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對初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予哪些關懷
面對初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予哪些關懷? 初三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岔路口,他們不僅要面對升學壓力,還要面對影響自己身心發(fā)育的青春期困擾。在這段非常時期,家長的關懷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掌握關懷的“尺度”。如果這個“尺度”把握不好,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清大學習吧提醒您因此家長要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關懷。
孩子的心理發(fā)育要經歷兩次叛逆期,第一次出現(xiàn)在2-3歲,主要表現(xiàn)為任性、不聽話、愛哭鬧;第二次則出現(xiàn)在12-16歲,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敏感、易怒、任性、獨立是這一階段最突出的表現(xiàn)。而初三年級的孩子正是處于青春期的中期,“叛逆現(xiàn)象”在這個階段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其實這個階段孩子出現(xiàn)叛逆是非常正常的,家長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變壞”了。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面對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同學間的激烈競爭,升學的巨大壓力和家長、老師對自己的期望等。不管他們學習成績怎樣,都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選擇。他們會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和成長發(fā)展等產生疑問。他們會思考一些東西,但是卻不成熟,看待問題也比較極端,尤其是在自己努力了,卻沒有得到進步的時候,就會在行為上表現(xiàn)得非常煩躁,甚至會把自己的父母當成發(fā)泄的對象。很多家長說,自從孩子上了初三以后,就會明顯感到孩子變了,變得異常的情緒化,為此感到十分困惑,也非常著急。
在這個階段,家長必須先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不能因為孩子的急躁而影響到整個家庭的氣氛。如果孩子急躁,家長也急躁,那后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因此,當孩子急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要耐心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如果悶在心里,會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如果碰到孩子生悶氣的時候,家長要仔細暗中觀察,切忌對孩子的情況進行評頭品足,因為這時的評價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我們建議家長應該在傾聽和觀察中盡快找到困擾孩子的癥結。等孩子情緒恢復后,再客觀的與之交流,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一些看法,本著平等的原則,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心理的波動期。這樣的溝通,可以幫助孩子逐漸減少情緒的波動,提升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最需要理解和撫慰的時候,父母的寬容和幫助會使孩子心存感激和信賴。反之,當孩子不高興或成績下滑的時候,父母如果只看著試卷上不盡如人意的成績,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孩子,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和自我反思的空間,就會加重孩子的挫敗感和逆反情緒,嚴重的話直接影響到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使他們不再信賴家長,有問題也不會跟家長說,從而加深了彼此之間的矛盾。
面對初三的孩子,家長需要嚴格要求自己,主動給孩子營造良好、溫馨的家庭氛圍,不能把家外的糟糕情緒帶回家,以免觸及孩子青春期相對敏感的神經。例如,家長之間有什么矛盾時,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因為孩子的模仿力很強,他們會像家長一樣,用爭吵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此外,如果家里總是充滿火藥味,孩子的心情也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建議工作很忙的家長,抽空關心一下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表面上會說討厭家長問這問那,但是他們還是非常享受有父母在身邊的感覺,因為很踏實,他們會感覺到擁有強大的后盾和溫暖的臂彎。
任何一個進入初三畢業(yè)班的孩子,都希望能好好學習,中考時取得好的成績。面臨嚴峻的中考,他們心里都有一個上緊了的發(fā)條。家長們要與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并且經常給予鼓勵和信任,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中考時獲得人生的第一次成功。
清大學習吧為回饋廣大粉絲長期以來的支持與愛戴,特別推出趣味有獎活動,只要關注清大學習吧官方服務號(qdeee114),發(fā)送“拼圖”,即可參與“愛拼才會贏
話費送不?!被顒?。一不留神,就有機會獲得百元話費!趕快去參加吧!
