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論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作業(yè)
為什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
產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作業(yè) Ke xue ji shu shi di yi sheng chan li
指導老師:
姓名:
學號:
二〇一〇年六月六日
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馬克思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一部分,生產力中包含科學的論斷,強調科學技術是社會發(fā)展的強調動力。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能夠成為第一生產力首先是由在現(xiàn)代生產力體系中的作用決定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國之間激烈的競爭,科技創(chuàng)新顯得越來越重要?,F(xiàn)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發(fā)展,使科學技術以空前的規(guī)模和速度進入生產領域,使現(xiàn)代物質生產力成為一個復雜的體系。在這個復雜的體系中,科學技術自身不但體現(xiàn)為生產力,而且在生產力諸要素中成為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成為第一位的構成要素。
在生產領域中,科學技術能夠應用于各個生產過程,并且能夠滲透在生產力基本要素中從而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新技術、新革命才有新的生產工具、新的生產方式。無論是在發(fā)到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技術推動生產都顯得尤為重要。從古老的手工制作,到機械化生產,到自動化,到全自動化生產,是飛躍性的進步。新技術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創(chuàng)造了新的生產工具。在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在進步的基礎上進步,我們不得不歸功于新的科學技術。
先進的科學理論知識能夠指導人們從事各項活動。知識是科學技術的一部分,同時也屬于生產力的要素。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知識被認為是提高生產率和實現(xiàn)經(jīng)濟增長的驅動器。在當今社會,每天都有新的圖書、雜志、報紙刊物等資料了出版印刷。每冊書上都有新的理論知識的出現(xiàn),先進的理論是知識可以作為人類的指導指導思想。知識的海洋沒有邊界,人活到老學到老,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時時保持一顆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特別重要。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社會。因此,我們只有掌握最先進的知識、擁有最先進的理論武器、并且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才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科學技術對國民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率決定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F(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廣泛滲透到經(jīng)濟活動中,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入21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及網(wǎng)絡技術的風靡,使我們的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一切都對經(jīng)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得經(jīng)濟結構、就業(yè)方向、國際經(jīng)濟形式及貿易形式都有了一系列的變化。
新技術的提高與創(chuàng)新在交通領域,也有著巨大的貢獻。從西方半機械化的馬車、人力車、自行車,到機械化的輪船、火車、汽車等新式交通工具,首先都是在西方國家發(fā)明,是近代工業(yè)科學技術進步的成果,所以在封建時期的中國封閉自大,不重視西方先進技術的引用,最終失敗并落后于西方國家。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中國與國際市場相連,所以這些新式交通工具在發(fā)明不久便相繼傳人中國,并開始逐步發(fā)展,從而進一步帶動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交通工具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推動下,新舊交替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展開,新式交通工具成為全國城市及長途交通的主導。這種交通工具的革命,給廣大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多方
