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語稱呼語的語用功能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摘 要:外語教學中,語用能力培養(yǎng)是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話語交際中,學習者并不能靈活使用英語稱呼語達到其語言目的。因此本文以社會語言學及語用學理論為基礎分析稱呼語的語用功能,提出對英語稱呼語教學的建議。
關(guān)鍵詞:稱呼語;語用功能;外語教學
稱呼語指稱謂語中的面稱詞,用來直接指聽話人。稱呼語的誤用和濫用易導致語用失誤,語用失誤所造成的后果比語法錯誤更嚴重,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人品。因此,在交際中掌握稱呼語的語用功能,避免誤用和濫用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應成為語言教學的重點之一。
一、英語稱呼語的語用功能
下面將從揭示話語主體的人際關(guān)系、表達說話人感情、以言行事幾個角度分析英語稱呼語在實際使用中的語用功能。
(一)人際關(guān)系指示功能
布朗和吉爾曼在關(guān)于第二人稱t/v研究中提出了“權(quán)勢”和“同等關(guān)系”兩個術(shù)語,以此來概括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對人際關(guān)系的的概括雖然還有者其他一些模式,“權(quán)勢”和“人際關(guān)系”的因素在面對面交往中確實普遍體現(xiàn)的。(祝畹瑾,2013)人際關(guān)系指示功能是稱呼語最重要的功能。
lane: i didn’t think it polite to listen,sir.在這個例子中,algernon稱呼lane用了比較親近的t式稱呼lane,而lane 回答時使用了表示尊重的v式稱呼sir.通過稱呼語的使用不同,由此可以推斷出algernon的地位要高于lane,實際上,確實如此,lane是algernon的男仆,地位明顯低于algernon。
(二)表情功能
使用不同的稱呼語可以表達說話人不同的情緒。在這里我們把這種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因此在分析稱呼語的表情功能時,必須要結(jié)合語境。表情功能是稱呼語最為豐富和有趣的功能。
cecily: certainly,miss prism.my little task of reconciliation is over.chasuble: you have done a beautiful action today,dear child.在例4中,chasuble十分滿意 cecily的表現(xiàn),所以使用“dear child”來表達自己對cecily的贊賞。
(三)以言行事功能
稱呼語作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具有行事功能。它有時獨立存在,既用以指稱受話人,又同時在施行一種言外行為如請求、指責、間侯、警告等。稱呼語的行事功能依賴于它出現(xiàn)時的各種語境,通過語境信息表現(xiàn)言語行為。
在例3中jack害怕algernon會毀掉他的全部計劃而使用比較具有攻擊性的“you young scoundrel”來威脅他離開。
二、英語稱呼語教學建議
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發(fā)現(xiàn),英語稱呼語在話語交際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然而相關(guān)調(diào)查證明英語學習并不能完全掌握其語用功能,交際中頻繁出現(xiàn)語用失誤。因此,接下來將淺析語用失誤特點并從語用功能的角度提出相關(guān)教學建議。
kasper 指出:不僅一般語用語言知識是可教的,而且社交語用知識也是可教的;語用知識的講授對語用能力是有促進作用的。因此,可以從英語稱呼語語用功能的角度根據(jù)社會閱歷及英語知識水平的掌握程度進行分層教學。首先,針對于年齡較小的初學者,先講授稱呼語引起注意的功能。授課過程中,可以結(jié)合詞匯教學,講授不同情境下稱呼語的使用方法。其次,對于有一定社會經(jīng)驗的學生,講授其人際關(guān)系指示和表情功能。授課過程中可結(jié)合句法教學,講授不同情境下的基本模式。最后,對于社會經(jīng)驗已經(jīng)到達一定程度的學生,講授以言行事的功能并鼓勵其自主學習相關(guān)知識。根據(jù)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和中文語用能力分層教學更符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中英稱呼語的語用功能差異不大,這種可以充分發(fā)揮母語正遷移的效果,使中英稱呼語語用能力同等提升。但是,在具體表達中,中英稱呼語差異較大,這也是產(chǎn)生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強調(diào)中英稱呼語的使用差異,避免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也很重要。
三、總結(jié)
稱呼語作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使用語言的人、社會、文化密切相關(guān)。正是稱呼語的語用功能使它成為社會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主要以社會語言學及語用學理論為基礎探討了英語稱呼語的語用功能,并提出從稱呼語的語用功能角度進行英語稱呼語分層教學的建議。
第二篇:英語委婉語的語用功能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最新英語專業(yè)全英原創(chuàng)畢業(yè)論文,都是近期寫作
對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的修辭分析 英文歌曲名稱翻譯淺析
淺析英語電影中的字幕翻譯 《弗蘭肯斯坦》的悲劇性 《圍城》中文化詞的英譯策略 中醫(yī)術(shù)語翻譯方法研究
從文化角度淺析新聞英語的翻譯 中美文化差異與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從現(xiàn)代主義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
文檔所公布均英語專業(yè)全英原創(chuàng)畢業(yè)論文。原創(chuàng)Q 805 990 74 9 xx大學影視英語教學調(diào)查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較研究 《老人與?!返南笳饕饬x分析 中西酒文化比較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莎士比亞:男權(quán)神話的守望者—莎士比亞戲劇的女性主義解讀 從《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jié)合 中西建筑文化差異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以讀促寫”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教學法研究 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看美劇典故的翻譯
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飄》中斯嘉麗?奧哈拉的性格特征 外貿(mào)合同中介詞的用法與翻譯
