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學音樂教學論文:小樂器進課堂與唱歌教學的研究
音樂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音樂為小學生學習音樂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樂器音樂是小學生之一學習音樂,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音樂教學的有效手段。通過簡單易學的小樂器,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小學音樂中的音樂是一種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藝術(shù),所以來自低年級的學生開始學習簡單的小樂器,符合小學生的規(guī)律,接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是課程教學任務標準。小學生在音樂班不僅可以唱歌,可以吹,還可以玩手,也可以玩,這樣既豐富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又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首先,小樂器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喜歡新事物,小樂器進入教室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小樂器作為教學工具,用于音樂教學,唱歌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節(jié)奏和音調(diào),小學生有一個小樂器,增加了一個機會進行音樂練習,特別是那些沒有壞聲音,害怕音樂課的學生,他們可以通過演奏小樂器來建立自信,使他們能夠在小樂器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使用小樂器為學校學習伴奏,使學生在自由愉快的音樂練習中,有意識地主動體驗和表演音樂,并在自己手中演奏音樂以獲得自信,提高音樂學習興趣。
二,小樂器上的教學輔助作用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shù),聽力的藝術(shù),學生不是在他們唱歌的時候的問題。一個小樂器進入教室可以幫助學生唱歌,音樂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同時,該儀器也可用作伴奏樂器。在教授杜鵑花時,老師可以使用葫蘆絲作為伴奏樂器,讓一些學生唱歌,有些學生演奏樂器。使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唱歌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唱歌的準確性。
三,小樂器在歌曲中的作用進入教室
音樂課一直被稱為唱歌班,似乎老師教學生唱幾首歌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但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很多音樂,愛的音樂課并不多。原因,除了老學生們老唱的那些“老牙齒”的歌曲無聊,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歌曲比較難,聲音不允許唱,特別是歌曲的聲音。我試著在教室里介紹一些簡單的小樂器,如單簧管,口琴,器官等,可以發(fā)揮很好的支撐作用。因為這些小儀器比較容易學習,價格不貴,可以單手做。一般來說,小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已經(jīng)基本上可以發(fā)揮像它的多欄,劃船歌曲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歌曲。有些學生出生五個不完整的聲音,一首歌唱。但是這些小樂器的音高是固定的,音高偏差基本上在允許范圍內(nèi),只要研究手指的音調(diào),找到聲音播放是很容易的。所以他們很樂意使用他們的手指,而不是聲帶,準確和平滑的樂器,以取代尷尬的歌聲。對于那些有良好音調(diào)的學生,小樂器也有很大的魅力和特殊效果。
第二篇:小樂器進課堂計劃
中東小學
2015-2016年小樂器進校園、進課堂工作計劃
一、目的意義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shù),尤其是器樂的演奏。器樂的演奏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情感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靶菲鬟M校園、進課堂”是學校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以小樂器進校園、進課堂成了教師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切入口。我們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這一宗旨,提出“小樂器進校園、進課堂”這種新的設想,引進了豎笛、口風琴、口琴、電子琴、葫蘆絲、古箏、等五花八門形式多樣的樂器進行教學活動,調(diào)動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積極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幸福中成長。
大家在教學中也認識到器樂教學對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小樂器進校園、進課堂”,我們期望能改變我校音樂教學的面貌。
二、期望達到的目標:
1、學校器樂教學的普及,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強化校風班風建設,凈化學習教育環(huán)境。
2、探索“小樂器進校園、進課堂”新的教學模式。
3、促進學校藝術(shù)學科教學,培養(yǎng)一批新課程下的新型的音樂教師。