面的影響,不僅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和流動方式,也產生了深遠的社會文化效應和經(jīng)濟效益。新式交通工具的快捷方便使人們出行花費的時間大大縮短,活動效率大大提高,極大地節(jié)省了社會成本。交通線路的擴大與定時化,交通工具的商業(yè)化及公共化,運載量的增大,使更多的人能夠方便地利用。特別是近幾年來,從磁懸浮列車到動車組到高速快鐵的成功運營,是中國歷史的又一次飛躍。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是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是國家強盛的決定性因素。2008年,我國京津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是由北京開往天津的首趟城際列車從北京南站駛出。5年,走完國際上40年高速鐵路發(fā)展歷程;3小時,跑完武廣間曾需要11個小時的路途;集世界最先進的4種技術,中國人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中國高鐵品牌。從引進時速200公里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開發(fā)時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從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鐵運營,到京滬高鐵即將開通,中國迅疾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江澤民、胡錦濤主席先后提出“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xiàn)和主要標志”、“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論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鐵路作為國民經(jīng)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加快我國鐵路發(fā)展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就必須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依靠先進的理論知識,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才能不斷提各項生產能力、質量和效率,才能為國民經(jīng)濟和社
會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是國家強盛的決定性因素,科技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生產工具。從而推動了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同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又對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了物質保障。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應該依靠科學技術,使其進一步推動經(jīng)濟更大的繁榮。
第二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論文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論文
2020-2021-1
題 目: 論新冠疫情對中國經(jīng)濟之影響
學 號: 20319102
姓 名: 蔡倩
班 級: 19工程管理1班
任課老師: 王鑫
完成時間: 2021。1.19
成 績: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論文要求(本頁共參考非打?。?/p>
論文題目及內容:期末考試為一篇論文。論文自擬題目為:請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的立場、觀點、方法,聯(lián)系實際分析新冠疫情對中國當前經(jīng)濟的影響,題目自擬。(字數(shù)1500字左右)
要求:條理清晰、觀點明確,杜絕抄襲。
請各班班長把本班所有同學的電子版論文收齊,統(tǒng)一于2021-1-19日前聯(lián)系各自任課教師上交。
版面要求:論文用統(tǒng)一封面。宋體,小四。雙面打印。
1.5倍行距。
論新冠疫情對中國經(jīng)濟之影響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學習,我學會尊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我開始運用哲學的兩面性去客觀辯證地分析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本文我將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的立場、觀點、方法就新冠疫情對經(jīng)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論述。
新冠疫情對經(jīng)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來分析,疫情帶來的經(jīng)濟影響是一分為二的。顯然易見的,疫情主要對經(jīng)濟的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有負面影響,在投資、消費、出口等方面尤為突出。在消費方面,短期內疫情高發(fā)的時間里,居民的生活消費和交通需求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對服務業(yè)中的餐飲、零售、娛樂等和交通運輸業(yè)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投資方面,房地產業(yè)因受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其銷售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人們也受疫情后對就業(yè)、消費的因素影響,理財?shù)挠蟠蠼档?。在外貿出口方面,各國在疫情下經(jīng)濟發(fā)展都不同程度的放緩,購買力也大大下降,從而可能減少對我國的進口。旅游業(yè)受到多國對中國人口和物流的限制,加上人們對新冠疫情的心理因素,旅游經(jīng)濟也發(fā)展緩慢。疫情停工期間,企業(yè)仍需承擔租金、員工工資及五險一金等,復工后,由于企業(yè)復工較晚,復工的不全面和員工的到崗率低,企業(yè)的生產力下降,并且出于防控措施的需要,企業(yè)的生產率也在降低,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類企業(yè)當然也是疫情的受害者,疫情停工期間,企業(yè)仍需承擔租金、員工工資及五險一金等,復工后,由于企業(yè)復工較晚,復工的不全面和員工的到崗率低,企業(yè)的生產力下降,并且出于防控措施的需要,企業(yè)的生產率也在降低,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實體企業(yè)的經(jīng)濟受傷害影響程度更大,人們萬眾一心,聽從國家規(guī)定,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這無疑對實體經(jīng)濟造成直接的沖擊。
