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國外父母是這樣嚇唬孩子日記
別抱小狗啊,它會把你的鼻子舔平的。
別跑到大街上去,汽車會撞著你,把你軋得像個煎餅,就連你的新鞋子也會被軋扁。
玩過沙子后,千萬要記住洗手啊。在你的指甲里藏了好多小蛋,它們會通過你的嘴溜進你的肚子里孵化,到了晚上,小蟲子就會從你的肚臍里爬出來。
離刀子遠點啊,否則,一不小心你的手指就會被它切掉,到那時候,你只好像扔掉你的尿布一樣,和你的手指永遠地說拜拜了。
流鼻涕得趕緊擦掉,否則別的小朋友會以為你的臉上有蚯蚓,他們會一起向你的臉上扔沙子的。
千萬別解開你的安全帶。否則,警察會把你抓進監(jiān)獄,你就只能和一大幫的壞蛋、小偷在一起過生日了。
別去咬那些電線,那里面有火,會崩掉你的牙齒,讓你再也嚼不成口香糖了。
別爬陽臺上的欄桿,掉下去就摔死了,人死了以后,就會到另外一個地方,那里的人都很野蠻,他們會拿著塑料耙子打你的頭。
別吃草地上的蘑菇。還記得《象王貝巴》那本書里的國王嗎?他就是吃了草地上的蘑菇,全身變成了綠色,最后死掉了。
別舔鴿子,它太壞了,所以我們喂它的都是發(fā)霉變味兒的面包。
別用你的玩具錘子砸媽媽的老電腦,砸壞了,爸爸就得去買一臺新電腦。
別想著去親小山羊,它喜歡吃垃圾,而且,無論你嘴里有什么,它都會想法弄到自己嘴里。
別在廁所里玩。記住,即使它看起來很干凈,它也是臟的;而你的杯子即使看起來很臟,它也是干凈的。
別老穿舊鞋子了,它們太小了,會把你的腳擠得像柜子里的馬鈴薯那樣枯萎發(fā)皺的,而且,你再也無法從我身邊跑掉了。
第二篇:父母千萬不要這樣詛咒孩子
做很多事,只要設立正確的目標,通過有效的努力,都可以達到一個世俗成就。做父母這件事,卻幾無可能成功。每一個父母在某些方面都會有缺失。而如何讓父母的缺失降到最低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那就是:放手。
很多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管得太多,或者“管教”失當造成的。如楊鳳池老師曾經(jīng)說過的,最好的教育就是,教育了,孩子不知道;父母切忌隨意給孩子下咒語。
下面所分享的,就是孩子身上常見的發(fā)展中“問題”。類似問題當然還有很多,篇幅有限,我們只列舉微信后臺高頻出現(xiàn)的。應對這類問題的一個大原則,就是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相信你的孩子,盡可能少擔憂。
須知,處處擔憂,即是詛咒。
孩子攻擊性強、社交發(fā)展遲緩?背后藏著一個無力的母親一位媽媽問:
我兒子今年6歲。感覺他從小就不太會和小朋友交往,愛動手,很莽撞。原來認為他是語言能力還跟不上,所以喜歡用動手。
但是現(xiàn)在6歲了,感覺還是有問題。每次我都教他如何和小朋友和諧相處,但是還是沒什么改觀,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如何去改變他?
這位媽媽對問題的描述,其實很容易讓人不舒服。本身孩子才6歲,就可以認定孩子“從小”就不太會和小朋友交往?,F(xiàn)在孩子6歲,那“從小”,是有多“小”呢?
