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關于基于SolidWorks 對機械零件結構的設計與應用論文[精選多篇]

      時間:2019-11-21 07:22:06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關于基于SolidWorks 對機械零件結構的設計與應用論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關于基于SolidWorks 對機械零件結構的設計與應用論文》。

      第一篇:關于基于SolidWorks 對機械零件結構的設計與應用論文

      SolidWorks 概述

      1.1 SolidWorks 軟件簡介

      SolidWorks 是一個以特殊表征為基礎的三維CAD 參數化設計軟件,主要有實際零件的設計造型、裝配的設計造型和自主產生二維工程圖紙這三個應用功能大項,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更新另外附加了各類仿真插件和相關渲染工具以此對軟件進行完善更新,更好的為機械零件結構設計體更強大的輔助功能。在軟件的輔助下可以順利完成真實形體的設計、快捷形成零件工程圖、生產相應模型并且進行科學性技術性附加幫助性解釋。

      1.2 SolidWorks 的功能特點

      SolidWorks 軟件形成的是較為完整的,完全面向對象形式的樹狀結構整體,內涵許多目標對象類型、屬性和方法。

      1.3 SolidWorks 的功能特點如下所述

      1.3.1Windows 用戶友好型界面展現及具有較強的可編輯性其管理器能夠更加直接的完成管理活動,SolidWorks 特征管理器以圖形展示的方式進行零件模型表征并與實際模板進行實時關聯,中文簡化界面易懂易操作,界面展現更加清楚、直觀。可編輯性特點使工件設計不斷循環(huán)的修改過程變得容易和簡單,在設計、裝配、制圖三種狀態(tài)下的任意一個都可以實現編輯和修改操作并對另外兩種狀態(tài)進行同步更新。

      1.3.2 圖紙成型和檢測具有簡便靈活性

      軟件將描繪圖紙和特征定義進行鮮明區(qū)別而存在較大差異性,使操作者更加明晰所有操作狀態(tài),簡化圖紙成型操作步驟,更容易上手操作實踐,實時記錄操作和互動反應,自動進行約束增加,狀態(tài)間的差異性由表示屬性的差異性代表,高效簡便完成形狀調整和修改并進行合理性檢驗檢測。

      1.3.3 工程圖紙制作及數據信息交互

      在零件模型和裝配設計工作順利完畢后可以通過RapidDraft 工程圖技術根據模型智能化制作出項對應關聯的工程圖。另外軟件中進行工程圖紙的相關操作選項可以完成更加靈活的調整、剖析。通過該軟件形成的相關數據信息能夠實現與另外CAD 工具之間完成準確交互,另外為其他設備軟件工具提供數據信息連接接口以完成信息交換。

      1.3.4 集合性的參數化裝配和建模

      該軟件可根據實際需要在兩種裝配形成模型中進行取舍,可以同時進行裝配設計和零件設計,亦可以按先零件后裝配的順序進行設計,另外附加的輔助功能如:零件安置方式、同功能件更換、檢測和零件組裝功能等,一個狀態(tài)的調整聯動到其他狀態(tài)下的實時更新改變,裝配建模方便快捷。基于SolidWorks 對機械零件結構的設計

      2.1 零件模型的建立

      在運用SolidWorks 軟件進行零件模型建立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詳細的標準參數信息及對應分類信息進行數據儲存,其中可將前者稱為幾何信息數據,由標準參數名和標準參數值組合構成;后者相對的則被稱為聯系性非幾何信息,分為類別和類型兩個方面。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建立零件的有限元模型,這是SolidWorks 軟件應用中進行零件結構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保證所建立的模型幾何體是正確的且在進行網格化的過程中可以使單元數量適度小,這樣才能確保得到準確的位移、應力、應變、溫度分布等重要參數信息。接下來通過加載和求解進行受力分析。首先要對零件或裝配件相應位置施加固定約束,其次根據其或拉伸或壓縮的受利情況及質量和位置距離關系計算出受力的大小和壓強,最后對得到結果圖示,如應力分析情況、敏感區(qū)應力大小等,然后將所得數據與零件自身拉伸強度極限進行比較分析得到位移情況。

      2.3 機械零件結構設計

      機械零件結構設計指的是從生產方式的確定、生產原材料的確定、采用加工工序直到該零件的最終裝配等一個完整的動作過程。生產方式是針對各種結構形式必須采用的不同種特定生產方法;原材料是對其質量、品質、屬性、效用等方面的綜合考量;對加工工序的安排或排布要充分考慮輔助資金支出價值,盡力滿足所設計零件的需求特點訴求點,以高效靈活的方式設計制造出最符合理想的零件。機械零件設計的實現過程

      機械零件結構設計的一般過程,此處以機械手部件為例進行實現。

      首先要建立該零件的參數信息及關系的數據庫。數據庫是對零件參數的諸多進行存儲。在對零件的各項參數完成明晰的基礎上通過VB 數據庫應用程序進行各個類別零件的關系數據庫,接下來將數據庫中的基本表進行關系聯系。

      然后要進行機械手部件的結構特征分析并建立對應的數據模型。為了其二次開發(fā)應用的便捷性需要根據各個分類零件的差異特點完成正確的模型。通過對實際結構的拆分確定零件的各個特征項完成相對應數據信息的記錄存儲并以宏文件的形式進行實時跟進。

