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作文教學五重奏
我的作文教學三重奏
——小學高段作文教學初探
尊敬的各位專家,親愛的老師們: 上午好!
談起作文教學,我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個笑話:
作文課上,老師三言兩語講完寫作要求后,便讓孩子們自由作文。孩子們便皺著眉頭開始寫起來,有的還不時咬咬筆桿裝作很認真地思考。有個孩子實在忍不住了,請求老師指點一下。老師過去后,就告訴學生“你要學會審題立意構(gòu)思謀篇布局注意遣詞造句”如此這般。學生聽完,若有所悟其實內(nèi)心茫然地點點頭。后來,老師的一個朋友問:到底怎樣教孩子寫作文呢?老師說,其實我也不知道。
這個笑話一方面說明了作文教學在語文學科中一直是研究的一個雷區(qū),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作文難教,甚至有人認為不可教。原因在于: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寫作是一個“難以承受打擾”的內(nèi)心活動過程。從材料的選擇到文章的整體構(gòu)思,從語言的喚醒到表達方式的運用,都是一個心思細密的過程。
★從教者的角度來看,寫作一一種“外界無法干預(yù)”的心理活動過程。寫作,是一種連續(xù)的心理活動過程,如果在學生寫作中途好心地指導,卻往往會辦壞事,就可能讓學生的思維“中斷”,寫不好文章,甚至寫不出文章來。
……
當然凡此種種的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歸根結(jié)底是為什么呢?
作文教學需要一種“看得見的依托”。
無論是多年前就已經(jīng)盛行的“讀寫結(jié)合”,還是近年來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革命”,許多名家的作文指導策略,幾乎都是建立在一種“形象可感的,有律可尋的語言材料”的基礎(chǔ)上。有些名家的作文教學可以模仿,卻難以復制,原因在于投入的精力過于奢侈——比如管建剛老師的作文評價系統(tǒng)、作文激勵系統(tǒng),往往耗費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有些名家的作文課堂很新穎很生動,能夠得其形卻難以得其神——因為好多作文教學都是與教材文本想脫離的,因為我們一線教師最需要的不是理念,而是一堂又一堂的作文教案,所謂“復制容易創(chuàng)新難”。那么,我們就在思考,我們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到底怎樣才能與孩子們的習作聯(lián)系起來?課文,如何才能為孩子的寫作插上騰飛的翅膀?這兩年來,我們東辰二小高段語文組的老師們在何校長的帶領(lǐng)下,做出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第一重:文本解讀——傾向于語言表達的讀者立場 ——賞讀美文如初戀。
讀書,首先是讀。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容易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拿到一篇課文首先便是從經(jīng)驗主義立場(或者是功利主義立場)去對待它——比如,它在全冊書中的地位,它有哪些考點等等。比如,S版教材第9冊有一篇文章叫做《七月的天山》,寫得非常的美。美在哪里呢?一起來看。
……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每到水勢緩慢的洄水渦,都有魚兒在歡快地跳躍。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磷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聲,使密林顯得更加的幽靜……
讀完這些文字,留在你腦海里有藍天下的雪峰,飛瀉而下的銀鏈,以及那些馬蹄濺起的漫流的水聲。可惜的是,就這樣的一篇美文,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它是作為精讀課文,而在S版中,它卻被放在了地位比較尷尬的百花園中。如果是按照常規(guī)的方式,讀完文章之后我們便會直奔后面的任務(wù)——“短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七月的天山的?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然后設(shè)計一個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的教學流程,簡單地處理一下。即使覺得作者的文筆優(yōu)美,語言活潑,結(jié)構(gòu)清晰,行文一氣呵成,我們也往往會因為它在整個單元或者整體書中的地位而忍痛割愛。然而,站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的立場,我們應(yīng)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取舍呢?
