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城版《哎呀!瑪麗亞丟了寶石花》教學設計
《哎呀!瑪麗亞丟了寶石花》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興趣,主要在于教師采用豐富有效地教學手段、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活潑新穎和充滿感情的教學語言,在于音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將知識性與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創(chuàng)新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這種感性認知的教學方法,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能激發(fā)出兒童的創(chuàng)新興趣?!窘滩姆治觥?/p>
《哎呀!瑪麗亞丟了寶石花》選自花城出版社的《義務教育教科書》4冊第10課,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區(qū)的游戲歌曲,作品雖然不大,但是音樂的速度、力度、情緒的變化卻很豐富。在學習歌曲、演唱歌曲的活動中能用這些音樂要素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情緒和人物的心理變化;在做游戲的活動中,能用強、弱、漸強的力度來表現(xiàn)歌聲,并幫助同伴找到“寶石花”,進一步體驗音樂力度的運用?!窘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音樂中強、弱、漸強的力度變化, 能背唱歌曲中的B段。在學唱歌曲的同時,進一步復習和感受樂段的重復。
2.過程與方法:演唱時通過聲音的力度變化,在游戲中幫助同伴找到寶石花,加深對力度變化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唱歌曲《哎呀!瑪麗亞丟了寶石花》,感受歌曲的趣味性以及歌曲帶給大家的愉快情緒?!窘虒W重點】
力度記號的綜合運用,學會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強、弱的力度變化演唱歌曲,并背唱歌曲的B段。
/ 6
【教學難點】
在游戲中正確運用強、弱、漸強的力度表現(xiàn)歌曲,順利完成游戲?!窘虒W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播放加勒比海的風光圖片和歌曲《哎呀!瑪麗亞丟了寶石花》背景音樂,學生隨音樂進教室。
一、故事導入
1.播放視頻小木布偶戲故事導入新歌。
師:同學們,今天在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大家看一段視頻,看瑪麗亞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談話引出課題。
(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以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把孩子們帶到美麗的加勒比海邊,并引出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闖過杰克船長的難關,幫助瑪利亞找到丟失的寶石花。)
二、學唱歌曲
活動
(一):學唱A段 1.2.感受歌曲A段旋律。學生跟錄音學唱A段。
(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這是杰克船長設置的第一個難關,樂段A相對簡單,沒有什么難點,故采用聽唱法學習。)
活動
(二):學唱B段: 1.劃圖譜感受力度變化
(1)播放B段范唱,教師拿起筆在黑板上隨著音樂畫圖譜。
/ 6
(2)再播B段旋律,與學生一起畫圖譜。2.引導學生通過動作力度的區(qū)別區(qū)分p f 圖譜中寫出來。
師:出示f, p, ∠ ,問:有沒有小朋友認識這些音樂符號?(指名回答)
板書:f-----強 p-----弱 ∠---漸強 3.引導學生用拍掌聲區(qū)別f p 與∠。
4.引導學生通過歌聲區(qū)別p f與∠,并學唱B段旋律。師生接龍式教唱旋律。
(1)課件出示B段歌詞,用跟唱法學唱。
(2)(接龍學唱)教師演唱紅色部分,學生演唱藍色部分(3)生生接龍唱,(4)點出力度記號,師彈伴奏,生完整一遍。
(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B樂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力度變化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因此先通過畫圖譜感受樂段力度的變化,再復習力度記號,用跟唱法學唱歌曲,以師生接龍、生生接龍等多種形式熟悉鞏固。)活動
(三):解決A′段的難點句子 1.教師用鋼琴彈,帶學生唱音階。出示:音階圖
2.最后加入節(jié)奏的變化,解決A′段的難點句子。
(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A′段是一個音階的下行,對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有點小難度,單獨把音階列出來唱一唱,然后再加上節(jié)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句。)
三、歌曲鞏固
/ 6
∠這三個力度記號,并在活動
(四):學唱A′段
1.教師扮演杰克船長,與瑪麗亞即興對話,并交還寶石花。2.歡慶瑪麗亞找到寶石花,教師與學生齊唱A′段旋律。3.歸納歌曲的曲式結構。(1)出示完整歌詞
(2)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這段旋律跟前面第幾關的旋律相似?(跟A段相似)
師:我們把它叫A′段,說明歌曲結構:A B A′(3)完整聽一遍歌曲,學生小聲跟唱。4.復習反復記號︰‖。(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反復記號。(2)說明實際演唱順序:A B A B A′ 5.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呼應前面的情境創(chuàng)設,把歌曲完整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完整演唱歌曲,發(fā)現(xiàn)反復記號并知道歌曲的結構。)
四、游戲拓展
活動
(五):尋寶游戲 1.教師宣讀游戲規(guī)則。2.開始游戲
(1)選出一名同學來當瑪麗亞。
(2)瑪麗亞背對大家,全班同學唱A段旋律,老師把寶石花藏到同學們當中。
(3)當同學們唱第一次B旋律時,瑪麗亞開始尋找寶石花。(4)當瑪麗亞找到寶石花時,唱A′為她慶祝。
/ 6
(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通過“尋寶游戲”加深學生對力度記號以及其表現(xiàn)方式的理解,同時鞏固歌曲。)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課堂情況?!窘虒W反思】
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興趣,主要在于教師采用豐富有效地教學手段、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活潑新穎和充滿感情的教學語言,在于音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將知識性與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
本課教材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區(qū)的游戲歌曲,作品雖然不大,但是音樂的速度、力度、情緒的變化卻很豐富。在學習歌曲、演唱歌曲的活動中能用這些音樂要素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情緒和人物的心理變化;在做游戲的活動中,能用強、弱、漸強的力度來表現(xiàn)歌聲,并幫助同伴找到“寶石花”,進一步體驗音樂力度的運用。
