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課堂(寫寫幫推薦)
關注兒童的發(fā)展,追尋生命的課堂
——學習筆記心得
教育是什么?也許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做出不同的詮釋,但從教育的原點思考,教育應當是關愛教育者生命發(fā)展的事業(yè)。教育的意義是培養(yǎng)人,促進人的發(fā)展,領悟生命的真諦,追求生命的意義。打造生命課堂,激發(fā)生命活力是新課程背景下學校教育的根本要求。
那什么是生命課堂呢?生命課堂可以理解為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追求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一種新課程教育的理念。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動。生命課堂既是教師生命活力的展現,也是學生生命活力的激發(fā),更是教師生命活動與學生生命活動的有效交往。那如何激活課堂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實現師生個體生命成長的歷程呢?
一、尊重信任——生命課堂的保障
課堂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域,是質疑問難的場所,是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地方。而要使生命課堂達到理想的境界,就必須以尊重為前提,教師要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了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氛圍,營造出一種寬容的環(huán)境,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給學生自由創(chuàng)造的天地,才能讓學生獲得“心理的安全”和“心靈的自由”。
曾經聽過這樣的一節(jié)語文課:一位教師執(zhí)教一年級的《螞蟻和蟈蟈》。教學接近尾聲時,老師打出一組量詞訓練:“一()螞蟻,一()甲蟲。”課堂里小手如林,應答如流?!耙唬ㄖ唬┪浵?,一(條)甲蟲”的標準答案即將被鎖定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雜音”——“一(位)螞蟻,一(名)甲蟲。”聽到這,孩子們哄堂大笑。笑聲中,那位“標新立異”的六歲男孩面紅耳赤,胖乎乎的小手直搔后腦勺。“噓??”年輕的王老師將右手食指放在嘴唇邊。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昂煤⒆樱∧苷f說理由嗎?”老師眼含情,嘴含笑,輕撫小男孩的面頰。小男孩滿懷自信地反問道:“‘熊先生’、‘狼外婆’,動畫片里不都是這么說的嗎?”“沒錯!”王老師帶頭為小男孩鼓掌,“詩人也這么說?!苯又?,王老師神采飛揚地為大家背了一首詩,一首非常有趣的詩。是60多歲的香港詩人西西寫的,名字叫《可不可以說》。詩中說:“可不可以說/一枚白菜一塊雞蛋一只蔥一個胡椒粉/???”“孩子們,你們說可不可以?”孩子們聽了又是哄堂大笑。笑聲中,他們體會到對個性思維的尊重;笑聲中,他們明白了語言表達的多元性。笑聲,保護了一個男孩的童真,培養(yǎng)了未來詩人“標新立異”的信心。由此可見,教師,作為主導作用的一方,首先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撕下“封口條”,給學生的心靈松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是實現生命課堂的有效保障。
二、釋放激情——生命課堂的紐帶
“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師。”這句話也許有些偏頗,但它卻鮮明地指出了激情對于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做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決不能沒有激情。作為教師,我們要力求用自己的激情燃燒每一個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心靈涌動。
那激情從何二來呢,當然是文本。教師首先要理解課文,讓文中的美好情感深深地打動自己的心,并把自己的激動心情通過教學語言表現出來。上課時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勵性和感染力。語氣要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并配合適當的體態(tài)語言,以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融為一體,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共鳴。特級教師竇桂梅的課就非常富有激情。竇老師講自己內心對文本的感動,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體驗,均外星顯示她的言行舉止,她用語言、用表情、用眼神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她的引領下,不時與文本產生思與思、心與心、情與情的碰撞,課堂之旅激情四射,從而達到知識與精神的同構。