——人生如若初相見,不因功利等閑之。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拿到教材中的一篇文章,都應(yīng)該如同初戀一樣來對待它。首先要關(guān)注的是它的外在之美——一下子就能吸引你眼睛引起你內(nèi)心震顫的那種魅力。我們回想一下對初戀的記憶,如果從女生的角度出發(fā),要么是特別帥氣,要么特別富有活力,要么有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要么特別幽默,總之,肯定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你,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一見鐘情。結(jié)合我們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無論是我們讀《三國》,讀《簡?愛》,或者是平常閱讀報刊雜志,還是手機閱讀微信朋友圈,首先吸引我們的,是它的情節(jié),它的文筆,它的觀點,而不會在乎它的作者,它的地位。
品讀文章如婚戀。熱戀中的人,會覺得對方什么都好。從男生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剛剛戀愛的時候,最喜歡什么樣的女生?無論她是長得籃球運動員那般虎背熊腰,還是像沈殿霞那樣體態(tài)豐碩,我們都覺得她好。文靜一點聲音輕柔一點的,我們會覺得她小鳥依人,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很有被依靠的感覺;行事潑辣一點的,我們會覺得她有個性有活力,但結(jié)婚后一鬧矛盾可能就會在心里罵——怎么遇上這么個母老虎?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婚前他沒有想清楚,對方到底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
所以,當我們讀完一篇美文之后,也需要像對待婚姻一樣,想一想,它好在哪里呢?比如《七月的天山》,除了作者觀察的角度,活潑的文筆,豐富的想象外,最重要的是它緊扣首段——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所有的景物描寫都體現(xiàn)出了季節(jié)和地域特征“七月的新疆”,所有的感受都體現(xiàn)了出游的方式“騎馬上天山”。所以,從立足于作文教學價值的角度來看,作為五年級的一篇文章,它最大的價值在于“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句,按一定的順序?qū)懹斡洝?。(展示學生習作)
第二重:閱讀課堂——致力于語言表達的教師立場
我們現(xiàn)行的教材體系中,每一組種的幾篇課文都有共同承擔的教學任務(wù)。比如,第十冊第二單元“人類的伙伴”這一組課文《貓》、《珍珠鳥》、《老人與海鷗》等等幾篇文章都是名篇,單元導讀的任務(wù)是“體會作者怎樣仔細觀察,并把動物的特點寫具體的,又是怎樣真實地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的”。但是,每一篇對于寫作教學價值又各有側(cè)重,老舍先生的《貓》著重通過一系列小事例來表現(xiàn)貓的性格古怪,既淘氣又乖巧,既頑皮又盡職,作者更多的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和總結(jié)它的特點。從文章結(jié)構(gòu)來看,它是版塊式的——一個或者幾個段落表現(xiàn)一個方面特點。所以,如果以《貓》作為一篇習作范本的話,應(yīng)該是以“圍繞特點舉事例,版塊結(jié)構(gòu)成篇章”。而馮驥才的《珍珠鳥》卻是通過敘述和描寫人與鳥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來表現(xiàn)一種人生的情致、人生的感悟——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它的行文思路是脈絡(luò)式的,線索式的。我們在做閱讀教學處理的時候,著重讓學生挖掘“境界”二字,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了這樣幾重境界:包含情感的細膩文筆營造的境界——這是對表達方式的發(fā)現(xiàn),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境界——這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生境界——這是對作品人文精神的認識。學生心中有了這樣的幾層“境界”,也就為后面的習作分層要求做了一些鋪墊。對于作文能力一般的,就出示幾張圖片,寫一個“美好的清晨”片斷;敘事能力較強的,就學習作者圍繞一條線索來表現(xiàn)人與動物的情感發(fā)展;對于寫作天賦很高情感體驗也特別豐富的,便嘗試著通過寫動物來表現(xiàn)人生的境界。(展示學生習作)
第三重:習作指導——著力于技巧練習的學生立場
第四重:激勵機制——立足于持續(xù)發(fā)展的評價立場 第五重:教學研討——著眼于課程建設(shè)的研修立場
從寫作能力形成的維度來說,作文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是:
(1)寫作,每一次的寫作,都是作者的綜合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但是,作文教學常常只是教“寫作技巧”,所以,雖然對寫作能力的形成有幫助,但是,意義總是不大,或者說,解決了一個問題,卻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使得教的東西不能發(fā)揮作用;
(2)寫作,每一次的寫作都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但是作文教學的“教”卻不能全程地指導,難以及時干預(yù);如果(3)學生希望寫出佳作,甚至經(jīng)典之作,但是卻不愿意做基礎(chǔ)的訓練。(4)學生愿意寫那些個性化的東西,但是,卻常常是不符合“標準”的,比如文體的標準、語言的標準等。
第二篇:《鱒魚鋼琴五重奏》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
《鱒魚鋼琴五重奏》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
一、概述
·課名是《鱒魚鋼琴五重奏》,是初一年級的一堂音樂課 ·本節(jié)課所需課時為1課時,45分鐘?!ぁ恩V魚鋼琴五重奏》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jù)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chuàng)作的一首藝術(shù)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這部作品運用了鋼琴五重奏及多種變奏手法,將歌曲內(nèi)容深入的刻畫和描述。
