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陶藝的心得總結700字[大全]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你怎么捏、揉最終都會成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假期里,我就去陶藝館體驗了一下做陶藝的樂趣。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做陶藝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做陶藝的心得體會1
聽說今天吳老師要帶我們去做陶藝。一聽到這個消息,全班頓時炸開鍋:有的一下子從座位上跳起;有的高興的抱起了同桌;還有的已經背起書包準備出發(fā)了。我也迫不及待的站在門口排好了隊。
我們乘著觀光電梯來到了泥娃娃做陶藝。一進店,撲入眼簾的是那一個個閃閃發(fā)光的成品。接著是做陶藝的.工具。
我拿起一張小板凳把陶泥放在轉盤上,便開始了一場人與陶泥的大作戰(zhàn)。我挽起袖子,雙手捧著陶泥,抬起一只腳就往那控制板上踩?!斑谶谶凇卑∧寝D盤上的陶泥便開始轉圈。我瞪大雙眼,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鉛筆筒般大小的陶泥,生怕錯過陶泥成品的一剎那??墒?,不一會兒我那大大的眼睛又瞇起來。幾十分鐘后,懶惰的我干脆直接閉上了眼睛??墒牵瑧卸韬芸旖o我?guī)砹艘粋€殘酷的懲罰——陶泥已經彎的不成樣子了!機智的我立刻去跟老師換了一個新的陶泥。已經失敗過一次的我不敢在陶泥身上胡作非為了。我去請老師幫我打一個基礎。
第二次人與陶泥的大戰(zhàn)就要一觸即發(fā)了!老師捧著陶泥把它越拉越高,猶如一座小雷峰塔。老師還沒讓小雷峰塔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又把它按了下去。只見他一手拖著陶泥另一只手則在中間按了一個小洞。30分鐘過去了,那一坨方塊形的陶泥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典型的花盆。老師停下了轉盤,把花盆移到了一塊小木板上。幾十分鐘以后,陶泥曬干了。我十分小心地端著它,回了家。
這次陶泥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做陶藝的心得體會2
“先把紫砂泥分成四份,然后用其中的一份……”陶藝老師是個中年男子,手卻好像比我們這些小姑娘還要巧,一會兒工夫就能做出個精致的茶杯。同學們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的手,細細琢磨著老師說過的.每一個詞句,一動不動,老師也在非常認真地講解。臺下時不時發(fā)出細微的聲響,有同學正研究桌上的工具呢,他先盯著老師的動作,再搗鼓兩下自己的,弄明白了,眼里是掩藏不住的喜悅,弄不明白,眼里是尋求答案的渴望,更加專注地看老師的動作。也有同學顧不上看看自己的工具,一直聚精會神地學習老師的手法,目光隨著老師上上下下。每次老師動幾下手指,給陶土換個造型,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發(fā)出贊嘆,老師也很受用,告訴了同學們好多技巧。經過十幾分鐘的學習,大家對陶藝已經略有了解,開始卷起袖子,躍躍欲試了。
老師順著座位發(fā)紫沙泥,先拿到的同學看寶貝一樣,不停地把玩著,沒拿到的同學則是期盼著老師趕緊發(fā)到自己,還有性子急的同學直跺腳。很快,就人手一份紫砂泥了,座位里發(fā)出“叮鈴咣當”的聲音,大家迫不及待地開始“大展身手。”同學們回憶著老師的手法,像模像樣地做起來,有時候卡殼了,就趕緊去請教身邊的同學,前面同學湊過來看熱鬧,也會提幾個有用的意見?!鞍?,幫我看看接下來怎么弄?!彼氖终贫汲闪丝Х壬?,臉上也有幾道印子,同桌聞聲轉過臉來,看著他先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引來了周圍同學的注目,然后大家一起捂著肚子笑,笑夠了,再討論討論他剛剛提出的問題,你弄一下,我弄一下?!班牛氵@里好像有點問題……”她側身搗鼓幾下身邊同學的作品,換來同學感激的微笑……大家齊心協力地制作,很多同學都完成了像模像樣的作品,這會兒工夫,我也在認真制作自己的陶藝作品?!跋韧谝粋€圓……”我默念著老師的步驟,卻發(fā)現不能很好的去掉多余的泥,輕輕拍了拍同桌同學,她見我做了一半的東西,便了然于心,拿起一旁的工具仔細的幫我去掉多余的泥土,我點點頭報以微笑,她又去忙自己的了。我繼續(xù)學著老師的樣子,一圈圈做好杯身,就又遇到了難題——刮不平凸起的紋路,一碰就把一半邊杯子壓扁了。叫來周圍同學幫忙,一位先把杯子恢復原樣,一位輕輕扶住杯子,還有一位轉動起小轉盤,示意我開始刮,很快就將杯子刮得平平整整了,大家相視而笑……