當然,名師課堂激情的燃燒,語言的魅力,離不開她本身擁有的豐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年輕的后輩在羨慕的同時得加強學習,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課前精心設計導語,上課伊始就牢牢扣住學生感情的脈搏,吸引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教師有必要精心設計過渡語,吸引學生自然轉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之中。結束課堂教學時,還要精心設計總結語,讓學生感到回味無窮??同時,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朗朗書聲中,用心聲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三、重視訓練——生命課堂的根本
知識的習得、技能的增長、是需要訓練的。生命的課堂不能無視訓練的落實。孩子只有從小掌握一定的技能,將來他們的生命才綻放的絢麗多姿?!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注意“注重”與“扎實”兩詞,強調的是語文課堂教學“訓練”的有效性。
語文課有哪些“基本技能”是需要訓練,從而打下相應的“語文基礎”的呢?研究《語文課程標準》不難發(fā)現,它包括:漢語拼音技能,識字技能,寫字技能,閱讀技能,寫作技能,傾聽、表達與交流技能,使用語文工具書的技能等。這些技能顯然是要通過一堂又一堂的課來落實訓練,讓學生從學習、學會到熟悉運用、完全掌握。語文教學各領域的課,其擔當的訓練各有側重,但同時又相互兼容,其閱讀教學擔負訓練的任務最為綜合,除主要承擔識字訓練、口語交際訓練和寫作(很多時候是滲透)訓練,以及著眼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學習方法訓練等。課堂上應考慮到“三度”:廣度——訓練內容與學生參與的面;深度——準確選擇訓練點,層層落實訓練,不浮文掠影,不淺嘗輒止;效度——語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教學目標兌現與學生掌握的程度。
生命的課堂應該是注重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教學中除了知道學生學習范文呈現給我們的字詞句篇等規(guī)范性的符號及其意義之外,還應該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必要的再造語言實踐,掌握語言表達方法。
四、適時體驗——生命課堂的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為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彼栽谄綍r的教學中,根據文本的特點,設計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的過程之中,可見使課堂彰顯出生命的活力,同時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五、價值引領——生命課堂之追求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強調要在閱讀中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打好人生底色,構建綠色的價值體系。如今的孩子太過稚嫩,受不了失敗、挫折、壓力、冷落等。青少年自殺現象也時有發(fā)生,這也暴露出我們對孩子生命教育的卻失。因而語文課堂并不排斥人文的教育。
教育的真義、生命課堂的宗旨在于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捍衛(wèi)生命的尊嚴,激發(fā)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價值。讓我們一起關注兒童的發(fā)展,課堂上師生共同分享知識、能力、智慧、精神、情感等,共同追尋充滿生命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第二篇:生命課堂
關于開展“落實專業(yè)標準,共建生命課堂”成功案例大分享活動通知
發(fā)布者:繼教網 發(fā)布時間:2013-10-15 12:57:57
尊敬的各位老師:
為將教師專業(yè)標準落到實處,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切實改進課堂教學行為,共建生命課堂,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網(以下簡稱“繼教網”)將于2013年9月-2013年11月組織開展“落實專業(yè)標準,共建生命課堂”成功案例大分享活動,活動以網上征集案例、展示交流、優(yōu)秀成果輻射的方式進行。
您可以通過成功案例,展示您與學生的對話和交流,展示您對充滿生命活力課堂的營造,分享您對“生命價值觀”的理解和追求!您只需要提交一份課堂教學文字描述即可。
優(yōu)秀作品及個人照片將在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網專題頁面上刊登,同時收錄進入本省教學資源庫。優(yōu)秀案例的作者可獲得由繼教網頒發(fā)的獲獎證書。
如果您希望盡快將教師專業(yè)標準落到實處,盡快分享到師生共建生命課堂的成功案例,就快來參與吧!
