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外民俗大作業(yè)
-
中外民俗
一.緒論 1.民俗就是一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生產(chǎn)、生活和生存發(fā)展中所形成的行為和思想的習慣性事象。簡言之,民俗就是民間習俗。 2.民俗的基本特點:集體性和社會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
電大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考試題型: 一、單選題18題,每題1分,共18分 二、多選題5題,每題2分,共10分 三、判斷改錯題12題,每題2分,共24分 四、簡答題4題,每題5分,共20分 五、論述題 1題,每題16分,共16分
-
中外民俗大題
第一章民俗概述 一、名詞解釋 1. 民俗:是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和傳承的文化現(xiàn)象。 2. 風俗:是指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世代傳承、相沿成習的生活模式,他是一個社會群體在語言、行為和
-
中外民俗課程標準
中外民族民俗 課程標準 《中外民族民俗》課程標準 一、課程性質(zhì)和地位: 中外民俗與旅游課程主要介紹民俗的基本理論及中外相關民族與國家的民俗文化生活。重點選擇人口多、旅
-
中外民俗論文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講究吃的民族,無論從飲食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這樣的歷史條件,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形成了與西方飲食文化風格迥異的自成體系
-
《中外民俗》教案
《中外民俗》教案目錄 第1章民俗概述 1.1 民俗的定義及分類 1.2 民俗的基本特征 1.3 民俗的社會功能 1.4 民俗的形成 1.5 民俗與旅游 第2章服飾民俗 2.1 服飾民俗概述 2.2
-
中外民俗與禮儀
中外民俗與禮儀。 導游相關知識: 一. 服飾篇: 女性著裝類型:--------------選自《學做紳士與淑女》 藝術類:一般從事文化藝術藝人媒體,風格大膽獨特,想象豐富,個性覺得自己就是時
-
中外民俗教學目標
《中外民族民俗》教學目標 課程總目標: 旅游管理專業(yè)是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專業(yè),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而且也需要學生學習和了解有關傳統(tǒng)文化方面
-
民俗作業(yè)
中國民俗文化指導老師:鄒登順 姓名:張群芳 學號:20110513757 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專業(yè):生物技術 電話:*** 忠縣葬禮習俗 摘要:死亡對于人們來說是沒有辦法避免的,茫
-
中外民俗概要B試卷
山東冶金技術學院 任課教師:董夢煒測繪與信息管理系 23份 15-16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中外民俗概要》試卷A卷 班級姓名分數(shù) 一、名詞解釋(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1
-
中外民俗階段考察試題答案
習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5:DBCAB6~10:CCCBC11~15:DABAC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2、ABCDE3、ABCDE4、CDE5、ABE
三、填空題:
1、教化功能2、竹樓3、運輸工具4文化產(chǎn)物總結(jié)5、 -
中外經(jīng)典劇目賞析作業(yè)
中外經(jīng)典劇目賞析 論賞析課程舞蹈劇藝術對當代大學生審美影響 姓名:張明明 院系:理學院13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3班學號:1308101074 摘要:人類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的同時伴隨著精神文明
-
民俗作業(yè)(五篇范文)
吉林財經(jīng)大學信息經(jīng)濟學院 《中國民俗風情作業(yè)》 (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 畬族姓名: 學號: 教學班序號: 任課教師:聯(lián)系方式: 畬族 畬族是我國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們自稱“
-
民俗學期末作業(yè)
襄陽的民間傳說 摘要:襄陽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流域中游,秦嶺大巴山余脈。其貫通南北、承啟東西的地理位置,自古即為交通要輳,有七省通衢的美譽。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楚為
-
中外民族民俗題庫剖析(推薦五篇)
一、填空題 1.民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jīng)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zhì))的穩(wěn)定的共同體。 2. 民俗一般具有(社
-
中外民俗模擬試題4[5篇材料]
中外民俗模擬試卷4 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
中外教育史離線作業(yè)及答案
期末作業(yè)考核 《中外教育史》 滿分10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30分) 1、《六書》 答:詩。書。禮。樂。易。春秋 2、愛國女學 答:1902年,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愛國女學,是中國
-
中外管理思想史第一次作業(yè)(大全)
1、論述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特征
答:第一,人是管理的重心。管理國家應以人為本,管理者必須"愛民貴民”,管理的成敗在于用人,管理者要學會識人之方。第二,組織與分工是管理