從《洛麗塔》看美國世紀中期的消費文化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奶媽與《西廂記》中紅娘的人物形象對比 淺析《簡愛》中的女性意識
淺析《德伯家的苔絲》中兩位男主人公 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對《傲慢與偏見》中貝內(nèi)特太太及其女兒們的人物評論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話語中的性別與身份:以《絕望主婦》為例 英漢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 《詩經(jīng)》中隱喻翻譯的研究
淺談中美文化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
章回體小說開篇敘事標記語翻譯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為例 從個人英雄主義角度解讀《肖申克的救贖》 中餐菜單英譯的歸化與異化
《雙城記》與《呼嘯山莊》的家庭主題對比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Red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英漢基本顏色詞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策略 從英漢廣告語言特點分析中西方文化價值觀 英漢習語中的文化比較
從成功學書籍的暢銷看美國文化價值觀
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形象——以好萊塢電影為例 44 論《序曲》反映的威廉?華茲華斯的辯證想象觀 45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 46 從文化差異角度研究英文新聞標題翻譯的策略
從馬洛斯的“需要層次”理論看<<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
福克納筆下的“南方淑女”--從互文視角解析凱蒂和艾米莉的邊緣化形象特征 49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50 《飄》兩中譯本的比較研究 51 中英酒俗對比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53 論《隱形人》中的象征主義 54 中英婚姻觀對比
青少年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焦慮與對策
論英語被動語態(tài)的語篇功能及其翻譯策略—以《高級英語》第二冊為例 57 功能對等視角下漢語廣告的英譯策略 58 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中的罪犯形象
When Chinese Tradition Meets Western Culture: Comparison between Qi Xi and Valentine’s Day 60 文化語境對漢譯英的影響
亨利詹姆斯的《戴茜米勒》中的文化沖突和文化融合 62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 64 時政詞語翻譯原則與難點
《動物農(nóng)莊》的極權(quán)主義的研究 66 英國文化中的非語言交際的研究
淺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美國夢的幻滅 68 論英文電影名翻譯 69 產(chǎn)品說明書的翻譯技巧
論漢英翻譯中基本顏色詞的不同情感 71 魯濱遜荒島生存技能的分析
從《所羅門之歌》看美國的黑人文化 73 中英飲食文化的比較 74 英語禁忌語的語用研究
中西方茶文化對比研究——以紅茶為例 76 論《一個溫和的建議》中的黑色幽默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78 英語中顯性和隱性的性別歧視 79 It的用法與翻譯
淺析中西習俗文化“沖突”
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飄》中斯嘉麗?奧哈拉的性格特征 82 淺析眼神交流在非語言交際中的作用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 84 《呼嘯山莊》的哥特式傳統(tǒng)
論企業(yè)簡介中文到英文的翻譯
中英文化背景下的金融英語翻譯分析 87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的語言特色
美國電視劇中雙關(guān)語的研究-重點關(guān)注雙關(guān)語的漢語翻譯 89 放棄完美選擇缺失---對比分析王熙鳳和郝思嘉 90 試論蓋茨比對其夢想生活的追求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92 《基督山伯爵》與亞歷山大?大仲馬的金錢觀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 94 用合作原則分析小說《艱難時世》中的會話含義 95 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研究廣告翻譯 96 網(wǎng)絡英語的構(gòu)詞方式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98 艾米麗?狄金森詩歌的心理分析
從合作原則角度簡要分析《老友記》中喬伊的性格特征 100 英漢習語的概念隱喻對比研究 101 《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人物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03 作為成長小說的《遠大前程》分析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105 英漢翻譯中的文化空缺現(xiàn)象及對策 106 中西方餐桌禮儀的文化對比分析
基于語義場理論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
掙脫世俗枷鎖,定義自我人生意義——解讀毛姆《人生的枷鎖》中的人生哲學 109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10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 111 從認知語言學的視角下淺析隱喻和換喻的異同 112 論漢語新詞語的英譯
從“動態(tài)對等”看品牌名的翻譯
論《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農(nóng)奴制思想 115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116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17 情境創(chuàng)設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118 從文化語境角度分析英漢禁忌語的異同 119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與避免方法 120 淺談我國服裝行業(yè)的網(wǎng)絡營銷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論來解析《紅字》 122 淺談《永別了,武器》中的感傷主義