      由于SolidWorks 軟件中采用了特殊的程序接口和完全面向對象式的用戶交互界面,這使得相關文件的創(chuàng)立變得更加簡便靈活。

      最后根據實際情況對各項參數及參數值進行相關操作,完成該機械零件結構設計。在此過程中可能需要通過該軟件的特殊接口完成向其他相關軟件或程序的數據信息交互溝通。結論

      SolidWorks 軟件是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重要產物之一,其技術功能也在不斷更新完善,它在機械零件設計領域的大范圍運用使得機械零件的設計生產制造更加系統(tǒng)化、高效化,是機械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此類相關工作的首選技術輔助工具,其應用水平的和利用情況引領著機械零件設計軟件的潮流。

      第二篇: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論文

      淺談建筑施工現場火災爆炸事故

      及預防措施

      余進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城市建設系土木工程61203)

      摘要:在建筑施工現場發(fā)生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中,火災事故所占的比例雖然不大,但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處理不當,極易造成施工人員群死群傷和重大的經濟損失,并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另一方面,這幾年隨著基建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各地建筑施工火災事故的發(fā)生也日益頻繁。因此,加強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防范也越來越重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相應配套的公共、居住、生產等標志性建筑越來越多,建筑工地也隨之增加,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也廣泛的應用與現代建筑中,建筑施工現場出現了大量的火災隱患,如不加以監(jiān)督整改,一旦發(fā)生火災,不僅會燒毀未建成建筑物和其周圍建筑物,而且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因此,加強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工作,勢在必行。

      關鍵詞:施工現場 火災 爆炸 先天性火災 焊割 煙頭點 敷設 著火三角形

      0 序言

      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建筑施工工地成為當前城 市中最常見的作業(yè)場所。建筑工地是一個多工種,立體交叉作業(yè)的施工場地。施工現場存在火災隱患多、出入人員雜亂人為潛在火險因素多的特點。極易發(fā)生建筑工地火災,給國家財產和人民生產安全造成巨大損失。因此,認真研究火災發(fā)生機理,最大限度地減小傷亡事故,是每位消防工作者和安全工作者面臨的課題。通過分析對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各種因素及邏輯關系做出全面闡述,并根據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找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該類事故的發(fā)生。為施工現場的消防管理和監(jiān)督提供理論依據,并且為該類事故的安全評價提供科學、可靠的參考依據。建筑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類型

      1.1 焊割火災事故

      在焊割火災事故中,危害性最嚴重的是容器焊割爆燃事故,往往導致作業(yè)人員當場死亡,嚴重的甚至引起整個廠房或生產系統(tǒng)爆炸,造成災難性后果。如油罐、液化石油氣罐、天然氣管道等的焊割作業(yè),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部分容器與作業(yè)場所周圍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濃度過高,一旦遇明火,將引起爆燃。

      2000年5月,浙江溫嶺市某公司在對一已嚴重腐蝕的油罐進行動火檢修,由于未對油罐進行置換和清洗,油罐內的殘油和空氣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體,在焊接過程中焊接火花引發(fā)油罐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在焊割作業(yè)前未認真檢查作業(yè)周邊環(huán)境,清除易燃品,又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焊接作業(yè)時產生的焊渣引燃易燃物,造成火災事故。

      1999年,浙江寧波市某工地,作業(yè)人員在l 0層外墻處用電焊切割螺栓,被割下的螺栓和焊渣落在6層外架上,引燃毛竹腳手片,而工地又未按規(guī)定配備監(jiān)護人員和滅火設施,致使火勢蔓延,最終造成外腳手架全部燒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余萬元,拖延工期近兩個月。

      1.2電氣火災事故

      建筑施工現場,場地大線路分散,施工機具、照明設備較多,且大多設置在室外,容易發(fā)生受潮、老化。一旦出現漏電短路或負荷過大等電氣故障時,就有可能引起火災,并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2004年4月,浙江寧波市某工地作業(yè)人員在下班時未及時清理木工車間的木屑,且未切斷圓盤鋸的開關電源,由于開關受潮短路引燃木屑,導致火災事故發(fā)生。

      1.3其他火災事故

      對明火及防火重點部位管理不嚴,隨意拋擲煙頭、火柴梗引燃可燃物或電熱器具烤著可燃物造成火災事故,這類事故主要發(fā)生在食堂、宿舍、倉庫和木工制作場地等部位。

      2003年,浙江寧波市某工地,由于食堂工作人員用火不慎,引燃彩鋼板活動房墻體內的泡沫填充材料,造成l 6間活動房及屋內生活用品全部燒毀,幸而是上班時間,未造成人員傷亡。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火災隱患 2.1 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物布局不合理 2.1.1 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級低

      由于施工現場局限性強,人員多,現場內的辦公室、員工休息室、職工宿舍、倉庫等建筑相互毗鄰或者成“一”字型排列,并且這些建筑大都為臨時性,而且都是三、四級耐火等級簡易結構的建筑物;還有一些職工宿舍與重要倉庫和危險品庫房相毗連,甚至臨時建筑物相互間隔只是用三合板等材料簡易隔開;也有的職工宿舍只有一個安全出口,一旦失火,勢必造成嚴重后果。

      2.1.2 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災蔓延速度快

      一些建筑企業(yè)雇傭外來民工,吃住在工地,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多數為可燃的,無形中大幅度增加了施工現場的火災荷載,尤其是因施工需要,有的施工現場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腳手架和易燃材料的安全防護物,特別是裝修現場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裝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一旦發(fā)生火災,勢必造成猛烈燃燒,迅速蔓延。

