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亮姑娘 說課稿 李小鶯2016
《月亮姑娘》說課稿
李小鶯
《月亮姑娘》是湘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熱愛科學為主題,《月亮姑娘》是一篇深受孩子們喜歡的科學童話,課文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初步介紹了月相形成的知識,讓學生懂得月亮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教學重點是訓練朗讀課文和學習詞句,在識字、讀書的同時,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學科學,引發(fā)孩子們研究、探索的欲望,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對于二年級上學期學生來說,語文學習已具有一定的基礎,但以往一直把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識字教學上,對閱讀教學關注的并不多,對語言文字的感情理解能力較差,在閱讀過程中更需要直觀、形象的事物來喚起靈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去感受體驗。
因此,課堂上力以飽滿的情感感受童心,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創(chuàng)設童趣,以務實、樸實、求實的魅力感染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月相形成的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3、感受語言的美,在讀中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下面具體談談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細讀課文,感悟內容
1、第一段內容淺顯,采用美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出月亮姑娘像眉毛的恬靜和美麗。
2、由于第二段與第三段內容在表達形式上相似,于是我采用先扶后放的形式組織學習。
先學第二段,指名讀一讀,再說一說,你從中明白了什么?然后演一演,相機出示重點句。
3、接著小結這個學法,布置任務,放手讓學生運用這個學法,分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第三段,然后以匯報的形式讀一讀,說一說,再演一演。
4、第四段內容著重培養(yǎng)朗讀,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踐,自讀自悟,讀出裁縫師兩次給月亮姑娘做衣裳都不成功后的“不好意思”和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而不得不重做的無可奈何,這時,老師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我從你聲音的大小,音調的高低聽出你的大吃一驚,從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即不僅從聲音的變化讀出句子的感情,還能通過動作表演、神態(tài)、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
5、接下來出示本課中四幅圖,即月亮姑娘變化的4個過程,通過男女生賽讀,師生合作讀的形式,讓學生從讀中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規(guī)律,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
五、《看月歌》,突破難點
先提出:“你還想知道什么?”讓學生在已知基礎點充分質疑,在學生討論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如:月亮為什么會這樣變化?月亮變圓后又是怎樣變化的?
六、創(chuàng)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場面
老師此時就是裁縫師傅,他還有很多納悶的地方請求小朋友幫忙解答,比如說:我每次給月亮做衣裳挺認真的,為什么總是不合適呢?再追問她又是怎樣變化的?怎樣才能給月亮姑娘穿上合適的衣裳?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和運用了本課內容,還培養(yǎng)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而且滲透了人際交往中的禮儀教育,可謂一石三鳥。
七、最后拓展延伸中,觀看視頻《水調歌頭-詩話地理》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欲望,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而實現(xiàn)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
總之,本課的教學宗旨是教師力求讓學生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感受,激起濃厚的興趣,以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感悟、體驗與探究。
第二篇:月亮姑娘做衣裳 說課稿
《月亮姑娘做衣裳》說課稿
盤縣大山鎮(zhèn)雨谷幼兒園
胡竹蘭
一、說活動內容
《月亮姑娘做衣裳》這一則故事,生動、幽默,語言詼諧有趣,并且蘊含諸多的教育價值。如月亮的圓缺變化的自然科學現(xiàn)象;給月亮做衣裳的藝術手工活動等等。教師在活動中可以挖掘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這則故事是一個富有教育價值的教學材料。
二、說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通過故事內容的學習,了解月亮的圓缺變化及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能力:積極參加故事情節(jié)的討論,根據(jù)圖片內容展開豐富聯(lián)想; 情感:萌發(fā)探索自然科學的積極性。
在活動中,我將采用觀察法、討論法、講授法、提問法、情景引導教學法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在教學之前,我也十分認真的準備了教學PPT、相關教學圖片、自制教具等以便給幼兒提供直觀、形象的視覺刺激。
三、說教學過程
1、提問導入
通過提問,設置相關情境,讓幼兒能夠盡快的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去。
2、師幼互動,初步了解故事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利用教學多媒體、圖片、教具等,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有初步的了解,在幼兒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我也將進行適當?shù)囊龑Ш脱a充。
3、完整講述故事內容,引導幼兒了解月亮的圓缺變化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通過朗讀故事、提問等方式來幫助幼兒認識月亮的圓缺變化,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4、我是小小裁縫師
在本次活動的最后,我將此次活動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將自然科學、藝術手工及語言多學科領域的學習融合到一起,引導幼兒在活動結束之后,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動手操作,為月亮姑娘做出合身的漂亮衣裳。
以上內容就是我本次的說課內容,希望各位領導及老師能夠批評指正!謝謝!