可以想見,的確是從很小的時候起,這個孩子在母親眼中,就是個有問題的小孩了。其后,小孩果然順應了母親的心意,至今仍然在社交方面存在“問題”。
小男孩的社交,通過身體動作進行本就常見。這個孩子一直都對參與到群體游戲這個事充滿熱情,他的社交意愿的發(fā)展是正常的。他不是“有問題”,只是缺乏相應技巧。父母一直忙于給孩子貼標簽,卻從未真正想過,早該教會孩子一些正確的社交技巧了。
另,家庭治療師認為,一個孩子的“問題”,往往反映出的是這個“家庭”的癥狀,而非孩子自己有問題。這個案例驗證了這一點。
經(jīng)過后來了解得知,上面案例中這個孩子,父親經(jīng)常出門在外。母親長期處于較為無助、焦慮的狀態(tài)。這個不太討人喜歡的、攻擊性強的小男孩,恰好成為了他疲弱的母親的唯一保護者。
唯有母親自己放下焦慮,強大起來,并邀請父親多加入家庭生活中來,孩子的行為“問題”才可能真正改變。▌ 孩子有自閉傾向?別輕易給孩子貼上病態(tài)標簽微信上,一位媽媽留言:
我兒子現(xiàn)在2歲半,平時愛玩門,喜歡反復開關,摔門。之前喜歡玩圓形的物品,比如轉(zhuǎn)車輪。別的玩具也都玩,平時精力旺盛,好動。
兩個月前因為上親子班坐不住,說話也只會說兩個字的稱呼類。想給他報早教課時,早教老師讓我先帶他做了感統(tǒng)檢查,結果醫(yī)生說他語言發(fā)育遲緩中度的,因為愛玩門,輪子類的機械類有自閉傾向。
現(xiàn)在我們給他上了18節(jié)早教課了,兩個月了,他現(xiàn)在說話能說到4個字了,說的也很多了,啥都想學著說。也給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了,就還是好動,愛玩門。
走到那,一看到門就想過去,推兩下,也愛車,一愛見車,就不走了,拿到車子就推著看輪子怎么轉(zhuǎn)。
我現(xiàn)在特別焦慮,我兒子看著挺聰明的,我到底該怎樣引導他不要那么癡迷玩門,圓形的東西呢。
后來,我又問了媽媽一些具體的事情,了解到,這個孩子平時叫人會看著人叫,與親近的人有目光交流。互動也還可以。只是比較敏感,做錯事,別人板著臉瞪他一眼,他就難過的想哭。
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來看,我并不認為孩子有自閉傾向,雖然自閉傾向的孩子會伴隨有語言障礙、刻板動作等情況,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游戲或玩具,會對此表現(xiàn)出特殊的喜好。
尤其是這個孩子能夠很好地和人有目光上的接觸和交流,并且能夠回應父母的指令。所以,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看作是特殊兒童。這種“特殊看待”,本身就具有催眠的效果,會把一個原本健康的孩子,都推入一個不正常的境地。
當然,適當?shù)姆e極干預是好的,但必須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尊重孩子的喜好。誰敢說,他不會是了不起的機械師呢?
我見過很多困惑的父母,他們會誤把內(nèi)向當做自閉,誤把外向當做多動。其實性格本無好壞之分,內(nèi)向、安靜、話少的孩子會有更多內(nèi)省思考,習慣于內(nèi)歸因,感知自己的情緒。
而外向的孩子,情緒表達更加外露,社交能力也許更好一些,習慣于外歸因,感知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兩種性格各有利弊,父母要做的只有接納,而不是試圖改變。
▌孩子說話晚,智力發(fā)育慢? 一位媽媽問:
孩子二十九個月。語言發(fā)育遲緩。二周歲時候連爸媽都喊不清,但現(xiàn)在會說一些不要,沒有之類二個字、基本表達自己的需求還是拉著大人的手或者指。
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他根本不看大人的嘴巴就是根本不想學說話,不想模仿。有時候心里的需求表達不好,我們沒理解,就急哭了。或者會用一些聽不明白的語言表達。
這些時候我會好好和他說讓他別急,有需要用嘴巴說出來說清楚。但似乎他很抵觸這個方法,有時候急得沒辦法倒是吐出幾個字來。
讓我感覺他內(nèi)心其實覺得說話沒意思,并沒有得到快樂和成就感,所以也就沒有欲望去學和模仿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在表達的時候因為我們總是聽不懂他的話所以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我們意會錯了。他就有了挫折感。進而認為說話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就更不想學說話和模仿了。
孩子說話晚,是我遇到過的最多的關于孩子發(fā)育遲的問題。很多父母常常用別人家孩子在語言方面的發(fā)育狀態(tài)來和自己的孩子比。比如,別人家的孩子會叫爸爸媽媽了,別人家的孩子會唱歌了,別人家的孩子會背詩了,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說英語了??父母內(nèi)心的焦慮感油然而生。這種焦慮一定會通過各種方式傳達給孩子。上面這個孩子在說話方面的挫敗感,一面源自自己發(fā)展階段的局限,一面源于無形中感受到的父母的過多期待。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2歲多了,不能連貫的說完整的句子,但他們都是正常的孩子。每個孩子的身心發(fā)育速度和水平都不一樣,著重發(fā)展的領域也各有不同。同樣是語言系統(tǒng),有的孩子在2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會唱歌和與家長對話了,而有的孩子還只停留在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階段。
同樣是學齡前的孩子,有的孩子顯出不一般的運動能力,熱愛戶外玩耍,而有的孩子則顯出很強烈的學習識字的欲望,和強大的安靜、獨處能力,等等。就像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片一樣,孩子們的發(fā)展也是各有特色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去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對孩子的引導不要操之過急。平時可以多自然而然地跟孩子說話聊天,或給孩子講故事。不要偷懶,直接放音頻給孩子聽??措娨曔^多的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同樣也會受到影響。
當然,最關鍵的是,不要太過關注孩子是否特別專心的在聽。孩子需要一個不被打擾的時間,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一個儲備語言的沉默階段??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速度。永遠不要輕信他人甚至專家對一個孩子的論斷。通過這么長時間的育兒知識學習,我相信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專業(yè)培訓,所有讀過的書,都沒有教會我們?nèi)フJ識每一個獨特的孩子。
所有,我們能給到孩子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努力去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努力學會無條件的愛。
第三篇:孩子3歲之前,父母都應該這樣做
父母就是孩子身邊第一位“老師”,家庭環(huán)境就是孩子第一間“課堂”。