善,還是惡――《我彌留之際》中安斯性格分析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國社會——基于對《格列佛游記》和《魯濱遜漂流記》的比較 125 英語委婉語的語用功能
福克納短篇小說《獻給愛米莉的玫瑰》敘事技巧分析 127 《紅高粱家族》中鄉(xiāng)土文化翻譯研究 128 試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彼得潘--孩子和成人共同的童話 130 消費文化理論視角下的《嘉莉妹妹》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132 中美飲食文化實體行為與非實體行為的民族差異 133 《兒子與情人》與《雷雨》中母子關(guān)系的對比 134 文化視角下的英漢動物隱喻對比研究 135 增譯法在《水晶宮》英譯漢翻譯中的應用
工業(yè)化進程下人的主體性的追問——梭羅的《瓦爾登湖》 137 功能目的論指導下的公示語英譯 138 從《紅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觀
《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形象分析 140 影響學生閱讀的主要障礙及其解決策略
目的論下的修辭手法翻譯: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兩個漢語譯本為例 142 A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rade Correspondences 143 女性形象下的女權(quán)主義思想——淺析湯亭亭小說《女勇士》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45 浪漫和現(xiàn)實沖突下的宿命論思想——賞析歐·亨利的《命運之路》 146 探討中英文化差異——以宗教習語翻譯為案例
《德伯家的苔絲》簡寫本與原著的語篇比較——基于倒裝句的分析視角 148 《簡愛》和《呂貝卡》中女權(quán)意識的對比 149 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研究
論《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對人物關(guān)系及其象征意義 151 詩歌《飛鳥集》的意象評析
152 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的社會語言學視角
153 從歸化和異化的角度對《小婦人》的兩個中文譯本的比較研究 154 《還鄉(xiāng)》中哈代的自然觀
155 《嘉莉妹妹》時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 156 商務英語信函中名詞化結(jié)構(gòu)的翻譯 157 中西禮貌用語的語用對比研究 158 論艾米莉?狄金森詩歌中的死亡觀 159 中英足球體育新聞中的隱喻現(xiàn)象探析
160 希望失落的機械天堂——析《加算器》中的人性失落主題
161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62 《心是孤獨的獵手》——從人物荒誕行為分析人物的孤獨心境 163 透過霍爾頓看《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際關(guān)系 164 靈魂的真實——《達洛衛(wèi)夫人》意識流剖析
165 Comparison of Tea Ceremon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66 《虹》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
167 《月下獨酌》兩種英文譯本之對比研究 168 《呼嘯山莊》愛情悲劇根源分析
169 試析《推銷員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國夢 170 雙關(guān)語的修辭功能及日常應用
171 淺談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詞匯的學習方法
172 淺談商務英語信函寫作
173 漢英親屬稱謂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174 廣告英語中委婉語的語言特征研究
175 淺析《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觀 176 以國際商務談判為視角分析中西文化差異
177 從毛姆《刀鋒》看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知識分子形象 178 英語寫作中教師的書面反饋 179 論英漢翻譯過程
180 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英語中的言語幽默 181 論交際法在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182 《雙城記》中的人道主義 183 《海上扁舟》中的自然主義
184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185 對《名利場》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186 關(guān)聯(lián)理論關(guān)照下文化缺省現(xiàn)象及其翻譯應對策略 187 對《德伯家的苔絲》苔絲的悲劇分析 188
189 蓋斯凱爾夫人工業(yè)小說研究 190 論《白鯨》象征手法的運用
191 論《呼嘯山莊》中的象征主義運用 192 論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193 《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性格分析
194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6 論《老無所依》中的英雄缺失
197 論中西方時間觀念差異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198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 199 Demystification of Model Minority Theory 20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第三篇:新課改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單位:66中
姓名:謝琳
課堂教學常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一直存在著嚴重的“費時低效”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聾啞英語”和“文盲英語”的癥結(jié)上.即中學六年英語課多達近千課時,卻僅學1500多個單詞,多數(shù)學生高中畢業(yè)時仍然聽不懂、說不出、讀不順、寫不對,所學英語幾乎派不上任何用場。英語真的如此難學?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國中學英語教育長期以來費時低效?通過全面深入的反思,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在放我們的外語教學思想受到了來自以下三個方面嚴重的思想束縛,深深地陷入了盲目性:
1。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論統(tǒng)治了我們的教育思想并主宰著一切教學活動。英語課成了教師照本宣科一言堂講解教材內(nèi)容的場所,學生則成了被動地接受灌輸、強記硬背教材內(nèi)容的容器。便英語教學從根本上違背了語言教學應遵循的科學性、實踐性、綜合性、目的性、主動性等一系列根本性原則。
2。盲目照搬國外外語教學潔學法半個多世紀以從,從翻譯法、法接法、聽說自覺對比到、視聽法、情景法、交際法等國外外語教學法都被走馬燈似地引進,照搬放我國的英語課堂上。我們忽視了最根本的問題:外語教學法的選擇與使用直接受教學目的、教學條件、教學環(huán)境、教學對象、教師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3。功利主義的應試教學拔茵助長式的應試教學導致了英語課上“詳講知識、細摳語法、死記硬背、題海應試”等典型錯誤的語言教學模式,幾乎是“怎么錯就怎么教”,造成了聽說方面的“聾啞英語”,讀寫上的“文盲英語”及交際運用時的“癡呆”英語,致使師生雙方心理負擔和課業(yè)負擔過重。
正是上述三個方面的思想束縛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偏離了正確的途徑,深深地陷入了久學不通的泥潭之中,今天,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而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就是創(chuàng)新,所以首先就要擺脫種種錯誤的思想束縛,否定墨守陳規(guī)。須另辟捷徑,走創(chuàng)新之路,在英語教學中堅持創(chuàng)新教育,努力探索新的、符合中國國情、學情與教情的英語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快速高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迅速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新課改所提倡的英語教學方法
(一)首選采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編口訣。如在教英語語法、詞的用法區(qū)別、發(fā)音規(guī)則等,常讓學生迷惑。有鑒于此,教師可編些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英語的熱情升溫。對初一學生講 “be” 的用法,記口訣: I 用 am, you 用 are ; Is 跟著他,她,它。要問復數(shù)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 are。教師只要常收納,多積累,勤總結(jié),口訣就會涌涌不斷,教學也定會趣味橫生。.如在課堂上,可以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在任務布置下去后,開展小組競爭的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合作性。獲勝的小組成員可以和作業(yè),測試當中的優(yōu)秀學生一起參加每月英語之星考評,并及時獎勵,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在實施小組競爭中要注意,不是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參與課堂競爭,否則課堂 40 分鐘時間太緊,也容易導致一些學生只關(guān)注競賽,而造成課堂主次顛倒。3 .在知識傳授環(huán)節(jié),能采取多樣的形式,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興趣進行課間活動,如兩人活動,小組活動,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教學中可經(jīng)常穿插情感教育。如在教生日時,可加入給父母制作生日卡環(huán)節(jié),在教一日活動時,可以叫學生自己體會忙碌但快樂的一天中,自己可以從事哪些活動等。
(二)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可操作性
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不僅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的實際,去設計學生可接受的任務,而且還要根據(jù)學生生活的實際去設計真實的任務。它要求教材的編寫發(fā)話題為主,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設計能引導學生完成語言目標的任務或活動;它要求學生從被動的聽眾變?yōu)橹鲃拥膮⑴c者。
(三)認真完成英語教學的全過程
不論是合作型教學,還是任務型教學,更別提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了,在英語教學中,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是每堂課都必須貫徹實施的。這也是關(guān)注到教師上好一堂課,學生聽好一堂課的關(guān)鍵。每一堂課都必須有復習,引入,呈現(xiàn),操練和總結(jié)這五個步驟。
1.先說復習,復習可以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完成,如就上堂課的內(nèi)容給出話題,叫學生表演;或調(diào)查表的方式,叫學生反饋,做 REPORT。也可以采取游戲的形式。如猜物,愛好等復習句子和單詞,也可以采用小組接龍,單詞拼寫比賽等來復習單詞。2 .引入是課堂的關(guān)鍵,一堂成功的課少不了引人入勝,連貫,流暢的引入。它就象是一部電影中讓觀眾決定是留下欣賞,還是提早離席的開場一樣重要,它是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參與活動的關(guān)鍵。英諺有云:“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也是此道理。教師應該多在這一步驟上多下工夫。多用直觀教具,或從復習中入手,也可以從學生喜歡,感興趣的方面著手。如在教授 Where 句型時 , 上課之前 , 先將幾樣文具藏于教室角落 , 引出句型 , 叫學生提問,猜測老師將文具藏在教室的什么位置,這樣學生就都很感興趣 , 爭相提問 , 應用該句型。學生在不經(jīng)意中學習,并且對新知識有興趣,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引入。3.呈現(xiàn)也很重要,向?qū)W生展現(xiàn)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句型。在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中,特別要注意板書的設計。直觀,清楚的板書,讓學生一如了然老師在這一課中設計的重點,加深學生在引入后,對知識的印象。
4.操練就是給學生練習。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中已經(jīng)提到了很多操練的方法。新目標英語的教師參考書中也給出了很多可供選擇的任務和活動。老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素質(zhì),選擇適合自己課堂的活動。
5.最后就是總結(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個不可避開的步驟。對一堂課內(nèi)容的歸納總結(jié)是這堂課一個完美的尾聲??梢越o學生留下思考,吸收這課精華的時間和空間。但總結(jié)時要注意的是,老師最好不要越俎代庖??偨Y(jié)的主角應該是學生。老師可以用提問等方式引出總結(jié),或由學生自己思考后,給出總結(jié)。也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等。
