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級物理全冊第十九章走進信息時代本章復習和總結教案--優(yōu)質教案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第十九章 走進信息時代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學目標】
1.了解信息的記錄、存儲和傳播.2.了解電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3.知道電磁波大家族,知道電磁波的主要用途.4.了解波的特征.5.常識性了解光纖通信、衛(wèi)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動通 信和互聯網.【教學方法】
1.歸納法:整合本章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2.講練結合法:通過典型習題的講練,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知識的內涵,熟悉解題方法與技巧.【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1課時.【鞏固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jié)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本章總結】
1.知識結構(用多媒體展示并總結)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2.重難點引導
走近信息時代涉及的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本章主要介紹了信息的記錄和存儲、信息的傳播、電磁波、波的特征、光纖通信及現代電信網絡等,其中電 磁波與現代通信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還是考查的熱點.
一、感受信息
1.信息的記錄:人們記錄信息的方式除了大腦記錄和文字記錄,還有光記錄和磁記錄等方式.2.電話:(1)1876年貝爾發(fā)明了電話.(2)電話是利用電信號將人們的語言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裝置.(3)電話機的組成:話筒、鍵盤和聽筒.(4)工作原理:聲音信號—變化的電信號—聲音信號.3.對于話筒和聽筒要結合其工作過程來區(qū)分:話筒將聲音轉化為電信號,利用聲音引起碳粒疏密的變化導致電 流變化,利用了電磁感應現象,其主要構造為碳粒和膜片.聽筒是將電信號還原為聲音,利用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變化還原聲音,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其主要構造為電磁鐵和膜片.二、讓信息“飛”起來
1.電磁波:(1)當導體中有迅速變化的電流時,在導體的周圍空間就會產生電磁波.(2)電磁波的組成: γ射線、X 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3)電磁波的應用:醫(yī)學上用γ射線做腦手術;用X光射線判斷是否骨折;用紫外線殺菌;用紅外線遙控等.2.聲波和電磁波有一些相似之處,如都是波,都具有能量,有些同學就誤認為它們是同種波.實際上電磁波和聲波 是不同的兩種波,如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播,而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也能傳播.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遠小于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三、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1.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稱,光纖很細,有內外兩層(內 芯和包層),由于內外層的折射本領不一樣,光線在內外兩 層交界處只會被反射而不會被折射,光被封閉在內層由近及遠地傳播.其優(yōu)點是抗干擾能力強、信息傳輸量大、保密 性好等.2.現代電信網絡:現代電信網絡包括衛(wèi)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動通信.3.現代通信主要靠電磁波和光纖.生活中的電話、電視、廣播、數據文件都可以在光纖構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傳播,并且互不干擾.手機、衛(wèi)星通信主要靠電磁波傳播信號.典例剖析:(用多媒體展示)考點1 電磁波
例1 下列關于電磁波和聲波的敘述正確的是()
A.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它實際上并不存在 B.聲波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溫度有關 C.電磁波和聲波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D.電磁波和聲波的波長越短,頻率越小
解析:電磁波和聲波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們是確實存在的一種物質;不斷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出現就形成了電磁波,不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而聲波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對于波來說,都有c =λv.在同種介質里傳播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波長大的,頻率小.聲波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都有關系.水波、聲波、電磁波辨析 比較如下:
答案:B 考點2 電磁波的波速、波長與頻率的關系
例2(2013·鎮(zhèn)江)研究表明,當空氣中顆粒的直徑越接近可見光的波長(波在一個周期內傳播的距離叫波長),顆粒對光的“消光”能力就越強.空氣中PM2.5顆粒是灰霾天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若可見光的頻率約為5×10 Hz,則可以推算出PM2.5中對能見度造成1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較大影響的顆粒直徑與下列哪一個值最接近(A.2.5μm B.0.6μm)
D.6μm
C.0.6nm 解析:可見光是一種電磁波,它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等于光速,由于c =λv,所以可c3?108m/s?7見光的波長為?==?6?10m?0.6?m 14v5?10HZ答案:B 點評:由于空氣中顆粒的直徑越接近可見光的波長,顆粒對光的“消光”能力就越強.要求較大顆粒的直徑,就是根據頻率、波速來求波長.考點3 電磁波與現代通信
例3 我市目前已全面開通了3G手機通信業(yè)務.使用3G手機不僅可以通話,還可以隨時通過無線網絡上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磁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B.手機通話是直接傳輸聲信號
C.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D.手機無線上網是利用電磁波傳輸數字信號
解析: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 ×10m/s,手機不能直接傳輸聲信號,手機通話或無線上網是利用電磁波傳輸信號的,故只有D選項正確.答案:D 【課后作業(yè)】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第二篇:九年級物理全冊第二十章能源材料與社會本章復習和總結教案--優(yōu)質教案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能源、材料與社會本章復習和總結