· 多媒體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育技術(shù)在整個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增大音樂課的信息量,拓寬音樂課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音樂領(lǐng)悟力、鑒賞力,拓寬視野,帶領(lǐng)他們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斕的音樂殿堂的有效途徑。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 傾聽音樂,關(guān)注音樂要素的變化及由此帶來的情緒變化
·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習室內(nèi)樂、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guān)音樂知識。
·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聆聽活動,熟悉《鱒魚鋼琴五重奏》的主題旋律,感受和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和風格特點。
2、過程與方法
·初步了解鋼琴五重奏、變奏曲式等相關(guān)的音樂知識,并感受音樂要素對音樂表現(xiàn)的作用?!じ惺芤魳?,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探討交流,對樂曲的風格、情緒做出簡單的評析?!W生課余時間運用網(wǎng)絡(luò)獨立收集音樂文化材料、音像資料,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引導教育學生珍愛自由,反對強權(quán)和迫害。抒發(fā)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樂觀態(tài)度。欣賞世界各國優(yōu)秀音樂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shù)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初一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學能力,課余時間能運用網(wǎng)絡(luò)查尋收集有用的資料幫助學習。·學生相對較為活躍,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較強,對音樂情緒變化比較敏感,能通過正確的引導能夠更準確的認知音樂風格和情緒,并學習和理解多種音樂文化,樹立多元的文化價值觀?!W生長時間聆聽音樂會引起聽覺的疲勞,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有效的激發(fā)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動力,樂于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W生對西方音樂了解粗淺。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
根據(jù)建構(gòu)主義教學理論,營造一種自主、協(xié)作、探究的新型課堂教學情境。
本節(jié)課采用的
教學方法有 :多媒體課件展示、啟發(fā)引導法、比較法、課堂討論法等。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fā)式、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各種策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討論、歸納、欣賞、觀看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感受、表現(xiàn)、體驗音樂的情感,從而達到“學中樂、樂中學”的教學目的。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尤其是視頻演示,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抽象思維的障礙,便于學生理解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感。
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教學中通過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的不同音色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通過欣賞作品,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特點。在聆聽過程中,通過對比獲得對變奏曲式的了解,通過不斷的引導與分析,讓學生由淺入深地感受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這一積極向上的精神,體現(xiàn)了“音樂教育應(yīng)當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shè)計
·人民音樂出版社九年義務(wù)教育音樂教材第14冊?!ど暇W(wǎng)查找資料,專門為本課制作的多媒體演示課件。·多媒體教室、電子琴。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藝術(shù)歌曲《鱒魚》
師:音樂是一種最美麗的語言,她可以描繪畫面、表達情感,帶給人們無盡的想象。聽一聽,這段旋律讓你們想到了什么?
提問:歌曲中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一條鱒魚?
師:為什么是小鱒魚是活潑、自由自在地在水中遨游呢?是音樂中的什么讓你感受到的。
2、再次欣賞藝術(shù)歌曲《鱒魚》
3、師生討論,關(guān)注到頓音記號和連續(xù)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以及稍快的速度讓我們感受到鱒魚的自由自在。
4、跟琴哼唱歌曲《鱒魚》的主旋律,老師通過指揮引導學生在弱起拍、頓音記號和連續(xù)四個十六分音符處唱得生動。
(二)欣賞《鱒魚五重奏》
一、作者簡介: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
歐洲浪漫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從小隨父親學音樂,很早便顯示出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殊才能。年僅31歲就在貧困中離開了人事,在短短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寫遍了不同體裁的大量音樂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18部歌劇、9部交響樂、19首弦樂四重奏和22首鋼琴奏鳴曲等。
二、完整聆聽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由于作品的第四樂章是根據(jù)舒伯特創(chuàng)作的歌曲,剛才我們聽到的《鱒魚》的主題而寫成的變奏曲,所以這部作品被世人稱為《鱒魚》五重奏。
邊聽邊思考兩個問題: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有哪些樂器在演奏?
