人以東為左,位于長江之東,故又稱“江左”。
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項王率領部下壯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圍,因受到農(nóng)夫的欺騙,陷入大澤中。后來項王估計不能逃脫,認為這是上天要讓自己滅亡,絕不是作戰(zhàn)能力有過錯。這深刻地揭示了項羽性格中的弱點。
B.項羽面對重重包圍的漢軍,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損失,于是獨自一人沖向漢軍,“斬將”“刈旗”,充分表現(xiàn)出了他的仁愛之心和英勇無畏。
C.項羽面對重重包圍的漢軍,把騎兵分為四隊,讓他們從四面突圍,自己又親自殺掉了一名漢將和都尉,以此證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的論斷。
D.項羽是有機會逃生的,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烏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去,愧見江東父老,于是贈馬給亭長,寧死不辱。一個知恥重義的末路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2)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4~15題。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14.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破空而來,對蒼茫大地之變化無常作了詩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詩的深沉雄渾的格調。
B.上闋描寫了畫角、牧馬、西風、紅葉等意象,營造了壯闊、悠遠、荒涼的意境。
C.下闕詞人描寫的是眼前邊塞的恩怨情恨,表達了征人在外對閨中思婦的懷念。
D.此詞有描寫,有抒情,有議論,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展現(xiàn)出一個年輕有為的貴族,對江山無常、人生意義的思考。
15.簡析畫線句的表現(xiàn)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詞人遙望金陵想象,并傳達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的慨嘆的句子是:“----------,----------------。”
(2)不吸取經(jīng)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分析亡國的條件的句子是“-------------,---------------?!?/p>
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
第二篇:高二數(shù)學文科試卷分析
高二第一學期文科數(shù)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一、總體評價:
這套試卷主要考查基礎,考查數(shù)學能力,以促進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原則,在訓練命題中立意明確,把水平測試和能力測試融為一體,命題科學,區(qū)分度強,達到了考查目的,是一份較好的試題。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
此試卷繼續(xù)保持試卷結構和題量不變,試卷總題量22小題,總分150分,其中有12道選擇題,共60分; 4道填空題,共20分;6道解答題,共70分,試卷考察范圍為必修3和選修1-1。2.試題特點
(1)考查全面,重點突出
試題考查了高中數(shù)學必修3和選修1-1的內容,全面考查了學生“雙基”,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要求,對重點內容《統(tǒng)計》和《橢圓》的重點考查,符合考綱說明。
(2)重視數(shù)學基本方法運用,淡化特殊技巧
試題回避過難、過繁的題目,解題思路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找到解題思路。
3.考察內容和答題情況
第1題,第11題,第17題屬于簡易邏輯問題,考察命題的否定和存在及全稱命題的關系,屬簡單性問題。
第2題、第9題、第10題、第21題屬于概率問題,學生答題較好。
第7題、第8題,第12題、第16題、第19題、第22題屬于橢圓問題,前幾題較簡單,后幾題難度偏難。4.考試結果
文科總體平均分58.9,前27%平均分86.1.各項數(shù)據(jù)都比上次有明顯提高。5.答卷中存在的問題
(1)基本概念不強,靈活應用能力差 從學生答卷情況來看,部分考生對教材基本概念,基本性質等基礎知識掌握理解不夠,知識記憶模糊,靈活運用較差。(2)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
在答卷中對簡單或明顯套用公式的題,考生一般可得分,但對常規(guī)題的條件或結論稍做改變,或需探索才能得出結果的題,則有相當一部分考生被卡住,這些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3)運算能力差
對于試卷中的計算題,有許多考生不能計算出準確答案,有的符號錯誤,有的計算錯誤,不該失的分失去,表明平時做題不認真,不嚴謹。(4)數(shù)學術語不準確,語言表述不規(guī)范
試卷中反映出學生對主觀題的回答不規(guī)范,不能準確運用數(shù)學術語,語言欠嚴謹。
三、期望建議:
建議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本錯題本,把平時練習中的錯題收集起來。從現(xiàn)在開始學生考試、練習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每次考試都相當于在捕魚,如果發(fā)現(xiàn)“網(wǎng)”有漏洞,就要及時修補。要求學生每次在整理錯題時,及時總結出錯因,訂正時立足通法,盡量不使用猜想、排除等特殊方法,而要求使用直接法,以達到鞏固基礎知識的目的。
第三篇:高二化學(文科)試卷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高二化學(文科)試卷