【教學目標】
1.知道化學能、核能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轉移與轉化.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轉移和轉化的方向性.3.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能正確區(qū)分.4.知道能源消耗對環(huán)境的影響,知道核能、太陽能的利用方式,知道地熱能、潮汐能、風能的開發(fā)利用前景.5.知道人類對材料的認識、開發(fā)和利用情況,知道導體、半導體、絕緣體的性能及用途.6.知道超導體和納米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教學方法】
1.歸納法:通過對本章知識的歸納總結,體會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進而系統(tǒng)復習本章知識.2.講練結合法:通過典型習題的講練,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知識的內涵,熟悉解題方法與技巧.【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鞏固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jié)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本章總結】
1.知識結構(用多媒體展示并總結)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2.重難點引導
本章主要知識點有:多種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轉移與轉化、能量守恒定律、能源與社會、環(huán)境、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材料與社會、材料的導電性以及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等.其中,能量的轉移與轉化、能量守恒定律、材料的導電性是重點,考查的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和填空題.一、能量的轉化與守恒
1.自然界中的能量形式有:機械能、內能、電能、化學能、核能、磁能、光能、聲能等幾類.2.能量的轉移過程中,能量的形式不變,而能量的轉化過程中,能量的形式發(fā)生改變.3.能量的轉移與轉化具有方向性、又由于摩擦的存在,機械不守恒,但總的能量是守恒的.二、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1.能源按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規(guī)能源、新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清潔能源、非清潔能源等.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其中,化石能源以及水能又是常規(guī)能源,太陽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風能是新能源
3.原子彈、核電站是利用核裂變,氫彈以及太陽內部發(fā)生的是核聚變.三、材料的開發(fā)和利用
1.根據材料的導電性能,材料可分為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三大類
2.半導體元件:(1)半導體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只允許電流從正極流入,從負極流出.電路符號為“
”(2)三極管:用來放大電信號.3.超導材料應用:輸電線、電動機線圈、超導列車、超導船;納米材料應用:納米機器人、納米導體等.4.導體和絕緣體是按材料的導電能力來區(qū)分的.二者的區(qū)別是“容易”和“不容易”導電,而不能錯誤地理解為“能”和“不能”導電,它們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yōu)閷w.3.典例剖析:(用多媒體展示)考點1 能量的轉化與守恒
例1 在學習了內能及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后,同學們在一起梳理知識時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認為其中不正確的是()
A.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B.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轉化 C.在一定條件下各種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轉化
D.能量的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中總會有損耗,但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解析: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選項A正確;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是內能在物體之間發(fā)生的轉移,不是不同形 式的能量的相互轉化,選項B錯誤;在一定條件下各種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轉化,選項C正確;能量在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中總會有損耗,但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即能量轉化和轉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選項D正確.答案:B 考點2 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例2 我市的能量資源正在逐步得到應用.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太陽能 B.潮汐能 C.天然氣 D.風能
解析:煤類、石油、天然氣都是短期內不能從自然界得 到補充的能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等是能夠源源不斷的從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答案:C 例3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館和中國館利用了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年均發(fā)電近300萬度,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這意味著每年可節(jié)約標準煤約 噸(設標準煤完全燃燒,q煤=3.0×10J/kg).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解析:由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發(fā)出的電能與標準煤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相等知,mq=W,則有m = W/q = 3×10×3.6×l0 J/(3.0 ×10 J/kg)=360噸.太陽能發(fā)電無污染,不會產生噪音,且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陽能可大大減小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答案:360 節(jié)能、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污染少(環(huán)保)、減少噪聲等 考點3 材料的開發(fā)和利用