“生命課堂”成功案例大分享活動案例提交處:平臺“案例大賽”欄目 活動聯(lián)系電話:400-812-1228。
活動具體內容和方法請見附件:“落實專業(yè)標準,共建生命課堂”成功案例大分享活動實施方案。
第三篇:生命課堂論文
新課改“生命課堂”下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思考
龐艷超
[關鍵詞] 以人為本 自主學習學習興趣 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能力 生命課堂教學把愛學生,尊重學生、為學生一生幸福奠基作為生命課堂的主線,是根基于以人為本和生命教育思想,以尊重學生生命為前提,通過師生之間有效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語音、情感、精神交流活動,充分喚醒生命意識、開發(fā)生命潛能、讓每名學生都自由而充分地、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2001年秋我國頒布的新《國際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標志著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改革正式啟動。另外《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制訂充分說明了我國政府認識到我國基礎教育中英語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并提高英語教育科研水平才是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突破口和必由之路。那么對于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改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那么對于走進英語新課程,加大教學力度,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突出“以人為本”,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改變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tǒng)率的作用,教育觀念的轉變將會真正煥發(fā)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新《英語課程標準》在我國首次提出了“英語教育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強調了英語教育教學應該是對人的品格、思維、語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識與意識的全面教育,把情感、策略、文化作為課程內容與目標;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語教學的首位;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良好習慣作為學習目的的重要部分,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最終目標,從根本上確立了學生為主的地位。主體教育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真正體現出他們學習的主體性。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呢?
經調查研究發(fā)現影響外語學習的幾個主要因素(動機、才能、智力)中,動機占三分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動機,使其在主觀上產生動力,要讓每位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知識傳播的客體,也是掌握知識的主體,教師要幫助學生強化自己的主體意識,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動學習,以發(fā)展自己的自主性。例如:在復習“天氣”這個單元時,那天正好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讓同學們在室外體驗幾分鐘,然后要求同學們尋求不同的方式表述當天的天氣。有的同學獨立思考探索,有的分組討論、分析、歸納。同學們共總結出了許許多多有關那天天氣的句子。如:1.It is very hot today.2.The weather is very sunny.3.It is a fine day today.4.I think tomorrow will be fine.5.The sun is very bright.6.It’s shining brightly.7.What a beautiful day!8.It is good weather, isn’t it? 9.There is a lot of sunshine today.10.We have much beautiful sunshine.11.How hot it is today!12.What a sunny day!13.Isn’t it very warm today? 14.I am enjoying the Sun.??從上面的片斷可以看出,在復習課中充分設計情景,給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像往常一樣,我指著外面的天氣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顯然同學們整齊化一的答“It’s sunny.”我想同學們再不會有這么多精彩的語言表述。如果讓我總結這么多不同的句子來表述當天的天氣,肯定不如同學們總結的全面而生動。體驗了探索,自主學習在這個教學片斷中體現的很充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了真正的學習的主體,因為給出了機會和舞臺,同學們才有思維發(fā)散的時間,在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實現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能力,我不得不為他們生動的語言而心花怒放。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情感,滿足其主體成就感。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布魯納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際上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可以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fā)展新的能力,使學生獲得持久的興趣,是促其主體性發(fā)展的基礎條件。
適宜的情感能喚起相應的激情,人處于相應的樂觀的情境中可以產生愉快的情感。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活動也是交際活動。交際中充滿情感和樂趣,可以使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從而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和記單詞的乏味感,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并且主動投入學習。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情感呢?教師是學生學習情緒的主導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情緒飽滿,對上課充滿信心,帶著輕松自信的情緒走進課堂,以良好的情緒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充滿信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多看學生優(yōu)點,當學生出現小錯誤,或者由于膽小、害羞而不敢開口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諒解和適度的寬容,不要嫌他們“不聰明”、“耽誤時間”,不要怪他們不能如教師所愿,而要引導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在自己的學習中,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加信心,為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有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在加上一些的方法就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都有那些方法呢,例如,在教學中,可以設計英語實踐活動,組織課本劇表演、朗誦比賽、英文歌曲比賽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建立英語圖書角,讓同學帶一些簡單的英語讀物、畫報;在教室內充分利用板報、英語園地,定期更換英語詩歌等。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借用多種能調動學生思維興趣的具體方式,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通過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自我領悟,解決問題。我利用游戲、辯論、排演小品、制作朗讀錄音、拍攝課文錄像、觀摩原版VCD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Food and Drink”這一章節(jié)中,我利用游戲的方法讓同學復習所學過的食品和飲料,第一個同學說出他喜歡吃的東西,第二個同學重復第一個同學的話,并在其基礎上加上自己喜歡的食品或飲料,以此類推,使得句子越來越長。這樣,學生不僅復習了所學的知識,也培養(yǎng)和增強了他們的興趣。