如果3歲之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就等于說讓孩子接受到了含金量非常高的早教課程。
1 經(jīng)常和孩子互動說話 孩子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經(jīng)常有人和她互動說話。
其次鼓勵孩子“回應”,為孩子朗讀圖畫書,唱歌給她聽,都是為2歲左右順利開口做的環(huán)境準備。有足夠的輸入才能自然輸出。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媽媽給我讀書的聲音“。
2 接納孩子的情緒 認知情緒,接納情緒,是幼兒情商培養(yǎng)的第一步。強制孩子壓抑情緒,時間長了會生病。
用120%正確的道理說服處在情緒當下的成人尚且無用,何況是3歲前的孩子。
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媽媽的擁抱和共情。
3 父母要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 童年時期高品質(zhì)的陪伴和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為孩子今后的成長帶來深遠的影響。
范仲淹早年喪父,家貧,那時候還沒有早教,母親卻特別賢德。以大地為紙,蘆花為筆,教育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文豪范仲淹。
成龍獲奧斯卡電影終身成就獎,作品等身,可婚姻問題一直被外界詬病,對兒子房祖名更是不管不問。有一次,成龍從香港飛去美國,興奮地給司機打電話:”告訴祖名,我今天去接他放學“可是他在校門口,眼見學生們都走光了,也沒見兒子出來。后來才知道,房祖名已經(jīng)上到中學,而成龍卻站在小學門口接兒子。因為缺乏父親的照顧和教導,房祖名的演藝之路一波三折,屢屢曝出耍大牌和吸毒丑聞。
任何事業(yè)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教育孩子的失?。?/p>
4 讓孩子在安全范圍內(nèi)自由探索不打擾 孩子會爬,會走,會跑后探索范圍越來越廣。
運動不僅為身體打好基礎,而且促進了大腦各項神經(jīng)系統(tǒng)連接和發(fā)展。孩子就是通過”做“”探索“來了解世界的。
千萬不要粗暴的把孩子探索的路“攔住”,或者以“喝水”“吃口飯”為理由頻繁打擾孩子,你的好心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如果真要幫忙,請確保孩子探索的環(huán)境是安全的。
第四篇:優(yōu)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yǎng)的
優(yōu)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yǎng)的(成長篇)
1.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2.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3.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讓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燒水煮飯等,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
6.為孩子準備一
個陳列架,讓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jīng)問題和看法。
8.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9.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0.記得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寶貝!
11.記得經(jīng)常的親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頭,讓他(她)知道你的愛!
12.隨時關注他(她)的進步,并也讓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進步!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3.多與孩子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與孩子同行。
14.不要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
15.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煩惱。
16.要學會真誠地贊美孩子,而不是像對寵物一樣說句“你真聰明”。
17.讓孩子經(jīng)常有機會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人,一個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創(chuàng)設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過。
21.鼓勵孩子盡量不依賴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這很重要。
第五篇: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我想:為了教育好孩子,就要做一個好母親。
我喜歡工作,為王欣做好表率。早上我去上班,有時王欣撒嬌,想讓我留下來多陪她一會,我就告訴她:“如果媽媽遲到了,那么教室里就會亂成一團,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應該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在我的引導下,王欣也很有責任感,每次在幼兒園當了一回值日生,回到家就會自豪地向我匯報,我總是熱情地贊揚她。上個學期,王欣說,她總共當了5次值日生。
我喜歡閱讀,為王欣提供能源,我讀《卡爾·威特的教育》,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讀《母親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知道身教重于言傳;我讀《孩子最愛聽的100句話》,知道適當?shù)谋頁P能激勵孩子;我讀《寶寶不生病的秘密》,知道適當運動與均衡營養(yǎng)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我的影響下,王欣也愛上了閱讀。我們一起讀《謎語三百則》、《葫蘆小金剛》、《動物之最》等等。
我喜歡運動,為王欣帶來快樂??措娨暬蚩磿昧耍液屯跣谰驮谑覂?nèi)打球,有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排球、皮球、氣球等。周末或節(jié)假日,帶王欣去爬山、坐船、散步、看風景、撿拾落葉??有時在家搞衛(wèi)生,如洗衣服、擦桌椅、拖地板等,王欣也樂意做我的小幫手。
我要做一個健康快樂、勤勞善良、好學善思的母親,與王欣一起生活、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中二班王欣 家長:姜文蓮2012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