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說課稿

      時間:2019-05-14 01:35:17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說課稿》,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說課稿》。

      第一篇: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說課稿

      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二)說課稿

      主要內(nèi)容包括

      1.通過分析教材和學生說三維教學目標的確定

      2.說教學的組織方式、教學程序及體現(xiàn)的教育科學理論依據(jù) 3.說板書、教學評價及教學效果

      一.說結(jié)合教材和課程標準,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三維教學目標

      1.說教材:《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二)》是必修一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第7節(jié)內(nèi)容,是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本節(jié)內(nèi)容有五個特點:一是物體的平衡和超重、失重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課本以例題的形式呈現(xiàn),反映出教科書新的基本知識觀,因此本節(jié)內(nèi)容知識性與分析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重;二是自由落體運動是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超重和失重是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所以說本節(jié)內(nèi)容即是《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一)》的延續(xù)又是牛頓運動定律的進一步應用;三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是牛頓第二定律中加速度為0,合外力為0時的特例,要通過列平衡方程進行求解;四是本節(jié)內(nèi)容涉及牛頓三條定律,尤其是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還涉及到物體的受力分析尤其是共點力物體平衡的受力分析;五是本節(jié)內(nèi)容涉及運用數(shù)學知識(建立坐標系)分析和處理物理問題。

      2.說學生:高一學生剛剛接觸動力學知識,思維具有單一性和不確定性;受力分析還不熟練甚至出錯;對超重和失重盡管在電視上見過,或日常生活中聽說過,但基本沒有親身感悟,還存在著某些錯誤的認識;利用運動學公式解決豎直上拋運動因存在往復現(xiàn)象,有一定的難度,空間想象能力較差。

      3.重點:共點力物體的平衡;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 4.難點:物體的受力分析;豎直上拋運動的理解.

      5.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及平衡條件;知道物理學中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的含義,能利用牛頓運動定律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能解答以自由落體運動為基礎(chǔ)的豎直方向的運動學問題;能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答較復雜的問題。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領(lǐng)會如何從受力分析入手,學會分析復雜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合作探究、研討交流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親身感悟超失重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觀察力傳感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意識。

      二.說教學程序、教法、學法及教育科學理論依據(jù)

      設(shè)計思想:運動學是描述物體做什么運動,而動力學是研究物體為什么這樣運動的問題,從動力學角度研究物體的平衡,超失重現(xiàn)象和自由落體運動,既有知識性,又有分析問題、探究過程的方法性。結(jié)合本節(jié)內(nèi)容的三個“獨立知識點”,結(jié)合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結(jié)合與前一節(jié)內(nèi)容的連續(xù)性,結(jié)合市要求的“三課型五環(huán)節(jié)”和“三案教學”。確定主要采用教師演示觀察,學生體驗感悟,問題驅(qū)動,以學生為主體合作研討、教師引領(lǐng)下點評矯正的評研法,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知識主動構(gòu)建,使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引領(lǐ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線的評研法;以實驗為基礎(chǔ),逐步深入的誘思法;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的學習理念。

      教學程序、教法、學法及教育科學理論依據(jù): 1.任務一:研究超重和失重――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12分鐘)教師活動:(1)演示兩種超失重現(xiàn)象,引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2)利用力的傳感器演示超失重中拉力的大小,引導學生思考;(3)引領(lǐng)評研“課前預習案”上系列問題(超失重中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兩同學黑板展示兩道計算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給予鼓勵性評價;(4)歸納超失重特點,給出超失重和完全失重定義。

      學生活動:(1)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并認真思考;(2)親身感悟超失重現(xiàn)象;(3)回扣研討預習案上系列問題;(4)完成“課中導學案”任務(5)理解超失重定義及其內(nèi)涵知識。

      教學設(shè)計說明:通過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shè)物理情景,變抽象為親身感悟,在實驗研究的基礎(chǔ)上解決物理問題,即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教育科學理論依據(jù):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經(jīng)越來越少的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新課程與教學改革》)

      2.任務二: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12分鐘)

      教師活動:(1)描述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引導學生受力分析;(2)演示豎直上拋運動,學生仔細觀察;(3)引領(lǐng)評研“課前預習案”上系列問題(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的加速度、下落過程的加速度、到達最高點的時間等問題)。

      學生活動:(1)積極思考,明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zhì)及其原因;(2)觀察演示實驗現(xiàn)象;(3)結(jié)合“課中導學案”明確豎直上拋運動過程的特點及其運動性質(zhì)。

      教學設(shè)計說明:“課前預習案”上系列問題,目的是一步步的引導學生明確比較復雜的豎直上拋運動過程。

      教育科學理論依據(jù):突出獨立獲取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guī)律,體現(xiàn)以揭示規(guī)律為重點的原則。(《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3.任務三:共點力的平衡條件(11分鐘)

      教師活動:(1)演示三種平衡現(xiàn)象,學生觀察平衡的特點;(2)回扣“課前預習案”從牛頓運動定律得出平衡條件;(3)展示三角支架,分析結(jié)點“O ”的受力情況;(4)引領(lǐng)學生列出平衡方程,求出彈力大小。