我所進行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七八歲的孩子開始由幼兒期向兒童期過渡,根據(jù)這段時期的心理特征,我總是想一些辦法來抓住他們的心。
在教案設計時不僅要考慮以上幾方面,還要抓住一個重點,那就是必須以激發(fā)興趣為抓手。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學生音樂學習行為的動力,興趣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因此我一直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作為主線。對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表演、音樂游戲等各種手段。
備課時,我在網(wǎng)上搜索相關課例進行參考,看到深圳市寶安區(qū)坪洲小學何潔瑩老師的課例,覺得十分適合我的學生,于是我參考這個課例,取長補短,最終設計出較適合教學實際以及我個人教學風格的方案。首先我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播放視頻(視頻截取于何潔瑩老師的課例視頻)讓學生了解故事情境,以電影《加勒比海盜》里
/ 6
杰克船長的角色設置闖關情景,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用幫助瑪利亞找回寶石花為主線,以闖關的模式帶領孩子分別學習歌曲的三個樂段以及復習力度記號。
學生在闖關游戲中掌握了歌曲,再以以角色表演和音樂游戲相結合,為瑪麗亞慶祝找回寶石花讓學生通過表演和游戲去熟悉音樂,感知力度的變化,并起到首尾呼應完善故事情境的作用。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游戲環(huán)節(jié)是較難控制的,要讓學生明白游戲的規(guī)則,并且正確地做出反應。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闖關游戲以及尋寶游戲中獲得了良好的音樂體驗,并收獲了快樂。
/ 6
第二篇:歌曲《哎呀! 瑪麗亞丟了寶石花》 教學設計
歌曲《哎呀!瑪麗亞丟了寶石花》 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哎呀!瑪利亞丟了寶石花》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區(qū)的游戲歌曲,歌曲主要由A樂段和B樂段兩個不同風格的樂段組成,A樂段8小結,4/4拍,這段音樂帶有拉丁音樂中倫巴的風格,以“X XX X-”這個節(jié)奏型作為音樂的靈魂變化,節(jié)拍的重音與音樂的重音形成錯落,使音樂帶有一種動感。B段為2/4拍,用常規(guī)節(jié)奏組成,樂句方整,但是音樂的力度缺不停地變化,表現(xiàn)了一群孩子在用歌聲幫助小朋友尋找丟失的寶石花的過程,音樂的節(jié)拍感很強。當音樂再現(xiàn)時,重復A段的旋律,結束時用歌詞“啦……”加上休止符組成的音樂對全曲做補充結束,表現(xiàn)了孩子們找到寶石花后的喜悅、興奮之情。2教學目標
有感情演唱《哎呀!瑪利亞丟了寶石花》,并能背唱歌曲B樂段。復習力度記號,能按力度記號正確演唱。
通過學習《哎呀!瑪利亞丟了寶石花》讓學生感受并懂得幫助他人的快樂。3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chuàng)造。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用了故事導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從而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4重點難點
有表現(xiàn)的按照力度記號演唱歌曲。能背唱歌曲B樂段。5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故事導入
1、(出示PPT 瑪利亞)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是誰嗎?瑪利亞是加勒比海的一個小朋友,今天呀,她很不開心……
提問:你們知道瑪利亞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
2、師范唱A樂段,相機板書。(板書:丟了寶石花 傷心)活動2【講授】趣味新課
1、初聽歌曲《哎呀!瑪利亞丟了寶石花》,瑪利亞和小朋友們著急尋找寶石花的是哪個樂段?
2、學唱第二樂段
① 背讀第二樂段歌詞(跟師讀一遍,跟伴奏讀一遍)② 跟琴學唱第二樂段(不帶力度記號)師生接龍演唱——合唱
③ 再聽歌曲第二樂段(復習力度記號,漸強“<”記號)看到f的時候用曲拳頭 看到p隨音樂做“噓————” ④ 按力度記號演唱第二樂段 ⑤ 分組演練第二樂段
板書:寶石花不見 尋找寶石花 情緒:傷心-著急
3、學習全曲
① 再完整聽歌曲《哎呀!瑪利亞丟了寶石花》 提問:哪些部分是我們學唱過的?哪些樂段重復了? 板書: 寶石花不見 尋找寶石花 寶石花不見 尋找寶石花 寶石花被找到 情緒:傷心-著急——開心 ② 學習第一樂段(跟唱法)③ 學習第三樂段加花部分。④ 完整演唱全曲
⑤ 表演唱 并背唱 《全曲》
4、表演唱(乘坐加勒比海船出發(fā))
第三篇:《瑪麗亞的心愿》教學設計-教學教案
老百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讀準8個生字的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仿照第1自然段第1句話,第2自然段第1句話寫句子。
3、感受中國產品在國外倍受歡迎的可喜情景,引發(fā)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
教學難點:仿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疑
1、齊讀課題
2、“心愿”是什么意思?瑪麗亞是誰?瑪麗亞的心愿是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2、檢查字詞:
(1)質疑問難(國際博覽會、阿根廷)
(2)多音字:應、差、興、卷
(3)詞語:琳瑯滿目、價廉物美、大洋彼岸、銷售一空
(說說“琳瑯、廉、彼、空”的意思)
3、討論:
瑪麗亞的心愿是什么?從哪里看出來?
4、給課文分段。
(1)分段。說說哪一段是重點段,為什么?
(2)討論段意。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主要寫什么?
2、這一段的哪個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1)我們的展品有200多種,從布匹、絲綢、掛毯到各種文具,應有盡有,把中國館裝點得五彩繽紛,琳瑯滿目。
(說說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意思,想象當時場面)
(2)仿寫句子。
(3)熱情的阿根廷觀眾,每天都把中國館擠得滿滿的,爭相購買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
(中國的產品優(yōu)質低價,受到阿根廷人民的歡迎)
四、課堂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2、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重點句的含義。
3、感受中國產品在國外倍受歡迎的可喜情景,引發(fā)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識。感受中阿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抓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趣
1、瑪麗亞的心愿是什么?