例4 超導現象是指某些物質在溫度很低時電阻變?yōu)榱愕默F象.如果某種超導材料能應用于實際,最適合用來制作()
A.保險絲 絲
解析:根據焦耳定律Q=IRt知,超導材料電阻為零,則通電時產生的熱量為零;而保險絲和電爐絲都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來工作,故不能用超導材料來做;變阻器的電阻絲也要利用材料的電阻,故也不能用超導材料;只有電動機的線圈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電阻越小越好,可以用超導材料來做
答案:C 例5 下列關于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A.條形碼掃描器中的光敏二極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導體材料 B.太陽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必須用六顆同步衛(wèi)星才能實現全球通信 D.塑料和銀都是很好的絕緣材料
解析:光敏二極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導體材料,故A正確,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錯誤,實現全球通信至少需3顆同步通信衛(wèi)星,C錯誤,銀是很好的導體,D錯誤,故選A.答案:A 【課后作業(yè)】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B.電爐絲
C.電動機線圈
D.變阻器的電阻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第三篇:最新 九年級物理全冊10.2內能教案北師大版--優(yōu)質教案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內能》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由“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兩部分內容組成的。內能是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運動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較抽象,學生是通過宏觀現象來推測微觀機理建立的,而內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內能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兩個溫度不同的物體會發(fā)生熱傳遞,在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熱量,它不是物體內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個變化量,要區(qū)分溫度、內能、熱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對熱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節(jié)重點之一;另外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也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2.能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3.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5.了解內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6.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知道改變內能的方法?!具^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2.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推測出物體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3.通過演示實驗以及與彈簧的彈力類比使學生了解分子之間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4.會根據分子動理論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用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推測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
2.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3.了解用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會應用相關知識解釋一些現象。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分子動理論的三個要點。
2.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窘虒W難點】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1.宏觀的物理現象揭示了物質的微觀結構。2.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課前準備:
1.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2.學生預習本課內容,收集有關資料。
3.實驗器材:試管、水、酒精、引力演示器、紅墨水、燒杯、熱水、鐵絲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什么是動能,它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什么是勢能,它的大小又與什么有關? 3.什么是機械能?
二、激發(fā)學習動機:
教師:1.上一節(jié)中的滾擺實驗說明了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但是大家也看到了滾擺上升的高度一次比一次小,最終停下來。滾擺的機械能哪里去了? 2.一個乒乓球在地面上往返跳,最終停下來,乒乓球原來具有的機械能哪里去了? 3.一粒飛行的子彈具有動能,子彈打中物體后留在物體內,子彈原有的機械能哪里去了? 這些物體的機械能沒有了,機械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內能。
三、講授新知識:
(一)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提問:平時用什么話來形容物體的細小? 生答:細如發(fā)絲。
據此教師就把一般頭發(fā)絲的直徑與分子直徑比較,如果將二萬個氧分子,一個緊挨一個排成一串,那么它們的總長度才跟一根頭發(fā)絲的直徑相當。
分子體積很小,水分子與乒乓球大小之比恰似乒乓球與地球之比。分子的質量很小,1022個水分子的質量與5分硬幣的質量相當。
總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微小,物體里含有大量的分子。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1.氣體的擴散
演示1 把少許酒精或風油精撒在教室里,很快在各個角落都能聞到酒精的氣味。演示2 二氧化氮擴散到空氣中的實驗,見課件。
