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學(xué)作文修辭手法課件
修辭格,也稱辭格、辭式、修辭手法,是通過修飾、調(diào)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修辭手法課件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歡迎大家的閱讀參考。
教學(xué)目標
1、了解擬人的修辭手法,并初步學(xué)會運用。
2、熟記八個描寫景色的詞語。
3、寫好鋼筆字。
4、練習(xí)口語交際,推薦或自我推薦。
教學(xué)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學(xué)習(xí)“處處留心”
教學(xué)過程
一、教學(xué)第一部分
1、自讀這部分內(nèi)容,引導(dǎo)學(xué)生概括這段內(nèi)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對話。
2、出示《秋天》這首詩里的詩句,請同學(xué)們讀一讀,想想詩句主要寫了什么。
3、說說爸爸對詩中的哪些地方感興趣。
4、詩句為什么不直接寫秋天到了,蘋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寫成蘋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齊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從學(xué)過的課文中,你能找出這樣的句子嗎?
請學(xué)生在課文中勾畫,全班交流。
二、教學(xué)第二部分
1、把一個事物當作人來寫,讓它和人一樣有感情,會說話,這樣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讓人特別喜歡讀。其實,這樣的表達方法我們也會,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書上也有幾個句子,請讀一讀。
2、你能用這樣的方法把下面幾個句子寫生動嗎?
3、四人一組交流
4、全班交流
三、教學(xué)第三部分
1、請同學(xué)們仔細觀察圖畫,圖上畫了什么?
2、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太陽、鬧鐘、小鳥”寫得更生動些?指名交流。
3、學(xué)生試寫
4、寫好后,請學(xué)生再有聲有色地讀一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學(xué)習(xí)“讀讀背背”和“寫好鋼筆字”
教學(xué)過程
一、教學(xué)“讀讀背背”
1、請學(xué)生借助字典,認讀這幾個詞語。
2、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
3、同學(xué)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這八個詞語都是描寫景色的)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大地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參天:古老的樹木高聳著,直指天空。
蔚為壯觀:蔚,薈萃,聚集。匯聚成盛大壯麗的景象。
4、同學(xué)們都在哪兒見過這樣的景色?
5、學(xué)生練習(xí)朗讀和背誦。
6、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二、教學(xué)“寫好鋼筆字”
1、指導(dǎo)
(1)出示生字卡片,學(xué)生認讀“植、輕、祖”這三個字。
(2)觀察這三個字的結(jié)構(gòu)和關(guān)鍵筆畫的書寫要求。
在觀察比較的基礎(chǔ)上小結(jié):“植、輕、祖”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三個字的右半邊中“橫”畫比較多,并且最后一筆都是橫。
(3)教師范寫“植”,提醒學(xué)會說注意:“橫”畫在右邊別頂住“豎”畫,還要寫得穩(wěn)一點。
2、練習(xí)
(1)學(xué)生練習(xí)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dǎo)。
(2)教師及時小結(jié),再讓學(xué)生仿寫。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xué)生說說好在哪里。
(2)對寫得不夠好的字,予以糾正,再練習(xí)。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學(xué)習(xí)“口語交際”
教學(xué)過程
一、審題
1、啟發(fā)談話:新學(xué)期開始了,我們班決定要成立新一屆的班委會,同學(xué)們想用什么辦法來確定組成人員?