第三篇:月亮姑娘做衣裳 說課稿
中班語言活動:《月亮姑娘做衣裳》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蘊含著諸多的教育價值——月亮陰晴圓缺的現(xiàn)象用故事的形式描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并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故事既貼近幼兒生活,又富有趣味性,運用兒童生活中的做衣服事情來表現(xiàn)月亮變化的過程,前后有對比,層層遞進,產(chǎn)生的幽默性和擬人化使兒童感到快樂。而且它的篇幅比較短小、精練,情節(jié)雖然有重復性,但展現(xiàn)的基點不同。這樣的故事易于幼兒記憶,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為以后展開其他活動奠定了基礎。整個故事的呈現(xiàn)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月亮姑娘穿不了衣服”為主線這一事實去抓住幼兒的好奇心,啟發(fā)他們聽、看“月亮的變化”并引導幼兒主動去發(fā)現(xiàn)月亮的秘密,不用多解釋,幼兒自然而然會理解故事的內容。這是一個值得運用和富有教育價值的語言教材。
二、說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變化。
2、能力目標:積極參與故事情節(jié)的討論,并根據(jù)故事展開豐富的想象,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
3、情感目標:對月亮變化這一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濃厚興趣,萌發(fā)幼兒熱愛和探究大自然的積極性。的想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
2、教學難點:提高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能力,引導他們運用自己個性化的方式將故事講述出來。
四、說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活動前讓幼兒晚上在家和家長一起有興趣地觀察月亮,并學會記錄月亮的變化。平時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引導幼兒觀察和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過程。教具的準備:
1、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制作多媒體課件。
五、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引出故事主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們,老師要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大家猜猜謎底是什么?。ㄔ铝粒┙裉?,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和月亮有關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月亮姑娘的衣裳》。
(二)基本部分:播放動畫課件(月亮姑娘做衣裳)完整欣賞故事。
1、師:你們想知道月亮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嗎?請聽老師帶來的故事,仔細聽一聽故事與你剛才想的是不是一樣?(第一次完整傾聽故事)
2、故事的題目是什么?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她的衣裳合身嗎?為什么?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嗎?最后怎么樣了?
(三)欣賞故事的重點片段(月亮姑娘去做衣裳的三段)。
1、演示圖片,再次傾聽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涵,體會到月亮不同周期的變化。
2、師:月亮姑娘一開始像什么,第二次又像什么,最后變成什么?(像鐮刀、像小船、像圓盤)師:月亮姑娘有沒有做好衣服?為什么她一連三次做得衣裳都不合身?(因為她總是在不停地變化,所以,裁縫師傅無法量好她的尺寸)
3、引發(fā)想象:如果你是裁縫,你能想出什么辦法給月亮姑娘做衣裳呢?
4、教師小結: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變化與發(fā)展。有的變得快,容易發(fā)現(xiàn);有的變得慢,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月亮變化就是其中容易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
(四)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科學知識教育
可以給小朋友講一講月亮為什么會有陰晴圓缺變化,以及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系粗淺知識。
(五)延伸活動
1、為月亮姑娘設計衣服(繪畫)。
2、把幼兒用書投放在語言角,讓孩子們在區(qū)域活動時在語言角相互講《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3、在科學區(qū)投放月亮陰晴變化周期圖表,有關月球的各類書籍和圖片,萌發(fā)幼兒熱愛和探究大自然的積極性。
六、說教法
根據(jù)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提問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及活動場景的設置,將情境教學法貫穿于整個活動中,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
2、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
3、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xiàn)已掌握的知識,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月亮為什么要做衣裳?)、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月亮,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衣服?)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弱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七、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本次活動,主要采用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講述法。
1、發(fā)現(xiàn)法:教師提供適于幼兒進行發(fā)現(xiàn)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fā)現(xiàn)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討論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shù)卣f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fā)幼兒用響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chuàng)設講述的機會。
結束語: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探索!