第二篇:家長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李子勛專家支招:
表現(xiàn)出適當?shù)臒o知
孩子十歲前,爸爸媽媽可以扮演無所不能的角色,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十二歲進入青春期后,要建立自己的權威、尊嚴,家長應該及時地從權威的角色中引退,例如可以說:“媽媽不太知道你現(xiàn)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媽媽什么樣的幫助,詳細告訴媽媽好不好?”對孩子好奇、保持興趣
保持對孩子欣賞的態(tài)度,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要把價值深藏起來,給孩子一個彼此沖突、矛盾、多樣的價值混亂時期,不要忙著幫孩子找到所謂正確的道路。家長能做的是提醒孩子:“你內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權利,面對客觀現(xiàn)實的時候要按規(guī)則辦事?!边@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內心與現(xiàn)實的邊界意識,讓孩子可以在兩個層面接納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來源于搞不清內心與現(xiàn)實的邊界在哪里。
學會對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善于在孩子面前裝傻。有一個咨詢案例,女兒是哈韓族,甚至曠課去聽演唱會。父親非常著急,前來咨詢。李子勛老師給出的建議是,讓父親也扮哈韓族,結果沒多久,他女兒就把韓國明星的照片收起來了。為什么?因為孩子需要和爸爸媽媽有區(qū)別,其實孩子是在表現(xiàn)逆反情緒,爸爸越管,我就越喜歡。如果家長學會示弱,不壓制,反而認同,孩子逆反的動機就會終止。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謬的要求,決不能馬上駁斥他
對孩子提出的不恰當?shù)囊螅议L要說:“你的想法不錯,很有意思,不過我能問一下你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能告訴我你進一步的計劃是什么嗎?你能告訴爸爸媽媽能幫你做什么嗎?”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絕他,他反而會堅持。當你坐下來聽他計劃的時候,他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計劃都沒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媽媽認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實施。如果這時駁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實施了。家長可以先說“是的”,時機成熟時再說“也許”,盡量不說“不行”。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真正目的往往不是實現(xiàn)要求,而是在測試爸爸媽媽的反應,看他們是不是在意他、尊重他。
第三篇:專家支招: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如何面對?
專家支招: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如何面對?
不少家長反映自從孩子上了初中后就變得不一樣了: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開始愛頂嘴,不愿意聽父母說話,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喜歡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專家表示這一切都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現(xiàn)。這時,家長們都無奈的感嘆到:“孩子突然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真難管,打不能打,罵不能罵,說教又聽不進去,怎么辦?”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倍感焦慮和困擾。
乖孩子的沉淪
留著平頭,稚嫩的臉龐,戴著眼鏡,一身藍色運動服,眼前的丁健咬牙切齒的站在父親面前,一副氣沖沖的樣子,父親的皮帶剛剛落地,丁健就沖進房間,嘭的一聲關上門。丁健的父親做夢也沒想到丁健如今會變成這個樣子,也沒想到自己真的能狠下心來抽了他。丁健中學之前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連續(xù)幾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勺詮乃ツ昵锛旧氤踔泻?,前后判若兩人,成績直線下滑,原本開朗的性格變得內向起來,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把情緒帶回家,對父母大發(fā)脾氣。不再把學習當作頭等大事,經常放學后在球場玩到天黑才慢吞吞地回家;做功課應付了事,一有空就看電視、玩網絡游戲;早上不愿意起床,父親叫了半天也沒有反映,最近幾個星期都是這樣,磨磨蹭蹭到了早上7:30,還讓父親開車送他。父親忍無可忍,今天早上拿皮帶抽了他。
孩子青春期叛逆問題不能回避
孩子叛逆不聽話是青春期的常見表現(xiàn),并且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是非常常見的,因此也讓父母們焦頭爛額的。由于升學、人際關系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fā)生變化,如果沒有對其進行適當引導,孩子很容易在認知、理解、運用等環(huán)節(jié)產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礙,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響下,往往會激發(fā)他們潛意識的反抗,刺激他們對外界采取抗拒行為,形成“叛逆”。
“叛逆”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tài)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tài)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
專家支招解除青春期叛逆難題
很多家長并不能重視要孩子青春期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簡單片面的認為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主張任其個性自由發(fā)展,沒有必要拔苗助長,等邁過了這道坎,就會走入正軌;還有一些家長因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整天忙于生計,根本無暇關注孩子的種種變化,更沒想過要正確引導。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誤入歧途。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作為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姿態(tài),和孩子一起成長。在溝通上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要用“你應該”、“你必須”這樣強硬的口吻和孩子說話,這樣只會讓孩子反感。如果丁健的父親懂得用技巧和孩子說話,也不會引發(fā)父子之間的大戰(zhàn)了。
家長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孩子面對沉重的學業(yè),壓力也是非常大,有一些抵觸的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父親一定要學會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去真正的關心孩子。
第四篇:孩子青春期厭學家長和老師應該怎么辦
李鋒叛逆孩子教育學校http://004km.cn/iyxzt/
孩子青春期厭學家長和老師應該怎么辦
學生青春期是很多問題的滋生期,比如青春期戀愛、青春期厭學癥等。青春期戀愛如果沒有影響到正常的學業(yè),家長們還是勉強可以接受的;而青春期厭學癥可能導致退學輟學行為而被列為高危事件。那么,該如何治療青春期厭學癥呢?