      2.1.3 建筑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條件較差

      一些建筑工地沒有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隨意堆放建筑材料,堵塞了消防車道,還有的在明火作業(yè)區(qū)堆放易燃、可燃材料,以及危險物品庫房混用。

      2.1.4 先天性火災隱患

      有的建筑物未經消防部門審批,擅自施工,有的雖然經過消防審批但施工單位按著建設單位的意圖擅自改變局部的平面設計,還有一 些單位裝修時遮擋消防設施,減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設計時凈寬度和數量,從而留下了先天性火災隱患。

      2.2 施工現場職工消防安全意識談薄

      部分施工單位負責人的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素質較差,不知道自身的消防安全職責。在進行施工現場檢查時,大部分施工負責人認為一切都是建設單位的事,根本與自己無關,消防部門不應該管,主觀上舍不得投入資金,購置必備的消防器材。同時施工單位雇傭臨時民工流動性大,沒有經過嚴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消防安全意識淡薄,不了解、不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識,不會利用滅火器撲救初期火災,不會報警、不會組織人員疏散,尤其是施工時間短、作業(yè)分散的民工,很難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3 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雖然大部分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也只是掛在墻上,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而個別的工地連消防安全制度也沒有,更談不上消防安全管理了,施工負責人只重視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忽視消防安全管理,突出表現在:

      2.3.1 用電量大、電氣線路敷設不規(guī)范

      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現場機械化操作和用電量大幅度增加,違章安裝電氣設備、私拉亂接電氣線路現象較為嚴重,也用的直接將配電裝置安裝在可燃木制構件上。

      2.3.2 普遍存在違章使用明火的現象

      施工期間,經常使用電焊、氣焊和用明火來熬瀝青,進行電焊、氣焊的工作人員無證上崗,操作時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甚至在火災危險場地沒有事先辦理動用明火審批手續(xù),特別是一些改擴建以及建筑內部裝飾裝修工程,沒有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甚至邊營業(yè)邊施工,不計后果。

      2.3.3 施工單位忽略煙頭點火源管理

      施工現場辦公室;民工宿舍;建筑材料堆場;可燃、易燃物較多,并且雇傭的臨時民工、外來人員吸煙的隨意性強,一旦將煙頭丟棄在火災危險等地方,時間一長,極易造成火災。

      2.3.4 忽視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管理

      施工單位經常使用氧氣、乙炔;同時民工食堂大部分臨時采用液化石油氣作燃料,一旦使用管理方法不當,造成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泄漏,遇到明火,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火災事故。

      2.3.5 忽視意外火災

      這種火災是由于不能預見或忽視管理引起的,主要是管理不到位,發(fā)生民工私仇、泄憤等放火案件火災。

      施工現場存在的火災隱患,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威脅,為預防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發(fā)生,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建筑施工現場火災危險源的識別

      根據經典的著火三角形原理,燃燒的發(fā)生必需具備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三要素,在施工現場火災中助燃物即為空氣可以不考慮。由此可以看出,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發(fā)生必須具備可燃物和點火源兩個條件。同時燃燒的產生并不意味著一定發(fā)生火災,只有在燃燒失去控制的情況下,火災才發(fā)生。因此火勢的蔓延也是施工現場火災事故所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3.1 引發(fā)起火的易燃、易爆,可燃物

      建筑工地存放著大量的屋面墻面保溫材料、建筑裝修材料、油氈紙、草墊子、油漆等可燃材料及汽油、柴油、油漆等易燃、可燃液體。同時建筑工地中的作業(yè)棚、倉庫、宿舍、辦公室,廚房等設施,絕大多數都是用可燃材料搭設而成的臨時建筑,耐火等級低。另外,施工時遺留的廢刨花、鋸末、油氈紙頭也都是易燃、可燃物。

      3.2 觸發(fā)起火的點火源

      施工現場明火作業(yè)特別多,在工程施工高峰期間,電焊、氣焊、熬制瀝青、噴燈、煤爐,以及在冬季施工中,水、砂子、河石等均要用火加熱,還有工人宿舍、休息室內的取暖、食堂的用火用電等。施工現場臨時電氣線路多,缺乏系統(tǒng)正規(guī)的設計,電氣線路縱橫交錯。同時由于管理不力,電氣線路老化現象較多,容易發(fā)生漏電短路,超負荷用電等火災隱患。施工現場人為起火因素多。由于建筑施工的工藝特點,各工序之間都相互交叉、流水作業(yè),建筑工人常處于分散、流動狀態(tài),亂動機械,亂扔煙頭現象時有發(fā)生。

      3.3 火勢蔓延因素

      建筑工地內低耐火等級的臨時建筑多,而且往往相互連接,缺乏應有的防火距離,所以一旦起火,尤其遇到風天,蔓延非常迅速。一 般工地往往只有臨時消防水源,在某些重要臨時設施附近放置幾個手提式滅火器,不可能設置比較完善的施工現場消防設施,并且施工人員的消防常識大多比較匱乏,所以很難及時地將發(fā)生的火災遏制在初起階段。防范措施的制定和采取

      4.1 建立健全和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

      施工現場必須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并成立領導小組。施工企業(yè)、工程項目部和施工班組要層層簽定消防安全責任書,覆行各自消防安全管理職責。項目部應根據工程的規(guī)模配置1名以上的兼職消防員,有條件的工地,可以建立一支經過培訓的義務消防隊伍。項目部還必須建立防火制度、動火審批制度、消防安全檢查制度、危險品登記保管制度、職工消防安全教育制度等,并認真貫徹落實。