(四)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
一方面分層次教學必須因材施教。由于英語學科的特點,同班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原因,班級分層教學在英語教學方面顯示其極大的優(yōu)越性,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充分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自愿學習英語,提高整體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英語的現(xiàn)有水平、潛在能力、發(fā)展速度、興趣傾向等各方面的差異。傳統(tǒng)的班級教學已難于顧全以上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分別設計教學方案,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才能使各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求知的滿足與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獲得其自身的最優(yōu)發(fā)展。另一方面,分層次教學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教學。學生有心理個別差異,而其中的一個方面是能力的個別差異。人們在知覺、記憶、言語和思維等方面都表現(xiàn)為能力的個別差異。由此可見,用同一種學習方法指導不同的學生,是很難大面積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尤其在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中,分層次教學最理想的當然是按學生的英語實際程度分班上課。但是,由于課程表不易安排及對正常學校教學秩序的考慮,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我采用的變通方法是:將一班學生按英語成績分為A、B兩組,即快組與慢組,進行復式教學,不搞自始至終地分組,而是有合有分。根據(jù)課的內(nèi)容,有時全班合起來上,例如新單詞的正音和領(lǐng)讀,一些基礎語法的集中講解或小結(jié)等,有時則進行A、B組教學,例如預習課、課文復述及語音點的講解、鞏固知識、技能技巧的訓練、布置作業(yè)、作業(yè)講解、測驗、考試等。教學實踐告訴我,分A、B組學習能使更多的學生有成功感,形成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在不同的程度上獲得更大的學習量和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水平。
(五)教師在新課改中要確立新的教學觀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fā)展。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生們的一系列行為,但應更多地視為是一項人際互動的過程。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在何種情形下學生學得最好”這樣一個問題,這對于我們?nèi)绾卧谟⒄Z課堂中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將很有幫助。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當前,英語新課改積極倡導給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fā)展的機會。具體而言,有以下三種方法。(1)教學英語音節(jié)拼讀時,教師在學生初步掌握拼讀方法和規(guī)律后,發(fā)揮拼讀能力強的學生的作用,讓他們首先成為組長,將字母卡片擺在一起,組成音節(jié),帶領(lǐng)學生一起練習拼讀。而且,小組內(nèi)的學生都有責任教會不懂的其他同學。教師通過表揚全都學會的小組,來激發(fā)學生做到互幫互教,時刻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大家共同進步。下次,再換另一個學生擔任組長,使每人都有機會組織合作學習。實踐證明,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拼讀能力得到了提高。(2)在英語單詞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識字和鞏固的方法。如:自己讀讀英語兒歌,不會的字看英語音標多讀幾遍,再請教同位,互相教一教,或是組長任意出示單詞卡片,其他幾人搶答比賽。讀得不準的由組長負責教會。學生學習生詞的興趣極高,小組學完后,教師詢問:誰幫助同學學會了不懂之處?使學生體驗到助人的自豪和受助的溫暖。(3)書寫英語詞組時,教師應改變以往單純枯燥的講解指導,強調(diào)小組內(nèi)的交流合作。如,寫完一課的詞組,教師可讓學生互相交換作業(yè)本,開展交流:我寫詞組時注意到了什么?我的經(jīng)驗是什么?別人的哪里寫得好?然后教師再作重點指導。通過學生間的交流,給他們一個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空間,使學生“我要寫好”的主動性大大提高?!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法只有用在特定的場合才能發(fā)揮其功效。我們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各有所得。
第四篇:高考英語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摘 要:教育部高考改革的總體方案已出臺,方案已確定英語仍是高校招生選拔的重要學科,英語考試不放在統(tǒng)一的高考中進行,而是實行一年兩考的社會化考試模式。首先從高考改革的視角分析了高中英語教育的功能,繼而探究了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策略,期待以上思考能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的良好發(fā)展。
關(guān)鍵詞:高考改革;社會化考試;英語教學
高考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有重要啟示。高考改革就“為什么而教”“怎樣教”“如何評價”等問題為高中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英語社會化考試導向,順應英語教學變革,積極應對,努力創(chuàng)新,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還要特別重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切實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從而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教養(yǎng)性和人文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高考改革視角下高中英語教育的功能