2、指名讀題,明確此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二、指導(dǎo)
1、新的一屆班委會將由哪些委員組成呢?(學(xué)生交流,教師隨即板書,例如:小白鴿衛(wèi)生委員、黑貓警長紀律檢察長、燈長……)
2、你覺得哪些同學(xué)最適合擔任呢?發(fā)表推薦與自我推薦意見,指導(dǎo)學(xué)生了解推薦與自我推薦的要求。
3、分組練說推薦理由。
4、每組推薦代表發(fā)表講話,師生評議。
三、反饋
[小學(xué)作文修辭手法課件]相關(guān)文章:
第二篇:小學(xué)語文修辭手法
小學(xué)語文修辭手法大全
修辭手法詳解: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jù)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結(jié)構(gòu)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guān)系的標志性詞語)。構(gòu)成條件——注意事項
構(gòu)成比喻的關(guān)鍵:①甲(本體)和乙(喻體)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之處。①②兩條必須同時成立,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②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③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的比喻意 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因此,必須是用人們所熟悉的事物做喻體來比喻人們不熟悉的事物(本體),以讓人對原本不認識的事物得以認識,絕不可用人們不熟悉的事物來比喻人們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們都不認識的事物去比喻人們都不認識的事物。則否適得其反,事與愿違。
比喻的具體目的主要有下面幾種:
①說明本體的可能性。本體被一件令人詫異的事物所修飾,須運用比喻消除這種詫異性。例如:
殘酷的戰(zhàn)爭起于片言之語,君不見熊熊烈火大多來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時勞累老時休息,恰如一只螞蟻,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闡明本體的情況。本體的特性原先不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圓圓的,象只橙子。
她體段柔軟,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闡明本體情況的程度。原先對本體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經(jīng)過比喻,指明了這種特性的程度。這常常是可以感覺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種苦藥,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著了火,我仿佛覺得地獄移到了人間。
④肯定本體的情況。敘述本體的事物須用比喻來肯定和闡明。這種情況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來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學(xué)者的長處即使不讓發(fā)揮,它也象麝香那樣,被遮蓋住,卻不能阻止它香氣四溢。
輕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毀滅,就象飛蛾撲火那樣。
⑤美化或丑化本體。前者(例
1、例2是歌頌、贊揚本體,后者(例3、4)則是貶低、卑視本體。例如:
例1:狗像忠實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獄之火。
例4:冬天是窮苦人為之瑟瑟發(fā)抖的幽靈。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分類
根據(jù)比喻結(jié)構(gòu)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xiàn)特征,可分為四種。明 喻
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
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暗 喻
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xiàn)比喻關(guān)系。
例如: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fù)指形式表現(xiàn)比喻關(guān)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xiàn)比喻關(guān)系,常用破折號連接。
例如:五點鐘,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借 喻
不出現(xiàn)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博 喻
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 比喻的修辭舉例
帶有比喻的成語: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雞 風(fēng)燭殘年 揮汗如雨 浩如煙海
門庭若市 虛懷若谷 輕如鴻毛 震耳欲聾
聲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膚之痛 親如手足
人面獸心 如虎添翼 如膠似漆 喪家之犬
對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虛懷若谷 門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饑似渴
味同嚼蠟 壽比南山 歸心似箭 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車水馬龍 有口皆碑 唇槍舌戰(zhàn) 草木皆兵
冰清玉潔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黃 犬牙交錯
血海深仇 犬馬之勞
c.借喻:
望穿秋水 破鏡重圓 風(fēng)平浪靜 班門弄斧
銅墻鐵壁 豺狼當?shù)?掌上明珠 畫龍點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比喻句舉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④春風(fēng)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⑦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⑨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畫筆,能染紅鮮花,也能染綠樹葉;能給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質(zhì)感,也能給純潔的心靈涂抹一層輝煌。
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繡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
天上的云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
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變成了一片綠毯。
一艘銀灰色的氣墊船,像一匹純種烈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飛掠而過。
遠遠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樹連成一片,濃濃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顴骨上橫著的一道劍眉。