      4.2 認真編制和執(zhí)行消防專項安全方案

      項目部要根據工程的情況,確定防火重點部位和重點環(huán)節(jié),制定相應的措施和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消防專項安全方案,繪制消防設施平面布置圖,并將該圖與工地的“五牌一圖”放在一起。在消防設施平面布置圖中,應當明確消防設施的位置、類型和數量,還應標明疏散通道。在進入施工前,還應制訂防火、防爆安全計劃,劃分防火責任區(qū),并落實到各班組。項目部在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時,應當將消防專項安全方案的內容和消防制度也作為培訓和交底的內容,傳達到每一個施工人員。4.3 嚴格火源管理

      項目部應加強現場火源的管理,嚴格動火審批制度。在食堂、倉庫、材料堆場、木工制作場地等重點部位應設立明顯的《嚴禁煙火》等防火、防爆標志;易燃、易爆物品應專人負責管理,并建立臺帳資料;氧氣瓶、乙炔發(fā)生器等受壓易爆器具,要按規(guī)定放置在安全場所,嚴加保管,嚴禁曝曬和碰撞;氧、氣焊場所應遠離料庫、宿舍;施工現場應禁止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動用明火,因特殊情況需動用明火作業(yè)的,應根據動火級別按規(guī)定辦理審批手續(xù).并應在動火證上注明動火的地點、時間、動火人、現場監(jiān)護人、批準人和防火措施等內容;施工現場還應設置固定的吸煙室,杜絕游煙現象。

      4.4 消防設施的配備和保養(yǎng)

      項目部在對滅火器配置的設計計算時,應先確定配置場昕的危險等級、火災種類以及要保護面積所需的總滅火級別,然后根據各設置點的具體要求、準備選用的滅火器種類、滅火器規(guī)格來確定配置數量,根據配置場所的固定消防設施情況進行修正。根據要求,建筑物每層樓梯口、腳手架每排上下通道處應配置不少于一個滅火器;當建筑施工高度超過3 0m時.應配備足夠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立管內徑約在2″(約合50mm)以上,每層設置消防水源接口,并有足夠揚程的高壓水泵保證水壓;在食堂和餐廳,應根據面積大小分別配備一個以上的滅火器:在倉庫、生活區(qū)、辦公區(qū)、木工制作場地、模板堆場等重點部位也必須配置足夠的滅火器。

      目前施工現場大多選用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根據其昕采用的 滅火劑種類不同分為A B C和B C兩種。其中A B C類采用的是磷酸銨鹽,因其對固體可燃物具有粘附作用,所以可用來撲救包括含碳固體可燃物(即A類火災)所有類型火災。B C類干粉采用的是碳酸氫鈉,因其對固體可燃物不具備粘附作用而不適宜于撲救A類火災。而目前工地中配置的干粉滅器幾乎都是屬于B C類,包括模板堆場、木工制作場地等存在A類火災隱患的重要場所。這樣一旦發(fā)生A類火災,勢必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因此,工地在確定滅火器種類時,必須根據不同的作業(yè)條件和環(huán)境,合理配置。

      除了正確配置滅火設施外,還應指定經過培訓的專人進行定期檢查和保養(yǎng)。如干粉滅火器,應定期檢查壓力顯示表,指針是否指在綠色區(qū)域。如指針已在紅色區(qū)域,則說明內部壓力已泄漏無法使用.應趕快送維修部門檢修:每半年還應檢查干粉是否結塊,儲氣瓶內二氧化碳氣體是否泄漏。

      4.5 加強對消防重點環(huán)節(jié)的防范 4.5.1 焊割作業(yè)

      在進行焊割作業(yè)前,除按規(guī)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xù).并根據要求對作業(yè)環(huán)境進行檢查,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外,還必須對作業(yè)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和班前教育。在焊接作業(yè)時,應先對焊炬的射引性能、是否漏氣等進行安全檢驗,符合要求后再點火;點火時,應先開乙炔,點燃后再開氧氣并調節(jié)火焰;熄火時,應先關乙炔后關氧氣,防止火焰倒襲和產生煙灰;如發(fā)生回火現象,應急速關閉乙炔.再立即關閉氧氣,倒襲的火焰在焊炬內會很快熄滅,然后再開氧氣,吹 出殘留在焊炬內的煙灰一切割作業(yè)時,割炬使用的安全要求,與焊炬基本相同,但應注意在切割開始前,應清理工作表面的漆皮、鐵屑和油污等,防止銹皮等雜物爆濺傷人:在正常工作停止時,則應先關氧氣調節(jié)手輪,再關乙炔和預熱氧氣手輪。

      4.5.2 油漆、木工作業(yè)

      油漆、木材均為易燃物品,因此油漆和木工作業(yè)也是防火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項目部應在油漆、木工作業(yè)部位設置防火標志:該處的施工機械、照明設備和配電線路均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并應通風良好。在作業(yè)時,嚴禁動用明火,并應嚴格控制室內溫度、粉塵濃度(木工作業(yè))和有毒、可燃蒸氣濃度(油漆作業(yè))。