不可否認,疫情同時帶來了許多的機遇,疫情只會短暫限制人們的消費,但疫情不會降低人們出去消費的熱情,等到疫情防控取得勝利,人們被壓制的消費需求也將反彈,帶動經(jīng)濟的極大回升。中國經(jīng)濟雖然遭受巨大的沖擊,但是中國在疫情中的表現(xiàn)也展現(xiàn)出來中國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和顯著的制度優(yōu)勢,因此疫情對中國經(jīng)濟的蕭條是短暫的。首先,在疫情期間,有許多行業(yè)有了新的商機和發(fā)展,比如口罩、消毒液、手套、體溫儀等防疫物品的制造業(yè)有明顯的經(jīng)濟提升,對醫(yī)藥產業(yè)的發(fā)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對關于傳染疾病的防控能力無疑有著較大的提升,而中國又作為全球供應鏈最強的國家,外貿出口恢復也將很快恢復發(fā)展。其次,從長遠的角度考慮,疫情也將催生新的商業(yè)格局,適當?shù)木€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形式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例如河馬生鮮、叮咚買菜等。不僅促進了遠程辦公、信息化管理等技術的發(fā)展和運用,線上教育的開展、無人配送的開發(fā)等新的商業(yè)模式都因受到疫情的啟發(fā)而在逐步發(fā)展當中。再者,疫情作為一種壓力,它為政府機構的透明管理、積極實施措施有有著激勵作用,而一個好的政府管理模式不僅會贏得人們的信賴,還將促進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信息化的發(fā)展有著多方面的益處,信息化明確了資金的動向,可以減少貪腐;遠程辦公信息化,可以減輕交通壓力,可以緩解人口集中的壓力和就業(yè)壓力。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對比各國,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恢復了生產,這進一步鞏固了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通過大量生產防疫物品,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在深入中國制造可靠、安全觀念的同時,恢復了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疫情的發(fā)展必定給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zhàn),但從長遠和大局看,它只是中國積極發(fā)展快車行進路上的小顛簸,我們要從顛簸造成的變化中,理性和科學地分析、應對變化,并主動謀求變化,善于在變化中把握帶來的新的機遇,從而把“?!鞭D為“機”。中央政府針對新冠疫情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和緩慢發(fā)展制定了關于租金、社保、稅收等一系列的財政和經(jīng)濟政策。此外,做好互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新領域的建設和發(fā)展。寒冷的黑夜必將過去,經(jīng)濟的停滯必將過去,白晝的光明定會到來,未來的經(jīng)濟也必將會有新的發(fā)展。
第三篇:論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
——讀《實踐論》有感
摘要:如何理解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是這次探討的主要問題。本文是在閱讀了毛澤東同志的經(jīng)典著作《實踐論》以及參閱他人對《實踐論》的鑒賞后,闡述了實踐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的決定作用和重要性。論證了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得出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能動的反映論。
關鍵詞:實踐 真理 反映論
引言:我們的周圍不乏那些教條主義或經(jīng)驗主義的同志,他們“不了解理論對于革命實踐的重要性,看不見革命的全局,雖然也是辛苦地——但卻是盲目地在工作”。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力的批判了當時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把實踐觀點作為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本文將在閱讀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一、《實踐論》內容簡介
(一)《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關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代表著作,寫成于1937年7月。《實踐論》原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講授哲學時的講義中的一部分,因為重點是揭露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這種主觀主義,故名為《實踐論》。1951年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二)文章以認識和實踐即“知”與“行”的辯證關系為中心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毛澤東同志在著作中運用了大量實例來說明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v觀全文,《實踐論》的主要內容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1.闡明了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和認識的關系以及實踐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特征,即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毛澤東同志在著作中指出:“人的社會實踐,不限于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所以“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傊?,“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
