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如何應對一年級娃娃各種狀況
父母如何應對一年級娃娃各種狀況
孩子的成長速度是我們做父母難以預料的,在不經(jīng)意間,他們就長大了,或亭亭玉立,或如小樹一樣茁壯成長,個個都生龍活虎,父母看在眼里喜在眉稍,可是在他們步入小學了,從之前的自由散漫,到現(xiàn)在要規(guī)規(guī)距距的,很多的不適應,整日總是出各種狀況,讓為人父母的我們很是抓狂,究竟該怎么讓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讓我們能輕松一下而不那么操心呢?
很多人都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這么難養(yǎng),沒上學前吧,費盡了心思培養(yǎng)他們,為他們的將來打好基礎,孩子上學了,又出現(xiàn)各種愁,原本快快樂樂的學校生活,卻因為種種原因,發(fā)生了很多事情,以致于孩子不愿意上學,家長也因此不知所措。
寫作業(yè)拖拉又麿蹭。晨晨今年剛上一年級,雖然已經(jīng)上了三個月的小學了,但是每天卻因為寫作業(yè)而挨罵,晨晨媽媽說晨晨每天下學后要出去玩好長時間才回家,回了家后也不好好寫作業(yè),一會兒要吃東西,一會兒要玩玩具,一會又要上廁所,折騰夠了才寫作業(yè),可寫著寫著就打盹了,所以每天的作業(yè)總是完不成,因為這個,老師都找晨晨媽媽好幾回了,雖然經(jīng)過老師批評稍微好一些,但依然沒有改變拖拉的狀態(tài)。
孩子上學一、二年級是關健,分數(shù)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養(yǎng)成學習好習慣卻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孩子愛玩是天性,誰也不能扼殺它。放學后,先讓孩子玩一會兒,但不能玩太長時間,回家后就寫作業(yè),不能再玩了,要鍛煉孩子快速寫作業(yè),父母盡量有一個陪著他們寫,幫他們檢查作業(yè),可以先給他們定個時間段,在多長時間完成作業(yè),才能做別的事情,一開始可以強制一些,慢慢養(yǎng)成習慣就好了。
一、二年級如果養(yǎng)不成這個好習慣,以后也能改正了,所以父母這個時期不能嫌煩,要多費些功夫。
上課不集中小動作不斷。陽陽是個聰明的孩子,上學三個月了,就是有一個毛病,喜歡上課玩,手里總是要拿個東西玩,實在沒有玩的就摳自己的手指,或者摳鼻子,反正就是不好好聽課,老師為了這事說了他好幾回,甚至把他從后面調在前面坐,可就是改不了他的這毛病。
上課不集中做小動作是學生最不好的習慣和行為,父母要多和老師溝通,及時糾正。在父母方面,孩子放學回到家后,要抽出時間和他們溝通,詢問他
們上課時的情況,老師講課時的情況以及講課的方法,如果孩子記得老師說過的話或者很清楚的能表達出老師講的課文內容,那么說明孩子還是在認真聽課。沒有一個孩子可以文絲不動的聽老師講課,也許我們都做不到,所以要想改正這個不良習慣,就要慢慢來,多觀察孩子,循循教導,在家里做每件事情也要求他們認真而集中精力去完成。
亂花零用錢不懂節(jié)儉。一年級的孩子初進學校,還處于模仿階段,看到同學買這個買那個,他們也就要,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學后也會給一些零用錢。小燕是個乖巧的孩子,可是上了學后就不那么“乖”了,每天下課總是要買些“亂七八糟”的沒用的東西,書包里常能看到各類小貼片、小玩具,辣條、方便面什么的小零食,為此不少挨爸爸媽媽的罵。
我認為,孩子亂花錢責任全在父母,有些父母為圖省事,總是拿錢給孩子做獎勵,一點小事也給物質獎勵,時間長了,孩子就認為這錢來的容易,想花就可以花了,節(jié)儉是中華的美德,孩子們也要從小接受這個教育,適當給孩子零用錢也要讓他們學會控制亂花錢,把錢用在正道上,買些書本文具,上學的孩子不需要再玩玩具了,所以要教育他們多以學習為主,也要知道父母掙錢的艱辛。
膽小軟弱經(jīng)常受欺負。小新今年也上一年級了,卻是個乖巧的孩子,剛上學三個月就被同學推在地上好幾次,胳膊肘都出血了,小新媽媽找到學校,同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出面讓同學不要在欺負她,老師也在班里說過幾次,但根本不管用,孩子瘋玩起來,誰又能記得這些呢。
孩子膽小軟弱是雖然是性格決定的,但后天也能改正,多鼓勵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教導他們自立自強,要比老師說教效果好的多。同時也要教會他們離那些調皮的孩子遠一些,和自己性格差不多的同學玩,給孩子適當?shù)目臻g,讓他們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父母也要做孩子強大的依靠,讓他們有安全感。
孩子是棵小幼苗,需要陽光,需要溫暖,他們才能成長的更好更健康,做為父母,幫孩子從小樹立獨立性、責任心和認真態(tài)度,能改正他們很多不良的行為和習慣,這將會讓他們受益終生,也是他們成長的寶藏。
第二篇:一年級語文說課稿:《筍娃娃》說課稿
