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甘肅省定西市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8《一顆小桃樹》教案新人教版課件
18.一棵小桃樹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通過對一棵小桃樹生長過程的描寫來表現(xiàn)它的特點以及憑借小桃樹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寫法。
2.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堅強不屈,用于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
3.課文贊美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寄寓著什么深刻含義。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fā)的情感。
2.課文贊美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寄寓著什么深刻含義。
學情分析
一個人的一生總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經(jīng)歷,七年級的學生對本文所講述的在艱難困頓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歷磨難走向成熟的心路歷程并不一定十分理解。所以在教學時要透過這棵小桃樹的成長也就是對自我成長經(jīng)歷的全面回顧及剖析,闡述個人從幼稚不斷走向成熟的歷程及構成原因,深層次地審視并分析自我成長的歷程,從而指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賈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樹》,小桃樹是一個弱者,它的命運和結局又是怎樣的呢?請跟隨賈平凹一起走進文本,審視小桃樹歷經(jīng)的風風雨雨。
一、簡介賈平凹。
1.賈平凹,生于陜西的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當代青年作家。父親是鄉(xiāng)村教師,母親是農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毀滅性摧殘,他淪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機會進入西北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從事文學編輯兼寫作。主要作品有小說《滿月兒》《高老莊》等。另寫散文。它是一位勤奮多產(chǎn)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長篇小說《懷念狼》已問世。他曾獲全國文學獎三次。
2.檢查預習
⑴識記下列的字
佇
孱
嵬 懊喪
執(zhí)著
矜持
⑵會寫下列的字
懺悔
撂
摞 裸
恍
澀 褪
⑶理解下列詞語
佇立——長久地站立
生靈——生命
孱頭——軟弱無能的人
矜持——拘謹,拘束。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樣沒有生氣。
楚楚——較弱柔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劃出課文中描寫小桃樹在不同生長階段中的形態(tài)、顏色、動作、神態(tài)的重點語句,并說說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小桃樹的什么特點?
摹形著色的:“纖纖生靈”“太小”“瘦瘦的、黃黃的”“太白、太淡”“單薄”等等———表現(xiàn)了它的弱小。
描寫動作、神情的:“哆嗦”“彎著頭,抱緊著身子”“努力撐著”“掙扎”“抖著”“搖著”“苦澀澀地笑”等等 ———表現(xiàn)它面對逆境頑強搏斗。
2.劃分層次,概括各層意思。
第一部分(1-2):寫小桃樹第一次開花便經(jīng)受風吹雨打和“我”對它的愛憐。第二部分(3-11):寫小桃樹艱難曲折的生長過程。(3):寫“我”滿懷希望種下一棵桃核。(4-8):寫小桃樹在逆境中艱難地生長。(9-11):寫小桃樹開花了。
第三部分(12-14):結束了回憶,“我”的思緒又回到眼前風雨占的小桃樹身上。
三、閱讀思考:
1.小桃樹在生長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磨難?“我”為什么那么關心愛護它?
小桃樹是在幾乎被“我”忘卻是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它,連奶奶也說它沒出息。它在生長過程中被豬拱折過。險些被砍掉。它歷經(jīng)風雨的摧殘。
文章一開頭就飽含著作者對小桃樹的一往情深:當初始懷著它能給我?guī)硇腋5南M屗霸杏业膲簟倍N下它,所以,“我”偏愛它。見到它長得纖弱,沒人管它,為自己漂泊他鄉(xiāng)忘卻了它而難過。當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見到小桃樹在風雨中掙扎,頑強同命運作斗爭時,“我”不油對它產(chǎn)生贊美之情。總之,小桃樹象征著“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樹的坎坷經(jīng)歷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關注它、愛護它。
2.和老舍筆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樹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的個性?