鵝毛,像蘆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來。
北極星像盞指路燈一樣掛在天空。修辭手法詳解:擬人 概念
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表達效果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擬人手法又可分為三種情況。把非生物擬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②每條嶺都是那么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王蒙《春之聲》)
④街上非常熱鬧。電車不慌不忙地跑著,客客氣氣地響著鈴鐺棗一點也不性急,好像在說:“借光。呃,借光?!保◤堅埔怼督o孩子們·去看電影》)
⑤這時,春風(fēng)送來沁鼻的花香,滿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歡笑,仿佛對張老師那美好的想法給予肯定和鼓勵??(劉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紙從屋角的兩只麻袋中探頭探腦地露出臉來??(徐遲《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波浪”、“嶺”、“錄音機”、“電車”、“星星”、“稿紙”等非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把有生物擬人化。
例如:
①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②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著戀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氣里。(老舍《月牙兒》)
④高粱好似一隊隊的“紅領(lǐng)巾”,悄悄地把周圍的道路觀察;向日葵搖頭微笑著,望不盡太陽起處的紅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密集的蘆葦,細心地護衛(wèi)著腳下偷偷開放的野花。(郭小川《團泊洼的秋天》)
⑤風(fēng)雨能摧殘櫻花,但是沖風(fēng)冒雨,櫻花不是也能舒開笑臉么?(楊朔《櫻花雨》)
⑥連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聲》)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鳥兒”、“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蘆葦”、“櫻花”、“小草”等有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把抽象概念擬人化。
例如:
①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滲透著血污來到世間的。(馬克思《資本論》)
②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來。(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③你新的中國,人民的中國呵,你終于在舊中國的母體里,生長,壯大,成熟,你這個東方的巨人終于誕生了。(何其芳《我們最偉大的節(jié)日》)
④祖國大搞四個現(xiàn)代化,科學(xué)技術(shù)興奮地趕來參加,你的領(lǐng)隊是數(shù)、理、化,理、工、農(nóng)、醫(yī)都是你的戰(zhàn)友和部下。(高士其《讓科學(xué)技術(shù)為祖國貢獻才華》)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給太陽曬化了,窗外的積雪還是厚厚地蓋在地上,對面的屋頂也是白皚皚的。冬天全沒有離開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長久賴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⑥正義被綁著示眾,真理被蒙上眼睛,連元帥也被陷害,總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這些例句,把“資本”、“教條主義”、“新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數(shù)理化”、“理工農(nóng)醫(yī)”、“冬天”、“正義”、“真理”等抽象概念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擬人是指把非人類的東西加以人格化,賦于他們以人類的思想感情、行動和語言能力。童話中擬人化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對動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種具體和抽象事物、概念、觀念、品質(zhì)的擬人化。
擬人化童話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實的人。他們具備了人的某些特點,但仍然保留物的許多屬性,既是人又是物。
因此,擬人不僅不能違反所擬之物原來的特點,而且還要照顧到物與人,以及其他物之間原有的關(guān)系,和支配它們的自然和生活規(guī)律。假如無緣無故地叫小鳥去訪問魚兒,魚兒飛到天上去找月亮,這樣的寫法就很難認為是成功的。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當作人,寫成和人一樣的有感情、有語言、有動作。修辭手法詳解:排比 概念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意義相關(guān)或相近,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主謂/動賓)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這也是排比)總之,排比的行文有節(jié)奏感,瑯瑯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具體的運用如下:
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致
如:“他的品質(zhì)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zhì)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用排比寫景,將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再看郭風(fēng)《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fēng)中飛舞。” 這兩句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了景物的細微特征。運用排比說理,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
比如:“我們的干部要關(guān)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guān)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為人民服務(wù)》)“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保ㄖV語)運用排比抒情,節(jié)奏和諧,感情洋溢
看劉川同學(xué)《我和書的故事》結(jié)尾一段:“我和書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為書而歡樂,為書而哀愁,為書而被處罰??”既總結(jié)了全文,又抒發(fā)了和書之間的不解之緣。
“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
“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大嫂為幫助志愿軍失去了她的雙腳;我們也不會忘記,朝鮮大娘為了保護志愿軍,失去了她的孫子;我們更不會忘記,朝鮮小姑娘為了營救志愿軍,失去了她的母親。”