這個廣口瓶中充滿了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用玻璃片蓋住。上面用一個充滿空氣的廣口瓶口向下放在玻璃片上,二氧化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現在把兩個瓶口之間的玻璃片抽出,注意觀察發(fā)生什么現象。(學生觀察后再回答)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我們發(fā)現下面的瓶子中氣體的紅棕色變淺,上面的瓶子中氣體的顏色也漸漸變成了淺的紅棕色。直到兩個瓶子中的氣體顏色均勻了為止。
裝有空氣的瓶子中顏色變深,說明二氧化氮氣體的分子運動到空氣中去了。而空氣的一部分分子運動到下面的瓶子中去了。最后兩種氣體均勻地混在一起。
這些實驗說明:不是重力等外來力的作用,而是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果。由此提出擴散概念。板書。
擴散:不同的物質在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擴散現象證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2.液體的擴散
演示3 紅墨水滴到清水中的實驗。演示4 投一粒高錳酸鉀到清水中的實驗。演示5 硫酸銅溶液的擴散。如圖10-1乙圖所示。
不僅氣體能發(fā)生擴散現象,液體也能發(fā)生擴散,只是比氣體擴散的慢很多。量筒中裝硫酸銅溶液,上面裝有一半清水,水的密度小,在上面。二者之間的界限很清晰。我們蓋上蓋子,過幾天再來觀察液體的擴散現象。
說明:液體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3.固體的擴散
白墻邊堆放煤,墻壁中會有黑色煤粉。
把磨得很光的鉛片和金片緊壓在一起,在室溫下放置5年后再將它們分開,可以觀察到它們互相滲入約1毫米深。
大量事實表明:物體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4.分子的運動跟溫度的關系
演示6 取三只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溫水和熱水,然后分別向三只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三只杯內墨擴散的快慢。(后面襯以白紙,以便同學們觀察比較)問:看到什么現象?現象說明什么? 學生分析: 溫度高→擴散快→分子運動快→分子動能大。溫度低→擴散慢→分子運動慢→分子動能小。
小結:溫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得快,說明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激烈。
分子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動能。
(三)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 1.分子間有相互吸引力
提問:分子既然在不停地無規(guī)則運動著,為什么固體不分散成一個個分子呢?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演示7 教材中圖10—10分子間存在引力實驗。
演示8 一根粉筆掰開兩段,再把它們緊緊壓在一起,兩段又合二為一。學生實驗 水分子間存在引力實驗。(課前學生準備好所需器材)提問:這些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2.分子間有相互排斥力 為什么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演示9 用半徑為0.5厘米、長約85厘米、一端封閉的玻璃管,先倒入清水半管,后倒染紅的酒精至滿,然后用膠塞塞住,管內無空氣,把管倒轉幾次,使兩種液體混合,體積明顯減少。
分析實驗現象:在酒精與水混合的過程中,有些酒精的分子到了水中,有些水分子到了酒精中,說明水與酒精的分子都是有間隙的,從而說明分子間有相互排斥力。
3.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的關系
演示10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之間關系的模擬實驗。
如圖2兩部裝上磁鐵的小車,同名磁極相對,中間用橡皮筋系著,在車側面向學生處貼兩塊圓紙板擋在磁鐵前面,每個圓紙板表示一個分子;當表示兩分子的圓紙板相隔一定距離(磁鐵間的斥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時處于平衡位置;當兩圓紙板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進的距離,由于橡皮筋的拉力命名兩圓紙板相向運動,顯示出分子間引力大于斥力,總是表現為引力;當兩圓紙板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的距離,由于磁鐵間的斥力使兩圓紙板反向運動,這就是顯示出分子間引力小于斥力,總的表現為斥力。
總結歸納: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間存在間隙。2.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由于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的勢能。
四、鞏固運用:
1.下列有關分子動理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A.“破鏡難重圓”是因為固體分子間只存在著斥力。
B.松軟的大饃用手一捏體積會大大縮小,這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C.在空調房間吸煙時,會看到煙霧在空中彌漫,這是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用熱水相比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漬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2.將10mL的水與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小于20ml,這表明(A)。A.分子之間有空隙。
B.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斥力。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C.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
3.用分子的觀點對下列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B)。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總體積小于20mL--分子間有間隔。B.汽車開過鄉(xiāng)間公路,路面揚起灰塵--分子不停地運動。C.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分子間存在斥力。
D.兩塊表面平滑的鉛塊緊壓后會結合起來--分子間存在引力。4.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D)。A.氧氣被壓縮裝入鋼瓶-分子間有間隙。B.花氣襲人知驟暖-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
C.兩塊表面平滑的鉛塊緊壓后會結合起來-分子間存在引力。D.破鏡不能重圓-分子間存在斥力。
五、檢查評價: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學習進行評估。布置課后作業(yè)。
六、間隔性復習:
在后面的教學安排中進行此環(huán)節(jié)。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學生回答)2.分子運動快慢與什么有關?
二、激發(fā)學習動機:
教師:前面我們知道了自然界的能量有很多種,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形式的能:內能 什么是內能呢?