筆者認為,教育部高考改革的總體方案是科學的、公平的、具有人性化的。因為這次改革在某種程度上將考試與招生分離,建立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zhì)評價、多元錄取的機制,努力改變“一考定終生”的狀況。英語科目實行社會化一年兩考的等級考試模式不但給考生提供了更多的考試機會,同時也有利于高??陀^、公平地選拔人才,還減輕了目前高考過分強調(diào)英語語言知識和技巧的局面,這將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并促進英語教學的良性發(fā)展。實行英語高考社會化的目的是改變學生英語學習死記硬背、時間長、效率低的現(xiàn)狀。同時,英語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具有一定的平衡性,學生的成績較穩(wěn)定,適合一年多考。所以,對英語考試實行社會化并沒有撼動英語教育的重要地位,而是讓英語教育回歸本然之態(tài)。高中英語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應付高考,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認識世界的多樣性,促進國際理解,形成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在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語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賦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放眼世界,豐富人生經(jīng)歷,吸收多元文化,培養(yǎng)國際視角,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策略
1.不斷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理念、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實現(xiàn)英語教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理念、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是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條件。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筆者認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教研部門應從實際出發(f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實施繼續(xù)教育和專業(yè)培訓,組織并鼓勵高中英語教師參加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和評比活動,如:專業(yè)研修、新政解讀、觀摩課、研討會、經(jīng)驗交流會,制訂英語教學計劃,改編教材,設計教學,處理作業(yè)等。
2.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置彈性英語教學計劃,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高考改革中,英語實行一年兩考的社會化考試模式,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考試次數(shù),按最好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nèi)陜?nèi)有效,這必然影響到高中英語教學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情況的不同來設置具有彈性的教學計劃,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如,英語教學可采取必修與選修的課程設置機制。必修課程更注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切實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選修課程更注重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給予學生充分的個性發(fā)展空間。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實際,通過對英語課程的選修避免英語語言學習的中斷。
3.遵循社會化考試導向,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推動高中英語教學的良好發(fā)展
英語高考社會化的目的是使英語學科更符合其應用性的本質(zhì)。因此,英語教師需樹立正確的英語教學理念,在社會化考試的引導下,樹立“重視英語交際技能,加強英語國家文化理解,培養(yǎng)學生國際視角,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英語教育觀念。如,英語教師可充分利用優(yōu)質(zhì)網(wǎng)絡資源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積極搭建運用英語的平臺,可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參與英語討論、辯論、角色扮演、情景小劇表演等學習活動;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在交流中積累知識,在討論中升華思想,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發(fā)展人際交往智能和自我內(nèi)省智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高考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英語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和掌握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語教育的功能定位,才能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拓展高中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合理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計劃,創(chuàng)新和改進英語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zhì)量。
第五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功能及對自身的影響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論文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功能及對自身的影響