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完美的,獨一無二的,積淀了大家的努力和汗水的,陶藝作品。
做陶藝的心得體會3
今天,我終于能親手學做陶藝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將手放在了陶泥上,機器慢慢地轉動起來,加了些水后,陶泥開始變得光滑柔順。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技巧。我將兩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輕輕往下一壓,一個小口就被我開了出來。雙手捧著往里擠,那陶泥的形狀頗有幾分觀世音菩薩手中那個仙瓶的韻味;將手放入瓶口中,沿著瓶子的內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間變得又矮又胖,像一個胖娃娃,讓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變化著樣子,我玩得不亦樂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渾然不覺陶泥已經搖搖晃晃,快要變成一攤爛泥了。這下糟了,我手忙腳亂地將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較勁兒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來,我已經筋疲力盡,望著眼前這個已經沒有了形狀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壞笑。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工作人員走了過來,他細心地用手重新將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復了原本的樣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著,最終,我將陶泥定型成了一個陶罐。隨后,就到了雕刻的環(huán)節(jié)啦!我選了一把精細的小刀,開始畫起屬于我的“大作”來。
我小心地拿著刻刀,在陶罐上細心地刻畫著,一點一線,都融入了我認真仔細的心。近處,幾棵松柏正傲然挺立著,隱約可見幾處民屋。遠處,雄偉壯麗的瀑布正飛瀉而下,形成了無數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藍天之上,幾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飄著。似乎還少了些什么,對呀,山水畫怎么可以沒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幾筆,一座座青山就顯現在了我的眼前。
陶藝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做陶藝的心得體會4
我家樓下開了一家陶泥店,為什么不去試試?
周日下午,我就拉著媽媽和姐姐一起來到了店里。走進店內,我的眼睛瞬間亮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陶藝品出現在我的眼前:有玲瓏剔透的綠色戒指,有形象逼真的犀牛和小象,有可愛的小貓筆筒,還有水杯、收藏盒、茶葉箱……
我迫不及待,馬上動手操作起來。剛開始,我做得最快最好,當我已做了一個豎直的筆筒毛坯時,媽媽和姐姐的`手里則還是一堆爛泥。我驕傲極了,放聲笑道:“哈哈哈!”可是,悲劇就在這時發(fā)生了:因為在我笑的時候用力過猛,還未完全成型的筆筒塌了!我尷尬極了,趕緊把羞紅的臉低了下去,再一次認真地做了起來———我用手把泥堆在一起,揉、捏、拉、壓、拽,一起上陣,我的泥巴,就像一塊生面團,被我為所欲為地擺弄著:一會兒豎、一會兒橫、一會兒扁、一會兒寬……簡直奇形怪狀!
一旁的姐姐看見了,摸著我的小腦袋,笑著說:“這塊泥好慘呀!小朋友,讓我來教教你吧!”姐姐就手把手地教了起來,這一次,我學得特別認真、特別投入!