教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二位父母;所以,如何治療青春期厭學癥,教師有重大的責任。要善于挖掘與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青春期厭學癥并非天生就有,厭學的學生是因為對學習失去興趣。對于這樣的學生首先應督促他們制定短期小目標,讓他們在學習上對自己肯定并且有成功的喜悅;哪怕他們只是達到了一個小小的目標,也要給予肯定,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改變課堂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或者用講生動的故事、引用典故、身邊事例、時事新聞等導入新知,巧設懸念,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興趣盎然的投入學習。
治療青春期厭學癥需要教師多與家長溝通;給孩子一個陽光雨露充足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是教育學生的第一陣地。有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班主任一定要多費心,盡量與學生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說服他們盡到為人父母該盡的職責和義務:不管孩子歸誰撫養(yǎng),雙都應給予孩子無盡的關愛和照顧,用他們的愛來撫慰幼小的受傷的心。同時,班主任老師也應給這樣的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責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還要關注他心理的健康成長,盡可能給學生一個充滿陽光雨露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成為一個道德觀念強,有著積極的人生態(tài)的人。
老師和家長都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經常鼓勵他們的進步,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盡快地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 來。家庭中,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給孩子起表率作用,要盡量營造 一種積極進取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平等、民主、關愛、和睦的環(huán)境下,保持 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中去。對待學習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 到孩子的優(yōu)點,鼓勵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在非重點中學,初中生厭學現(xiàn)象比較普遍。厭學之風日長,不但使家長茫然、教師憂慮,而且?guī)碇T多社會問題,其后果將十分嚴重??傊斍皩W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錯綜復雜的,解決厭學心理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用;如何治療青春期厭學癥,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第五篇:孩子青春期,家長怎么辦?
孩子青春期,家長怎么辦?
家長自身也面對著生存危機,壓力也大,自己也有好多問題需要應對。加上有些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遺留沒有解決好的“心結”和痛苦,當孩子也到了這個年齡段時,就會陷在自己也無法理解的情緒和困惑之中,難免帶著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
比如,有位母親當年曾因為給喜歡的一個男孩子寫信而受到嚴厲處分,就對14歲的女兒采取多種措施嚴加防范,女兒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空間,感受不到家的溫暖的女孩,只好選擇了封閉自己,不與任何人說話,包括自己的父母。
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認識不足,家長習慣孩子聽話可愛,像鮮花一樣,笑臉始終向著長輩開放。進入12—18歲的少年,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一個尋找自己內部空間的過程,因而對家長不再言聽計從,甚至還會對著干。心理醫(yī)生將此階段的孩子比喻為枝葉無序瘋長甚至還帶刺的“野草”。習慣了“除草”的父母本能要將他“連根拔去”,親子矛盾由此而生。
反抗其實是孩子長大的標志,說明他對事物有了評判能力,我們沒有必要驚慌反倒應該高興才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重新在學習走路,學習做人,“學步”過程中難免摔跤,這時,他需要的是指點和引導,而不是教訓和責罵。倒是那些“長不大的孩子”才應引起父母的格外關注。父母的任務不是消滅叛逆的“野草”,而是要學會精心地培育“野草”。因為自家的“野草”,修剪得當一樣賞心悅目,天底下所有孩子都有這個過程,接受這個變化事實,家長的心理負擔會可能會小得多。
家長該怎么辦?
首先 是轉變觀念,和孩子一起成長。時代不同了,對問題的看法不同,欣賞和追求的東西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這很正常,不能把你不了解的事物都視為“大逆不道”。要學會求同存異,在兩代人的思想碰撞中尋找新的契合點。比如孩子“追星”“上網”的本身并無過錯,他們需要榜樣和情感寄托,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獲取更多的信息,只是錯在他們的“本末倒置”和處于失控狀態(tài),我們父母該做的是如何正確引導,而不是責怪和打罵,更不能“砸電腦”或把孩子關起來了事,這樣反會加重他們的叛逆,使問題復雜化。
其次 學點溝通交流技巧,對叛逆期的孩子只能智取不能強攻。以我個人的體驗,就是采取“退行”式的引導方法,即孩子多大我多大,很容易跟他們交上朋友。建立良好基礎后,說的話一般他們都能聽得進。
在家里創(chuàng)造一種先尊重對方接納對方,理解對方的氛圍,讓他感到父母是最可信的人,當他說出實情后,耐心幫他分析原因,一起想辦法應對,像朋友一樣對話,了解他的需求哪些是合理的應該滿足,哪些需要克制,這樣,你的引導才會有的放矢。如果在你們的引導下,孩子可以對自己的許多事做出決定,那么他的反叛情緒就要好得多。
最后,建議家長們不要孤軍作戰(zhàn)和“摸著石頭過河”,抽點時間學習養(yǎng)育孩子的知識,和其他家長探討孩子教育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子女教育中的盲目性,盡可能地少走彎路,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同時自己的問題以及孩子的問題要及時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心理輔導,千萬別把所有煩惱都自己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