三、講授新知識:
(一)(板書)內能? 演示1 小球在桌面上滾動 問:小球具有什么能?(動能)演示2 在試管里裝入一些熱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使水沸騰,水蒸氣膨脹做功沖開塞子。
問:水蒸氣對橡皮塞有沒有做功?水蒸氣是否具有能?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學生:做了功,具有能。
問:水蒸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有何特點?該具有什么能? 學生:水蒸氣是由大量水分子組成的,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guī)則的運動,因此該具有動能。
演示3 高舉起小球。
問:小球與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勢能)問:分子間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演示4 將兩根分別固定在兩輛小車上的條形磁鐵,分開一段適當的距離(異名磁極相對),然后松開手,則可看到,小車互相靠近,直至兩磁鐵吸引在一起。
教師分析:兩輛小車上的外力轍去后,小車之間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該實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啟發(fā)學生得出結論:與上述實驗類似,假如分子間的斥力突然消失,則分子間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勢能就表現出來,即分子間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勢能。
演示5 按住兩小車上的磁鐵,使兩同名磁極相對、挨近(約2~3mm),然后松開手,可見小車相互推開。
啟發(fā)學生得出結論:與兩相斥的磁鐵類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勢能,即分子間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勢能。
結論: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強調:物體的內能是指物體內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單個分子具有的能量。說明:因分子勢能跟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復雜,初中階段暫不考慮它的變化,而只考慮分子動能對內能的影響。
(二)改變內能的方式
出示一根火柴,問:如何讓上面的火藥燃著? 學生的可能答案:
1、在火柴盒上擦劃。
2、和高溫物體接觸,如與火爐中的炭、燒紅的金屬塊等接觸。
3、放在煤油燈罩的上方。
4、太陽光下放凸透鏡或凹面鏡的焦點處。
5、用紙包著,放在石頭上用鐵錘砸?!?/p>
教師分析:火藥能被點燃,說明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達到了燃點。請問哪些情況是用了熱傳遞(傳導、對流、輻射)使火藥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的?在這個過程中內能從溫度高的物體轉移給溫度低的物體。
結論:用熱傳遞的方式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其實質是一個物體的內能轉移給另一個物體,能的形式沒變。
教師:顯然,除了熱傳遞,還有別的方式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演示6 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劃、燃著。(紙包著,放在石頭上用鐵錘砸,可在課后做,但要強調注意安全!1~2根即可。)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演示7 在“空氣壓縮引火儀”的厚管中,放入綠豆大小的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壓下去,則可見其猛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光。
師生分析: 壓縮空氣→對空氣做功→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硝化棉的燃點燃燒。在這個過程中,人消耗機械能,使空氣內能增加,即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結論:做功也可以改變內能,其實質是內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間轉化,能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實驗: ①兩手合在一起用力搓,說出感覺。
②出示一鋼鋸條,讓甲同學摸一下說出感覺,然后請乙同學持鋸條在木塊上來回急速地摩擦20次,再讓甲同學摸一下,說出感覺。
啟發(fā)歸納: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
演示8 用“內能、機械能互變演示器”,向管中倒入少量乙醚,用紗帶圍管上繞一圈,請一個同學迅速地來回拉動紗帶,待一會兒,塞子就被沖開。
引導學生分析: 啟發(fā)歸納:物體對外界做功,內能減少。
思考:出示鋼鋸條,問:如果只知道這根鋼鋸條溫度升高了,而沒有看到內能改變的過程,能否判斷是通過做功還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它的內能增加的。
教師分析點拔: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四、鞏固運用:
1.內能和機械能有何本質區(qū)別?0℃的冰內能為零嗎? 2.從能的轉化(或轉移)角度解釋本課開始時演示的水蒸氣膨脹沖開塞子的實驗的全過程。
3.分析下列現象: ①太陽灶燒熱水。②鐵匠給刀具淬水。③鉆木取火。④太陽光下用冰做成凸透鏡取火。⑤打氣時氣筒壁發(fā)熱。
其中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的是: ①②④;通過做功改變內能的是:③⑤。
4.小實驗:反復彎折粗鐵絲數次,然后用手摸一下彎折的地方,體會有何感覺?如何解釋?