三、分段聆聽
1、分段聆聽,根據(jù)以下表格中不同音樂要素及情緒來進行對比。音樂要素
結(jié)構(gòu)音色音區(qū)速度
力度
節(jié)奏
樂器
情緒
主題
變奏1
變奏2
變奏3
變奏4
變奏5
尾聲
2、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樂曲中音樂要素在各樂段的作用。
(1)在變奏樂段的音色聽辯后,老師請學生對這一變奏樂段和原來的主題進行對比欣賞,要求聽出主題的變化在哪里?(音色、節(jié)奏、調(diào)性、速度、力度等)
(2)對不同的變奏產(chǎn)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及不同的表現(xiàn)力,通過第一次變奏和第四次的變奏進行對比感受。
3、作品分析
A:輕快活潑,由以小提琴為主的弦樂器演奏,表現(xiàn)了小鱒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形象,弦樂器和諧的伴奏正是祥和的體現(xiàn)。
A1:主題移高八度進行。鋼琴明亮的音色,弦樂器六連音的琶音伴奏,表現(xiàn)了小鱒魚在清澈的水中歡快嬉戲,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鋼琴像回聲一樣地與之遙相呼應(yīng),小提琴奏出流動的音型,描繪了小鱒魚在水中游動的另一番情境。
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聲音型,鋼琴作急速變奏。音樂變得激烈,好像隱伏著的危險即將出現(xiàn)。
A4:主題由D大調(diào)轉(zhuǎn)為同名小調(diào)d小調(diào),節(jié)奏上有較大的變動。它一開始就由弦樂和鋼琴一起奏出強力度,音色突然陰暗,以描寫小鱒魚遭到了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涼的主題,旋律在大小調(diào)之間游動著,表現(xiàn)了對小鱒魚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憂傷。
A6:為結(jié)束段,主題旋律再現(xiàn),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輪流演奏,鋼琴聲部也清晰地再現(xiàn)出歌曲《鱒魚》的伴奏音型,與樂章開頭相呼應(yīng),恢復了開始時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了歡暢的情緒。
四、學習變奏曲式和鋼琴五重奏
1、認識變奏曲式。
主題共出現(xiàn)7次,卻完全相同,在拍子、速度、調(diào)性等方面加以變化而成一段變奏。并簡單介紹變奏和變奏曲式。
2、認識鋼琴五重奏。
老師介紹鋼琴五重奏,使學生認識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五件樂器演奏。
五、比一比
1、聽
主題樂器:
以音色分小組,第一小組代表鋼琴;第二小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學生從5個變奏的樂段中挑選樂段聽,要求在欣賞的過程中,當聽到你們組代表的樂器出現(xiàn),就請舉手表示,主題在哪個樂器組,就請該組把手舉過頭頂,看誰的耳朵最靈敏。
2、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深入理解樂器音色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六、完整欣賞視頻《鱒魚五重奏》
(三)實踐
1、唱藝術(shù)歌曲《鱒魚》
2、唱旋律,唱歌曲。
(四)拓展
欣賞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感受變奏樂曲的音樂魅力,深入體會變奏曲式的特點。
(五)總結(jié)
通過學習欣賞《鱒魚五重奏》相信同學們會對古典浪漫主義作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變奏曲式與變奏手法的運用成為這首作品的一大亮點,寓意深遠的主題引發(fā)我們的深省,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更懂得如何去欣賞浪漫主義音樂。
(六)作業(yè)
1、利用網(wǎng)絡(luò)收集有關(guān)變奏曲式資料及音像,觀看視頻資料。
2、歌唱藝術(shù)歌曲《鱒魚》
(七)教學過程結(jié)構(gòu)流程圖設(shè)計
七、教學評價設(shè)計
在教學評價中,學生既是評價客體又是評價主體--是評價者,更是學生評價的主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不斷地檢查和調(diào)整,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自我調(diào)整的教育機制;有利于教師掌握教學信息的反饋,及時調(diào)節(jié)改進教學策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設(shè)計自我成長的歷程,使評價成為學生自己的事,使學生為自己的評價承擔責任,真正成為評價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評價分為兩部分:
學生音樂學習評價、自我評價。
八、幫助和總結(jié)
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聆聽、思考、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合作;從不同的音樂形式來掌握本課中的音樂知識點,更懂得如何去欣賞浪漫主義音樂,體驗到音樂所帶來的樂趣。