恰當?shù)剡\用排比才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說明復(fù)雜的事理,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運用排比必須從內(nèi)容的需要出發(fā),不能生硬地拼湊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讀起來感到瑯瑯上口,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排比與對偶的區(qū)別
1、對稱性與平列式。對偶是二個語言單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語言單位(句子或短語)。對偶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jié)構(gòu)大體相似,字數(shù)要求不甚嚴格。
2、排比經(jīng)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lián)是不重字的。
3、對偶以要求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修辭手法詳解:借代 概念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xiàn),因此多數(shù)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要讓文義通順。并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于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作用
恰當?shù)剡\用借代可以引人聯(lián)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tǒng)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運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部分代整體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答謝中書書》)
用魚鱗代替魚。
2、特征代本體
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例如:然而圓規(guī)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魯迅《故鄉(xiāng)》)
借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來代替身形極瘦的楊二嫂。
3、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zhàn)爭,把戰(zhàn)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5、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zhàn)斗的人們。
6、以結(jié)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著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現(xiàn)笑話或令人發(fā)笑的東西。以“捧腹”的結(jié)果代之“笑話”等令人發(fā)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體
例如:上面坐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修辭手法詳解:夸張 概念
夸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種類
夸張可分為三類,即擴大夸張,縮小夸張,超前夸張。
1、擴大夸張
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夸張形式。
例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縮小夸張
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夸張形式。
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張
在時間上把后出現(xiàn)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張形式。
例如:農(nóng)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來了??鋸埖淖饔?/p>
1、揭示本質(zhì),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運用夸張要注意以下三點。1.夸張不是浮夸
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chǔ)和生活的根據(jù)。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chǔ),不要無緣無故地故作夸張??鋸埮c浮夸有著嚴格區(qū)別,浮夸是違背客觀事實,說假話,必須堅決反對;夸張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一種修辭方式??鋸埖恼鎸嵭圆辉谟诒砻娴恼鎸?,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質(zhì)??鋸埖膴W妙在于不似真實,又勝似真實。
下面的例句就沒有現(xiàn)實基礎(chǔ),屬于浮夸:
我們的大河網(wǎng)猶如另一個地球社會,日夜運行著,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內(nèi),太陽系又多出一個行星世界。
同志們,你來看,我們力量大如天。腳下地球當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2.夸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
否則會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夸張。3.夸張要注意文體特征
第三篇:小學(xué)修辭手法練習(xí)
小學(xué)常見修辭手法練習(xí)
在小學(xué)語文基礎(chǔ)知識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體的、淺顯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事物去表現(xiàn)抽象的、難懂的、人們少見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由本體、比喻詞、喻體三部分構(gòu)成。本體和喻體兩種事物之間必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同類,比喻詞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樣(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陽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萬顆紅星在閃閃發(fā)光。
2、擬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當作人來寫,使它像人一樣會說話、有感情、做人的動作。例:淘氣的小鬧鐘每天準時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似、相同或意思相關(guān),字數(shù)大致相等,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為標志。)例:學(xué)好了語文,我們才會讀書看報,才會寫信寫日記,才會寫作文。
4、夸張:就是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作用進行擴大或縮小來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監(jiān)獄里,同志們照常鍛煉身體。
5、反問: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方法。無疑而問,不需回答。多用“難道、怎能、怎么”等詞作反問詞。例:(1)作為一個小學(xué)生,怎能不努力學(xué)習(xí)呢?