      學生活動:(1)觀察平衡現(xiàn)象,積極尋找平衡狀態(tài);(2)理解三角支架上“O”點的受力情況;(3)在教師引導下列出平衡方程,求出彈力大小,完成“課中導學案”任務。

      教學設(shè)計說明:平衡態(tài)是具體的一種狀態(tài),從觀察到得出結(jié)論順理成章。三角支架的受力和施力情況易于混淆,出示模型化難為易。

      教育科學理論依據(jù):教學應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本。因此:師者,所以引路、開竅、促進也。(《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

      4.任務四:總結(jié)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知識內(nèi)容和物理方法,布置“課后提升案”任務(5分鐘)

      三.說板書:多媒體及導學案輔助下,主要板書課題,任務環(huán)節(jié),共點力平衡的條件,超失重概念等內(nèi)容。

      四.說教學評價及教學效果:適時恰當?shù)倪\用激勵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點評學生的展示、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構(gòu)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完成教學任務。但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多,也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對外開發(fā)的有一定限度,練習也不夠充分,需要在“課后提升案”中加以鞏固和提高。

      第二篇: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榮幸能向各位同行匯報我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的教學設(shè)計,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是動力學的基礎(chǔ).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有關(guān)問題,對于學生學好物理,掌握力學知識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節(jié)課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兩類實際問題:一是共點力的平衡,另一個是常見的超重和失重。我在處理這節(jié)教材時本著兩個指導思想,一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物理問題引起學生興趣,二是注意總結(jié)歸納,講練結(jié)合,方便學生理解記憶。

      (二)教學目標

      一是知識傳授方面:能夠解決共點力的平衡問題,了解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并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問題。

      二是智能培養(yǎng)方面: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xiàn)象和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這些物理問題。

      (三)教學方法

      第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通過實驗,觀察,討論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以思維訓練為中心,讓學生動手畫受力分析圖,通過板演,提問、討論,達到使學生多種器官協(xié)調(diào)合作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重難點

      處理共點力的平衡時受力分析要全面,不多力,不少力。

      對超重失重的理解,在超重和失重中有關(guān)對支持物的壓力和對懸掛物拉力的計算

      (五)學情分析

      共點力的平衡幾乎年年高考都有,但學生在此處得分率很低,原因不是對共點力的條件掌握不了,而是對某些力的產(chǎn)生和分析不到位,所以在此處多加強調(diào)彈力和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再就是超重失重,對這兩個概念學生能記住,但具體到一個實例中,學生經(jīng)常忽視首先找出加速度的方向這一方面,而是憑想當然的去做去選,所以在講這個專題時一定要強調(diào)出物體處于超重還是失重狀態(tài)是由加速度的方向決定而不是物體的運動方向決定的。

      (六)教學過程

      共點力的平衡

      觀看幻燈片導入,該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再通過提問學生什么是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此處教師提示從牛頓第二定律的角度思考),然后讓學生動手畫出該物體的受力圖,這是正確解題的關(guān)鍵.養(yǎng)成良好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習慣,對以后的學習會很有幫助的.由受力圖引出什么是共點力(幾個力都作用在同一點上或者幾個力的作用線交與一點),緊接著讓學生動手做這個練習,用平衡條件求解某一個力。

      【例題】如右圖所示,在光滑墻壁上用網(wǎng)兜把足球掛在A點,足球與墻壁的接觸點為B,足球的質(zhì)量為m,懸繩與墻壁的夾角為,網(wǎng)兜的質(zhì)量不計。求懸繩對球的拉力和墻壁對球的支持力。

      通過上面的例題拓展:

      1.物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時,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2.物體受到幾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其中任意(n-1)個力的合力必與第n個力等大反向。

      最后板書總結(jié)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超重和失重

      實驗導入:把礦泉水瓶的下部挖一個小孔,裝入水后,讓瓶子做豎直上拋運動,發(fā)現(xiàn)上升過程中水不能流出。

      文字交代:自從人造地球衛(wèi)星和宇宙飛船發(fā)射成功以來,人們經(jīng)常談到超重和失重,剛才的實驗就是因為水完全失重造成的。通過這些引起學生興趣。在通過例題講解超重和失重

      【例題】升降機以0.5m/s2的加速度勻加速上升,升降機里的物體的質(zhì)量是50kg,物體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是多大?如果物體放在升降機里的測力計上,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多大?(提示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并讓學生板演,通過板演了解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掌握情況。

      比較前邊兩種情況下人對地板的壓力大小,得到人對地板的壓力跟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

      總結(jié):升降機加速度向上的時候,物體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比物體實際受到的重力大,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超重。

      讓學生討論什么時候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超重時重力怎么改變。

      學生總結(jié)

      (1)當物體向上加速度時,產(chǎn)生超重現(xiàn)象;

      (2)產(chǎn)生超重現(xiàn)象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υ龃蟆?/p>

      用類比法推導失重,最后總結(jié)

      (1)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時,產(chǎn)生失重現(xiàn)象(包括勻減速上升,勻加速下降)。此時F壓或F拉小于G。

      (2)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時,產(chǎn)生完全失重現(xiàn)象,此時F壓=0或F拉=0;

      (3)產(chǎn)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時,物體的重力并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π∮谖矬w的重力。

      回到開頭的實驗,讓學生討論得出水不流出的原因。

      老師總結(jié)處理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

      1、確定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

      3、列出方程或方程組;

      4、求解方程,并對結(jié)果做必要說明。

      強調(diào)完全失重的情況下所有和重力有關(guān)的儀器都無法使用!