九、教學總結(jié)
聆聽、聆聽、再聆聽,漸漸的音響有序了,層次逐漸清晰,對照總譜分析,再回歸,思索,直到閉起眼睛,耳畔便回蕩起《鱒魚》的旋律,如同樂隊就在我身邊演奏,每一個音符在我腦中活躍起來,充滿著生命的氣息。在與作品的一次次親密接觸中,我悟到了!巧妙的變奏手法,鋼琴在音樂中角色的轉(zhuǎn)變:時而是漁夫,在第一變奏時,明亮而又干凈,一個神情怡然的漁夫垂釣的情景躍然眼前;時而如
流水,婉轉(zhuǎn)低吟,歡快流淌,時而又是情緒的襯托,或明或暗;象征著鱒魚形象的弦樂各個聲部的交相輝映。
我反復思考,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該讓孩子們獲得什么?首先應(yīng)該讓孩子記住主題,我想到了歌曲《鱒魚》,通過它可以架起孩子與五重奏之間的橋梁,讓器樂作品欣賞顯得不那么突兀;其次了解主題的不同呈現(xiàn)方式,能分辨出不同的主奏樂器。創(chuàng)設(shè)有效的教學情景引領(lǐng)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學習活動。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關(guān)注教學細節(jié),精心設(shè)計音樂課件,讓學生在豐富的音樂活動中獲得了審美愉悅。
在本節(jié)課中,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優(yōu)勢,在教學中不斷的引申樂曲及其意境,并充分地體現(xiàn)了“音樂教育應(yīng)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這一教學理念,通過聽、說、唱等音樂活動,可以看到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表現(xiàn)欲望,他們或者歌唱,或模仿各種樂器的演奏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融入到音樂之中和創(chuàng)造之中,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讓音樂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
第三篇:G大調(diào)弦樂五重奏教案
初中欣賞教學——《G大調(diào)弦樂五重奏》
教師:薛嵐
單位:山東省青島第五十一中學 教材: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3冊第五單元金色樂章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感受弦樂曲,學生能夠喜歡弦樂,對繼續(xù)探索弦樂感興趣。
2、通過欣賞和觀察圖形譜、唱、撥弦伴奏等音樂實踐活動,學生能了解樂曲中的主題,并能從音樂要素方面探索其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走近弦樂器。
1、喚醒音樂的耳朵,認識交響樂隊中的弦樂器。
(1)播放小提琴音色,教師問什么樂器?學生回答并形容小提琴的聲音(2)播放大提琴音色,繼續(xù)問樂器和形容音色。
(3)出示圖片,內(nèi)容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4)中提琴音色。(5)低音提琴音色。
(6)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這四種樂器組成了西洋交響樂隊中的弦樂器組。
2、放眼民樂,了解民族樂隊中的弦樂器。
民族樂隊中,弦樂器分為兩類,一類是撥(擊)弦樂器。一類是拉弦樂器。二、二胡獨奏《二泉映月》主題樂段欣賞。
1、引子。這短短的二胡音調(diào)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學生回答。
2、主題樂段欣賞。你感受到怎樣的音樂情緒?
3、華彥鈞簡介。
三、弦樂合奏《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欣賞。
1、莫扎特與《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1)視頻播放莫扎特介紹。(2)對視頻內(nèi)容進行回顧,歸納莫扎特的三個特點:天才、陽光、豐產(chǎn)。(3)出示《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簡介小夜曲。
2、完整聽賞第一樂章,學生談音樂情緒。
3、視、聽、唱、奏,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主題。(1)圖形譜與旋律聽辯。
A出示音樂主題1、2、3、4的圖形譜。
B學生觀察圖形譜,在教師引導和啟發(fā)下理解和發(fā)現(xiàn)圖形所代表的音樂意義。包括位置高低、塊的大小、連線、圓點以及藍色閃電。
C教師打亂順序彈主題,學生觀察譜例進行序號回答。
D教師按1、2、3、4順序再彈一遍,學生鞏固對四個音樂主題的旋律識記。(2)主題1、2的模唱與合唱。A用beng 模唱主題1。B用la模唱主題2 C學生合唱練習。(3)創(chuàng)意撥弦。
教師啟發(fā)學生利用簡易撥弦樂器為主題1和主題4進行創(chuàng)意撥弦。
4、分段欣賞。(1)呈示部。
我們學習的四個主題出現(xiàn)了幾個?在第一段中,音樂的主要素材呈現(xiàn)出來,我們把這個段落叫做呈示部。
(2)展開部。
展開部分主要發(fā)展了哪兩個主題音調(diào)?展開部分發(fā)展了主題1、4的音調(diào)。(3)再現(xiàn)部
再現(xiàn)部是呈示部還是展開部的基本重復?