4、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表現(xiàn)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
發(fā)展,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學生對器樂的綜合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形成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
我們計劃小樂器進校園、進課堂,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進步。
三、活動的特點是:普及化,經(jīng)?;?,專業(yè)化;示范引領(lǐng),普及人人。學生能吹會彈,能歌善舞,能寫繪畫。
四、活動的目標是:讓學生:身體好,學習好,有特長;使教師:會教書,善育人,有技能。
活動最高目標:成立學生民族樂隊,讓教師發(fā)展,促學生成長。
五、活動的原則是:自選項目,自帶樂器,培訓免費。不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不擠占主課教學時間。
六、活動的方式是:按年級分班,每班有教師教學。以“給學生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的辦學理念,達到“促進學生的最有發(fā)展,讓學生能歌善舞、能吹會彈、能寫繪畫”的目的。
第三篇:小樂器進課堂的必要性
小樂器進課堂的必要性
陸多嬌
在全國中小學全面實施“體育、藝術(shù)2+1項目”,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nèi)外體育教育和藝術(shù)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shù)特長,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孩子純潔樸素,喜愛唱歌和吹奏簡單的器樂,為開展簡易樂器進課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為了保證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掌握一項藝術(shù)特長,我校根據(jù)新課標中提出“制定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系,以提高課程的適應性,滿足不同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需要”的精神結(jié)合我校的實際,開展了“小樂器進課堂”的課堂教學。
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lǐng)域,在這一領(lǐng)域內(nèi),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高興的音樂教育價值、效果的可能性。學生充滿著喜悅的心情,在教師的指導下,一定能將這種可能性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這精辟的論述,道出了器樂教學的寶貴價值與意義。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他們想象力豐富,情感充沛,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讓他們整節(jié)課都一直跟著老師聽、唱、讀、說、跳、動還是不夠的,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親自參于到各種音樂活動中去,獲得藝術(shù)審美的愉悅體驗,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讓身邊的簡單的小樂器進入課堂對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動手和諧性、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合作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頑強奮發(fā)的意志品質(zhì)。由此可見,通過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與影響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fā),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培養(yǎng)學生藝術(shù)才華潛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zhì),并且還可突破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難點,是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這就是器樂進課堂的意義所在。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小樂器不僅能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技能,培養(yǎng)節(jié)奏感,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對音色、曲式結(jié)構(gòu)、多聲部織體表現(xiàn)力的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基本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
第四篇:“自制樂器”進課堂的音樂教學實踐研究
“自制樂器”進課堂的音樂教學實踐研究
皋蘭縣三川口學校 王克秀
