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學生出國留學的意向調查研究
新疆農業(yè)大學
科學技術學院
課 程 論 文
題目:
大學生出國留學意向的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學原理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職稱
2011 年 11 月 22 日
課程: 姓名:專業(yè): 班級: 學號: 指導教師:
大學生出國留學的意向調查
劉萍(新疆農業(yè)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摘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大學生出國留學的意向。方法:此調研計劃書確定為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結果:根據對各大高校的認真觀察和采訪,確認了大學生是否普遍存在出國的意向,了解大學生出國的目的。調查表明大學生想出國的想法占大多數,認為出國是大學生畢業(yè)后的最佳選擇。關鍵詞:大學生出國選擇調查研究引言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政府維新變法時,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學習工業(yè)技術,以此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30年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一批青年遠度重洋,求知域外。這里面也包括一些共產黨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國在冷戰(zhàn)格局中的陣營地位,出國留學以前蘇聯為主。1978年以后,出國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據統(tǒng)計,1978-1996年間,我國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學人員累計達27萬人,這其中國家公派的為4.4萬,單位公派8.6萬,剩下的13.9萬人屬于自費出國.自90年代起歷年在美國取得理工科專業(yè)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自己授予的博士。只95年一年,就有2751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占了當年各國留美學生所獲博士總數的10%強,高居各國留美學生之首。
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農大的在校學生以及財大的和新大的科技學院北校區(qū)的在校生,人數有310人。
研究方法:面對面提問調查問題,接受調查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情況回答問題,我根據回答記錄,總結。統(tǒng)計數據:人工統(tǒng)計。調查結果:
1.在校大學生是否有愿意出國留學(見表1)
表1
以上數據說明,在對310名在校大學生中,有超過70%的在校大學生希望出國留學,出國留學已經是現在大學生在畢業(yè)后面對就業(yè)壓力是的首要選擇。只有15%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想出國留學,14%的同學現在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2.有意愿的大學生最想要去留學的國家有哪些(見表2)
表2
備注:該題有同學想去的國家超過一個,實際回答該問題的人數為211人。以上數據說明:在這次調查中221名學生有166名最想去的國家都有美國,占總人數接近四分之三的位置,美國以巨大優(yōu)勢獨占鰲頭,日本,澳大利亞分別位列二三名。
歷史資料顯示,從1978-1996年的18年間,中國共有13.5萬留學生去往美國,占此期間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的50%。美國歷史雖短,但學府林立,其大學教育以其高度開放的姿態(tài),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在學完后就業(yè)相對容易,美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3.大學生想出國留學的首要原因(見表3)
表3
備注:該題為多選題。
以上數據說明:開闊視野和國外較好的學習條件成為大學生選擇出國的主要原因。國外大學先進的教育設備,良好的教學氛圍,深深的吸引著大學生們,國外發(fā)達的經濟條件和對自身專業(yè)前途的選擇,也是部分大學生出國的理由,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出國是一種往更高處走的主動尋求發(fā)展型的選擇。4.不打算出國留學的同學的主要原因(見表4)
表4
備注:該題為多選題
以上數據表明:認為在國外發(fā)展并不比國內好的大學生還比較多,這表明一部分法學生對國家的發(fā)展還是比較看好的,其他的家庭條件和語言不通問題也是出
國障礙的重要因素。
5.出國留學的同學是否愿意學成歸國(見表5)
表5