2.文章闡述了認識的發(fā)展過程,指出認識過程要經(jīng)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和由理論到實踐兩次飛躍。“而對于過程的推移而言,人們的認識運動是沒有完成的,任何過程,不論是屬于自然界的和屬于社會的,由于內部的矛盾和斗爭,都是向前推移向前發(fā)展的,人們的認識運動也應跟著推移和發(fā)展”。
3.發(fā)展了認識論關于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思想。“通過實踐而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tǒng)一觀”。
二、《實踐論》內容評價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有力地批判了當時黨內嚴重錯誤的教條主義?!秾嵺`論》是一部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著作,同時也是一部辯證法著作。
1.毛澤東在《實踐論》開篇即論證了實踐在認識事物中的重要性,“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斗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jīng)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guī)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2.同時在認識的發(fā)展過程一節(jié)中指出,人類的認識應該隨著過程的推移向前發(fā)展,不然就“只知跟在車子后面怨恨車子走得太快了,企圖把它向后拉,開倒車”。
3.文中還論述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關系問題。人類社會在不斷向前發(fā)展,人們在每一階段對具體的事物的認識肯定是有差異的,即表現(xiàn)出相對性,這些相對真理的總和就是絕對真理。客觀現(xiàn)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所以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使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
三、主要結論或啟示
1.《實踐論》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即在認識事物時,不能被事物表象所迷惑,需要耐心觀察、仔細分析、由表及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huán)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對事情還沒有做出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前提下,不要急于做出任何結論。2.《實踐論》的內容是豐富的、深刻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傳承者,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解決問題時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就應該那樣,“沒有實踐就沒有發(fā)言權”。3.努力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去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這是《實踐論》對我們的又一啟示。
參考文獻
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1991年版 李達:《實踐論》解說,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1978 http://baike.baidu.com/view/976518.htm
第四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論文
關于普世價值的爭論,是2008年中國新聞界乃至整個媒體界最重要的爭議話題。這場爭論引起了中國全社會各個層面的關注,“普世價值”這個話題像是一條無形的鴻溝,讓混沌中的中國社會分裂為兩個清晰的水火不能交融的立場陣營。這個場景很自然地讓人聯(lián)想起30年前那次關于“實踐是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對這兩場爭論的文字表象背后所蘊含的潛在邏輯和時代情緒進行比較研究,也許能幫助我們對今天的中國有更深的理解。
2008年:“普世價值”使一批人氣急敗壞
梳理“普世價值”爭論發(fā)展的脈絡,最早是在藏區(qū)騷亂事件以后。4月3日,長平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wǎng)特約撰稿人的身份,發(fā)表了題為“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的評論。他問道:“在此事的后續(xù)報道中,在將來的其他重大事件中,倘或中國媒體同樣不能自由報道,而境外媒體又變得面目可疑,那么真相從何處來呢?”他也批評了攻擊CNN的中國網(wǎng)民視野的片面性:“如果真的站在新聞價值的立場,那么他們就不會僅僅揭露西方媒體的虛假報道,而且應該質疑中國政府對消息源和國內媒體的雙重控制。毫無疑問,后者對新聞價值的傷害更甚于前者。正如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對個體媒體虛假報道的矯正相對容易,幾個耐心細致的中國網(wǎng)民就可以做到;對新聞控制的抗議面對的是國家權力,全世界都徒喚奈何?!彼€提出了建議,“**喇嘛要求政府對他重新評價,那么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許媒體自由討論以進一步揭示真相?”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了“普世價值”一詞,只有一次。他指的是一些情緒激動的人,“他們從中得出結論說,普世價值都是騙人的玩意兒,只有國家利益的你爭我奪。”(原文已被新聞網(wǎng)站刪除)