自己收集整理的 錯誤在所難免 僅供參考交流 如有錯誤 請指正!謝謝
高二化學(文科)試卷
班級
姓名
第Ⅰ卷(6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 每小題有1~2個選項符合題意 20小題 錯選0分 漏選1分)
1.某合金與鐵的物理性質的比較如下表所示
熔點 密度 硬度 導電性 某合金 32000C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成績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3.20g/cm3 7.5 3.5 鐵 15350C 7.86g/cm3 4.5 17
(注:硬度以金剛石為10作標準 導電性以銀的導電性100為標準)
已知該合金耐腐蝕、強度大 從性能看 該合金不適合制
A.門窗框
B.爐具
C.電源線
D.飛機外殼 2.下列說法中 錯誤的是
A.通常纖維素和淀粉都不顯還原性
B.可溶性銅鹽可以使蛋白質產(chǎn)生鹽析
C.油脂都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脂
D.纖維素水解最終生成葡萄糖
3.重金屬離子Cu2+、Ba2+等均有毒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實驗室有甲、乙兩種廢液 均有一定毒性 甲廢液經(jīng)化驗呈堿性 主要有毒離子為Ba2+離子 如將甲、乙兩廢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毒性明顯降低
乙廢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是
A.Cu2+、Cl-
B.Cu2+、SO42-
C.Na+、SO42-
D.Ag+、NO3-
4.對于藥品的使用和作用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R表示處方藥
OTC表示非處方藥
B.毒品就是有毒的藥品
C.我國明代醫(yī)學家李時針所著的醫(yī)學名著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D.麻黃堿是止咳平喘的天然藥物 可放心大量使用
5.壞血病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是
A.水果和蔬菜
B.魚肉和豬肉
C.雞蛋和鴨蛋
D.糙米和肝臟
6.為了鑒別某白色紡織品的成分是真蠶絲還是“人造絲” 不可用的方法是
A.滴加濃硝酸后微熱
B.滴加濃硫酸
C.滴加酒精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D.灼燒
7.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合金的是
A.不銹鋼
B.白銅
C.硬鋁
D.金剛石
8.下列物質中的主要成分不屬于糖類的是
A、棉花
B、木材
C、豆油
D、小麥 9.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青霉素在體內水解可得到一類堿性物質
B、盤尼西林是青霉素的一種
C、阿司匹林屬于解熱鎮(zhèn)痛藥
D、胃舒平、蘇打片均屬于抗酸藥 10.關于食物的酸堿性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食物溶于水后的溶液中pH﹤7 則為成酸性食物
B、由C、N、S、P等元素組成的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是酸性食物
C、蔬菜、水果多含鉀、鈉、鈣、鎂等鹽類及果酸習慣稱為酸性食物
D、山楂是酸性食物
11.水是人體一種重要營養(yǎng)物質之一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是一種很好的溶劑
B、水在人體中有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C、水在人體中參與代謝
D、沒有污染的水就是純凈水
12.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為家庭廚房中常用的物質 利用這些物質能完成的實驗是
①檢驗自來水中是否含氯離子
②鑒別食鹽和小蘇打
③蛋殼能否溶于酸
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合理的膳食中
等質量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三者供熱能由多到少的順序是
A.糖類、蛋白質、脂肪
B、脂肪、糖類、蛋白質
C、蛋白質、脂肪、糖類
D、糖類、脂肪、蛋白質 14.關于維生素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維生素是生物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物質
B、按溶解性的不同
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
C、水溶性維生素不易被人體吸收 所以容易缺乏
D、脂溶性維生素不易排泄 容易在體內積存 主要積存在肝臟
15.若甲烷與氯氣以物質的量之比1︰3混合
在光照下得到的產(chǎn)物:①CH3Cl;②CH2Cl2;③CHCl3;④CCl4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其中正確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16.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和
是兩種不同的物質
B.由乙烯之間的相互加成可以得到聚乙烯
C.丁烷有3種同分異構體
D.1mol乙酸與足量乙醇在濃硫酸催化下加熱 可生成1 mol乙酸乙酯 17.關于生活中的有機物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葡萄糖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銀鏡反應和水解反應
B.工業(yè)上利用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制取肥皂和甘油
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級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 是人體的營養(yǎng)物質