以上數據表明:有42%的同學認為出國后回國建設祖國是很有必要很光榮的事,另外有近一半的同學認為父母花這么多錢把我們送出國能留在國外最好,剩下12%的同學態(tài)度不明朗,表示沒想過。6.出國留學對國家是否有利(見表6)
表6
以上數據說明:被調查的310人都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總計的看法,認為有利的占58%,占了大多數,認為不利的有18%。大多數同學還是支持出國的。
討論
大學生希望出國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熱潮,想去的地方也都大體相同,都是一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出國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習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的方面,能出國學習是好事,至于學成后是否該回國,是以愛國為優(yōu)先還是以自己的意愿為優(yōu)先這些都是后話。通過調查想要去的國家也能看出美國之所以能成為資本主義超級強國的原因,美國開放的環(huán)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非常的吸引人才。
大學生們傾向于從個人和國家兩個方面探討出國的價值和意義。這大概和我們的教育方向有關。很多的學生強調出國是件好事,但學成后應回國為祖國作貢獻,正如北大的周同學所說,“良禽擇木而棲,但不應忘本”;有的同學認為國家也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吸引海外學子學成回國;也有認為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樣,存在著出去的多,回來的少。人才外流的現象。人才的保有是國家間競爭的一種形式。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人才的跨國界流動將會越來越頻繁,出國學習對個人來說是自我發(fā)展的應有之義。中國也確實從來沒有這樣迫切的被世界接納的需要。如果我們想留住人才,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培養(yǎng)出適合人才生存,發(fā)展的土壤,留學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國人才流動的出超轉變?yōu)槿氤膊⒎遣豢赡堋?/p>
第二篇:大學生出國留學意向調查
在選擇不想出國的大學生中,國內發(fā)展并不比國外差是比較多的學生的觀點,另外聯系學校,簽證,準備一些必要的生活費,買生活用品都需要客觀的費用。承受能力不足使一些同學望而卻步。簽證的道路也充滿了艱難險阻.表三不打算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
不打算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
人數
百分比(人數/143)
在國內發(fā)展并不比國外差
5337.1家庭環(huán)境不允許
14.7
成本較高,且成功與否有一定隨機性(如簽證)
13.3
文化差異較大,很難融合15
10.5
考托、考G難度較大
49.8
專業(yè)不適合在國外發(fā)展
74.9
其他
9.8
總計
3100
※注:該題為多選題※
四、歸去來兮
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如果出國了,畢業(yè)后肯定會回國工作的占44.1%,據統(tǒng)計,1978-1996自費出國留學13.9萬留學人員中回國者僅有3000人,比例僅為2%,希望調查對象在國外留學畢業(yè)的那一天依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圖二畢業(yè)后,是否回國工作
五、利弊之辯
這次調查中,所有被調查對象都對出國對于國家的利弊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很有利或有利的總共占61.1%,認為很不利或不太有利的總共占16%。
表四出國學習對國家的利弊
是否有利
人數
百分比
很有利
37.6
有利
153.5一般
22.9
不太有利
15.3
很不利
2.7
總計
301
在這次調查中,設置了一道開放題讓被訪者談一談對出國留學的看法,結果統(tǒng)計發(fā)現:大學生們傾向于從個人和國家兩個方面探討出國的價值和意義。這大概和我們的教育方向有關。很多的學生強調出國是件好事,但學成后應回國為祖國作貢獻,正如北大的周同學所說,“良禽擇木而棲,但不應忘本”;有的同學認為國家也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吸引海外學子學成回國;也有認為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樣,存在著出去的多,回來的少。人才外流的現象。這些留學生們,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對發(fā)達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運作有著切身的了解,實為國家發(fā)展所必需。但是怎樣才能回來,什么情況下會回來應該是著重考慮的問題。為了讓他們回來,政府能夠、應該作些什么?