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如中華網(wǎng)(004km.cn)等網(wǎng)站上一些網(wǎng)民的批評甚至謾罵,被一些人士稱為漢奸言論:
4月4日,中華網(wǎng)網(wǎng)友“殺盡民獨輪”發(fā)帖“警報!《南方都市報》正在蛻變成反華媒體反華勢力的國內代表人”。文中逐一批駁長平的觀點,拉開了論戰(zhàn)序幕。(以下的“南都”即網(wǎng)友對《南方都市報》的簡稱)
4月5日,中華網(wǎng)網(wǎng)友“天南逸雄”發(fā)帖“《南方都市報》的反動是有歷史根源的”,同時稱《南方都市報》的“同伙”“天涯雜談”發(fā)表了一篇攻擊中華網(wǎng)愛國者的文章。
4月5日,中華網(wǎng)網(wǎng)友“南都”,自稱是“南都”的一分子,發(fā)帖“《南方都市報》并非全是漢奸!——讓我們重拾毛澤東思想”。此文寫道,工作可以再找,漢奸卻是一輩子都不能當?shù)模澳隙肌钡降资遣皇菨h奸報紙,要拿出更多的證據(jù)來。并附帖發(fā)表了個人對西藏事件的評論。
4月5日,天涯網(wǎng)友“中華新青年2007“發(fā)帖“用心險惡:中華網(wǎng)惡毒攻擊《南方都市報》是反華媒體”,作者表示,“向敢于發(fā)出不同聲音的《南方都市報》致敬!”
4月6日,中華網(wǎng)網(wǎng)友“一怒沖冠”發(fā)帖“《南方都市報》,‘普世價值’不可以凌駕于民族統(tǒng)一之上!”,繼續(xù)批駁長平的文章“國家榮譽制度當?shù)旎谌祟惼帐纼r值”。中華網(wǎng)網(wǎng)友“天下無雙lost”、“騎??垂伞狈謩e發(fā)帖“倫敦:藏獨欲劫持奧運火炬!對此‘南都’和長平有何評價?”、“奧運前夕南方都市報鼓噪罷工意欲如何?”。
4月7日,中華網(wǎng)友“empty”貼出“呼吁大家別再買南方都市報”,號召中華網(wǎng)友不要買“南都”報紙。[1] 至4月11日《北京晚報》署名“文峰”的作者(據(jù)內部人士透露,此人為《北京日報》社的一位社領導),在第16版頭條“今日快評”欄目發(fā)表文章“造謠自由的‘南都’長平”,將長平的身份和南方報系聯(lián)系起來。該作者表示:“南方報系中以《××周末》為代表的報紙,一直以來標榜自己是中國最‘西化’的報紙,最‘大膽’、最有‘見地’、最‘深刻’,而且對推銷西式‘普世價值’、‘新聞自由’不遺余力?!彼瑫r也批判了普世價值及其倡導者:“在一些所謂要求普世價值的‘南都’長平們看來,只要是西方的東西,就是普世的,就是要堅持的,包括造謠的權力,也是需要維護的。這就不禁使人要問,從近代以來,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殖民和戰(zhàn)爭都是西方挑起的,這里有什么‘普世價值’嗎?‘南都’長平這種人和這種言論的存在,只能說明一個事實,就是時下高喊和標榜‘普世價值’和‘自由’的人,不過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陰暗目的,給自己找一些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但謊言終歸是謊言,在事實和真相面前,謊言的作用就是使人們對虛偽看得更清楚,使‘南都’長平們宣揚的‘普世價值’遭到人們的唾棄?!盵2]文中一共8處提到“普世價值”,可見作者對“普世價值”一詞的反感程度。
4月12日,長平在網(wǎng)上發(fā)出聲明“我不是你們的敵人”,稱“文峰”的一些指責是扣帽子和無中生有:“文峰先生的文章通篇都是這樣‘講道理’的。比如他說:‘在一些所謂要求普世價值的南都長平們看來,只要是西方的東西,就是普世的,就是要堅持的?!缓髮Υ诉M行批駁。請問我什么時候說過如此愚蠢的‘凡是’論?事實是:我無數(shù)次在文章中指出西方的問題,談到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也多次對激烈批判西方偏見的喬姆斯基、薩義德等學者表示贊賞。又比如,文峰先生說,‘南方報系中以《××周末》為代表的報紙,一直以來標榜自己是中國最西化的報紙’。我還真是沒聽說過這家周報這樣標榜自己,文峰先生能否拿出證據(jù)來?當然,要原始的而不是經(jīng)你加工過的證據(jù)?!?/p>
在長平和《南方》報系的低調應對后,這場爭論漸漸淡化,除了一些不依不饒的批評,一些帖子依然掛在網(wǎng)上,但討論逐步歸于平靜。
重新挑起這個話題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fā)生大地震之后。那時,中國幾乎所有傳媒都迅速而自覺地關注這次災情,《南方周末》在5月22日刊登了一篇署名“《南方周末》編輯部”的評論員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再次提到“普世價值”。文章認為,救災中“國家正以這樣切實的行動,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兌現(xiàn)自己對于普世價值的承諾”。文章還指出:“只要國家以蒼生為念,以國民的生命權利為本,只要有這樣的底線共識,就會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國與全世界和解的倫理基礎。整個世界就都會向我們伸出援手,整個人類就都會跟我們休戚與共。我們就會與世界一起走向人權、法治、民主的康莊大道?!边@篇文章又點燃了關于普世價值爭議的導火索。6月6日,《北京晚報》再次發(fā)表評論,一個署名“東方明亮”的作者的“普世價值不得亂套”批評了“《南方周末》編輯部的先生們”。作者認為:“在《南方周末》的眼中,奮戰(zhàn)在抗震前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們,他們所做的一切,原來是由于‘普世價值’的作用”;作者還在文尾提出了質疑,“請教《南方周末》的高人:如果是普世價值造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汶川地震中英勇救人的感人情景,作為對比,美國大兵在2005年8月‘卡特里娜’颶風災后乘著裝甲車全副武裝地來到新奧爾良,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布蘭科說,‘這批士兵都有配實彈的M-16突擊步槍,他們會非常樂意在必要情況下開槍?!敲?,是什么價值造就了美國大兵用M-16‘救災’的壯觀場面呢?又是什么價值造就了美國大兵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南斯拉夫屠殺平民百姓的戰(zhàn)爭罪行呢?而讓美國鬼子用高精度炸彈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又是什么樣的‘普世價值’呢?”此文9次提到“普世價值”一詞,再次體現(xiàn)出作者對這個詞語的高度敏感,而且把批評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南方周末》。