      4.5.3 電氣設備的防火

      施工現場的電氣設備應做到防雨、防潮,并根據安裝部位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一是要正確選用電氣設備,在具有爆炸危險的場所應按規(guī)范要求選擇防爆電氣設備,在食堂、試塊養(yǎng)護室等潮濕場所應采用防潮燈具。二是應選擇合理的安裝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如照明燈具表面高溫部位應當遠離可燃物,碘鎢燈、高壓汞燈不應直接安裝在可燃構件上,碘鎢燈及功率大的白熾燈的燈頭線應采用耐高溫線穿套管保護等等;三是應按規(guī)范要求對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部位,做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護,防止漏電導致火災危險;四是要加強日常維護保養(yǎng),保證電氣設備的電壓、電流、溫升等參數不超過允許值,電氣設備保持足夠的絕緣能力,電氣連接良好,確保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消防部門要規(guī)范執(zhí)法、依法監(jiān)督、嚴把審批關,避免留下先天性火災隱患

      公安消防部門在依法實施消防監(jiān)督檢查過程中發(fā)現的未經審批而擅自施工的單位要限期補辦有關手續(xù),嚴格依照法定程序,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以及技術標準進行有效的科學監(jiān)督管理,最終達到消除火災隱患目的。合理規(guī)劃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布局,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隱患

      6.1 要針對施工現場平面布置的實際,合理劃分各作業(yè)區(qū),特別是明火作業(yè)區(qū)、易燃、可燃材料堆場、危險物品庫房等區(qū)域,設立明顯的標志,將火災危險性大的區(qū)域布置在施工現場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側或側風向。

      6.2 盡量采用難燃性建筑材料,減低施工現場的火災荷載。6.3 民工宿舍附近要配置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大型建筑工地應設置消防水池以及必要的消防通訊、報警裝置。施工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實行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7.1 確定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安全負責人,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成立義務消防安全組織,負責日常防火巡查 工作和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同時指定專人負責停工前后的安全巡視檢查,重點巡查有無遺留煙頭、電氣點火源、明火等火種。

      7.2 對雇傭的臨時民工必須經過消防安全教育,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識,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救初期火災,特別是要加強對電焊、氣焊作業(yè)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使之持證上崗。7.3 加強施工現場的用火管理。要嚴格落實危險場地動用明火審批制度,氧氣、乙炔瓶兩者不能混放,焊接作業(yè)時要派一監(jiān)護人,配齊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點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擋的同時清理干凈其周圍可燃物,防止焊珠四處噴濺。

      7.4 在民工宿舍、員工休息室、危險物品庫房等火災危險處設立醒目的嚴禁吸煙等消防安全標志,必要時設置吸煙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煙地點。

      7.5 加強施工現場的用電管理。施工單位確定一名經過消防安全培訓合格的電工正確合理地安裝及維修電氣設備,經常檢查電氣線路、電氣設備的運行情況,重點檢查線路接頭是否良好、有無保險裝置、是否存在短路發(fā)熱、絕緣損壞等現象?;馂氖鹿蕬贝胧?/p>

      8.1 施工現場萬一發(fā)生火災事故,火災發(fā)現人應立即示警和通知項目現場負責人,并立即使用施工現場配備的消防器材撲滅初起之火,項目現場負責人接到報警后,要立即組織項目義務消防隊進行滅火,并安排人員疏散,轉移貴重財物到安全地方,撥119電話報警、接警,同時通知公司領導和保衛(wèi)部。

      8.2 在滅火時要根據燃燒物質、燃燒特點、火場的具體情況,正確使用消防器材。

      8.2.1 施工現場發(fā)生火災,絕大多數都是由于燒焊作業(yè)或遺留火種引燃竹木等固體可燃物而引起的。對于這類火災,可用冷卻滅火方法,將水或泡沫滅火劑或干粉滅火劑(ABC型)直接噴射在燃燒著的物體上,使燃燒物的溫度降低至燃點以下或與空氣隔絕,使燃燒中斷,達到滅火的效果。

      8.2.2 如遇電器設備火災,應立即關閉電源,用窒息滅火法。用不導電的滅火劑,如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ABC型或BC型均可,下同)等,直接噴射在燃燒著的電器設備上,阻止與空氣接觸,中斷燃燒,達到滅火效果。

      8.2.3 如遇油類火災,同樣可用窒息滅火方法,用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等,直接噴射在燃燒著的物體上,阻止與空氣接觸,中斷燃燒,達到滅火的效果。嚴禁用水撲救。

      8.2.4 如遇貴重儀器設備、檔案、文件著火,可用窒息滅火方法,用二氧化碳等氣體滅火器直接噴射在燃燒物上,或用毛氈、衣服、干麻袋等覆蓋,中斷燃燒,達到滅火的效果,嚴禁用水、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等進行撲救。

      8.3 撲救火災爆炸事故,應遵循如下原則:

      從上向下、從外向內,從上風處向下風處。

      8.4 當事故現場火災危及到和身燒傷,即緊急把傷者隔離火源,并 把火撲滅,輕度燒傷可即包扎處理。中、重度燒傷者馬上送醫(yī)院治療,并進行醫(yī)學觀察。

      9結論

      9.1 加強施工現場易燃、易爆、可燃材料的管理,及時清理作業(yè)遺留的可燃廢渣,并遠離火源,電源。在含有易燃物品作業(yè)場地嚴禁吸煙和動用明火。

      9.2 加強對明火作業(yè)、電氣焊割等過程的管理。

      9.3 加強對電氣線路和電氣設備的規(guī)范安裝和日常檢查管理。9.4配備完善的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

      9.5 加強對施工隊伍管理和消防安全培訓,提高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技能。

      致謝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我衷心感謝楊金招老師,您為人隨和熱情,治學嚴謹細心。在我遇到問題的時候,總能及時而又耐心地指導我,幫助我,鼓勵我,撫慰我焦急的情緒。