人才的保有是國家間競爭的一種形式。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人才的跨國界流動將會越來越頻繁,出國學習對個人來說是自我發(fā)展的應有之義。中國也確實從來沒有這樣迫切的被世界接納的需要。如果我們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國家、民族觀念對留學生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吸引力。應該考慮切實改革國內的競爭環(huán)境。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培養(yǎng)出適合人才生存,發(fā)展的土壤,留學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國人才流動的出超轉變?yōu)槿氤膊⒎遣豢赡堋?/p>
第三篇:大學生出國留學意向調查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政府維新變法時,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學習工業(yè)技術,以此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30年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一批青年遠度重洋,求知域外。這里面也包括一些共產黨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國在冷戰(zhàn)格局中的陣營地位,出國留學以前蘇聯為主。1978年以后,出國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據統(tǒng)計,1978-1996年間,我國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學人員累計達27萬人,這其中國家公派的為4.4萬,單位公派8.6萬,剩下的13.9萬人屬于自費出國.自90年代起歷年在美國取得理工科專業(yè)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自己授予的博士。只95年一年,就有2751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占了當年各國留美學生所獲博士總數的10%強,高居各國留美學生之首。
北京世紀藍圖市場調查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五所高校的隨機抽取了301位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自身對于出國留學的意向及看法。
一、你問我要去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
在我們對五所大學301名大學生的調查中,有211名有意向出國,比例超過了70%,表明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主流選擇。相關分析顯示,理工科學生有出國意向的明顯多于文科生。
北大物理系的甘子釗教授稱,近年來該校物理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學生都已出國,目前該系有500多人在美國。清華的水木清華BBS上今年夏天發(fā)不了一條消息,清華計算機系某班35人今年共拿到了89個國外大學的獎學金(大部分是美國高校,而且大多都是名校),這意味著,如果他們都想走的話,幾乎都可以走。我們能夠注意到,向清華、北大、中國科大等名校的一些系,出國已經成為本科生畢業(yè)后的常規(guī)選擇。就象到北京來讀書就要爭取留京一樣。
二、首選之地──美國
這次調查中,有意向出國的211名大學生中,最想去美國者達166人,占四分之三以上。除美國獨占鰲頭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別為日本、加拿大和英國,不過它們都不足總數的1/10。
歷史資料顯示,從1978-1996年的18年間,中國共有13.5萬留學生去往美國,占此期間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的50%。美國歷史雖短,但學府林立,其大學教育以其高度開放的姿態(tài),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在學完后就業(yè)相對容易,美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每年的七八月份,到秀水東街的美國大使館門口站一會,你就能體會到這種和夏天一樣的熱浪。
表一想去的國家
國別
人數
百分比(人數/234〕
美國
166
70.9
日本
8.1法國
20.9
英國
25.1
新加坡
83.4加拿大
35.6
瑞士
10.4
荷蘭
0.9
澳大利亞
52.1
德國
52.1
俄羅斯
0.4
總計
234
※注:該題有的同學想去的國家超過一個※
三、去留之際
開闊視野和國外較好的學習條件成為大學生選擇出國的主要原因。國外大學先進的教育設備,良好的教學氛圍,深深的吸引著大學生們,特別是理工科的學生。國外發(fā)達的經濟條件和對自身專業(yè)前途的選擇,也是部分大學生出國的理由,值的一提的是,認為國內就業(yè)環(huán)境較差的只占1.9%,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出國是一種往更高處走的主動尋求發(fā)展型的選擇。
表二想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
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
人數
百分比(人數/364)
想去國外看一看,開闊視野
127
34.9
國外的學習條件較好
528.8
所學專業(yè)在國外更有前途
13.5
國外的經濟較發(fā)達,有吸引力
12.6
受同學、朋友、父母的影響
4.4其它
3.8
國內就業(yè)環(huán)境較差
71.9
總計
364
※注:該題為多選題※
在選擇不想出國的大學生中,國內發(fā)展并不比國外差是比較多的學生的觀點,另外聯系學校,簽證,準備一些必要的生活費,買生活用品都需要客觀的費用。承受能力不足使一些同學望而卻步。簽證的道路也充滿了艱難險阻.表三不打算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
不打算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
人數
百分比(人數/143)
在國內發(fā)展并不比國外差
5337.1家庭環(huán)境不允許
14.7
成本較高,且成功與否有一定隨機性(如簽證)
13.3
文化差異較大,很難融合15
10.5
考托、考G難度較大
49.8
專業(yè)不適合在國外發(fā)展
74.9
其他
9.8
總計
3100
※注:該題為多選題※
四、歸去來兮
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如果出國了,畢業(yè)后肯定會回國工作的占44.1%,據統(tǒng)計,1978-1996自費出國留學13.9萬留學人員中回國者僅有3000人,比例僅為2%,希望調查對象在國外留學畢業(yè)的那一天依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圖二畢業(yè)后,是否回國工作
五、利弊之辯
這次調查中,所有被調查對象都對出國對于國家的利弊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很有利或有利的總共占61.1%,認為很不利或不太有利的總共占16%。
表四出國學習對國家的利弊
是否有利
人數
百分比
很有利
37.6
有利
153.5一般
22.9
不太有利
15.3
很不利
2.7
總計
301
在這次調查中,設置了一道開放題讓被訪者談一談對出國留學的看法,結果統(tǒng)計發(fā)現:大學生們傾向于從個人和國家兩個方面探討出國的價值和意義。這大概和我們的教育方向有關。很多的學生強調出國是件好事,但學成后應回國為祖國作貢獻,正如北大的周同學所說,“良禽擇木而棲,但不應忘本”;有的同學認為國家也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吸引海外學子學成回國;也有認為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樣,存在著出去的多,回來的少。人才外流的現象。這些留學生們,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對發(fā)達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運作有著切身的了解,實為國家發(fā)展所必需。但是怎樣才能回來,什么情況下會回來應該是著重考慮的問題。為了讓他們回來,政府能夠、應該作些什么?