同時,以“司馬南”為代表的一批人,在網(wǎng)上借助博客和論壇(以“烏有之鄉(xiāng)”為代表),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批判南方報系及其編輯記者的文章,如“《南方周末》舞‘普世’劍,意在沛公”,“‘記者無國界’與《南方周末》內幕”,“過而不改,惡莫大焉——司馬南致《南方周末》評論員的一封公開信”,“薩科奇為什么不兌現(xiàn)普世價值承諾?”??[3]他們的行文風格及內容與“文峰”和“東方明亮”基本一致。
網(wǎng)上也有一些支持普世價值立場的發(fā)言,一些公共知識分子如徐友漁、張鳴、信力健等都發(fā)表了言論,但雙方并無直接交鋒。[4] 當討論漸漸歸于平靜的時候,2008年9月1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馮虞章的文章“怎樣認識所謂‘普世價值’”。該文指出:超歷史、超階級的“普世價值”是不存在的??鼓吹西方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的“普世價值”的實質,以及為什么我們應當拒絕把它那一套所謂“普世”的“民主”、“自由”、“人權”強加給我們的圖謀,而堅持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其邏輯正是借把自由放任的市場經(jīng)濟奉為“普世價值”而企圖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借把全盤西化奉為“普世價值”而企圖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里觸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問題。這也使我們進一步看到:國內外某些人宣揚的“普世價值”說,具有極大的政治尖銳性。我們的同志自然不應把“普世價值”當做時髦用語隨聲附和??我們要注意同用“普世價值體系”取代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傾向劃清界限??在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時,還必須注意那種把“淡化意識形態(tài)”宣揚為“普世價值”的主張和傾向,認清它的嚴重危害,清除它的影響。[5]其他媒體對此文并無回應,網(wǎng)上對此有所批評,但并不熱烈。也許是覺得這樣爭論下去過于乏味,關于“普世價值”的爭論,到此基本告一段落了,不過雙方似乎都沒有人表現(xiàn)出被說服的態(tài)度。
1978年:“唯一標準”讓一批人怒火中燒
如果把這場關于普世價值的爭論與30年前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比照,會發(fā)現(xiàn)驚人的相似之處。1977年2月7日,經(jīng)華國鋒批準,兩報一刊(即《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紅旗》雜志,這3家報刊的聯(lián)合社論是當時的最高宣傳權威)發(fā)表了社論“學好文件抓好綱”。社論一發(fā)表,大家就都明白了,這是中央最新的工作方針。此社論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p>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tài)》第60期首先發(fā)表經(jīng)胡耀邦審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當日,新華社轉發(fā)了這篇文章。文章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踐第一的觀點,正確地指出任何理論都要接受實踐的考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并不是一堆僵死不變的教條,它要在實踐中不斷增加新的內容;當然,依然存在著“圣經(jīng)上載了的才是對的”錯誤傾向,這是“四人幫”強加在人們身上的精神枷鎖,必須堅決打碎。5月13日,有16家報紙轉載此文。到5月底,又有7家報紙轉載。至此,有30多家報紙轉載了這篇文章。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對《光明日報》發(fā)表的這篇文章,“贊成的和反對的都出乎意外的激烈”。[6] 當時,《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遭到一位中央領導的嚴厲指責。根據(jù)胡績偉的記錄,對胡的指責的大致內容是:“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錯誤。理論上是錯誤的,政治上問題更大。文章否認真理的相對性,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文章說馬克思主義要經(jīng)過長期實踐證明以后,才是真理。列寧關于帝國主義時代個別國家可以取得革命勝利的學說,只有經(jīng)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十月革命的實踐以后,才能證明是真理。就是說列寧提出這個學說時不是真理。按這種說法,那么現(xiàn)在我們黨提出十一大路線就不是真理,一定要等到2、3年以后,實踐證明了才是真理。那么,人們怎么會熱烈擁護,會為之貫徹執(zhí)行而奮斗呢?文章是提倡懷疑一切,提倡真理不可信,不可知,相對真理不存在,真理在起初提出時不是真理,要經(jīng)過實踐檢驗才是真理。這是原則錯誤。文章在政治上很壞很壞。作者認為‘四人幫’不是修正主義,而是教條主義,不是歪曲篡改毛澤東思想,而是死抱著毛主席的教條不放。因而現(xiàn)在主要不應反‘四人幫’,反修正主義,而是應該反教條主義。如文章說的,要粉碎人們的精神枷鎖,就要反對‘《圣經(jīng)》上說了才是對的’,所謂要沖破禁區(qū),就是要沖破毛澤東思想。文章結尾認為當前要反對的就是‘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現(xiàn)成條文上,甚至拿現(xiàn)成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無限豐富的革命實踐’,就是要反對所謂教條主義,要向馬列主義開戰(zhàn),向毛澤東思想開戰(zhàn)。文章用很大篇幅講馬克思、恩格斯如何修改《共產黨宣言》,毛主席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提倡我們去懷疑毛主席的指示,去修改毛澤東思想,認為毛主席的指示有不正確的地方,認為不能把毛主席指示當僵死的教條,不能當《圣經(jīng)》去崇拜。很明顯,作者的意圖就是要砍旗。文章批判林彪‘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真理’,難道一句頂一句也不行?難道句句都不是真理才對嗎?毛澤東思想是我們團結的基礎,如果去懷疑主席指示有錯,認為要修改,大家都去爭論哪些錯了,哪些要改,我們的黨還能團結一致嗎?我們的國家還能安定團結嗎?所以這篇文章在政治上是要砍倒毛澤東思想這面紅旗,是很壞很壞的?!?/p>