      最后板書總結(jié)超重失重,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板書

      第三篇:牛頓運動定律 機械能

      牛頓運動定律 機械能

      【教學結(jié)構(gòu)】

      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又稱為慣性定律。

      慣性:物體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靜止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勻變速運動等,物體都有慣性,且不變。慣性的大小是由質(zhì)量量度的。物體的速度不需要力來維持。

      二、牛頓第二定律

      1.運動狀態(tài)變化:物體運動速度發(fā)生變化,運動狀態(tài)就變化。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和方向一個變化或同時都變,都叫速度變化,加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快慢。

      2.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使物體形狀或體積發(fā)生變化。

      3.質(zhì)量:質(zhì)量是慣性的量度。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阻礙物體改變運動狀態(tài)作用越大。

      4.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外力成正比,跟物體質(zhì)量成反比?!艶=ma 等號左邊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等號右邊是物體質(zhì)量和加速度的乘積。在使用牛頓第二定律時,(1)選擇研究對象,(2)分析物體受力,(3)利用正交分解方法求物體的合力,建立xoy坐標系,根據(jù)解題方便確立x、y方向,(4)列牛頓第二定律方程,∑Fy=may,∑Fx=max(5)解方程。關(guān)鍵是正確分析物體受力,求合力。

      5.力的平衡: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為平衡狀態(tài),即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狀態(tài)應是υ=0,a=0。單一速度為零不叫靜止狀態(tài),使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時,往往是一個方向運動狀態(tài)不變化,需列平衡方程,另一方向有加速度列第二定律方程,然后聯(lián)立求解。

      6.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1)根據(jù)物體受力情況,使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結(jié)合運動學公式,求解位移,速度等。(2)根據(jù)運動學規(guī)律利用題給定的條件求出加速度再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力或質(zhì)量。

      三、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區(qū)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能使物體平衡,二力平衡一定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種性質(zhì)的力,是摩擦力都是摩擦力,二力平衡則可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在確定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時,一定發(fā)生在兩個物體之間,A給B的力為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B給A的力。

      四、單位制:

      基本單位:選定幾個物理量的單位為基本單位。

      導出單位:利用基本單位導出的單位,例如:基本單位位移m,時間s,速s度單位:根據(jù)υ=,速度單位為m/s,即為導出單位。

      t單位制: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一起組成單位制。

      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位移:m, 質(zhì)量:kg, 時間:s。又稱:米,千克,秒制。導出單位:加速度:m/s2,力:1牛頓(N)=1kgm/s2等。機械能

      一、功:物體受力的作用,在力的方向上

      發(fā)生位移,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如圖1所示:W=Fscosα,物體 在F1方向上發(fā)生位移S。

      α<90°時,cosα>0,力對物體做正功

      α=90°時,cosα=0,力對物體不做功,這是很重要的情況,必須重視;帶電沿等勢面移動,電場力不做功,洛侖茲力對運動電荷不做功。90°<α≤180°時,cosα<1,力對物體做負功,也可理解為物體克服某力做功。

      功是標量只有大小而無方向,做正功、負功只反映做功的效果。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做功過程是能量轉(zhuǎn)化過程。功的單位:焦耳。1焦耳=1Nm。

      w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P=。

      t功率的單位1瓦(W)=1J / S,1千瓦(KW)=1000 J / S,功率是標量。

      P=Fυ,F(xiàn)大小方向不變,υ在變化,某時刻功率P=Fυt,稱為即時功率。若

      w時間t完成功為W,P=,又稱為在t時間內(nèi)的平均功率,或表示為P?F?V。

      t額定功率:機械在正常工作時的最大功率。機械的實際功率可以小于額定功率。當機械在額定功率下工作:P額=Fυ,速度越大,牽引力越小,在汽車起動時,速度很小,牽引力很大,且大于阻力,汽車加速運動,υ增大,F(xiàn)減小,加速度隨之減小,當F=f時,加速度為零,汽車有最大速度υm,汽車開始的υm做勻速運動,P額=F·υm=fυm。

      二、機械能

      11.動能:物體動能等于它的質(zhì)量跟它的速度平方乘積的一半。Ek=m?2,動

      2能是標量,動能單位:焦耳(J),靜止物體動能量為零。動能大小由m、?2共同決定。

      2.重力勢能:物體的重力勢能就等于物體所受重力和它的高度的乘積。EP=mgh。勢能是標量,單位:焦耳。在研究物體重力勢能時,首先要確定重力勢能0勢能參考平面。h是相對零勢能參數(shù)面的高度,物體在“0”勢能面上面h為正,重力勢能為正表示比零重力勢能大。在0勢能面下面h為負,重力勢能為負,表示0重力勢能小。零勢能面的選擇是任意的,在解決具體問題時,以方便為選零勢能面的原則。