她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愿呢?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說說瑪麗亞一共幾次來到中國館,每次的表現(xiàn)怎樣?(邊聽邊在書上作記號)
2、默讀,討論瑪麗亞三次來中國館的不同表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反映了什么?
3、分析討論:
[板書:
第一次:沒了主意驚奇、喜歡
三次來到中國館 第二次:拉著爸媽興高采烈喜歡中國產品
第三次:帶來同學一一介紹
下次再來(心愿)]
細讀細想:為什么每次來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為什么?)
4、指導朗讀。
(讀出驚喜、興高采烈、喜歡迷戀的語氣)
5、瑪麗亞的心愿只是她一個人的心愿嗎?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把中國館擠得滿滿的,把柜臺差點擠翻了)
為什么中國商品這么深受歡迎?從不同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最后一段,說說主要寫了什么?
2、找出重點句。
優(yōu)質的商品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說說劃線詞語在句中所表示的意思。說說整個句子的意思。
3、思考:這些優(yōu)質的商品是誰制造的?
(這句話也可以這么說:聰明、勤勞的中國人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4、對比:
(1)優(yōu)質的商品在阿根廷人民中產生了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2)優(yōu)質的商品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簡潔、含蓄。用“大洋彼岸”,使人產生距離遙遠的感覺,更學友誼的珍貴,又避免用詞重復,“播下了友誼的種子”,寫得生動形象,使人想到種子會發(fā)芽、生長。)
5、背誦
四、齊讀全文,深入理解
1、瑪麗亞的心愿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2、回顧全文,質疑問難。
五、課堂作業(yè)
[板書設計:
三次來到中國館
《瑪麗亞的心愿》教學設計
瑪麗亞的心愿 第一次:沒了主意驚奇、喜歡
第二次:拉著爸媽興高采烈喜歡中國產品 第三次:帶來同學一一介紹
下次再來(心愿)]
第四篇:一年級下冊花城版教學設計
第1課《我愛珠江》 教學目標一:
通過學唱歌曲《翠亨村出了個偉人》,讓學生了解我國偉人孫中山,并啟發(fā)學生愛偉人,愛珠江,愛祖國的情懷。教學目標二:
通過學唱《落水天》,讓學生熟悉廣東客家山歌的風格特色,感悟鄉(xiāng)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帶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復習鞏固“do re
mi”三個音的音高及手號。教學目標三:
聽賞《廣東獅子鑼鼓》,讓學生感受廣東民間鼓樂及歌舞,并能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等節(jié)奏型。教學目標四:
通過音樂情景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材內容分析
《翠亨村出了個偉人》是一首根據(jù)廣東民歌的風格寫的歌。旋律優(yōu)美,表達了人民對偉人孫中山的贊頌的喜悅心情。歌曲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歌頌珠江口香山島翠亨村出了孫中山這個偉人,歌曲充滿廣東民歌的風味,節(jié)奏平穩(wěn),帶有搖蕩性。
《落水天》是流行于廣東地區(qū)鄉(xiāng)情味極濃的一首民歌。富于特色的節(jié)奏型貫穿全曲,歌詞樸實感人,表現(xiàn)了舊社會窮人遇到下雨天沒有雨傘的可憐情景,同時又具有風趣的內涵。教材設計了兩個活動與練習:1.運用上學期學過的節(jié)奏樂器為歌曲表演作伴奏,讓學生更生動地去表現(xiàn)音樂;2。為了進一步建立“撒”的相對音高概念,我們可以讓學生隨著音高變化打出相應的手號。
《廣東獅子鑼鼓》是廣東過年過節(jié)舉行盛大慶典的鼓樂,民間伴有舞獅活動,使節(jié)日氣氛更濃,更喜慶。第一課時: 1聽中設問。
播放高胡及廣東民間樂器演奏的《翠亨村出了個偉人》旋律。提問:這首旋律美不美?教師講解:美的音樂有其美的內涵,這首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蘊涵著一個動人的故事。2講故事。
教師播放課件《翠亨村出了個偉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方式講述孫中山少年時代,青年時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義革命的故事,讓學生懂得孫中山是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偉人孫中山是廣東的驕傲。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尤其要重視范唱。因為這對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藝術形象,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生動的范唱,有可能給學生留下畢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4聽音樂,朗讀歌詞。
播放《翠亨村出了個偉人》音樂,創(chuàng)設意境啟發(fā)學生從音樂中,教師的范唱中感受歌頌孫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讀歌詞。5唱唱比比。
學生模仿教師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學唱此曲,比比誰模仿得最好。6結合表演。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達歌曲內容及情緒??梢耘鷨?,男生答;或教師問,學生答等。讓學生創(chuàng)編簡易律動,邊表演邊唱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第二課時 學唱《落水天》
1看中聽。播放課件《落水天》,引導學生從廣東民間風土人情中感受廣東民歌的風格,情調。2聽中讀。
播放《落水天》旋律,教師先有節(jié)奏的帶讀,再讓學生讀,讓學生通過有節(jié)奏的讀歌詞,感受這首廣東民歌風味的特色節(jié)奏型。3聽中畫。