      從論文選題到收集資料,從寫稿到修改期間經歷了喜悅、煩躁、痛苦和彷徨,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心情是如此復雜。如今,伴隨著這篇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煙消云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我知道,這些都我無不飽含著楊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再次感謝您深刻而細致地指導,幫助我開拓研究思路,理清寫作方向,最終使我的論 文得以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霍然,楊振宏,柳靜獻.火災爆炸預防控制工程學.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8 【2】 張國順.燃燒爆炸危險與安全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3】 魏伴云.火災爆炸危險安全工程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4 【4】 許成祥,何培玲.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5】 白國梁,劉明.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王學謙.建筑防火安全技術.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7】 消防技術規(guī)范匯編.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068-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第三篇: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原創(chuàng)論文1

      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經典論文

      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工程結構是指用建筑材料建筑的房屋 摘要: 關鍵詞: 風荷載

      4.1 基本風速和基本風壓

      風的強度常用風速表示。當風以一定的速度向前運動遇到建筑物、構筑物、橋梁等阻礙物時,將對這些阻礙物產生壓力,即風壓。

      風荷載是工程結構的主要側向荷載之一,它不僅對結構物產生水平風壓作用,還會引起多種類型的振動效應。確定作用于工程結構上的風荷載時,必須依據當地風速資料確定基本風壓。風的流動速度隨離地面高度不同而變化,還與地貌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有關。

      為了設計上的方便,可按規(guī)定的量測高度、地貌環(huán)境等標準條件確定風速。對于非標準條件下的情況由此進行換算。在規(guī)定條件下確定的風速稱為基本風速,它是結構抗風設計必須具有的基本數據。

      4.2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地面粗糙度等級低的地區(qū),其梯度風高度比等級高的地區(qū)低。根據實測結果分析,大氣邊界層內平均風速沿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可用指數函數來描述。

      地面粗糙度分為A、B、C、D四類。A類是指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qū),取地面粗糙度指數αA =0.12,梯度風高度300m。B類是指田野、鄉(xiāng)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xiāng)鎮(zhèn)和城市郊區(qū),取地面粗糙度指數 αB =0.16 C類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qū),取地面粗糙度指數 αC =0.22 D類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qū),取地面粗糙度指數 αD =0.30。

      4.3 風荷載體系系數 中風荷載體型系數為正值,代表風對結構產生壓力作用,其方向指向建筑物表面;風荷載體型系數為負值,代表風對結構產生吸力作用,其方向離開建筑物表面。當多個建筑物,特別是群集的高層建筑,相互間距較近時,宜考慮風力相互干擾的群體效應,使得房屋某些部位的局部風壓顯著增大。設計時可將單體建筑物的體型系數 乘以相互干擾增大系數,該系數參考類似條件的試驗資料確定;必要時宜通過風洞試驗得出。

      4.4 順風向風振 實測資料表明,順風向風速時程曲線中,包括兩種成分:一種是長周期成分,其值一般在10min以上;另一種是短周期成分,一般只有幾秒左右。根據上述兩種成分,應用上常把順風向的風效應分解為平均風(即穩(wěn)定風)和脈動風(也稱陣風脈動)來加以分析。

      4.5 橫風向風振 空氣在流動中,對流體質點起著重要作用的兩種力:慣性力和粘性力。空氣流動時自身質量產生的慣性力為單位面積上的壓力

      第四篇:納米技術與應用論文

      納米技術與應用

      Nano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學號:2012093207 金月

      Student number: 2012093207 Jinyue

      摘要:納米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誕生并迅速崛起的新技術,它的基本涵義是在納米尺寸范圍內認識和改造自然,通過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創(chuàng)造新物質。納米(nm)是一個長度單位,納米體系(通常界定為1~100nm的范圍)就在其中。這一體系既不完全適合于描述宏觀領域的牛頓經典力學規(guī)律,又不完全適合于描述微觀領域的量子力學規(guī)律,它表現出了許多獨特的性能,需要用全新的理論、方法和表征手段在納米尺寸范圍內認識和改造自然,這就是納米科技。納米科技主要包括:納米物理、納米化學、納米材料、納米生物納米電子等分支學科,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目前,各個分支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納米科技正處于重大突破的前期。關鍵詞:新技術 納米科技應用

      Abstract: nanotechnology is born in the late 1980 s and rapid rise of the new technology, its basic meaning is within the scope of nano-sized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nature, through direct manipul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atoms, molecules, create new material.Nanometers(nm)is a unit length, nanometer system(usually defined as the range of 1 ~ 100 nm)among them.This system is not completely suitable for describe the macroscopic field of Newton's law of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not entirely suited to describe the microscopic quantum mechanics in the field of law, it shows many unique properties, need to use new theories, methods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n the nanometer size within the scope of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nature, this is the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physics, chemistry, nano material, nano biological nanometer electronic branch, between them, is mutually independent and contact each other.At present,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subfields,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early.Key words: new 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最先開展納米科技研究的國家之一。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資助納米材料研究和納米技術儀器裝備研制,目前中國的納米科技基礎研究已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1982年發(fā)明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和1986年發(fā)明的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是納米測量表征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納米科技從概念階段,進入到實質性研究階段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納米科學與技術主要包括:納米體系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學、納米力學等。這七個相對獨立又相互滲透的學科和納米材料、納米器件、納米尺度的檢測與表征這三個研究領域。納米材料的制備和研究是整個納米科技的基礎。其中,納米物理學和納米化學是納米技術的理論基礎,而納米電子學是納米技術最重要的內容。