重點問題:
摹形、傳神。訓練概括和推理能力(討論)
寄意(托物言志)
它們同屬被摧殘的弱小者,但有不同的個性:小麻雀面對逆境不掙扎、不反抗,任憑擺布,想依靠別人活著;而小桃樹雖歷經(jīng)磨難,卻從沒畏懼,頑強不屈,敢于同命運抗爭,表現(xiàn)出百折不撓的追求精神。
3.你從小桃樹的身上得到什么啟示?(自由發(fā)言)
敢于克服困難,在逆境中頑強拼搏,作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等等。
結束語
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的小桃樹,歷經(jīng)風雨仍頑強生存。贊頌了小桃樹頑強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揭示一個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撓的奮斗,定會戰(zhàn)勝磨難,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
板書設計
一棵小桃樹
賈平凹
“纖纖” “黃黃的”“瘦瘦的”“單薄”——弱小者
“努力撐著”“掙扎”“搖著”“抖著”——頑強同命運抗爭,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
第二篇:甘肅省定西市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8《一顆小桃樹》習題教案
一棵小桃樹
走近作者
賈平凹,陜西人,當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滿月兒》《高老莊》等,另寫有大量散文。新千年第一長篇小說《懷念狼》已問世。他曾三次獲得全國文學獎。
主題解說
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的小桃樹,雖歷經(jīng)風雨仍頑強生存的故事。贊頌了小桃樹同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揭示了一個生活哲理:不屈不撓地奮斗,會戰(zhàn)勝磨難,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重點掌握
課文描寫了小桃樹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形態(tài)、顏色、動作、神態(tài)。試作摘錄,并說說這些描寫表現(xiàn)小桃樹的哪些特點。
摹形著色的詞句有:纖纖的生靈、太小、瘦瘦的、黃黃的、太白、太淡、單薄等——表現(xiàn)了它的弱小。
描寫動作、神情的詞句:哆嗦、彎了頭,緊抱著身子、努力撐著、掙扎、抖著、苦澀澀地笑等——表現(xiàn)它面對逆境頑強搏斗的精神。
難點突破
和老舍筆下的小麻雀相比,小桃樹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個性? 共同之處:它們同屬于被摧殘的弱小者。
不同個性:小麻雀面對逆境不掙扎、不反抗、任憑擺布,想依靠別人活著;而小桃樹雖歷經(jīng)磨難,卻從沒有畏懼,頑強不屈,敢于同命運抗爭,表現(xiàn)出百折不撓的追求精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是李清照寫給新婚不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還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孱頭(càn)
猥瑣(wěi)
一摞(luò)
馬嵬坡(wéi)....矜持(jīn)顫抖(chàn)赤裸(luǒ)灼灼(zhuó)....2.下列詞語書寫有錯別字的一項是(B)A.褪盡
懺悔
哆嗦
幼稚 B.恍然 執(zhí)著 服侍 猥鎖 C.渺小 魂魄 顫抖 赤裸 D.孱頭 一摞 垂垂暮老 禍不單行 3.根據(jù)下列句子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1)(容貌、舉動)庸俗不大方。(猥瑣)(2)形容漸漸衰老的狀態(tài)。(垂垂暮老)(3)表示不幸的事接連發(fā)生。(禍不單行)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D)A.閱讀是源頭活水,課堂是半畝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語文教學才能清澈如許,這是不.言而喻的。...B.“這些網(wǎng)絡游戲就是化了妝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币晃粎⒓舆^網(wǎng)絡游戲測評的教育界人士義憤填膺地說。....C.在新農村建設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變成了....勞民傷財?shù)男蜗蠊こ獭?/p>
D.索契冬奧會上,與短道速滑帶來的激情不同,花樣滑冰的別樣舞美給觀眾一帆風順的感受。....5.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A)A.襄陽市三十一中對七年級600多名學生家長進行了家庭教育問題的問卷調查,其中93%的學生家長表示存在親子溝通不暢。
B.為使城區(qū)次干道、背街小巷、新建社區(qū)與主干道公共交通有效接駁,方便市民出行,市公交總公司將在6月初開通貼近城墻跑的微循環(huán)公交線路。
C.在近幾年倡導文明祭祀的宣傳下,鮮花、盆栽等環(huán)保祭祀用品成為主流,鞭炮、香燭等傳統(tǒng)用品已不再是人們的首選。
D.學會接受殘缺是人生的成熟。人無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態(tài),人生有成就有敗,有聚就有散,沒有誰能得天獨厚,一手遮天。