      重力功與重力勢能的關(guān)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勢減小,做多少正功重力勢能減少多少。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重力做多少負功,重力勢增加多少。

      3.彈性勢能:被拉伸或壓縮的彈簧,內(nèi)部各部分之間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而具有的勢能。其它彈性物體形變時也能產(chǎn)生彈性勢能。我們主要考慮彈簧的形變勢能。

      勢能:指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三、機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沒有摩擦和介質(zhì)阻力(空氣阻力、水的阻力等),物體只發(fā)生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

      對于機械能守恒條件可以理解為:只有重力和產(chǎn)生彈性勢能彈力做功,其它力都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總和為零,能量轉(zhuǎn)化過程中,機械能守恒。重點要求會用機械能解釋一些比較簡單的物理過程。例如:單擺在忽略空氣阻力情況下,機械能守恒,豎直上拋物體機械能守恒,它們都是動能與勢能之間的轉(zhuǎn)化。

      【課余思考】

      1.牛頓三定律內(nèi)容是什么?第一定律與第二定律關(guān)系?在使用牛頓第二定律時應注意什么?物體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2.什么叫機械能守恒?機械能守恒條件是什么?

      【解題要點】

      一、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受的合外力越大,動量越大 B.物體受的合外力越大,動量變化量越大

      C.物體受的合外力越大,動量變化率越大 D.物體動量變化快慢與合外力沒關(guān)系

      解析:運動物體的質(zhì)量與運動速度的乘積叫做物體動量,是矢量,用P表示。P=mυ,其單位為:kgm/s,其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設(shè)物體受的合外力F合作用

      ?t??0時間為t,在此時間內(nèi)物體速度由υ0變到υt,其加速度a?,代入牛頓第t?t??0二定律式F合=ma=m

      tm?t?m?0Pt?P0Pt?P0==,Pt?P0為動量變化量,為動量變化率??芍狢選ttt項正確。

      牛頓第二定律又可表述為: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外力等于單位時間動量的變化。

      二、質(zhì)量為10kg的物體,原來靜止在水平面上,當受到水平拉力F后開始沿直線做勻加速運動,設(shè)物體經(jīng)過時間t位移為x,且x、t的關(guān)系為x=t2,物體所受合外力大小為 第4S末的速度是 當4S末時撤去F,則物體再經(jīng)過10S停止,運動物體受水平拉力F =,物體與平面摩擦因數(shù)?=。

      1解析:依題意,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位移公式為S=at2,與

      2x=2t2比較可知a=4m / s2,F(xiàn)合=ma=10×4=40N。4S末的速度υ 4=4×4=16 m / s。撤掉F后在水平方向上受摩擦力f,物體做初速為16m / s的勻減速運動,經(jīng)10S

      2停止運動,υ ′t,a′=1.6m / s,f=ma=10×1.6=16N,F(xiàn)-f=40,F(xiàn)=40+16=56N,4=υ 0-af又f=?mg,?== mg16 / 100=0.16。

      三、如圖2所示,質(zhì)量為m的工件,隨傳送帶運動,工件與傳送帶間無滑動,求下列情況下工件所受靜摩擦力,(1)傳送帶勻速上升,(2)以a=g / 2的加速度向下加速運動,(3)以a=g的加速度向下

      加速運動。解析:選工件為研究對象,分析工件受力,如圖3所示,受重力、斜面支持力N,斜面給的靜摩擦力f,其方向

      可設(shè)為沿斜面向上,建立xoy坐標,x平行斜面向上 為正,y與斜面垂直,向上為正,分解mg為

      1Gx=mgsin30°=mg,沿-x方向,23Gy=mgcos30°=mg沿-y方向。

      2(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合外力為零,13即f-mg=0 N-mg=0,解方程

      221可得f=mg沿斜面向上。第二個方程可不解。

      (2)物體以a=g / 2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在x方向列牛頓第二定律方程

      1f-mg=-ma,y方向方程可不列,但在很多題目中列y方向方程也是必要2的。方程中的正、負是以x軸方向而決定的,a方向向-x,故為負,將a=g / 2代入方程解得:f=0。

      1(3)當a=g時,其它情況同于(2),f=-mg此負號表示與原設(shè)定方向相

      21反,f大小為mg,方向沿斜面向下。

      2例

      四、在某次實驗中獲得的紙帶上 每5個點取為一個計數(shù)點0、1、2、3、4、5,每個計數(shù)點相對于起點距離 如圖4所示,由紙帶測量數(shù)據(jù)可知,從起點O到第5個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

      S,這段時間里小車的平均速度為

      cm / s,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位移差均為

      ,所以小車運動可看作為

      ,小車的加速度為

      計數(shù)點4處小車的速度為

      cm / s。

      解析:打點計時器每打兩個點所用時間t0=0.02S,所以每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T=0.1S,從O點到第5個計數(shù)點所時間t=0.5S。這段時間內(nèi)小車位移

      s14.30為14.30 cm,平均速度V??=28.6 cm / s。

      t0.5第一個T內(nèi)位移S1=12.6 mm,第二個T內(nèi)位移S2=33.2-12.6=20.6 mm,S3=61.8-33.2=28.6 mm,S4=98.4-61.8=36.6 mm,S5=143.0-98.4=44.6 mm,連續(xù)相等時間位移差?S=20.6-12.6=28.6-20.6=36.6-28.6=44.6-36.6=8mm。根據(jù)勻加速直Sn?Sn?1線運動:a=,可知aT2為恒量,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位移差一定時,此運動2T便為勻加速直線運動。