人才的保有是國家間競爭的一種形式。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人才的跨國界流動將會越來越頻繁,出國學習對個人來說是自我發(fā)展的應有之義。中國也確實從來沒有這樣迫切的被世界接納的需要。如果我們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國家、民族觀念對留學生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吸引力。應該考慮切實改革國內的競爭環(huán)境。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培養(yǎng)出適合人才生存,發(fā)展的土壤,留學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國人才流動的出超轉變?yōu)槿氤膊⒎遣豢赡堋?/p>
第四篇:大學生出國留學意向調查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政府維新變法時,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學習工業(yè)技術,以此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30年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一批青年遠度重洋,求知域外。這里面也包括一些*黨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國在冷戰(zhàn)格局中的陣營地位,出國留學以前蘇聯為主。1978年以后,出國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據統(tǒng)計,1978-1996年間,我國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學人員累計達27萬人,這其中國家公派的為4.4萬,單位公派8.6萬,剩下的13.9萬人屬于自費出國.自90年代起歷年在美國取得理工科專業(yè)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自己授予的博士。只95年一年,就有2751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占了當年各國留美學生所獲博士總數的10%強,高居各國留美學生之首。
北京世紀藍圖市場調查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五所高校的隨機抽取了301位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自身對于出國留學的意向及看法。
一、你問我要去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
在我們對五所大學301名大學生的調查中,有211名有意向出國,比例超過了70%,表明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主流選擇。相關分析顯示,理工科學生有出國意向的明顯多于文科生。
北大物理系的甘子釗教授稱,近年來該校物理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學生都已出國,目前該系有500多人在美國。清華的水木清華bbs上今年夏天發(fā)不了一條消息,清華計算機系某班35人今年共拿到了89個國外大學的獎學金(大部分是美國高校,而且大多都是名校),這意味著,如果他們都想走的話,幾乎都可以走。我們能夠注意到,向清華、北大、中國科大等名校的一些系,出國已經成為本科生畢業(yè)后的常規(guī)選擇。就象到北京來讀書就要爭取留京一樣。
二、首選之地──美國
這次調查中,有意向出國的211名大學生中,最想去美國者達166人,占四分之三以上。除美國獨占鰲頭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別為日本、加拿大和英國,不過它們都不足總數的1/10。
歷史資料顯示,從1978-1996年的18年間,中國共有13.5萬留學生去往美國,占此期間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的50%。美國歷史雖短,但學府林立,其大學教育以其高度開放的姿態(tài),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在學完后就業(yè)相對容易,美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每年的七八月份,到秀水東街的美國大使館門口站一會,你就能體會到這種和夏天一樣的熱浪。
表一
想去的國家
國別
人數
百分比(人數/234〕
美國
166
70.9
日本
8.1法國
20.9
英國
25.1
新加坡
83.4&nb
5337.1
家庭環(huán)境不允許
14.7
成本較高,且成功與否有一定隨機性
(如簽證)
13.3
文化差異較大,很難融合15
10.5
考托、考g難度較大
49.8
專業(yè)不適合在國外發(fā)展
74.9
其他
9.8
總計
3100
※注:該題為多選題※
四、歸去來兮
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如果出國了,畢業(yè)后肯定會回國工作的占44.1%,據統(tǒng)計,1978-1996自費出國留學13.9萬留學人員中回國者僅有3000人,比例僅為2%,希望調查對象在國外留學畢業(yè)的那一天依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圖二