6.下面幾句相關聯(lián)的話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C)①當下的“閱讀危機”與一些人的功利心態(tài)有很大關系。②長此以往,心靈荒蕪,心態(tài)浮躁,心智迷失,勢必帶來更加嚴重的精神危機。③一個不愛讀書的人是狹隘淺薄的,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④一旦
敲開了,讀與不讀都不再重要;假如敲不開,讀書就是無用功。⑤在有的人看來,讀書就是社會生存的“敲門磚”。
A.⑤①③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④⑤③
7.下列對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在作者看來,小桃樹是他從兒時便懷有的、對幸福生活的“夢”的化身——“我的小桃樹”就是另一個“我”。
B.文中作者不論是對小桃樹的來由、發(fā)芽、長大、開花以及橫遭風雨的敘述,還是各處的具體描寫,都包含著深沉的感慨和寄托。
C.文章多處寫到“奶奶”,其作用是突出小桃樹與奶奶的密切關系,同時表達了作者感恩奶奶和對奶奶的思念之情。
D.全文描寫小桃樹可憐之狀,表現(xiàn)了作者遭受挫折和磨難,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的感悟。
采蒲臺的葦 孫 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個印象,是水養(yǎng)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得是那么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
我漸漸知道,葦也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頭栽因為色白、高大,多用來織小花邊的炕席;正草因為有骨性,則多用來鋪房、填房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卻只能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用。
我來得早,淀里的凌還沒有完全融化。葦子的根還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見大葦形成的海。我走在淀邊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會是葦?shù)氖澜纭?/p>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來的葦,它們柔順地在婦女們的手里翻動。遠處的炮聲還不斷傳來,人民的創(chuàng)傷并沒有完全平復。關于葦塘,就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shù)英雄的血液的記憶。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這里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jīng)摧殘它們,它們無數(shù)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臺。一次,在采蒲臺,十幾個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敵人包圍。那是冬天,人們被圍在冰上,面對著等待收割的大葦塘。
敵人要搜。干部們有的帶著槍,認為是最后戰(zhàn)斗流血的時候到來了。婦女們卻偷偷地把懷里的孩子遞過去,告訴他們把槍支插在孩子的褲襠里。搜查的時候,干部又順手把孩子遞給女人??十二個女人不約而同地這樣做了。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槍掩護過去了,闖過了一關。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沒有!”敵人砍斷他半邊脖子,又問:“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沒有!”
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敵人殺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凍結了,血是堅定的,死是剛強!
“沒有!沒有!”這聲音將永遠響在葦塘附近,永遠響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邊,甚至應該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這兩句簡短有力的話吧!
8.文眼品味——“最好的葦出在采蒲臺”好在哪兒呢?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__引出葦和人之間的關系:①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②關于葦塘,就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shù)英雄的血液的記憶;③敵人的炮火,曾經(jīng)摧殘它們,它們無數(shù)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__ 9.手法體味——這是一篇借物贊人的文章。請你指出采蒲臺的葦和人有什么共同點。__堅韌、頑強、善于掩護。__ 10.語句理解——理解畫線語句。
(1)“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請你想想:“名勝”是什么?是什么使它成為了冀中的名勝?