D.皮膚接觸濃硝酸變黃是蛋白質的顏色反應 18.下列物質可以用來鑒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試劑是
A.稀硫酸
B.NaOH溶液
C.碳酸鈉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19.油脂和蛋白質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油脂和蛋白質都是天然高分子有機化合物
B.油脂和蛋白質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C.油脂和蛋白質都有固定的熔沸點
D.油脂和蛋白質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20.食品中含有過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問題 下列關于丙烯酰胺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能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C.是高分子化合物
D.能發(fā)生加聚反應
第Ⅱ卷(40分)
二、填空題
1.有①NH2-CH2-COOH ;②CH2OH(CHOH)4CHO ;③(C6H10O5)n(纖維素);④CH3COOC2H5; ⑤NaHCO3 ;⑥HCHO;⑦植物油等物質
其中(用數(shù)字序號填空)
(1)難溶于水的是
易溶于水的是
;
(2)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是
;
(3)在人體內提供能量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的是
;
(4)能跟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的是
能在一定條件下跟水反應的是
;
(5)既能跟鹽酸反應又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是
2.家中常用的調味劑除食鹽外還有
、、等
缺碘將會導致患“大脖子病” 因此我國規(guī)定食鹽中必須加碘 這里的“碘”指的是
(填“元素”或“單質”)
它在人體內參與合成的激素是
3.現(xiàn)有①汽車外殼 ②機器上的齒輪 ③門把手 ④鋸條 ⑤鐵洗臉盤 ⑥防盜門等常見鐵制品 為了防止它們生銹
通常適合采用下面哪一種方法(填序號)
(1)在表面噴漆_________;(2)在表面涂油_________;(3)在表面鍍一層其他金屬_________;(4)在表面燒制搪瓷_________;(5)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_________;(6)制成不易生銹的合金不銹鋼_________;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4.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 易溶于水 易被氧化 能與碘反應
人體缺乏維生素C可能引發(fā)多種疾病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它研究如下:
(1)猜想:維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實驗方案:
提供試劑:維生素C片、蒸餾水、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pH試紙
根據(jù)以上試劑
請你幫助他們設計出實驗方案 并寫出實驗現(xiàn)象:
實 驗 內 容
實 驗 現(xiàn) 象
方案Ⅰ:將維生素C片溶于蒸餾水配成溶液 向其中滴加石蕊試液
方案Ⅱ: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3)結論:維生素C具有酸性 根據(jù)維生素C的性質
判斷下列物質中能與維生素C反應的是
A、金屬鎂
B、食鹽
C、氫氧化鈉
D、硫酸銅
(4)某同學聯(lián)想到西紅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放置時間長短是否對維生素C的含量產(chǎn)生影響 他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Ⅰ把新鮮西紅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紅柿分別搗碎 用紗布將汁液擠入兩個燒杯中;
Ⅱ取兩支盛有2mL藍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試管 分別滴加上述兩種汁液 邊加邊振蕩 直到藍色剛好消失 記錄滴數(shù)如下:
汁
液 新鮮西紅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紅柿的汁液
滴 數(shù)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你認為西紅柿中維生素C含量高的是
5.鋇餐透視檢查胃腸疾病時 讓病人口服硫酸鋇 但若誤服碳酸鋇就會中毒 原因是在體內生成可溶性的鋇鹽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誤服鋇鹽可立即服用瀉鹽(硫酸鎂)來解毒 其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6.抗酸藥物的種類很多
其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氫鈉、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鎂等化學物質
⑴抗酸藥物具有抗酸作用的原因是
⑵某品牌抗酸藥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鎂、氫氧化鋁、淀粉
①寫出該抗酸藥發(fā)揮功效時的離子方程式: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②淀粉在抗酸藥中作填充劑、粘合劑 淀粉在人體內酶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水解反應 最終轉化為(寫分子式)