      ?S0.8a=2?2?80cm/s2。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即時速度即等于T01.S4?S536.6?44.6?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V4==40.6 cm / s。2T2?01.例

      五、如圖5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物體與平面間摩擦因數(shù)為?,在與水平成

      ?角的恒力F作用下,做直線運動,當

      位移為S時,F(xiàn)對物體做功為

      ,摩擦力做功為

      ,重力做功為。

      解析:WF=F·Scos?直接可求得F做功。摩擦力 的做功,首先分析物體受力,如圖6所示,在 豎直方向上無加速度處于平衡

      N+F2-mg=0,N=mg-F sin?,f=?N=?(mg-F sin?)摩擦力功Wf=?(mg-F sin?)S。重力功W重=0重力與

      位移方向垂直。解決功的問題關(guān)鍵是確定力的大小

      和方向,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據(jù)功的定義計算功。

      六、自高為H處,以速度υ0拋出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小球落地時速度大小為多少?若以相同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拋出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它們落地時速度大小關(guān)系是什么

      解析:在忽略空氣阻力情況下,小球自拋出點落地過程機械能守恒,拋出時11機械能為E1=mgH+m?02,落地時只有動能而無重力勢能,機械能E2=m?2。

      221

      1mgH+m?02=m?2 ???02?2gh

      22從上式知物體落地時的速度與物體的質(zhì)量無關(guān),與拋出的方向無關(guān),只要拋出時速度大小相等,拋出高度相同,落地時速度應相等。

      【同步練習】

      1.如圖7所示,把質(zhì)量為m的物體沿傾角不同斜面拉至 同一高度,若物體與不同斜面摩擦系數(shù)相同,傾角 θ1<θ2<θ3

      (1)拉m從坡底到坡頂過程中,克服重力做 功為W1、W2、W3則()

      A.W1>W(wǎng)2>W(wǎng)3、B.W1<W2<W

      3C.W1=W2=W3

      D.無法確定

      (2)在此過程中克服摩擦力的功為W1、W2、W3則()

      A.W′′′B.W′′′1>W(wǎng)2>W(wǎng)1<W2<W3

      C.W′′′ D.不知運動狀態(tài)無法確定。1=W2=W3

      2.在有空氣阻力情況下,豎直上拋一物體,到達最高點又落回原處,若過程中阻力不變,則()

      A.上升過程中重力對物體做功的大小大于下降過程中重力做功的大小

      B.上升過程和回落過程阻力做功相等

      C.上升過程和回落過程合力做功前者大于后者

      D.上升過程重力做功平均功率大于回落過程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3.質(zhì)量為m的物體,受到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的共點力F1、F2、F3、F4的作用,并處于平衡狀態(tài),當其中F2變?yōu)镕2+?F,且方向不變時,則()

      A.物體一定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物體一定做變加速直線運動

      C.物體的加速度一定是?F/m D.在任何相等時間內(nèi)物體速度變化一定相同

      4.如圖8所示,升降機靜止時彈簧伸長8cm,運動時彈簧伸長4cm,則升降機運動狀態(tài)可能是()

      A.a=1m/s2,加速下降

      B.以a=1m/s2,加速上升

      C.以a=4.9m/s2,減速上升

      2D.以a=4.9m/s,加速下降

      5.對于質(zhì)量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當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同時,它們所受的合外力一定相等

      B.當它們受到合外力相同時,它們的動量改變得快慢相同

      C.當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相同時,它們所受的合外力一定相等

      D.當甲、乙兩物體的位移相等時,它們所受的合外力一定相等 6.以υ=5m/s的速度勻速上升的氣球,吊籃連同重物的質(zhì)量為10kg,在500m的高空,從吊籃中落下一重物為2kg,經(jīng)過10S鐘,氣球離開地面高度為多少?(g取10m/s2)

      [參考答案] 1.(1)C(2)A 2.B C D 3.C D 4.C D 5.B C 6.675m

      第四篇:牛頓運動定律教案

      三、牛頓運動定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文字內(nèi)容和數(shù)學表達式;(2)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時性、獨立性和對應性;(3)了解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分析解決動力學問題的能力;(2)使學生掌握合理選擇研究對象的技巧. 3.德育目標:

      滲透物理學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學生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選擇研究對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在高

      一、高二的學習中,學生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有關(guān)動力學問題的知識,教師也介紹了一些解題方法,但由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需要有一個消化、理解的過程,不能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物體運動的情境,在高三復習中需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的能力,在系統(tǒng)復習物理知識的基礎(chǔ)上,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本單元的重點就是幫助學生正確分析物體運動過程,掌握解決一般力學問題的程序.