      納米技術的靈感,來自于已故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1959年所作的一次題為《在底部還有很大空間》的演講。這位當時在加州理工大學任教的教授向同事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從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從磨尖箭頭到光刻芯片的所有技術,都與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數以億計的原子以便把物質做成有用的形態(tài)有關。范曼質問道,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fā),從單個的分子甚至原子開始進行組裝,以達到我們的要求?他說:“至少依我看來,物理學的規(guī)律不排除一個原子一個原子的制造物品的可能性。” 1990年,IBM公司阿爾馬登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成功地對單個的原子進行了重排,納米技術取得一項關鍵突破。他們使用一種稱為掃描探針的設備慢慢地把35個原子移動到各自的位置,組成了IBM三個字母。這證明范曼是正確的,二個字母加起來還沒有3個納米長。不久,科學家不僅能夠操縱單個的原子,而且還能夠“噴涂原子”。使用分子束外延長生長技術,科學家們學會了制造極薄的特殊晶體薄膜的方法,每次只造出一層分子。目前,制造計算機硬盤讀寫頭使用的就是這項技術。納米技術是在納米尺度內,通過對物質反應、傳輸和轉變的控制來實現創(chuàng)造新的材料、器件和充分利用它們的特殊的性能,并且探索在納米尺度內物質運動的新現象和新規(guī)律。由于納米正好處于原子、分子為代表的微觀世界和以人類活動空間為代表的宏觀世界的中間地帶,被稱為納米世界,也是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以及信息科學發(fā)展的新領地。納米材料中包含了若干個原子、分子,使得人們可以在原子層面上進行材料和器件的設計和制備。幾十個原子、分子或成千個原子、分子“組合”在一起時,表現出既不同于單個原子、分子的性質,也不同于大塊物體的性質,這種“組合”被稱為“超分子”或“人工分子”?!俺肿印钡男再|,如它的熔點、磁性、電容性、導電性、發(fā)光性和顏色及水溶性都有重大變化。當“超分子”繼續(xù)長大或以通常的方式聚集成大塊材料時,奇特的性質又會失去。通俗來說,納米材料一方面可以被當作一種“超分子”,充分地展現出量子效應;而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被當作一種非常小的“宏觀物質”,以至于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特性。同時,許多化學和生物反應的過程也發(fā)生在納米尺度的層面上,因此探測納米尺度內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的變化,將加深對生命科學的理解。對由數量不多的電子、原子或分子組成的體系中新規(guī)律的認識和如何操縱或組合他們,是當今納米科學技術的主要問題之一。當前納米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備、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醫(yī)學與健康、航天和航空、環(huán)境和能源、生物技術和農業(yè)等方面。納米科技發(fā)展中,納米材料是它的前導,因為納米材料集中體現了小尺寸、復雜結構、高集成度和強相互作用以及高比表面積等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特點,其中最應該指出的是納米材料是將量子力學效應工程化或技術化的最好場合之一,可能會產生全新的物理、化學現象。

      現在可以用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方法制備出只包含幾百個或兒千個原子、分子的 “顆?!薄_@些“顆?!钡某叽缰挥袔讉€納米,它們很容易與外界的氣體、流體甚至固體的原子發(fā)生反應,也就是說十分活潑。實驗上發(fā)現如果將金屬銅或鋁做成幾個納米的顆粒,一遇到空氣就會燃燒,發(fā)生爆炸。有人認為用納米顆粒的粉體做成火箭的固體燃料將會有更大的推力。另外,用納米金屬顆粒粉體做催化劑,可加快化學反應過程,大大地提高化工合成的產率。

      如果把金屬納米材料顆粒粉體制成塊狀金屬材料,它會變得十分結實,強度比普通金屬高十幾倍,同時又可以像橡膠一樣富于彈性。人們幻想有一天會使用這樣的納米鋼材或納米鋁材制造出汽車、飛機或輪船,使它們的重量減少到原來的1/10。不僅如此,汽車或飛機的發(fā)動機由具有塑性的納米陶瓷材料制成,可在更高的溫度下運作,汽車跑得更快,飛機飛得更高。

      對于納米技術研發(fā),歐洲對美國當仁不讓。納米技術是歐盟前兩個計劃的重點,在第六個框架計劃中,納米技術又是一個最優(yōu)先領域,研發(fā)經費為13億歐元。納米技術也處在歐盟另兩個優(yōu)先領域生命科學和信息社會技術的核心地位。歐洲納米商業(yè)聯合會稱,如果把歐盟成員國的投資計算在內,歐洲2002年的納米技術的投資應是美國的兩倍。歐盟有86個國內和國際研究網絡致力于納米技術的研究,參加網絡的有2000多個,其中有許多機構得到了國家的資助。德國、法國和英國等都有完備的納米技術研究計劃。

      通信技術是現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支撐,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納米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從材料、器件、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顯示、終端通信產品等多個方面為未來通。通信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展示了全新的技術,正引領未來通信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納米科技對未來的電子信息技術將產生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納米材料為光纜提供了新的技術,近來,一些廠商已開發(fā)出納米光纖涂料、納米光纖油膏、納米護套用聚乙烯(PE)及光纖護套管用納米PBT等材料。采用納米材料的光纜,利用了納米材料所具有的許多優(yōu)異性能,對光纜的抗機械沖擊性能、阻水、阻氣性都有一定的改善,并可延長光纜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網絡的可靠性。