6、設(shè)問:就是有針對性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談出來。實際上就是自問自答。例:我能被中條山的風(fēng)嚇倒嗎?不能,絕對不能。
7、對偶:指用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思相關(guān)或相反的兩組句子組成對句的一種修辭方法。(對聯(lián)一般采用對偶的寫法)例: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一、請寫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
1、幾場春雨過后,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
4、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5、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是田間玩耍的孩子們。()
6、駱駝是沙漠之舟。()
7、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8、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9、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10、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11、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
12、你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13、像這樣一條多災(zāi)多難的禍河,怎么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呢?()
14、有翠綠,有淡青,有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
15、桂子花開,十里飄香。()
16、他在呼喚什么?在呼喚和平。()
17、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18、成千上萬的笑雞,成群結(jié)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地方,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
19、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20、說話的聲波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碰到藍天。()
21、它藍得可以發(fā)出聲音,它可以把你的視線凍結(jié)。()
22、這是一份偉大的遺產(chǎn),它是我們?nèi)嗣褡顚氋F的財產(chǎn),難道還有人感覺不到嗎?()
23、大小的島擁抱著,偎依著,也靜靜的恍惚入了夢鄉(xiāng)。()
24、海在我們的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
25、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
26、天空里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睛的星星。()
27、有人破壞草坪,我們怎能不管呢?()
28、沉沉夜霧中冒出一枚黑點,它好似一個幽靈,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二、判斷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
2、看他的樣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飛來飛去,小貓就像沒看見似的。()
4、真的,再沒有像馬一樣忠實的動物了。()
5、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
6、我們要像孔繁森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鋪上了一塊綠地毯。()
8、她長得很像我鄰居的小妹妹。()
9、天無邊無垠的,幾朵絨毛似的白云輕輕地掠過去。()
10、這個地方我似乎已到過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別使用什么修辭手法,填在括號內(nèi)。
1、豆大點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3、學(xué)習(xí)如鉆探石油,鉆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4、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5、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錯呢?()
6、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兒在歡笑,鳥兒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師是園丁,我們是花朵。()
9、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四、說說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在括號里寫出兩種。
1、一串串寶石般的水珠飛騰著,飛騰著,落進深潭。()
2、聽了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覺得我們的戰(zhàn)士是可愛的嗎?()
3、別看小草的身軀是那樣的柔弱,卻有著驚人的生命力??耧L(fēng)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滅絕它;即使是車輪將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會從地下挺直身軀,開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了降落傘,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漸漸的,天邊的魚肚白變成了淡色,好像人們喝了一點酒,臉上呈現(xiàn)出紅暈一樣。()
五、按要求寫句子。
1、站在山頭遠遠看去,村邊那條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輪明月。(改為比喻句)
3、窗外,風(fēng)吹翠竹,颯颯作響。(改為擬人句)
4、河水嘩嘩地流著。(改為擬人句)
5、寒風(fēng)吹到臉上很痛。(改為夸張句)
6、樹上的小鳥在唧唧喳喳叫個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為擬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著變幻莫測的云朵打扮著藍色的天幕,一會兒飄來 了
;一會兒跑來了
;一會兒
。(排比句)
8、考場上靜得很。(改為夸張句)
9、高粱成熟了。(改為擬人句)
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老師像一把火炬,時刻把光明灑向人間,讓自己的生命燃燒不止。
3、縫紉鳥的窩是一種精致的工藝品。
4、筆直的公路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待檢閱的儀仗隊,整整齊齊地站著。
5、鮮紅的隊旗像燃燒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隨風(fēng)飄揚。
7、這孩子簡直成了泥猴。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
1、蟋蟀在平臺上彈琴。()
2、水簾落下來,猶如片片錦鱗,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3、太陽沖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積云。()
5、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
6、小鳥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7、小青石看見了許許多多人的腳,它覺得很愉快。()
8、威尼斯小艇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9、父母的錢,難道我們就可以隨便亂花,隨意浪費嗎?()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1、山風(fēng)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12、葛洲壩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鑲嵌著無數(shù)珍珠和寶石。()
13、蒼蠅和蜘蛛都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里。()
14、是誰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文明?是勞動人民。()
15、他們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17、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20、因為紅色是火的顏色,是血的顏色,是旗幟的顏色。()
21、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22、敬愛的周總理??!難忘您那爽朗的笑聲,難忘您那爽朗的笑聲,難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難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懷,難忘您那鞠躬盡瘁的一生。()
23、藍色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的紅綢子,映在小鎮(zhèn)的江河上,像開了一朵一朵雞冠花。()