播放《落水天》旋律,請同學用老師發(fā)給的白紙臨摹書中《落水天》的情景畫。學生通過繪畫,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4聽中敲。
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聽聽用什么樂器表現(xiàn)雨滴比較合適?還能聽到什么聲音嗎?用什么樂器表現(xiàn)比較合適? 5聽中唱。
由學生跟隨錄音范唱進行學唱,并學習用廣東客家方言演唱,讓學生從客家方言語調中感受廣東民歌風格。6唱中動。啟發(fā)學生進行有創(chuàng)意地表演。如:讓學生拿著芭蕉葉,分小組表演小短劇或舞蹈。表演時一部分同學唱,一部分表演,一部分同學選擇樂器制造刮風下雨時的聲響場景。7感受音高。
熟唱歌曲后。請同學看看歌曲《落水天》是由哪幾個音編成的,并打出手號。
第三課時 聽賞《廣東獅子鑼鼓》 1看看。
播放“鑼鼓鈸”打擊樂器發(fā)出的節(jié)奏音響,引導學生看課件。熟讀鑼鼓經(jīng)。2想想。
請學生說一說,在什么日子里能聽到鑼鼓聲和看到舞獅子?請學生表演一下印象中的舞獅子動作。3做做。
請全班同學進行現(xiàn)場布置,來做個迎國慶的舞獅子活動。4玩玩。
播放《廣東獅子鑼鼓》,請學生輪流表演。5敲敲。
同學們在讀讀想想玩玩中對音樂越加熟悉后,教師可請坐在臺下的學生邊聽音樂,邊敲鑼鼓。并鼓勵學生用手中的鑼鼓即興創(chuàng)造鼓點敲擊。第3課《神奇的Do Mi Sol》 教學目標一: 讓學生在不同活動,游戲中感受和體驗三個音的音高。教學目標二:
通過學唱歌曲,復習鞏固“湖”三個音的音高,并參與歌舞表演。教學目標三:
能用“大”三個音隨意地組合成自己的歌。分析教材內容:
本課的《小鈴鐺》,《瑤家兒童愛唱歌》和《快樂的啰嗦》前半部分是由“打氣”三個音組成。歌曲中節(jié)拍和音型組合的變化給三個音賦予了音樂風格和表現(xiàn)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感受和鞏固三個音的音高概念,也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活動空間。
第一課時:學唱瑤家兒童愛唱歌 1創(chuàng)設情景。
教師穿上瑤族服裝邊唱邊跳,帶領學生走進瑤寨。2節(jié)奏語言引入。
教師請學生用這樣的步伐跟教師去瑤寨。XX X X 小朋 友 嘍族 XX X X 去瑤 寨 嘍 3看。
播放多媒體課件《瑤家兒童愛唱歌》,請學生觀看瑤家兒童的歌舞。4唱。
請學生一起來唱,教師可采用接龍游戲演唱。如:教師唱詞,第一組唱do, 第二組同學唱mi,第三組唱soi
師生共同配合演唱《瑤族兒童愛唱歌》,比一比,看哪一組唱得既連貫有準確。評出紅旗組。5動。
熟唱后,播放多媒體課件請同學模仿瑤族舞步跳起來。腳步動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6憶。
啟發(fā)學生思考這首歌由哪些音組成的。7匯報表演。
請學生演唱自編歌曲。
第二課時:聽賞《快樂的啰嗦》,唱《小鈴鐺》。1玩玩,動動。
教師反復播放彈撥樂合奏《快樂的啰嗦》開頭部分。請學生聽到音樂分別向上向下?lián)]手。2游戲。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可從游戲入手。游戲后,再請學生比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3學唱《小鈴鐺》。
播放課件《小鈴鐺》請同學跟老師一起唱《小鈴鐺》,并輕輕敲擊自制的簡易鈴鐺。原來三個音可以編出那么好聽的歌。4鞏固知識。
請同學熟唱《小鈴鐺》后,教師可以像教唱歌詞一樣教唱唱名,使學生在有一定音樂感受的基礎上唱唱名。最后,教師可做如下活動:讓一組同學邊敲鈴鐺邊表演;另一組同學唱唱名;還有一組同學打手號。第4課《動物世界》
教學目標一: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個小農場》;能模仿歌曲歌詞創(chuàng)編歌詞;邊唱邊表演,并請部分同學選擇合適的敲擊樂器嘗試為演唱配伴奏。
教學目標二:能在音樂形象中聽辨出雙簧管的音色和圓號的音色。
教學目標三:感受音樂“快”與“慢”的對比,能用學過打擊樂器為小歌舞劇創(chuàng)編聲響。
分析教材內容
本課一開始就以唐老伯小農場的可愛的動物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學生帶進管弦樂曲《小鴨與大灰狼》和小歌舞劇《龜兔賽跑》的情景中。在音樂故事中,不同動物用不同的樂器來描寫其特征,可以通過音樂中動物的小故事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樂器其音樂色的感受。同時,不同速度所表現(xiàn)的動物形象,從直觀上增添了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與識別。另外,模擬故事內容,進行音樂表演活動的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
第一課時:唱唱玩玩《唐老伯有個小農場》
1. 看看。
播放課件《唐老伯有個小農場》,帶學生參觀唐老伯的小農場,在農場里看到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叫的。
2. 聽聽
請學生聽聽教師在農場看到的。如,教師可模仿迪士尼樂園里的唐老鴨音色演唱《唐老伯有個農場》,激發(fā)學生學唱的興趣。
3. 模唱。
請同學們模仿教師的演唱音色進行學唱。當唱到“這兒吱吱吱,那兒吱吱吱,處處吱吱吱”時,用“p”的要求唱出各種動物的神態(tài)。
4. 玩玩。
熟唱歌曲后,請學生設計最有特征的動物動作,模仿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跳盡情地玩。
5. 敲敲。
請學生自選敲擊樂器為《唐老伯有個小農場》伴奏。示意學生敲擊的動作應有重有輕,要按書中提示的敲擊,并要明確打擊樂的伴奏地位,學會與歌唱的聲音協(xié)調起來,不要喧賓奪主。
6. 匯報演出。
全班召開農場聯(lián)歡會,一部分同學拿敲擊樂器伴奏,一部分同學扮演各種動物。在農場里,除了有小雞,小羊,還有小牛,小鴨,小兔,小狗等很多小動物。鼓勵學生即興編詞邊唱邊表演。教師可讓學生在反復多次的音樂表演中學會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
第二課時:聽聽,看看《小鴨與大灰狼》。
1. 故事引入。
播放管弦樂曲《小鴨與大灰狼》,教師隨著音樂情緒講述一個發(fā)生在河邊的故事。
2. 欣賞音樂中的動物型形象。
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聽辨哪些音樂是小鴨子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哪些音樂是大灰狼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可用什么動作來表演?