      采用納米科技制造技術制備的量子點激光器能夠用于量子加密技術。目前,許多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一些國防項目承包商都采用了量子加密技術。量子保密通信通過了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在未來10年會有比較大的發(fā)展。利用納米制造技術制造的光子晶體光纖能用于未來全新光孤子光通信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趙玉芳,楊伯君,張茹,納米技術在光通信中的應用[J].光通信技術,2007,2,55-56.;周治平、郜定山、汪毅等,硅基集成電子器件的新進展[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7,2(44),31-38 周治平、郜定山、汪毅等,硅基集成電子器件的新進展[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7,2(44),31-38 曾祥基.新科技革命的特點與經濟全球化趨勢[J].成都大學學報,2000(3)周兆英,王中林,林立偉.微系統(tǒng)和納米技術.科學出版社,2007

      第五篇:服裝結構設計與應用項目實踐報告

      所有作業(yè)說明一、二、三、四、五、六、附件1 裙子結構設計項目作業(yè)(PPT、word)時尚裙款項目實踐報告(word、紙質,成衣實物保留,見附件1)褲子結構設計項目作業(yè)(PPT、word)時尚褲裝項目實踐報告(word、紙質,成衣實物保留,見附件2)上裝結構設計作業(yè)(轉省、外套結構制圖)服裝結構設計與應用課程項目實踐報告(word、紙質,成衣實物保留,見附件3)

      時尚裙裝項目實踐報告

      班級:

      學號:

      姓名:

      指導老師:

      日期:

      目錄

      一、服裝設計效果圖

      (時裝畫或搜集照片,若為自己設計的款式,附加設計說明)

      二、服裝款式圖

      (包括款式說明、面料小樣(A4大?。?/p>

      三、服裝結構圖

      四、成衣規(guī)格系列表(S、M、L)

      五、工藝說明

      (包括工藝流程圖、工藝要求、面輔料用量)

      六、成品樣衣照片

      七、實踐感悟

      附件2:

      時尚褲裝項目實踐報告

      班級:

      學號:

      姓名:

      指導老師:

      日期:

      目錄

      一、服裝設計效果圖

      (時裝畫或搜集照片,若為自己設計的款式,附加設計說明)

      二、服裝款式圖

      (包括款式說明、面料小樣(A4大?。?/p>

      三、服裝結構圖

      四、成衣規(guī)格系列表(S、M、L)

      五、工藝說明

      (包括工藝流程圖、工藝要求、面輔料用量)

      六、成品樣衣照片(沒有制作實物的同學,此項可以空缺)

      七、實踐感悟

      附件3:

      服裝結構設計與應用課程

      項目實踐報告

      班級:

      學號:

      姓名:

      指導老師:

      日期:

      目錄

      一、項目實踐進程表

      (主要說明進度安排)

      二、服裝設計效果圖

      (時裝畫或搜集照片,若為自己設計的款式,附加設計說明)

      三、服裝款式圖

      (包括款式說明、面料小樣(A4大?。?/p>

      四、服裝結構圖

      五、成衣規(guī)格系列表(S、M、L)

      六、工藝說明

      (包括工藝流程圖、工藝要求、面輔料用量)

      七、樣衣制作與樣板修正

      (包括排料圖、除此樣衣照片、缺陷與修正說明)

      八、修正后的服裝裁剪樣

      九、成品樣衣照片

      十、實踐感悟

      下載關于基于SolidWorks 對機械零件結構的設計與應用論文[精選多篇]word格式文檔
      下載關于基于SolidWorks 對機械零件結構的設計與應用論文[精選多篇].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建筑結構設計現狀及建議論文

        1建筑結構設計現狀1.1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意識不足當前我國建筑范圍日益擴大,建筑物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逐步增加,雖然國家對建筑結構設計提出了強制性的抗震規(guī)范,但是受到僥幸意識......

        結構設計與欣賞總結

        《結構設計與欣賞》學習心得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姓名:黃銀燕 專業(yè):材料科學與工程類 學號:1009100209結構設計與欣賞期末總結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 引導我們學會觀察結構......

        局域網組建與應用論文

        局域網的作用已從最初的主機連接、文件和打印服務,日益龐大及增長的數據流持續(xù)增加了網絡負荷。以下是“局域網組建與應用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1 局域網的定義從直觀來說......

        關于solidworks對結構架的分析與優(yōu)化總結范文大全

        關于solidworks對結構架的分析與優(yōu)化總結 SolidWorks是一種新型的軟件,在現代社會也是十分的流行,那么你在使用SolidWorks中會不會出現一些問題呢?想要更好的使用它,下面就和小......

        ugwave技術在產品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UGWAVE技術在產品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1.前言 NX被當今許多世界領先的制造商用來從事概念設計、 工業(yè) 設計、詳細的機械設計以及工程仿真和數字化的制造等各個領域,是當前世界......

        支架教學對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

        一、解讀課標和考試要求,明確潛在發(fā)展水平關于過程與方法,主要通過“我國年降水量等值線分布圖”“我國主要城市降水分布柱狀圖”等圖表的判讀,歸納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分......

        項目組織結構設計與選擇

        演講稿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講話稿 事跡材料 心得體會 策劃方案 項目組織結構設計與選擇 項目組織結構設計與選擇項目組織結構類型有許多,常見的有工作隊式、部門控制式、項目......

        第三章 結構設計與制造概要

        第三章 結構設計與制造 第一節(jié) 結構設計 第3.1.1條 提升機鋼結構(以下簡稱結構)的設計,應滿足制造、運輸、安裝、使用等各種條件下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要求,其結構計算應符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