終于,我學會了,按照姐姐那純熟的手法,學著姐姐腳踩的姿勢,比劃著泥料的多少,看著轉盤轉動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揉著、捏著……伴著店里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隨著轉盤帶水的泥從我指間流過,如泥鰍般光滑,卻又好似一層輕紗……就這樣,我浮躁的心安靜了下來!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做成了一個規(guī)規(guī)整整的花口筆筒,贏得了媽媽和姐姐的連聲夸獎!
陶藝如一爐火,磨去了我的浮躁,煉就了我的耐心。陶藝,我期待著與你下次的約會!
做陶藝的心得體會5
寒假里,我到運河邊一家陶藝館去做手工。一跨進大門,就看見櫥窗里陳列著小朋友們做的形態(tài)各異、色彩斑斕的陶藝作品,有撒滿水果的生日蛋糕,有點綴著花蝴蝶的草帽……最吸引我的是一個有小貓圖案的花瓶?!昂闷涟?”我發(fā)出驚嘆?!拔乙惨鲆粋€這樣的花瓶!”
在陶藝館阿姨的指導下,我先用陶泥搓了一個圓溜溜的球,再把它壓扁,像一個小小的燒餅,阿姨說這就是花瓶的底座。接著又用陶泥搓成一根根細細的泥條,再把這些泥條一圈圈地圍在“小燒餅”上,盤旋到大約15厘米的時候,阿姨說:“高度夠了,這個就是花瓶的身子?!薄盎ㄆ窟@么難看啊,一點都不光滑。”我在心里暗暗地想。阿姨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微笑著說:“下面我們要把這個瓶身再加工一下,讓它變光滑?!闭f完,她拿起了一把扁扁的塑料小刀,教我一點一點地開始刮瓶身,不多久,瓶身就變得光滑細膩了。
“我們還要給這個花瓶裝飾一下,讓它更漂亮。”阿姨又說道。“好啊!”我興奮地從筐里挑選了一個小貓和愛心、小花的模具。我把陶泥放進模具中壓扁,倒出來后就是我喜歡的那些圖案了。我把這些圖案再粘到瓶身上,“啊!這個花瓶可愛極了!”我自豪地大叫起來。“別急!”阿姨說,“涂上顏色就更加完美了?!?/p>
于是我把小貓涂上純潔的白色,小花涂上黃、綠、藍三色,愛心涂成金燦燦的.黃色,花瓶整體涂上嬌嫩的淡粉色。一個精致而又充滿童趣的花瓶就展現在我眼前。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看,愛不釋手。旁邊的阿姨也都圍過來夸贊我:“這個花瓶真得很美啊!”我心里喜滋滋的,充滿了自豪。
我認為我做的花瓶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瓶,我為它感到驕傲!
做陶藝的心得總結700字
第二篇:陶藝總結心得
陶藝總結心得
通過四周的時間里上的陶藝課,我開始對陶藝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慢慢地了解到老師所說的陶藝就是玩魔術,深深的體會到陶藝的魅力。
陶藝是一種兼跨容器和雕塑、實用與非實用、工藝裝飾和純藝術等不同范疇藝術形式,它通過揉泥、拉坯、盤條、壓模、注漿等不同手段、不同的造型和裝飾方法,以及施釉和燒造,達到豐富多彩的多變的造型和豐富的色澤,是一種即傳統又現代的藝術。
對于四周的陶藝的學習,開始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雖然不是那么的深。從揉泥到技法都有了學習。比如在揉泥,有幾種不同的揉法,菊花揉、羊頭揉等。同時我也知道陶藝也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和思考,對陶藝的認識要有新意。比如在做壺,就需要我們具有奇思妙想,而不是單純的制作壺的模型而已。老師用的“壺”思亂想、“壺”作非為這些詞明確的表達了我要對制作壺的想法。要我們對壺有這大膽的想象,不要拘泥于正常的壺的外形,要制作出自己的思想。在拉坯時,在看老師制作的時候確實感覺到神奇的魔術一樣,很自然的將陶泥變成不同的罐。而到自己做的時候卻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有拉的不均勻,有的拉斷了等等。這說明我們在拉坯上還需要很多的功夫。
因此對于陶藝我還需更深的去學習和探討。
第三篇:陶藝總結心得 精簡版
陶藝總結心得
通過大半個月的陶藝課學習,我開始對陶藝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的了解,也慢慢地體會到陶藝的魅力。同時我也知道陶藝也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和思考,對陶藝的認識要有新意,要制作出自己的思想作品。陶藝這門課不僅僅是玩泥巴,它包括很多的方面,每個過程都是值得學習的過程。
當我們來到的陶藝工作室,覺得會有一種震撼,原來陶藝可以是這樣,這樣的神奇。眼前的這一幕幕不由激起了對陶藝濃厚的興趣,最質樸的陶土,經歷陶冶塑造,就成為了藝術,這又是怎樣一個陶的升華歷程?