3. 表演音樂劇。
請出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小鴨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學進行評議。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每組派出代表匯報各自的表演方案。
4. 評價。
教師發(fā)給每組學生一面紅旗,請他們把紅旗放到自己認為表演最好的一組,評出最佳表演組。
第三課時:小歌舞劇《龜兔賽跑》
1. 看看,講講。
播放課件《龜兔賽跑》,從音色上感受角色。請第一組同學讀旁白,女同學唱小白兔音樂,男同學唱小烏龜音樂。
2. 表演小歌舞劇。
其余同學吹奏運動會開幕式的禮號并扮演啦啦隊的角色,教師旁白,進行小歌舞劇表演。
3. 互評,他評。
同學們在表演過程中當聽出小白兔的音樂速度時,應表演出較快的動作;當聽出烏龜?shù)囊魳匪俣葧r,表演出稍慢的動作。請同學們聽賞《烏龜》《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的音樂并做律動。
4. 用敲擊樂器伴奏。
教師請出啦啦隊,用教材指示的小樂器即興敲擊。
5. 匯報表演。
在前面修改的基礎上,再請出另外的同學扮演劇中角色,其它同學做啦啦隊。
第5課《和朋友在一起》
教學目標一:通過演唱歌唱,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愛。
教學目標二:讓學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聲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教學目標三: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體態(tài)律動進行歌表演
教學目標四:通過音樂藝術的集體和表演和游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分析教材內容
《玩皮球》《對不起沒關系》《生日歌》《我們歌唱〈當我們在一起〉,這幾首歌是從幾個不同的側面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素質?!杜钠で颉贰秾Σ黄饹]關系》表現(xiàn)的是小朋友在集體活動中團結合作的精神?!渡崭琛繁憩F(xiàn)的是小朋友間衷心祝福生日的愉快心情?!懂斘覀兺谝黄稹繁憩F(xiàn)的是朋友們在一起悠閑游戲歌唱跳舞的快樂心情。教育孩子們要珍惜朋友間的友誼,要團結友愛。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拍皮球〉〈對不起沒關系〉
1游戲引入。老師準備一些花皮球,同學們五人一組進行皮球游戲,伴有背景音樂〈拍皮球〉。游戲中,同學們可能會產生一些誤會。如:不小心撞倒別人等
,老師改換背景音樂〈對不起沒關系。啟發(fā)學生用禮貌用語處理發(fā)生的事情。
2聽音樂讀詞。在前面五人游戲的基礎上,請同學用拍接的方式傳球并口念歌詞
3有拍律的歌唱。在游戲中熟讀〈拍皮球〉后,學生對歌曲很快掌握且朗朗上口。然后,老師啟發(fā) 學生做邊歌唱邊玩拍皮球的游戲。
第二課時:唱唱玩玩〈生日歌〉〈我們歌唱〉
1創(chuàng)設情景。老師播放課件《生日歌》問學生這是什么個,引出話題,通過表演歌舞來祝福。
2結合歌舞。先用聽唱法熟唱《我們歌唱》,再鼓勵學生聽音樂自創(chuàng)舞蹈或做律動。
3鞏固知識(f ~p)
4選擇小樂器伴奏《我們歌唱》
第三課時:唱游《當我們同在一起》
1看中感受,播放《當我們同在一起》,讓學生直觀的感受
2聽音樂讀歌詞
3用聽唱法背唱歌曲
4在歌唱中律動
5在歌唱中做游戲
6創(chuàng)編游戲。老師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解開“千千結”的游戲
第6課《神奇的do mi soi>
教學目標一:讓學生在不同活動游戲中感受和體驗“do mi soi”三個音的音高。
教學目標二:通過學唱歌曲,復習鞏固”do mi soi”三個音的音高,并參與歌舞表演
教學目標三:能用”do mi sol”三個音隨意地組合成自己的歌 教材內容
本課的《小鈴鐺》《瑤家兒童愛唱歌》和《快樂的啰唆》前半部分是由do mi sol三個音組成。歌舞中節(jié)拍和音型組合的變化給do mi
soi 三個音賦予了音樂風格和表現(xiàn)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感受哈鞏固三個音亽因故高觀念,也為本課大教學提供了很大亽活動空間。
教學步驟:
教學中建議參與以下做法:
1. 創(chuàng)設情景。教師穿上瑤族服裝邊唱邊跳,帶同學走進瑤寨。
2. 節(jié)奏語言引入/。教師請學生用這樣大步伐跟教師去瑤寨。
3. 看。播放多謀體課件《瑤家兒童愛唱歌》,請學生觀看瑤家兒童的歌舞。
4.唱。請學生一起來唱《瑤家兒童愛唱歌》。教師還可采用接龍游戲演唱。如:教師唱詞,第一組同學長do,第二組同學唱mi,第三組同學唱sol,師生共同配合演唱《瑤家兒童愛唱歌》,比一比,看哪一組唱得既連貫有準確。評出紅旗組。
5. 動。熟唱后,播放多謀體課件請學生模仿瑤族舞步跳起來。腳步動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6. 憶。啟發(fā)學生思考這首歌由哪些音組成。
7. 創(chuàng)。請同學用do、mi、sol創(chuàng)編歌曲。
8. 匯報表演。請學生演唱自編歌曲。
(二)聽賞《快樂的羅嗦》,唱《小鈴鐺》
教師可大膽地利用本課三個素材重新調整順序,進行教學。也可自己整合其他素材進行教學。
課前準備。請學生自己制小鈴鐺。如用繩子系住兩個不銹鋼小勺,當做鈴鐺。
1. 玩玩、動動。教師反復播放彈撥樂合奏《快樂的羅嗦》開頭部分。
2.游戲。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可從游戲感知“do、mi、sol”入手。教師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可能是mi,可能是sol.教師彈奏do或mi或sol,聽到彈奏的同學出示相應的卡片并打出手號唱出唱名。游戲后,再請學生比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3.學唱《小鈴鐺》。播放課件《小鈴鐺》,請同學跟教師一起唱《小鈴鐺》,并輕輕敲擊自制的筒易鈴鐺。原來“do、mi、sol”三個音可以編出那么好聽的歌曲。
4.鞏固知識。請同學熟唱《小鈴鐺》后,教師可以像教唱歌詞一樣教唱唱名,使學生在有一定音樂感受的基礎上唱唱名。最后,教師可做如下活動:讓一組同學邊敲鈴鐺邊演唱;另一組同學唱唱名;還有一組同學打手號。
第7課《動物世界》
了解編寫意圖