第四篇:李小鶯二年級 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
二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
教研組長李小鶯2016、12
語文教研組本學期的工作在學校的統(tǒng)一領導下,按照學期初制定的工作計劃,團結協(xié)作,真抓實干,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形式多樣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現(xiàn)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理論,更新了教育觀念
我們深深地感到應該始終站在課程改革浪潮的前頭,為學校的語文教學,為推動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發(fā)揮我們的智慧和才能。開學初,我們全組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了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之后又通過個人自學、組內交流等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以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二、繼續(xù)開展校內聽課評課活動
認真積極地開展校內聽課活動,促進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傳統(tǒng)。如何使不同的教師在教研組這個集體中共同成長呢?我們的做法是:扎實開展如集體備課、專題研討、公開課、等多項活動。其中公開課是大家相互取長補短的很好途徑。每次活動,我們都認真抓好以下環(huán)節(jié):集體備課,組織聽課,評課、總結。
三、進一步落實集體備課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泵總€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能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揚長避短,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種種原因,以往集體備課常常流于形式。本學期我們認真落實教導處有關規(guī)定,嚴格紀律要求,改進組織方式,在備課組內實行定課題、定時間、定主講人、全體參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體備課的質量。在集體備課中我們力求做到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chuàng)新。
四、教學常規(guī)檢查常抓不懈,落實到位
為了使教學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條理化,每個月的常規(guī)檢查,都很抓落實,不走過場形式,認真細致,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整改。通過督促、檢查教師們形成了工作習慣,我們組教師都能嚴格按照五嚴規(guī)定嚴格要求自己。
五、存在問題及不足 當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本學期的教研活動也自然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這些不足極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解決。
1、教師受到各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大,工作繁忙,限制了教研活動的開展。
2、教研活動需要強有力的教科研機構的支撐,需要真正的“源頭活水”。應聘請上級教研部門擔任顧問,使教研活動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之光。在總結本學期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組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六、下一步工作的措施
1、教師是教育的關鍵,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環(huán)境,努力加強學習,提高工作的責任心和工作的藝術性,開展教研組之間更進一步地交流溝通,努力提高我們組老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
2、嚴格抓好平日的教學常規(guī)工作,從上課、批改作業(yè)、能力訓練入手,嚴格要求學生,牢記古語“教不嚴,師之惰”,以此相互勉勵。
3、繼續(xù)盡力做好后進生的工作,想各種辦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篇:語言活動《月亮姑娘做衣裳》說課稿
中班語言活動:《月亮姑娘做衣裳》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蘊含著諸多的教育價值——月亮陰晴圓缺的現(xiàn)象用故事的形式描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并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故事既貼近幼兒生活,又富有趣味性,運用兒童生活中的做衣服事情來表現(xiàn)月亮變化的過程,前后有對比,層層遞進,產(chǎn)生的幽默性和擬人化使兒童感到快樂。而且它的篇幅比較短小、精練,情節(jié)雖然有重復性,但展現(xiàn)的基點不同。這樣的故事易于幼兒記憶,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為以后展開其他活動奠定了基礎。整個故事的呈現(xiàn)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月亮姑娘穿不了衣服”為主線這一事實去抓住幼兒的好奇心,啟發(fā)他們聽、看“月亮的變化”并引導幼兒主動去發(fā)現(xiàn)月亮的秘密,不用多解釋,幼兒自然而然會理解故事的內容。這是一個值得運用和富有教育價值的語言教材。
二、說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變化。
《綱要》語言領域“內容與要求”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所以要培養(yǎng)幼兒有意識傾聽的能力,提高幼兒感知和理解故事內容的能力。
2、能力目標:積極參與故事情節(jié)的討論,并根據(jù)故事展開豐富 的想象,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達的教學環(huán)境。所以提出“讓幼兒積極參與故事情節(jié)的討論,大膽想象并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活動目標。
3、情感目標:對月亮變化這一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濃厚興趣,萌發(fā)幼兒熱愛和探究大自然的積極性。
《月亮姑娘做衣裳》這個故事蘊含了自然現(xiàn)象科學知識,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循環(huán)往復地出現(xiàn),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活動可以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大自然的積極性,滿足幼兒探究欲望,幼兒不僅了解了月亮的變化過程,也獲得了有關自然界天文現(xiàn)象的知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
2、教學難點:提高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能力,引導他們運用自己個性化的方式將故事講述出來。
四、說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活動前讓幼兒晚上在家和家長一起有興趣地觀察月亮,并學會記錄月亮的變化。平時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引導幼兒觀察和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過程。
教具的準備:
1、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制作多媒體課件。
2、多媒體課件(月亮寶貝知識樹)
五、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引出故事主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們都觀察了月亮變化的過程,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和月亮有關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月亮姑娘的衣裳》。
2、出示三張不同形狀的月亮圖片,分段定格,請孩子們看一看,比一比月亮有什么不同?(每一張畫面都有一個裁縫師傅,他拿著尺在量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有的圓,有的不圓;衣服大小也不一樣)
3、師:請你猜一猜發(fā)生了什么事?(當幼兒將三幅圖片連起來時,引導他們將圖片嘗試著排一排隊伍)哪一幅在最前面?哪一幅在最后面?說一說理由?(意圖: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新《綱要》中指出語言領域的目標: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活動一開始,就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這樣能引發(fā)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通過對圖片內容的觀察后開始運用他們的想像建構故事,并且用自己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這樣做目的是讓他們不要一味局限在固定故事的模式里,鍛煉他們邏輯思維能力。)
(二)基本部分:播放動畫課件(月亮姑娘做衣裳)完整欣賞故事。
1、師:你們想知道月亮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嗎?請聽老師帶來的故事,仔細聽一聽故事與你剛才想的是不是一樣?你想為故事取一個什么名字?(第一次完整傾聽故事)
2、故事的題目是什么?為什么要取這個名字? 月亮姑娘為什么要 做衣裳?她的衣裳合身嗎?為什么?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嗎?最后怎么樣了?
(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出完整的故事,讓幼兒通過與自己剛才的想像來比較故事,能使他們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整個故事。在為故事取名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真實把握幼兒理解故事的程度。多媒體的運用,將原先死板的教具生動化,出現(xiàn)逼真的效果,易吸引幼兒,被幼兒所喜歡。)
(三)欣賞故事的重點片段(月亮姑娘去做衣裳的三段)。
1、演示圖片,再次傾聽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涵,體會到月亮不同周期的變化。
2、師:月亮姑娘一開始像什么,第二次又像什么,最后變成什么?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像鐮刀、像小船、像圓盤)師:月亮姑娘有沒有做好衣服?為什么她一連三次做得衣裳都不合身?(因為她總是在不停地變化,所以,裁縫師傅無法量好她的尺寸)
3、引發(fā)想象:如果你是裁縫,你能想出什么辦法給月亮姑娘做衣裳呢?
4、教師小結: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變化與發(fā)展。有的變得快,容易發(fā)現(xiàn);有的變得慢,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月亮變化就是其中容易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
(意圖:傾聽故事重要部分,主要是為了幼兒更深理解與體會故事的內涵。依據(jù)幼兒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本環(huán)節(jié)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并使幼兒 有了行動的愿望,促進幼兒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也為活動延升打下基礎。)
(四)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科學知識教育(出現(xiàn)月亮寶貝知識樹)。
根據(jù)“月亮寶貝智慧樹”教學課件,可以給小朋友講一講月亮為什么會有陰晴圓缺變化,以及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系粗淺知識。
(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體現(xiàn)了一個活動對待不同幼兒要具有差異性,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教師要設置一定難度的問題情景,來保持他們探究的欲望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體現(xiàn)了唯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為每一位幼兒創(chuàng)設適合他們發(fā)展的最近區(qū)。)
(五)延伸活動
1、為月亮姑娘設計衣服(繪畫)。
2、把幼兒用書投放在語言角,讓孩子們在區(qū)域活動時在語言角相互講《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3、在科學區(qū)投放月亮陰晴變化周期圖表,有關月球的各類書籍和圖片,萌發(fā)幼兒熱愛和探究大自然的積極性。
(延伸活動可以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也可以讓幼兒對自己所學的東西進行檢驗,并探討出新的活動。)
六、說教法
根據(jù)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提問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及活動場景的設置,將 情境教學法貫穿于整個活動中,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
2、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
3、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xiàn)已掌握的知識,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月亮為什么要做衣裳?)、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月亮,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衣服?)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弱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七、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本次活動,主要采用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講述法。
1、發(fā)現(xiàn)法:教師提供適于幼兒進行發(fā)現(xiàn)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fā)現(xiàn)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討論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shù)卣f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fā)幼兒用響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chuàng)設講述的機會。
結束語: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苯裉煳宜故镜倪@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