__“名勝”指葦塘(白洋淀)。因為有葦,有很美的風景;更重要的是有很多英雄的傳說。(2)最后文段中“這聲音”指的是什么?這個句子中到底包含著什么?
__指代“沒有!沒有!”這句簡短樸素的話中,包含著采蒲臺人民對八路軍戰(zhàn)士的愛;對敵人的恨;采蒲臺人民的聰明才智;不屈不撓的精神。
11.語言賞析——選文的語言很值得咀嚼,請你任選角度品析下列語句。(1)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__示例:“沒有!沒有!”的回答充分表現(xiàn)了她們寧可流血犧牲,也不向敵人屈服的大無畏精神。__(2)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__示例:含義深刻,感情色彩強烈,有令人回腸蕩氣之感。為了保衛(wèi)家鄉(xiāng),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采蒲臺的每個人的“愛”,每個人的“恨”,每個人的“智慧”都凝聚在一起,成為他們共同 的心聲。__
第三篇:甘肅省定西市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材分析教案
第五單元 生活哲理
單元教材分析
單元導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痹娢闹忻鑼懙木拔锿钢髡叩那楦?,所以我們能夠在山川溪泉中聽見回落的心聲,在花草樹木間發(fā)現(xiàn)人生的影子,在風鳴鳥啼聲里聽見歲月的聲音??這個單元的課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間閃爍著哲理的光彩,帶給我們許多啟迪?,F(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如畫的風景,走進多彩的人生吧。課文聚焦
《紫藤蘿瀑布》一文,作者不僅描寫了眼前的紫藤蘿,還回憶起過去的紫藤蘿。作者痛失小弟,心情異常痛苦,偶然見到一株盛開的紫藤蘿花,從中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精神復歸寧靜。文章借物抒情,深沉蘊藉,發(fā)人深省。
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敘述了小桃樹的“身世”,同時也暗寫了自己的經(jīng)歷。在作者看來,小桃樹是他從兒時便懷有的、對幸福生活的夢的化身,小桃樹就是作者自己。因此,作者對小桃樹的來由、發(fā)芽、長大、開花以至橫遭風雨的敘述,還是各處的具體描寫,都包含著深沉的感慨的寄托。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jīng)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lián)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普希金詩集》,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
《古代詩歌五首》或寫詩人登高望遠,抒發(fā)感覺天地無窮,人生有限之感,若油然產(chǎn)生新神清氣爽,壯志豪情;或寫詩人于一次偶然的出游之時的感慨,讀來生機盎然,妙趣橫生。教學建議
本單元都是描寫自然風物的文章,在寫作中融入了作者細膩的情感,是人與物的融合,是人與物的對話。在閱讀理解的同時,要先了解作者的情感。
學習本單元文章,要學習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發(fā)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
學習本單元的文章,要注重誦讀,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用意,多角度品味語言,在誦讀中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回憶以前學過的相類似的文章,建議運用比較的方法閱讀,以拓展視野,加深理解。課時安排
《紫藤蘿瀑布》 1 課時 《一棵小桃樹》 1課時 《外國詩兩首》 1《古代詩歌五首》 1寫作 文從字順 1
課時 課時 課時 2
第四篇: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8一顆小桃樹教案
18* 一棵小桃樹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具^程與方法】
1.了解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重點)2.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征細致描繪,及借所寫之物表達理性、情志的寫作方法。(難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明確生命的價值在于對理想、對幸福的執(zhí)著追求的道理,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評法。課前準備
課文朗讀音頻、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在春風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風綻放,嫣然含笑。看到桃花盛開的樣子,老師想到了《詩經(jīng)》中的一句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賈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樹》,看看作者筆下的小桃樹又有著怎樣更深層次的含義呢。
基礎梳理 1.字詞清單(1)生字注音
(2)理解詞義
①懺悔: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②矜持:拘謹,拘束。③服侍:伺候,照料。④孱頭:軟弱無能的人。⑤猥瑣:(容貌、舉動)庸俗不大方。⑥血氣方剛:(年輕人)精力正旺盛,沖勁兒大。⑦垂垂暮老:形容漸漸衰老的體態(tài)。⑧禍不單行:表示不幸的事接連發(fā)生。2.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年生,原名賈平娃,陜西丹鳳人,當代作家。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shù)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以小說出名,散文也獨具一格。其散文常常綻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樸實的語言里,蘊含著深厚的生活道理。雖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遠,有著濃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商州》《浮躁》《廢都》《秦腔》等。3.背景探尋
整體感知
1.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的小桃樹,歷經(jīng)風雨仍頑強生存,贊頌了小桃樹頑強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揭示一個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撓的奮斗,定會戰(zhàn)勝磨難,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2.本文在敘述中有幾條線索?
3.本文寫盆景、爺爺種花有什么作用?
運用對比,突出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1.文中多次寫到奶奶有什么作用?
一是突出了小桃樹與奶奶的密切關系:奶奶買來桃子才種下桃樹,奶奶打掃衛(wèi)生才發(fā)現(xiàn)桃樹,奶奶的保護才留存桃樹。
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對象,文章在歌頌小桃樹的過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對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板書設計
課后作業(yè)
反復朗讀課文,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文章的畫面美。
第二課時
溫故探新 一棵小桃樹帶我們走進了作者的生活,這棵小桃樹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揭示了什么生活哲理?這節(jié)課我們再進一步進行探討。文本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小桃樹在不同階段中的形態(tài)、顏色、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說說表現(xiàn)了小桃樹什么特點?