      2.本單元的難點在于正確、合理地選擇研究對象和靈活運用中學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難點的突破在于精選例題,重視運動過程分析,正確掌握整體—隔離法.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引入

      牛頓運動定律是經(jīng)典力學的基礎(chǔ),應用范圍很廣.

      在力學中,只研究物體做什么運動,這部分知識屬于運動學的內(nèi)容.至于物體為什么會做這種運動,這部分知識屬于動力學的內(nèi)容,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支柱.我們必須從力、質(zhì)量和加速度這三個基本概念的深化理解上掌握牛頓運動定律.這堂復習課希望學生對動力學的規(guī)律有較深刻的理解,并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

      二、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1.提問: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慣性是否與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 學生活動

      回憶、思考、回答: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教師概括.

      牛頓第一定律指明了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特性,同時也確定了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應該明確:

      (1)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zhì).慣性大小與外部條件無關(guān),僅取決于物體本身的質(zhì)量.無論物體受力還是不受力,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也無論是做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只要物體質(zhì)量一定,它的慣性都不會改變,更不會消失,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放投影片:

      [例1]某人用力推原來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車,使小車開始運動,此后改用較小的力就可以維持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可見:

      A.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運動的原因 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是使物體慣性改變的原因 討論、思考、回答: 經(jīng)討論得出正確答案為:C. 2.提問:牛頓第二定律的內(nèi)容及數(shù)學表達式是什么? 學生回憶、回答:

      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所獲得的加速度的大小跟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方向相同.

      ΣF=ma

      理解、思考. 教師講授: 牛頓第二定律的意義

      (1)揭示了力、質(zhì)量、加速度的因果關(guān)系.(2)說明了加速度與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guān)系.(3)概括了力的獨立性原理

      提問:怎樣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步驟如何? 討論:歸納成具體步驟.

      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步驟是:(1)依題意,正確選取并隔離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進行分析,畫出受力分析圖.(3)選取適當坐標系,一般以加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建立方程.

      (4)統(tǒng)一單位,求解方程組.對計算結(jié)果進行分析、討論. 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思考. 依題意列式、計算.

      [例2]有只船在水中航行時所受阻力與其速度成正比,現(xiàn)在船由靜止開始沿直線航行,若保持牽引力恒定,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速度為v,加速度為a1,最終以2v的速度做勻速運動;若保持牽引力的功率恒定,經(jīng)過另一段時間后,速度為v,加速度為a2,最終也以2v的速度做勻速運動,則a2=______a1.

      放投影片,引導解題: 牽引力恒定:

      牽引力功率恒定:

      提問:通過此例題,大家有什么收獲?隨教師分步驟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式.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jié)論:

      力是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也就是說加速度與力之間存在即時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被研究對象什么時刻受力,什么時刻產(chǎn)生加速度,什么時刻力消失,什么時刻加速度就等于零.這稱做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的同時性,或稱為瞬時性.

      放投影片:

      [例3]已知,質(zhì)量m=2kg的質(zhì)點停在一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O,受到三個平行于平面的力的作用,正好在O點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三個力中F2=4N,方向指向負方向,從t=0時起,停止F1的作用,到第2秒末物體的位置坐標是(-2m,0).求:(1)F1的大小和方向;(2)若從第2秒末起恢復F1的作用,而同時停止第三個力F3的作用,則到第4秒末質(zhì)點的位置坐標是多少?(3)第4秒末質(zhì)點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4)F3的大小和方向?

      讀題,分析問題,列式,求解. 畫坐標圖:

      經(jīng)啟發(fā)、討論后,學生上黑板寫解答.

      (1)在停止F1作用的兩秒內(nèi),質(zhì)點的位置在x軸負方向移動,應

      所以F1=-Fx=-ma=2(N)F1的方向沿X軸方向.

      (2)當恢復F1的作用,而停止F3的作用的2秒內(nèi),因為F1在x軸正方向,F(xiàn)2在y軸負方向,直接用F1和F2列的動力學方程

      所以第4秒末的位置坐標應是

      其中v1x=a1t1=-2(m/s),t2=2s

      (3)第4秒末質(zhì)點沿x軸和y軸方向的速度分別為v2x和v2y,有

      即第4秒末質(zhì)點的速度為4m/s,沿y軸負方向.

      限,設(shè)F3與y軸正向的夾角為θ,則有

      對照解題過程理解力的獨立作用原理. 教師啟發(fā)、引深:

      大量事實告訴我們,如果物體上同時作用著幾個力,這幾個力會各自產(chǎn)生自己的加速度,也就是說這幾個力各自產(chǎn)生自己的加速度與它們各自單獨作用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相同,這是牛頓力學中一條重要原理,叫做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即:

      3.提問:敘述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其本質(zhì)是什么? 回憶,思考,回答: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放投影片:

      牛頓第三定律肯定了物體間的作用力具有相互作用的本質(zhì):即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孤立的單個力是不存在的,有施力者,必要有受力者,受力者也給施力者以力的作用.這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是:等大反向,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分別作用于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具有相同的性質(zhì)和相同的規(guī)律.