7.(14分)下圖表示4個碳原子相互結合的方式 小球表示碳原子 小棍表示化學鍵
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學鍵都是與氫結合(1)圖中屬于烷烴的是
(填編號)
(2)在上圖的有機化合物中
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不僅可以形成共價單鍵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還可以形成和
;不僅可以形成還可以形成碳環(huán)
(3)上圖中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A與
;B與
;D與
(填編號)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 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C B B A A C D C A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D C B C D B A CD B C
二、填空題(共40分)
1、(5分 每空1分)
(1)③④⑦
①②⑤⑥(2)②⑥(3)②⑥⑦(4)⑦④⑦(5)①⑤
2、(5分
每空1分)醬油
糖
醋
元素
甲狀腺素
3、(6分
每空1分)(1)①(2)②(3)③(4)⑤(5)④ ⑥
4、(12分 每空2分)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③6)(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實 驗 內 容
實 驗 現(xiàn) 象 方案Ⅰ:
石蕊溶液由紫色變紅色
方案Ⅱ: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再加入維生素C 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 加入維生素C后變無色
(3)AC
(4)新鮮西紅柿
5、(4分
每空2分)BaCO3+2HCl=BaCl2+H2O+CO2↑
Ba2++SO42-=BaSO4↓
6、(8分
每空2分)(1)與胃酸反應 消耗了胃酸
(2)①Al(OH)3+3H+=Al3++3H2O
MgCO3+2H+=Mg2++H2O+CO2↑
②C6H12O6 7.(1)A、C
(2分)(2)碳碳雙鍵(2分)
碳碳三鍵(2分)
碳鏈(2分)
(3)A與C(2分)
B與E、F、H(2分)
D與G
(2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分)?? ?? ?? ??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第四篇:高二語文試卷
霍邱一中2014—2015學
C.省教育廳宣布,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今秋開學后高校助學貸款將全面實施“新法”。
D.旨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曖的《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意味著人類進入了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達成了高度共識,面對現(xiàn)實迎接挑戰(zhàn)以造福子孫后代。
6、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近體詩是對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與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shù)、字數(shù)和平仄、用韻等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稊M行路難》是古體詩,《書憤》是近體詩。
B.“花間派”詞人以溫庭筠、周邦彥為代表,在填詞時往往取當前情事,表現(xiàn)艷遇怨慕與離愁別緒,藻麗濃艷,細美婉約,構成“香而軟”的風格。
C.楚辭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造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新詩體?!俺o體”又叫“騷 體”,由屈原《離騷》而得名。
D.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并列為“摹寫聲音之至文”,寫音樂給人的感受。
二、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說釣 清 吳敏樹
余村居無事,喜釣游。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門,.而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釣絲,持籃而往。至乎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餌釣而下之,蹲而視其浮子,思其動而掣之,則得大魚焉。無何,浮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視之,其寂然者如故。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無有。余曰:“是小魚之竊食者也,魚將至矣?!庇钟鈺r動者稍異,掣之得鯽,長可四五寸許。余曰:“魚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間乃一得,率如前之魚,無有大者。日方午,腹饑思食甚,余忍而不歸以釣。見村人之田者,皆畢食以出,乃收竿持魚以歸。歸而妻子勞問有魚乎?余示以籃而一相笑也。乃飯后仍出,更詣.別塘求釣處,逮暮乃歸,其得魚與午前比?;蛞蝗盏敏~稍大者某所,必數(shù)數(shù)往焉,卒未嘗..多得,且或無一得者。余疑釣之不善,問之常釣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觀矣。吾嘗試求科
7、下面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蚤食后出門 蚤:通“早” B.其得魚與午前比 比:比較 ..C.更詣別塘求釣處 詣:到,去 D.逮暮乃歸 逮:到,等到 ..