第一樂章在回顧主要音樂素材中結(jié)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撥弦波爾卡》
弦樂作品浩如煙海,還有很多金色樂章等著我們?nèi)ダ^續(xù)探索,弦樂演奏的方法也很豐富,不僅有拉弦、揉弦,還有撥弦。
欣賞《撥弦波爾卡》。評析:
《聽弦賞樂》是薛嵐老師參加山東省優(yōu)質(zhì)課比賽的獲獎?wù)n題。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聽賞弦樂的起點就是聽賞。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觀察、聽辨、比較等方法,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這四種西洋弦樂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在腦海中建立音色概念,為學習《G大調(diào)弦樂五重奏》進行能力鋪墊。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聽賞中華民族拉弦樂器二胡所演奏的《二泉映月》的主題。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承接在內(nèi)容的安排上看似沒有什么必然性,卻是教師有意為之。教師試圖通過這種內(nèi)容上的跳躍,造成一種知識上的遷移,對于學生而言,“弦樂”這個概念已經(jīng)不只是某一件樂器,也是更為寬泛的某一種發(fā)聲原理的樂器,這種思維歸納演繹的過程對于音樂學習是很有幫助。同樣的理由促使教師以學生觀賞《撥弦波爾卡》結(jié)課。“弦樂”在這樣的一堂音樂課上,是音色、是樂器、是樂曲,也是演奏方法。這種大音樂的教學思路和設(shè)計中,樂曲只是媒介,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生探究音樂和終身喜愛、學習音樂的興趣。
初中生欣賞古典音樂還是很有難度的,提高音樂課堂的效率,必須建立在學生有意義聽賞活動的基礎(chǔ)上。在學習《G大調(diào)弦樂五重奏》的過程中,教師設(shè)計了很多音樂實踐活動,比如借助圖形譜學習主題;模唱、合唱主題;用自制的簡易撥弦樂器為樂器伴奏(創(chuàng)意撥弦)等,小步子、快反饋,這些音樂實踐活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學生總是能夠獲得成功和愉悅的體驗,借助這些活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主題、創(chuàng)新思維,掌握知識。
(市南區(qū)教育研究指導中心
楊希婷)
第四篇:八年級音樂下冊《鱒魚五重奏》教案
《鱒魚五重奏》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和了解歐洲浪漫主義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舒伯特的的生平及貢獻。欣賞《A 大調(diào)(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記住音樂主題,認識變奏手法與五重奏形式。
2、在參與音樂活動中,分辨音樂各要素的變化,了解音樂要素的表現(xiàn)作用。
教學重難點
欣賞《鱒魚五重奏》,通過欣賞樂曲,體會音樂的情緒;利用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感受音樂的情感變化。教具
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學生伴隨著舒伯特的童聲合唱《野玫瑰》步入教室。
二、舒伯特和他的音樂作品
教師:剛才同學們聽到的是一首什么歌曲? 學生:舒伯特的歌曲
教師:歌曲名字是?好,謎底一會打開,大家了解舒伯特嗎?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舒伯特,播放舒伯特簡介視頻 教師:從舒伯特的簡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列舉
教師:同學們總結(jié)的很全面,舒伯特被譽為歌曲之王,想不想欣賞一下舒伯特的作品呢?播放舒伯特作品片段欣賞
教師:一開始童聲合唱的謎底也包含在作品中,歌曲名字叫? 學生:《野玫瑰》
教師:對,從這些或深情、或細膩、或激昂、或奔放的樂曲中,我們更加走近了舒伯特,似乎感受到了舒伯特跳動的脈搏。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舒伯特的一個作品,并試著探尋一下歌曲創(chuàng)作的秘密。
三、《鱒魚五重奏》 教 師:
什么是鋼琴五重奏呢?請同學們選擇一下
1、五架鋼琴演奏的2、一個音樂主題重復演奏五次
3、五件樂器演奏
二、鋼琴五重奏有哪些樂器演奏?
變奏曲感念
下面我們將要欣賞的是舒伯特的《A大調(diào)鋼琴五重奏》。這個五重奏是用變奏曲式寫成的。
舒伯特以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鱒魚》為主題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首先讓我們先欣賞一首舒伯特的歌曲《鱒魚》,學唱主題樂句,記住音樂主題。學生回答
下面請同學們分段聆聽音樂《A大調(diào)鋼琴五重奏》,并根據(jù)音樂回答問題
1、是否能聽到較完整的主題旋律?
2、與主題段落相比,變奏段落突出表現(xiàn)了那些音樂要素?(旋律、節(jié)奏、音色、力度、速度)?