三、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聯(lián)合國和美國第37屆國際《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討論會》上,與會者達成一個共識,即,發(fā)達國家和落后國家的差距,實質上是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的差距。落后國家要想在經濟、科技等領域縮小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就要從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著手,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步縮小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差距。這是一個有遠見而深刻的認識。江澤民同志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放眼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在訪問中國科技大學時說:“培養(yǎng)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現在,“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而教”已成為許多發(fā)達國家教育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一直受凱洛夫的“講解——接受”教學模式的影響,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學生學習被動且負擔過重,主體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獨創(chuàng)精神欠缺。因此,在與西方學生的比較中,我國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爾?波斯特曼所批評的:“孩子們入學時像個‘問號’,畢業(yè)時卻像個‘句號’,這只能是學校教育的失敗?!庇⒄Z教學工作也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構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徑。中小學生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時代在發(fā)展,形勢在變化,英語教學發(fā)展不斷呈現出新特點,英語課堂教學要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需要在繼承以往英語課堂教學的經驗和成果的同時善于創(chuàng)新。離開創(chuàng)新,如果簡單地沿用過去的思路和辦法,英語教學顯然難于奏效。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既有知識又有智能的人,高分低能的人將被歷史淘汰。人們不難獲得一個共識:新的世紀更加強烈地呼喚著教學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1.給學生一點“不聽話度”。傳統(tǒng)的教師總希望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百依百順,學生稍一調皮就不能容忍,管得過死,把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給扼死了。經驗證明,“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他們的智能。因此,給學生一點“不聽話度”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有好處的。2.給學生以更多的愛。愛有利于人的智能發(fā)展,有利于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有經驗的教師都能體會到,自己愛學生,就能以滿腔的熱情教育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總是給以鼓勵的眼神,即使學生一時回答不出來也會說:“Do not worry!Take it easy!”教師的寬容和充滿愛的語言會使學生緊張的心理緩和下來,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問題可能會迎刃而解。3.允許學生向權威挑戰(zhàn)。教師遇到學生挑戰(zhàn)時要冷靜,如果教師為了維護“權威”給學生當頭一棒,就會摧殘學生的逆向思維。教師要保護學生“不畏權威”的思想。開通、理智的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和觀點,正常的反應應該是:聆聽、接受或者引導。4.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學生腦子里框框少,對成人司空見慣的事物能冷眼相看,提出一些新觀點,有時在成人看來這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離奇、荒唐的,但是教師要正確對待和引導??傊?,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應充分體現創(chuàng)新教育所具有的全面性、探索性、開放性、民主性等基本特征。
創(chuàng)新性英語課堂教學主要以主體性教學模式,既要把學生看作是具有個性的主體,教學中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獨立鉆研、自我教育和創(chuàng)新能力,關心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發(fā)展訓練,培養(yǎng)思維能力,其做法是:
1、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我們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質量和效果,所提問題做到三個有利于:(1)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而非純知識性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2)有利于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2、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在新編英語教材中有些課文以對話形式出現,我們要求同學以短文形式進行改寫,有些課文則要求同學改編為對話形式,有些課文則要求學生進行課文續(xù)寫訓練,以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初中英語第二冊Unit 25 The accident中,要求學生以圍觀者的身份表演、談論A traffic accident,并對這起交通事故的后果進行討論,從而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基于以上認識,應該說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性技能訓練是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核心。就英語教學來說,過去通常的教法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語法、講詞匯,學生被動地聽老師灌輸。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限制,根本談不上創(chuàng)新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達到知識的傳授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協(xié)調一致、同步發(fā)展,就顯得十分重要。