      [例4] 如圖1-3-2,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細繩拉著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

      [

      ]

      A.A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A的支持力總是平衡的 B.A對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水平向右的 C.繩對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

      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結(jié)論選B,并討論其它選項錯在何處. 放投影片:

      4.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

      牛頓運動定律如同一切物理定律一樣,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牛頓運動定律只適用于宏觀物體,一般不適用于微觀粒子;只適用于物體的低速(遠小于光速)運動問題,不能用來處理高速運動問題.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還只適用于慣性參照系.

      理解,記筆記.

      三、課堂小結(jié)

      提問:你怎樣運用牛頓運動定律來解決動力學問題? 組織學生結(jié)合筆記討論并進行小結(jié).

      由牛頓第二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ΣF=ma,可以看出凡是求瞬時力及作用效果的問題;判斷質(zhì)點的運動性質(zhì)的問題,都可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

      解決動力學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根據(jù)題意選定研究對象,確定m.

      (2)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受力圖,確定F合.(3)分析物體運動情況,確定a.

      (4)根據(jù)牛頓定律,力的概念、規(guī)律、運動學公式等建立有關(guān)方程.(5)解方程.(6)驗算、討論.

      四、教學說明

      1.作為高三總復習,涉及概念、規(guī)律多.因此復習重點在于理解概念、規(guī)律的實質(zhì),總結(jié)規(guī)律應用的方法和技巧.

      2.復習課不同于新課,必須強調(diào)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和知識點的橫向?qū)Ρ刃裕缫粚ψ饔昧头醋饔昧εc一對平衡力有什么不同?

      3.復習課可以上得活躍些,有些綜合題可以由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討論去解決,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如圖1-3-3所示,物體A放在物體B上,物體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2.A物上系一細線,細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細線,下述中正確的是(g=10m/s2)

      [

      ]

      A.當拉力F<12N時,A靜止不動 B.當拉力F>12N時,A相對B滑動 C.當拉力F=16N時,B受A摩擦力等于4N D.無論拉力F多大,A相對B始終靜止

      2.如圖1-3-4所示,物體m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使其沿斜面向下滑動,設(shè)加速度為a1;若只在物體m上再放上一個物體m′,則m′與m一起下滑的加速度為a2;若只在m上施加一個方向豎直向下,大小等于m′g的力F,此時m下滑的加速度為a3,則

      [

      ]

      A.當a1=0時,a2=a3且一定不為零 B.只要a1≠0,a1=a2<a3 C.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 D.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

      3.如圖1-3-5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著兩塊長度相等,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板,在兩木板的左端分別放有一個大小、形狀、質(zhì)量完全相同的物塊.開始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分別對兩物體施加水平恒力F1、F2,當物體與木板分離后,兩木板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體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需要同時滿足的條件是

      [

      ]

      A.F1=F2,且M1>M2 B.F1=F2,且M1<M2 C.F1>F2,且M1=M2 D.F1<F2,且M1=M2

      二、非選擇題

      4.如圖1-3-6所示,一質(zhì)量為M=4kg,長為L=3m的木板放在地面上.今施一力F=8N水平向右拉木板,木板以v0=2m/s的速度在地上勻速運動,某一時刻把質(zhì)量為m=1kg的鐵塊輕輕放在木板的最右端,不計鐵塊與木板間的摩擦,且小鐵塊視為質(zhì)點,求小鐵塊經(jīng)多長時間將離開木板?(g=10m/s2)

      5.一艘宇宙飛船飛近一個不知名的行星,并進入靠近該行星表面的圓形軌道,宇航員著手進行預定的考察工作.宇航員能不能僅僅用一只表通過測定時間來測定該行星的平均密度?說明理由.

      6.物體質(zhì)量為m,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設(shè)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不變,已知物體經(jīng)過時間t到達最高點.求:

      (1)物體由最高點落回原地要用多長時間?(2)物體落回原地的速度多大?

      7.如圖1-3-7所示,質(zhì)量均為m的兩個梯形木塊A和B緊挨著并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勻加速運動.為使運動過程中A和B之間不發(fā)生相對滑動,求推力F的大?。ú豢紤]一切摩擦)

      8.質(zhì)量m=4kg的質(zhì)點,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標系的原點O,先用F1=8N的力沿x軸作用了3s,然后撤去F1,再用y方向的力F2=12N,作用了2s,問最后質(zhì)點的速度的大小、方向及質(zhì)點所在的位置.

      參考答案

      1.CD

      2.B

      3.BD

      4.2s

      7.0<F≤2mgtanθ

      第五篇:高中物理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說課稿新人教版必修1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一)說課稿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一)》。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設(shè)計、板書設(shè)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課題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節(jié)。牛頓運動定律是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是動力學的基礎(chǔ)。教科書通過兩個簡單的實例,向?qū)W生展示了利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為學生學好整個物理學奠定基礎(chǔ)。

      2、教學目標

      結(jié)合以上教材分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制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兩類主要問題。

      (2)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會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決簡單的力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例題變式、學生探究,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例題示范讓學生學會畫受力分析圖和過程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分析物理情景構(gòu)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問題探究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養(yǎng)成積極思維,解題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著物理知識,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重點、難點