五、檢查評價: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內能;知道了內能大小的影響因素;知道了改變內能大小的方法。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學習進行評估。布置課后作業(yè)。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六、間隔性復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溫度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 B.溫度越高的物體,內能越大 C.物體溫度為,其內能為零
D.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A.打開茶葉盒,茶香飄滿屋是一種擴散現象
B.茶水太燙,放一會茶涼了,此時茶水具有的內能減小 C.用冷水無法泡茶是因為冷水分子不做無規(guī)則運動 D.觸摸玻璃茶杯感覺很熱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大手的內能
3.一切物體,無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物體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小,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
4.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用重錘連續(xù)敲打鐵塊,一段時間后,鐵塊能煎熟一個荷包蛋用重錘敲打鐵塊是通過 做功 的方法改變了鐵塊的內能,被敲打后的鐵塊能煎熟荷包蛋是通過 熱傳遞 的方法改變了雞蛋的內能.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采用了“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在此種教學模式的探索中,針對本節(jié)課有自己的體會:
1.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多,而且對微觀世界有一定層次關系,所以分成兩課時來完成教學。
2.在關于對內能概念的理解上采取與機械能對比來理解內能。分子也運動,分子也有引力,所以分子所具有的能叫內能,內能與機械能沒有具體的關系,機械能大,內能不一定大。
第四篇:最新 九年級物理全冊14.2磁場教案北師大版--優(yōu)質教案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磁場》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中磁場是后面建立電磁聯系了解電磁現象的基礎,通過實驗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客觀存在的,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很難從直觀的角度對磁場有感興的認識。磁場在磁體周圍是實際存在的,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場來發(fā)生的,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有力的作用。我們借助于小磁針,來了解磁體周圍磁場的分布,這是通過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的作用來反映磁場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這種方法來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量的。為了形象的表示磁體周圍的磁場,可以利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磁感線的引入是給磁場建立了模型,磁感線只是磁場的模型,所以磁感線在實際中是不存在的。我們利用磁感線的疏密來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上某點的切線方向表示磁場方向。會用磁感線來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及磁體周圍存在磁場。
2.知道磁感線的方向是怎樣規(guī)定的,知道不同磁體周圍及其相互作用時磁場的分布情況。
3.知道地球周圍有磁場以及地磁場的南北極位置?!具^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磁體周圍小磁針或鐵屑的分布情況來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的分布情況,從而滲透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思維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磁體周圍小磁針或鐵屑的分布情況等實驗現象,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2.會畫磁體的磁感線?!窘虒W難點】
1.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2.會畫磁體的磁感線。課前準備:
1.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2.學生預習本課內容,收集有關資料。
3.實驗器材:條形磁體、鐵架臺、細繩、鐵屑、小磁針、玻璃板。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什么是磁性? 2.什么叫磁體? 3.什么是磁極?
二、激發(fā)學習動機:
提問:磁體兩端的磁性最強,如果把兩磁極相互靠近時,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來研究。(不通過接觸可以發(fā)生作用)
三、講授新知識:
(一)磁場
學生實驗:把一塊條形磁體用線吊起來,用另一塊條形磁體的N極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極,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極,觀察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歸納實驗結果后,教師板書: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追問:為什么不接觸小磁針,小磁針方向也會發(fā)生改變呢?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對學生討論情況進行引導。師生總結: 1.磁場的概念
原來磁體的周圍存著我們看不見又摸不著的物質,這種看不見又摸不著的物質叫磁場。(小磁針受到磁場的磁力作用,才具有新的指向)。
2.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作用。
讓兩位學生做實驗: 原來靜止時指南針,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若把它放在磁場中,小磁針就會轉動起來,靜止時,小磁針就會有不同指向,原來是由于磁體受到磁力方向不同的原故。
3.磁場方向:規(guī)定小磁針在磁場中靜止時,北極的指向規(guī)定為這一點的磁場方向。演示實驗:把四個小磁針放在磁場的不同點上。發(fā)現:靜止時,不同點的磁針指向不一定相同。
說明:磁場中不同點的磁場方向不一定不同。
那么磁體周圍的磁場方向是怎樣的呢?又怎樣來表示它呢? 我們在磁場中多放一些小磁針,方向分布就會越來越具體。如果磁針再多一點,就更清楚了,用若干小鐵屑代表小磁針。(注意磁鐵小,玻璃大鐵屑細)得到條形磁體周圍磁場分布。把一塊玻璃覆蓋其上,描下條形磁鐵周圍磁場分布情況。(包括蹄形磁鐵、同名磁極、異名磁極間的磁場分布)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二)、磁感應線:為了形象、直觀地描述磁場的情況,引入一組曲線,稱為磁感線。1.強調:(1)任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磁場方向一致;