首先老師為我們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轉盤上進行拉坯等等,從中學到不少。在拉坯時,在看老師制作的時候確實感覺到神奇的魔術一樣,很自然的將陶泥變成不同的罐。而到自己做的時候卻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有拉的不均勻,有的拉斷了等等。好在我持著心平氣和的心態(tài),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東西的形狀,雖然不太美觀,但看到自己做出來的自認為的藝術品還是很開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氣和,靜下心來做拉坯作品。這說明我們在拉坯上還需要很多的功夫。因此對于陶藝我還需更深的去學習和探討。
在這個陶藝制作中,我覺得耐心是很重要的。其次,是要動腦思考,把握好感覺。因為做陶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東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動腦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手跟泥巴融為一體,才能做出好的東西。當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節(jié)課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觸和樂趣也有所不同。
經過了認真的搜索資料,選出的自己最喜歡最滿意的方案了吧。每個人都很認真地做著自己手里的陶罐,希望在自己的精雕細琢下都能成為件藝術品吧。
總的來說,我覺得從陶藝制作課上收獲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靜,不能太急躁,否則往往會欲速則不達。回憶起創(chuàng)作和收獲的那份快樂和滿足,就會很開心和激動不已。陶藝學習,我受益匪淺,在藝術審美和文才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在平時生活和學習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當然,最重要的過程是自主創(chuàng)作的過程,總之,我認為陶藝學習對培養(yǎng)各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我開始秉承慢工出細活的態(tài)度,開始了對我的作品一一的加工。轉眼,幾周的制作課就結束了,但我相信我收獲的不僅僅是親手制作的幾個陶瓷作品,還有對一件事的專注感和對陶藝更深層次的感知。
陶藝實踐課已經結束了,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開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我慢慢對陶藝有了一定的了解,陶藝是一門集藝術審美,設計,動手能力于一身的學科。只可惜時間有些倉促。我非常喜歡這次的陶藝課程,因為它讓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都是很重要的,處處留心皆學問!