最后鄧小平的支持為這次爭論定了乾坤。6月2日鄧小平在講話中著重講了實事求是的問題。他很不客氣地說:我們有一些同志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不僅如此,有的人還認為誰要是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誰就是犯了彌天大罪”。鄧小平還在各個場合表達了對真理標準討論的支持。雖然6月15日中央主管宣傳工作的副主席汪東興召集中央宣傳部和中央直屬新聞單位負責人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批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但鄧小平6月2日講話之后,特別是鄧在東北三省談話之后,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主要負責人紛紛發(fā)表講話,表示支持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7]
兩場爭論的異曲同工之妙 從“普世價值”的爭論回顧“唯一標準”的爭論,歷史已經(jīng)跨越了30年,但從兩場爭論當中卻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第一,兩次爭論都貌似哲學討論,而實際上哲學含量極低。中國之外的哲學學者面對這樣的討論,或許會啞然失笑。假如不對中國當代史的背景有所了解,局外人根本無法理解雙方實際爭論的目的是什么?而參與這兩場爭論最熱衷的人,也往往并不是真對討論命題的哲學含義感興趣的專家。顯然,廣泛的社會參與意味著背后長期積累并爆發(fā)的社會情緒。在“唯一標準”爭論中提出質疑的一方,試圖對“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的政策作出反思;而另一方則代表“文革”中的既得利益群體,或無條件擁護毛澤東路線的群體。而在“普世價值”的爭論中,一方代表著長期以來對中國的民主、人權、新聞自由有較多追求的觀點,另一方則把這種要求視為對執(zhí)政黨和現(xiàn)有體制的敵意。
第二,雙方都是自說自話,而不是彼此就觀點本身辯駁。盡管局外人可能聽著會覺得很糊涂,甚至莫名其妙,但局中的雙方都很清楚自己要挑戰(zhàn)和捍衛(wèi)的是什么。兩次爭論中都有一方非常敏感地把批判對象和政治訴求聯(lián)系在一起加以總結。比如,在“真理標準”討論中“凡是派”如此概括:“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提倡我們去懷疑毛主席的指示,去修改毛澤東思想,認為毛主席的指示有不正確的地方,??作者的意圖就是要砍旗”。而30年后反對“普世價值”的一派也用相似的論調批評對方:“其邏輯正是借把自由放任的市場經(jīng)濟奉為‘普世價值’而企圖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借把全盤西化奉為‘普世價值’而企圖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里觸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問題?!憋@然,兩次爭論都不是在學術層面按照符合邏輯的討論規(guī)則相互交鋒,而是各自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兩次爭論都有一方表達出對現(xiàn)行體制和政策的反思和批評,而另一方則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行體制和政策的高度認同。應該說,這類爭論的目的是“站隊”與表態(tài),并非學術和理論的探討。
第三,兩次爭論的立論在哲學層面都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并沒有錯,但若說成是“唯一標準”,則顯然值得商榷。在哲學層面上,是否存在著“普世價值”或者需要提倡“普世價值”,其實也是值得推敲的(見筆者分析老子與孔子,盧曼與哈貝馬斯的分歧)。兩次爭論的立論方都有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時,起初并未明確表示應當“停止批鄧”,而關于否定“兩個凡是”的看法也是到后來才逐漸清晰的;同樣,在“普世價值”的爭論中,盡管在哲學意義上主張“要推廣普世價值”的觀點是值得推敲的,但在中國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它卻代表了一種社會進步的傾向,它隱含的潛臺詞是把尊重人權和生命,乃至民主、憲政和言論自由這些國際普遍尊重的價值觀念在中國推廣普及。這種主張的指向,其實是在汶川大地震的悲劇之際,非常清晰地對中國過去災難中一些違反人道、新聞自由等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念的反省。
熟悉中國現(xiàn)實的人都會理解,這種主張當然是有的放矢的,它所針對的是眾所周知的一些“左”的陋習。例如,在地震災難發(fā)生后往往會按慣例壓制新聞報道。1970年1月5日云南海通發(fā)生7.8級地震,到了1月9日《人民日報》才發(fā)表新華社消息“毛主席林副主席親切關懷受災民眾,當?shù)剀娒裥判陌俦兜剡M行抗震斗爭”。這則消息只籠統(tǒng)地說,“昆明以南地區(qū)發(fā)生一次7級地震”,對具體地點和災情卻只字不提。時隔30年后,這次地震的死亡人數(shù)和財產損失情況才被披露出來。又如,宣傳上往往把救災政治化。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發(fā)生后的第二天,《人民日報》發(fā)表了“災區(qū)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發(fā)揚人定勝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災”的新聞;8月27日又發(fā)表了“抗震救災現(xiàn)場的一次批鄧會”;9月7日再發(fā)表“抓批鄧促生產”。而在海通地震后,媒體報道的不是災情和真實的救災情形,而是“省革委會派專人專車,星夜兼程把紅寶書《毛主席語錄》、金光閃閃的毛澤東畫像送到災區(qū)群眾手中?!痹偃?,當自然災害發(fā)生之后,政策上片面強調自力更生,謝絕英、美、日等國包括聯(lián)合國的善意援助,單純強調“毛澤東思想是威力無比的精神原子彈”。[8] 遺憾的是,對于“文革”和極權體制的深度反思,在中國當下依然是禁區(qū)。因此,對于“文革”中極左思想的余脈作直接的批評,也不得不有所顧忌。事實上,借傳播普世價值的名義,相關說法實際的指向是批評極左的、違背人類文明潮流的價值觀。這自然是一層不便捅破的窗戶紙;而一些人跳出來反對這種反思時,也同樣不把這層窗戶紙點破,于是就造成了這類討論的曖昧性。30年前把實踐說成是“唯一標準”,和30年后把人權,新聞自由等說成是“普世價值”,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其中的微妙,有待人們去慢慢品味。“唯一標準”的爭論最終以改革派的勝利而告終;關于“普世價值”的爭論,眼下并沒有明朗的勝負。從30年前的經(jīng)驗來看,這樣的爭論也許正預示著歷史轉折的下一個十字路口的到來。