(2)從磁體北極出來,回到磁體南極;(并在上面標上箭頭表示方向)(3)是一些假想的曲線(沒有畫到的并非無磁場)。2.了解磁感線的好處: a.知道在磁物中的磁體受到磁力強弱作用;b.而且知道磁體在磁場中各點所受磁力方向。
在磁場中某點,北極所受磁力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南極所受磁力跟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
(三)地磁場
1.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1)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指南針為什么能夠指南北呢?它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誰對它施加了力呢?(2)指南針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區(qū)都能指南北,地球相當于一個大的條形磁體,你能根據指南針的方向來畫出來地磁場的磁感線嗎?(3)地理的兩極和地磁場的兩極重合嗎?這一發(fā)現最早是由誰記述的? 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地磁場”的相關內容,討論交流得出:(1)地球周圍存在磁場,使指南針指南北。(2)學生確定地磁場的磁極,畫出地磁場的磁感線。
(3)地球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不重合,它們略有偏離,世界上最早記述這一現象的人是我國宋代學者沈括。
通過對指南針的分析、磁偏角的介紹,再次強化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四)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這節(jié)課大家學習了磁場的基本性質和方向,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實驗現象,、了解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知道了磁感線。
2.方法歸納:本課初步運用了探究學習的方法,“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要學習從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并能用一定辦法證明它。
3.延伸拓展:
鏈接生活:磁性水雷是用一個可以繞軸轉動的小磁針來控制引爆電路的,軍艦被地磁場磁化后就變成了一個浮動的磁體,當軍艦接近磁性水雷時,就會引起水雷的爆炸,其依據是什么?
四、鞏固運用:
1.畫出各圖中的小磁針的南北極、磁體的南北極、磁感線方向。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2.畫出各圖中磁體的南北極,和磁感線方向。
五、檢查評價: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磁場的概念;知道了磁場雖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為了描述磁場我們認識到磁感線;地球本身也是一個大磁體,它周圍有磁場,我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描述過它。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學習進行評估。布置課后作業(yè)。
六、間隔性復習:
在后面的教學安排中進行此環(huán)節(jié)。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采用了“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在此種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我總結出如下:
講授的關鍵是:第一、緊扣磁場的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第二、做好演示實驗,有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抽象思維能力;第三、N S
S
N
N
S S N N S N N S S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類比空氣流動成風、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說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是可以認識的,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
第五篇:最新 九年級物理全冊10.5火箭教案北師大版--優(yōu)質教案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火箭》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第十章能及其轉化《第五課 火箭》的教學,學生已有一定的計算機及網絡應用的相關知識。這節(jié)課主要是利用網絡來搜索來了解有關火箭原理、分類、組成、特點及應用的相關知識。學生學會利用網絡通過關鍵詞搜索的方法,進行資源整合,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鼓勵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體會獲取知識的快樂,在討論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考中發(fā)展自我。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火箭是噴氣式發(fā)動機的一種。2.了解現代火箭的構造和特點,了解多級火箭是星際航行的運載工具?!具^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看火箭的結構和發(fā)射方面的音像資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火箭的結構與此工作原理,明白火箭升空的方法。
2.通過上網和利用圖書資料查找有在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相關資料,進行討論與交流,使學生掌握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方法?!厩楦袘B(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和現代在箭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現代火箭在航天方面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樹立為祖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而努力發(fā)奮學習的遠大志向。
2.通過對火箭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科學技術在認識自然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養(yǎng)成關心社會重大問題,關注科學技術發(fā)新進展和新思想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利用關鍵詞在網絡、網站中搜索關箭的相關知識。
2.將利用網絡獲取的相關知識進行交流和討論,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窘虒W難點】
利用搜索引擎快速而又準確地檢索到有關火箭的文字和視頻信息并交流討論。課前準備:
1.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2.學生預習本課內容,收集有關資料。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什么是熱機?