打擊樂活動不僅能發(fā)展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感受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但是打擊樂活動在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組織的是比較少的活動,由于孩子們的人數(shù)比較多,而學校的成品樂器幾乎沒有,所以在自己的努力實踐中,擬定了適合農(nóng)村音樂藝術(shù)教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效果非常好,而且增強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環(huán)保及低碳消費意識。
打擊樂器是樂器家族中最富表現(xiàn)力、極具節(jié)奏旋律和合聲藝術(shù)效果的樂器族群。它具有歷史古老悠久、區(qū)域跨度廣闊、表現(xiàn)方式豐富、擁有品種繁多、應用范圍廣泛等特點。因此奠定了打擊樂器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其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實踐感受談談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自制簡易樂器的內(nèi)容很廣:自制節(jié)奏樂器、自制吹奏樂器、自制彈撥樂器,多用于探索、表現(xiàn)、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
一、自尋音源材料在課堂上,教師們都會習慣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為歌曲伴奏,用于表現(xiàn)音樂。其實,還可以尋找身邊的物體:如課桌、書本、玻璃杯等,用以探索、體驗音樂的進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
二、收集廢舊材料制作打擊樂器,大大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更增強了學生和家長變廢為寶和低碳消費的環(huán)保意識。我們收集了奶罐、毛線、小木棍、卡紙、布等廢舊材料,奶罐做成了腰鼓,布做成腰鼓的背帶,小木棍做成鼓槌,用廢舊的毛線和卡紙裝飾。我們還收集了易拉罐、鈴鐺、竹節(jié)、礦泉水瓶、鋁箔、各種豆子、沙等材料,制作成了響筒、手鈴、響板、沙錘、鑼等多種打擊樂器。
在制作這些樂器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口、手、腦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大大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自從我們的課題開展以來,親子制作活動成為一項學生喜歡的動手動腦活動,而這些制作需要不同的廢舊材料,家長們?yōu)榱藵M足自己孩子的需要平時隨時收集一些廢舊材料讓孩子帶到學校來,因此收集廢舊材料變成了家長和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經(jīng)常聽到家長說:“我們孩子呀,只要看到一些瓶瓶罐罐,就說“不要扔掉,我要帶到學校去做樂器”。她很尷尬,但也記得很清楚。其實一些環(huán)保的常識和道理我們大人都知道,就是有時候忽略或做不到,但是如果這些常識從孩子嘴里說出來,用來提醒自己,那么我真的是會記一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不得不考慮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搜集材料和制作樂器是離不開家校的配合,學校應與家庭密切配合,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三、自制吹奏樂器,多用于探索音樂。例如,用幾個啤酒瓶,分別注入不同量的水。注水時,隨時測試其音準,以便使其適于樂曲使用的音高。完成后,每個酒瓶由一個學生來吹,大家共同來完成一首樂曲,尤其是用于歌曲的伴奏——吹奏固定低音。又如,將膠泥揉勻,制成一個空心的橢圓形球狀,將上部稍稍削平,打上一個吹孔,在其前部在打上幾個音孔,晾干后即可成為一個自制的塤。
四、自制彈撥樂器,多用于探索節(jié)奏,有時也用于探索韻。例如,用塑料標和橡皮筋制作彈撥樂器。制作方法是:將橡皮筋上下方向套在塑料杯上,再用橡皮筋橫向地套在塑料杯上,以便使上下方向的橡皮筋穩(wěn)固在塑料杯上。使用時,用手指撥動杯門的橡皮筋使其發(fā)聲。這種樂器常用于歌唱或演奏中撥動各種節(jié)奏型。
自制樂器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我充分發(fā)動學生,引導他們利用家中的廢舊物品自己動手制作。如有的學生在空的飲料瓶、易拉罐里面裝進沙子或米粒、小豆,做成沙瓶;有的學生用一根鐵絲將許多瓶蓋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鈴;有的學生甚至用舊鋼條做成了三角鐵;還有的學生用竹板做成了響板??學生用他們自己制作的樂器進行即興伴奏,不僅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學得特別開心,而且在演奏中還能大膽地、別出心裁地使用與眾不同的音型進行伴奏,可以說此時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有力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第五篇:小學音樂課堂樂器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音樂課堂樂器教學的有效性
器樂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在課堂中注重學生的樂器培養(yǎng),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生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學習與感受音樂相結(jié)合、體驗和理解音樂相結(jié)合、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音樂相結(jié)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他們的音樂表現(xiàn)力與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運用樂器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呢?