畢業(yè)后,是否回國工作
五、利弊之辯
這次調查中,所有被調查對象都對出國對于國家的利弊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很有利或有利的總共占61.1%,認為很不利或不太有利的總共占16%。
表四
出國學習對國家的利弊
是否有利
人數
百分比
很有利
37.6
有利
153.5一般
22.9
不太有利
15.3
很不利
2.7
總計
301
在這次調查中,設置了一道開放題讓被訪者談一談對出國留學的看法,結果統(tǒng)計發(fā)現:大學生們傾向于從個人和國家兩個方面探討出國的價值和意義。這大概和我們的教育方向有關。很多的學生強調出國是件好事,但學成后應回國為祖國作貢獻,正如北大的周同學所說,“良禽擇木而棲,但不應忘本”;有的同學認為國家也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吸引海外學子學成回國;也有認為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樣,存在著出去的多,回來的少。人才外流的現象。這些留學生們,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對發(fā)達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運作有著切身的了解,實為國家發(fā)展所必需。但是怎樣才能回
來,什么情況下會回來應該是著重考慮的問題。為了讓他們回來,政府能夠、應該作些什么?人才的保有是國家間競爭的一種形式。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人才的跨國界流動將會越來越頻繁,出國學習對個人來說是自我發(fā)展的應有之義。中國也確實從來沒有這樣迫切的被世界接納的需要。如果我們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國家、民族觀念對留學生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吸引力。應該考慮切實改革國內的競爭環(huán)境。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培養(yǎng)出適合人才生存,發(fā)展的土壤,留學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國人才流動的出超轉變?yōu)槿氤膊⒎遣豢赡堋?/p>
第五篇:大學生出國留學意向調查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政府維新變法時,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學習工業(yè)技術,以此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30年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一批青年遠度重洋,求知域外。這里面也包括一些共產黨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國在冷戰(zhàn)格局中的陣營地位,出國留學以前蘇聯為主。1978年以后,出國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據統(tǒng)計,1978-1996年間,我國前往世界各地的留學人員累計達27萬人,這其中國家公派的為4.4萬,單位公派8.6萬,剩下的13.9萬人屬于自費出國.自90年代起歷年在美國取得理工科專業(yè)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自己授予的博士。只95年一年,就有2751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占了當年各國留美學生所獲博士總數的10%強,高居各國留美學生之首。北京世紀藍圖市場調查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五所高校的隨機抽取了301位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自身對于出國留學的意向及看法。
一、你問我要去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在我們對五所大學301名大學生的調查中,有211名有意向出國,比例超過了70%,表明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主流選擇。相關分析顯示,理工科學生有出國意向的明顯多于文科生。北大物理系的甘子釗教授稱,近年來該校物理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學生都已出國,目前該系有500多人在美國。清華的水木清華BBS上今年夏天發(fā)不了一條消息,清華計算機系某班35人今年共拿到了89個國外大學的獎學金(大部分是美國高校,而且大多都是名校),這意味著,如果他們都想走的話,幾乎都可以走。我們能夠注意到,向清華、北大、中國科大等名校的一些系,出國已經成為本科生畢業(yè)后的常規(guī)選擇。就象到北京來讀書就要爭取留京一樣。