第五篇:2013-2014-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作業(y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作業(yè)
一、調研報告
(一)進行社會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每個自然班分為3個調研小組,每個小組根據(jù)選題開展社會調研活動,調研后每小組撰寫一篇調研報告。(收紙質版和電子版)
(二)調研報告要求
1.論文格式按正式發(fā)表論文格式:內容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
2.字數(shù)在4000字左右。
3.論文要求A4紙打印,字體為宋體,字號為小四。
4.打印稿要求加封面。封面上寫明課程、班級、小組成員、論文執(zhí)筆人及分工。
5.要求每小組上交至少60份調查問卷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6.10月底上交論文打印稿。
7.題目可參考已給題目,也可自行選定
(三)參考題目
1.當代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現(xiàn)狀以及應對措施
2.大學生就業(yè)方式和就業(yè)觀念變化的調查研究
3.大學生課堂(或校園)不文明現(xiàn)象調查
4.天津市城鄉(xiāng)結合部社區(qū)建設狀況調查
5.大學生誠信狀況調研
6.大學生職業(yè)理想調研
7.大學生讀書狀況的調查分析。
8.天津市養(yǎng)老院現(xiàn)狀調研
9.大學生消費支出現(xiàn)狀調研
10.城市或鄉(xiāng)村居民業(yè)余生活時間支配狀況調查
11.我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成才的典型事跡調查與分析
12.城市或鄉(xiāng)村居民“幸福感”狀況調查
二、《形勢與政策》作業(yè)
(一)作業(yè)基本要求
1.每個自然班分為3個調研小組,每組交1份論文,字數(shù)在3000字以上。
2.論文要求A4紙打印,字體為宋體,字號為小四。須在論文標題下注明班級、姓名、學號。
3.10月底上交論文打印稿
(二)參考論文題目
1.大學生與中國夢
2.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現(xiàn)實意義 3.房地產市場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和措施 4.試論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建立及其基礎 5.大學生就業(yè)難與自主創(chuàng)業(yè)
6.新型城鎮(zhèn)化道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參觀、觀影與讀書(任選一項)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以下活動
(一)參觀
參觀天津歷史文化遺跡、博物館、紀念館、濱海新區(qū)建設、新農村建設、社區(qū)建設等等。參觀后要求制作活動PPT,要求如下:
1.PPT首頁寫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社會實踐考察活動總結”、活動主題、時間、地點、班級、參加人員姓名及學號。
2.PPT要求圖文并茂,有參觀人員合影及參觀照片,能夠展示活動過程。3.PPT要求20張以上
(二)觀影
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任課老師推薦的教學視頻。
1.推薦視頻:《鴉片戰(zhàn)爭》、《火燒圓明園》、《甲午風云》、《中國共產黨1921》、《思想的歷程》、《開天辟地》、《建黨偉業(yè)》、《共產黨人》、《青春之歌》、《大決戰(zhàn)》、《上甘嶺》、《英雄兒女》、《大國崛起》、《復興之路》、《建國大業(yè)》、《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號角》、《旗幟》、《信仰》、《辛亥革命》、《百年中國》、《中華文明》、《世界歷史》、《宇宙與人》、《開國大典》、《共和國之旗》、《輝煌六十年》、《摩登時代》、《百萬英鎊》、《走向英特納雄奈爾》、《列寧在1918》等等。
2.觀影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上交討論記錄和一篇觀后感(電子版,字數(shù)1000字以上)及活動PPT15張。
(三)讀書
閱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傳記及著作選讀
1.推薦書目:《1848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終結》、《自然辯證法》、《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矛盾論》、《實踐論》或自選《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某些文章閱讀等等。
2.以小組為單位就所讀書籍進行交流、討論,上交討論記錄和一篇讀后感(電子版,字數(shù)1000字以上),及讀書、討論活動PPT15張。
天津城建大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外實踐調研報告
(題目)
組 長: 專 業(yè): 班 級: 小組成員: 任務分工:
XXXXXXX學院 2013年 月 日
天津城建大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形勢與政策
(題目)
組 長: 專 業(yè): 班 級: 小組成員: 任務分工:
XXXXXXX學院 2013年月日
天津城建大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社會實踐考察活動總結
活動主題: 時間地點:
組 長: 專 業(yè): 班 級: 小組成員: 任務分工:
XXXXXXX學院 201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