由于孩子們喜歡動物,教材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編寫了動物世界,并將動物世界自第一冊貫穿至第六冊。此課通過帶有情節(jié)性的音樂,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利用聽、唱、奏、視、動、寫、憶、創(chuàng)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讓學生在美的音樂中建立對動物的愛心,以及對人類、自然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教學中側重愛心培養(yǎng)。
教學目標一: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個小農場》;能模擬歌曲、歌詞創(chuàng)編動物新歌詞;邊唱邊表演,并請部分同學選擇合適的敲擊樂器嘗試為演唱配伴奏。
教學目標二:能在音樂形象中聽辨出雙簧管的音色和圓號的音色。
教學目標三:感受音樂“快”與“慢”的對比,能用學過的打擊樂器為小歌舞劇即興創(chuàng)編聲響。
分析教材內容
本課一開始就以唐老伯小農場中各種可愛的動物吸引著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學生帶進管炫樂曲《小鴨與大灰狼》,和小歌舞劇《龜兔賽跑》的情景中。同時,不同速度所表現(xiàn)的動物形象,從直觀上增添了孩子們對音樂速度的感受與識別。
教學步驟
(一)1. 看看。播放課件《唐老伯有個小農場》,帶學生參觀唐老伯的小農場,在農場里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叫的。
2. 聽聽。請學生聽聽教師在農場看到的。
3. 模唱。請同學們模仿教師的演唱音色進行學唱。
4. 玩玩。熟唱歌曲后,請學生設計最有特征的動物動作,模仿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跳盡情的嬉戲。
5.敲敲。請學生自選敲擊樂器為《唐老伯有個小農場》伴奏。示意學生敲擊的動作應有輕有重,要按書中提示的敲擊,并要明確打擊月的伴奏地位,學會與歌唱的聲音協(xié)調起來,不要喧賓奪主。
6. 匯報表演。全班召開農場聯(lián)歡會,一部分同學那敲擊樂器伴奏,一部分同學扮演各種動物。
(二)1. 故事引入。播放管鉉樂曲《小鴨與大灰狼》,教師隨著音樂情緒講述一個發(fā)生在河邊的故事。
2. 欣賞音樂中動物的形象。喜愛小動物是兒童的天性,但要表現(xiàn)小動物需要一定的觀察力、表現(xiàn)力。
3.表演音樂劇。請出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小鴨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學進行評議。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協(xié)調合作進行表演。每組派出代表匯報各自的表演方案。
4. 評價。教師給每組學生發(fā)一和紅旗,請他們把紅旗放到自己認為表演最好的一組,數(shù)一數(shù)哪組紅旗最多,評出最佳表演組。
(三)小歌舞劇《龜兔賽跑》
1. 看看、講講。播放課件《龜兔賽跑》。請同學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
2. 創(chuàng)設情景。學唱《龜兔賽跑》,從音色上感受角色。請第一組同學讀旁白,女同學唱小白兔音樂,男同學唱小烏龜音樂。
3. 表演小歌舞劇。熟唱各自扮演的角色音樂后,請出學生分別扮演主持人—大象,裁判長—小猴子,還有小白兔、小烏龜。
4. 互評、他評。同學們在表演過程中當聽出小白兔的音樂速度時,應表演出較快的動作;當聽出烏龜?shù)囊魳匪俣葧r,表演出稍慢的動作。
5. 用敲擊樂器伴奏。教師請出拉拉隊,用教材指示的小樂器即興敲擊。
6. 匯報表演。在前面修改的基礎上,再請出另外的同學扮演劇中的情景中。最后評出優(yōu)秀表演者并頒發(fā)小紅花。第8課 《春游》 了解編寫意圖
本課以貼近孩子生活,從學生最感興趣的春游、劃船等活動為主題大歌曲組成,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關注環(huán)保的熱情。
通過歌曲聽辨、力度在音樂中的作用,提高感知音樂的能力。
教學目標一: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春天大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注重環(huán)保大美好品德。
教學目標二:從聽賞樂曲入手,感知音樂中快與慢、強與弱的對比作用。
教學目標三: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演唱伴奏,并能即興創(chuàng)編歌舞、律動表演。
分析教材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有:學唱兩首歌曲;聽賞兩首樂曲,并隨之律動。教材抓住了一二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千方百計調動各種形式,促使學生參與音樂體驗活動。如:運用問答式歌唱方法學習歌曲《春天來了》;學會歌曲《劃船比賽》后,組織學生創(chuàng)編唱游活動,欣賞樂曲《野蜂飛舞》中大律動,感受音樂力度的強弱變化;欣賞鋼琴曲《郊外去》時隨音樂跑跳,感受音樂速度的快慢對比等。
教學步驟
(一)1.聽中比。模范兩種不同樂器大演奏方法;聽音樂進行律動:鋼琴曲采用小朋友跑跳節(jié)奏型。彈奏時快時慢,表現(xiàn)了小朋友們愉快的情緒;樂曲卻用快速拉弓的集型節(jié)奏,模仿野蜂快速擺翅的動作,時強時弱,充分表現(xiàn)春天的氣息。
2.聽中動。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感知音樂中的快、慢、強、弱的情緒變化。自主探索音樂形象---野蜂振動上下飛舞,忽近忽遠、時強時弱。以及到郊外去的高興心情。
3. 動中看。春天來了,你看到春天了嗎?引入歌曲《春天來了》。
4.學唱歌曲。先聽教師范唱,再請同學們跟隨老師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作一問一答的對白朗讀。說話時,語氣可以有多種,音樂中的語氣也有多種。教師指導學生將朗讀歌詞的情緒注入到歌唱中。
5. 唱中舞。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來表達音樂中的問答。
6. 唱中敲。請學生邊唱歌曲邊自由地拍擊身體的個部位,或敲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二)歌曲《劃船比賽》
1. 聽中感受。播放《劃船比賽》課件,讓學生通過畫面直觀感受海南民歌風格。
2. 跟讀歌詞。學唱前,可提示學生跟著老師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3. 學唱歌曲。教師可先范唱,然后學生再跟著錄音唱,反復數(shù)遍。教師要關注有差異的學生,鼓勵他們勇敢、大膽的跟唱。