二、首選之地──美國這次調查中,有意向出國的211名大學生中,最想去美國者達166人,占四分之三以上。除美國獨占鰲頭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別為日本、加拿大和英國,不過它們都不足總數的1/10。歷史資料顯示,從1978-1996年的18年間,中國共有13.5萬留學生去往美國,占此期間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的50%。美國歷史雖短,但學府林立,其大學教育以其高度開放的姿態(tài),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在學完后就業(yè)相對容易,美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每年的七八月份,到秀水東街的美國大使館門口站一會,你就能體會到這種和夏天一樣的熱浪。表一想去的國家國別人數百分比(人數/234〕美國16670.9日本198.1法國20.9英國125.1新加坡83.4加拿大135.6瑞士10.4荷蘭20.9澳大利亞52.1德國52.1 俄羅斯10.4總計234100※注:該題有的同學想去的國家超過一個※
三、去留之際開闊視野和國外較好的學習條件成為大學生選擇出國的主要原因。國外大學先進的教育設備,良好的教學氛圍,深深的吸引著大學生們,特別是理工科的學生。國外發(fā)達的經濟條件和對自身專業(yè)前途的選擇,也是部分大學生出國的理由,值的一提的是,認為國內就業(yè)環(huán)境較差的只占1.9%,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出國是一種往更高處走的主動尋求發(fā)展型的選擇。表二想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人數百分比(人數/364)想去國外看一看,開闊視野12734.9國外的學習條件較好10528.8所學專業(yè)在國外更有前途4913.5國外的經濟較發(fā)達,有吸引力4612.6受同學、朋友、父母的影響164.4其它143.8國內就業(yè)環(huán)境較差71.9總計364100※注:該題為多選題※在選擇不想出國的大學生中,國內發(fā)展并不比國外差是比較多的學生的觀點,另外聯系學校,簽證,準備一些必要的生活費,買生活用品都需要客觀的費用。承受能力不足使一些同學望而卻步。簽證的道路也充滿了艱難險阻.表三不打算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不打算出國學習的主要原因人數百分比(人數/143)在國內發(fā)展并不比國外差5337.1家庭環(huán)境不允許2114.7成本較高,且成功與否有一定隨機性(如簽證)1913.3文化差異較大,很難融合1510.5考托、考G難度較大149.8專業(yè)不適合在國外發(fā)展74.9其他14 9.8總計143100※注:該題為多選題※
四、歸去來兮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如果出國了,畢業(yè)后肯定會回國工作的占44.1%,據統(tǒng)計,1978-1996自費出國留學13.9萬留學人員中回國者僅有3000人,比例僅為2%,希望調查對象在國外留學畢業(yè)的那一天依然做出這樣的決定。圖二畢業(yè)后,是否回國工作
五、利弊之辯這次調查中,所有被調查對象都對出國對于國家的利弊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很有利或有利的總共占61.1%,認為很不利或不太有利的總共占16%。表四出國學習對國家的利弊是否有利人數百分比很有利237.6有利16153.5一般6922.9不太有利4615.3很不利2.7總計301100在這次調查中,設置了一道開放題讓被訪者談一談對出國留學的看法,結果統(tǒng)計發(fā)現:大學生們傾向于從個人和國家兩個方面探討出國的價值和意義。這大概和我們的教育方向有關。很多的學生強調出國是件好事,但學成后應回國為祖國作貢獻,正如北大的周同學所說,“良禽擇木而棲,但不應忘本”;有的同學認為國家也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吸引海外學子學成回國;也有認為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樣,存在著出去的多,回來的少。人才外流的現象。這些留學生們,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對發(fā)達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運作有著切身的了解,實為國家發(fā)展所必需。但是怎樣才能回來,什么情況下會回來應該是著重考慮的問題。為了讓他們回來,政府能夠、應該作些什么?人才的保有是國家間競爭的一種形式。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人才的跨國界流動將會越來越頻繁,出國學習對個人來說是自我發(fā)展的應有之義。中國也確實從來
沒有這樣迫切的被世界接納的需要。如果我們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國家、民族觀念對留學生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吸引力。應該考慮切實改革國內的競爭環(huán)境。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培養(yǎng)出適合人才生存,發(fā)展的土壤,留學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國人才流動的出超轉變?yōu)槿氤膊⒎遣豢赡堋?/p>
[1]
在百度搜索:大學生出國留學意向調查(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