結束語:英語作為國際性的語言,其地位不言而喻,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其作用更加顯著。作為英語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我們的任務應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學生是學習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以達到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參考文獻:
英語課程標準[S](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朱云:《英語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教育》[D],《中學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專輯2001年8月刊
蘇翠蘭.對新英語課程標準與未來中學生英語教師的思考,英語周報[M].山西師范大學,2002(23)
第四篇:生命課堂心得體會
生命課堂心得體會
柳林中心小學:張遠方
教改大課堂暨生命課堂實施已經有一階段了,通過學習理論、親身實踐、聽課評課等活動中,我頗有感受。生命課堂簡而言之就是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以情感為體驗,更好地尊重生命、體貼生命、扶持生命。
生命課堂是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的真正課堂,能夠充分釋放學生的天性,深刻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得到收獲和快樂。生命課堂就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仡欁约旱奶剿髦罚蚁胫饕獜囊韵聨讉€方面來反思自己如何構建“生命課堂”,讓學生的思維之花在課堂上綻放生命的光彩。
一.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生命課堂中,教師要靈活轉變自己的角色,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生命課堂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參與。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火花”。教師與學生之間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二.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教學工作要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只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成長,才算實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逐步形成了“學生個體分析、學習目標分層、作業(yè)分層、評價分層”四步分層教學法:(1)首先我參照學生的學習成績、態(tài)度、能力等因素,將學生大致分為三層,并將三層學生交叉編入學習互助小組,以后的學習目標要求、作業(yè)布置、課外輔導、評價都依據這次的分組情況進行布置。(2)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3)分層布置作業(yè),實現作業(yè)的個性化、多樣化。具體類型有:鞏固性作業(yè)、研究性學習作業(yè)等。(4)在評價方法上,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變“縱向評價”為“橫向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分層對學生進行評價。分層教學拓寬了優(yōu)生的學習領域,激發(fā)了良好生的學習潛力,樹立了合格生學習的信心,真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長足的發(fā)展,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
三、使課堂成為生命享受的樂園。
人生的理想境界應該是快樂和幸福,快樂和幸福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體驗和感受。教師的職業(yè)生涯中很多時間在課堂度過,學生在課堂的時間更長。如果師生在課堂上很少體驗到快樂與幸福,師生的生命狀態(tài)可想而知,那么課堂教學就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使課堂成為師生生命享受的樂園,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讓學習成為快樂的事情,讓教學成為快樂的事情,這是教學的返璞歸真。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快樂,感受快樂,體驗快樂,以一種愉悅的心情投入教和學當中,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營造師生心理安全的人際關系和課堂氛圍,情景式、問題牽動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激勵性的評價等等都是快樂產生的源泉。
從生命活動層面關照數學教學,強調學生的“真體驗”。即“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驗生活”,從而幫助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提升自我的高雅情操。生命課堂流淌著人性,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四射的時候,學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及感染。在探索“生命化課堂”的道路上,我一路走來磕磕絆絆,有過挫折和磨難,但更多的是學生帶來的驚喜。正所謂最大的付出,又是最大的收獲!以后我將不斷的學習、反思,不斷的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生命化課堂綻放光彩!
第五篇:生命課堂的含義
生命課堂的含義
楊丹妮:生命化課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是充滿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的課堂,是富有歷史味道的課堂,是動態(tài)生成性的課堂。生命課堂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
操作方法
一.情境激趣
二.激趣啟情
三.設疑導思
乳山市教學研究中心,李德:生命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生生的、師生共同交流與成長的學堂(教學相長)特點:歷史“生命化”課堂是生活的原課堂;歷史“生命化”課堂是動態(tài)的生成性的課堂;歷史“生命化”課堂是對話式課堂;歷史“生命化”課堂是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歷史“生命化”課堂是實現教師生命價值的課堂
榮成市蜊江中學,姜會娜:所謂“生命化的課堂”就是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順應學生生命個體的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搭建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努力促成學生的生命個體與課堂有機地融合,讓課堂與現實生活、與學生個性心理特征、認知水平緊密地結合起來,讓課堂鮮活起來,就是通過構建生命化課堂的構建,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成就生命”,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樂園!
操作方法 1.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設計,凸顯歷史學科特點;2.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3.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4.點燃情感火花,生命之花處處綻放;5.改革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6.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7.注重運用歷史與現實聯(lián)系的教學方法。
葉瀾:“生命化課堂”就是“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