      重點: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難點:物體的受力分析及運動狀態(tài)分析,解題方法的靈活選擇和運用。正交分解法的應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的基本規(guī)律,已經(jīng)具備了進一步學習求解動力學問題的知識基礎(chǔ)。同時,高中學生思維活躍,關(guān)心生活,對物理規(guī)律和現(xiàn)實生

      活的聯(lián)系比較感興趣。但由于本節(jié)課的綜合程度較高,特別是對高一學生來說,他們一時不太適應,所以在選題時每個題中出現(xiàn)的難點不可過多,應循序漸進。

      三、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我主要根據(jù)三勤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其要義是通過“定向·誘導”、“自學·探究”、“討論·解疑”、“反饋·總結(jié)”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與學,促使學生養(yǎng)成“勤動腦、勤動口、勤動手(三勤)”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設(shè)學習情境,誘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對例題的處理:①展示例題,展示分步提示(降低難度),學生獨立完成。②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③小組展示、點評。④教師展示標準答案。⑤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jié)此類問題的處理方法。⑥例題變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教學程序設(shè)計

      為了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依據(jù)三勤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

      1、定向·誘導

      (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為了安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之間,保持必要的距離,安全距離是怎樣確定的?將學生由生活情境引向物理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應解決的兩類問題:(1)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2)從運動確定受力情況。這個環(huán)節(jié)還要復習運動學公式、受力分析及牛頓運動定律的內(nèi)容,從而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好基礎(chǔ)。

      2、自學·探究

      (一)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①展示例題1,展示分步提示(降低難度),學生獨立完成。

      ②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討論·解疑

      ③小組展示、點評,一定要注意規(guī)范。

      ④教師展示標準答案,答案一定要排版得當,以利于學生對方法規(guī)律的總結(jié)。⑤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jié)此類問題的處理方法。

      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給予表揚和鼓勵。

      4、反饋·總結(jié)

      在例題1做完后又總結(jié)出方法規(guī)律,這是學生們的勞動成果,通過激勵性的引導,引起學生有將此方法規(guī)律應用到實際中去的強烈愿望,這時出示設(shè)計好的例題,從而

      起到良好的鞏固提升的作用。

      比如對例題1,我進行了兩個拓展,學生自主討論解決問題后,我再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比如把“水平地面”改成“傾角是30°的斜面”,物塊沿斜面可以上升,還可以下滑。這樣一個例題就變成了多個題,實現(xiàn)了一題多變、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二)從運動確定受力情況

      例題2的處理方法與例題1相同,在此就不再多說。

      課堂小結(jié):

      為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總結(jié)為學生總結(jié)的模式,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

      布置作業(yè):

      ①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之間應保持必要的距離,已知某高速公路上大巴車最高限速v =90km/h。假設(shè)前方車輛因故障突然停止,后車司機從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經(jīng)操縱剎車,到汽車開始減速所經(jīng)歷的時間(即反應時間)t=0.40s。剎車時汽車受到的阻力的大小f為汽車重量的0.50倍。該高速公路上汽車間的距離s至少應為多少?

      該作業(yè)題是為了呼應課前設(shè)計的問題情境。

      ②開放性探究問題:例題1還可拓展為哪些情況,請大家課后自編題目作好解答。

      五、板書設(shè)計

      由于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僅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因此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和學生的必要參與還需要借助黑板來幫助。我在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shè)計中突出了主要內(nèi)容,簡潔明了。

      (多媒體展示板書內(nèi)容。)

      下載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說課稿word格式文檔
      下載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說課稿.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quán),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quán)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相關(guān)范文推薦

        4.7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教學設(shè)計

        保山曙光學校 高一年級物理 教學設(shè)計 2010年12月25日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七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主備教師:曾光芬 一、內(nèi)容及其解析 1、內(nèi)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超重......

        牛頓運動定律典型題

        牛頓運動定律常見題型例1. 如圖所示,輕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個小球從彈簧正上方某一高度處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接觸彈簧后把彈簧壓縮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

        牛頓運動定律典型習題.

        1、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放有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兩個小球,隨車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 運動,則兩小球( 設(shè)車無 限長,其他阻 力不計( A.一定相碰 B.一......

        牛頓運動定律全套教案

        超重和失重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 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1.超重和......

        47《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精品教案(教師版)DOC(推薦5篇)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教材上設(shè)計了兩個大問題,1.共點力的平衡條件,2.超重和失重,每個問題都給出了相關(guān)定義和一個配套例題,要能靈活應用第一個問題,還需要設(shè)計相關(guān)練習,第二個問題......

        牛頓運動定律單元教學設(shè)計

        牛頓運動定律單元教學設(shè)計 作者: 沈宇芳(高中物理 赤峰物理五班 ) 評論數(shù)/瀏覽數(shù): 1 / 199 發(fā)表日期: 2011-06-30 08:31:59 牛頓第一定律,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牛頓第......

        02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在學生實驗的基礎(chǔ)上得出牛頓第二定律,并使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有初步的理解。 2.通過學生分組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牛頓第三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的運用

        知識點8 牛頓第三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的運用 一、牛頓第三定律 1、 內(nèi)容:兩個相互作用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F??F'. 2、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