2.汽油機的四個沖程是什么?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二、激發(fā)學習動機:
我國是火箭的故鄉(xiāng)?!皼_天炮”實際就是火箭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初期,士兵們就已經發(fā)明了“沖天炮”綁在箭上。(展示投影片或掛圖)點燃“沖天炮”,箭就向敵方飛去。這就是最早的火箭——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知識:
一、探索新知
任務一:火箭升空的原理是什么? 火箭起源早,應用廣泛,如今,現代衛(wèi)星通信,軍事等都離不開它,火箭到底是如何上天的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做個小實驗。
演示:氣球的反沖運動。(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1.氣球充氣后,松開氣口,氣球向著噴氣的反方向飛行。2.氣充得越足,飛得越遠。
說明:氣球內的氣體以很大速度向外噴出時,對氣球產生一個向噴氣的反方向的推力,使氣球飛出去。
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回答。
生答: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后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鸺强繃姎馐桨l(fā)動機向前推進的。火箭發(fā)動機點火以后,推進劑(液體的或固體的燃燒劑加氧化劑)在發(fā)動機的燃燒室里燃燒,產生大量高壓燃氣;高壓燃氣從發(fā)動機噴管高速噴出,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就使火箭沿燃氣噴射的反方向前進的。
??
任務二:噴氣式發(fā)動機的分類及區(qū)別是什么? 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回答。
生答:按發(fā)動機是否須空氣參加工作可分為兩類: 空氣噴氣式發(fā)動機,它必須吸進空氣作為燃料的氧化劑(助燃劑),所以不能到稠密大氣層之外的空間工作?;鸺龂姎馐桨l(fā)動機是一種不依賴空氣工作的發(fā)動機,由于需要飛到大氣層外,所以必須安裝這種發(fā)動機。
??
任務三:現代多級火箭的用途及特點是什么? 學生閱讀課本結合著搜集的資料。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生答: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是星際航行的主要運載工具?,F代火箭的特點是功率巨大,不僅可以在高空氣行,而且還可以飛出大氣層。
??
任務四:利用互聯網了解火箭發(fā)展的歷史及我國航天航空發(fā)展的歷程。
生答:火箭的故鄉(xiāng)在中國,三國時期,就有孔明燈的傳說。直到1958年,中國才造出第一支現代火箭。
在發(fā)展現代火箭技術方面,中國的錢學森、德國的馮?布勞恩和蘇聯的S.P.科羅廖夫齊奧爾科夫斯基等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學生通過結合教材利用互聯網、學優(yōu)高考網站、搜索引擎及關鍵字搜索,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合作來完成。
針對每一個任務結束后,教師請一部分學生起立回答交流所獲得的知識及任務完成情況。
小結:
1.噴氣式發(fā)動機的原理。
燃料在燃燒室內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從尾部噴口高速噴出,產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動機身向前運動。
2.噴氣式發(fā)動機分類: 空氣噴氣發(fā)動機?;鸺龂姎獍l(fā)動機。3.液體火箭的主要組成: 燃料箱 氧化劑箱 輸送裝置 燃燒室 尾部噴口。4.現代火箭的特點:功率巨大
火箭中能量轉化:燃料的化學能燃燒時轉化為內能,推動火箭做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四、鞏固運用:
1.如圖,“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態(tài)氫是由于其熱值大,為了使氫氣和氧氣液化,采用了先降低溫度_ 再進行壓縮體積的方式,所以俗稱“冰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質量達25 t(填上合適的單位)。
2.火箭用液態(tài)氫作燃料,是因為它的_熱值_ 大,且體積小 便于運輸。
3.現代火箭選用液態(tài)氫作燃料,這是因為氫熱值大.燃料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五、檢查評價: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初中
精品
教案
試卷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噴氣式發(fā)動機的原理;噴氣式發(fā)動機分類: 液體火箭的主要組成等。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學習進行評估。布置課后作業(yè)。
六、間隔性復習:
在后面的教學安排中進行此環(huán)節(jié)。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采用了“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在此種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我反思如下:
1.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少,要求學生提前在網絡上查找有關火箭知識,不然這節(jié)課只有教師去講解。
2.但是我們是農村學校又是寄宿制學校,學生無法查詢,所以這節(jié)課,只有讓學生先閱讀課本,教師利用搜集的有關火箭知識給以傳授,讓學生掌握。所以本節(jié)課學生的能動性是無法充分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