一、選擇合理的樂器與教材
樂器有很多種,但是不是每種器材都可以在教學中使用的,所以,選擇合理的樂器上課就非常重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與需要,結(jié)合不同班級的不同學生的情況,考慮到他們的經(jīng)濟情況,可以給學生介紹幾種樂器讓學生自主選擇,這些樂器價格便宜,方便攜帶,又方便教學,比如有豎笛、口風琴、小木琴等等。當然,一些簡單的樂器是可以自己制作的,比如用過的飲料瓶、易拉罐可以做節(jié)奏用的沙錘,用紙盒可以做成鼓,用瓶蓋串聯(lián)起來可以做成風鈴等等。合理選擇可以使用樂器的歌曲也很重要,并不是每首歌都可以用樂器伴奏,樂曲的難度要由淺入深,當掌握一定的器樂演奏的基本技巧后,再使用合理的樂器來演奏歌曲,歌曲開始要短小一點,節(jié)奏感要強一點,也可以用樂器演奏與歌曲基本差不多的節(jié)奏,與歌曲相配合,但盡量要與原來歌曲的旋律有一定的區(qū)別,合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當學生初步掌握一定的技巧后,就可以加大難度,讓學生演奏欣賞曲的主題了,這樣做既可以欣賞音樂,又可以練習樂器,達到欣賞與練習的完美結(jié)合。
二、循序漸進地引導動作樂器
學生動作樂器練習并不是拿過來就會用,因此不要急于讓學生去演奏,比如在學習豎笛時,可以先讓學生聽一聽所要學習的歌曲,再唱一唱,熟悉一下豎笛,讓他們了解豎笛,不要急于讓學生吹彈,可讓學生先聽一聽、唱一唱,再摸一摸,讓學生熟悉每個孔的位置在哪里,代表了什么音符,按一按,看能不能按準確,吹一吹,看能不能讓小音符跳出來,而不是讓不該出來的小音符跳出來。在開始吹豎笛的時候,小學生可能按不準,老師要給他們指導,手指要放松,舒展手指,把豎笛撫摸得舒服一點,這樣,它才會聽你的話,否則它會不配合你而痛苦地“尖叫”,一定要放松、輕柔、親切,只有這樣,它才會喜歡你,才愿意成為你的好朋友。又如在學習口風琴的時候,找準音雖然比較容易,但是在彈奏的時候,手形容易變形,影響演奏效果,老師一定要強調(diào)手形不能隨意變,而是像握著一枚雞蛋的樣子,這樣學生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演奏姿勢。為了讓學生體驗音樂的快與慢,體驗如何從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可以選擇合理的樂曲來演奏,老師可以運用趣味性的游戲《坐上火車去旅游》來啟發(fā)學生,一開始,火車剛剛開始起動,是慢慢的,再慢慢加速到飛奔起來,到站的時候火車的速度又逐漸減慢,最后停了下來。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在使用樂器練習時,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也可以由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來輔導弱一點的學生,讓他們之間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老師的素質(zhì)高低也影響著音樂課堂教學效果,老師要具備發(fā)現(xiàn)美、領(lǐng)會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把自己的這種優(yōu)秀品質(zhì)傳授給學生,提高他們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老師們上課之前,一定要熟悉要學習的曲子,掌握它的特點與難點,再找出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時,要面對全體學生,動作多種方法。比如在開始新授課時,要進行集中講解,再分散練習,找出難點重點輔導,可以是分?M合奏,也可以是單獨演奏,還可以是兩者結(jié)合起來。發(fā)揮音樂骨干的作用,讓他們對其他同學進行輔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學生在吹豎笛的時候時高時低,那是因為他的氣息時大時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讓他們來吹一吹一張紙來訓練他們的氣息,如果能做到讓紙隨著氣息均勻地振動,那說明學生的氣息就很好了,如果還不均勻,那就再請他多訓練幾次,直到練習熟練。在吹奏的練習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找出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多次嘗試。樂器的學習并不是運用僅有的幾節(jié)課就可以學會的,上課的時間畢竟很少,還需要在課下多加練習,老師要根據(jù)教學安排,適當布置課外作業(yè),以鞏固已學的演奏技巧,還可以成立學校樂器隊,讓有興趣的、有一定演奏表演能力的學生參加,提高廣大學生學習器樂的積極性。
四、組織樂器表演活動
樂器學習到一定程度,為了提高他們的演奏能力,可以把樂器演奏與其他領(lǐng)域的音樂形式結(jié)合起來進行活動,比如,可以將樂器演奏與歌唱、表演、朗誦等結(jié)合起來,進行綜合性的音樂活動,為了使活動更有趣味性,可以為活動設置一個有趣的主題,比如可以是小型音樂劇、課本劇,也可以是舞蹈、音樂會、樂器演奏等等,還可以進行音樂探究性的活動,比如樂器的認識與制作,可以是音樂創(chuàng)作,老師與學生一起動作樂器模仿刮風、下雨、打雷、馬兒奔跑等。這樣的活動都是學生所喜歡的,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音樂這一個巨大的領(lǐng)域產(chǎn)生興趣,從而讓他們產(chǎn)生好奇心,產(chǎn)生強大的欲望去探索器樂演奏的奧秘。
總之,在小學音樂的樂器教學中,老師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形成良好的音樂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感覺樂器演奏技巧,同時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達成體會情境美、欣賞美、伴奏美的意識,以積極的熱情參與到音樂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