摹形著色的:“纖纖生靈”“太小”“瘦瘦的、黃黃的”“太白、太淡”“單薄”等等。---表現(xiàn)了它的弱小。描寫動作、神情的:“哆嗦”“彎著頭,抱緊著身子”“努力撐著”“掙扎”“抖著”“搖著”“苦澀澀地笑”等等。---表現(xiàn)它面對逆境頑強搏斗。
2.第2段,作者是怎樣寫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樹的?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一個“瘦”字用得十分恰當?!叭蓊伻煌时M”、令人辛酸、痛心。面對殘酷現(xiàn)實,“我”“千般萬般地無奈何”,只能罵自己“屏頭”。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小桃樹”和“我”之間不同尋常的關系,自然引起對往事的回憶。
3.“蓄著我的夢”指什么?為什么說“我的夢”是“綠色”的?
反映了作者孩提時代對美好的未來、幸福的人生的朦朧向往;是說自己為美好幸福的未來而奮斗,這是生機勃勃的,欣欣向榮的,充滿希望的。
4.課文第9—13段,作者是怎樣從兩個方面寫小桃樹的?其深刻含意是什么?
作者是把小桃樹不幸遭遇同頑強向上的精神糅合在一起寫的。既寫了小桃樹的“弱小”“孤獨”“命薄”,變成“赤裸的了”、又寫它開了花,花“沒有立即謝去”,在大雨中拼命“掙扎”,樹的高處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采用先抑后揚的寫法,再次顯示小桃樹“要開花”“要結果”的執(zhí)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著作者盡管幾經(jīng)挫折,幾經(jīng)磨難,仍然百折不撓地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5.第10段中說“可憐的小桃樹兒”,作者認為小桃樹的“可憐”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
寫小桃樹長在角落,不被重視;長得很委屈,樣子很委瑣,花兒單薄等表現(xiàn)它的可憐;寫小桃樹被人鄙視,孤獨寂寞來表現(xiàn)它的可憐;寫小桃樹遭受風雨等的摧殘來表現(xiàn)它的可憐。
6.找出文中描寫“我”對小桃樹感情的句子。結合作者經(jīng)歷,說說“我”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情?!鞍?,小桃樹??!我該怎么感激你?”
作者當時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初次走上社會的年輕小伙子,他的成長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在人生道路上經(jīng)歷過挫折與坎坷,是小桃樹給了他啟示。
7.作者僅僅是在描寫小桃樹嗎?這種手法叫什么?談談自己的看法。
作者的成長經(jīng)歷和小桃樹之間是相似的,雖然走上社會以后,作者的際遇曾遭受到類似桃樹那般的風和雨,但他再不消沉,再不疲軟,再不膽怯,雨中仍“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作者的夢是執(zhí)著的,步履是堅定的,恰如瘦弱而頑強的小桃樹。這種手法叫托物抒情。
8.怎樣理解“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人生的道路上有鮮花,同樣也布滿荊棘,只有堅持不懈、頑強不屈、追求夢想,不屈不撓,才能讀懂人世的大書。
9.課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從小桃樹的頑強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堅定了信念。盡管經(jīng)歷了生活的磨難,但是堅信不屆不撓的奮斗,定會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10.你從小桃樹的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勇敢面對挫折,在逆境中頑強拼搏,不屈不撓。
板書設計
拓展延伸
有關困難的名言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惗喾?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張海迪 課后作業(yè)
請以《一棵樹》為題,寫一篇小作文,200字左右。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一棵小桃樹》,感覺到對于難讀、難教、難以理解的這樣一類的課文,應找準文章的切入點,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從貫穿文章的兩條線入手,通過抓住重點句子,重點詞語,撥動學生情感之弦,讓學生順應文章情感變化線索,如由可憐到喜愛到感激,并通過學生自主思考、提問,梳理出作者之所以對小桃樹有如此解不開的情結,是因為作者的成長經(jīng)歷和小桃樹的成長經(jīng)歷相似,作者正是從小桃樹的身上獲得了力量和勇氣,這也就更加堅定了作者對理想和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作者寫法上的特點,并且還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五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8一棵小桃樹教案
《我的小桃樹》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2.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3.學習插敘的敘述方式,了解課文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方式。4.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著為理想而堅持不懈的信念?!窘虒W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難點:課文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方式?!窘虒W過程】
一、導入