摘 要: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的課程,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扼w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不僅學生掌握了運動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懂得了如何通過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去增進身體健康,使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扼w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都有很大提高。
關(guān)鍵詞:體育;健康;素質(zhì);籃球運動
大學體育教學以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緊緊圍繞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全面健康為目標。堅持以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為手段,適應了大學生智力水平、知識水平和較高的理性思維認知水平的要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突出體現(xiàn)體育課的實踐性特點,在不完全摒棄和否定競技內(nèi)容的前提下,使民族傳統(tǒng)體育內(nèi)容得以繼承和發(fā)揚,豐富了學生的健康知識和體育文化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1《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意義
1.1 體育教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
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是按照“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方向,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21世紀合格人才。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的生力軍,為了適應科技飛速發(fā)展和未來建設的需要,高校培養(yǎng)的學生應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強健的體魄、豐富的智力以及充分駕馭各種客觀規(guī)律的能力。因此,體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事業(yè)。
1.2 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高級科技人才的需要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以適應21世紀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1]。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我國培養(yǎng)人才的質(zhì)量標準?!爸怯缓贸龃纹?,德育不好出危險品,體育不好出廢品。[1]”因此,德育和智育是重要的,體育也是重要的。沒有健康的體魄,就難以完成在學校的學習任務,也難以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1.3 體育教育在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和發(fā)展校園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需要健康、文明、娛樂、和諧的課余文化生活,以適應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體育活動能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它以豐富多彩、多種形式的內(nèi)容,吸引廣大學生參與,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也促進了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體育活動不僅鍛煉體能,促進智能發(fā)展,培養(yǎng)堅韌、勇敢、頑強、勇于拼搏的精神,還培養(yǎng) 1
學生團結(jié)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使他們獲得勝利的自豪感和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自我以及經(jīng)受挫折的考驗。這對育人和成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開展大學校園的體育活動,是占領(lǐng)課余文化陣地,引導學生健康、文明地生活,抵制精神污染,防止和糾正不良行為的重要措施。體育教育的功能
人是生產(chǎn)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而體育是以增強人類體質(zhì)健康為根本目的的一項生命活動。健康的價值和意義并非只是為了滿足生命本身延年益壽的需要,更主要的還是能夠在工作中推進科學及技術(shù)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現(xiàn)代社會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完好狀態(tài)。醫(yī)學專家傅連璋認為健康包括四個部分:身體各部分正常發(fā)育,功能健全,沒有疾??;體質(zhì)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并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復的任務,經(jīng)受各種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精力充沛,能經(jīng)常保持清醒的頭腦,精神貫注,思想集中,對工作、學習都保持有較高的效率;意志堅強,情緒正常,精神愉快[2]。
要擁有真正的健康,與學校的體育教育是分不開的。學?!扼w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完整的健康觀念,建立促進健康行為,享有健康并為終生享有健康奠定基礎。
2.1 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
2.1.1 體育鍛煉促進心肺功能增強
在影響人體健康的眾多因素中,心肺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它決定著人體的氧供應。人體心肺功能的強弱,既是人體健康水平的標志,也是人體運動能力的重要的基礎。心肺功能的強弱對人的生命活動能力起著重要作用,體育鍛煉是心肺功能增強的有效途徑。
2.1.2 體育鍛煉提高肌肉力量
肌肉的發(fā)達健壯,決不是靠飲食和休息獲得的,肌肉發(fā)達的主要途徑是體育鍛煉。只有在進行體育鍛煉或體力活動時,肌肉內(nèi)毛細血管才大量開放,這就使肌纖維內(nèi)的蛋白質(zhì)增加,肌纖維就逐漸粗壯,肌肉內(nèi)功能物質(zhì)含量也增加,肌肉的結(jié)締組織彈性改善,使肌腱彈性、韌性加強。這不僅使體格健壯,還大有益于健康。
2.1.3 體育鍛煉改善身體柔韌性