3、與主題段落相比,變奏段落音樂情緒和意境有了什么變化?(抒情優(yōu)美、生動活潑、自由輕快、強烈悲憤、恐懼憂傷)? 出示結(jié)構(gòu)圖,逐段聆聽分析(重點A、A1和A4)
A:輕快活潑,由以小提琴為主的弦樂器演奏,表現(xiàn)了小鱒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形象,弦樂器和諧的伴奏正是祥和的體現(xiàn)。A1:主題移高八度進行。鋼琴明亮的音色,弦樂器六連音的琶音伴奏,表現(xiàn)了小鱒魚在清澈的水中歡快嬉戲,悠然自得的情境。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鋼琴像回聲一樣地與之遙相呼應(yīng),小提琴奏出流動的音型,描繪了小鱒魚在水中游動的另一番情境。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聲音型,鋼琴作急速變奏。音樂變得激烈,好像隱伏著的危險即將出現(xiàn)。A4:主題由D大調(diào)轉(zhuǎn)為同名小調(diào)d小調(diào),節(jié)奏上有較大的變動。它一開始就由弦樂和鋼琴一起奏出強力度,音色突然陰暗,以描寫小鱒魚遭到了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涼的主題,旋律在大小調(diào)之間游動著,表現(xiàn)了對小鱒魚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憂傷。
A6:為結(jié)束段,主題旋律再現(xiàn),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輪流演奏,鋼琴聲部也清晰地再現(xiàn)出歌曲《鱒魚》的伴奏音型,與樂章開頭相呼應(yīng),恢復了開始時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了歡暢的情緒。
4、完整欣賞與思考(1)用手勢表示出各個段落(2)作曲家用了哪些變奏手法?(音樂要素)
變化旋律
變化節(jié)奏
變化調(diào)式 變化速度
變化和聲
變化音區(qū)
四、創(chuàng)作實踐
1、設(shè)計《蒙古小夜曲》的主題變奏
2、節(jié)奏速度的變奏
3、和聲變化
五、課堂小結(jié)
人生也是一首五重奏,從出生到死亡都要經(jīng)歷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到老年五個階段,每個人都要品嘗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遭遇到的一切,相信痛苦終將會過去,在人生的道路上譜寫出自己美好的人生篇章。
第五篇:欣賞A大調(diào)(鱒魚)鋼琴五重奏
第六課
《A大調(diào)(鱒魚)鋼琴五重奏》
主備人:鄭 虹 課型:新授課 時間: 年 月 日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積極參與歌唱、聆聽活動,并理解《鱒魚鋼琴五重奏》這部作品的音樂內(nèi)涵。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聽辨《鱒魚鋼琴五重奏》各段在樂器、音色和其他音樂要素方面的變化,并關(guān)注由此帶來的音樂情緒的變化,著重于對樂曲音樂形象的感知和樂曲情緒的體驗。
3、知識與技能:能夠熟悉《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的主題旋律;初步了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guān)音樂知識。
二、教學重點:
熟悉《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的主題旋律;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
三、教學難點:
聽辨《鱒魚鋼琴五重奏》各段在樂器、音色和其他音樂要素方面的變化,感知樂曲的音樂形象、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鋼琴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我們要圍繞一種動物來展開欣賞,請在我的描述中迅速說出它是什么動物。(終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鰭游泳)今天我們就要魚進行一次親密接觸。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奧地利的作曲家舒伯特寫的一首歌曲,叫做《鱒魚》。
2、欣賞歌曲《鱒魚》。
3、師:這首歌曲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學生回答。
4、教師簡介歌曲《鱒魚》。
師:在這首歌曲問世兩年后,舒伯特應(yīng)一個朋友之邀,又創(chuàng)作了一部叫做《A大調(diào)鋼琴五重奏》室內(nèi)樂作品。全曲共分為五個樂章。因其中第四樂章用歌曲《鱒魚》的音樂主題寫成,所以又稱其為《鱒魚鋼琴五重奏》。在這部作品里舒伯特運用了器樂的各種特點和多種變奏手法,將歌曲的內(nèi)容進行了深入的刻畫和描述。那么,今天我們的重點就是欣賞這首《鱒魚鋼琴五重奏》(板書)。