第四篇:陶藝心得
陶藝心得
幾周的陶藝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對于那些只為了學分的人來講,這門課不過就是一門玩泥巴課,而對我來講它是一門可以真真切切的學到知識的課程。
陶藝是一門實用的課程,它在讓你不斷的接觸陶泥的同時,也讓你好好的體會到它真實存在的手感。它讓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親身的去體驗,親手去做過,你才會發(fā)現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簡單的講講陶藝。
陶瓷形態(tài)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guī)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tài)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與裝飾的有機結合,通過人們敏銳的靈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韌美以及表現活力,這樣就出現了全新陶藝形態(tài),為智慧的人所掌握、發(fā)展、創(chuàng)新。任何藝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形成完整的技巧。
現在國內陶藝發(fā)展非常快,從小學到大學都有陶藝課,而且許多家庭建成了陶藝作坊,還出現了一些個人經營的陶藝工作室,許多休閑場所也擺放陳設著陶藝家的作品,這樣既能很好地發(fā)展陶藝事業(yè),又增近了與陶藝家的學習和交流。
陶藝是一門實用的課程,它在讓你不斷的接觸陶泥的同時,也讓你好好的體會到它真實存在的手感。它讓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親身的去體驗,親手去做過,你才會發(fā)現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陶藝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代名詞。然而,當中國的陶藝家們猛然從“傳統”、“實用”、“日用”等字眼中驚醒重新打量世界時,卻發(fā)現自己落后了。的確,現代陶藝已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藝美術而存在,也不是僅僅“實用”、“美觀”、“經濟”、“大方”的觀念便能涵蓋得了的。它已經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形成廣泛的參與到現代藝術運動中,成為藝術家表達自己的觀念,進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中國傳統陶藝是附屬于陶器的,“實用而盡量美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限制了當代中國陶藝發(fā)展。在這種觀念下,陶藝只能屬于工藝美術,其功能只是實用加玩賞。在這種情況下,陶藝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設計與形式美的領域里探索,陶藝家也更接近于工藝家,無法融入現代藝術的潮流。
“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在如今的各個藝術領域都是一個爭不完的話題,陶藝也不便外。然而,在關于陶藝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許多討論中卻輕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陶藝的功能問題。它不僅關系到陶藝品的功能與價值,而且對于陶藝在整個文化體系中所擔當的角色及陶藝家的社會定位都關系很大。只有擺正了“現代陶藝是干什么的?”這樣一個問題,而不只是“現代陶藝是什么樣子?”,我認為陶藝才能真正從“傳統”走入“現代”。
我認為陶藝是一門可以提高一個人整體素質的一門課程,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成為大學校園內一門不可缺少的課程。
第五篇:陶藝心得
第一天的課程,任務是自由體會感受泥巴的“生命”和靈氣。我們大家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每個同學都開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時候跟朋友們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憶,想起了快樂的童年。經過自己動手做了此東西,更準確的說是試著捏了些東西之后發(fā)現,其實真的不是特別容易啊。跟著老師學習,不僅僅能學到專業(yè)上的知識,還能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在其他課堂上沒有的。細節(jié)能看出很多東西,老師很注重細節(jié),他常常教誨我們,細節(jié)決定成敗,教誨我們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fā)現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處處美,我們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體驗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初學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練習,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這種制陶技法。我從開始學習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個作品,我重復了五次,失敗了四次,但是我堅持地練習,終于我成功了。
最后陶藝課結束,我做了6個作品,但是讓我滿意的只有一個,是設計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藝非幾日內就能練成精湛的技藝與嫻熟的手法,在接觸陶藝的短短幾周內,我只在乎我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認識到了什么,我的素質與修養(yǎng)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升華。時間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細致或是氣勢恢宏的陶藝作品,但我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聽,愛上陶的純,愛上陶的美。雖說我捏的時候,有的時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樂在其中,自己制作出的6個作品雖說不是特別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來的,很是喜歡。通過這幾周的學習與動手操作,我對陶藝這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與認識,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在剛開始時候我們了解了它的發(fā)展歷史,以及它的分類等等有關陶藝的基本知識,往后幾周,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捏出了好多可愛精巧的東西,雖說不是特別好看,但是是我們第一次捏出來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歡自己的作品。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我非常喜歡這門課,我要在以后的業(yè)余時間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體出來,豐富我的課余生活。這幾周的涅泥選修,過得很愉快,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與道理,在制作過程中,有的時候不是特別順利,有的邊邊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別滿意,心里就有點著急,這時候要冷靜下來,不能著急,通過這次涅泥,讓我感受到了許多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物試驗中、配制藥品過程中、藥品后續(xù)總結中不能著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緊張,在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中,更應該有耐心,冷靜下來,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結果的時候,更應該冷靜下來,慢慢的做,這時候更應該有耐心了。
11生物2班王世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