8、下面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①蹲而視其浮子 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乃收竿持魚以歸 ②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①無何,浮子寂然 ②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D.①吾將唯魚之求 ②寡人之于國也 ..
9、文中加水波線的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勞神|僥幸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
B.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勞神僥幸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
C.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勞神僥幸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
D.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勞神|僥幸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
10、下面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閱讀下面這首詩,并完成賞析。
不見(唐)杜甫
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锷阶x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這首詩寫于詩人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
12、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13、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一種并作賞析。(4分)
14、名句填空(20分)
(1)出師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2)弦弦掩抑聲聲思,________________。(3)昆山玉碎鳳凰叫,_________________。(4)江畔何人初見月?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開心顏。(6)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7)問君能有幾多愁?_________________。(8)古來圣賢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9)西當太白有鳥道,_________________。(10)且夫水之積也不厚_______________。(11)民為貴,_____________,君為輕。(12)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遠。(13)心非木石豈無感?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長使英雄淚滿襟。(15)巖扉松徑長寂寥,_________________。(16)天姥連天向天橫,_______________。(17)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8)_________________?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19)_________________,石破天驚逗秋雨。
(20)敏而好學,_________________,是以謂之文也。
四、現(xiàn)代文閱讀(共14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
聽 雨
季羨林
①“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聲”的程度。但是,我現(xiàn)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于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里,同一種死文字拼命,高二語文試卷
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huán)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②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里感到無量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慨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來,我也仿佛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③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于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lián)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④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不同。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fā),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jīng)到了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jīng)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⑤可我為什么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我生在鄉(xiāng)下,雖然6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么農(nóng)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nóng)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nóng)民和農(nóng)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nóng)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謂焦急之情,絕不下于農(nóng)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云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⑥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xiàn)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里,每一個葉片都仿佛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xiàn)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xiàn)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高二語文試卷
(選自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版《季羨林散文精選》)
15、文章圍繞“聽雨”展開,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請簡要梳理。(2分)
16、
第五篇:高二語文試卷
一. 現(xiàn)代文閱讀
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紀60年代,人們就知道身體組織受毒素、紫外線輻射、激素和藥物等侵害時,血紅素加氧酶-1(簡稱HO-1)會及時對抗相應的受傷和感染,此時體內會自然地產(chǎn)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過,當時人們都認為一氧化碳是組織代謝的副產(chǎn)品。