柔韌性是體能的重要標志之一。增強身體柔韌性可以提高關(guān)節(jié)的靈活性,使人的動作姿態(tài)優(yōu)美,加速動作掌握進程,使學習輕松自如,做動作也更加協(xié)調(diào)和準確,而且還可以減少肌肉等軟組織損傷,防止傷害事故發(fā)生,有助于肌肉放松和情緒穩(wěn)定。影響柔韌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有效地使影響柔韌性的因素得到改善,進而提高身體的柔韌性。
2.2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正常學習、生活的保證。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化進程的加速,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在不斷的加快,競爭愈加激烈,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面臨的就業(yè)形勢更加嚴峻,這就必然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斷涌現(xiàn),體育鍛煉是大學生保持健康心理,適應社會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2.2.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具有獨立生活能力;
2.具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
3.能夠從心理上接納自己;
4.勇于面對現(xiàn)實,同時又對生活、對自己充滿信心;
5.具有較強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能積極主動地適應新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平衡各方面的心理沖突;
6.人際關(guān)系良好;
7.學習方法得當;
8.能應付一定得挫折,如失戀等[2]。
2.2.2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智力的發(fā)展
體育鍛煉可以增強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大腦的開發(fā)和利用,能減緩應激反應,而且體育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疲勞,提高學習效率。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使鍛煉者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想象力等能力得以改善提高,還可以令其情緒穩(wěn)定、性格開朗,而這些非智力因素對人的智力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
2.2.3 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和保持良好的情感體驗,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運動可以增強腦部血流量,促進體內(nèi)一種能產(chǎn)生良好感覺的“內(nèi)啡肽”的釋放,從而改善情緒[2]。喜歡和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還可以從運動中不斷獲取一定程度的滿足,這種滿足會令人產(chǎn)生快樂而積極的情緒,并由此成功或滿足的體驗來不斷強化自己的自信心。
2.3 體育鍛煉與社會適應能力
2.3.1 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價值觀
價值觀念是文化觀念的核心,也是文化精神的某種體現(xiàn),它是指人們對社會經(jīng)濟活動的價值判斷或價值取向。體育鍛煉促進人們和平相處,它處處體現(xiàn)著自由和平等。體育鍛煉最能體現(xiàn)付出與收獲的關(guān)系,人們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培養(yǎng)其拼搏進取的人生觀。體育鍛煉還可以培養(yǎng)人們崇尚知識,尊重人才。正是由于人們在從事體育鍛煉中可以形成優(yōu)秀的價值取向,所以積極主動的利用體育鍛煉將有效地形成和提高人們適應社會的價值觀。
2.3.2 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競爭意識和競爭手段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shù)迅猛發(fā)展,各行各業(yè)的競爭日趨激烈。政治家要競選,企業(yè)家要追逐利潤,商業(yè)家要占領(lǐng)市場,即使普通的勞動者也要在優(yōu)化組合中經(jīng)受考驗。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為了求生存、求發(fā)展,必須培養(yǎng)自己的競爭意識,具備應有的競爭手段。而體育競爭最體現(xiàn)公平性,它是以實力而獲勝的。體育競爭最能鍛煉參與者遭遇挫折和失敗的適應性。
2.3.3 體育鍛煉促進協(xié)作意識和習作能力的形成體育運動的集體性特點,為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集體精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曾經(jīng)奪取“五連冠”的中國女排,論個人技術(shù)和身體條件并不強于當時的美國、蘇聯(lián)和古巴,而她們能夠獲勝的關(guān)鍵是依賴于隊員之間、隊員與教練之間的密切協(xié)作,從而形成了勢不可擋的集體力量[3]。體育鍛煉以其明顯的特殊交往方式,培養(yǎng)著每一位鍛煉者的協(xié)同配合能力、待人接物能力、豁達坦蕩的心胸和“忍辱負重”的涵養(yǎng)。
2.3.4 體育鍛煉可以形成社會需要的個性并勝任社會角色的需要
體育鍛煉是培養(yǎng)人們勝任社會角色的有效途徑,它可以提高人的溝通能力,增強對身體語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還可以改善自我意識水平,移情能力和社交技能。并且體育鍛煉所固有的特性,直接影響著人們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個性[3]。體育鍛煉對人的個性形成具有調(diào)整功能,它對人的個性形成具有約束作用,可以培養(yǎng)人們具有豐富情感的個性,是人形成積極向上的個性。從籃球運動看待體育教學對自身的影響
籃球運動是用球投籃為中心的集體性對抗項目。它源于1893年,是美國奈.史密斯博士發(fā)明的?;@球運動的集體性、對抗性很強,對人體有較高的鍛煉價值,能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運動分析器官的機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培養(yǎng)積極勇敢、果斷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激發(fā)競爭意識和團結(jié)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盧元鎮(zhèn).《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2]鄧樹勛.《體育與健康》(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季瀏、胡增葷.《體育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