——《筍娃娃》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筍娃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描述了筍娃娃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時的情景,熱情贊美了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課文語言簡潔明快,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根據(jù)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從土里“鉆”出來、從草叢中“冒”出來、從石塊下“探”出來等詞語在特定語境下的意思。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奇特,充滿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點。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三、設定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币虼?,根據(jù)教材,我從三個方面設計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并將其整合起來: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體會感嘆號作用的基礎上,讀出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初步體會感嘆號的用法。
2、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勇敢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四、教法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蔽腋鶕?jù)教材的特點與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立足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在活動中讀,在表演中說,在想象中背等方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探究感悟讀書的過程。
五、學法指導
葉圣陶提出:“教是為了不教?!蔽以诮虒W過程中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動畫效果,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對問題討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邊朗讀邊表演從而理解從土里“鉆”出來,從草叢中“冒“出來,從石塊下”探”出來等在特定語境下動詞的意思。
六、教學思路
根據(jù)本課教材內容集中,特點鮮明、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我力避繁瑣的分析,從激趣導入,以題質疑——以境促讀,境中生情——以讀代講,培養(yǎng)語感——角色表演,內化感悟——課外延伸,拓展升華五個方面引導學生在較大的空間學語文,用語文,達到豐富知識,增長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1、激趣導入,以題質疑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課一開始我就呈現(xiàn)課題:筍娃娃。以題質疑:“小朋友,我們見過布娃娃、洋娃娃??墒牵阋娺^筍娃娃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立即嘰嘰喳喳,提出了許多例如“筍娃娃是誰的娃娃?”“他長什么樣?”“他在哪生長?”“筍,我知道,它是一種植物,怎么叫它娃娃呢?”等等充滿智慧的問題。我相機播放課件:在綿綿的春雨中,滿山的翠竹,白胖胖的筍娃娃鉆出來了,活像一個個嫩生生的娃娃。激起學生對筍娃娃的喜愛之情。
2、以境促讀,境中生情
“一陣春雨喚醒了春筍,他們是怎么生長出來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我利用動化視頻,配以悠揚的音樂和質感的朗讀,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的感性認知??吹叫∨笥丫劬珪竦纳袂椋壹皶r引導學生與教材互動:“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就是一個個可愛的筍娃娃,讓我們鉆出來、冒出來、探出頭來吧!”剎時,小朋友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或蹲或站,或蹦或跳,我相機笑道:“孩子們,跟我一起來做,好嗎?”課堂內,孩子們和我一起興趣盎然地變成了一個個正從土里鉆出來,從草叢中冒出來,從石塊下探出來的筍娃娃們。孩子們深切地體驗到春天里,春筍們的生機勃勃。
3、以讀代講,培養(yǎng)語感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讀出感嘆號的不同語氣、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我引導孩子們通過初讀——討論——品讀——賽讀的方法來理解。孩子們在讀清、讀通課文后再討論以下話題:(1)文中具體寫出了幾個筍娃娃出來的情景?(2)他們是怎樣出來的?(3)各自什么心情?通過熱烈的討論,孩子們很快體驗到竹子媽媽和出來的筍娃娃們高興、自豪的心情以及為遇到困難的筍娃娃鼓勁時興奮、著急的心情?!澳銈冋媸翘袅?!你們覺得用什么語氣讀出他們這種心情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試一試,好嗎?”我鼓勵孩子們大膽體驗,然后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有語氣、有重音地朗讀?!拔蚁肽銈儠壤蠋熥x得還好。你覺得自己哪一段讀得最好就勇敢地讀給大家聽,老師的小紅花等著你來拿喲!”在我的鼓舞下孩子們信心十足,一個個像小表演家一樣盡情地展現(xiàn)自我,課堂內書聲朗朗。