從自己喜歡的花草等導入。
二、出示教學目標 1.學生齊讀。2.教師解讀。
三、預習查評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2.檢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況。
賈平凹(1952-),當代作家。生于陜西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父親是鄉(xiāng)村教師,母親是農民。“文革” 中,家庭遭到毀滅性摧殘,他淪為“可教育子女”。1972年偶然機會進入西北大學學習漢語文學,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兼寫作?,F(xiàn)為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安市文聯(lián)主席。代表作《臘月.正月》《浮躁》《商州》等。作品多次被翻譯成英、法、日、韓及港臺版本。
3.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讀一讀:
淅淅瀝瀝 轟轟烈烈 瘦弱 安葬 后悔 支撐 時隱時現(xiàn) 花骨朵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用心讀每一句話,盡可能區(qū)讀懂課文的內容。
2.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桃樹?和“我”之間是什么關系?(為什么稱作是“我的小桃樹”?)3.理清課文層次。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一棵頑強生長的小桃樹抒寫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一(1):寫眼前情景,“今天下雨”,小桃樹被風雨摧殘。
二(2-7):回憶過去,插敘“好多年前”“我”栽種小桃樹的經(jīng)歷。
三(8-10):又回到眼前的情景上來,描述看到風雨中樹頂上一個欲綻的花苞的情景,贊美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
五、精讀理解
(一)作者筆下的小桃樹是怎樣的?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作者寫小桃樹的外形有什么作用? 1.枝條被風雨搖晃著,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點兩點地在黃水里打著轉。2.它長得很委曲,瘦瘦的,黃黃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
3.大家都笑話它,奶奶也說:“這種桃樹是沒出息的,長出來也不會結出桃子。” 4.它還在長著,彎彎的身子,努力撐著枝條,已經(jīng)有一人高了。5.我每次看著它,卻發(fā)現(xiàn)從來沒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飛來。
6.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
7.就在那俯下去的一剎那,我突然看見在樹頂?shù)母吒叩闹ι?,竟還保留著一個花骨朵,嫩紅的,在風中搖著,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海上的燈塔,閃著時隱時現(xiàn)的光。
作者對小桃樹外形的描寫是一種反襯手法,是通過描寫小桃樹外形的瘦弱來突出它生命力的頑強。
(二)作者在課文幾次提到自己的夢?為什么說夢是綠色的?
課文中比較明確的有兩處:一是孩提時代埋桃核,“想讓它在那兒存著我的夢”,二是到城里上學前夕,桃樹長到兩尺來高的時候,那夢是綠色的。
這個夢是綠色的,因為綠色象征著希望和生機。
(三)為什么說小桃樹“是我的夢的種子長的”?“我”在小桃樹身上寄托了怎樣的愿望? 因為早在孩提時代,作者便對美好的未來有了朦朧的向往,因此埋下桃核,希望“讓它在那兒存著我的夢”。即使在遭遇無數(shù)的挫折和失敗之后,作者心頭的希望依然沒有熄滅,堅信頑強奮斗、執(zhí)著追求定會實現(xiàn)美好的人生理想。
(四)小桃樹在成長的過程是經(jīng)歷了哪些艱辛和磨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小桃樹長得不是地方。
2.小桃樹長得很委曲,差點被砍掉。3.小桃樹遭受風雨的摧殘。
作者通過對小桃樹頑強生命力的贊美,反映了自己對美好不嚴未來,對人生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五)“它長得很委曲,瘦瘦的,黃黃的,似乎一碰便立即會斷?!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是活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小桃樹當作人來寫,描述生動鮮活,更加突出了小桃樹瘦弱的外形,加強了語言的感染力。
六、交流體會 體會句子的含義:
1.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
人生旅途本來就是充滿艱辛與磨難的。而“我”走出了大山,準備轟轟烈烈地干一番大事業(yè)的時候,“我并沒有懂得這一點,沒有做好承受人生的風風雨雨洗禮的準備。
2.我的小桃樹啊!我該怎么感激你,你到底還有一個花骨朵呢。
“我”從小桃樹的身上又找回了昔日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找回了原來的自我,找回了曾經(jīng)擁有的理想;又領悟到人和不是一帆風順的,應當迎能而上,頑強地抗爭。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從小桃樹身上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作者到底要表達一種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八、達標檢測
九、作業(yè)
1.課外閱讀賈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樹》原文。
2. 以《我的??》為題寫一篇作文,嘗試使用“插敘”的敘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