24、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25、什么花兒秋天陣陣香?什么鳥兒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陣陣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6、傍晚在樓臺小坐,看到天上的飛鳥還巢,他會想家;秋風(fēng)蕭瑟,看到樹木落葉歸根,他會想家;每逢魚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魚回游,他還會想家。()
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樂樂無窮。()
28、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9、謝惠敏的兩撇眉毛險些飛出腦門,她瞪圓了雙眼望著張老師。()30、姑娘一閃身向外跑,屋子里連掃帚也在歡笑。()
31、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3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3、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4、海底有聲音嗎?海底有各種動物發(fā)出的細微的聲音。()
35、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我怎么能忘懷呢?()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
1、蘆葦,一片片,一蔟蔟,遠看猶如一朵朵綠色的輕云在地平線上飄拂著,給鄉(xiāng)村平添了一道風(fēng)景。()
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是什么?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志氣。()
4、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海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記?()
5、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ǎ?/p>
6、當春風(fēng)剛剛吹謝雪花,故鄉(xiāng)的蘆葦就迫不及待地從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腦袋。()
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9、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九、按要求寫改寫下列句子。
1、老師不辭辛苦,用心血培育我們成長。(用比喻手法)
2、鳥兒在樹枝上跳動。(用擬人手法)
3、我覺得這個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用夸張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用擬人手法)
5、樹葉很綠。(用夸張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這里很適合鳥兒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顆顆水珠在荷葉上滾動。(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來了。(用擬人手法)
10、鮮花盛開。(用擬人手法)
第四篇:小學(xué)常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小學(xué)常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guān)系,暗喻則是相合關(guān)系。借喻:只出現(xiàn)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xiàn)。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作用: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答題方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事物+特征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
作用: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chǎn)生鮮明的印象,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答題方法:賦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動+思想感情。如:騰躍時,模樣像是歡樂;打旋時,模樣像是眩暈;傾斜時,模樣像是膽怯…((張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3、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答題方法: 故意擴大(或縮?。?,引發(fā)想象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①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夸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夸張)
4、對偶: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字數(shù)相等的兩個句子,或短語。
作用:形式上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nèi)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答題方法: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 增強表現(xiàn)力。
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③四十年別井離鄉(xiāng),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
5、排比: 三項或三項以上內(nèi)容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語氣一致的幾個短語或句子。
作用:增加語勢,說服力強,感染力強,起強調(diào)作用,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調(diào)論證觀點的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答題方法:加重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強烈的+感情.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攜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膽相照,多少次投桃報李,又有多少美麗溫暖的回憶。
6、設(shè)問:形式為自問自答。為了突出所說的內(nèi)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作用: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在結(jié)構(gòu)上還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啟下、使條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jié)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luò)清晰。
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
7、反問:只問不答。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diào)作用,使印象更深刻。答題方法:加強語氣,引發(fā)讀者思考。
如:難道中學(xué)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tǒng)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8、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作用:比直接說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答題方法:有幽默、諷刺的表達效果,增強文章的戰(zhàn)斗力。
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9、反復(fù):根據(jù)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xiàn)的方法。反復(fù)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間隔出現(xiàn)。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guān)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
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chǎn))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如:你們是初升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革命加科學(xué)將使你們?nèi)缁⑻硪?,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學(xué)家點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p>
11、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作用:強調(diào),突出,使好的更好,壞的更壞;答題格式:強調(diào)了……突出了……