4. 聽中比。請同學聽老師唱教材中第31頁的歌曲,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讓同學們在音樂中感受3拍子與2拍子的特點。
5. 動中創(chuàng)?!皠澊被顒邮侨藗內粘I钪邢猜剺芬?,又最樂于參與的一項活動。它既可以作為體育競技項目,又可以作為休閑娛樂。
6.匯報表演。讓全班同學圍成圈坐下,觀看各組在“舵手”的指揮下,如何去拼搏、去爭上游。各組推薦代表與教師組成評委會,選出冠、亞、季軍并上臺領獎。第9課 《練身體》 了解編寫意圖
教學目標一:用愉快的心情歌唱和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并參與律動。
教學目標二:通過學唱歌曲和律動,讓學生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目標三:通過即興表演和自編歌詞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與合作精神。
教學步驟:
(一)學唱歌曲《做早操》
歌曲《做早操》和《向前走》可采用先學唱、感受音樂,然后通過綜合比較,初步感知固定的節(jié)拍、多變的節(jié)奏(長、段音)。
1. 由生活引入。教師可請全班同學按原節(jié)奏做一次少兒廣播體操(節(jié)選一部分)。
2. 想想。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在學校每天要做少兒廣播體操?(課間操)做操和運動時為什么要配上音樂呢?
3.學學。播放音樂課件《做早操》,老師再次范唱后請同學們小聲跟唱。教師可以編排幾個簡單動作邊唱邊帶學生唱和做,利于幫助學生盡快記憶歌詞。
4. 做做。鼓勵學生隨著音樂歌曲,自創(chuàng)自編操。
(二)學唱歌曲《向前走》。
1. 聽中動。聽音樂,讓學生在課室內原地踏步,然后一個一個地排隊向前走,口念一二三四……
2. 畫畫、涂色。首先比較兩支鉛筆,把長的筆涂上顏色,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節(jié)奏色塊,聽音樂比較音的長短。
3. 聽中讀。聽音樂朗讀《向前走》的歌詞。
4. 學唱歌曲。學生把歌詞按節(jié)奏朗讀順暢后,也提醒學生整首曲子要以進行曲的速度來演唱。
5. 自編動作。請學生隨音樂自編律動。
6. 游戲活動。請學生扮演三個不同年齡的人物角色進行律動,在活動中體驗走步時的節(jié)奏感,快步時的節(jié)奏感,跑步時的節(jié)奏感。
(三)歌曲《我的頭和我的肩》
這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歌曲,充滿快樂情緒和幽默感。兒童用自己的歌聲唱出人體各大部分結構名稱,通過自己的身體進行即興動作表演,鍛煉頭、肩、胸、腰、膝蓋、腳指頭的位置,也是應變能力的反映,容納感學生在快樂地玩和唱中感受生活樂趣,感受非洲南部歌曲的風格。
1.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非洲南部歌曲《我的頭和我的肩》課件,讓同學們在直觀的畫面中感受歌曲風格。
2. 朗讀歌詞。先把重點詞板書,認識頭、肩、胸、腰、膝蓋、腳指頭等身體的各部位,再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3. 背唱歌詞。聆聽全曲若干遍,隨著錄音范唱,請學生準確地指出自己身體的各部分,直到學生熟悉全歌詞,再讓他們在友好交往中邊唱邊玩。
4.創(chuàng)編歌詞。鼓勵學生自編新詞演唱歌曲,并隨歌詞摸自己身體的其他部位,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應變能力的教學。教師可引導學生做創(chuàng)編新詞的接龍游戲。第10課《唱游》
教學目標一:能根據(jù)音樂內容、節(jié)奏、速度、情緒,有感情地進行唱游活動。
教學目標二:學一個新的音“l(fā)a”
教學目標三:通過唱游活動,融入人文知識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huán)境。
教材內容
教材選用的三首歌曲《如果你高興》、《十個小印第安人》、《牧童謠》都非常生動有趣、貼近學生性格特征也易于以唱游活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律動教學。歌曲旋律歡快流暢,易于兒童自主參與。能將學生帶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huán)境中,領略各地兒童質樸、熱情、活潑的情趣與不同的音樂風格,開括視野,愉悅身心。
教學步驟:
(一)《如果你 高興》
1.聽中動。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拍手;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拍腿;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跺腳;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彈舌。全班做聲勢游戲。
2.聽中讀。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動與朗讀歌詞中,同學們對歌曲已很熟悉。此時,教師可請學生跟著鋼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范唱、手勢、表情的提示,隨時糾正學生唱歌是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提醒學生不要大聲喊叫。
4.自編歌詞。啟發(fā)學生用身體的其他部分的名稱編成歌詞填入樂曲中演唱,并伴以相應的律動。
(二)唱游《十個小印第安人》
1. 游戲引入。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聽音樂自報編號進課室。
2. 講故事??凑n件講故事,鼓勵學生用簡單語言描述“十個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
3. 聽唱歌曲。請同學們哼唱旋律、默唱歌詞,然后跟唱歌詞、學會歌曲。
4. 背唱歌曲。請同學們邊做跑跳步,邊背唱歌曲。
5. 與人文知識結合。介紹印第安民族風俗、習慣、服飾等。
6. 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用老師準備好的色彩小紙條化裝成印第安人。
7.即興表演。戴頭飾的十名學生,隨著歌詞里的數(shù)字一個個出場,跳印第安人風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隨音樂一個個退場,或者一個個躲藏起來。