4、角色表演,內化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出幼兒園的大門,步入小學的課堂,他們喜歡游戲、活動。因而,在孩子們充分理解了課文后,我問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最想用什么獨特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筍娃娃的喜愛?”孩子們有的說想站起來大聲朗讀課文;有的說想用動作來表現(xiàn)筍娃娃的可愛;有的說想回家在土里種上筍娃娃,每天給他澆水;還有的說要把筍娃娃畫下來??我根據(jù)教學實際與孩子們的特長提議他們分工合作表演課本劇。然后請全班小朋友評議:誰表演最大方,最逼真;誰說話的語氣最恰當;哪一組合作最默契。通過熱烈的評議,孩子們再次體驗到鉆、冒、探等動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再次感受如何有語氣地朗讀不同情境的語句,從而突破重難點。同時小朋友通過討論、表演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語交際訓練。
5、課外延伸,拓展升華
從課內到課外,著力課內,著眼課外,針對孩子們的個性發(fā)展和獨特體驗,我在課末提出:你們愿意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春筍嗎,愿意到課外書中閱讀有關竹子、竹筍的知識嗎?了解了、觀察了以后,我們可以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唱一唱。課外,孩子們的收獲是豐富的,表現(xiàn)是精彩的。尤其是對繪畫感興趣的孩子交的作品色彩鮮艷,想象豐富:有《頑強的筍娃娃》,《歡笑的筍娃娃》,《春雨中的筍娃娃》等等?!段乙灶B強的筍娃娃》這幅畫為契機笑問:“小朋友,竹媽媽和她的孩子為石塊下的筍娃娃加油,你們最想為誰加油?”。孩子們紛紛舉手發(fā)言。一些孩子不約而同提到要為班上的“小調皮”加油,希望“小調皮”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希望他不再打別人??調皮的李輝居然臉都紅了。此時,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
七、教學體會
1、通過本課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現(xiàn)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教學內容相融和,栩栩如生的課件畫面加以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全新的教學意境,使學生身臨其境,使抽象的語言活生生的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的思維空前高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孩子們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地培養(yǎng)。
2、在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充分利用語文的教育資源的重要性。能實現(xiàn)課內外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較大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我相機開展了說、寫、畫、唱等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并要求學生到課外書中查找資料,給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語文實踐的環(huán)境,達到豐富知識,增長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第三篇: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行為
母親的困惑:聽話的女兒變壞了
這位母親幾乎是噙著淚水向我訴說的:從小她就特別注重對女兒的培養(yǎng),不僅教女兒怎樣努力學習,亦教女兒怎樣做人。女兒一直很聽話,同事和鄰居都稱她懂事、有禮貌。在學校,年年是三好生、班干部,成績名列前茅,她也一直引以為驕傲。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初一下學期以來,女兒好像突然變得不聽話了,明顯愛頂嘴,你說這樣,她偏要那樣,常與父母對著干。有時,還神經(jīng)兮兮地坐立不安,夜里不睡覺,脾氣特大,動不動就大哭大鬧、發(fā)脾氣。為此,她經(jīng)常忍不住動手打女兒,母女關系越來越僵。這幾個月來,母女倆一直在“冷戰(zhàn)”。更令她不能接受的是,女兒一天天長大,她總擔心女兒早戀,嚴格規(guī)定和限制她與男同學交往,可女兒卻偷偷地早戀了。結果,這學期的考試成績從前幾名降到了一百名之外。爾后,她又拿出一封女兒寫給一位男同學的信,要我看。雖然這封信不是情書,信中女兒問那個同學為什么要與女朋友分手,但字里行間顯示,她亦與某個男同學關系密切。她說要與女兒溝通,要把她當朋友,女兒就是不聽,不與她溝通。想起自己對女兒付出了這么多,結果卻是這樣,她真的受不了,問我有什么辦法能幫她。