二、欣賞作品
(一)熟悉音樂主題
1、簡要介紹鋼琴五重奏,并分別聆聽弦樂家族各種提琴的音色。(課件)
2、哼唱主題旋律,熟悉作品主題。
(二)初步欣賞作品(課件)
1、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部室內(nèi)樂的佳作。聆聽時注意樂曲情緒是怎樣變化的?這部作品你聽出有幾段?大家也可以根據(jù)書中的樂曲的結(jié)構(gòu)圖來判斷這部作品有幾段。
2、帶問題初步聆聽作品。
3、學生回答教師先前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歸納。
(三)分段欣賞作品(課件)
1、師:我們通過聽辨各段在樂器、音色、力度、速度、音樂形象等音樂要素方面的變化,來賞析這部作品。(欣賞過程中逐步完成表格中的內(nèi)容)音樂要素 主題 變奏一、二 變奏三 變奏四 變奏五 結(jié)束 段
音色(主奏樂器)
力度(pp、p、mp、mf、f、ff)速度(慢、稍快、快)
音樂形象(或情緒)
2、欣賞:主題(小提琴演奏的主題)
師:這段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小提琴)你感受到鱒魚是怎樣的心情或者聯(lián)想到鱒魚怎樣的形象?(悠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3:欣賞:變奏一(鋼琴主奏)
師:主奏樂器變成了什么?(鋼琴)小鱒魚的形象有沒有改變?(歡快嬉戲、悠然自得、純真可愛)
4、欣賞:變奏二(大提琴奏主題,小提琴奏副旋律)
師:主題的主奏樂器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主題由什么樂器奏出?
5、欣賞:變奏三(大提琴、低音提琴主奏)
1)初聽
師:請你們用動作模仿你聽到的樂器。(鋼琴)師:這段鋼琴的演奏速度與力度如何?此時小鱒魚還能快樂悠閑么?它預(yù)示著什么呢?(預(yù)示著危險即將來臨或者似乎令人感到漁夫的腳步聲)
2)復聽,關(guān)注主題的音色
師:此時,小鱒魚正悄悄地躲在鋼琴強大的伴奏下,仔細用耳朵去尋找,聽一聽,是什么樂器在歌唱小鱒魚的主題旋律?(大提琴與低音提琴)
師:鋼琴在明處,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暗處,實際這更加襯托出鱒魚的單純、無辜。這時候鋼琴就好比漁夫,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就好比單純善良無辜的小鱒魚。
6、欣賞:變奏四
1)師:可能發(fā)生什么了?(漁夫、大魚追趕------)音樂顯得緊張不安,示意漁夫無情闖入小鱒魚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鱒魚遭遇不幸。好像漁夫投網(wǎng)或者是漁夫攪渾了河水。
2)交流魚的反應(yīng)。
師:你若是小鱒魚會怎么辦?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逃竄、顫栗)小鱒魚顫栗著,立即逃竄,后因看不清誤食了魚餌,漁夫提起釣竿,把小鱒魚提起了水面,小鱒魚垂死掙扎。
3)復聽。
7、引入變奏五
1)師:小鱒魚的命運如何,聽聽音樂是如何訴說的?初聽變奏五
2)交流
師:你們從音樂中感受到了什么?(惋惜、嘆息、同情、憂傷)
3)解讀作品
師:歌詞中的我,指的就是舒伯特本人,舒伯特經(jīng)常在維也納看人釣魚,他曾說過:“我對水里自由游動的魚兒是多么地羨慕,而當他們被釣起,我是多么傷感,我把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這部作品中,以表達對生命的光輝祝福以及對死亡的哀悼?!?/p>
9、欣賞:結(jié)束段
師:最后主題旋律再次出現(xiàn),音樂又回到了開始的那種明快、清澈、透明的音樂形象。
10、對比分析
師:我們的心情一直在隨著音樂在跌宕起伏,讓我們思考一下,在幾次變奏中,速度、力度都做了哪些改變?(完善表格內(nèi)容)
11、簡單介紹變奏曲式。
變奏曲式:由代表基本樂思的音樂主題及若干次變奏所構(gòu)成的曲式,稱為變奏曲式。
(四)再次完整欣賞作品(課件)
1、提出問題,追問音樂內(nèi)涵 師:為什么小鱒魚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磨難后,音樂卻還結(jié)束在歡樂的情緒上?(學生自由想象,教師給予點評)
六、小結(jié) :
師:今天我們透過舒伯特的音樂看到了一個生動又富有哲理的世界。自由和光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盡管單純和善良常常會被虛假和邪惡所害,但是苦難終將過去,歡樂必將到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還是堅持要做一個真實和善良的人!做一個心中永遠充滿希望的人!
七、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