12、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作用: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收到增強文采的藝術(shù)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13、用典:詩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
作用:豐富而含蓄地表達內(nèi)容和思想。
答題方法:言簡意豐,以簡潔的文字營造了+意境,表達了+思想感情。14.聯(lián)想:看到某事物,從而聯(lián)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作用: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有目的的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夸飾或鋪張。
15.呼告:寫文章時,對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喚,并且和他說起話來的修飾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強感染力。
16頂真:作用:不但能使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語氣連貫,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花環(huán)相扣的有機聯(lián)系。
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將表達的內(nèi)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2)擬人的作用是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夸張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烘托氣氛,引起聯(lián)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4)排比的作用是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nèi)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5)對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
(6)對比的作用是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zhì)、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7)反復(fù)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強調(diào)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jié)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聯(lián)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9)設(shè)問的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nèi)容。
(10)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fā)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事物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nèi)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xiàn),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象征手法的“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fēng)格。
3、先抑后揚,引發(fā)好奇,感情鋪墊,引發(fā)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jié)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xiàn)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jié)構(gòu)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xiàn)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huán)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zhì)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fēng)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于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guān)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lián)想想象,所謂聯(lián)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lián)想想象經(jīng)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nèi)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11.(間接)描寫:側(cè)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jié)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12.伏筆和鋪墊:作用:內(nèi)容前后照應(yīng),情節(jié)嚴絲合縫。
13.照應(yīng):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復(fù)地抒發(fā)××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第五篇:小學(xué)修辭手法經(jīng)典句子范文
小學(xué)生修辭手法經(jīng)典句子
一、比喻句
1.弟弟的臉蛋像蘋果一樣又圓又紅。2.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掛在夜空中。
3.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宛如一個小玉盤。4.圓圓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鏡子。5.細細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紡出的線一樣。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樣?xùn)|游西蕩。7.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掛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兩把大大的蒲扇。9.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10.紅紅的柿子像燈籠似的掛在枝頭。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無數(shù)只一眨一眨的眼睛。
12.柳樹的枝條就好像無數(shù)根綠色的絲帶一樣。
13.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橋一樣高掛在雨后的天空。
14.彎彎的小河像一條彩帶似的向遠方飄去。15.茫茫的草原像一張無邊無際的地毯。16.遠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紅的朝霞。17.字典就好像一個不開口的老師一樣。18.書是智慧的鑰匙。
19.清澈的小河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帶,流向遠方。20.這幾天的天氣太冷,寒風(fēng)吹在臉上好像刀割一樣。21.秋天的落葉像翻飛的蝴蝶一樣飄落下來。
二、擬人句
1.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跳舞。
2.秋天到了,樹上金黃的果子露出了笑臉,她在向我們點頭微笑。3.微風(fēng)輕輕地吹, 柔和地撫摸著我的面龐。4.池塘里的荷花都害羞地打著花朵。
5.落葉隨著風(fēng)跳起了歡快地舞蹈。(落葉隨風(fēng)翩翩起舞。)6.陽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樹被蒙蒙細雨淋醒了。7.小苗兒從土里探出小腦袋看到了燦爛的陽光。8.花兒在風(fēng)中笑彎了腰。9.鳴蟬在樹葉里唱歌。10.小狗伸了一個懶腰。
11.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12.麻雀飛上枝頭,吱吱喳喳的,好像在說:“快跑,有人來了!” 13.花兒在風(fēng)中笑彎了腰。
14.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地跳舞。15.一排排柳樹倒映在水中,欣賞著自己的容貌。16.小鳥在樹枝上不停地唱著歡快的歌。
三、排比句
1.沙漠,讓我感到了雨水的珍貴;太陽,讓我感到了大地的溫暖; 大海,讓我感到了心胸的寬廣。
2.幸福是爸爸勤勞的奉獻,幸福是奶奶每天的嘮叨,幸福是爺爺燦爛的微笑。
3.關(guān)愛是一句問候給人以溫暖,關(guān)愛是一個眼神給人以祝福,關(guān)愛是一場春雨給人以滋潤。
4.朋友是一把吉他為你彈奏生活的快樂,朋友是一縷春風(fēng)為你吹散心頭的愁云,朋友是一盞明燈為你驅(qū)趕心靈的黑暗。
5.花從春天走過,留下芳香;葉從夏天走過,留下陰涼;風(fēng)從秋天走過,留下金浪;雪從冬天走過,留下希望。
6.錢能買到書籍,卻買不到知識;錢能買到藥品,卻買不到健康;錢能買到衣服,卻買不到美麗;錢能買到佳肴,卻買不到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