聽完她的訴說,在與她商討了相關問題后,我要求她就成績劇降問題與女兒談談,并帶女兒一起來做心理咨詢。
女兒的委屈:媽媽到了更年期
她雖然還不到14歲,但已長得亭亭玉立,是個人見人愛的豆蔻少女。很快,我們就取得了信任,進入談話的主題。她對成績劇降很傷心,剛說起就淚眼汪汪,說自己受到太多的刺激,主要是媽媽到了更年期,整天煩著她,從早到晚嘮叨個沒完,不是說就是罵,只要她一回家,就要挨罵,還挨了不少打。還有就是一點都不尊重她,經(jīng)常背地里翻她的書包,偷看她的日記,被她發(fā)現(xiàn)后,還強詞奪理不肯承認。最令她傷心的是,無端地侮辱她的人格,硬把她與幾個玩得好的男同學說成是早戀,罵她是“犯賤”、“騷貨”等等,難聽極了……更慘的是,每月都會在月經(jīng)前和月經(jīng)期的日子里,出現(xiàn)疲乏、焦躁、好發(fā)脾氣、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以及嚴重的失眠、頭昏腦漲、頭痛等不適,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她是想好好學習的,媽媽帶她到復旦大學參觀過兩次,她希望將來考上復旦大學。但現(xiàn)在成了這個樣子,還有什么希望呢……
成長中的反抗期
為什么她的女兒越大越不聽話?其實,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必然表現(xiàn):第二反抗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反抗期,一是三四歲時的第一反抗期,還有是進入初中,約十二三歲時的第二反抗期。處于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上都有了“成人感”,自以為已經(jīng)成人,要求具有與成年人相當?shù)纳鐣匚缓蜎Q策權,反對從屬地位,更反對權威式的干涉。而許多父母并沒意識到青少年的這一變化,仍然按照既往的方式管教他們,結果就容易發(fā)生激烈的親子沖突,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變了,多數(shù)父母只從孩子身上找原因,認為孩子變壞了。因而,孩子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現(xiàn)是,把反抗的矛頭直接指向父母。
如何度過反抗期
反抗期的出現(xiàn),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正?,F(xiàn)象,也是心理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作為父母,對這一現(xiàn)象,必須有客觀的正確認識,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一人生的特殊轉折時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兒童第二反抗期中的矛盾焦點在于:成長者對自己的發(fā)展認識超前,父母對他們的發(fā)展認識滯后。少年兒童的認識超前是指,他們只認識到自己已具有成人意識,而沒有認識到自己還不具備成熟的心理條件;父母的認識滯后,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忽視子女漸漸成人這一不可否認的發(fā)展事實。所以,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就不能只把他們當孩子看,而要用辯證的眼光,既看到他們尚未成熟的一面,又看到他們成熟的一面,理解和滿足他們向往獨立、渴望成熟的心理需求,把他們當成“小大人”,不能再把他們當做依賴和受自己支配的對象。使自己對孩子的認識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其次,要改變教育方法。強烈的成人意識,使得青少年常希望別人賞識自己的能力,因而,他們不愿按別人的意圖行事,欲按自己的想法做,容易導致他們與父母或師長發(fā)生直接對抗。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這一心理需求,在管教中變指揮為指導,把父母做主、包攬包辦變?yōu)樵诟改钢笇掠伤麄冏约鹤鲋?,讓他們學會處理自己的事,為實踐與體驗成人感創(chuàng)造條件。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親子矛盾,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尤應指出的是,第二反抗期主要是指向父母,即使父母小心翼翼,亦非常容易發(fā)生親子矛盾。一旦發(fā)生親子矛盾,父母應注意冷處理,不可加劇矛盾。因為,在反抗期階段親子關系處理得好與不好,其意義尤為重要。處理得好,使青少年對家庭產(chǎn)生深厚的感情和應有的責任,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獨立態(tài)度,較為平穩(wěn)地度過“心理斷乳期”,順利地進入成人社會。處理得不好,會使矛盾激化,刺激子女反抗期情緒,乃至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社會交往,使他們長期陷入壓抑和
孤獨中,難以自拔,影響家庭觀念的形成。因此,父母也會失去孩子對自己的尊敬和愛戴,有的甚至痛失教育的權力。