然而,美國科學家所羅門?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體中扮演了一個有意義的角色。它有協(xié)助一氧化氮管理人體內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腸的收縮、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員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還是沒有檢查出一氧化碳在人體中的準確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對人體有益,一些科學家想把它用于臨床治療。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氣體,使用稍有不當,就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緊緊結合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形成羧化血紅蛋白,使氧氣無法載運到全身。當人體內20%左右的血紅蛋白轉變成羧化血紅蛋白時,就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和暈倒的情況;當人體內40%左右的血紅蛋白轉變成羧化血紅蛋白時,就會奪人性命。因此,有科學家反對把一氧化碳引入對人類的臨床治療。但美國的奧古斯丁?喬和弗里茨?貝奇稱,醫(yī)藥界不該這么快拒絕一氧化碳的治療潛力,一氧化碳療法是緊急情況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喬和貝奇領導的研究小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應。他們在進行老鼠心臟移植時,用一種叫“卟啉”的化學藥品將HO-1封閉,一星期內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應產(chǎn)生。但如果將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氣中,則可以幸存。也就是說,吸入動物體內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0-1所能完成的任務。這個實驗也說明,20世紀60年代人們在研究HO-1時發(fā)現(xiàn)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謝廢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體為生理防御反應所產(chǎn)生的氣體。
2001年年底,美國的大衛(wèi)?平斯基的實驗表明,一氧化碳對肺移植手術也大有幫助。平斯基改變了一些老鼠的遺傳特性,使它們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讓它們和正常的老鼠一起進行模擬的肺移植手術。平斯基用夾子截斷供應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時后讓它們重新恢復流動。結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為90%,而所有改變過基因的老鼠皆死于產(chǎn)生在肺中的血塊。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當平斯基給改變過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數(shù)千人進行肺移植手術,失敗率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敗率要高,比如,腎移植的失敗率只有10%。因此,醫(yī)藥學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療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術中。目前也有一些醫(yī)生把一氧化碳用于臨床手術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9、下列有關信息與原文不一致的一項是()
A.一氧化碳對人體有益,它可以協(xié)助一氧化氮管理人體的內部器官。B.一氧化碳是有毒氣體,使用不當又會對人體造成危害。C.一氧化碳能緊緊結合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形成羧化血紅蛋白,有可能奪人性命。D.一旦體內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轉化成羧化血紅蛋白,我們就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暈倒等癥狀。
10、下列對一氧化碳在醫(yī)學上作用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身體組織受到毒素、紫外線輻射、激素和藥物等侵害時,在HO-1的作用下,人體為生理防御反應會自然地產(chǎn)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在人體中扮演了一個有意義的角色,但它在人體中的準確作用目前還沒有弄清楚。
C.美國科學家的實驗表明,一氧化碳對肺移植手術大有幫助。
D.雖然一氧化碳是一種有毒氣體,但美國科學家喬和貝奇指出,在器官移植手術中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的排斥反應。
11、下列能直接說明一氧化碳對人體有益的一項是()A.一氧化碳可以幫助大腸的收縮、胃的排空等。
B.在對改變過基因的老鼠進行模擬的肺移植手術時,吸入微量一氧化碳的老鼠只有一半死于非命。
C.對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進行模擬的肺移植手術,正常老鼠的生存率為90%,改變過基因的老鼠全部死亡。
D.科學界一些專家認為一氧化碳療法是緊急情況下最好的方法,醫(yī)藥界不應拒絕它的治療潛力。
12、下列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A.封閉HO-1,做過心臟移植的老鼠在一周內排斥反應,而將它放入有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氣中則可以幸存。
B.對老鼠的實驗,證明了一氧化碳在肺移植手術中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使用一氧化碳可能提高人類肺移植手術的成功率,造福于人類。
C.目前已有一些醫(yī)生把一氧化碳用于肺移植的臨床手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D.一氧化碳在臨床手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意味著就不存在任何風險。
二.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4~7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冼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陳情表》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以劉日薄西山 ?。浩冉麭.除臣冼馬 除:革除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D.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矜:自夸
5.下列句中,加點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②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B.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C.①但以劉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D.①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6.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幾段文字敘述了朝廷屢次征召催逼,自己辭不赴命,進退兩難的處境,提出了“愿乞終養(yǎng)”的要求。
B.“逮奉圣朝??實為狼狽”一段分別以“逮”“尋”兩個時間副詞領起,連續(xù)兩次征召,一次“辭不赴命”,一次“辭不就職”,原因都是祖母“供養(yǎng)無主”,與全文首段呼應。
C.首段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到“責臣”“催臣”,不僅文法錯落,顯出由弛而張、逐步緊迫的情勢,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先恭維皇恩浩蕩,后申訴委屈矛盾的心理層次。
D.作者在末段以兩個年齡數(shù)字作對比,說明報國日長,盡孝日短,表明忠孝難以兩全,有力地證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擇的正確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準他的請求。7.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⑴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6分)
三.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夜歸鹿門歌》,完成1、2題。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到龐公棲隱處”中的“忽”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詩的前兩句作者描繪了一幅江邊之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聲,望著渡頭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lián)想,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
2.“忽”字是詩人微妙的感受,表達了詩人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超然境界,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