8.接龍游戲。讓十個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學生按順序到同學中找其他人互換頭飾和禮物,圍著篝火多跳幾遍,讓全班同學都有機會扮演小印第安人參與跳舞和活動,達到全班體驗音樂律動的效果。
(三)歌曲《牧童謠》
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運用“那斯那斯嗨”的襯詞,來抒發(fā)兒童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1. 感受歌曲。先聽教師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與音樂風格。
2. 學唱歌曲。教師彈琴帶著學生小聲唱。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唱準曲中襯詞,感受la的音高。
3. 學新手號。學習新手號,做教材第41頁的活動“唱唱”。
4. 師生互動。學生演唱歌曲,教師用牧童笛伴奏;教師演唱歌曲,學生自選感受由四個音構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謠》的風格。
第11課 《讀讀、唱唱》
教學目標一:通過語言感知三拍子;通過歌曲《小小的船》,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與文學的融合。
教學目標二:通過歌曲《詠鵝》的學唱,加深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感受音樂如何與詩歌相結合,體驗音樂與古詩詞融合后的魅力。
教學目標三: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古詩意境。
第五篇:花城版八年級下冊《軍民大生產》教學設計
花城版八年級音樂下冊第二單元《軍民大生產》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軍民大生產》九年義務教育花城版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黃河兩岸的歌中的歌曲。歌曲又名《邊區(qū)十唱》,1945年作曲家張寒暉用隴東民歌《推炒面》的曲調填詞改編而成?!盾娒翊笊a》表現(xiàn)了當年在陜甘寧邊區(qū)軍民,響應黨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踴躍投入開荒生產的熱烈情景。這首歌當年在陜甘寧邊區(qū)曾廣泛流傳。原曲有十段歌詞,后被選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改為五段歌詞,歌詞內容表現(xiàn)開荒、紡線、習武等勞動戰(zhàn)斗生活,歌詞還以“嗬嗨”“西里里里里察拉拉拉拉”等富有勞動特色的襯詞,渲染了歌曲熱鬧、歡騰氣氛,特別是第五段歌詞,增加了隊列口號聲,更顯威武、雄壯,表現(xiàn)邊區(qū)軍民們的樂觀精神。
教學目標:
1.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軍民大生產》,表現(xiàn)歌曲的勞動節(jié)奏特點及樂觀精神。
2.通過本課的演唱、欣賞和創(chuàng)編,能夠理解、掌握勞動號子。
3.能夠對我國的勞動歌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感受勞動的快樂,熱愛勞動,敬仰勞動人民。教學重點:
1.通過演唱和歌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勞動號子當中一領眾和的特點,能夠運用吆喝、吶喊的方法,唱出鏗鏘有力的號子。
2.欣賞和創(chuàng)編,能夠理解、掌握勞動號子。
教學難點:
切分節(jié)奏的掌握和變音記號的音準。教學準備:
多媒體、鋼琴、多種打擊樂器、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石磨的介紹,引出《推炒面》,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1945年,當時在陜甘寧邊區(qū)廣泛流傳,表現(xiàn)了當年陜甘寧邊區(qū)軍民響應黨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踴躍投入開荒生產的熱烈情景。
二、新授課
1、聆聽歌曲《軍民大生產》,思考:(1)作品表達的時期?(抗戰(zhàn)時期)
(2)有哪些人物?(解放軍、老百姓、婦女)(3)表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場景?(進行大生產)
2、介紹社會背景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頑固派加緊了對陜甘寧邊區(qū)的經(jīng)濟封鎖,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和“發(fā)展經(jīng)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在陜甘寧邊區(qū)內部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軍民大生產運動。
欣賞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片段。
3、講解重音記號:“>”
4、襯詞: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索羅羅羅呔。
富有勞動特色的襯詞,渲染了歌曲熱烈、歡騰氣氛,表現(xiàn)邊區(qū)軍民們的樂觀的精神。
5、節(jié)奏練習:小切分節(jié)奏和四個十六分節(jié)奏的練習
6、變化音:“#4”
7、為歌曲添色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視覺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加入打擊樂器:堂鼓、鈴鼓、沙錘、三角鐵,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訓練,全班齊唱歌曲《軍民大生產》,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律動創(chuàng)編:在打擊樂器的配合下,請同學進行律動表演,采用領唱加齊唱的方式。
8、勞動號子特點:(1)節(jié)奏強而有力(2)曲調簡單而整齊
(3)口頭即興創(chuàng)作(4)有領有合,一領眾合
三、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的知識,建立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珍惜生活的積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