再則,要正確引導和合理滿足青少年的“求異”心理需求。青少年第二反抗期的出現(xiàn),意味著青春期的來臨。他們會由過去的排斥異性,變?yōu)橄蛲?、眷戀、思念異性,與異性建立友誼的“求異”心理。當孩子們從小學進入初中,從童年進入青少年后,父母最擔心的就是早戀,為此,多數(shù)父母都會千方百計地阻止青少年間的異性交往。在人的心理上,被禁止的東西或事物,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與好奇,產(chǎn)生誘惑力,激起人們難以克制的獲取欲望。因而,父母這種“不許”制造出的“禁果”,更增加了異性對他們的誘惑力,只會使他們更想與異性交往,更想嘗試早戀的滋味,更加與父母對抗。
心理學家總結出父母對待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因果規(guī)律:拉一把是友情,推一把是愛情。所以,父母應該認識到,青少年這種“求異”心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需求,也是成長的必由之路,不應阻止,而應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予以合理地滿足,并在合理滿足的同時,引導他們自尊自愛,了解并遵守異性交往中的社會規(guī)則。[NextPage]
反抗期中的圍經(jīng)期心身綜合征
在第二反抗期中,女孩還有一個與男孩不同的變化:月經(jīng)來潮。因此,不少女孩會患上一種叫“圍經(jīng)期心身綜合征”的心身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在月經(jīng)前及月經(jīng)期間,出現(xiàn)煩躁、易怒、失眠、疲乏、抑郁、頭痛、乳房脹痛、腰腹脹痛、浮腫等一系列的心身癥狀。多數(shù)是由體內性激素平衡失調及心理負擔過重等因素引起。調查發(fā)現(xiàn),有40%左右的女中學生感
到月經(jīng)期間根本無法靜心學習,90%女生認為,月經(jīng)對學習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上海對女大學生調查后,亦發(fā)現(xiàn)圍經(jīng)期心身綜合征的發(fā)生率高達82.95%。有13.70%的調查對象,一年中有1/3的時間處于低生活質量狀態(tài),在抑郁、煩躁、脹痛、不適中度過。這是因為,少女們除了內分泌功能尚未完善外,還對“月經(jīng)來潮”這突然來臨的生理現(xiàn)象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該怎么辦,有種恐懼和無助感,加上月經(jīng)期間身體不同程度的不適,亦加重了心理負擔;心理負擔又加重經(jīng)期身體的不適。一次圍經(jīng)期的痛苦體驗,影響下一次月經(jīng)周期,兩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使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導致煩惱、羞怯、恐懼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甚至消極厭世等負性信念或心理障礙,學習成績也隨之下降。老師和家長往往難以理解這一點,常批評她們“懶”、“不認真”、“退步”,或嘆息“到了這個年齡,女孩子總是讀不上去”,這無形中更加重了她們的心理負擔。
預防圍經(jīng)期心身綜合征,首先,父母和師長應理解和善待少女的這些生理心理變化及由此造成的成績下降,與她們談心,給予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同時,要向她們介紹一些青春期的生理衛(wèi)生知識,幫助她們消除恐懼和無助,打斷負性情緒反應循環(huán)鏈;再則,要她們適度地進行體育鍛煉。有研究表明,同處于圍經(jīng)期的兩組女性,一組進行適度鍛煉,另一組不參加鍛煉,前組圍經(jīng)期心身綜合征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后組,這提示適度鍛煉,可降低圍經(jīng)期心身綜合征的發(fā)生。專家分析,這是傳統(tǒng)觀念過分強調行經(jīng)期活動量減少到最低限度,“過分強調”導致“過分關注”的負效應,易產(chǎn)生敏感、緊張、抑郁、煩躁及不適感。對癥狀比較嚴重者,應帶她們去看醫(yī)生,此病治療效果良好。一般都會通過調整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平衡,服用抗焦慮藥物改善情緒,再加以心理疏導和心理調整來治愈。
第四篇:獨生子女父母婚育狀況證明
獨生子女父母婚育狀況證明,男(女),身份證號:。戶籍地為:,工作單位為:。其配偶,身份證號:。該夫婦于年月日結婚,于年月日生育(收養(yǎng))一男(女)孩:。(夫妻二人有離婚、再婚、喪偶現(xiàn)象的,請在下方詳細說明婚姻變更情況及生育情況):
該夫婦只生育(收養(yǎng))一個孩子,至今無其他違法生育、非法收養(yǎng)現(xiàn)象。無其他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
特此證明。
經(jīng)辦人:經(jīng)辦人:
鄉(xiāng)(鎮(zhèn)、街辦)計生辦(蓋章)村(居、單位)章
年月日
第五篇:獨生子女父母婚育狀況承諾書
婚育狀況承諾書
姓名:,性別,年月日出生,本人身份證號碼,戶籍地為。于年月日與省(自治區(qū)、市)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居民結婚,本人婚育情況如下:
本人鄭重承諾:以上所填內容真實有效,如與事實不符,愿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人簽字:
年月日
說明:此承諾書需由本人親筆簽字,其他人代簽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